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_基于二元经济的研究视角
范从来、廖晓萍(2003)借鉴 Karras 一文实证研究的思 路与方法,采用向量自回归 VAR 框架,对 1978-2002 年的有 关产出、价格和开放度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经济开 放度对于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货币政策 的产出效果随着经济开放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货膨胀率同样随 着经济开放度的增大而减小,两者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总的来看,80 年代至今,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利用 不同数据和建立不同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理论和 实证研究,得出不同的研究成果。但是他们忽略了我国经济转 型时期存在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落后的农业与先进的工业并 存,导致工业与农业对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本文从二元 经济视角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形成机理。
价、货币供应量及贷款等会产生永久性影响,而且货币政策 冲击短期内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持续作用时间不超过 40 个月。
刘金全、刘志强(2002)利用 1992 年 1 季度到 2000 年 3 季度的数据,检验得到了货币——产出之间存在 Granger 影 响关系,指出“货币中性命题”只是一个理想经济环境下的 理论命题,在我国经济现实当中并不成立。无论我国经济处 于经济波动期,还是平稳收缩期,货币政策都是有效的。
二、我国转型时期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二元经济结构是美国经济学家 W·A 刘易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概念,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中传统部门与现代部 门并存,经济发达部分与不发达部分并存的结构状况。随着 改革的进展,我国已转变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表现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经济和农村以农业 为主的传统经济并存的一种经济状态。 首先,工业的规模和效益明显优于农业。2005 年全部工 业增加值 7619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4%,农业增加值 22718 亿元,增长 5.2%。工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为 41.84%,农业 产值占 GDP 比重为 12.6%。2005 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 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14802.54 亿元,同比增长 19.41%,远远 高于农业企业利润总额。 其次,工业吸收新增资本和就业人口的能力高于农业,工 业人均产出远远高于农业。2005 年,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中,工 业贷款 87449.2 亿元,农业贷款 11529.9 亿元,工业贷款是农 业贷款的 7.58 倍;新增经济活动人口 1054 万人,新增工作岗 位 625 万个,其中工业企业新增就业人员 1078.4 万人,农业 就业人员则减少 1299 万人;工业人均产值为 44827.83 元,农 业人均产值 6791.4 元,工业人均产值是农业的 6.6 倍。 第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异显著,城市的人均消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而影响信贷供 给并进一步影响投 资和 消费需求 的货币政 策传 导机制。
3 微观 主体理性预期
2 世纪7 年代 中期 以来 ,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R 卢卡 0 0 .
斯 为 代 表 的 理 性 预 期 学 派提 出 了 一种 以理 性 预 期 为 假 说 的基
[] 1 。利率工 具是重要 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 可 以通过
则 是 以市 场 的不 完 善 或 存 在 缺 陷 为 前 提 。
市 场 业 务 、再 贴 现 政 策 和 法 定 准 备金 制 度 , 即所 谓 的 货 币政 策 的 三 大 法 宝 。 () 择 性 的 调 控 工 具 , 又 称 为 质 量 性 控 制 2选
信贷渠道是指经济中的银行贷款与债 权和股票 的不 可完
斯 的I—L 模型的利率理论指当实行扩张性的货 币政策时 , s M 由于货 币供应量 的增加导致利率 的降低 ,资本成本 的降低 , 从而投资相应 的增加 ,促使产 出和总需求 的增加 ,最终导致 国民收入 的增加 。此外还包括预期渠道和汇率渠道 ,预期渠 道强调人们对利率所得和通货膨胀变化的预期 ,从而使得货 币政策 的实施 效果减 小 。利 率是货 币渠道 传 导中的 关键因
信息 ,以达到使预期与经济变化趋势相一致的 目的 。”典型
政策最 终 目标 的过程 ,其 与货 币政 策 目标一起决 定着货 币政
■■■ 。、 ■■● 6 ●■■ ■查 垒 墨(7 ■ 一 4
PO PU LAR
金 融 檬 U 越
B
金
的例证 出现在 18 年 的夏天 ,因为有 关部 门提 出了 “ 98 价格 闯
全 替 代 时 ,货 币供 给变 化 影 响银 行 的 信 资金 的 可 得性 ,从
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
The Micro-foundation Studies of Monetary Policy Effect--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Residents' Consumption-savings Behavior 作者: 陈学彬[1];杨凌[1];方松[1]
作者机构: [1]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2-54页
主题词: 货币政策;微观基础;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居民收入,但必要生活水平对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利率敏感度较差的工薪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甚高,而对利率敏感度较高的金融资产收入比重甚低;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收入主要为持久性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上升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低,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论文
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1摘要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各项传导机制做实证分析考察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果,最后探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传导机制 johanson协整检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能否有效的实现,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
目前,理论界已大致形成了四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下分别说明它们的传导机理。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几种渠道(一)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利率途径: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市场利率降低,企业投资增加,总产出增加。
ms↑→r↓→i↑→y↑(ms:货币供应量;r:市场利率;i:社会总投资;y:国民总产出)(二)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央行通过公开市场等操作工具影响货币供给,进而影响银行可贷资金,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导致国民总产出的变化。
ms↑→l↑→i&c↑→y↑(ms:货币供应量;l:信贷量;i:社会总投资;c:消费;y:国民总产出)(三)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其原理是基于托宾q理论的“托宾效应”和莫迪利亚尼的“消费财富效应”。
托宾效应:随着货币供给量的上升,市场利率下降,企业股价上升,q值上升,企业增加投资,总产出上升。
m↑→r↓→ps↑→q↑→i↑→y↑(ps:股票市场价格;q:企业股票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莫迪利亚尼的“消费财富效应”:货币供给上升,利率下降,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引起股票价格上升,消费者消费支出增加,促进产出增长。
m↑→i↓→ps↑→w↑→c↑→y(ps:股票市场价值; w:金融财富)(四)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货币供给增加,本国货币借贷利率下降,国际资金的流出,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总产出和国民收人增加。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 随若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货 币政策实施效果越来越受到体制因紊、资本市场、电子货币发展、货币乘数和货 币流通
速度难以预浏等一些因紊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紊的影响,中央银行应加任发挥货 币政策以外的其他作用;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 改革,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 目 ,将证券市场作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 币的新果道 ,发挥社会保津资金对金融体 系的德 标
定作 用。
关扭词: 货币政策; 实施效果; 政策建议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中 央银行体制在我国正式确立,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已开 始形成。以 1998 年 1 月 1 日 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
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主要标志,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开始 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基本转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 我国货 币政策实施效果受到一些 因素的影响。为 此,本文根据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些因素谈谈 自己的拙见,供金融界同仁参考。 一、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要因寮
度无疑加大了。
二、对提离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几点建议
( 一) 货 币政 策的作 用不能等 同于中央银 行 的作 用,
中央银行应加强发挥货币政策以外的其他作用 货币政策的作用不等同于中央银行的作用,可从以下 方面理解 。首先,应该承认,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制定与 实施货币政策来进行宏观金融调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 调节经济活动的核心手段。中央银行除制定与实施货币政 策的职能外,还有制定信贷政策与对相关金融机构实施监 管的职能。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是,信贷政策的实施主体是 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内需,中央银行近年连续发布了支持 中小企业信贷、消费信贷等指导意见,但是任何 “ 指导意 见”既不是数量性工具,也不是价格性工具 ,而只是一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什么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2.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还要求国债发行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
2、政策时效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的搭配。
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
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在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3、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还体现在:“适当的或积极的货币政策”,应以不违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前提,这样可以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政策性贷款风险。
财政政策的投资范围不应与货币政策的投资范围完全重合。
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还是应该以财政政策投资为主,而竞争性投资项目只能是货币政策的投资范围,否则就会形成盲目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4、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配合。
由于货币政策权力的高度集中,货币政策往往只包括两个层次,即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
宏观层面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调控社会总供求、就业、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中观层指信贷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需要,调整信贷资金存量和增量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有效性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
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
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产品的成本推动效应,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
⑶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而且就业刚性增强。
针对CPI过高的现象,央行2007年提出适度从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作为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到了200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9月份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为了缓解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2011年12月30日起,为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经济运行活力,央行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挑战。
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一)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一)一、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概念与发生的原因1、基本概念。
西方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基本概念有两种解释,即狭义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和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狭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施新的货币政策,到该项政策通过传导机制作用于微观经济组织和个人,并表现出明显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
广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经济运行中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事件或趋势起,到新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明显效果的时间距离,即货币政策从反应、制定、实施、传导到生效的全部过程。
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显然包含了狭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能更真实的反映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货币政策效应时滞发生的原因。
(1)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载体,它的综合性同经济的多层次性并非完全一致。
经济变化是多层次的实物变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既有相互抵消又有相互激励;货币变量变化是综合的价值变化,价值变化对实物变化总有一个传递过程。
(2)政策制定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
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现象的发生,从分析判断趋势到对症下药都需要时间,即使再先进的信息收集、传递技术装备,再精明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时间去处理这些问题。
(3)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从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来看,无论是凯恩斯所认为的通过利息的影响而间接地作用于经济,还是货币学派所设想的影响各种资产的相对价格和收益直接作用于经济,他们都承认社会各界对于货币政策变化有一个心理预期过程。
二、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分类1、内在时滞。
内在时滞是指以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开始,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即改变货币政策为止的这一过程。
内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经济信息的传递速度、管理当局的预测能力以及政策选择的决策效率。
内在时滞有一定的主观意向性,与管理体制和工作效率有关,受控性较强。
2、中间时滞。
中间时滞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这些工具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产生实际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
中间时滞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与金融市场的敏感度,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等。
影子银行、信贷传导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一个基于微观视角的研究
影子银行、信贷传导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一个基于微观视
角的研究
王铭利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影子银行已经部分取代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流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由传统的狭义传导转变为广义传导.国内尚缺乏对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的研究,这将导致对货币政策效力估计不足,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证明广义信贷传导渠道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路径,并对狭义和广义两种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广义信贷传导渠道相对于狭义信贷传导渠道显著提高了企业外部融资水平.因此,影子银行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力,央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需要监测更广义的信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总页数】10页(P173-182)
【作者】王铭利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20
【相关文献】
1.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J], 陈丽;周昭雄
2.基于DSGE模型的影子银行与信贷传导研究 [J], 王苏生;赵芳;陈刚
3.企业影子银行化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r——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J], 毛泽盛;周舒舒
4.货币政策、资本监管与影子银行——基于微观视角的非对称性研究 [J], 黄志刚; 刘丹阳
5.影子银行对我国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基于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视角下的研究[J],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以汇率传导渠道为视角
收 稿 日期 : 0 1 O — 3 2 1一 2 2 作 者 简介 : 高 山( 9 4 ) 男 , 京人 ,E 工 商 大 学经 济 学 院 18 . , 北 一 j京
硕 士 研 究 生
南
云 01 | 2 1 年第 5期
渐 放 松 以及 汇 率 形 成 机 制 改 革 的 渐进 实 施 .资 产 价 格 和
2 1 年 第 5期 01
总 第 2 0期 7
南舷
NO5,0 1 . 2 1
HAI NAN NANCE FI
aN.O lo  ̄
我 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 的实证研究
以 汇 率 传 导 渠 道 为 视 角
高 山
( 京工 商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京 1 ( 8 北 北 0O )
基金 项 目: 京工 商 大 学 2 1 北 0 0年 度研 究 策 传 导机 制 有 效性 的 实证研 我
究 ” 阶 段 性 成 果 的
经济活动 的中介 。 直接关 系到货 币政 策对 实体经济的作 中起 着 重要 作 用 阁 hkl K ni 19 ) 用 V R模 。D aa & a d (9 3运 l A
当前 技 术 进 步 、 融 创 新 、 球 化 浪 潮 的层 出不 穷 以 金 全
及 人们 日益 增 长 的金 融 服 务 需要 都 给 传 统 的 货 币政 策 传 著 的 冲击 嘲 a i R gr(o 2 建 立 包 括 实 际汇 率 、 。K m n& oes2 o )
据进行研究 ,发现产出的改变主要是由 自身冲击得 以解
的 利率 传 导 机 制 有效 性 相 对 较 弱 的 结 论 。 研 究 表 明 , 利
率对 各 经 济 变 量 产 生 了一 定 的影 响 ,但 对 宏 观 经 济 变 量
近年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度 同比涨幅 分别 为 . % 、 . % 、 . % 和 0 7 _0 6 一1 5 一13 . %。
M 余 额为 6 . 0 6万 亿 元 , 速 比 上 年 高 1. 增 0 0个 百 分 点 , M。 额 为 2 . 亿 元 , 速 比 上 年 高 2 . 个 百分 点 , 余 20万 增 33 货
对此 , 我国许多经济学者结合 中国改革 开放进程 , 深
收 稿 日期 :0 1 0 2 1 — 4一l 1 作者简 介 : 青松 (9 5一) 男 , 南文 昌人 , 南省地质 综合 勘察 院办公 室科 员 , 符 18 , 海 海 主要研 究方向 : 国际经济与 贸易。
l7 0
策有效性应从两个方面理解 : 第一 , 有效性最终都 体现 在
国实际 货 币需求 量 与理论 有效 值域 的相 关性 , 对央 行独 立性 、 导 机 制 、 币政 策 工 具运 用 等 影响 货 币政 策 有效 性 传 货 因素进 行分 析 。 出 了深化 金融 改革 , 央行 决策 的独 立性 , 善市场 机 制 , 活运 用货 币政 策工 具 , 导货 币政策 提 确保 完 灵 疏 传 导机 制 , 强 与国际 金融 机构 的合 作 , 加 引导虚 拟钱 币 的健 康发 展等提 高货 币政 策有 效性 的对 策 。 关 键词 : 币政 策 ; 性 ; 货 有效 影响 因素
币政 策是最 重要的工具之一 。自我 国建立社会 主义市 场
经济体制 以来 , 经济取得 了较快 的增长 , 金融领 域也不 断
开放 。但 目前仍存 在几个比较 突 出的问题 :地方 债务 风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具有指导意 义。厉以宁从微 观 主体 角度研究指 出 , 中国 的非均 衡经 济运行 中存 在许 多
试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素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f 崔 建 军 . 国货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问题 研 究[ 】 京 : 国 金 融 1 1 中 M. 北 中
出版 社。0 6 2 0
『 滕 永 洲 . 响 我 国货 币政 策 有 效 性 的 因素 分 析 【. 龙 江 金 2 ] 影 J黑 ]
融 ,0 8 ( ) 2 0 ,2 『 邓 雄 , 中其. 3 1 蒋 中国 货 币 政策 有效 性 的 实证 考 察【 . 计 与决 J统 】 策 ,o6 () 2 0 ,5
深化 国有 企 业 的产 权 改 革 , 步 扩 大 直 接 融 资 比重 。 国有 企 逐 使 业 通 过发 行 股 票 和 债 券 调 整 和 改善 其 负债 结 构 。改 善 企业 的经 济 效益 。 只有 通 过 加 快 企 业 制 度 改 革 , 企 业 更 加有 效 地 配 置 资 源 , 使 独 立 承担 风 险 和 享 有 收 益 , 能 逐 步 完 善 货 币 政策 传 导 机 制 , 进 才 推 货 币 政策 的市 场 化 操 作 。这 种 真 正 体 现所 有 者 利 益 的 企业 才 能 对 货 币政 策 调 节 工 具 的 变 化 做 出 灵敏 反 应 ,从 而 提 高货 币政 策 的有 效性 。 ( 改 革 外 汇 制 度 , 高 外 汇 利 用 效 率 四) 提 首先 扩 大 企 业 支 配 外 汇 的 自主权 。 次 减 少 贸 易顺 差 ; 次 加 其 再 快 引进 世 界 一 流 的 技 术 人 才 :最后 建立 不 同 的外 汇 储 备投 资组 合 或组 建 外 汇 管 理 公 司 来 管 理 外 汇 。 总之 .货 币政 策 有 效 性 是 衡 量 一个 国家 宏 观 经 济 政策 是 否 正 确制 定 和有 效 实 施 的重 要 的 概 念 。 析 货 币 政 策 的 制约 因素 , 后 分 然 根 据 我 国 国情 制 定 相 应 的对 策 , 发 挥 货 币 政 策 的有 效 性 , 是 进行 有 效宏 观 调控 的关 键 。 国货 币 政 策 只要 继 续 增 强 前 瞻性 和有 效 性 , 我 就 会 促进 国 民 经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
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改变利率水平 ,进而 改变投资水平 ,最终
利用 中国经验 数据进 行实证研究并最后得
出结 论 。
影响实际产 出, 即Msf r …叫1一Y f。 — 』
但该学派同时指 出,当利率 下降到一定 的 水平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 将会 上涨 ,债 券 价格将 会 下跌 时 ,为
了 避 免 债 券 价 格 下 跌 带 来 的 资 本 损 失 ,政 府 增 加 的 任 何 数 量 货 币 供 给 将 全 部 被 人 们 持 有 在 手 上 ,而 不 会 购 买 债 券 , 即 流 动 性
尽 管 其后 遭 受 到理 性预 期 学 派 的 挑 战 ,该 学派 Βιβλιοθήκη 信仰者依然 固守己见 ,并提 出了新
金 危 下 融 机 我国 政策 性研究 货币 有效
■ 卢君 生 ( 樊学院管理 学院 湖北襄樊 襄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8{
凯恩 斯 主 义应 对 。 新 凯 恩斯 主 义 认 为现 实
货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理 论 综 述
货 币 政 策 有 效 性 ,是 指 货 币 政 策 达 到 货 币 当局 希 望 目标 的有 效 程 度 ,即 货 币 政 策 在 特 定 的 金 融 环 境 和 制度 条件 下 ,货 币 当局 运 用 特 定 的政 策 工 具 与政 策 手 段 ,通 过 特 定 的 传 递 机 制 ,能 否 稳 定 地 影 响 实 际 产 出 ,从 而 达 到 当局 预 定 的政 策 目标 。 关
无效 ,在其它时期有效 。凯恩斯 主义是 以 利率作 为货币政策的 中介来分析货 币政策 有 效性问题的 ,认为利率 由货 币供给和 货
币需 求 共 同 决 定 。 该 理 论 认 为短 期 内货 币 工 资具 有 向 下 刚 性 的 特 点 ,从 而 导 致 总 供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分析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体制改革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及现状,然后通过2007-2009年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并总结其特点。
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有效性传导效应一.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及现状自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后,单一计划调控的方式被多种调控方式并用所替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直接传导逐渐向间接传导转变。
具体说来,这一转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4年到1997年,第二阶段是1998年至今。
在第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传导仍以直接传导为主,间接传导为辅。
在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率为主,辅之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节工具,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当时为了减轻通货膨胀,我国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收购外汇;另一方面提高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减小再贷款规模,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在第二阶段,金融宏观调控的中介目标由单一的货币发行量转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发行量双重监测,且M1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监测的重点目标,而货币政策的传导也开始以间接传导为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它包括以下积极内容: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引导商业银行调整贷款结构,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加强“窗口指导“,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但是仍然难以消除当时的通货紧缩状况。
2002年~2007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央银行为了预防通货膨胀,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并结合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外汇占款、窗口指导等多项措施来控制信贷规模,防止经济发展过热。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央银行一直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频繁调整利率来增加货币供给,虽然完成了经济增长目标,但也导致现在流动性过剩,出现通货膨胀。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实宏观经济变量 ( 实际产 出 ) 如 发生变化 ,
则 认 为货 币 ( 策 ) 有 效 的 ;如 果 货 币 政 是
供应量变化仅仅导致名义宏观经济 变量 的
变 化 f 名义 产 出 、价 格 水 平 等 ) 认 为 如 ,则
和新古典综合派无法解 观 点 在 政 府 的宏 观 政 策 制 定 中逐 步 占据 上 风 。
学 派 ,古典的货 币数量论又 以现代 货币学
派 的形 式卷土重来 ,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 的
“ 货 膨 胀 无 论 何 时 何 地 都 是 一 种 货 币现 通
货 币政策操作是通过各 种途 径 ( 如利 率 、汇率 、 贷、资产价格等 ) 信 对总需求的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产 生 影 响 ,最 终 反 映 在价 格 水 平 的 变动 上 。货 币政 策传 导机 制是 否顺
象” 的论断 , 更是将货 币政策的影响力推到
了一 个 高 峰 。合理 预 期 学 派 :2 世 纪 7 年 0 0
畅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 金融体 系是否 对货 币政策调 控产 生及时 和准确 的反应 。
按 照 通 常 的 逻辑 , 融 体 系 发展 越是 完 善 , 金 就 能 更迅 速 和 准确 地 对 货 币政 策 作 出反 应 ,
的问题 ,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 了货 币政策 的调 控边 界 ,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
论 前 国 币 策 当 我 货 政
调控的 性 有效
■ 姚孝 勇 ( 复旦 大学经济学院 上 海 20 3 ) 04 3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8 21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其探讨的核心在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是否能有效影响实体经济,实现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评述国内外学者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方面的主要观点和成果,以期对货币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如经济环境、制度背景、金融市场结构等。
同时,文章还将探讨货币政策有效性在不同经济周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共性。
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类的方式,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
具体来说,文章将首先回顾早期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典理论,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并评述其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随后,文章将重点关注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环境变化而兴起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如预期管理、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评价,本文旨在揭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文也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二、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宏观经济学的几个核心领域,包括货币理论、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及货币主义等。
这些理论框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指导,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持续争议。
货币理论,尤其是数量方程,强调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之间的直接关系。
根据这一理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影响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活动。
然而,货币政策的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因为它忽略了货币供应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凯恩斯经济学为货币政策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凯恩斯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推进,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因此,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旨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传导过程中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DSGE模型简介DSGE模型是一种动态化、随机化的宏观经济模型,它通过引入微观主体的异质性、不完全市场和动态优化等要素,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经济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货币政策研究中,DSGE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货币政策传导的动态过程,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主体的影响。
因此,本文采用DSGE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研究。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和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等。
在利率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在信贷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政策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在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的货币流动性。
四、基于DSGE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证研究本文采用DSGE模型,结合我国经济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首先,我们构建了包含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等主体的DSGE模型,然后通过校准和估计,使模型参数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的特点。
接着,我们通过模拟不同政策冲击下的经济反应,来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和效果。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利率传导机制和信贷传导机制上表现较为明显,而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的效果则相对较弱。
此外,我们还发现,货币政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影响存在差异,如对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而对大型企业和传统产业的冲击则相对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研究
【摘要】: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是否深入,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诸多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关系到宏观调控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
因此,货币政策有效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货币政策理论着重从宏观总量角度来考察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往往忽略从微观角度进行考察的重要性。
但在现实中,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主要体现在微观经济主体的行动中,是由各经济主体的行为综合决定的。
因此,从微观角度去研究货币政策效应是研究角度的创新转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微观主体之一是该国居民,居民对货币政策的反映主要体现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上。
居民的消费形成最终需求,居民的储蓄形成重要的投资资金来源,居民储蓄与消费决策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均衡;从而影响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体现为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结果上。
这也是本文选择从居民储蓄和消费角度进行分析的主要原因。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按照先理论分析后实证研究,先研究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再实证检验货币政策效应,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按照这一思路,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分析。
该部分主要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如何定义,怎样度量,货币政策效应传导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第二部分是微观基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机理分析。
首先分析微观基础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枢纽,其次分析
居民与中央银行的博弈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然后通过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结构的变化,从居民的消费行为的变化和储蓄行为的变化、及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变化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实证检验。
在前两部分所建立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考证货币政策与微观主体的相关性,并度量各个相关要素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实证结果和理论结论,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消费储蓄回归分析占优均衡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822.0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引言12-21一、研究背景12-13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3-19(一)西方的研究观点回顾13-17(二)我国目前的研究观点17-19三、研究方法及思路19-20四、文章的结构20-21第一部分: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分析21-25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定义21二、货币政策效果的度量21-23(一)从数量效果角度分析22(二)从时滞因素角度分析22-23三、货币政策效力的实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3-25第二部分: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机理分析25-37一、微观基础是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中的重要枢纽25二、居民与中央银行的博弈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25-37(一)公众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博弈图25-26(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