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10组合变形PPT课件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 ppt课件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 ppt课件

FN F
M 42 153 0FN.m
(3)立柱横截面的最大应力
t.max
Mz0 Iy
FN A
F 350
M FN
425103 F 0.075 5.31105
15
F 103
667F Pa
c.max
Mz1 Iy
FN A
t.max
c.max
425103 F 0.125 F
5.31105
15103
中性轴方程
x
PMzy0 A Iz
Myz0 Iy
0
对于偏心拉压问题
PPyPy0 PzPz0 0
A Iz
Iy
中性轴
危险点 (距中性轴最远的点)
1 yPy0 zPz0 0
A Iz
I Wy
m
a
x
PMz A Wz
My Wy
例题
铸铁压力机框架,立柱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材料的许用 拉应力[t]=30MPa,许用压应力[c]=120MPa。试按立柱
1 242 0
22
25
M W
T Wt
1212 242
2 0
3212 242
第三强度理论:
r31 3
Wt 2W
r3 242[]
r3W 1 M2T2[]
26
M W
T Wt
1212 242
2 0
3212 242
第四强度理论:
r41 2 [(1 2)2 (2 3 )2 (3 1 )2]
r4 232[] r4W 1 M 20.7T 52[]
解:拉扭组合,危险点应力状态如图
F A
Me F
F 450 103 A 0.12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课件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课件
这种变形通常发生在承受轴向力 和弯矩的杆件中,其变形特点是 杆件既有伸长或缩短,又有弯曲 。
拉伸与压缩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01
02
03
弹性分析方法
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求解弹性方程来分 析杆件内部的应力和应变 分布。
塑性分析方法
在材料进入塑性阶段后, 采用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来分析杆件的承载能力和 变形行为。
材料力学在组合变形中的应用实例
01
02
03
04
桥梁工程
桥梁的受力分析、桥墩的稳定 性分析等。
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的受力 分析、抗震设计等。
机械工程
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 性分析,如轴、轴承、齿轮等

航空航天
飞机和航天器的结构分析、材 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等。
材料力学在组合变形中的发展趋势
特点
剪切与扭转组合变形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变形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材料的性质、杆件的长度和截面尺寸、剪切和扭转的相对大小等。
剪切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1 2 3
工程近似法
在分析剪切与扭转组合变形时,通常采用工程近 似法,通过简化模型和假设来计算杆件的应力和 变形。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可以模拟杆件在 剪切与扭转组合变形中的真实行为,提供更精确 的结果。
弯曲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叠加法
刚度矩阵法
叠加法是分析弯曲组合变形的基本方 法之一。该方法基于线性弹性力学理 论,认为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应变 分量可以分别计算,然后按照线性叠 加原理得到最终的应力、应变分布。
刚度矩阵法是通过建立物体内任意一 点的应力、应变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来求解复杂变形问题的一种方法。对 于弯曲组合变形,可以通过构建系统 的刚度矩阵来求解。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因此,截面O为危险截面。
危险截面上,由轴力引起的正应力均匀分布,其值

,由弯矩引起的正应力线性分布,其值为
。利用叠加原理,将拉伸及弯曲正应力叠加
后,危险截面上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0.5
(e)所示,仍为线性分布。而且可以看出,最大拉应
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发生在O截面上、下边缘各点,其
值为
(10.4)
图10.5
依据上述分析,弯拉(压)组合变形时危险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所以可将 截面上的σmax与材料的许用应力相比较建立其强度条件。对于拉压强度相等 的材料,强度条件为
对于抗拉与抗压性能不同的材料,强度条件为
下面举例说明弯拉(压)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例10.2如图10.6(a)所示的钢支架,已知载荷F=45 kN,尺寸如图。 (1)如材料为钢材,许用应力[σ]=160 MPa,试选择AC杆的工字钢型号。 (2)如材料为铸铁,许用拉应力[σt]=30 MPa,许用压应力[σc]=160 MPa,且AC杆截面形式和尺寸如图10.6(e)所示,A=15×10-3 m2,z0=75mm ,Iy=5.31×10-5 m4。试校核AC杆的强度。
其力矩矢量分别与y轴和z轴的正向一致(见图10.2(b))。 为了确定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点的位置,先求截面中性轴位置。记中性轴上 任一点的坐标为(y0,z0),由于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所以由式 可得中性轴方程为
(10.2) 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见图10.2(c)),其与y轴的 夹角θ为
图10.3 例10.1如图10.4(a)所示,20a号工字钢悬臂梁承受均布载荷q和集中力
。已知钢的许用弯曲正应力[σ]=160 MPa,a=1 m。试求梁的许可 载荷集度[q]。 解由于梁所受到的横向力不在梁的两个纵向对称面内,此时可以将横向力向 两个纵向对称面分解(向y和z轴分解),从而将其看成是梁在其两个相互垂

材料力学(单辉祖)第十章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单辉祖)第十章组合变形
17
弯压组合
可见,危险截面为C截面 其轴力和弯矩分别为
FNC 3 kN M c M max 4 2 8kN m
A
FAy
10kN m a x
g g f
C m
FBy
B
危险点 截面C上的最低点f 和最高点g
FN M c s A W
f
18
弯压组合
A I

4
10kN
解 首先计算折杆的支座反力 由平衡方程可得 FAx A
FAx 0, FAy 5kN, FBy 5kN
FAy
m
10kN
C 1.2m B 1.6m FBy
a x 1.6m
m
由于折杆左右对称,所以只需分析一半即可。 折杆AC部分任一截面上的内力
FN FAy sin 3 kN FS FAy cos 4 kN M xFAy cos
杆件变形分析步骤 首先, 在杆件原始尺寸上分别计算由横向力和 轴向力引起变形、应力 然后, 利用叠加原理,合成在横向力和轴向力 共同作用下杆件变形、应变和应力等物理量 若杆件抗弯刚度EI较大,轴力引起杆件的弯曲 变形较小,可以忽略
10
弯拉组合
细长杆件强度问题, 受力如图,抗弯刚度 EI,截面抗弯模量W , 横截面面积A。
n
e n
P
z b h y
30
偏心拉伸(压缩)
解: 1. 力系简化 力P对竖直杆作用等效于作 用在杆轴线上一对轴力P和 一对作用在竖直平面内力 偶mz=Pe
FN P 2000 N, M z mz Pe 120 N m
mz P
n
e n
P
mz P
可见,竖直杆发生弯拉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完整ppt文档

材料力学组合变形完整ppt文档

200
F
F
组合变形/拉压与弯曲的组合
思路分析:
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立柱的 变形组合类型
拉伸和弯曲的组合
200 F F
拉伸: 求轴力,绘制轴力图 弯曲: 求弯矩,绘制弯矩图
判断危险截面,应力叠加,并进行校核(如下)
200 F F
任意横截面上拉伸正应力: 任意横截面上弯曲正应力:
同一个方向上的正应力可以根据分布情 况直接叠加,叠加后仍为单向应力状态,直 接校核强度。
1. 分解 竖直xy面:
水平xz面:
2. 分别求两个面内的弯矩,绘制弯矩图
竖直xy面:
水平矩图确定可能的危险截面
竖直xy面:
FL
水平xz面:
2FL
FL
结论: 危险截面可 能是中点或 固定端。
4. 通过叠加求危险截面的最大正应力
z
z
y
y
Mxy Mxz Wz Wy
Mx
2 y
Mx
2 z
W
y
竖直xy面:
FL
Z
水平xz面:
2FL FL
求中点处的最大正应力:
FL FL
Wz Wy
求固定端的最大正应力:
0 2FL
Wz Wy
5. 强度校核
2FL
固定端的最大正应力: max
y
Wy
[σ]=20FL/bh
2
m ax[]
梁满足强度要求
组合变形/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3.确定危险截面,求基本变形的应力
拉伸
N
FN A
(均布 ),
弯曲
Mm
a x Mm a Wz
x(线性 )

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课件(组合变形)
截面核心是以O为中心,半径d/8的圆围成的 区域
(2)矩形截面 解:截面形心为点O 主惯性轴y、z 当中性轴切于边AB时
z A中性轴
b
12 o
y
C

B
h
截距
a y1
h 2
,a
z1
核心边界点1
yF1
iz2 a y1
h 6
,z
F1
i
2 y
az1
0
(iy
b 12
,iz
h) 12
类似地,可定点2
y F2
八、组合变形 (Combined deformation)
杆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应力分量相当 两种基本变形组合的类型:
拉(压)+扭;拉(压)+弯;扭+弯;平面弯+平面弯
分析方法(线弹性、小变形假设下): 按基本变形分解外力与内力 计算各基本变形的应力与 变形分量 根据叠加原理综合各基本变形的结果 确定组合变形的危险截面与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1
zF z
i
2 y
yF iz2
y
)
在截面上线性分布
中性轴
1
zF z
i
2 y
z0
yF y iz2
y0
0
——不过形心C的直线
截矩
ay
iz2 yF
,az
iy2 zF
距离中性轴最远点:D1——tmax, D2——cmax
横截面外周边具有棱角时,最大正应力在角点上
最大正应力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强度条件 max [ ] 截面形心的位移 w wy2 wz2 x2
练习: P288习题8-16
M I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PPT课件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PPT课件
MPa。
18
例题 8-1
解:1. 将集中荷载F 沿梁横截面的两个对称轴y、z分解为
F y F c4 o o 0 s q 2 ca 4 o o 0 s 0 .3q 8 a 3
F z F s4 io n 0 q 2sa 4 io n 0 0 .3q 2 a 1
19
例题 8-1
2. 梁的计算简图如图b所示,并分别作水平弯曲和 竖直弯曲的弯矩My图和Mz 图(图c ,d)。
纵向对称面:梁的轴线与横截面纵向对称轴所构成的平面
平面弯曲:当作用在梁上的载荷和支反力均
位于纵向对称面内时,梁的轴线由直线弯成
一条位于纵向对称面内的曲线。 F'
F'
F
F'
纵向对称面?
轴线
7
CL7TU1
一.定义:斜弯曲—荷载不作用在构件的纵向对称 面内,梁的轴线变形后不在位于外力所在平面内。
一.力的分解
Fy Fcos
Fz Fsin
z
C
(y, z)
Fz
Fy
Fy
8
CL11TU3
Mz Fy(l x)以z为中性轴弯曲
My Fz(l x)以y为中性轴弯曲
Mz Fcos(lx)Mcos My Fsin(lx)Msin
二.基本变形分析
1.应力计算
z
M
的应力
z
Mz yMycos
Iz
Iz
y
9
M
的应力
y
Myz Mzsin
21
例题 8-1 z
(e)
MyA
z
D1 z
MzA
D2
y
yyBiblioteka (m )A a x M W y y A M W z zA 0 3 .6 .5 q 1 4 1 (1 6 2 2 0 ) 0 .2 2 q 3 6 1 ( 1 6 7 2 6 0 ) (2.1 5130)q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C 10kN
1.2m
解: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FB B
FA
' FA
F ' A 0,
FA FB 5kN
A
1.6m 1.6m
m g f A
10kN C
m FAy
作折杆的受力图,折杆及 受力对称,只需分析一半 即杆AC 将FA分解, 得杆的轴力 FN、弯矩M (x)
B
FAx
FN FAx 3kN
3 10 8 10 t 81.1 2 3 c d / 4 d / 32 81.9
3 3
M W
[例10-2]圆截面杆的偏心压缩时不产生拉 力的载荷作用范围
P
y
P
y
Pa
a
z

z
CL11TU12
P
y
Pa
y
P
y
Pa
z
z
z
P
y y
Pa
y
P
z
Pa
z P
y y
z
Pa
y
P

CL11TU10
解: X A 3kN, A 4kN Y
任意横截面x上的内力:
FN X A 3kN FS YA 4kN M ( x) YA x 4 x
1 1截面上危险截面, 其上:FN 3kN,M 8kN m

FN A
M W
t FN M c A W
CL11TU5
y0 Iz tg tg z0 Iz
为中性轴与z轴夹角
3.强度计算:
1)危险截面:当x=0时 M Z , M y 同时取最大,固定端处为危险面 2)危险点:危险面上 D1 , D2点 3)最大应力

《组合变形》PPT课件

《组合变形》PPT课件

0.266q (12 ) 237 106
(21.5103) q
( max )D
M yD Wy
M zD Wz
0.444q (12 ) 31.5 106
0.456q (12 ) 237 106
(16.02 103) q
危险点在A截面上的外棱角D1和D2处
z
MyA
y
z
MzA
y
D1 z D2
y
32
l 几何参数
A 15103 m2 , zo 7.5 cm, I y 5310 cm4
l 求内力(作用于截面形心)
取研究对象如图
FN P kN,
M y 42.5 102 P kN.m
l 危险截面
各截面相同
l 应力分布
350
FN
33
l 危险截面
各截面相同
l 应力分布
l FN引起的应力
FN P MPa
u 拉伸、压缩
l 组合变形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基本变形同时发生。
u 剪切
l 求解组合变形的方法
将载荷分为几组分别产生 基本变形的载荷,然后应 用叠加原理。
u 扭转
u 弯曲
3
2 叠加原理 如果内力、应力、变形等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则复杂受力情况下组合变形构件的内力、应 力、变形等可以由几组产生基本变形的载荷 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应力、变形等的叠加而 得到,且与各组载荷的加载次序无关。
'' My z Mz y
Iy
Iz
中性轴的方程:
My F1l
F2 (l a)
Mz
My Iy
z0
Mz Iz
y0
0
5
中性轴的方程: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综述资料.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综述资料.
矩形截面:只有两个平面为对称面
当力和弯矩作用在一个非对称平面上,杆件弯曲方向?
2020/7/3
F F
F F
16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矩形截面分析:
中性轴
Mz z
My
M
z
θ
M
y
y
如果弯曲平面和弯矩作用平面一致,那么必须
2020/7/3
17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14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对于圆形截面,杆的变形与弯矩作用平面在同一平面内
A
A
F
F
F
w
w
弯曲平面在哪 个方向?
对于矩形截面,变形与弯矩作用平面是否仍在同一 平面?
2020/7/3
15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两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圆形截面:任何通过轴心的力引起的弯矩所作用的平面均为 截面的对称面
2020/7/3
10
叠加原理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基本方法
变形
线弹性、小变形
分解
基本变形1 基本变形2 基本变形n
叠加
组合变形
2020/7/3
11
2020/7/3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计算简图
借助于带轮或齿轮传递功率 的传动轴,工作时在齿轮的齿上 均有外力作用。
将作用在齿轮上的力向轴的 截面形心简化便得到与之等效的 力和力偶,这表明轴将承受横向 载荷和扭转载荷。
矩形截面应力分析:
矩形截面内任一点的弯曲正应力
Mz z

My
M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McIozsy0sIiynz0
中性轴方程
cos
Iz y0
sIiynz0
0
( y0,z0 )
z
α φ
(1)中性轴是一条过截面形心 F 的直线;
y 中性轴
斜率 tany0 Iz tan
29
z0 Iy
10.1 斜弯曲
tan Iz tan
Iy
(2) 当Iz≠Iy,α ≠ φ,中性
轴与荷载线不垂直。
z
F
17
三、组合变形下的计算
分析方法:叠加法 前提条件:小变形
基本解法:
①外力分解或简化:使每一组力只产生一个方向的一种 基本变形; ②分别计算各基本变形下的内力及应力;
④对危险点进行应力分析; ⑤用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
18
思考题
1. 分析组合变形时,先分后合的依据是什么? 2.叠加原理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能否应用于 大变形情况?
F
Fy
Fx B P
压弯组合变形
10
压弯组合变形
11
12
偏心压缩
拉弯组合变形
13
q
弯扭组合变形
14
F
弯扭组合变形
15
双向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16
组合变形的形式有很多种,本章学习四种典型形式。 1. 斜弯曲; 2.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 3. 弯曲与扭转组合; 4. 偏心拉伸与压缩。
应注意通过这四种典型组合变形的学习,学会一般 组合变形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A
B
C
22
10.1 斜弯曲
二、斜弯曲的研究方法
1.分解 将外力沿横截面的两个形心主轴分解,得到两个正 交的平面弯曲。
2.叠加 分别研究两个平面弯曲; 然后叠加计算结果。
23
10.1 斜弯曲
三、斜弯曲的强度计算
例:分析图示悬臂梁斜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z
x
z

l
y
Fφ y
24
10.1 斜弯曲
解:1. 外力分析
19
10.1 斜弯曲
一、斜弯曲的特征
平面弯曲
斜弯曲:两个相互垂直 平面内平面弯曲的组合
20
10.1 斜弯曲
l FZ
受力特征:外力作用线通过 截面的弯曲中心,但不与任 一形心轴重合或平行;
变形特征:变形后的挠曲线 不与外力作用面相重合或平 行。
z
φ
F Fy
y
21
10.1 斜弯曲
斜弯曲 F2 平面弯曲 F1
➢ 先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 再作中性轴的平行线, 与横截面边界相切,切点 便是危险点。
D1、D2为危险点。
maxMIzzmaxy1MIyymaxz1
D1(y1,z1)
z
α
D2 y 中性轴
28
10.1 斜弯曲
➢ 中性轴位置的确定
McIozs ysIiynz
中性轴: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
设(y0,z0)是中性轴上的任一点。
荷载作用面
αz
φ y 中性轴
fφ F
而挠曲线与中性轴 x 垂直,所以挠曲线
与荷载线不在同一
平面内,为斜弯曲。
y
挠曲线平面
30
荷载作用面
10.1 斜弯曲
➢若截面有棱角,也可无需定出中性轴,由直接观察得出,
危险点必在棱角处。
D1
M z max
z Wz
D1
M y max
Wy
z
x Mzmax
+
x Mymax
35
10.2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q
F
F
一、概念
y
x
内力
应力
轴向力F
轴力
正应力
外力
横向力q
二、计算方法
弯矩
正应力
剪力(忽略)
1. 分别计算轴向力和横向力引起的正应力; 2. 按叠加原理求正应力的代数和,即可。
qz
qy
M zma xqy 8 L271 8 35 280 N 4 m
y q 26º34´
M ymaxqz8 L235 8 38 240 N 3 m
q
maxMW zm z axMW ym y ax
A
B
804 403 []
L
1bh2 1 hb2
6
6
34
10.1 斜弯曲
思考题
1. 分析斜弯曲时,如何确定危险点的位置? 2. 中性轴位置在何处? 3. 加载方向与中性轴之间的关系如何?
危险点D1、D2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D1
tmax
D2
cmax
max
D1 D2
若许用拉、压应力不同,则拉、压强度均应满足。
33
10.1 斜弯曲
例1 矩形截面木檩条,L=3m, q=800N/m,
[]=12MPa,选择截面尺寸。
解: qyqco s8 00 .8 09 74N 15/m
z
q z q si n 8 0 0 .4 0 4 37 N 58 /
注意:正应力 ,的正负号判定。
26
3. 强度计算
10.1 斜弯曲
(1)确定危险截面: 固定端截面
z
x+
Fy=Fcosφ y
z
x
Fz=Fsinφ
y
Flcosφ
Mz图
Mzma xFcl os
Flsinφ
My图
MymaxFsl in 27
10.1 斜弯曲
(2)确定危险点,并计算出最大正应力。
a. 若截面有棱角(如矩形、工字形等)
7
事实上,基本变形不过是简化模型,只有在一种变 形特别突出,其余变形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才有 可能发生。
q << F
F
F
F
F
当几种基本变形的影响相近时再用简单模型计算, 将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8
二、组合变形 结构上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
F
檩条
斜弯曲:两平面弯曲的组合
9
A FAx
FAy
10 组合变形
1
10 组合变形
10.1 斜弯曲 10.2 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 10.3 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 10.4 偏心拉伸与压缩 10.5 截面核心
2
目录
一、基本变形回顾
F Me
F

F 轴向拉压
Me
扭转
平面弯曲
○ ○
3
轴向拉压
F
F
F
FN
F
FN
A
4
扭转
Me
Me
Me MT
MT
z x
A

B y
=
z
x+
y Fy=Fcosφ
z
x Fz=Fsinφ y
平面弯曲(绕z轴) + 平面弯曲(绕y轴) 25
2.应力分析
10.1 斜弯曲
任一点K(y,z)处的正应力:
z
K
x+
Mz y
Mzy Iz
z
K
x
My
y
M y z Iy
M Iz zyM Iy yzM cIzo ys sIy in z
D2 y
m
D1 t max
D2 y
=
中性轴
ctm maaxxMW zm z axMW ym y ax
m
31
D2
10.1 斜弯曲
b. 若截面无棱角,如何确定危险点?
D1、D2为危险点。
maxMIzzmaxy1MIyymaxz1
D1(y1,z1) z
α D2
y 中性轴
32
10.1 斜弯曲
(3)强度条件
IP
max
MT WP
MT
τ τmax
τmax
ρ
5
y z
主轴平面xy
FQy Mz
中性轴 (Mz)
平面弯曲
中性层 x
Mzy Iz
max M z
min
Wz
6
y
主轴平面xz
平面弯曲
z y
z y
z
FQz x
My
中性轴 x
(My)
x 中性层
M yz Iy
max M y
m in
W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