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传统文化_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地位_李红兄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和演变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和演变及现实意义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 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 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 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 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儒家思想的演变 及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 孔子创立儒学至今,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主要 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和谐,其思想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必要性: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荀子……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4、正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创新
我们从“儒家思想”学到了哪些优 秀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 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自然的和 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意识;“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
书符化除 社人、合此 会所教现之 的推育代崇素的外积;质与,极耳教时你意濡育俱目的进还义染要,知 吗,求良道 ?耳,好熟符的哪能合教些详教育儒,育思其的想家格现、思言 代教想警化学句、方在、教法当创育和今新的学意科习识学态
度更是影响深远,成为有其思想学说以来每一位读书人应该 遵照的准则。
我们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 班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文化特征分析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文化特征分析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文化特征分析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源远流长,从周代儒家宗族的学说发展到汉代的儒学大成,再到明清时期的新儒家等不同阶段,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的主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文化特征分析,旨在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和内在特质的剖析,探究儒家思想的精髓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在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中,最早的儒学宗族可以追溯到周代。

当时,儒家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知识和文化精英组成的一个族群,他们主要从事祭祀、礼仪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儒学的成形和儒家的崛起,标志着这个流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开始走向成熟,并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和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哲,强调道德化与教化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试图建立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指导人们的行为,提出了“仁爱”、“孝道”等核心概念,被誉为“儒家之父”。

相继出现的荀子、韩非等儒家后代,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不同的发展和规范,总结、提炼、发展出不少有关个体、家庭、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学说。

到了汉代,儒家思想在国家管理、道德伦理、教育等方面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作品成为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经典之一,汉代的朱熹、程颐、程颢、张载等人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梳理和发展,概括了“中庸之道”、“心学”、“格物致知”等理论体系,并成为儒家学派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刻的代表。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得到了复兴和发展,新儒家学派的成立和思想体系的创新,让儒家思想焕发出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以岳麓书院、白雪书院等著名学府为代表的新儒家学术团体也应运而生,成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儒家思想的文化特征,是存在于儒家学说和实践中的共性特征和独特特征的综合体现。

在研究儒家思想的文化特征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它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

1、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先秦儒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是总代表,孟子和荀子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孔子之后儒学的两大分支,一般认为孟子是正统。

先秦儒学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它维护的是西周的宗法社会制度,从现代的观点看,先秦儒学最大的缺点是“尊尊”、“亲亲”,人格不平等,这个和现代生活是不符合的。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存在个人、个体家庭、社团等等许许多多个社会单位,如果像宗法社会那种把它压成一个等级体系,是行不通的。

2、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主体形式是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汉代出了个有名的大儒董仲舒,他是搞今文经学的。

汉代儒学的主要缺点是与专制政体相结合。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大变化。

在秦统一之前,商周社会可以说是贵族本位,贵族是社会的主体,周天子权力范围有限,比起贵族来要小的多。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是在各级封建主手中掌握。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与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主张。

汉儒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鱼网上那个大绳子,君、父、夫是“纲”,臣、子、妻是“目”,是网上那个小眼,后者受制于前者,社会不平等,而且特别突出专制君主的地位,使儒学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这是西汉儒学的主要缺点。

3、儒学再往后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宋明理学,儒学史上也叫它新儒学、新儒家。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与发展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儒家思想的起源与演变,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孔子提倡礼仪、道德和人际关系,他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追随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他的学说体现了对人性的乐观态度,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壮大。

在孟子的时代,儒家思想被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孟子强调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并提出了“性善论”。

他主张通过道德行为来培养和提升人的本性,使之更加完善。

他还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义务,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

这些思想对于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并不局限于孔子和孟子,还有其他重要的思想家在积极地推动着它的发展。

例如,荀子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的天性是邪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约束来调整。

这种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有这些不同的观点,但儒家思想在思想学派中仍占主导地位,其核心价值是以道德和人际关系为中心。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它塑造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对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强调父子、兄弟和夫妻关系的和谐。

它也强调君主和臣民之间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这种思想观念在中国历史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尽管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它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和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儒家思想过于强调等级制度和权威,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

他们认为儒家思想脱离了时代的发展,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它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充满了不同的观念和思想。

尽管受到一些批评,但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倡了仁、礼、义、智、信等思想,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对于国家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

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演变然而,儒家思想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

比较重要的演变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1.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在汉代,与一些经典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新儒家思想兴起,如“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的成书,为后来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的儒家思想主要侧重于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并形成了以士大夫阶层为核心的士人文化。

2.宋明理学的崛起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宋代的程朱理学为核心,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修养,并且主张在实际生活中尊儒恶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宋明理学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清代儒家思想的变革清代末年,由于西方的强国压迫和思潮的传入,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极大的冲击,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倡吸收西方科技和思想成果,一度对传统儒家思想造成了冲击,但是最终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同时,一些儒家学者也开辟了新的思想领域,如康有为思想的直接作出,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制度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君主专制,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教育,塑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模式。

在社会道德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人伦道德体系。

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注重修身立德,教育出一代代优秀的士人,培养了中国古代最精英的知识分子。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和批评。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儒家思想过于强调等级制度和权威性,限制了个人自由和人权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儒家学说是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提供了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它对中国古代社会起到巨大的影响,帮助人们理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生活,如何为政。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的起始阶段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春秋时期。

此时,中国正经历着各国争霸,不断地打仗。

当时的儒家思想主要是一种文化传统,不涉及具体的政治实践。

随着战争的结束,儒家思想开展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历程。

此时,孔子是中国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他强调了“仁”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仁慈和道德操守。

这种思想影响了各个阶层的人们,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在汉代,儒家学派获得了国家的支持,特别是西汉文景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时,崇尚儒家思想的人被任命为国家的高级官员,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官方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了以下五个方面:1. 仁:即关注他人的利益,用道德的标准来对待他人。

2. 礼:即社会规范,指社会各个方面的礼仪和规矩,让人们相互尊重和体谅。

3. 孝:即尊敬父母和长辈,和家庭的道德关系。

4. 忠:即对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忠于职守,表现为建设稳定发展的国家。

5. 信:即对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要求实行真正的道德操守。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全面和持久的。

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古代的政治,还涉及了社会关系和文化。

儒家学派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哲学流派之一,为整个古代社会的制度和道德规范制定了重要的标准。

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道德传统奠定了基础。

这种思想强调人的情感内涵,提醒人们应该保持公德和民族英雄的更高道德要求,尊重他人和社会法律。

因此,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且普及的。

浅析儒家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浅析儒家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浅析儒家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儒家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它是中国四千多年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珍贵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力。

儒家文化自发展以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走向衰落,并再度兴起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变迁也很复杂。

首先,从儒家文化的起源来看,儒家文化的诞生归功于西周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和礼义文化。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及制度。

其次,从儒家文化的发展来看,儒家文化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孔子的思想得到了传承和完善,其中更突出地体现在《论语》《大学》《孟子》等儒家经典中。

同时,随着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儒家文化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法律、宗教等领域,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

再次,从儒家文化的衰落来看,到了三国时期,随着中国的分裂以及新兴的道家、法家、佛家等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它曾经的影响力,一度没落。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官制政治的崩溃,主要统治者转向崇尚力量文化,将儒家文化贬低为“无用的书香”,导致儒家文化的衰落。

最后,从儒家文化的复苏来看,在隋炀帝时期,随着中国统一大一统,儒学渐渐受到重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又一次走向沉浮的巅峰。

同时,以刘安、王通、王夫之等为首的著名思想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为儒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儒家文化再次得到了繁荣。

以上就是儒家文化变迁和发展的浅析,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很重要,早在西周时期它就诞生了,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它的成果丰富了中国文化,也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

儒家文化今天仍然是影响着中国社会的重要文化,值得我们去努力继承和发扬。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1、儒家学派的创立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孔子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道德观念,提倡“中庸之道”,主张以德治国。他的思想为中国古代社会提供 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儒学的发展与演变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等儒家学 者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的主张,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教育理念
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以“有教无类”为主张,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 与治国安邦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儒家强调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儒家思想在历史中的评价
1、积极评价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得到了许多积极的评价。例如,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正统地位。宋明理学的发 展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思想,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 的积极评价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和谐、道德伦理的,以及对教育、文化、科技的 推动上。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目录
01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 过程
03
三、儒家思想在历史 中的评价
02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 思想与教育理念
04
四、儒家思想在现代 社会的价值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立,到汉武帝时期儒学地位的提升,再到宋明理学的辉 煌,儒家思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本次演示将探讨儒家思想的演变过 程、主要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在历史中的评价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批评与反思
尽管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受到了不少批评与反思。一些学者 认为儒家思想过于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忽视了个人权利和自由的 发展。在当代社会,一些人批评儒家思想缺乏对自然环境的,过于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结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总结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总结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从早期的儒家学派到儒家经典的成书,再到后来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革,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对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

儒家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教导下,儒家学说逐渐形成。

在孔子看来,人们不仅应追求个体的道德修养,更要关注社会伦理和政治问题。

孔子重视尊卑礼仪的观念,主张「仁者爱人」,强调「君子」的理想人格。

他的学说强调人的先天道德素质以及修养,他普及学问,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传播他的学说。

儒家学说在孔子去世后得到了一批儒家学者的继续发扬光大。

他们对孔子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发展。

在这一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形成并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这一时期的儒家学派主要包括子张、子思等人。

子张强调学习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子思则注重实际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这一时期的儒家学派通过他们的努力,强化了儒家学说的影响力。

儒家学说的崛起离不开儒家经典的成书。

儒家经典《易经》、《诗经》、《书经》、《礼记》、《论语》等先后成书,并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

这些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后来儒家学者的言行和论述,成为后来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

儒家经典的成书标志着儒家思想的一次转型,使其成为一个有体系的哲学系统。

自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

在西汉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受到环境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到了东汉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荀子则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人性的恶。

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使其吸收了其他哲学思想的有益成分,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

在魏晋时期,儒家学派逐渐式微,佛教、道教等思想开始兴盛起来。

然而,这并没有导致儒家学说的消失,反而催生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演变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并且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儒家思想也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调整,但是其核心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并且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并且许多其他的哲学家都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来解决这个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

孔子提倡的是人性的完美和高尚,同时也倡导人们应该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和谐和公正。

他强调了道德修养、礼仪规范、社会秩序和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形成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都经历了不同的演变。

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国家官方思想,并且儒家的传统经典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唐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学者们重新发掘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人们在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包括经济学、文学批评、政治哲学等等。

此时儒家经典和思想逐渐成为高端文化和知识分子的专属内容,不再是普通百姓所能理解和接受的。

三、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它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品德,鼓励人们从伦理和道德层面与社会互动,这种思想理念不仅在中国古代得到广泛应用,现在也被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所认可。

此外,儒家思想还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医学、艺术和文学都与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发扬光大并且成为中国现代社会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儒家思想也在为这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比如,儒家思想的中心理念,诸如仁爱、尊重、平等和公正等,这些理念在中国现代的道德和伦理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知识梳理1、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1)儒学产生的背景:随着铁制农具和犁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儒学的地位:儒家是“百家争鸣”中诸家之一。

这一阶段,战国时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①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最高道德准则,解释为“仁者爱人”;以“礼”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认为人性本善。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3)特点:此时的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关于思想休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虽统一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

3、儒学独尊地位——汉代(1)背景: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

(2)主张: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之说,糅合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将天道和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 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 化受到很大冲击
项目
政治 条件 社 会 经济 条 条件 件 文化 条件
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封建 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 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 地位
欧洲启蒙思想
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 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 展
汉代是儒学 “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 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是儒学 转型和成熟 时期
儒家信 仰重新 建立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理学产生并发展 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3-
演变历程 明清之际 的批判继 承
晚清时期 的借用
专题总结
-2-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地位及原因
演变历程 地 位 原 因
春秋战国是 儒家思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 儒学创立和 想受到 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 发展时期 冷落 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秦朝是儒学 受压制时期
儒家思 想受到 压制
秦统一六国后,儒生依旧坚持旧的主张,非议 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新文化运 动时期
地位 正统地位受到冲 击,但仍占统治地 位 儒家思想成为康 有为维新思想的 外衣
受到猛烈的批判
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统治的 腐朽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具有软弱 性;封建势力强大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弘扬 科学与民主,宣传西方自由、平等思 想
-4-
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儒家思想的演变史

儒家思想的演变史

儒家思想的演变史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学派,是伦理道德观念的代表之一。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不断演变发展。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的演变史,从其起源、经典、传承到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伦理、政治秩序混乱。

孔丘(孔夫子)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感到忧虑,认为社会需要通过德行的养成和道德的向上进取才能恢复秩序。

所以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念,并注重人的修养,提倡实用主义,强调道德人格的扶持,以此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系统,主张尊治、仁政、德治、义理。

在当时,儒家思想主要是传统礼教的守护者。

孔子注重德治和德行对一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发掘人的潜能,为个人和集体的进步贡献了不少力量。

其教义理念得到了一些当时的表率人物的认可和倡导,特别是他的弟子们,成为儒家思想的内核和主流。

二、儒家经典与传承儒家思想的经典概括了儒家的理论、思想和行动的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论语》、《孟子》、《礼记》和《大学》。

这些经典旨在引导人们通过德行培养自己和他人,追求无为而治的功效,创造出一个和谐、理智的社会。

这些书虽然并非独立的体系,但可以相互借鉴、辅助、提升,形成了儒家经典的独特魅力,成为儒家思想的神秘源头。

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革,但是传承儒家思想家族和学术师门逐渐具备了进一步的体系和理论支撑,在社会实践和思想探索方面逐渐成为学理研究的突出性质。

在传承中,儒家思想不断更新补充,不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三、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也经历了许多的落差甚至危机,但是从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

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革,儒家思想自身也逐渐演变。

在唐宋时期,儒家思想不断升华,感性思维、直观认识、启发式教学、知物论功四个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和推进,创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1.春秋末年儒学的创立核心内容: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同时主张“为政以德”,创立儒学。

历史地位:孔子学说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历史原因:春秋末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奴隶主阶级趋于没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尚未成长长大。

2战国时期的完善发展完善;孟子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故而在政治上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则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理的规范与教化的作用,在政治上主张实行礼治。

历史地位;成为显学,但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历史原因;儒学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诸侯纷争的年代,其主张不能满足地主阶级实现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中央集权的愿望,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遭受沉重大打击历史原因:秦朝时儒生非议郡县制,主张分封制,站在专制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从而遭到“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

可见,儒学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是其遭受压制的主要原因。

4西汉时期发展成为董仲舒的新儒学。

思想内容;增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内容提出了日后归纳为三纲五常的学说。

历史地位;儒学逐渐取得正统思想位置。

历史原因;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历史地位;儒学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地位的冲击,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历史地位;佛教、道教兴起,佛教因董仲舒的改造二日益神秘。

6隋朝时期儒教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儒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教义,有了新的发展。

唐朝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尊称为先圣。

7.宋朝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理学的含义;理学是儒道教融合的产物从而在宋朝出现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其包括程朱理学历史地位在宋代,程朱理学曾经被斥为为学,几次被查禁到元代才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历史原因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以儒学为宗吸收道教佛教之长补儒学之短把天理仁政人欲内在的统一在一体中成为一个整体使儒学更加完整更加哲理化更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等级特权制度适应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老子创立道家思想)(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原因: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①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②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原因: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原因: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原因:①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②“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③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与探索④理学在宋朝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痹.⑤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思想活跃.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2)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原因:①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不满.②明中期,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原因:①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另一方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②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③思想因素:一方面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们个性,摧残了人们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④社会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原因: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故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位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道德、新文化,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结合,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要素.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不少国家也有很大影响.。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分裂,传统的周朝统治逐渐衰败,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并相互争斗。

在这个时期,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社会的混乱和困境,儒家思想应运而生。

最早的儒家思想家是孔子,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原则和人际关系准则,例如“仁、义、礼、智、信”,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孔子认为,通过教育和个体的修养,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孔子的学说在后来的时期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

他的学生们继续传承并拓展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家学派。

这些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孟子,他进一步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并主张君主应该以仁政来治理国家,以使人民得到福祉。

在他的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一种道德的境界,而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中,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派别。

墨子是一个与儒家有所不同的思想家,他强调以爱和利益之间的平衡来解决社会的问题,并主张以实用主义者为社会准则。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法家思想的理念,对儒家进行了压制和打压。

然而,在秦朝灭亡后,儒家思想迅速复兴,并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以“五经”为核心的经学理论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体系中。

尽管在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其他思想流派也有所兴起和影响力的增加,但儒家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现代,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逐渐受到了挑战。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的科学和理性主义思想对传统的儒家价值观提出了质疑,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儒家思想的价值观仍然在中国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教育、社会伦理和文化传承方面。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从孔子的思想开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影响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体系,儒家思想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和深远的影响力。

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而且还对整个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过程、和其对人类带来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起源和发展儒家思想,最初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

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开始提出他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中心的价值观。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最基本的品质,也是达到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根本。

儒家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春秋时期,孔子开始传播儒家思想,提出“仁、行、忠、信”等思想并在天下广泛传播,并把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论语》和《孟子》等著作中。

到了清朝时期,儒家思想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被视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影响力儒家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儒家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统治阶级主流思想,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

从各个时期的政治思潮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对于整个东亚文化圈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东亚地区,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授,被许多人所认同。

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儒家思想成为这些国家的文化准则之一,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仅限于东亚地区,其对于全球范围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当世界各国与中国接触的时候,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儒家思想的精髓和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的魅力。

一些人学习并广泛采用了儒家思想中的许多观念和思想。

结语总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力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地位演变

浅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地位演变

《浅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地位演变》摘要:2010年(26题)“心学”(心外无物)(4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不仅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当今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孔子学院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因此,儒家思想对促进世界和平,促进国家间的和谐相处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鉴于此,近年来的高考也不断呈现此类考题。

以新课标全国Ⅱ卷为例:2008年(27题)李贽思想主张(4分);2010年(26题)“心学”(心外无物)(4分);2011年(26题)黄宗羲思想主张(4分);2012年(27题)理学家王阳明思想(4分),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地位演变”在高考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从其发展的过程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儒家思想的创立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体系更加完整。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同时也强调统治者施政应该讲求“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力量的巨大。

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的《貔貅舞曲》和葛炎的《马车》影响最大,也能够代表当时创作的专业 曲———清明祭》,奚其明的管弦乐《魂》,宗江、何东的小提琴协奏曲《鹿回头
水准。这一时期在交响诗创作方面的主要收获,以江文也的《汩罗沉流》和 传奇》,谭盾的交响乐《离骚》,张千一的交响音画《北方森林》,罗京京的
施永康的《黄鹤的故事》为代表。
宋朝的程朱理学在产生初期不为统治者重视,但是它提出了一系列重 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因此从南 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七、继承、批判———明清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 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 ( 1) 李贽批判挑战正统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 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 2)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 天理的伦常观 ( 3)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的空谈 ( 4) 王夫之通过论述气和理的关系批判理学的唯心论; 提倡运动绝对、 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主静的形而上学的思想。 明清之际,思想家从其思想主张表面上看似乎是对儒家学说的全面否 定,但实际上他们的这些观 点 是 对 传 统 儒 学 中 消 极 思 想 的 否 定,是 在 对 这 些方面否定的过程中,使儒家思想增加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因而其 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发展,从而使传统的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八、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洪秀全为了宣传拜上帝 教,把 西 方 基 督 教 教 义、中 国 儒 家 大 同 思 想 和 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从事宗教理论建设。 九、出“新意”———维新变法时期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 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 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十、辛亥革命时期 19 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 共 和 国,民 主 共 和 的 观 念 深 入 人 心,儒 家 正 统 地 位受到猛烈冲击。 十一、遭受抨击———新文化运动时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 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 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 想 的 统 治 地 位,宣 扬 了 民 主 与 科 学,解 放 了 人 们 的思想。
三、结语
振民的《渡江交响诗》等。这些作品标题性明确,音乐语言通俗流畅,具有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严肃音乐、传统音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鲜明的民族风格,但其中一些作品在乐思展开的交响性和戏剧性方面存在 和机遇。广大音乐家在“南巡讲话”的鼓舞下,逐渐摆脱多年运动所造成的
不足,对民间旋律素材和革命历史歌曲音调等的使用提炼不够,发展也不 心理阴影,进行着艰苦的探索,终于迎来了当代音乐的再生与飞腾。不过,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教研探索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地位
◆李红兄
( 江苏连云港市灌云高级中学城西分校)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儒家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两座文 化高峰之一,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亦称儒学。它是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兴起、发展经历了 几个阶段,而且在各个朝代的地位也各不相同。
品艺术上较为完整,在思想艺术质量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王云阶的 的《小提琴协奏曲》、谭盾的《钢琴协奏曲》、郭文景的川《崖悬葬———为两
《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罗忠镕的《第一交响曲———浣溪沙》和《第二 架钢琴与交响乐队而作》、陈怡的中提琴协奏曲《弦诗》、叶小钢的《第一小
交响曲———在烈火中永生》、马思聪的《第二交响曲》、施永康的《第一交响 提琴协奏曲》、翟小松的交响组曲《山与土风》、徐纪星的《钢琴协奏曲》、叶
发展的序幕。
右时间,在文艺界开始冲破“四人帮”设里的种种禁区和禁锢之后,管弦乐
二、各时期作品及背景
创作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接 连 产 生 了 一 系 列 影 响 较 大 的 作 品,如 刘 敦 南 的
建国初期的管弦乐创作,以管弦乐小品和单乐章的交响诗居多,管弦 钢琴协奏曲《山林》、李忠勇的交响音画《云岭写生》、杜鸣心的《青年交响
《钢琴与乐队》都作于幻年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交响乐创作恢复期作品的
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从 1959 年起,一大批描写革命历史题材 基本面貌。
的交响音乐作品纷纷问世。表现内容不一,但均采取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些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管弦乐创作处在一个开拓、探索的新时期,这在
重大的历史事件,或受到文学作品中同类题材和英雄人物的启迪。这些作 我国管弦乐创作史上开启了一个眼花缭乱的阶段。代表性作品有许舒亚
充分,有的作品甚至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所有这些,都反映了这一时 90 年代的交响乐发展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政府和企业对交响乐的支持
期我国交响音乐创作的成就和不足。
和赞助只把目光盯住交响 乐 团,而 不 是 交 响 乐 事 业。 而 古 往 今 来,交 响 乐
文革期间,交响乐有了恶性发展,那时候要求交响乐要为“政治服务” 事业是以作曲家的创作为中心的。1993 年的单乐章管弦乐中国作品征集
乐创作,以管弦乐小品和单乐章的交响诗居多,也有一部分多乐章的管弦 曲》、王树的交响叙事曲《十面埋伏》、李翅东的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
乐组曲和少量交响曲。在管弦乐小品方面,以刘铁山的《瑶族舞曲》,王义 角的泪》以 上 都 作 于 年,朱 践 耳 的《文 响 幻 想 曲》,陈 培 勋 的《第 二 文 响
“为阶级斗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真正的原创性器乐曲产生于“文革” 比赛中,评委们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终以一等奖空缺结束。
曲———东方的曙光》和圆号协奏曲《纪念》、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以及翟 小钢为小型乐队与打击乐而作的《西江月》以及谭盾的《道极》等。一些作
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刘福安、卞祖善等人的交响诗《八一》,罗 品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还缺乏更成熟更宏伟的巨作出现。
忠镕、邓宗安等人的交响诗《保 卫 延 安 》,江 定 仙 的 交 响 诗《烟 波 江 上 》,徐
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的 鼓 励 下,儒 家 学 者 展 开 了 复 兴 儒 学、抨 击 佛 道的活动; 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 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理学在宋朝形成,代表是北宋的二程,南宋的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 成者。理学的突出发展是陆王心学的出现,它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 任务已经完成。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了“心即理也”的核心 命题,主张反省内心就可 得 到 天 理。 明 代 建 立 了 系 统 的 心 学 理 论,王 阳 明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学以至圣的修 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 泛传播,它们都属于宋明理学范畴,都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下转第 161 页)
16 12 /2012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体育与艺术
中国当代城田家炳实验小学)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在音乐的体裁和形式、音调和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呈现着多彩 的面貌。我国管乐创作是十分重视本土化的。
管弦乐 传统音乐 发展过程
一、概述
后期,1972 到 1975 年间,陆续产生了《第二交响曲: 忠魂篇》、琵琶协奏曲
管弦乐是一百多年前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中国交响乐的历史同中国近 《草原小姐妹》、小号协奏曲《草原颂》、钢琴协奏曲《南海儿女》。
代史一样,也是从耻辱和灾难中走过来的。1949 年 9 月,在北京举行中国
从 1976 年粉碎“四人帮”到年的“全国交响音乐作品评奖”,这五年间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演变
一、创立———春秋时期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 学说,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在政治上强调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希望恢复 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 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 亲 传 统 文 化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了 一 个 完 整 的 思 想 体系。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社 会 分 裂 割 据,缺 乏 稳 定 的 政 治 环 境,而 且 当 时 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因此,孔子恢复周礼和仁 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 不受重视,遭受冷落。 二、发展———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 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 子 主 张 “性本善”,实行仁政来 回 复 和 扩 充 人 的 善 性。 荀 子 提 出“制 天 命 而 用 之 ” 的重要思想,提出“君舟民水”的学说。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 的学说,孔子思想的目的是 维 护 奴 隶 主 的 贵 族 统 治,孟 子 和 荀 子 思 想 的 目 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三、遭压制———秦朝 随着秦朝专制主义政治 体 制 的 建 立,文 化 也 成 为 政 治 权 力 的 附 庸,文 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采用了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统治的法家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焚书坑儒”,这是对先秦思想文化 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以场浩劫。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 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不适应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因此秦始 皇实行文化专制,排斥、打击儒家思想。 四、独尊———西汉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著名 儒学大师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主张文化体制改 革。他的文化体制改革的 核 心,是 要 确 定 儒 学 独 尊 的 地 位。 他 提 出 了“春 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儒学新思想。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 有 神 学 色 彩,给统治者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把儒家思想神学化了,但是又继承和发展 了先秦儒学思想,因此受到 了 封 建 统 治 者 的 重 视,迅 速 成 为 封 建 社 会 的 正 统思想,处于独尊 的 地 位,汉 代儒 学 也 就 在 这 样 的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得 以 兴起。 五、陷入困境———魏晋南北朝后 汉代末年,儒学的权威 性 被 严 重 削 弱。 魏 晋 时 期 新 思 潮 流 行,道 教 的 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更 是 直 接 冲 击 着 儒 家 思 想 作 为 核 心 价 值 观 念 的 地位。 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 教 合 归 儒 ”的 主 张,又 称“三 教 合 一 ”,主 张 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末五代之后,已沦为笺 注 之 学 的 官 方 儒 学 不 断 受 到 质 疑,其 统 治 地 位被进一步削弱了。 六、儒学新发展———宋明时期 唐代中后期,韩 愈 和 李 翱 的 思 想,成 为 北 宋 儒 学 复 兴 和 理 学 创 立 的 先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