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和平崛起”
探讨中国和平崛起的浅析

浅析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最早见于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演讲,首次提出这一论题,便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在温家宝总理在哈弗大学《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的含义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努力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从改革开放以来,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等等,着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似乎标志着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事实。
但是,围绕中国崛起的问题,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打破现有的世界格局,例如必然对美国的霸权形成挑战,从而打破现有的秩序。
及主要依据是,近代国际社会各大国崛起都是如此。
而后者认为,中国的迅速发展只是一个恢复性发展,而且主要靠增加投入而不是靠效率,因此中国的发展不可能持久。
特别是中国的迅速发展必然激发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将导致中国迅速崩溃。
我自己的观点,就是中国完全可能和平崛起。
下面我将从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理论基础、困难和障碍、“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进行浅析,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和可能的。
因为中国的崛起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崛起同时还基于坚实的国内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明显争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为实现和平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浅论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浅论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摘要】和平崛起,作为中国的国家发展道路提出后日趋引发了我国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文章简要回顾了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提出的进程和主要依据,对其涵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重点论述了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一、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其主要依据“中国崛起”已成为国际社会不争的事实,关于中国崛起的发展道路问题,我国领导人曾多次指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崛起。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演出讲。
在这次演讲中,温总理第一次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提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
同年12月26日,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4年3月,在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具体论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5年4月6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亚洲合作对话第四次外长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做亚洲人民可信靠得住的合作伙伴”的主旨发言,再次强调“中国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和平崛起,作为我国的国家发展道路提出后不断引发了我国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它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许诺。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各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时期优势的宏观驾驭,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和现实的准确把握,在我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一)历史依据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民从来钟爱和平、重视文化。
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在我国根深蒂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始终流淌着“和”文化的传统,有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怀。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就是深深根植于“和”文化的底蕴当中,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阐释的:“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是成立在中华民族和为贵和和而不同的文化基础之上的”。
中国“和平崛起”思想及其意义的开题报告

中国“和平崛起”思想及其意义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快速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中国的崛起并非出于霸权主义或扩张主义的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和平崛起”。
这一思想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种国际战略,它倡导通过和平、合作、公正和互利的方式来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平崛起”思想及其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
1. 分析中国“和平崛起”思想的含义、来源和演变。
2. 探讨“和平崛起”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并分析该理念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3. 分析“和平崛起”对未来全球治理格局的影响及其意义。
三、论文结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中国“和平崛起”思想的内涵和演变。
2. “和平崛起”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3. “和平崛起”的影响与意义。
4. 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两种方法来进行研究。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分析中国“和平崛起”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演变,以及这一理念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和平崛起”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和全球治理格局的影响。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和平崛起”思想将被更好地理解,其内涵、来源和演变被清晰地呈现。
同时,本文将揭示“和平崛起”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并分析其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探讨其对全球治理格局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本文将探讨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
的地位与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和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角色。
论中国和平崛起

论中国和平崛起我看了大国崛起之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纵观西方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谁有了先进的科技,有创新性技术,谁就会跑在世界的前面。
从工业革命到科学技术主导的今天,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他们迅速发展壮大。
那正处于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国会怎样发展呢,我们怎样才能崛起呢?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外部因素关键取决于美国。
中美和,则世界和;中美斗,则世界格局就会产生动荡,中国和平崛起就会受到挑战。
美国是现有世界体系的主导者,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崛起能否成功的外部决定性因素。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关系已从两国关系成为全球关系,不仅对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双方关系将影响全球格局,中美和,则世界和。
中国崛起实际上是融入现有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结果,中国是这个体系的免费搭车者和受益者;而且中美关系也将决定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美和,中国与它们的关系将会更加容易相处,问题也会更容易解决。
事实上中美关系一直处于合作与对抗间摇摆,既有趋于双方合作的因素,又有导致双方对抗的因素。
目前由于南中国海和黄海军演事件,中美关系以及亚洲局势正面临一个拐点:从合作走向对抗,从冷和平有可能走向冷战。
对此中国应冷静,应重新思考中美关系,中国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和成本,确保其和平崛起?或如何才能使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延续更长?因为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是老大或老二,而是发展,而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环境。
中国的崛起也应切记重点在经济,通过贸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寻求全球合作以及互利共赢,而不是重点考虑传统的军事安全问题,况且尽管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还排在世界100强之后,东西部之间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中国的繁荣是否可持续,正面临转型的压力。
民富国强,才是中国发展追求的真正目标。
我国崛起必须提到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论中国和平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尽管不断引来西方反华势力的“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种种攻击,但却无法改变中国正在迅速“和平崛起”的事实与趋势,也不能不正视中国在亚太及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国际意义。
正在崛起的中国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发展的长期过程与趋势,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与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核心性标志。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经济年平均增长超过8%;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到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中国GDP为1080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占世界GDP的3.4%,虽只有美国的10%、日本的23.1%与德国的57.8%,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世界“万亿美元俱乐部”。
到2003年,中国的GDP已达1.4万亿美元(11.7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法国上升为世界第5位,预计2004年可能超过英国而上升为第4位。
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的规模就更大,已进入世界前3位。
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成本、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迅速增加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世界各国不断增加在华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与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向中国大陆,使中国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入最多的地区。
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94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15亿美元。
其中,2002年与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
依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报告,2003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为57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1557亿美元的36.6%,即超过三分之一,仅次于美国的866亿美元。
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的重要据点。
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识

其次,从中国自身来讲,中国愿意而且只能是和平崛起.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地国家,从秦汉到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建立了一个“朝贡体系”,维持了这个体系地是礼制,也就是道德,而不是武力.在中国朝贡体系中,虽然多次使用武力进行讨伐和平乱,但兴兵动武不是“朝贡体系”所追求地理想,兴武地目地还是为了“止戈”.中国古代地许多思想家都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如墨家地“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等等.中国在近代遭受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和殖民,深知和平地重要性,正是由于这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情结,中国愿意和平崛起,不愿将自己遭受地痛苦强加于别地国家.从中国地文化来看,早在几千年以前,中国就有了亲邻地思想,《左传隐公六年》中有:“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地说法,《论语宪问》强调“见利思义”,国家在看到利益地同时要想到国家道德,同时孔子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地教诲,中国有过自己地苦难经历,不希望别地国家再受磨难.同时,经过几千年地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文化独有地包容性,讲究兼收并蓄、有容乃大,中国在发展崛起地同时,希望看到一个多元文化地世界,为世界文化多样化做一份贡献,而不是文化普世主义,单一文化并不利于也不适合当今地全球化趋势.从中国所处地地缘政治环境来看,中国也只能走和平崛起之路.在亚洲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所在地地缘政治环境极为复杂,周围强国林立:北面地俄罗斯,东面地日本和韩国,西南地印度.而且中国与周围地许多邻国都有大量地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国家对中国地崛起一直保持着警惕.所以中国只能走和平崛起之路,妥善处理与他们地问题,让各国真正相信中国地和平崛起对各国是一种机遇而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说道中国地和平崛起就不能不说台湾问题.因为在中国崛起地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台湾问题.如果一个国家连国家统一都没有完成,那怎能算是一个崛起地大国呢?解决台湾问题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和平途径,即两岸通过协商和平实现祖国统一;二是武力手段.我个人认为,两岸和平统一地机会还是比较大地.因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不断密切,两岸之间地联系也日益增强;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地成就是有目共睹地,政治民主化、基层化不断扩大,军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对抵御外来干涉地力量和震慑力都在增强;香港、澳门在回归祖国后,经济社会保持了繁荣与稳定.最重要地是,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血管里流淌着同样地血.两岸和平统一当然符合和平崛起地要求,但一旦“台独分子”宣布台湾独立或者西方反华势力插手台湾事务,中国为了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发起对台湾地统一战争.那还算不算是和平崛起呢?前文已经说过,和平崛起并不是绝对地和平,而只是不主动挑起改变现有世界格局地全球性战争.而且台湾问题本质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即使中国发起了统一战争,经过某些别有用心地国家干涉而成为区域性战争,那也不能说不是和平崛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大地国际体系、世界格局中地各个政治力量,还是中国自身来讲,中国是有可能和平崛起地.四、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地影响其一,中国地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地影响.中国地和平崛起势必会引起国际格局地深刻变化,使各种政治势力地力量对比发生微妙却十分重要地变化.中国地和平崛起有利于国际格局多极化和政治民主化地进程,同时也有利于抑制和震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和平崛起后,将会增强国际多极化和政治民主化地力量,对于某些奉行霸权主义和单边行动地国家形成震慑.中国地和平崛起有利于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地发言权,从而促进国际社会地民主化进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二,中国地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地影响.中国地和平崛起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地和平与稳定.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地国家,有一个实力强大而且爱好和平地中国位于东亚,那些妄图用武力推行自己意志地国家就要三思而后行了.亚太地区一直是一个热点地区,因为其存在着几个冲突潜在区.中国地和平崛起正有利于这些矛盾地解决.具体来说,第一,朝鲜半岛问题.实现半岛无核化一直是东亚政治几代政治家所追求地目标,朝美双边关系地改善也就成为了这个问题地关键点,中美朝三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朝鲜半岛有过一次不愉快地争斗,中国地恰好能利用特殊地身份从中扮演调停者地角色,以一个强大且有信用地国家来缓和朝美两国长期以来地互不信任,从而改善办到政治现状,同时,崛起后地中国可以利用自身地优势,开展全方面合作,帮助邻国发展经济,改善朝鲜经济现状,假使这两方面能够变为现实,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半岛统一地实现都指日可待.第二,台湾问题.前文已提到台湾问题地解决途径,不再赘述,在此主要谈及经济、政治方面,中国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只会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地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向心力,随着经贸关系地不断加强,两岸地政治互信也会增强,政治交流会随即开展并扩大,再加上两岸文化本是同根生,中国人地意识更是两岸人民所共有地,汶川大地震充分体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地亲情,到时候,两岸统一步伐地加快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第三,与邻国地领土、领海争端问题.其实,如果中国和平崛起之后,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特别是领海问题,中国崛起后就应该具有在自己海域独立、随意开发海上资源地能力了,自然不会有别国抢先开发地情况出现了,并且他国也很愿意与中国合作“共同开发”,而领土问题呢,中国在军事上地威慑会让这些国家三思而后行,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地,中国随时做好准备与侵犯我国主权地国家作斗争,所以,领土争端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三,中国地和平崛起对美国和日本地影响.对美日两国地单独讨论是基于中国现阶段所面临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而考量地.首先,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和平崛起之后,实力大为增强,将改变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在国际事务中地发言权大大增加,而美国在亚洲地实力将被大大压缩甚至将退出亚洲.美国必定不会对自己地失势无动于衷,在可预见地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进行反击,这些都是后话.再来看日本,中国地和平崛起则使可能是日本彻底沦为政治上地二流国家.日本将在亚洲甚至全球政治事物上产生无力感,当然,我们也可以做这样地假设,中国经济地高速增长带动了包括日本在内地亚洲多国地经济复兴,日本等国重回国际舞台地重要地位,在东亚重新形成两大国竞争地局面,也未可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所以,无论是就国际格局还是亚太地区来说,中国地和平崛起都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地.五、中国怎样实现和平崛起、创造有利地总体国际环境.中国应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指导下发展同各种类型国家地关系.搞好与大国之间地关系,建立定期地交流机制,增进相互信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地关系,妥善解决与周边国家之间地历史遗留问题和边界领土问题;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地交流与合作,在国际问题上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保障自己地权益;充分发挥包括联合国在内地国际机制地作用,积极倡导和强化国际机制,积极参加各种类型地国际组织,加深与各国之间地相互了解与信任.在创造有利地国际环境中,特别要处理好与各大国之间地关系.中国对外关系总固体环境地关键是大国关系,搞好与各大国之间地关系,那么总体国际环境就会有利;处理不好与各大国之间地关系,总体国际环境就会比较严峻.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联合国在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地重要作用,要特别强调和加强联合国地作用.利用包括联合国在内地国际机制来促进中国地和平崛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创造有利地周边环境.中国与二十多个国家相邻或隔海相望,而且其中不乏大国和中等强国,周边国际环境地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中国历来都特别强调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中印缅三国联合提出来地,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同周边国家改善和发展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强调: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地周边外交方针,奉行睦邻、安邻、富邻地周边外交政策,着力加强同亚洲各国互信合作,积极推动环节热点问题,努力维护亚洲地和平与安宁.”(《人民日报》·年月日)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地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并参与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和一些国家在领土和领海上地争议,中国提倡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地办法来解决,很好地维护了亚太地区稳定.在中国地周边国际环境中,中日关系是极其重要地一环.中日关系处理地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远东地区地政治环境.自年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尤其是经贸关系.目前,日本是中国最大地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日两国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春晓油田问题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日两国才能长期和睦相处.有地学者认为,中日两国之间地矛盾是结构性冲突,是无法调和地.但我认为,只要两国正式相关问题,通过谈判和协商,中日还是能实现和睦相处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创造有利地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地和平崛起需要国际舆论地支持,但是目前地现实是国际舆论地主导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而西方国家为了阻止中国地和平崛起,不断抛出种种有关中国威胁论地夸谈怪论,有地发展中国家并不了解中国地国情,在西方舆论地影响下,对中国地崛起也吃警惕态度.因此,怎样向世界宣传中国地和平崛起之路,真正让直接各国相信中国走地地确是一条和平之路,是摆在中国面前地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首先,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应该在行动上,证明中国地崛起对世界是有利地,其次,加大本国地舆论宣传,争取在国际舆论中争地自己地一片天地,最后,坚持开放政策,欢迎各国有人来到中国,亲身体会中国地变化,充分理解中国人民地心情,真正地了解认识中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创造有利地国内环境.一个国家要想崛起,综合国力是最重要地一个方面.因此,中国在和平崛起之路上,首先应该先“练好内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地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地综合实力,为和平崛起奠定坚实地物质基础.其次,在强调发展经济地同时,需要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贫富分化、民族团结等问题,维护社会地稳定.最后,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在不涉及自己核心利益地问题上,尽量保持低调,但在关系到国家利益,尤其是领土和主权、民族问题上,要坚决维护自身地利益,决不妥协.在全球一体化地时代,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已经到了密不可分地地步,国内问题地解决有利于中国在世界上地和平崛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结论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地核心论断有三个:一个是中国崛起后使用武力解决与周边国家地领土、能源甚至贸易纠纷;二是中国会推行扩张政策称霸亚洲和世界;三是中国使用武力统一台湾,从而威胁世界和平.对于前两个提法,我们在上文中分别从历史和理论地角度证明了其错误地所在,对于第三个问题有必要在此再次做郑重声明,台湾问题实属中国内政问题,别国无需也无权干涉,中国有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手段地权利,而为了亚太地区地和平与稳定,中国仍坚持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地道路,不会动摇,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中国地和平崛起不是理想主义地绝对和平,中国会为捍卫自己地权利而使用必要并且有力地手段.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综上所述,从历史和理论上来说,中国地和平崛起完全是有可能地.而且中国地和平崛起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地.中国一再承诺永不称霸,坚持做一个负责地大国就是最好地证明,中国地崛起绝对不是对世界和平地威胁,而是永葆和平地一剂良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探讨中国的和平崛起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今在国际社会上,中国绝对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国家。
回顾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所走过的近 30 年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崛起与强权国家崛起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是不称霸。
这个“不称霸”不仅仅包括中国自己不称霸,同时也包括中国反对任何人称霸。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称霸,不仅在国际上争取到相当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且还保持了近30年的国内稳定,促进了中国的初步崛起。
中国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若干代中国人的锲而不舍、努力奋斗。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紧跟时事政治,要继续高举不称霸的旗帜,不妨碍任何人,不威胁任何人,不牺牲任何人,用发展的事实排除外界的疑虑和干扰,坚定地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全世界经济全球化历程中中国错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三个个时期。
在全世界经济全球化历程中中国错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三个个时期。
第一时期:16~18 世纪,开始形成时期。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还推动了海外扩张、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二时期:19 世纪前期到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抢占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紧殖民扩张,奴役当地人民。
第三时期:19 世纪70年代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化趋势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中国未能把握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机遇,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科技的环境。
建国后不久左倾的思想日渐严重,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
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5)坚持增信释疑,积极营造客观友 善的舆论环境
简单地讲,就是坚持和平、开放、 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努力实现 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 展、和谐的发展。争取和平的国际环 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 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 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顺 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 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坚持和 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 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
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回顾历史国家的崛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自身发展模式的主观选择
近年来,中国的日渐崛起引起国 际社会的关注与猜测
“对内,加强和平崛起的研究; 对外,加强和平发展的宣传。”
----胡锦涛
第一,中国的崛起,利用世界和平的好时机。 第二,中国的崛起,量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 第三妨碍别人。
1.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 然选择
3.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 然选择
• 回顾历史,国家的崛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取决于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对自身发 展模式的主观选择。
• 国家的发展要有正确的发展理论和理念。
• 在自身发展模式上,我国摈弃了以往的战争 崛起之路,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探索新型的和平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和 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当今 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由于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 果和良好的发展局面,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 供了一 个绝好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在人类社会急剧变 动的今天,中国的“和平崛起”叉面临诸多严峻 的挑战。
谈中国的和平崛起

谈中国的和平崛起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10级中医本1班刘亚坤201053699一: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着六大挑战:挑战一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首先,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狂飙式发展带来的一个最显著结果就是国际舞台上非国家行为主体大幅度上升。
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
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而在这些国际势力中美国又是核心因素,可以说,美国是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也是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大外在障碍。
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
挑战二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军事安全是一个国家受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制约的现实状态,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目前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安全的挑战。
其一,美国对华战略包围圈已赫然成型。
其二,一些周边国家借反恐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机会,加快扩军备战的步伐。
其三,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其四,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挑战三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美国全国战略的演变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种种不同都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产生着某种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其一,经济全球化凸显政治因素,经济活动背后往往有政治背景,而政治斗争的背后往往是经济利益的纠葛。
其二,美国是影响我过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其三,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之一挑战四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既包括国家的文化立法权、文化管理权也包括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选择权以及文化传播和文化传统的独立自主权等。
这些都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捍卫国家主权的法性和自主性。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最近“和平崛起”这四个字经常出现在中国领导人的会谈记要和各种重要的国际会议上。
最近举行的博螯亚洲论坛便举行了一个主题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机遇”的会议。
中国的崛起现在已经是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历史上一个强国的崛起都伴随着战争和杀戮。
英国的崛起得益与殖民主义,美国的崛起得益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说,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中国领导人的讲话精确阐明了中国和平崛起之路的基本特征:这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之路;这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这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自我完善之路;这是一条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国家形态出现后的发展进程里,资源的夺取是战争的动因,战争成为国家兴衰,文明存废的重要工具。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近60年中,地球上没有发生世界性的战争。
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使战争具有了毁灭整个人类的可能,这使人类对战争形态的控制成为最迫切的大事,使和平成为人类的头等大事。
中国人民历来酷爱和平、重视文化,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取向,有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襟。
基于这一文化传统,中国对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等传统国际政治思路持某种批判态度,主张在世界多样化的发展中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应该说,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历史现实性,它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2004年7月第8卷第4期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 angzhou University(Humanities&S ocial Sciences)Jul.2004V ol18N o14论中国的和平崛起吴 健(扬州大学校机关,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
中国为什么能够崛起?中国是因和平而崛起,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提供了中国崛起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也一直为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而不懈努力。
中国是怎样崛起的?中国是以和平而崛起,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一贯奉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和平建设原则,体现了中国崛起有理有利的全新发展战略。
中国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是为和平而崛起,和平发展谱写了促进世界发展事业的崭新篇章,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激活世界经济“一盘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而又坚实的力量。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和平与发展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04)04-0008-05 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
中国为什么能够崛起?中国是怎样崛起的?中国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各种观点一时蜂拥而起,不少论断却大相径庭。
客观的事实是,中国是和平崛起,中国的和平崛起将更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一、中国因和平而崛起,和平的国际环境提供了中国崛起极其有利的外部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与全球经济发展的相对低迷形成了强烈反差。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崛起成为备受关注的国际热点之一。
当我们对中国和平崛起进行客观考察时,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是,中国的崛起是与国际环境的总体和平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是因和平而崛起,中国同样也在为自己的崛起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11一个国家的崛起是有条件的从词义上理解,崛起具有兴起、振兴、快速发展、发展成就显著等基本含义,它是相对于某国过去基础相对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状态而言的。
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前景

论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前景纵观漫漫历史,大国的崛起往往会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严重失衡,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许多关于生存与发展之道的思考。
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绝不能重蹈覆辙。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开创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这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和平崛起是一条与以往通过战争谋求强大的不同的道路,它并非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称霸世界等强权主义的方式,而是主要依靠自己发展的力量,进行改革创新,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下,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争取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总目标。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的阐述中,可以将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崛起是指中国正在开始崛起,并且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实现崛起;二是和平的崛起,这也正是崛起的目的所在。
首先,中国崛起的基本国际目的是和平与发展,既维护世界和平,又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发展自己;其次,中国崛起采取的手段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和平的手段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友好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最后,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国即使崛起也不会威胁他国,现在以及将来都永远不会称霸。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蓬勃涌来,中国把握住了这个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的历史时刻,把全部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轨道上来,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过去30年里,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实现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0%,并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
中国已有数以亿计的民众脱贫,该国中产阶层规模而今已相当于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量。
论中国之和平崛起

论中国只和平崛起论中国只和平崛起摘要:关于中国和平崛起,已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主体报道和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基础,已取得显著成效,总后的综合国力已能使国防建设不用再给经济建设让路,“富国”和“强军”可以齐头并进。
中国要和平崛起的主观选择已不是问题,但是,中国究竟能否和平崛起,和平崛起的客观依据是什么,中国的崛起会给现今的国际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如何维护自己的崛起……关键词:经济建设国际形象军事建设和平崛起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一个国家的崛起的决定因素说起来就很多的,但是无非就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这几个方面。
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成果证实中国正走向崛起之路!在经济上,中国经过三十年的历程,GDP已占据世界第二位,并且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货币储备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国际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上,中国必须更加完全和更加明确地依靠自身的结构性创新,依靠不断地扩展国内市场,依靠将巨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以及依靠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技创新来解决各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他特别指出,中国发展战略的全部经济着眼点就是“中国相对和平崛起和发展的要义.中国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因为它知道13亿人的巨大市场在当今国际经济中的分量。
新西兰上星期继澳大利亚之后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全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使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都毫不疑问的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崛起的强大动力。
在政治上,大多数分析人士和观察家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正在利用经济实力来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外交环境,利用市场和经贸关系的巨大辐射力使国际社会日益靠向中国。
另外,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台湾问题。
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领导人和分析评论人士认识到,台湾问题可能是打破中国正常发展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
过去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必然通过打败其他大国,以确立自身的地位,这种大国崛起的过程至少到二次大战结束时都是这样。
论中国之和平崛起

张权军事课市场营销1班论中国之和平崛起20111216123和平崛起即一国对内对外通过和平的而非暴力,战争的方式,途径,实现国家得为和影响力相对提升的过程。
中国和平崛起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时间的理论总结和随之而来的国内外众多难题的有力回应,深刻反映了中国对内对外通过和平而非暴力,战争的途径实现国家地位和影响力相对提升的过程,体现了国际法中的国家主权原则和中国的国家本质,外交政策传统,民族本性,文化特性,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
中国和平崛起是中国根本意义上的一项重大战略,有其及其丰富,深刻的内涵和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和平崛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时代的选择,中国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事件证明,它正在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和国家所赞赏,认同。
然而,中国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众多”大规模发展难题“,这决定了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清朝末期,中国一直站在世界的巅峰,傲视世界两千。
,虽然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退出了世界的巅峰之林,成为列强瓜分之食,但是无论是中国五千年缤纷文化史,还是当代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都明确的表明了:中国必将崛起!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以及中国数千年‘和’的文化,使得走和平崛起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新世纪,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正以其睿智的眼光,卓然的魄力,带领中国人民励精图治,走一条和平崛起道路,构建和谐社会,谱写中华民族伟大篇章的壮丽篇章!中国和平崛起是时代的选择,中国的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已成必然。
然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使得某些国家感到威胁,开始在国际社会中大肆鼓“中国威胁论”,以增大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同时给中国施加外交压力,减缓中国的崛起速度,甚至是使中国倒退。
论中国和平崛起

论中国和平崛起论中国和平崛起战略与周边环境塑造当前,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已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在经历沧桑之后的崛起之路充满挑战,美国和日本不断宣称中国崛起威胁论,而中国所坚持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中国一直不断积极塑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关系。
而“中国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战略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主张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原则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现在中国确立“和平崛起”的国家新战略,就是要向世界承诺中国选择的是用和平的方式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
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而且也符合亚洲各国和全世界的最大利益;不仅没有损害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还使它们从中国的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获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安全阀。
与国外不同,在较长时期里,国内多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说法概括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国际地位的增强及国际影响的扩大趋向。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的政界人物与学术精英开始频频使用" 崛起"一词来描述和阐析中国的发展趋向及国际地位的增强。
2003年先后出访国外的胡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从而以最高领导人的名义向世界昭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呢,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和平崛起"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将"和平崛起"定义为目的,即"崛起"与"和平"都是目的,两者要同时实现,强调认为中国追求的是一种与以往历史上其他国家不同的崛起。
二是将"和平"说成是手段,将"崛起"理解为目的,认为中国争取"和平"不过是为了实现"崛起"的目的。
论中国和平崛起(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有关“和平崛起”口号的提出,社会各界对于这个问题以与与此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包括对于中国目前是否具备了提出这个国家战略的资格或本钱,对于我国的和平崛起究竟能否成为现实,以与对于国人可能起到的麻痹作用,对于目前的国际政治秩序,特别是周边的军事、经济和地缘方面的实际状况,以与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的设想,等等。
下面我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崛起论”的定位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崛起论”就国来说,具有把政治共同体的认同,从过去的政党认同转向国家认同的政治意义。
这里涉与一个国家利益的合法性转向,如何凝聚几近崩溃的人民的政治认同,用国家形态来重新塑造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这是我从这个理论中读出的潜在意义,我认为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些文章,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从一般行政领域上升到国家政体的层面。
现代国家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政治形态,近百年来,我们不乏民族意识、政党意识、阶级意识,但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却只是限于一个狭窄的被垄断起来的外交领域,还没有深入每一个国家公民的心灵。
所以,我认为虽然这个问题的提出更多的是基于执政者的对外关系的考虑,但完全可以通过国家利益问题的探讨,来整合目前混乱的社会政治意识。
它的潜在的政意义大于外交意义。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是我们当今的时代主题,也是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因为从新旧两个政治传统来看,有关现代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都远没有完成,甚至还只是刚刚开始。
因为现代国家涉与国家的主权、政体、公利与义务、法制、与宪政,以与公共德性等多方面的容,而这些在我国都很缺乏,甚至需要从零开始建设。
一个强大的宪政国家,加上公民自由权利的充分保障,再加上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社会,这些是现时代的中国国家建设的主题,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政目标。
从历史上看,它们也是西方发达的民族国家在三、五百年所大致走过的历程。
浅析中国和平崛起战略

浅析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数学2班 031001215 钟晓峰一、“和平崛起”的基本涵义1.“和平崛起”是基于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国家战略的新定位国际政治学中“和平被认为是民族国家之间没有战争或物质暴力”,从而和平也就意味着战争尚未发生。
和平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中永不会消失的一个亮点,并且实现和平与维护和平历来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政治困境和政治难题。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就多次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大战也是可以避免的。
江泽民也一再强调战争的可避免性以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指出“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世界大战是可能的。
”并提出世界格局的基本态势仍然是“整体和平、局部战争,整体缓和、局部紧张,整体稳定、局部动荡。
”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既然没有大规模的武装暴力冲突、没有世界大战,即使存在着局部的战争危险与军事威胁,世界局势自然也就处于总体和平状态。
和平是世界发展繁荣的前提,发展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保障。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
热爱和平的中国选择“和平崛起”之路,就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牢牢把握世界总体和平的有利时机,力争迅速发展和壮大自己,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2.“和平崛起”是中国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向世界人民所作出的承诺和平与战争都是人类实现自我目的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战争却具有暴力性、残酷性、破坏性等特征,因而由于对战争的恐惧感促使人们往往把和平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与美好愿望。
也就是说,“和平与战争一样也是解决矛盾的方法,不过和平是非暴力的解决方法。
”新中国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主张中国要走“和平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原则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论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_二_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格局演变的影响_1

二、中国和平崛起对亚太地区格局演变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地缘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为对 “地理是战略的核心”“地 一个国家而言永恒不变的就是它所处的地理环境。
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帕斯特所言:理上的客观事实是最强大的因素。
一国可以更换其领导人或政治制度或经济政策,但无法 改变自己的地理位置。
因此地理或者地缘政治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外交政策或世界政治的 出发点。
” [21]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地缘大国,亚太的地缘环境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影响着中国 的发展。
同时,随着冷战后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的偏移,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中国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加强,在政治、军事、安全、经济、文化各层面都会对 亚太格局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冷战后亚太地区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亚太”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它的地域范围随时势变化而变动,且呈现持续扩张的 态势。
传统的亚太概念与远东、东亚可以代指,指的是太平洋沿岸的亚洲,主要包括中、 日、韩、朝及东南亚等西太平洋沿岸的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后,因 为区域经济整合加快、加深及政治和安全辐射面增大,联系面拓宽,其地域范围已扩及俄 罗斯的远东部分,南亚和大洋洲。
[22] 现在的“亚太”概念由于已经融入了相当程度的地缘 政治和地缘经济概念,所以不单纯是一个地理名词。
各类国家,尤其是大国为谋求其国家 利益,往往在亚太概念上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所谓的亚太格局是指亚太国际舞台上主要 国际关系主体力量对比,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的表现形态。
亚太格 局的演变与亚太地域范围的变动有着不可解脱的密切关系,随着亚太范围的不断拓展,亚 太政治格局变迁的内容更丰富、更复杂。
冷战后亚太地区发生质的变化,以苏联解体为起 点,亚太地区政治结构重新分化组合。
全球化、区域化的新进展导致亚太各国政治、经济、 安全联系普遍加强。
政治家、战略家和地缘政治家开始把南亚、中亚纳入亚太范围,使亚 太的地域范围再一次扩大,亚太的地区格局发生演变,进入了多极化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专业:数学应用数学班级:4班任课教师:黎小璐姓名:吕建东学号:222010314011169 成绩论中国“和平崛起”摘要: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
从那以后,“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
关键字:和平崛起一、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定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并迅速地增强。
所谓综合国力,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以此观之,中国正处于重新崛起的阶段。
为何说重新崛起呢?这关乎到历史之背景,容后再述。
不可否认,和平与发展乃是当今时代之主题。
如何把握住这一主题,直接关乎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
而发展又是和平的重要的力量保障,二者在本质上,并非矛盾,而恰恰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和平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所要求的,发展又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所期待的,和平和发展更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主观愿望。
而发展导致中国的崛起,于是中国政府顺潮流之所趋、应人心之所向,提出了“和平崛起”战略理念,这正是适应新的国际政治视野的全新战略理念。
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亚洲世纪”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恰恰此时,中国政府提出并着力践行“和平崛起”这一新的发展观,如此进一步振奋了国内外舆论。
那么,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该如何定义呢?总的来说,有三点:第一,中国将崛起为世界性强国;第二,中国的崛起不会经过战争和冷战对抗来取得强国地位;第三,中国的崛起是全面性、持续性的,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回顾中国重新崛起历程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确实有令世界惊叹的辉煌成就。
不仅如此,“儒道释文明”使得这个“中央王国”在所有领域内都极其杰出。
虽话说这个古老的国度经历多次崛起和衰落,但“儒道释文明”代代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因为朝代的更迭而葬送。
即便如此,无论秦汉还是隋唐,中国都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中央王国”。
但到了近代,这一地位发生了悄然地改变。
十八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大变革的时代。
欧洲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发展之后,从根本上打破了世界的力量均势。
然而,当时的中国还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当中,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
从此,中国人民被迫走上了百年耻辱、辛酸与血泪的历程。
直到1949年,以毛主席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新中国,中国人民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计划和措施,着手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取得的种种侵略特权,以来保证国家的主权和独立;继而实行有效的经济发展计划。
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相应的丰硕成果,并因此步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奠定了国家的基石。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爆发,中国被迫“抗美援朝”,但中国争取周边的和平环境的努力从未间断过,其间周总理与印度缅甸的外长共同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对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反响。
紧随其后,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主权干涉并实行相应封锁和制裁。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苏同盟名存实亡,并因此发生长时期的对峙。
六七十年代由于外部反华势力和内部的反动势力的干扰,决策层对此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中国人民因此卷入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之中。
结果,在“阶级斗争”的口号中,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国际形象再一次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在一次次灾难面前,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到,党和政府没有被吓到!在那段时间里,中国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在国际上的地位是哪个国家也取代不了的,从综合国力层次上的意义上说,也算得上准崛起的了。
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走上全面现代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来,从此中国才真正意义上走上了崛起之路,即使当中遇到不少困难。
小平同志曾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小平同志关于时代主题的论断,深刻地揭示当代的基本特征,预见性地指明了世界的前进方向。
步入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后,江主席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在历史跨进二十一世纪之后,胡主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他并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提出“和谐世界”的主张,向世界人民传达了建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环境的美好愿景。
显然,要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必须要走“和平崛起“之路。
三、中国“和平崛起”论题的提出与升华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
同年12月10日,温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
同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主席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年,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重申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
即:中国的崛起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历史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
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好世界和平;中国的崛起是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
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好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2005年4月22日,胡主席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
此后,“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温总理曾为此作出进一步的诠释:“只有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文明才能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
实质上,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乃是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一个延伸和升华。
由本国上升到国际,由被动化为主动,有狭义转为广义。
在国际上,当代的中国向世界展现的是一个自信的、建设性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一个沉睡已久的大国重新崛起,不仅将对国内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原有的国际政治秩序带来新的冲击。
“和平崛起”,带给中国的是繁荣与稳定。
2010年中国GDP总量为401202亿元,同比增长10.4%,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前三季度GDP总量为320692亿元,同比增长9.4%,依此估计,全年GDP总量将超过47万亿元。
虽然从不同层次上受到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政府很快就出台了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避免了中国经济走向衰退,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从本质上看,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高层次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跨台阶式的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加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
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各项行政制度渐趋完善;有效的遏制国内的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很好地协调和处理经济发展所带来各种的矛盾,维护了整个国家的长期稳定。
“和平崛起”,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经济上,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亦是美债的最大持有者;中国还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大国、第一大出口国。
中国经济的走向,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中国是不结盟活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第三世界”里享有崇高威望;中国还积极配合世界的反恐活动,有效的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譬如“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积极参加国际政治经济活动,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军事上,与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军方交流机制,增加各国对中国的军事信任;积极配合敏感地区的军事磋商,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譬如中国在朝鲜半岛、中东地区等地区所作出的努力。
在文化上,中国向世界大力展现儒家文化魅力(譬如中国在世界很多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中国的软实力因此而大大提升。
五、中国“和平崛起”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固然对国内外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与考验。
在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生产与消费失衡,单位GDP能耗大;教育和医疗水平有待提高,社会福利制度漏洞颇大;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规征地拆迁和乱收费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久治不了,形势依然严重;事故造成的死伤比例依然令人担忧;一些领域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反腐依然任重而道远;此外,“台独”势力的不甘休,严重威胁到祖国的完全统一。
分裂在确定中不确定,统一在不确定中确定。
总之,终极统一,需要两岸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
诸多不良因素,妨碍了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一种考验。
在国外,经济上,欧美的发达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在贸易上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人民币汇率上对中国施压,严重损害带中国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战。
政治上,一方面在一些领域上排斥中国,一方面又在一些领域让中国承担一些他们所不愿承担的责任。
在文化上,西方国家打算通过网络来西化中国,意图改变中国国民的意识形态。
军事上,美国军事力量辐射全球大部分地区,在中国周边布置了重重的军事包围圈,严重威胁到中国的领土的安全;朝鲜半岛问题悬而未决,形势时好时坏;美国和中国台湾当局关系的不明不白,严重加大中方对美方的不信任;另外,美国在中亚、东南亚、日韩地区搞一些动作,增加了这些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也挑战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方针。
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无理要求所引起的南海主权纠纷,直接违背了中国政府所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良好愿望。
日本的“军国主义”抬头,以及与中国在钓鱼岛的争议,也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一种威胁。
还有印度和中国在藏南地区的领土争议,也为中国“和平崛起”增添了不少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