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教材

合集下载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集锦3篇)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集锦3篇)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集锦3篇)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分析(篇1) 案例选择本次教学案例选择了小学英语课程中“水果”单元的内容。

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水果单词,如apple、banana、orange等。

然而,教师并不满足于教材中的传统教学方式,认为可以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有趣。

案例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种水果作为主题,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来介绍这种水果。

这些方式包括制作水果模型、绘画、唱歌等。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创意。

其次,教师还准备了一些关于水果的谜语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单词,增强记忆。

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水果拼盘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案例总结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案例应用本案例可以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借鉴和应用。

特别是在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枯燥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况。

案例评价本案例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生们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英语更加有趣和生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们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就如何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小学英语教材,并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理解,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接触与使用英语的时间与机会。

比方:在班级管理上,我们能够采用一些简单的classroom English及口令,如:早晨的问好,上下课喊口令,放学道别……这些都是最好的生活用语;在教室布置上,我们能够贴上一些课文中学到过的,或是加以补充拓展的动植物图片以及相对应的单词。

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英语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而不是什么望而生畏、遥不可及的东西。

只要坚持每天使用英语,日积月累,又怎么会不知道像“Open your books.”这样简单的日常用语呢?其次,老师应擅长捕捉一些教材以外容易被无视的资源,如很多的广告,标示语等,从中我们也能够学到很多英语: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麦当劳,McDonald等等,从而拉近英语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英语融入学生的生活。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会发现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不管多难。

他们都愿意去尝试,而学生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教师认为多么重要,学生都不感兴趣。

所以,教师要寻求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适宜的内容或活动实行合理的裁剪和补充,使教材灵活化。

例如:我在教几组反义词时,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动作。

首先正着做,我说BIG他们做相对应的动作“大”,我说SMALL他们做相对应的动作“小”;然后反着做,我说BIG他们做相反的动作“小”,我说SMALL他们做相反的动作“大”。

采取淘汰制,最后一个留下的学生为胜。

通过这样的游戏或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所学的内容有很深的印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围场县棋盘山中学:魏青松在最近7年的时间里。

我所教的英语学科就换了三个版本:冀教版;仁爱版和人教新目标版本。

但是,无论是任何一种版本,教材的开放性很大,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在某些方面都会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

例如教学有关职业的名词,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职业认识有限,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多渠道的了解不同种类的职业,在课堂上适当扩展词汇,之后让学生虚拟自己父母的职业。

这样,学生就能够多渠道的运用英语,也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文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其次: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中,某些同类型的句子练习的次数过多,如果按着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

所以就可以省去这一部分的教学,教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中This is…句型多次出现。

这个句型学生在上册第三单元就学过而且非常熟悉,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仍然按部就班,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采用“省略法”或换种说法,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或换用There be…句型,I am pande等拟人化形式,这样更能体现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谈谈创造性使用教材

谈谈创造性使用教材

个 具 体 的 问题 , 来 一 一 印 证 文 中 的观 把 ,让 它 燃 烧 。 教师 不 能 做 学 生 思 维 的
点 ,从 而 将 环 保 意 识 和 生 命 意 识 根 植 于 保 姆 , 而要 通 过 教 学 给 学 生 创 设 思 维 的
学 生 心到 个 过 程 ,让 知 识 成 为学 生 自 己思 考 发 现 的
它 换 取 了城 市 暂 时 的 美 好 和 宁静 。 不 料 从而 使 学生 在 学 习的 过程 中思路 更 清 好 景 不 长 ,最 早 被 扔 入 的 石 子 飞 了 出 晰 ,认 识 更 深 刻 。 来 , 于 是 人 类 的 短 视 造 成 的 灾 难 开 始 警 示 世 人 , 不 从 根 本 上 处 理 环 境 问题 ,
污 染 终 将 危 及 人类 的生 存 。
三 、 “ 人 以 渔 ”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终 授
“ 人 以 鱼 ” 不 如 “ 人 以 渔 ” 授 授 。
了 。小 说通 过适 当 的 夸 张 和 合 理 的 想 象 极 目标
在 学习完这五篇文章后 ,引导学 生跳 出
这 五 篇 作 品 的共 同特 点 是 以 “ 与 文 本 , 启发 学 生 就 这 两 种 课 文 编 排 的 方 人 自然 ” 为 主 题 , 且 蕴 涵 丰 富 。 教 材 将 式 ,谈 谈 自 己的 感 受 和 体 会 。学 生 的头 《 畏 自然》 于 首 篇 , 旨在 让 学 生 首 先 脑 不 是 一 个 需 要 填 充 的 容 器 ,而 是 需要 敬 置 把 握 人 与 自然 的 总 体 关 系 ,再 接 触 一 个 被 点燃 的火 把 。 教师 的 责 任 就 是 点 燃 火
文,迁徙 中的大雁 对待 目标 的执著 、面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性。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1、把握意图,读懂教材深人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只有钻研教材,才能掌握和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实现“知识、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只有深入地分析教材,才能对教材的结构、教学程序、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清晰自如,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才因此,教师必须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有限的教学素材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心血,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科学的哲理,给教师留出了更多的空间与余地,给教师提供了宽松、开放的研究舞台。

因此,把握编写者意图,读懂教材——品出其中的内涵,悟出其中的精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课堂的脉搏,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这一“再创造”的过程。

2、目标合理,备课充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

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一、挖掘教学内容教材中往往有许多隐含的东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挖掘,从而使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知识获得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深入挖掘知识的形成过程。

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成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研究、发现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英语知识的主动建构二、活化教学内容要想使用好新教材,必须摒弃旧的教材观,树立新的教材观。

关于对教材的认识有很多说法,比如:教材是“金科玉律”,教材是“范本”,教材是“载体”,教材是“例子”,教材是“材料”……不同的角度,受不同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并且把“以本为本”作为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当然这一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有些教师过分忠于教材,以至于出现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没有的不做补充,教材上的设计程序被严格执行,再加上原来教材的编排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更使得教师会强行统一学生的思考方法,这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现代课程论则主张“用教材教”,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

因而,对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应发挥教育智慧,对教材的不断充实与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当,增删,整合教学内容,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途径1、识记和记忆给学生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适宜的可行的单词、句子、段落、文章等,以便让学生正确有效地记忆和运用。

2、兴趣引导让学生可以做出适当的自学和自由练习,预习和拓展。

要深入其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能更好地获得英语信息。

3、情景训练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如对话情景、问题解答、交际等,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最大幅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4、注重英语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增加英语知识的积累,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增强英语水平。

5、实际运用能力得到发展自主学习、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灵活运用的能力发展,以便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更好地应用英语。

6、文化和态度的训练开展文化文明教育,训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具备的文化态度和习惯,以便能正确理解文化背景信息,更好地把握英语的内涵,表达文化的愉悦感。

二、发挥教材的作用1、因材施教精准有效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精心设计课时计划并调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合适的评测诊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热情。

3、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对教材方法上的丰富乐趣性,以及新句型、新词汇、新语音和感悟句的研究,使学生更深入地研究,理解文本并获得更多的知识结构。

4、突出典型案例的分析实践通过来自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和个人活动,依托当今大环境让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模型与实际情况比较对比,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内容及其它知识结构的意识5、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材料和实践,借助教材涉及到的科学思维等一系列教学手段,让学生能读懂、写下、口头表现新知识,以及摆脱条条框框,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的内涵,发现并运用新知识结构进行创新的实践。

6、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通过教材不断糅合进文化背景知识、情感教育和素养修养,把英语学习融入生活文化的深层次,以及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愉悦,获得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素养。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深入挖掘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

1、理清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不仅要读懂表层的情境和例题,而且要读懂情境背后的意图,不但要读懂每一幅图,还要关注图旁边的旁白,全面地理解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进一步挖掘出教材深层的东西,疏理清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2、整体把握教材,理清认知线索(理清线)。

教师要善于对各学段的知识做系统整理,我们不但要关注我们所要教学的这节课中的知识点,还要看在其它年级教材中有哪些知识与本节的知识有联系,以前有哪些孕伏性的知识,以后有哪些应用性的知识,理清教材的认知线索,以便于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考虑怎样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教学,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只有在充分理解后才能准确定位。

比如,乘加、乘减式题,二年级上册的安排在“乘法的概念”及“2~5的乘法口诀”之后,除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结构之外,在运算过程中并不强调计算方法,在于理解和巩固乘法的意义。

而二年级下册是希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分析,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问题和解题策略的对应性。

如果教师只关注某一册、某个单元或某节课的知识内容,很容易出现“攀高”或“就低”现象,这些都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3、我们要在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的本质,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只有充分把握教材中知识背后隐藏的思想方法,才能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是灵活使用教材的基础,如果没有深入地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能是一名空话。

新课标倡导老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激活教材的知识,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课程资源。

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 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
• 3、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
• 4、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 5、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 6、实践用教材教、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 7、理解和尊重儿童。
• 8、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的艺术。
教师在备课前要做到以下三点:
• 1、通读教材,熟悉教材。 • 2、专研教材,吃透教材。 • 3、依据教材,重新处理教材。
教师应该怎样专研和吃透教材?
• 1、弄清楚教科书上全部基础知识。
• 2、挖一挖教材背后的历史内容。 • 3、的教材观。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有效教学 ——经典案例评析
第三章
培训人:周 弘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 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的基础上,结合本地 区的实际情况,更具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 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 间,把教材加工成有结构的“学材”,实现教师价值引 导 与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要求,也是 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实践。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中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设法向课外延伸拓展。

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

比如在教完《草船借箭》后,我随机向学生们推荐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教完《蟋蟀的住宅》时向学生提供《昆虫记》这本书。

总之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撩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上完童话课文后我把《安徒生童话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的时间里阅读,并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熟练后我再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

在此项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都纷纷作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又比如在教完《武松打虎》一文后,我又向学生们推荐了《水浒传》一书,班上的一些男同学兴趣浓厚,还出现了好几个“水浒”迷。

这样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外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抓住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抓住课文最后一句“电文下是一张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完整版)创造性使用教材

(完整版)创造性使用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

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

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育的技巧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学生的质疑点,资源的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建立精确的课程意识,发明性地使用新教材,切忌“教教材”。

②课程开发。

即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含教具、学具)、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特别要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③内容处理。

根据文本理解和资源开发情况,提出对教学材料重组的设想。

学情分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只有了解了学情,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具体有:①了解学习起点。

即学生的知识起点,包括能力起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②了解学习需要。

即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知晓如何建立最近发展区;③了解学生特点。

即思维特点、习惯特点、认知特点、差异特点等。

二、批判性地理解教材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对于语文“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校本语文课程、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城郊村野,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托和凭借,更为关键的在于教师拿到教材后“教什么”,其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么样。

同样的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的内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度。

身为语文教师,要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而不能一味地把教材内容视作不容置疑的“圣经”;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有所筛滤,要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浅谈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各人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

传统教育的做法是“教教材”,现代教育的做法是“用教材教”。

新课程中提出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新理念。

对教材适当加工,但非随意滥用,是“信奉而不唯是”。

我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工作谈谈我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看法:一、联系实际充实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对教材的例证、材料的充实,使之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有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没有提供详尽的教学材料。

这时,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拓宽知识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二、变远为近,是教学内容生活化,当教材呈现的问题情景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将其换成熟悉的事物,就是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贴近学生,让学生感知知识就在身边;三、变静为动,使教材生动化。

生动直观的演示,鲜艳动人的画面,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与书本上枯燥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但在使用多媒体将其变静为动时,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调整;四、变死为活,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使教学过程情景化,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设问设置一定的梯度目标,使学生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五、变练为用,是练习的内容应用化。

教会学生学习时很重要的,学以致用,如把一些技能性的练习,变为应用性练习等;六、变少为多,使课程资源丰富化。

介绍与学科相关的发展史、边缘科学等,提高学习的情趣。

总之,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师不能被动地成为教材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受不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各人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

传统教育的做法是“教教材”,现代教育的做法是“用教材教”。

新课程中提出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下谈几点个人的看法: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学素材。

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的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等。

如在三年级比较分数的大小,将教材中的月饼分成1/2和1/4比较,编成了分西瓜的1/2和1/4;五年级方程的认识时,把教材中天平的三幅图——五次平衡与不平衡的变化改成“猜猜天平会出现几种情况?”;或者是改换主题图,省掉教材设计中的某个环节。

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

教材中的知识具有多重价值。

这种多重价值表现为知识具有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

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了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

创造性使用教材,就不仅要明确知识的迁移价值,更要看到教材背后所隐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可以说,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和创造性教学的关键,也是一般老师难于真正落实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最大阻碍。

有一次看到一个“洋教学案例”,我觉得很有启发性,推荐给大家,一起看看老外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的。

一个法国教师上公民课,内容为:人要有同情心。

上课时,时值冬天,他先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然后要求同学们也脱去外套,然后要求同学们只用一只手把衣服穿起来,然后再要求同学不要用手把衣服穿上,同学当中有的用嘴帮助其他同学穿上衣服。

孩子们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一个基本看法,任何人在特定条件下,他都可能需要帮助、需要关心。

教师又备了一些轮椅,要孩子们坐上轮椅去教室外面转一圈,一出校门,孩子们的心灵就受到了震撼,只要经过他们的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主动帮助他们。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作为一名上班五年整的年轻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如何理解教材,对教材理解多少直接影响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所以每当备课时,我总要考虑应怎样理解教材,使用好教材?下面,我就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工作谈谈我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准确理解教材,要正确把握本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

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

如,《天窗》中,“这小小的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句话是全文理解上的难点,怎样使学生明明白白地理解呢?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唯一”“慰藉”的意思,接着,结合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帮助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老师不能“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

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仅仅是考虑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上,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所以,本学期我尝试着改变学生的阅读角色的变化,即把别人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把自己当自己。

1、把别人当别人所谓把别人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如阅读课文《八只小猫》时,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的意思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究竟要表达什么思想。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它们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观和教材观,使我们认识到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即教科书不是“圣经”,而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一种文本和载体,教师完全有权利对它做出适当的“剪裁”,创造性的使用它。

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是教材的普遍性与本班教学实际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作为非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如何依据新理念,活教旧教材,变得尤为突出和十分重要。

下面就数学教的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是我们创造性的使用现有教材的指导思想,只有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简单的数据处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八册)所呈现的例子是某地区四年级同学的分布情况,要求学生数出各巷有多少同学,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因为教材远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教材的意图也是把重点放在数据的统计上导致学生不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也就不会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在教学此节课时,大胆地改变了教材内容,结合学校要办特长班的实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的姓名上涂上规定的颜色(如特长音乐的就涂上红色)。

然后让学生数出参加特长的人数,引导学生在这些数据上加上“特长名称”、“人数”等词,制成统计表。

再观察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

当学生掌握了数据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表的制法后,再让他们利用这些知识调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制成统计表。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浅谈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唯是”,二是“遵循而有所立”。

前者强调对教材的态度,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反映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科学性,是教学的很好的载体,不要轻易否定;“不唯是”即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

再好地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重组的地方。

后者是强调处理教材的行为,是指在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时,要结合社会、学校、学生的情况而有所创新。

具体依据什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

《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是学科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具有指导性。

因此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

就教材来说,理解不一,其处理也就不同:一种理解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教科书;另一种理解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教师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就可用教材教。

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

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二、依据学生情况而定。

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珠活生生的人。

我们面对的学生,城市与农村,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发达地区与待开发地区等都不同。

他们各有各的特色。

就是在同一个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一样。

尽管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要求教材具有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毕竟只是尽可能。

我国幅员那么辽阔,东西部差距那么大,不可能也不能编排出适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的教材。

哪一种教材最适用于学生?就算是选到了最适用的教材,教学质量还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因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因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原因
码头小学王惠
创造使用教材的原因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教材真的不过是个例子,是编者凭自己的经验选择的事例或特例,它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域,所有人群。

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确定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不必完全照本宣科。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推崇的是那种建立在教师自身理解基础之上的富有个性和特色的课堂。

“用教材教,而不唯教材教”,已成共识。

但有的教师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彻底忘“本”,刻意追求标新立异,结果教材的精华没被采纳,自己的创新又不周密,导致知识缺陷,这显然对学生的发展无益。

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的教材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有了初步的感知,本单元的知识是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后续学习的知识:认识八个方向。

认真研读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香港版对方向与位置教材的编写,发现国内的教材的编写在方向标方面都是指正北,比较死板一些,而香港版的教材却很灵活,方向标的指向是变化的,以此考查学生能否真的会根据方向标确定八个主要方位。

根据这个原因,受香港版教材的启发,我决定把这一节教材进行扩充。

另外我将书中练习的情境图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用学校的平面图,用真实的信息授课,相信学生会既感兴趣,又能增长见识,这比用与学生无关的素材教,显然具有实用价值。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取舍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取舍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取舍学习了“教材的合理整合”这一章节,给我的帮助很大,以前对于学校的安排造成的课时流失无可奈何,现在明白了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创造性的适用教材,这样就可以从容的合理的安排教材类容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有创造的动机和创造意识。

否则就谈不到创造性。

要灵活地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最有限的课时内,最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最经典的最集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

创造性使用教材,就要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爱好、兴趣及生活经验来综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置身于多种学习的环境之中。

教师应注意把死的教材用活,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交往、互动共同学习掌握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保持最佳的状态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效益,课堂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组织教材,作到教学内容多样化,使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体现审美。

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教材,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目的、毫无原则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替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下面几个原则:(一)不能随意丢弃教学重点;(二)不能因为教师综合素质障碍舍弃相应单元;(三)不能根据教师的趣味和长项进行选择;(四)不能迁就学生的趣味进行选择。

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内容+好的呈现方式+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首先取决于老师对其所教授内容的选择和改造程度。

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中,独立地处理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是老师上好课的必要保证,也是对老师专业化能力的一项重要要求。

我认为教师处理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种主要方法和策略:一、简化通俗—让学生易学。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一、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

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

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顺利。

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是全文理解上的难点,怎样使学生明明白白地理解呢?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的意思,接着,老师可举具体例子说明战争或恐怖活动对和平的威胁,然后让学生模仿举例,用大量的感性认识帮助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老师不能"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保证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重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使用教材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前的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是课程分析,课程分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学什么,具体有:①文本理解。

即分析“课标”要求和先前的实践经验与反思,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指出教材中的“十个着眼点”。

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育的技巧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学生的质疑点,资源的开发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建立精确的课程意识,发明性地使用新教材,切忌“教教材”。

②课程开发。

即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含教具、学具)、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特别要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

③内容处理。

根据文本理解和资源开发情况,提出对教学材料重组的设想。

学情分析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依据,学情是的立足点,只有了解了学情,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具体有:①了解学习起点。

即学生的知识起点,包括能力起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②了解学习需要。

即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知晓如何建立最近发展区;③了解学生特点。

即思维特点、习惯特点、认知特点、差异特点等。

二、批判性地理解教材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对于语文“教什么”的问题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为学生“量身定做”的各种校本语文课程、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城郊村野,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它仅仅是教学的一个依托和凭借,更为关键的在于教师拿到教材后“教什么”,其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么样。

同样的教材如何精选教学的内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度。

身为语文教师,要增强对教材内容的批判性理解,而不能一味地把教材内容视作不容置疑的“圣经”;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有所筛滤,要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三、把文本作为课堂教学的“支点”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发展语文能力的“支点”,是教师设计学习活动的“支点”。

任何学习活动的设计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游离于文本之外的学习活动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

要利用好这个“支点”就必须以一个语文教师的视野和责任来专业地解读这个“支点”,发掘出“支点”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与文本“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不仅要解读出文本本身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还要把握住文本所承担的增长学识、发展能力、提升人格等方面的内涵,并把这些内涵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活动。

语文教学内容即课文中存在很多空白和不确定性;不同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的内涵不同,教法也有所不同。

在教学内容的确立上,应“依标扣本”,即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科书。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对钻研教科书不够重视的情况,教师把精力放在收集资料和制作课件上,而顾不得认真研读教科书。

事实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反复读课文,不仅要求青年教师这样做,有经验的老教师也要这样做。

现在有些教师不大关注课文的内涵和意蕴,而是急于寻找参考资料,从网上搜寻现成的教案拼凑到一起,这是非常盲目且不负责任的。

为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筛选教科书内容,要突出语言的训练;在理解课文方面不要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达到理解目标时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而进行架空的分析;在筛选内容时,要少而精,要符合教学目标,做到难易适度。

四、准确地解读文本阅读课教学的前提是准确地解读文本。

有人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

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的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语文教学既应该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更应该超越教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本以外的文章,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大量阅读中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李吉林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就巧妙拓展,将自己选编的相关内容与课文有机组合,形成具有聚合功能、集团优势的教学“块”。

导入新课时,她将“补充阅读”上的《人类的秘密仓库》引进来,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认识海洋之大、海洋之深,激发了学生探索海底奥秘的热情。

在精读课文时,除了纵向联系以前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又自然插入《海底的冷灯》一文。

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专业知识的支撑,强化了学生“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要去查找资料”的意识,更让他们学会了怎样阅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不断地感悟、创新中真正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

教师可以说是天天都在使用教材,凭借教材把点点滴滴的知识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在坐的每一个学生,借助教材把各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都灌输给每一个学生。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越来越符合时代的要求,越来越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相辅相成,越来越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么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有没有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有所体会与真正领悟呢?可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旧只是照本宣读,只讲教材,只读教材,仍然过分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其实早已跟不上课改的脚步,时代的要求,这种对教材的处理方法更是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

那么在当前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怎样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尽量发挥教材的巨大作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深深思考。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手中的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各种知识的窗口,锻炼培养能力的依托,各种思维训练的纽带,让孩子们通过教材这一个“点”,相继走进生活——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这一个“面”,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中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要设法向课外延伸拓展。

为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以课文内容为契机,逐步向课外延伸发展。

比如在教完《少年闰土》后,我随机向学生们推荐了《故乡》这部小说;教完《江姐》时向学生提供《红岩》这本书。

总之与课文有联系的同一内容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尽量推荐给学生,层层撩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上完童话课文后我把《安徒生童话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规定的的时间里阅读,并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在家里练习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熟练后我再在班上开展了一次“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比赛。

在此项活动中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都纷纷作了精心的准备,最后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又比如在教完《赤壁之战》一文后,我又向学生们推荐了《三国演义》一书,班上的一些男同学兴趣浓厚,还出现了好几个“三国”迷。

这样根据课堂上学的内容,向学生们有选择性地推荐一些与之相关的书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课外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抓住文中空白之处,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教材中常有一些课文描写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我在教学《闹花灯》一课时,抓住第二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课文是这样写的:“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闪闪发光,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

”我让学生反复读了这段课文后,便问学生:“除了兔子灯、鸽子灯,大家想想大街上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灯?”随机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画面说说上面有哪些花灯并说说这些花灯是怎样的并逐步引导学生说清楚花灯的样子。

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说一说,写一写。

结果有的学生写道:“街上的花灯多得数也数不清。

瞧:灰色的不起眼的老鼠灯把一条小尾巴翘得老高,闪动着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大象灯拖着一条长鼻子左右摇摆。

最有趣的还是那盏红色的金鱼灯,它股着一对灯泡眼,甩着尾巴似乎在水中游动呢!”还有的学生写道:“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皮球灯圆滚滚,星星灯亮闪闪。

最引人注目的是荷花灯,只见一朵朵荷花张开了红艳艳的花瓣,好象在对人们点头微笑呢!”通过练习说,练习写,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这样在自由的空间里,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开放课文内容,激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利用教材,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们在学完《蚕姑娘》一文后,对蚕一生奇妙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提出一个问题:“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一生的成长过程也有如此奇妙的变化呢?”学生们立刻就讨论开了,但更多的学生紧锁眉头。

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不知道。

于是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回家查找资料或者向家长请教这一问题的答案,第二天交流。

到了第二天,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有的学生说:“蝴蝶的一生也有奇妙的变化。

蝴蝶小的时候是毛毛虫,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变成蛹。

再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从蛹里飞出各种各样的蝴蝶。

”有的学生说:“青蛙的成长也很奇妙。

小时候是蝌蚪,全身乌黑,大脑袋,小身体。

过几天后便会长出后腿,接着会长出前腿,渐渐地尾巴也没有了。

最后才变成了大肚皮、鼓眼睛的全身披着绿袍的大青蛙,为庄稼消灭害虫,成了庄稼的卫士。

”他刚一说完,其他学生都笑了。

我问他为什么,他一本正经地说:“人一开始是猿猴,后来才变成我们这样的。

”我及时帮他纠正了错误。

虽然他的理解不够正确,但我还是表扬了他。

这足以说明他动脑筋去思考了,而且还了解到了人的发展演变的大概过程,这种求知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啊!通过这次小小的交流会,我深切感受到,仅仅教给学生书本中的知识是不成功的,也是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