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知识点穿井得一人,知识点一:一词多义1、“之”的用法1)___之:作为结构助词,表示“的”。
2)有人听到并传递这件事之:代词,指这件事。
3)国内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之:代词,指这件事。
4)听到这件事于___之处:代词,指这件事。
5)___派人向___询问这件事之:代词,指这件事。
6)得到一个人的帮助之:作为结构助词,表示“的”。
7)询问这件事情如此之详细之:2、“而”的用法1)家里没有水井,却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而且有人听到并传递这件事之:表顺承。
2)有人听到并传递这件事之:3、“若”的用法1)询问这件事情如此之详细之:像这样。
2)不像这样,不知道这件事之:如此,比得上。
3)像屈伸呼吸一样之:4、“于”的用法1)___派人向___询问这件事之:向。
2)听到这件事于___之处之:被。
3)非得一个人在井里之:特殊句式倒装句:听到这件事于___之处之。
___派人向___询问这件事之。
非得一个人在井里之。
询问这件事情如此之详细之。
省略句: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告诉别人说。
词类活用1、听到这件事于___之处之。
___:使……知道(使动用法)。
一一对译1、原文:___,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___一个姓___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负责打水。
2、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们挖井挖到了一个人的帮助。
”3、原文:有人听到并传递这件事之:“___穿井得一人。
”译文:有个人听到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___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4、原文:国内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之,使___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译文: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让___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5、原文:___派人向___家询问这件事情之。
译文:___派人向___家了解这件事情。
6、原文:___回答说:“我们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而不是在井里挖到了一个活人。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期末复习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期末复习期末总复之《穿》《杞》一、填空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XXXXXX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是先秦(儒家、法家、墨家、杂家)代表作品。
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3、《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道家思想。
作者是列御寇,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XXX。
二、重点词语解释穿:挖掘井;溉汲:挖井并汲水;溉:挖井;汲:汲取;及:到达;国人:当地居民;道之:传说;XXX令人:XXX主派人;对曰:回答说;有闻而传之者:听闻此事后传播的人;求闻之若此:如果想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不如不知道;崩坠:塌陷;身亡所寄:生命所依托的地方;因往XXX:因此前往告知他;积气:指气体积聚;若:好像;行止:行动;奈何:怎么办;天果积气:天空中的气体积聚;只使:只会;亦不能:也无法;中伤:受到损害;积块:聚集成块;充塞:填满;四虚:指人体四肢之间的空隙;躇:停留;步:脚步;跐:踩;蹈:践踏;舍然:舒适自然;舍:抛弃。
三、重点句子翻译1、XXX主派人询问XXX家没有井而如何取水的问题。
2、当XXX家挖井后,告知别人:“我们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听闻此事后传播的人说:“XXX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4、当地居民听闻此事后,传说开来,最终传到了XXX那里。
5、XXX主派人去问XXX家此事的真相。
6、XXX回答说:“我们得到的是一个人的帮助,而不是一个人从井里出来的。
”7、如果想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不如不知道。
8、XXX担心天地会塌陷,因此废寝忘食。
另外一位人前来告诉他:“你为什么要担心天地塌陷呢?天空中的气体积聚,日、月、星宿都不会坠落。
”四、课文内容理解1、XXX主派人去问XXX家此事的真相是因为他听到了有关XXX家挖井得到一个人的传说,想知道此事的真相。
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不要轻信流言蜚语,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3、文中的XXX是一个善于调查事实真相的人。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ppt课件
及其家穿井 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古义:国都。 国人道之
今义:国家。
2.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动词,知道,听说。
闻 闻之于宋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 之 得一人之使 助词,的。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介词,从。 于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
3.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4.文言句式
奈何 忧崩坠乎?”
为何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泛指星 辰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 月星宿,
那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日月星辰,
表示疑问或反 问。
不当坠耶?”
不应当坠落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聚积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
纵使,即
古义:伤害
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 “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知道, 听说。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人知道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 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22.《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翻译背诵资料doc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gài jí),常一人居外。
【之:的。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居:停留】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及:等到。
得:得到】译: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听说。
传:传播。
之:代这件事。
得:得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使听到。
】译: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使:使唤。
于:在】译:宋君便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消息】译: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人忧天》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崩坠:崩塌坠落。
亡:无,没有。
】译: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坠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耳:罢了。
若:你。
行止:活动,行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译: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果:如果。
耶:语气词“吗”】译:那个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最全文言知识整理
穿井得一人知识整理1之:的而:表承接,就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居:停留。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等到其:代词,代丁氏穿:挖掘、开凿等到他家挖了一口水井之后,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闻:听说,听闻而:表承接,然后传:传播之:代词,代这件事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4宋君。
国人:居住在国都的人道:讲述之:代词,代这件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之:代词,代这件事于:介词,被居住在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5派代词,代这件事向应答,回答的劳动力从,在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6闻:名词,消息之:主谓之间,不译闻:动词,知道也:语气助词,表感叹。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知识整理1崩坠:崩塌坠落亡:wú,同“无”,没有寄:寄托者:……的人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没有容身之处,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之:的因:于是,就晓:开导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3、曰:“乎?”积:聚集耳:罢了亡:wú,同“无”,没有若:你行止:活动奈何:为什么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那果:如果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5、晓之者曰:“只使:纵使,即使中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6、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个人有说:“地陷下去怎么办?”7、晓之者曰:“止,奈何忧其坏?”积块:聚积的土块四虚:四方躇chú 步跐cǐ蹈dǎo: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的虚空之处,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期末文言文复习三《穿井得一人》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溉汲:取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jí: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道之: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
4、道:讲述5、有闻而传之者:有人听了就去传播6、传:传播7、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8、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使:使唤10者:…的人。
三、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穿②国人道之.道③国人道之国四、文白对照: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杞人忧天》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作。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复习要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二、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1.穿:挖掘、开凿。
2.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3.及:待,等到。
4.道:讲述。
5.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6.对:应答,回答。
7.若:如,像。
《杞人忧天》1.亡:无,没有。
2.晓:告知,开导。
3.积气:聚积的气体。
4.若:你。
5.行止:行动,活动。
6.奈何:为何,为什么。
7.只使:纵使,即使。
8.中伤:伤害。
9.积块:聚积的土块。
10.四虚:四方。
11.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10.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三、句子翻译(1)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了又传播(这件事)的人说:“姓丁的人开凿井得到了一个人”。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到传闻,不如没有听到。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担忧他的担忧的人,于是前往告知他。
(6)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整天在天空中活动,为何担忧(天)裂开掉下来呢?(7)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整天踩踏,整天在地上走和停,为何担心它裂开来呢?三、内容理解1.《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
在故事中丁氏是传言的源头,宋君对于传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认真思考、质疑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谣言止于智者,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身素质。
2.《杞人忧天》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
“杞人”担心天崩地裂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或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给人们的启示是不要为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而生活在胡思乱想中,要学会豁达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课内简答题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内简答题
班级:姓名:
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
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
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
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
12、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13、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答: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穿井得一人》 知识清单
《穿井得一人》知识清单一、作品简介《穿井得一人》是一则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故事。
这则故事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原文内容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三、重点字词解释1、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汲,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4、道:讲述。
5、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使知道。
6、对:应答,回答。
四、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文: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都城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五、故事寓意1、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要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以讹传讹。
2、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避免产生歧义,以免给他人造成误解。
3、对于传闻,我们应该审慎分析,去伪存真,不要盲目跟风。
六、启示与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穿井得一人”的误解和谣言时有发生。
比如网络上的一些不实传闻,可能因为最初的表述不清或者传播过程中的歪曲,导致与事实大相径庭。
这就提醒我们,在听到或者传播消息时,要有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核实消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不要轻易被表面的信息所迷惑,避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同时,当我们面对误解和谣言时,要及时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
四、词语分类归纳: 1.一词多义(重要虚词) (1)之 ①宋之 丁氏(助词,的) ②有闻而传之 者(代词,这话) ③国人道之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④闻之 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 使(助词,的) ⑥求闻之 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 此 之求闻” ) (2)其 ①及其 家穿井(代词,他的) ②其 人曰(代词,那) ③奈何忧其 坏(代词,它)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担 忧 倒 坠 塌 落 同 … 寄 无法,睡 吃 “ … 托 丧失 觉 饭 无 的 ” 没 有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又 有 忧 彼 之 所 忧 者 , 因 往 晓 之 ,
担 心 对 方 , 他 的 … 的 于 前 是 去 告 知 开 导 他
你 踩 踏 整 天 活 动 怎 么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其 人 舍 然 大 喜 , 晓 之 者 亦 舍 然 大 喜 。
这 同 “ 释 ” 放 下 … 的 样 子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 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 察传》 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 吕不韦 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 26 卷 160 篇。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 寇著。《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即 使 也 伤 害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
部编版《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提纲
泉州一中七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提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又称《吕览》,先秦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翻译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三、阅读理解: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丁氏说他家打了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传话的人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宋君是个怎样的人“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见宋君是一个不轻信传言,注重验证考察,实事求是的明君。
3、谈谈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丁氏:①说话要防止歧义。
传播者:②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③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一说为列御寇著,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二、翻译句子:(1)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2)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三、阅读理解: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穿井得一人学习准备:1.读准字音,准确诵读溉(gài)汲(jí)2.作品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 _______今义:_________(2)国人..道之古义: 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2.一词多义闻:有闻.而传之者 _________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3.其他重点词语(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 ___________汲: 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及: ___________(3)国人道.之道: ___________(4)丁氏对.曰对: ___________4.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____得一人之.使 ___________(2)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 二、特殊句式1.有闻而传之者。
(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三、重点句子翻译1.家无井而出溉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章中心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人忧天学习准备:1.杞(qǐ) 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2.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要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要点一、《穿井得一人》1.故事内容:地旱情严重,人们纷纷挖井寻水。
有一个人挖了七十九米深的井,终于找到了一口水井。
他以为这样已经很好了,不再挖了。
然而,另一个人经过这个井口,觉得井不够深,继续挖下去,并且挖到了一口更深的井。
两个人的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争论。
2.主要寓意:这个故事通过对两个人态度和行动的描述,告诉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努力探索,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要追求更好的结果。
3.反映的现实问题:故事中的两个人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
第一个人停止挖井,他满足于找到一口水井,不再继续努力。
而第二个人却不满足于得到一口水井,坚持挖下去,最终获得了一口更深的井。
这一现象反映了一些人骨子里的懒惰和满足,当他们达到一个目标时,就停止了进一步的努力。
4.心得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要不断探索和进取,追求更好的结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困境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杞人忧天》1.故事内容:杞国有一个人,他时常忧心忡忡,整日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砍柴被树上的一个树叶砸中,得知树叶不会伤害人后,他终于放下了担忧。
2.主要寓意:这个故事通过描述杞人的心理变化,告诉人们不要过度担忧和焦虑,事实往往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可怕或困难。
3.反映的现实问题:故事中的杞人代表了一些人的忧虑和焦虑情绪,他们总是担心各种可能的困难和问题,过度担忧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
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只有当真正面对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心得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担忧和焦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困境和挑战。
以上是《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复习要点,这两个寓言故事都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人们传达了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态度和行动方式。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困境和担忧,追求更好的人生。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❻重点句子翻译①吾穿井得一人。
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③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
咽,睡不着觉。
④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❶生难字 赫拉(hè) 庇护(bì) 添头(tiān) 较量(jiào) 凯歌(kǎi) 溉汲(ɡài jí) 崩坠(bēnɡ) 中伤(zhònɡ) 躇步跐蹈(chúcǐ)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②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③有闻而传之者(听到) ④国人道之(讲述) ⑤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⑥身亡所寄(同“无”,表否定,没有) ⑦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
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
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⑧若屈伸呼吸(你) ⑨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⑪只使坠(纵使,即使) ⑫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⑬若躇步跐蹈(均为“踩、踏”的意思) ⑭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007《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整理笔记
一、文学常识: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溉汲:取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jí: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道之: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
4、道:讲述5、有闻而传之者:有人听了就去传播6、传:传播7、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8、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使:使唤10者:…的人。
三、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穿②国人道之.道③国人道之国四、文白对照: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一、文学常识《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作。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
郑人。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翻译知识点整理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这个人,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开导这个人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开导这个人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这个人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ppt课件
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理读故 事情节。
开端:宋之丁氏,穿井得人。 发展、高潮: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结局: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呢?
①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以讹传讹,谣言越传越广。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我来设计板书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 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 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 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 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 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穿井得一人》
溉汲gài j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 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 若此,不若/无闻也。
◆通假字 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古今异义
古义:伤害
亦不能有所中伤( 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
积块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因往晓之(
古义:告知,开导 今义:天刚亮的时候,知道
) )
古义:无,没有
身亡所寄( 今义:死,逃跑
)
古义:人称代词,你
若屈伸呼吸(
)
今义:好像,如果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你从中还获得了什么启示?
寓意: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启示:①对一种事物认识不足,了解不够,难 免会产生畏惧心理,我们要增长见识,积累经验。②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 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 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穿井得一人》 知识清单
《穿井得一人》知识清单一、作品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文学常识1、出处《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2、吕不韦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三、重点字词1、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汲,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4、道:讲述。
5、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6、对:应答,回答。
7、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四、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翻译: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翻译: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翻译: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姓丁的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五、文章主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六、故事寓意1、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
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穿井得一人作品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
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
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
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
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
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
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
”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
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
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
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
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夫人非常高兴。
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
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
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异人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啦。
”华阳夫人听了认为是这样,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
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好多礼物给子楚,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吕不韦选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一起同居,直到她怀了孕。
异人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
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异人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
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足月之后,生下儿子名政。
异人就立此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派王齮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异人。
异人就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这才得以顺利回国,老家是楚国的华阳夫人给这位继子改名为子楚。
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隐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前251年),终于去世了,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
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赵政回到秦国。
安国君继位秦王一年之后去世,谥号为孝文王。
太子楚继位,他就是秦庄襄王。
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
•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赵政继立为王,尊奉相国吕不韦为“仲父”。
杞人忧天⑴作品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⑵,身亡所寄⑶,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⑷,因往晓之⑸,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⑹,终日在天中行止⑺,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⑻,日月星宿⑼,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⑽,亦不能有所中伤⑾。
”其人曰:“奈地坏何⑿?”晓者曰:“地积块耳⒀,充塞四虚⒁,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⒂,终日在地上行止⒃,奈何忧其坏⒄?”其人舍然大喜⒅,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⑵崩坠:崩塌,坠落。
⑶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托。
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之,的。
忧,忧愁、担心。
⑸晓:开导。
⑹若:你。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⑺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行止,行动和停留。
⑻果:如果。
⑼日月星宿(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⑽只使:即使。
⑾中(ò)伤:打中击伤。
⑿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⒀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⒁四虚:四方。
⒂躇(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⒃行止:行动和停止。
⒄奈何:为什么。
⒅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白话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作品鉴赏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
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
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
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