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的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克禁售事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
②非法的交易行为显然更需要干预。有交易对象的不
合法、交易方式的不合法(比如传销)和交易主体的不合 法(比如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
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是,干预合法的交易行为、对非
法交易行为置之不理。这将进一步导致市场的无序和政府 干预的不规范性。
(2)干预手段的合理性:在法律、经济和行政诸手 段之间寻求平衡;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它属于一个 经济范畴。
第三讲 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
从公共政策的定义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公 共政策是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的。所谓公共 利益的实现包含着三个层次的内容:维护公共利 益、增进公共利益和分配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 关系就好比是“看着蛋糕不被偷吃”、“把蛋糕 做大”和“公平地切蛋糕”。
但由于人们对公共利益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所以对公共政策能否实现公共利益这一点还是有 一些怀疑的。本讲将重点说明公共利益的内涵, 以此佐证公共政策应该以公共利益为主要目标。
的运行。 5.政府是最大的投资者和购买者。 (三)政府失灵 1.基于政府能力有限性而必然导致的失灵。 2.基于政府不正当干预行为而导致的失灵。 3.基于政府自身利益的干预行为。即使政府意识到这一点,或
一、利益 (一)利益的含义:
通俗地理解,利益就是对人们“有好处的东西”。这 样说可能Fra Baidu bibliotek于宽泛。
进一步的理解,利益就是人们对人们有好处的资源。 这里的资源既是指物质资源也是指精神资源。
最确切的定义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追求自由、 幸福和享受所必须具备的资源和条件。从中可以看出,我 国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最基本的人权是非常有道理的, 也是站得住脚的。它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基本一 致的。
一、政府与市场:两个并不对等的范畴 (一)政府作为组织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1.作为公共权力组织,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组织,
政府对各市场主体拥有管辖权(比如税收、市场准入、质 量核准等),也应当尽到保护的义务(比如明确产权、防 止不正当竞争而带来的损害等)。
2.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特别应强调控制制高 点)
(三)公共政策要维护公共利益
为什么一定需要公共政策来维护公共 利益呢?
1.由社会公众集体行动的特点来决定 的。集体行动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结果。
2.公共利益本身最容易受到最少的照 顾。
3.公共利益都是非营利性的,一些社 会主体不愿意涉足。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公共利益应该由 公共政策来维护、增进和分配。
第四讲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
第一讲 公共政策的基本要素 ──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 法》为例
一、引言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
是政府主要的行为方式之一。公共政策的有无以 及公共政策质量的高低,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 利益和现实生活。作为社会公众,我们更多地关 心那些与我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作为政 府,我们更多地关心公共政策能否解决社会的公 共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 研究者,我们更多地关心公共政策产生和发展的 基本规律。
中国基本上是靠所有制来解决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几乎都在这一框架体系之 内,“抓大放小”是个例外。美国基本是靠经济管制来实 施控制的:在政府干预时期,进行管制;在政府干预消退 时期,则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3.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 政府为私人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保护(比如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讨论较多,不同的立 论形成了不同的政府理论和市场理论。如何正确 认识两者的关系?如果理解围绕这一关系出现的 若干现象:东亚奇迹曾被称为是“政府主导性经 济”或“政府推动型经济”的结果,但金融危机 似乎打破了这一奇迹;美国等西方国家被称为自 由市场国家,却曾经进行了大量的国有化运动, 并且政府干预一直存在;最近,家电市场的竞争 政府采取了有限的干预;为什么自由市场在不同 的国家里形成了不同的结果?
(2)共同体的利益: 任何结构松散和结构严密的组织都是利益共同体,也
都具有共同体利益。 ①正式组织的共同体利益: 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都有共同体利益。
不过,企业的共同体利益,特别是私人企业的共同体利益 实际上是私人利益的放大。政府机构也有共同体利益,比 如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 就等于承认政府利益的存在。
第二讲 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按照现行理解,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 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 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 行为准则,也可以理解为“旨在维护、增 进和分配社会公共利益,对全社会具有普 遍影响力的行为准则”。从中可以看出, 政策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个内容:一是政 策首先是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而存在的,二 是政策与利益密切相关。
以往我们是忌讳提私人利益的,把它等同于提倡个人 主义。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私人利益保持在适当的限度内, 并不见得就会损害社会的发展。过度地限制了私人利益的 发展会导致“利益饥渴”,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利益和角色利益都需要由公 共政策来保护的,失常利益则需要公共政策来禁止和打击。 但不能因为反对失常利益而把所有的私人利益都一并反对 掉了。
总体而言,这类共同体的利益都涉及的部分社会成员。 ②非正式组织的共同体利益 我们所讲的阶层利益或群体利益都没有正式的严密的 组织结构,但却有共同体利益。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共同体。 不过,社会这个共同体的利益比较特殊,由于是涉及全体 社会成员的利益,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具有“社会共享性” 的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
一般来讲,规则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正式规 则多指那些成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政策的若干规定 就具有这个特点。非正式规则是指基于习惯、习俗、道德 和伦理规范而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则。它是一种潜在的规则, 但对人们的影响也很深刻。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1.并不是涉及道德、习俗和伦理的都是非正式规则。 象《美国公务员道德法》应该理解为一种成文的正式
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条件”。比如空气质量就是人 们不能忽略的生活条件。它与资源最大的区别就是:资源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条件往往是外部的。
(二)利益的两种存在形态:独享的和共享的 可以认为,利益通常以两种形态存在:
独享的和共享的。 1.私人利益: 社会公众(主要是指个人)独享的那部
分资源和条件,可以称之为私人利益。个 人对这部分利益享有所有权、收益权和处 置权,带有明显的“产权”的味道。
2.共同利益: 部分或全体社会公众共享的那部分资
源和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分割的。社会公 众共同地受这些资源和条件的影响,可能 是共同受益,也可能是共同受害。
共同利益有两种表现形式: (1)基于利益关系而形成的第三种利益
这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和利益关系相关。
比如深圳彩电峰会和彩管生产行业的停产 都是很好的说明。
3.从目标上来说,政策机制可以以社 会公共福利为目标并通过公共选择机制来
实现,而市场机制则是基于个人利益的目 标通过自愿选择、自主决策机制来实现。
(四)政府的强制性规则与市场契约规则之 间的关系
1.政府产出的非市场性和非拒绝性, 政策具有相对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2.市场契约规则是自愿性和互利性的, 是市场主体应普遍遵守的规则。
(3)干预结果的合理性:是一种事后判断,对政府 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可能带来财政危机从而影 响政府能力
(三)政府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
1.政策机制一部分是针对市场机制的, 这部分政策旨在完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 包括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2.市场机制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而 政策机制的涵盖面较广,并不仅仅局限于 经济领域。
(二)政府干预行为和市场交易行为之间的 关系 1.干预的方式: (1)是全面干预还是部分干预; (2)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 调控,通过行政手段的微观规制。前者意 味着政府在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后者意味 着政府参与市场交易行为。
2.干预的合理性: (1)市场交易行为有合法的和非法的: ①合法的交易行为有时候也需要政府的干预,比如康
二、公共利益 简单地说,公共利益就是那些具有社会共享性的资源
和条件。不过,人们通常认为公共利益是抽象的,是虚幻 的。如果这样,那公共政策就失去了目标和依托。事实上, 资源和条件都是人们可以感知或把握的,所以我们把公共 利益看成是客观的、现实的。
(一)公共利益的纵向层次 1.社区性公共利益:社区的治安、环境和生活保障 设施。 2.地方性公共利益:地方的经济秩序、发展环境、 治安状况等。 3.全国性公共利益: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经济形势、 社会秩序等。 4.全球性公共利益:主要是指可持续发展问题。 区分这些层次的意义在于:不同层次的公共利益应该 由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来实现。这样,公共政策就形成了 一个纵向的体系。
一、作为行为准则的公共政策 (一)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
社会公共生活总是需要一定的规则来规范各个社会行 为主体的行为,包括社会公众的行为,也包括政府自身的 行为,当然也包含着政策制定主体对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 规范。很多时候,最终制定和出台政策的主体是政府拥有 决策权力的机构,政策执行主体则具有双重身份,一是执 行政策的主体,二是他们自己也要接受政策对他们的规范, 扮演着政策对象的角色。
3.政府的强制性规则是其协调经济利 益冲突的保障。
可见,如果将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种基
本的制度安排来讨论,二者就几乎处于同 一范畴。
二、市场失灵是公共政策存在的前提?
(一)市场失灵的表现:
1.提供公共物品的无效性; 2.存在外部效应 3.竞争的不充分性 4.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5.经济的波动
(二)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潜在优势 1.政府财政对一部分社会资源所进行的集中的使用和分配。 2.政府以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作为后盾,比如反微软垄断。 3.政府所知优于市场所知(凯恩斯的观点)。 4.政府通过产权制度的安排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保证市场经济
规则,是对公务员道德行为所做的要求和规范。尽管涉及 道德,但仍旧是正式规则。由此我们可以区分正式规则和 非正式规则的特点,即:成文的和不成文的。
2.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非正式规则往往内在地影响了正式规则,比如有什么 样的价值观和设计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策。我们探讨决 策者的价值观对政策的影响部分地就是探讨非正式规则对 正式规则的影响。正式规则也往往对正式规则起着约束和 引导的作用,比如政策上要求破除封建迷信,要求全国使 用普通话等等。
私人利益通常有三个层次: (1)正常利益:不因人的身份、种族、性别等属性
而改变,也是所有人都应该独享的资源和条件。比如,衣 食住行。它具有比较明显的共通性。
(2)角色利益:因为人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也 可以独享的那些“超常”的资源和条件。这是利益差异的 主要根源。
(3)失常利益:一般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那些利 益。
《个人独资企业法》的颁布实施);
4.政府与消费者的关系 传统上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保护消费者(如
果这一意识是存在的话),同时并未 意识到 自己也应把公民当作消费者;现代,政府力图通 过促进市场竞争来保护消费者,并且越来越不得 不把公民当作消费者。
需要特别说明是,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市场主 体,政府应该平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 而在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三 角关系。
区分横向性质的意义在于,不同类型的公共利益,其
实现的手段和主体可以不同。比如秩序性的公共利益通常
只能由政府来实现,其他主体并不拥有公共权力。基础性、
服务性和保障性的公共利益可以由政府的公共政策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其他社会行为主本来实现。比较特殊的是,保
障性的公共利益大多数没有现实的收益,所以企业一般不 愿意涉足,所以需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二)公共利益的横向维度:
1.秩序性的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强制手段来实现的。 比如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交通秩序等。
2.基础性的公共利益: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 工程和公共项目等。
3.服务性的公共利益:比如大多数的公共服务。 4.保障性的公共利益: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国 防、社会保障等。
②非法的交易行为显然更需要干预。有交易对象的不
合法、交易方式的不合法(比如传销)和交易主体的不合 法(比如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
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是,干预合法的交易行为、对非
法交易行为置之不理。这将进一步导致市场的无序和政府 干预的不规范性。
(2)干预手段的合理性:在法律、经济和行政诸手 段之间寻求平衡;市场经济应该是法治经济,它属于一个 经济范畴。
第三讲 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
从公共政策的定义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公 共政策是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的。所谓公共 利益的实现包含着三个层次的内容:维护公共利 益、增进公共利益和分配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 关系就好比是“看着蛋糕不被偷吃”、“把蛋糕 做大”和“公平地切蛋糕”。
但由于人们对公共利益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所以对公共政策能否实现公共利益这一点还是有 一些怀疑的。本讲将重点说明公共利益的内涵, 以此佐证公共政策应该以公共利益为主要目标。
的运行。 5.政府是最大的投资者和购买者。 (三)政府失灵 1.基于政府能力有限性而必然导致的失灵。 2.基于政府不正当干预行为而导致的失灵。 3.基于政府自身利益的干预行为。即使政府意识到这一点,或
一、利益 (一)利益的含义:
通俗地理解,利益就是对人们“有好处的东西”。这 样说可能Fra Baidu bibliotek于宽泛。
进一步的理解,利益就是人们对人们有好处的资源。 这里的资源既是指物质资源也是指精神资源。
最确切的定义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追求自由、 幸福和享受所必须具备的资源和条件。从中可以看出,我 国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最基本的人权是非常有道理的, 也是站得住脚的。它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是基本一 致的。
一、政府与市场:两个并不对等的范畴 (一)政府作为组织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1.作为公共权力组织,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组织,
政府对各市场主体拥有管辖权(比如税收、市场准入、质 量核准等),也应当尽到保护的义务(比如明确产权、防 止不正当竞争而带来的损害等)。
2.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特别应强调控制制高 点)
(三)公共政策要维护公共利益
为什么一定需要公共政策来维护公共 利益呢?
1.由社会公众集体行动的特点来决定 的。集体行动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结果。
2.公共利益本身最容易受到最少的照 顾。
3.公共利益都是非营利性的,一些社 会主体不愿意涉足。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公共利益应该由 公共政策来维护、增进和分配。
第四讲 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
第一讲 公共政策的基本要素 ──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 法》为例
一、引言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
是政府主要的行为方式之一。公共政策的有无以 及公共政策质量的高低,都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 利益和现实生活。作为社会公众,我们更多地关 心那些与我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作为政 府,我们更多地关心公共政策能否解决社会的公 共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 研究者,我们更多地关心公共政策产生和发展的 基本规律。
中国基本上是靠所有制来解决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的。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几乎都在这一框架体系之 内,“抓大放小”是个例外。美国基本是靠经济管制来实 施控制的:在政府干预时期,进行管制;在政府干预消退 时期,则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3.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 政府为私人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保护(比如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讨论较多,不同的立 论形成了不同的政府理论和市场理论。如何正确 认识两者的关系?如果理解围绕这一关系出现的 若干现象:东亚奇迹曾被称为是“政府主导性经 济”或“政府推动型经济”的结果,但金融危机 似乎打破了这一奇迹;美国等西方国家被称为自 由市场国家,却曾经进行了大量的国有化运动, 并且政府干预一直存在;最近,家电市场的竞争 政府采取了有限的干预;为什么自由市场在不同 的国家里形成了不同的结果?
(2)共同体的利益: 任何结构松散和结构严密的组织都是利益共同体,也
都具有共同体利益。 ①正式组织的共同体利益: 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都有共同体利益。
不过,企业的共同体利益,特别是私人企业的共同体利益 实际上是私人利益的放大。政府机构也有共同体利益,比 如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机构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 就等于承认政府利益的存在。
第二讲 政策的本质与功能
按照现行理解,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 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 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 行为准则,也可以理解为“旨在维护、增 进和分配社会公共利益,对全社会具有普 遍影响力的行为准则”。从中可以看出, 政策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两个内容:一是政 策首先是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而存在的,二 是政策与利益密切相关。
以往我们是忌讳提私人利益的,把它等同于提倡个人 主义。事实上不是这样的,私人利益保持在适当的限度内, 并不见得就会损害社会的发展。过度地限制了私人利益的 发展会导致“利益饥渴”,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利益和角色利益都需要由公 共政策来保护的,失常利益则需要公共政策来禁止和打击。 但不能因为反对失常利益而把所有的私人利益都一并反对 掉了。
总体而言,这类共同体的利益都涉及的部分社会成员。 ②非正式组织的共同体利益 我们所讲的阶层利益或群体利益都没有正式的严密的 组织结构,但却有共同体利益。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共同体。 不过,社会这个共同体的利益比较特殊,由于是涉及全体 社会成员的利益,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具有“社会共享性” 的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
一般来讲,规则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正式规 则多指那些成文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政策的若干规定 就具有这个特点。非正式规则是指基于习惯、习俗、道德 和伦理规范而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则。它是一种潜在的规则, 但对人们的影响也很深刻。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1.并不是涉及道德、习俗和伦理的都是非正式规则。 象《美国公务员道德法》应该理解为一种成文的正式
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条件”。比如空气质量就是人 们不能忽略的生活条件。它与资源最大的区别就是:资源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条件往往是外部的。
(二)利益的两种存在形态:独享的和共享的 可以认为,利益通常以两种形态存在:
独享的和共享的。 1.私人利益: 社会公众(主要是指个人)独享的那部
分资源和条件,可以称之为私人利益。个 人对这部分利益享有所有权、收益权和处 置权,带有明显的“产权”的味道。
2.共同利益: 部分或全体社会公众共享的那部分资
源和条件。通常是不可能分割的。社会公 众共同地受这些资源和条件的影响,可能 是共同受益,也可能是共同受害。
共同利益有两种表现形式: (1)基于利益关系而形成的第三种利益
这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和利益关系相关。
比如深圳彩电峰会和彩管生产行业的停产 都是很好的说明。
3.从目标上来说,政策机制可以以社 会公共福利为目标并通过公共选择机制来
实现,而市场机制则是基于个人利益的目 标通过自愿选择、自主决策机制来实现。
(四)政府的强制性规则与市场契约规则之 间的关系
1.政府产出的非市场性和非拒绝性, 政策具有相对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2.市场契约规则是自愿性和互利性的, 是市场主体应普遍遵守的规则。
(3)干预结果的合理性:是一种事后判断,对政府 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可能带来财政危机从而影 响政府能力
(三)政府政策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
1.政策机制一部分是针对市场机制的, 这部分政策旨在完善市场机制;市场机制 包括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2.市场机制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而 政策机制的涵盖面较广,并不仅仅局限于 经济领域。
(二)政府干预行为和市场交易行为之间的 关系 1.干预的方式: (1)是全面干预还是部分干预; (2)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 调控,通过行政手段的微观规制。前者意 味着政府在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后者意味 着政府参与市场交易行为。
2.干预的合理性: (1)市场交易行为有合法的和非法的: ①合法的交易行为有时候也需要政府的干预,比如康
二、公共利益 简单地说,公共利益就是那些具有社会共享性的资源
和条件。不过,人们通常认为公共利益是抽象的,是虚幻 的。如果这样,那公共政策就失去了目标和依托。事实上, 资源和条件都是人们可以感知或把握的,所以我们把公共 利益看成是客观的、现实的。
(一)公共利益的纵向层次 1.社区性公共利益:社区的治安、环境和生活保障 设施。 2.地方性公共利益:地方的经济秩序、发展环境、 治安状况等。 3.全国性公共利益: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经济形势、 社会秩序等。 4.全球性公共利益:主要是指可持续发展问题。 区分这些层次的意义在于:不同层次的公共利益应该 由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来实现。这样,公共政策就形成了 一个纵向的体系。
一、作为行为准则的公共政策 (一)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
社会公共生活总是需要一定的规则来规范各个社会行 为主体的行为,包括社会公众的行为,也包括政府自身的 行为,当然也包含着政策制定主体对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 规范。很多时候,最终制定和出台政策的主体是政府拥有 决策权力的机构,政策执行主体则具有双重身份,一是执 行政策的主体,二是他们自己也要接受政策对他们的规范, 扮演着政策对象的角色。
3.政府的强制性规则是其协调经济利 益冲突的保障。
可见,如果将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种基
本的制度安排来讨论,二者就几乎处于同 一范畴。
二、市场失灵是公共政策存在的前提?
(一)市场失灵的表现:
1.提供公共物品的无效性; 2.存在外部效应 3.竞争的不充分性 4.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5.经济的波动
(二)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潜在优势 1.政府财政对一部分社会资源所进行的集中的使用和分配。 2.政府以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作为后盾,比如反微软垄断。 3.政府所知优于市场所知(凯恩斯的观点)。 4.政府通过产权制度的安排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保证市场经济
规则,是对公务员道德行为所做的要求和规范。尽管涉及 道德,但仍旧是正式规则。由此我们可以区分正式规则和 非正式规则的特点,即:成文的和不成文的。
2.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非正式规则往往内在地影响了正式规则,比如有什么 样的价值观和设计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策。我们探讨决 策者的价值观对政策的影响部分地就是探讨非正式规则对 正式规则的影响。正式规则也往往对正式规则起着约束和 引导的作用,比如政策上要求破除封建迷信,要求全国使 用普通话等等。
私人利益通常有三个层次: (1)正常利益:不因人的身份、种族、性别等属性
而改变,也是所有人都应该独享的资源和条件。比如,衣 食住行。它具有比较明显的共通性。
(2)角色利益:因为人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也 可以独享的那些“超常”的资源和条件。这是利益差异的 主要根源。
(3)失常利益:一般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那些利 益。
《个人独资企业法》的颁布实施);
4.政府与消费者的关系 传统上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保护消费者(如
果这一意识是存在的话),同时并未 意识到 自己也应把公民当作消费者;现代,政府力图通 过促进市场竞争来保护消费者,并且越来越不得 不把公民当作消费者。
需要特别说明是,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市场主 体,政府应该平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 而在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三 角关系。
区分横向性质的意义在于,不同类型的公共利益,其
实现的手段和主体可以不同。比如秩序性的公共利益通常
只能由政府来实现,其他主体并不拥有公共权力。基础性、
服务性和保障性的公共利益可以由政府的公共政策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其他社会行为主本来实现。比较特殊的是,保
障性的公共利益大多数没有现实的收益,所以企业一般不 愿意涉足,所以需要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二)公共利益的横向维度:
1.秩序性的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强制手段来实现的。 比如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交通秩序等。
2.基础性的公共利益: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 工程和公共项目等。
3.服务性的公共利益:比如大多数的公共服务。 4.保障性的公共利益: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国 防、社会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