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才能做到“修身正己”呢?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看看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本文是著名文化学者张中行写的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仰慕。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选材典型,感情真挚,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质范文。
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前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大体能够做到从宏观角度来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和特色。
但是,要深入研究,达到微观探视,还得颇费工夫。
好的是,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说好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时,学生对于此类文章的特点已有所了解,也做过相应的仿写练习,为本次继续深入学习,达到较高层次的学以致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内容,感受其结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选材的精妙。
3.精读课文,品味文中情感真挚、含义丰富的句子。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结构完整、选材典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情感真挚、含义丰富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张中行先生写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习略读技巧,体会写作特点。
二、略读文本,了解文章所写事件1.学生活动: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按要求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内容。
(2)采取“圈点"法,勾画出能用来概括事件的关键语句。
2.预设:修改文章、送客、复信,写话重自然、文风重简洁、写作求完美。
三、跳读文本,了解文章行文特点情境设置:假如你是张中行先生,恰好也出现在叶圣陶先生的追悼会上,组织单位邀请你选取这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从宏观角度为叶圣陶先生献上一段悼词,表达你对先生的怀念之情,若诵读悼词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你该怎么选取?1.学生活动:(1)跳读课文,继续采取“圈点”法,根据情境需要,勾画出标志行文结构的关键语句。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训练并掌握略读技巧,根据文本概括文章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事件。
浏览文本,寻找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学习并掌握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并掌握本文通过若干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训练并掌握略读技巧,根据文本概括文章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事件。
【教学难点】浏览文本,寻找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学习并掌握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并掌握本文通过若干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略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是由谁题写的吗?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的含义的呢?【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交流看法】【引入资料:“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
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叶圣陶】【学生结合资料,交流对于“语文”的认知】二、作者简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的叶圣陶先生提出了“语文”这个新概念。
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草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科名称。
1950年,由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编写出版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小学课本时,统一名为“语文”。
自此,语文学科在中国开始有了确定的学科名称。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领导编写《新华字典》。
【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和日常积累,自行介绍作者信息。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探究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探究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聚焦重点内容,理解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主要观点等,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2.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批注评价性语句,关联事件,结合生活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发表自己的心得。
3.撰写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演讲稿。
【核心任务】撰写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演讲稿。
【课时目标】1.略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品析人物美德,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以小见大,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结合具体事件品析人物美德,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以小见大,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策略】默读、略读、朗读、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一、导入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修行个人品德。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来学一学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2.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一——人物事迹人物的品德从事件中展现,文章标题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主要从待人厚、律己严这两个方面来展现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德行。
下面请同学们略读这两部分,勾画关键语句,概述本篇文章中叶圣陶先生的主要事迹。
示例: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改标点。
——邀请“我”帮助他使用普通话修润文章。
三、合作探究二——人物美德作者记述的都是叶圣陶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从中你读出一个什么样的叶圣陶呢?结合人物主要事迹,勾画关键语句,品析人物美德。
用“通过……(事件),我读出一个……的叶圣陶。
"来完整陈述。
先自行品析,然后小组分享讨论。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教版语⽂⼋年级下册《叶圣陶先⽣⼆三事》省优质课⼀等奖教案《叶圣陶先⽣⼆三事》教案教材分析:作者张中⾏和他⽂中记述的叶圣陶先⽣都是著名的语⽂学家。
两⼈有多年的交情,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2⽉16⽇,叶圣陶先⽣辞世,三个⽉后,作者写下了这篇⽂章,从⽂中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先⽣的尊敬与怀念。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的⾼尚品德,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的语⽂主张。
教学⽬标:知识与能⼒: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的⼼得。
过程与⽅法:在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边读边思考,画出疑难的地⽅,合作交流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叶圣陶先⽣的⾼尚品质,培养学⽣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的⼼得。
教学难点: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章的主要内容。
2. 在阅读⽂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的⼼得。
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查找作者张中⾏的资料,有关叶圣陶的资料。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新课同学们,我们⼩时候学过童话《稻草⼈》,知道作者是谁吗?对,是叶圣陶先⽣。
叶圣陶先⽣不仅在⽂学、教育⽅⾯有很⾼的造诣,⽽且在道德修养⽅⾯是⼈之师表。
今天我们学习张中⾏的《叶圣陶先⽣⼆三事》,了解叶圣陶先⽣有哪些崇⾼的精神品质让⼈感动。
⼆、出⽰学习⽬标1.学习略读, 能快速把握⽂章的主要内容。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的精神品质。
3. 在阅读⽂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的⼼得。
4. 体会叶圣陶先⽣的⾼尚品质,提⾼道德修养。
三、汇报⾃学,展⽰⾃我说说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久仰大名的新朋友,他写的语文二字伴随我们七载有余,咱们课本上的“语文"二字就出自他的笔下。
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二、初识“二三”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后来请他的先生给他改名,名秉臣,意为秉承爱国之志,用一己之力改变国家之命的臣子,可见其拳拳爱国之心。
随后清廷已没,无君哪来臣,遂又改名为圣陶(“圣人陶钧万物"),这个名字便伴随了叶老一生。
改了两三次名的叶圣陶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三、概括“二三”事1.齐读标题,你可以得知哪些信息?“先生"可见其学识之广博,如:冰心先生,杨绛先生;可见其二者之间的师生关系,如:臧克家称闻一多为先生,萧红称鲁迅为先生。
“二三事”写了叶圣陶先生一些零星片段的事情。
2.略读文本,梳理主要事件。
略读方法:(1)遇到与重点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2)注意每一段的首句,快速把握段意。
主要事件:(1)描标点:“描"可见叶老耐心细致,一丝不苟;(2)修润文章:“不耻下问”,透过这温暖的话语,诚恳的举止,可见叶老待人宽厚,谦逊的品质。
(3)真诚送客:其中的动词、副词、数词,可见其热情待客,礼数周全,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4)及时复信:“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可见其对朋友的重视珍惜。
信中所提及的“悔恨”“悲伤"如何理解?引出“十年来的社会现象”:“1966年,叶老靠边了,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
当时中央统一的课本没有了,各个省编的课本叫做《政文》,等于是取消了语文课。
文革中一点一滴建立的语言规范和美感瞬间崩塌。
叶老一篇不漏地看报上的批判文章,也出门看机关、学校张贴的大字报。
回到家中,他不做声了。
他有一个原则,既然不能说真话,他就不说话。
在1969年后,叶老到北京,长期与家人分离,叶老内心感到孤独,他开始给儿子写信,一写就是500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略读感知,概括叶老二三事,在评价性语言中感受叶老形象。
2.细读品味,体会一代大师的深重苦心,领会大师立己立人的至上德行。
3.诵读回味,感受作者缅怀叶老时深切浓烈又克制的情感。
4.比读拓展,感受本文语言平易简洁的语言风格,领悟大师精神传承的意义。
教学重点1.略读感知,概括叶老二三事,在评价性语言中感受叶老形象。
2.细读品味,体会一代大师的深重苦心,领会大师立己立人的至上德行。
教学难点1.诵读回味,感受作者缅怀叶老时深切浓烈又克制的情感。
2.比读拓展,感受本文语言平易简洁的语言风格,领悟大师精神传承的意义。
教学过程直观导入叶圣陶先生是我们小学时代的老朋友,我们曾学过他的《荷花》《爬山虎的脚》,还读过他的童话集《稻草人》。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是我国杰出的编辑家,主编的报刊、图书不计其数,最近几年重新走入我们视野的《开明国语课本》,就是他编写的。
他也是人民教育家,是现代“语文"一词的创始人。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走近这位伟大的语言艺术家。
略读感知提醒:略读时请大家注意略读速度。
明确:略读任务(了解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可以用简洁的语言随文概括,也可以用笔在行文的相应处圈点勾画)。
有序概括本文记叙的叶老二三事(如:第3段中,先生帮人描标点,先生与我商酌修润意见;第4段中,先生礼送来客;第5段中,先生回信给我;还有第六段后面先生主张平易简洁的文风……);关注文中的评价性的语句,特别以第2段为典型,请大家大声朗读并圈画出评价性语句的关键词(立德最前列,单一的儒,躬行君子、人之师表);进而思辨探究:文章所叙之日常小事与作者所给之极高评价是否相宜?细读品味品读任务:任意选课文3、4、5段所记的一则小事情精读细品,并在你深受感动的细节处做好随文批注。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
【学习任务】1.略读课文,知其事2.细品词句,识其人3.重组文本,赏其语4.聚焦首尾,悟其情【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以上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的名言,关于他的事情还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先生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认识作者:【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代表作有随笔《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文体知识(具体见配套学习任务单)背景链接:(具体见配套学习任务单)二、任务开展任务一:略读课文,知其事1.略读文章,找出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学法指导:略读。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略读的四个特点:(1)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2)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3)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不能太低。
(4)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需要达到的阅读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
预设: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材分析:作者张中行和他文中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两人有多年的交情,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与怀念。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1.易错字丁卯.年(mǎo)躬.行(gōng)商酌.(zhuó)草率.(shuài)生疏.(shū)恳.切(kěn)譬.如(pì)朦胧..(méng lóng)累赘.(zhui) 别.扭(biè)拖沓.(tà)妥.帖(tuǒ)诲.人不倦(huì)不耻.下问(chǐ)颠沛..流离(diān pèi)修润.(rùn)2.多音字累别强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5.词语释义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妥帖:稳当;合适。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创作背景】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2.初步体会叙议结合的妙处,初步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略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梳理素材之间的关系,明确写作意图。
教学环节:环节知识教师活动预设问题学生活动预设评价设计意图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哪些语文学习要素和方法?自读单元导语,圈画梳理相关内容。
能够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家作品1.指导学生结合文后注释以及预习了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2.指导学生围绕标题提炼信息、提出核心问题。
1.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我们先来读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你读出了哪些信息?1.结合文后注释和预习内容梳理作家作品。
朗读标题,根据文章标题提炼信息,提出核心问题。
能够了解掌握文学常识;正确提炼核心问题。
了解文学常识;破题质疑,提出本文问题链,明确核心问题。
三划分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指导学生明确略读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略读方法读课文,梳理3-8段,并概括作者回忆叶圣陶先生的几个材料。
1.如何运用略读的方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呢?2.请同学们快速略读课文3-8段,找出关键句,概括与叶圣陶先生相关的8件事。
请一位同学结合找到关键句,概括说说文章的事件。
1.学生看,明确知识内容。
2.学生自读3-8段,用“"画出关键句,批注事件内容。
能够知晓略读方法,能找寻到相应关键语句并进行事件概括。
圈画关键语句,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事件。
四分类材料,梳理关系1.指导学生将材料按照内容、对象进行分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
这些材料从哪几方面表现人物?材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结合关键语句进行梳理。
学生结合素材内容尝试概括,找寻关键语句,梳理素材关系。
2024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探讨
人物形象塑造
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形象。他是一位对工作认真、对学生关爱、对文 学热爱的教育家和作家。他的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意义探讨
叶圣陶先生的形象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 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更高的境界。同时,他对教育和文学的热爱也提醒我们要珍视这些精神财富,为传承和发展 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组阅读课文,每组选取一个段 落进行深入解读。
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共同探讨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
和人格魅力。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 学共同学习和借鉴。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在阅读 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 困惑。
通过互动问答,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 判性思维。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 进行解答,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03 知识拓展:叶圣 陶教育思想与实 践
叶圣陶教育思想概述及影响
01
02
03
04
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理念,重视儿童个性发展和实
践能力培养。
提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 育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生活
实践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工 具性作用,强调听说读写四项
基本技能训练。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 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教
01
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及主要成就
包括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以及
他在中国现代教育文化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02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回忆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仰慕之情。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上用适当的方式阅读文本,根据本班学情来确定阅读时间和方法,读后力求达到能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的目的。
对于学生理解人物,教师可采用补充阅读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本文写人的手法可与写作教学结合进行拓展。
一、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结合课文与资料,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对本文所写人物做出评价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2、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三、教学内容1、情景激趣:今天,我带大家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老人。
他是现代作家,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的作者,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的作者,他曾发现、培养和推荐一批像巴金,戴望舒这样的优秀青年作家。
他是一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他曾教育儿子“为文先为人”,他曾教育自己学生“许多真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学来的,并不是坐在课堂里听来的。
”他还是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评价他身上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看看叶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作者介绍: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全省一等奖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理解 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本分析 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 受,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拓展,加深对叶圣陶先生 生平和作品的理解。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讨论,表现出对叶圣陶 先生及其作品浓厚的兴趣 。
思维活跃
学生们能够结合时代背景 等元素来鉴赏该文章,体 现了较高的思维水平。
表达能力提升
通过课堂演讲和写作练习 ,学生们的口头和书面表 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内容充实
本次教学涵盖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代表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内容丰富,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叶圣陶先生及其作品。
组织学生开展以“叶圣陶先生与现代 教育”、“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世界” 等为主题的研讨会或读书报告会,促 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提供叶圣陶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资 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探究。
03
教学方法与创新
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情境
通过讲述叶圣陶先生的故事、展 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将学 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结合教学实践,将叶圣陶教育 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 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论体 系。
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方法
梳理和总结自身在《叶圣陶先生 二三事》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和有
效方法。
通过学术研讨会、教学观摩、教 师培训等方式,将优秀教学经验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_1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掌握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并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领会并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的过人品行,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及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许多人一直追求的人生信条,但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叶圣陶先生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他对他人宽厚以待,对自己严格要求。
他的这种大家风范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的脚步,去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新课教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档案张中行(1909~2006),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背景链接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掌握生字丁卯(mǎo)商酌(zhuó)譬如(pì)朦胧(lóng)颠沛流离(diān pèi)累赘(zhuì)拖沓(tà)诲人不倦(huì)鞠躬尽瘁(cuì)2.理解重点词语诲人不倦:教导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
从这样的书法中,你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检查预习,质疑导学1.重点字词:(注音)修润商酌累赘别扭拖沓妥帖(释义)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作者简介:预设: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质疑导学通过预习,对于本篇文章,你有哪些问题想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预设:文中讲到叶圣陶先生的许多品质,这些品质中哪一点最可贵?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刻画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的?任务二探究学习,整体感知略读课文,思考问题:1.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几个方面的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与作者及叶圣陶先生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3、感受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品质,学习他对待语文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品味关键词,了解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见字如见人”,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
字体浑厚圆润,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简介及背景材料作者介绍张中行(1909-2006),学者、散文家。
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2、背景材料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多年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 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检查预习重点字词。
修润(rùn) _ 生疏(shū) 商酌(zhuó) 恳切(qiè)譬如(pì) 朦lónɡ(胧) 累赘(zhui) 别扭(niu)拖沓(tà) 妥帖(tiē) 不xiǔ(朽) 生shū(疏)shèn(慎)重感kǎi(慨) 监dū(督)诲人不倦(huì) 不耻下问(chǐ) 南qiāng(腔)北调颠沛流离(pèi) 以身作zé(则) 一以guàn(贯)之鞠躬尽cuì(瘁)2、重点词语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待人宽 律己严
修改文章 送客 复信
写话重格调 文风重简练 写作求完美
作文做人 力争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第23页
【交流】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君子,那我 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以为厌烦, 教人不知道疲惫,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 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他人事 事行得通。
第22页
板书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 表达? 【交流点拨】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 )复信; 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格调;(第7段)文风重简练; (第8段)写作求完美。
第12页
思索探讨
课后习 题
3.作者在第1自然段说“心里马上罩上双层悲伤”,这“ 双层悲伤”含义是什么?
第10页
1.作者写这篇文章缘由是什么?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 表达? 3.作者在第1自然段说“心里马上罩上双层悲伤”,这“ 双层悲伤”含义是什么? 4.思索: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 ?这种格调详细讲是什么?
第11页
(二)深层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缘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伤,写 此文以示纪念。
( 颠沛流离 ) (6)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练。( 拖沓 )
第7页
梳理内容
1.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哪几件事?勾画文中总 结提醒性、过渡性语句。
第8页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无不为他待人 深厚而感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找出文中评价性语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精读课文,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从而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教学重点: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
教学难点:赏读文中描写叶老言与行的文字,感受叶老的宽厚与律己,从而达到内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学法指导: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优美情感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感受作者是如何从生活细节中去表现人物的性格。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过程:一、观照片,初识叶圣陶:设计李影审核执教李影使用时间投影:叶老的老年时期的四副照片。
交流:说说叶老给你留下的最初印象。
(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最初感受。
)明确:慈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认真、一丝不苟……二、校正读音,积累语言:繁碎:(fán suì):繁杂琐碎。
悲哀(bēi āi):指伤心、难过。
简明扼要(jiǎn míng è yào):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1沾溉(zhān gài):浸润浇灌。
比喻使人受益。
高文典册(gāo wén diǎn cè):册:古代帝王发出的文书。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搀合(chān hé):搀杂混合。
躬行(gōng xíng):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师表(shī biǎo):①表率,在道德或学问上的学习榜样。
②谓作表率。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èn):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商酌(shāng zhuó):指反复仔细地商量。
自顾不暇(zì gù bù xiá):光顾自己都没法动了,不能帮助别人了。
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写话”与本文文风
• 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 “写话”。
•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 所写不像“话”,就果断改。
• 写话格调:平易自然,鲜明简练,细致恳 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够, 其实就是“话”。另外,还尤其重视“简 练”
第31页
• 主题探究 • 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
第4页
走近作者
• 张中行(1909-),原名张璇, 河北省香河县 人,著名学者、 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 语 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研 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书 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 《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有 《文言常识》、《佛教 与中 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清华大学未名 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林、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 林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 至人、超人‛。
做一个身体力行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以为厌烦,教人不知道疲惫,对我 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要 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第18页
3.本文记叙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 中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评价,找出文中评 价性语句。
• “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这时 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震惊。
• “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先生 在除夕之时离 世带给作者巨大悲伤,这种悲伤把整 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形容。
第21页
3.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经 常想到他业绩。
• 前面几个短语隔开,读时语速便不由自主地放慢,再 加上“往矣”两个字,表现出作者无奈、沉痛和悲伤。 又突出先生过世之后我对他思念之切。先生 “往”与 “我”“经常想到”并列在一起,更显现出先生给些 什么,留下些什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大赛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4.感受“小事件”中的“大品格”,学习叶老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1.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2.介绍作者张中行。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2、学会记叙的详略安排,抓典型事件表现人物形象。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律己严,待人宽”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
2、学习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
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却时时在反省自己。
我们呢?我们是否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知人论世,了解课文
➢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商酌:shāng zhuó仔细地商量、推敲。
➢譬如:pìrú①举个例子,打个比方。
➢②比如,好比。
➢累赘:léi zhuì①拖累,麻烦
➢②拖延;啰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