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知识点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176b0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2.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酶对细胞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可能有DNA聚合酶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细胞产生的蛋白酶的最适pH均相同D.过氧化氢酶为H2O2的快速分解提供活化能2、将马蛔虫(2N=4)的甲、乙两个精原细胞核DNA双链用32P标记,接着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特定的条件下甲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在第一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B.甲在第二个细胞周期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4C.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D.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含32P的细胞数为2~4,且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为0~23、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元素有C、H、O、N、P、SB.T2噬菌体中嘌呤碱基含量等于嘧啶碱基含量C.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工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与R型菌相比,S型菌的毒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S型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加热杀死S型菌使其蛋白质功能丧失而DNA功能可能不受影响D.将S型菌的DNA经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菌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6、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
(完整word版)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点答案
![(完整word版)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点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d300b93968011ca2009168.png)
期中考试复习----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知识点一、知识点归纳2.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 。
实验过程:第一组:含35S 的培养基 含35S 的细菌 蛋白质外壳含35S 的噬菌体 上清液的放射性 高 ,沉淀物放射性 低 , 噬菌体外壳 未进入宿主第二组:含32P 的培养基 含32P 的细菌 DNA 含32P 的噬菌体 沉淀物的放射性高 ,上 清液放射性 低 噬菌体DNA 进入了宿主①搅拌的目的是:使 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 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②保温时间过长、过短都会使第二组实验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的原因:_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噬菌体到上清液;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内___③结果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32P 进入细菌,而35S 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 蛋白质外壳 仍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 噬菌体DNA 的作用下合成的,这说明DNA 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 连续性 。
3.生物的遗传物质:①有细胞的生物(原核和真核)都有 DNA 和RNA 核酸,但遗传物质仅是 DNA ; ②病毒含 DNA 或RNA ,其遗传物质是 DNA 或RNA ;③针对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极少数病毒(TMV 、HIV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RNA ,所以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DNA 分子 双螺旋 结构(由 沃森、克里克 提出)的主要特点:a.DNA 分子由两条 反向 平行的 脱氧(核糖)核苷酸 长链盘旋成 双螺旋 结构。
b.DNA 分子外侧是 脱氧核糖和磷酸 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c.DNA 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配对,并以 氢 键互相连接。
2020高考备考生物热点《基因的本质与表达》(附答案解析版)
![2020高考备考生物热点《基因的本质与表达》(附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aaf776f61fb7360b4c65f4.png)
基因的本质与表达(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基因的本质与表达是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为科研热点,在历年高考中也经常有与近期生物学前沿内容相联系的背景考题,但在高中阶段,教材只涉及一些已被广泛认可的基本观点,因此考题也不可能脱离教材所介绍的内容,“超纲”出题(容易出现科学性错误),所以学生们应在考题中认真回忆与教材介绍的结合点,在脑海中尽量还原原文。
【满分技巧】1.注意审题,提取与教材所介绍的基本知识有关系的内容,忽略复杂的背景介绍。
2.回忆教材原文,掌握好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本过程,和研究基因的本质的实验操作。
【限时检测】1.(2019全国卷Ⅰ·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
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 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不是同位素标记的tRNA,①错误、③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核酸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
综上所述,ABD 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0武汉4月调研·6)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
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5a5ca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1b.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考点大全笔记单选题1、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A.构成DNA的核苷酸种类不同B.DNA分子的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C.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D.不同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同答案:B分析:研究表明,DNA分子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构成DNA的核苷酸有四种,与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B、DNA分子的核苷酸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不同的DNA具有不同的结构携带不同遗传信息,B正确;C、DNA分子都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D错误。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即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2、玉米条纹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DNA分子。
下图为该病毒DNA在玉米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时A与U、G与C进行配对B.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C.形成子代DNA时亲本DNA边解旋边复制D.新合成的互补链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答案:B分析:半保留复制是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在双链DNA分子中,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DNA复制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C和G配对,A错误;B、DNA复制时,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正确;C、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分子时,因为是单链不需要解旋,C错误;D、新合成的互补链与亲本碱基序列不同,不是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f042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f.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该图示能表明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D.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答案:A分析图解,图示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图示无法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只能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B错误;此图只能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而不能说明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C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D错误。
2、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用同时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B.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C.离心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分析:1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A、实验过程中需单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和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B、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C、大肠杆菌的质量大于噬菌体,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沉淀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C正确;D、该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3、为研究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某科研小组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种类与乙组不同B.S 型菌提取物经甲、丙两组处理后转化因子活性基本相同C.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D.若增加 RNA 酶处理提取物的对照实验,会更有说服力答案:D分析:艾弗里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习题 答题卡 答案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习题 答题卡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29bdc876a20029bd642dc7.png)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格里菲思指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实了它的化学成分是A.DNA B.多糖C.脂质D.蛋白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子代噬菌体。
这些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于A.亲代噬菌体外壳B.子代噬菌体外壳C.噬菌体的化学成分D.细菌的化学成分3.用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其核酸分子。
该噬菌体感染普通大肠杆菌,结果绝大多数子代噬菌体中A.有35S B.有32P C.有35S和32P D.没有35S和32P4.病毒的遗传物质A.都是DNA B.都是RNA C.是DNA和RNA D.是DNA或RNA5.DNA分子有不变的基本骨架,其构成是A.脱氧核糖和磷酸连结而成B.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而成C.由碱基遵循互补配对原则形成D.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6.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G+C)/(A+T)=9/11,那么其互补链中(G+C)/(A+T)的比例是A.9/11 B.11/9 C.11/20 D.17.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的(A+T)∶(C+G)=2∶5,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A.400个B.600个C.1200个D.1600个8.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间遵循A.相等原则B.相加原则C.相同原则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9.实验室内模拟DNA复制所需的一组条件是①相关的酶②ATP ③DNA模板④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⑤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⑥适宜的光照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⑥10.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与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与DNA母链稍有不同D.与DNA母链相同,但T为U所取代11.如图,用a表示DNA,用b表示基因,c表示脱氧核苷酸,d表示碱基,图中四者关系正确的是12.经测定发现某生物体内嘧啶占碱基总数的65%,嘌呤占碱基总数的35%,请判断该生物最可能是A.黄瓜B.烟草花叶病毒C.甘蔗D.小白鼠13.某双链DNA分子,经三次复制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原亲代DNA链的分子数是A.1 B.2 C.4 D.814.冠状病毒是引起人患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由此判断其遗传物质是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15.多细胞生物体内的每个细胞中的所有基因都能A.复制B.转录C.表达D.贮存遗传信息16.真核细胞染色体上DNA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在细胞核进行的是A.复制和翻译B.转录和翻译C.复制和转录D.翻译17.下列与翻译无直接关系的物质是A.转运RNA B.信使RNA C.核糖体D.DNA18.DNA复制、转录、表达分别产生A.DNA RNA 多肽B.DNA DNA 蛋白质C.RNA DNA 多肽D.RNA RNA 蛋白质19.DNA的一段碱基顺序为TACCGAAGA刚好决定一个三肽,则相应的转运RNA的碱基顺序依次为A.UAC、CGA、AGA B.TAC、CGA、AGAC.AUG、GCU、UCU D.ATG、GCT、TCT20.对于下列式子,正确的说法有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21.某种病毒在逆转录酶作用下,能形成DNA,在逆转录过程中,依据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22.大熊猫身体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所含的DNA和RNA是A.DNA相同, RNA也相同B.DNA相同,RNA不相同C.DNA不相同,RNA相同D.DNA不相同,RNA也不相同23.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可以确定色氨酸的密码子A.ACC B.TGG C.TCG D.UGG2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为20种,则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和转运氨基酸的RNA种类分别约为A.20种和20种B.64种和61种子C.64种和64种D.61种和61种25.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26.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如下表所示,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A.有氧呼吸B.mRNA→蛋白质C.无氧呼吸D.光合作用27.下列物质中,必须从核孔进入核内的是A.氨基酸B.葡萄糖C.RNA聚合酶D.呼吸作用酶28.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A.蛋白质B.DNA C.RNA D.核苷酸29.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3章 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221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f.png)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程内容标准核心素养对接1.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掌握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3.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4.理解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1.科学思维——利用比较法、归纳法分析“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原理及结论。
2.科学探究——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及误差分析。
3.生命观念——利用归纳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
知识点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连线)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2)实验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知识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3.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及生活方式(2)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4.实验过程和现象5.实验结果及结论亲代噬菌体寄主细胞内有无放射性子代噬菌体有无放射性实验结论32P标记DNA 有有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35S标记蛋白质无无6.(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来遗传的。
知识点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和烟草。
(2)实验过程及结果(3)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控制其遗传性状,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链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点答案x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点答案x](https://img.taocdn.com/s3/m/fa355966b9f3f90f76c61bed.png)
一、知识点归纳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①格里菲思实验:②艾弗里实验R型活细菌分别注不死S型①蛋白质分别与产物R型S型活细菌射到小死亡活细②荚膜多糖R型活R型加热杀死的S型活细菌鼠体内不死菌分③DNA细菌混R型+S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死亡离岀④DNA加DNA酶合R型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转化为S型细菌。
物质。
2.T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_35S_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_即_标记噬菌体的DNA实验过程:第一组: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得到4含35S的细菌培养得到.蛋白质外壳含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上清液的放射性搅拌离心高结论’厂沉淀物放射性忑,_噬菌体外壳」进入宿主J侵染细菌」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第二组: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得到.含32P的细菌培养得NA , 含32P的噬菌体搅拌、离心---- 清液放射性低_ 结论—噬菌体DNL进入了宿主搅拌的目的是:使_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 _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②保温时间过长、过短都会使第二组实验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的原因:_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噬菌体到上清液;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内—③结果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32P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_DNA进入细胞,_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DNL遗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_噬菌体DNA_的作用下合成的,这说明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______ 。
3.生物的遗传物质:①有细胞的生物(原核和真核)都有—DNA和RNA 核酸,但遗传物质仅是_DN$ ;②病毒含_DNA或RNL,其遗传物质是_DNA或RNA ;③针对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极少数病毒(TMV 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_RN _,所以_DNL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DNA分子於螺旋—结构(由—沃森、克里克 _提出)的主要特点:a.DNA分子由两条_反向—平行的_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2072ab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a.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2、某DNA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5%。
现将该DNA分子片段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与Y层中DNA分子质量比大于1:3B.Y层中含15N标记的鸟嘌呤有3600个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4:13、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分子量大”可体现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多样性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4、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B.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5、肺炎双球菌有多种类型,S型菌可以分为I、Ⅱ、Ⅲ型等,其中Ⅲ型荚膜最厚,致病力最强。
下列有关R 型菌和S型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R型菌无毒,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催化多糖荚膜合成的酶B.厚荚膜基因(S-Ⅲ)和薄荚膜基因(S-I)可能是一对等位基因C.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只有少数R型菌会转化成S型菌D.若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不会死亡6、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高中生物 基因的本质和基因表达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 基因的本质和基因表达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bcadf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e.png)
1.决定DNA分子有特异性的因素是()A.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B.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C.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3.如图为DNA分子的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⑦B.解旋酶可以切断⑤C.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形成①②之间的化学键D.⑥构成DNA分子中基本骨架4.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
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6300个C.X层中含有氢键数是Y层的1/3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5.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8.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C.该噬菌体繁殖四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D.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可作用于形成①处的化学键,解旋酶作用于③处B.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①C2)1—一I111…CAAT V C-f q)・**"::二二s+k<J J«■»»"""">■•'■…z T1):r…■rm n■a ns4T■■■■7.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B.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个C.4种含氮碱基A:T:G:C=3:3:7:7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8.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效率9.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放到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让其连续复制三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进行离心,如图中分别代表复制1次、2次、3次后分层结果的是()A.c、e、fB.a、e、bC.a、b、dD.c、d、fT-11-Q-,;A_71d''J'今八,J\A,f1■八.小■(—中—密展10.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54%,其中一条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6%,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上的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A.33%B.5%C.20%D.35%11.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放射性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33c6d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0.png)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根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进行推理,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A和T含量高的DNA分子更加稳定B.遗传信息多样性的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种类的多样性C.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是DNA分子结构稳定的基础D.不同DNA分子中(A+G)/(T+C)的值不同,这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3、如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②和③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中⑤的含量越低,分子结构越稳定C.图中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图中④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4、把含14N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氮源为15N的培养液中。
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再放回氮源为14N的环境中培养,DNA复制一次后,将大肠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DNA,如果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则DNA组成分析应为()A.3/4轻氮型、1/4中间型B.1/4轻氮型、3/4中间型C.1/2中间型、1/2重氮型D.1/2轻氮型、1/2中间型5、如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②和③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中⑤的含量越低,分子结构越稳定C.图中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图中④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多选题6、下图甲表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
高考生物基因的本质梳理汇总(新教材答案版)
![高考生物基因的本质梳理汇总(新教材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87710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2.png)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P42问题探讨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依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在这两种物质中,完竞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题曾引起生畅学界激烈的争论。
讨论:(1)你认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提示:遗传物质应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结构比较稳定,等等。
(2)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提示;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答案并不唯一,只要提出正确的思路即可。
例如,将特定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其他生物,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等等。
2.P46思考.讨论:证明DNA是遗传遗传物质的实验(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以细菌或病每作为实验材科具有哪些优点?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1)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 繁殖快,细菌20~ 30 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2)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提示: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等)。
(3)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都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实验设计?这对于你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提示: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学生可能回答出其他技术,但只要回答出上述主要技术即可)。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的本质》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的本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233a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b.png)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基因的本质》【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2)艾弗里体外体内转化实验实验方法: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独立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也证明了蛋白质、多糖、DNA水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例1: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说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活细菌C.说明了R型活细菌不具有致病性,S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D.说明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能够证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体内存在促进R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正确;将R型活细菌单独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证明其没有致病性,将S型活细菌单独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说明S型活细菌有致病性,C正确;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能够存活,证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D正确。
故选A2.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人: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和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
(3)实验结果: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子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4)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体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还证明了DNA能自我复制,在前后代之间保持连续性;DNA 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
3.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烟草实验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完整word版)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生物:《基因的本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467af9952d380eb62946d9c.png)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① 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 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 T/U G = C ★2.特点①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③特异性:DNA 分子中每个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3.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C T GA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 分子中,C G TA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 的复制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2.DNA 分子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3.特点:半保留复制4.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 能量:由ATP 提供;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5.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b、结构相对稳定c、储存遗传信息d、能够控制性状。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答案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清单
![第3章 基因的本质(答案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必背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ea3bbb1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2.png)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但是,由于对DNA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实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两种肺炎链球菌比较肺炎双球菌类型及特点类型菌体菌落毒性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表面光滑有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表面粗糙无(2)实验过程及现象实验过程与结果:下图为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⑤处所填写的内容依次为:①死亡,②S型活细菌,③不死亡,④死亡,⑤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
(3)实验结果分析及推论: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中分离出了有致病性的S型活细菌,其后代也是有致病性的S型细菌。
由此可以推断: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2)实验过程及现象:①获得S型细菌细胞提取物: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
②实验及结果:第一组: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培养基含R型细菌和S型细菌。
说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
第二--四组: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蛋白酶或RNA酶或酯酶)培养基含R型细菌和S型细菌。
说明细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转化活性。
第五组: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DNA酶)培养基只含R型细菌。
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复习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含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复习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fdf363bed5b9f3f80f1c4f.png)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复习基因的本质和表达1.溴化乙啶能专一性阻断线粒体DNA的转录过程,而对其它生命活动没有任何影响。
科学家利用链孢霉菌做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链孢霉的培养基中是否加入溴化乙啶B.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C.细胞核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对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有影响D.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1.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只能以基因的一条链作为模板B.一个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缩短每一条肽链合成的时间C.参与基因表达的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D.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1.下列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rRNA上B.密码子和对应的反密码子可以发生碱基配对,所以它们的种类相同C.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中都不含胸腺嘧啶D.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都具有简并性1.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B.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C.若最终形成的②中含有17个基本组成单位,则①中至少含51个碱基D.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1.下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A.②④过程分别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酶B.一般能进行⑤过程的生物也可以进行④过程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复制一次含15N的DNA占100%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1.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B.mRNA上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一定改变C.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翻译过程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1.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一定能进行b过程,不一定能进行a过程B.同一种RNA病毒既能进行e过程,又能进行d过程C.所有生物c过程一定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没有一种生物体内能进行以上五个过程1.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c007dc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7.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带答案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的DNA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磷元素可以用于DNA合成B.转录时,RNA聚合酶催化游离核糖核苷酸与模板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不相等D.一个基因转录时只能以其中的一条链作为模板2、下图表示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探究转化因子的实验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组培养基上出现两种菌落,主要是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B.乙组培养基上的菌落和甲组的相同,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C.丙组培养基上只有R型细菌,说明脱氧核苷酸不具有转化功能D.实验利用减法原理,逐一去掉不同成分以确定细胞提取物的转化活性3、某DNA含有3 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
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①所示;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②所示。
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X层中的DNA只有14N标记,Y层中的DNA只有15N标记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3 150个C.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D.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3倍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体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的S型菌不能稳定遗传B.活体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成有荚膜的S型菌C.离体转化实验中,蛋白质也能使部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且可实现稳定遗传D.离体转化实验中,经DNA酶处理的S型菌提取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5、某科学家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活菌1是有荚膜的R型细菌,活菌2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B.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小鼠死亡C.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D.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1和活菌26、DNA分子贮存的遗传信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A.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B.DNA分子的碱基数量比较多C.DNA分子的碱基种类多种多样D.DNA分子的碱基空间结构变化多端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可推出肺炎双球菌R型活细菌可以让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B.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8、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含氮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9、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关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的放射性元素,叙述错误的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10、我国一些城市在交通路口启用了人脸识别技术,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规行为进行抓拍,这种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面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考试复习----基因的本质和表达知识点
一、知识点归纳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①格里菲思实验:②艾弗里实验
R型活细菌分别注
射到小
鼠体内不死S型
活细
菌分
离出
①蛋白质分别与
R型活
细菌混
合
产物R型
S型活细菌死亡②荚膜多糖R型
加热杀死的S型活细菌不死③DNA R型+S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死亡④DNA加DNA酶R型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实验过程:
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蛋白质外壳含35S的噬菌体上清液的放射性
沉淀物放射性低,噬菌体外壳未进入宿主
第二组: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DNA含32P的噬菌体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放射性低噬菌体DNA进入了宿主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②保温时间过长、过短都会使第二组实验上清液的放射性变强的原因:_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噬菌体到上清液;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内___
③结果和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32P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 进入细胞,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这说明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生物的遗传物质:
①有细胞的生物(原核和真核)都有DNA和RNA核酸,但遗传物质仅是DNA;
②病毒含DNA或RNA,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③针对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极少数病毒(TMV、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由沃森、克里克提出)的主要特点: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c.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A=T;C≡G
5.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①A= T ; C= G
②(A+C)/(T+G)= 1或(A+G)/(T+C)= 1;
③如果(A1+C1)/(T1+G1)=b,那么(A2+C2)/(T2+G2)= 1/b ;
④(A+T)/(C+G)= (A1+T1)/(C1+G1)=(A2+T2)/(C2+G2)
培养得到侵染细菌
培养得到侵染细菌
培养得到
培养得到
结论
结论
搅拌、离心
搅拌、离心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⑤一个DNA 连续复制n 次后,DNA 分子总数为: 2n
;第n 代的DNA 分子中,含原DNA 母链的有 2 个,
占总链 2/2n
;若某DNA 分子中含碱基T 为a ,则连续复制n 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酸数为 a(2n -1) ;第n 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 ·2n-1。
6.判断核酸种类:
①如有U 无T ,则此核酸为 RNA ; ②如有T ,且A=T 、C=G 则为 双链 DNA ;③如有T ,且A ≠T 、C ≠G 则为 单链 DNA ;
7.①基因的实质是 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无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不能称之为基因) ② 染色体 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线粒体 和 叶绿体 中也有基因分布; ③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 结构和功能 单位; ④DNA 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 多样性 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 分子 特异性 性。
例如利用DNA 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死者遗骸的鉴定。
8.比较复制、转录、翻译的异同:
转录 翻译
在细胞核中,以DNA (基因)解旋后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RNA ,RNA 从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成熟的mRNA 沿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核糖体沿mRNA 滑动以其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模板 亲代DNA 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以DNA 的特定一条链为模板 mRNA 原料 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 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酶 解旋酶(作用于氢键)、DNA 聚合酶 RNA 聚合酶 各种酶 产物 两个完全相同的双链DNA 分子(未突变) 一条单链的RNA 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流向 遗传信息从亲代DNA 传给子代DNA 分子 遗传信息由DNA 传到RNA 遗传信息由mRNA 传到蛋白质 计算 DNA (基因)中的碱基数:6n (至少) mRNA 含有的碱基数:3n (至少) 氨基酸数目:n 9.中心法则:指 遗传信息传递 一般规律,请画出: 10.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①基因通过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型等。
②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囊性纤维病
等。
基因和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