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高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案、教学设计
4.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遗传信息的稳定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判断题:关于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基础知识。
2.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理解。
3.填空题:补充完整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4.应用题:结合遗传疾病案例,分析基因表达异常的原因。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让学生明白遗传信息的滥用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基因歧视、基因篡改等。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意识到遗传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为未来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教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这一章节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背景,学情分析如下: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DNA、RNA和蛋白质等概念有初步了解,但对于遗传信息的具体传递过程尚存在认知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3.掌握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了解基因突变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遗传疾病产生的分子机理,为未来医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三复习课·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课程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作者:单位:时间:为什么早期大多数科学家推测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而不是DNA?(1)两种菌落的比较(2)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艾弗里的实验设计的思路:把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然后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种成分的作用(2)实验过程实验结论: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对蛋白质和DNA的进一步分析表明:S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99%的P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赫尔希和蔡斯用35S、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3)标记噬菌体的方法(4)实验过程以上两组实验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的元素分别是()A. 32P、35S B. 35S、32PC. 32P、14CD.32P、32P高考真题·模拟(2013•海南,13)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根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C.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物质D.DNA复制与RNA逆转录产物相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相同(2015·江西九校联考改编)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探究遗传物质。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中能够分离出________(填“R型”、“S型”)细菌。
(2)除了用上述注射法,通过观察小鼠的生活情况来判断R型和S型细菌外,你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区别R型和S型细菌?(3)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表达一、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普通高中课程北师大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本节教材分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第二课时学习基因表达的调控与中心法则。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基因表达的调控。
(3)中心法则2、能力目标(1)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2)培养学生发展性思维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中心法则。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四、课时安排 3课时五、教学手段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六、教学过程【导入】创造情境、激发兴趣配乐欣赏一组美丽多彩的生物图片。
提问:这些美丽多彩的生物图片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那生命为什么如此多姿多彩?(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引出问题:谁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学生回答:基因)举例分析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师:(课件展示真核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提问: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在哪里?引导探究:基因位于细胞核中,怎么去指导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比如-细胞核是司令部,细胞质是战场,DNA可充当什么角色?它为什么不到细胞质中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推测:有一种物质把遗传信息“带”到核糖体上。
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说课稿
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
因此,本节内容在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除了要掌握这个主干知识以外,还需掌握的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这些都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及关系过程与方法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运用多媒体演示转录与翻译flash,培养学生的视图理解能力,用动态的视角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3、比较DNA和RNA;转录、翻译与DNA复制的主要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列表比较的学习方法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基因表达的物理活动模型,并对转录和翻译过程加以演练,培养学生构建模型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化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结束3、说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依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两个过程中的主要特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才能理解和掌握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遗传的本质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难点的依据: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较抽象,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不强。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彭三群湖南省永顺县第二中学416700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②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能力目标:①通过DNA和RNA的对照掌握类比方法及读图能力。
②通过RNA的碱基决定氨基酸的学习,掌握先逻辑推理再经验验证的方法。
③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物。
④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法。
(3)情感目标:①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②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激发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望。
③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开阔学生视野,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
④感悟科学破解遗传密码的过程。
二、教学指导思想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基因是如何表达为性状的?这是本章学习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本节集中讲述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
因此,本节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而应当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2、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且复杂。
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
5月3日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崔磊一、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内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本节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本节内容在本册书中极为重要,它连接着必修1有关蛋白质的重要内容,是贯穿生物核心知识的重心。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后进一步学习的。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一脉相承的内容。
学生已经了解到基因控制着性状,而且需通过蛋白质来体现。
但到底通过怎样的方式还不清楚。
由于翻译过程仍是分子生物学的微观过程,学生对此没有认识,所以教师采用多媒体动画教学,并反复呈现翻译过程加强理解和记忆。
并在讲解翻译前通过课前回顾,通过探究活动,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习这个动态过程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阅读教科书,阐明密码子表的特点。
(2)能利用密码子表找出对应的氨基酸(3)正确区分密码子与反密码子(4)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1)教师设疑引导思考,分组交流促进合作,教师讲解统一思想。
(2)促进学生尝试利用课本插图,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码子表的解读。
(2)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图片设问,学生回答回顾上节课《遗传信息的转录》的有关内容,来导入新课。
师:这个图片表示了遗传信息的什么过程?你是怎样判断的?【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转录加强上节内容与本节内容的联系。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王振英呼兰区第一中学 15050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
(3)理解DNA、mRNA、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有序性、准确性和独特性的理解,体会生命的复杂性,懂得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指导思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看,已掌握了染色体的基本成分,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及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学习,分析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才能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具体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在全面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
教学难点:DNA、mRNA、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教学过程:。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教学教案
讨论法
定义: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 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施步骤:确定讨论主题、提供相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 学生得出结论、总结评价
注意事项:讨论主题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讨论过程中要注重引 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和认识。
在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教学中, 讲授法可以用来介绍基本概念、 原理和过程等。
直观演示法
定义: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物学、化学等需要直观展示的学科。 注意事项:应选择适当的直观教具或技术手段,并与讲解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转录产物:mRNA,与DNA模板 链碱基互补
转录后加工:mRNA经过剪接、 编辑等加工过程,成为成熟的 mRNA
翻译过程的图解表示
作业目的:通过图解表示,帮助学生理解翻译过程的基本步骤和细节。
作业内容:绘制翻译过程的流程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作业要求:使用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箭头指示,将翻译过程中的各个 步骤串联起来。 作业提示:可以参考教材中的图解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结合自己 的理解进行绘制。
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转录与翻译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转录与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转录与翻译在生物体内的实际应用。 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转录与翻译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沪科版高中第二册教案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沪科版高中第二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掌握核糖体的组成及功能;2.了解RNA转录的过程及其特点;3.掌握mRNA翻译的过程及其特点;4.理解遗传密码的概念及其规律。
二、教学重点1.RNA转录过程的特点;2.mRNA翻译过程的特点;3.遗传密码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mRNA的形成和结构;2.遗传密码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本课时将学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我们知道,细胞在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依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这个过程需要依靠核酸分子——DNA和RNA。
在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这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RNA的产生及其作用。
(二)知识讲解1. 核糖体的组成和功能核糖体是指细胞质里的一种复合物,由蛋白质和RNA分子组成,是主要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核糖体由两个亚基组成,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
在核糖体内部,t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入,并且和mRNA分子结合,形成蛋白质的多肽链。
2. RNA转录的过程及其特点RNA转录是指DNA中的信息被转录为RNA的过程。
在RNA转录中,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与核糖核酸酶相结合形成RNA链,这个过程就是RNA转录。
RNA分子主要分为mRNA、rRNA和tRNA三种类型。
其中,mRNA是将DNA的信息转录为RNA的基础,rRNA主要参与到核糖体的形成中,tRNA则是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中,帮助形成蛋白质多肽链。
RNA转录与DNA复制的不同之处在于:•DNA复制是在整个DNA分子上进行的,而RNA转录只在特定区域内进行;•DNA复制所需要的全部四种核苷酸,而RNA转录只需要其中三种,不需要dTTP;•DNA复制生成的是两条完整的DNA分子,而RNA转录生成的是一条RNA分子。
3. mRNA翻译的过程及其特点mRNA翻译是指通过核糖体将mRNA中转录的信息解读,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mRNA翻译的过程中,tRNA通过氨基酸的配对,将氨基酸带入到核糖体中,并参与到蛋白质的形成中。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
遗传信息的翻译教案【篇一:《遗传信息的翻译》教学设计】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翻译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⑴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推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⑵概述遗传信息的翻译的过程。
2.能力⑴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解、图表等形式,阐述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⑵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⑵让学生亲身演绎翻译的过程,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前3章以遗传学的发展史为主要线索,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具体学习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前3章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后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在编排上采用的是在讲述转录和翻译的主干知识过程中,插入讲解密码子、trna等侧枝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本节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要用2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为第2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遗传信息的翻译的概念及过程;区分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其中,尤其是翻译的过程更复杂。
如何把翻译的复杂抽象转化成直观形象?又如何把翻译的静态插图转化为动态过程?这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性状等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对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有了初步了解,对接下来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 模拟“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的过程及观看相应的动画,学生能概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模板、条件、原料和产物;2. 举例说出密码子的概念与功能;(2)能力目标课前搜集相关素材,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数学方法猜测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在生物背景下的数学研究能力;2. 说明mRNA、tRNA和核糖体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协作关系,体验生命现象的简约美、和谐美、精确美。
二、教材分析该主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本节课概念多、难点多、抽象,学生平时接触不到,但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习后续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
作为第一课时,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初步构建一个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框架,明白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能简洁、清晰地概述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学情分析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淆,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该过程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如何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是教学的突破点。
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模型及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注重对知识进行回顾、比较和总结,这样利于目标的达成。
四、教学条件分析学校有多媒体教室配有电子白板,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媒体技术,形象、直观、便捷的展示了抽象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五、设计思路依据课标,利用教学资源,实施“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主,交出主动权,让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角,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注意优化课堂资源配置,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高效地学习。
六、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七、教学手段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转录和翻译教案
转录和翻译教案【篇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的教学。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教学手段】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及作业】1.“遗传信息”是指:()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b.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c.信使r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d.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2.如图是dna转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其核苷酸的种类有()—c—t—t—a——g—a—a—u—【篇二: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论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科目:生物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 一课时提供者:伊正学单位: 西宁市回族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的内容。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核心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核心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核心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本内容分两本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 与RNA 的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完成。
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完成。
本教学设计针对第一课时完成。
这这节课的价值体现在通过探究活动,节课的价值体现在通过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
通过本内容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不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DNA 是遗传物质、DNA 的复制等内容,对于之后的遗传定律、生物进化、四大工程的学习都有着打好基础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概述基因表达概念 (2)DNA 与RNA 的比较 (3)概述转录过程和原理 2、过程与方法(1)类比分析DNA 和RNA 。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基因表达的概念、转录过程和原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们青海省是进入课改不久的地区,在知识上,学生在初中虽然学过了DNA 是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但他们理解上认为一个基因是一段但他们理解上认为一个基因是一段DNA 分子,分子,这对完成这对完成这对完成“概述基因“概述基因表达概念”表达概念”目标有阻碍。
目标有阻碍。
目标有阻碍。
学生刚刚学过了脱氧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知识,学生刚刚学过了脱氧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知识,学生刚刚学过了脱氧核酸与核糖核酸的知识,对于完成对于完成“DNA 与RNA 的比较”、“概述转录过程和原理”目标有帮助。
高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优秀教学案例
1.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和探究中。
2.问题导向,培养探究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案例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探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积极思考、互动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成果分享等活动。例如,在探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研究不同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然后进行汇报和交流。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自我。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
3.生物技术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为医学、农业等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以下作业:
1.总结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绘制知识结构图。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种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分析其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关系。
3.结合生物技术发展,探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5.反思与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在案例中,反思与评价环节得到了充分重视。通过引导学生从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与评价,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进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不断提高的动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导学案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2)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3)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2.教学难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尤其是翻译过程三.自主探究复习:什么是基因?DNA主要分布在?蛋白质合成场所是?问题:1.DNA能从细胞核出来吗?2.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到细胞质中去的呢?3.谁是信使?填表:总结RNA适合做DNA信使的原因:(3点)阅读教材63页第四段和图4-4,总结一下问题,并简述转录的过程(一)遗传信息的转录1.特点(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碱基配对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1)解旋:________________解开。
(2)配对:细胞中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3)连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4)脱离:合成的_________________从DNA链上释放,而后,DNA______________恢复。
阅读教材64-66页,回答1.什么叫翻译? 2翻译的实质是什么?3.mRNA的碱基与氨基酸之间是怎么对应的?4.什么叫密码子?5.密码子有多少种?6.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多少种?7.密码子有什么特点?8.将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的“搬运工”是什么?9.什么叫反密码子? 10.tRNA特点和种类 ?11.翻译过程有哪四步?(二)遗传信息的翻译1.特点(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说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1)分析DNA和RNA的对照得出类比方法。
(2)尝试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阐明图例用意,运用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目标
认同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指导思想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二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
本节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的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观察、探究等活动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翻译的过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利用探究—发现结合式的教学方法,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和打比方,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同时利用课本插图和动画课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情境,展示蛋白质合成的动画过程,启发学生讨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过程和原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这节课在以下两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而探究转录、翻译过程,充分激发了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观察和归纳能力;二是通过收集展示相关基因研究的素材,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研究等教学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及比较、分析、想象等探究性思维能力。
但教学中发现,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脑手结合形成技能,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充实。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教学设计
新疆塔城地区第一高级中学王巧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区别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的位置和作用。
3、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计算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遗传信息表达的学习,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建立信息意识;体验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通过协作学习树立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能力目标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分析归纳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转录的模型和参与角色扮演翻译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自编活泼生动的口诀,体验参与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三、指导思想
按照《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吸纳现行高中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总体要求。
在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链、讨论法、自制模型模拟转录过程、角色扮演、自编口诀、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参与,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手段
(一)传统教学手段:
1、层层设疑问题链法,围绕主干知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依次展开,不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2、反馈练习及时巩固法,通过学案将重难点知识通过针对练习,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图表分析法,教材中的八幅图表不能放弃不用,否则就会忽视了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处理上分清主次轻重与教学流程有机的结合;
4、归纳总结法,注重将知识及时归纳、比较、总结,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二)现代教学手段
1、学案教学法,提前为学生准备了学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制作幻灯片,选择合适的时机以直观、形象、动态的形式演示,达到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3、自制模型法,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使用自制模型模拟转录过程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动手、动口交流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法,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翻译这一过程,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宏观化。
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节省时间。
5、编制口诀法,引导学生自编活泼生动的口诀,帮助理解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这组易混淆的名词。
6、模具演示法,教师通过自制模具的直观演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五、课前准备
(一)PowerPoint演示文稿。
(二)翻译过程示意剪贴画。
(三)电线、卡纸等材料制成的DNA、mRNA、tRNA模型。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
(一)场所:细胞核
(二)基本条件:
1、模板:DNA的一条链
2、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3、配对原则:C—G G—C A—U T—A
(三)产物:mRNA
(四)概念:(将以上内容串联起来)
(五)遗传信息的流动:DNA →mRNA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
(一)场所:核糖体
(二)基本条件:
1、模板:mRNA
2、原料:20种氨基酸
3、配对原则:C—G G—C A—U U—A
(三)产物:蛋白质
(四)概念:(将以上内容串联起来)
(五)遗传信息的流动: mRNA→蛋白质
八、教学反思
新疆实施课改较晚,我校作为高中新课改的样本校在2008年9月正式实施新课改。
在三年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新课改我们从模糊、茫然到逐渐清晰,在思考中推进,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从尝试起步到开始理性思考。
本节课与我校已往教学模式相比,有以下优点:
1、实物模型的使用,较为形象直观,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提高学生动手、动口、交流协作能力。
2、角色扮演法的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直观化。
3、通过设置的四个学生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措施:
新课改不仅对教师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还跟不上,主要表现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有计划的指导、督促和落实,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在教师授课方面,幻灯片、实物模型的制作及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