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中国各朝代阶段特征整合
高中历史复习中国各朝代阶段特征整合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先秦文明
[阶段特征] 先秦是指中国有史以来至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这段历史涵盖了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 确立阶段(战国)。本阶段是中国历史的开端,是中华文明 的起点,因而表现出全面奠基的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 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 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 袭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国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 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得了重要发展建立了政权;中原和边疆交流密切,促进了双方发 展;中央王朝政策开明加强了管辖和联系;唐朝的疆域空前广阔。
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废除丞相制度。
内阁制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时期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
设立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 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以后
可以“票拟”对 奏疏的处理意见
军机处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Hale Waihona Puke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 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了。
(1)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
(2)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
而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况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其所产生的政治制度 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两种类型; 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
三、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 近代文明转型 ——明清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 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政治上: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 皇权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 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 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 衰落。
3.思想上: (1)近代科技出现,推动了人文 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 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 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十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 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 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经济上: 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 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 往空前繁荣。 3、思想上: 理学的兴起
4. 文化上: (1)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王羲 之)、绘画(顾恺之)、文学等艺术的 发展; (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 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3)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 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1.政治上: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 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 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 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 展。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年~1368 年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 政治:从分裂割据到逐步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加强 。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南方 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思想:程朱理学 文化: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频繁
海上丝路、文化交流
六、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明清时期 (907年~1368年 )社会经 济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 。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经济:社会经济缓慢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思想:陆王心学 文化: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 特征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趋向保守
农业、手工业、商业、 “相地而衰征”“初税 亩”“重农抑商”“小 农经济” 商鞅变法
政治:分封制破坏,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 步形成
思想:学在民间,百家争 鸣 文化:天文、科技、文学、 绘画、戏曲
百家争鸣
《石氏星表》、司南、 《诗经》、楚辞等
二、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 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 。 政治: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初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汉代通过“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化:科技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 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关系: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影响不断扩 大。
政治:政治上实现了“大一 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和初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汉 代通过“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儒家思想成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化:科技文化得到迅速的发 展,科学技术方面有许 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 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关系:开展了积极的对外 交往,影响不断扩大。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整理
中国历史阶段特征整理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同西域各族开始发生密切关系和文化交流;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阶段。
3、对外: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技术交流等形势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
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在数学、农学、医药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取得新成果。
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
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赋税制度出现重大改革。
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全整理
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宗法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超全的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
A、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1)政治上: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2、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归奴隶主所有;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王室衰微,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奴隶制生产关系(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小农经济产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民族关系上:通过争霸兼并战争,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
B、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汉代时得到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承秦制”,察举制成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丝绸开始远销欧洲。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朝代阶段特征
经济上
1.实行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社会经 济恢复发展;2.土 地兼并严重。
政治上
1.汉承秦制,逐渐 稳定;2.推行郡国 并行制,造成王国 问题、边境问题严 重;
思想上
推行黄老之学,主 张无为而治。
经济上:1.土地兼并严重;2.田庄经济大 量涌现 政治上:1.外戚、宦官专政,政治黑暗; 2.豪强地主涌现,地方分裂割据 文化上:1.佛教、道教传播,冲击儒学
据如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示意图可知,商周的重要铜矿以南方居多,而主要的政治中 心和诸侯国则以北方居多,因此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体现了南北方联 系的加强,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主要用于制作兵器和礼器,很少 用于农业,排除A项;商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和商业都被政府 垄断和控制,因此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和商业活动开展没有必然联系, 排除B项;夏朝的统治区域就已经扩大到了江南,而且青铜器铸造的繁荣依 靠的是技术,D项“缘于”的说法不准确,排除。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学问,比较、分析,并作出精确推断的实力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或宗 主,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 上的作用有弊有利,但从材料无法推断其利弊力小,故C项错误;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 国’”,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各阶段特征史实整理精编历史阶段特征(全)2020版 专题复习
①理学北宋兴起,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元将朱熹 编注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 初确立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②宋代一方面 重文,讲文人意趣,一方面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倾向明 显。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 法”,各具情态的宋四家。b绘画:文人山水画更加 注重意境。风俗画。c宋词。d宋代小说——话本。e 宋南戏;元曲:元杂剧 关汉卿,散曲。
想成为统治思想和传统主流文化。③秦小篆,汉隶。④汉赋
科 ①⑤造绘纸画术的发明与改进: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技 ②医学:张仲景、华佗。③天文: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和
地动仪;他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欧洲早1000多年。④数 学:东汉《九章算术》⑤西汉农学:《氾胜之书》,一般认 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庭三种形态。西周官营手工业,春秋私营工商业兴起,周朝 工商食官,春秋出现自耕农经济,战国兴起重农抑商思想。)
思 思想自由,文化繁荣。 文 春秋:孔子创立儒家;老子创立道家。战国:百家争鸣
教育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商朝的甲骨文是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诗经》保存西周初 期——春秋中期的诗歌,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战国楚辞。)
1.先秦:旧石器时代——战国(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动荡变革 )
王位继承制度、内外服制度、宗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确立并走 政 向瓦解,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由分裂走向统一。(各国变 治 法商鞅变法、争霸战争、世卿世禄制走向瓦解、按军功授爵)
经 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井田制走向 济 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手工业形成官营、私营、家
1.宋元: 宋(960——1127——1276) 元(1271——1368)
政 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元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 治 ①宋加强专制集权:a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二府三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古代中国历史阶段特征总结
一、先秦时代(公元前2070夏朝建立——公元前221秦朝统一)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时代特征:(一)夏商周时期1.政治上:处于奴隶社会,实行分封制(及其前身内外服制),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3.文化上: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
(二)春秋战国时期1.政治上: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个体家庭经营取代集体劳作,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开始出现,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比较繁荣。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始皇所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政治上: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开始。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重用亲信近臣,削弱相权;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割据问题。
2.经济上:小农经济繁荣,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商业的发展。
实行专卖制度。
汉代农业有较快发展,普及发明犁壁,使用二牛一人犁耕法;水利灌溉工程建设成效突出。
思想上: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儒家开始取得独尊的地位。
西汉董仲舒改造形成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赋成为汉代的主要文学体裁;印宗秦汉的篆刻艺术产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公元58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过渡时期。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
③思想:
A.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B.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传播的主流。 C.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④社会:婚礼、葬礼变化;航空;邮政
4、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①政治上:
A.国民党对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 征----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 到“攘外必先安内”, 再到联共抗日 B.中共开辟工农武装据道路(南方革命根据地)----制定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 D.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日益转向民族矛盾。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时代特征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一、先秦 BC2070~BC221年
包括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
夏朝(BC2070——BC1600) 商朝(BC1600——BC1046) 周(BC1046——BC221)
西周 BC1046——BC771 东周 BC771——BC221
春秋 BC771——BC476 战国 BC475——BC221
西周——奴隶制的强盛时期
政治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
经济 ①农业: 石器,青铜工具。井田制 ②手工业: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③商业: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商业由官府控制,
文化
①文字:商(甲骨文);周(金文、铭文)。 ②学在官府; ③诗歌发展; ④礼乐文化
C.民族救亡图存斗争不断: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思想: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思
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断发、不缠足运动、电影、见面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归纳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070年)一一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原始人类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
(2)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和鼎盛时期。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极少量的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经济上实行“井田制”。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
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一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
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战国治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泰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一封建大一统时期。
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推恩令”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通史复习:高中历史整合及阶段特征[课件]古代
•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 化: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 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制 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清朝沿用内阁制,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 2、经济: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水稻大
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棉 花广泛种植。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 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 著名的瓷都;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 据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白银成为普遍流 通的货币,区域性商人群体“徽商”“晋商 ”形成,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 展,重农抑商、“禁海”“闭关锁国”政策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 3、文化: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他
们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 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 本”。以《农政全书》、《本草纲目》为 代表的古代科技达到顶峰。文人画成就最 为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以元代 王冕的《墨梅图》为代表的写意画。通俗 文学形式——小说大发展,四大名著出现 ;戏剧繁荣,“国粹”京剧产生,并在同 光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
• 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
•
阶段特征: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
时期。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
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
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
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高
•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 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 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 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奠基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 开创,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 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 化 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战国(前475—前221年):封建制度形成
(2)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大一统
(3)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5)宋、元: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6)明清(鸦片战争前)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
而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况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其所产生的政治制度 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两种类型; 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基——先秦文明
[阶段特征] 先秦是指中国有史以来至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这段历史涵盖了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 确立阶段(战国)。本阶段是中国历史的开端,是中华文明 的起点,因而表现出全面奠基的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 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 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 袭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国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 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 文化领域的反映,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 在各领域所形成的理论,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的进化, 诗歌(代表作是《诗经》《楚辞》)是当时具有代 表性的文学形式,其他领域也有所建树,具有浓 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
儒家的民本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废除丞相制度。
内阁制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时期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
设立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 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以后
可以“票拟”对 奏疏的处理意见
军机处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 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了。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
➢儒家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 顺应时势和民心。秦汉以后,每逢大乱平息,人民急需休养生 息时,这种现点便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文明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政治上,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经济上小 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造纸 术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秦
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包含三个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1、原始社会:远古——公元前21世纪
2、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1)夏朝:奴隶制建立
(2)商朝:奴隶制发展
(3)西周(前11世纪- 8世纪):强盛 (4)春秋:奴隶制衰亡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得了重要发展建立了政权;中原和边疆交流密切,促进了双方发 展;中央王朝政策开明加强了管辖和联系;唐朝的疆域空前广阔。
成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文学(汉赋),艺术(秦小篆, 汉隶,帛画等),科技(造纸术)领先世界。
【重点突破】 一、全面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1.内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表 现在对“民”的“关注”、“重视”上,主张“重 民”、“爱民”、“以民为本”;另一方面表现在他 们对统治者的“德”和“贤”的要求上,主张实行 “德治”、“仁政”。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古代中国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 乾盛世等治世局面。如唐太宗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 摇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慎用刑法,制 定《唐律》等
(二)、经济-封建经济全面繁荣。 1、原因:国家统一,交通发达,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民族
交流,中外交往。 2、表现:农业上经济重心南移和农产品商品化,手工业唐三
彩和秘色瓷,商业的货币,市场发达,城市四大都市兴旺。 (三)、民族-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 1、特点: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边疆各族都获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
1.“市”的发展 ➢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交易 ➢汉代: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有东、西9市,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 坊界限分明 ➢六朝:草市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唐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市、 坊界限分明,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宋代:市首次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 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有夜市、晓市 和定时一聚的庙会 ➢明清:商业区繁华 2.商业都会的掘起 ➢战国: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商业城市开始兴起 ➢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新朝: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 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 业中心的形成 ➢唐朝:长安、洛阳、扬州 ➢宋朝:汴京(开封) ➢清代:苏州、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 镇)
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废除。
☆选官制度
历史 先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科举制
选官方式或标准 官位世袭 德行、才能 门第、家世 考试成绩 八股取士
趋势
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 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 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朝
内外朝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察 举制 两
汉
BC221 BC206 BC202
220
焚书坑 儒
犁耕、耦犁、耧车、翻车、“重 农抑商”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太学
汉赋、造纸 术等
【知识梳理】 政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与巩
固。秦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三公九 卿制,郡县制),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汉 巩固并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度, 刺史制度等)。
➢原因: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根本目的:加强专制 统治,巩固清朝政权。 ➢军机处:是作为清代最重要、存在时间最长的中央最高辅弼机构,是处理全国 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成为凌驾于内阁之上的真正的国家政务中心。 ➢军机处的具体职能主要是:军机大臣只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摺; 议大政,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奏报皇帝裁夺;谳大狱,参与重大案件审拟;参与 对重要官员的任免和考核;随侍皇帝出巡,奉旨出京查办事件等。权力所及,均 系朝廷军政大事)。 ➢影响:简化手续、行事快捷、提高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君主 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史学界认为:“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政治的趋势不外乎外儒 内法,而剂之以道,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 家调剂政治。” 儒、法、道三家的主张虽然都不相同,但确有很 大的互补性,经过历代发展和融合,逐步形成以儒家伦理道德为 中心,以法家严刑酷法为辅佐,以道家权术为手段的治国模式, 这就是古代被称为“外儒内法,而济之以道”的治国特征。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重 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封建国家的繁荣(隋唐) 阶段特征: 本阶段讲述从公元589隋朝统一到公元907年唐朝灭 亡,包括短暂的隋朝和唐朝两个历史阶段。隋朝时间虽 短,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为唐朝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 唐朝前期,形成封建社会繁盛局面,安史之乱后,唐朝 走向衰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多民族国家得到重要发展和巩固; 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封建科技文化辉煌灿烂。(一)、 政治-封建国家统一安定 1、隋朝完成大统一,从各个方面巩固了统一。 2、唐朝初期,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行程了封建 社会的盛世局面。 3、隋唐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开创和完善了封建 制度,包括三省六部,科举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府 兵制和募兵制。
央集权制。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 由其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二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产物。其目的 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群住个人的权威。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 2.原因
(刘邦和萧何)
不断削弱知道
废除,皇帝与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提拔“布衣”为相;设置“中朝” 丞相的关系实
与“外朝”对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质上是“主子”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皆是宰相, 和“奴才”的
将相权一分为三。
关系。
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 分散宰相权力,又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 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 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 础。
【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