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3声音的变化-

合集下载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变化》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物体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3)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学会用语言描述和文字记录听到的各种声音。

(2)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逐步养成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求真的态度,。

(2)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游戏“猜猜我是谁?”(2)引出课题。

(听听声音)(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入手导入新课,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活动(一)倾听、感受声音。

(1)你安静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外的声音吗?(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你还知道哪些声音?(3)为声音分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周围环境入手,经历对周围的各种声音进行观察的过程使学生感觉生活中离不开声音;通过学生模仿声音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声音。

)(二)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2)你能用桌子上的不同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吗?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边说边做)(5)小组活动给声音分类。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声音分别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液体、固体、气体(6)汇报,小结: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设计意图:经历使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的设计和观察过程,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对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进行观察。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多样的。

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第2课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手放在正在发声的锣上面,锣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终止。

第3课声音的变化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大,音量大;振动幅度小,音量小。

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特性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4课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

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

声音传播的应用:(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第5五课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级”,单位:分贝。

噪声的危害:噪声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在噪声级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工作30年,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

在噪声级70分贝的环境中,谈话就感到困难。

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方面控制噪声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保护听力的方法:①戒挖掏耳道,以防发炎;②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③正确使用耳机,音量不超过耳机最大音量的60%;④远离噪声。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第1课我们的消化1.人类对人体研究历史从公元前500年开始,我国的《黄帝内经》中就用“解剖(pōu)的方法”来研究人体。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129—199年)根据动物内脏绘(huì)制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图。

到了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维(wéi)萨(sà)里冒着受宗教迫害的危险,做了大量的人体解剖实验,系统地记录了人体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并编写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从而使解剖学步入了科学正轨(guǐ)。

(完整word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2018年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四年级上册郑重说明:浙江省各小学使用的科学作业本,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各地新华书店发行,一直是我省小学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之前,我们组织了一批科学老师担任志愿者,编写出3-6年级作业本参考答案供大家使用。

近几年,该作业本数次修订,原有的参考答案和作业本题目出现许多不一致的情况,已不便继续使用。

为此,我们再次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上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本次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感谢。

三上:姚力军、杨荣华四上:孙小宝、张淑飞五上:陈晓吉、陈亚飞六上:朱建英、曹建清统稿和审查:陈建秋、刘竹英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主要由孙小宝老师和张淑飞老师负责提供,大家在使用中若有异议可联系这两位老师进行交流,也可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

《天气》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活动记录:1.下雨、刮风、有霜、多云等2.今天是晴天,天边有一些淡淡的云。

早上比较冷,要穿厚厚的外套。

有微风,能看见国旗在飘动.课堂练习:3.感觉特别寒冷的天气晴天要带雨伞出行的天气雪天适合野炊郊游的天气雨天4. 填图.大雨——穿雨鞋、带雨伞、不能晒衣服、小河流水急、凉、潮湿。

2.天气日历活动记录:略课堂练习:3。

填空题(1)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2)记录、观察天气预报4。

选择题。

(1)C(2)B(3)C5。

(略)3。

温度与气温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判断题.(1)C(2)A(3)A4.风向和风速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2.填空题。

(1)吹来、八(2)风速(3)强风3.选择题.(1)B (2)A(3)A (4)C5。

降水量的测量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

(1)雨量器(2)毫米2.选择题.(1)C(2)B(3)C(4)C(5)A6.云的观测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测量记录,略课堂练习:1.填空题.(1)云量(2)小水滴、冰晶2.选择题。

播音发声学

播音发声学
1咬字:
由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喉部,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咽腔达到口腔,在口腔内部受到各种节制而形成了不同的字音。这个节制的过程叫做咬字过程
2咬字器官:
在咬字过程中对声音起节制作用的各个部位,就是咬字器官,主要包括双唇,舌上下齿,上下齿龈,上腭(硬腭软腭)和下腭。唇舌最积极,作用最大
(二)吐字归音
是传统说唱艺术基于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总结出的一套吐字方法。核心理论是将一个音节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进行处理,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1吸气:
口鼻同时进气,吸到肺底,两肋打开,小腹控制渐强,腹壁站定
2呼气:
保持小腹的收缩感,以牵制两肋和膈肌,随着气流的呼出小腹渐渐有控制的放松,膈肌和两肋逐渐恢复自然
3在发声状态时,膈肌控制的强弱是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六播音发声掌握呼吸控制要注意的问题课本60页
七胸腹式联合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
1体会日常生活中呼吸肌肉的配合与运动
3调节颈部姿态,竖起后咽部,发韵母a o e i u读时注意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感觉
4改善u o的音色。唇齿靠近,减少凸起
(二)胸腔课本最后封面
1体会胸腔共鸣2适当增强胸腔共鸣
3音高练习4加强胸部响点的练习
(三)鼻腔课本最后封面
(四)三腔共鸣训练
1夸张四声练习
选择韵母音素较多的成语词语,运用共鸣技能做夸张声调的练习山——明——水——秀融——会——贯——通
2大声的xx练习
呼唤时注意控制气息,并延长音节,体会三腔共鸣
3绕口令
绕口令中间略微停顿,快速收气,进行补气训练,放慢语速,声音洪亮,体会共鸣效应
三共鸣的圆通与协调
整体感觉:
声音像一根弹性的声柱,由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高,中,低部共鸣的配合和转换自如流畅

1、声音的响度变化

1、声音的响度变化

演讲发言参考范本1、声音的响度变化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的程度。

演讲时声音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响度,才能让听众听真切、听清楚。

物理学中它是以“分贝”来计量的,而在演讲中只能靠自己的耳感监听,并从听众的反应中了解响度的效果,做到及时调控。

演讲者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会场空间的划、以及听众分布等情况,随时地变化声音的响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要做到:低而不虚,沉而不独,声音有强有弱,错落有致,用以显示演讲口语的层次感和声音的错落美。

2、声音的清晰度演讲是靠有声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并与听众进行交流的。

如果演讲者声音含混不清,就无法准确地传情达意。

演讲时,要使声音集中、清晰,首先要靠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这主要表现在舌和唇上。

舌头在口腔中活动员积极、影响最大,汉语普通话所有音节中,除辅音的唇音以外,全都要靠舌头的积极活动。

舌头弹动力强,声音就会发得清晰;如果舌头是软绵绵的,缺乏阻气力度,声音就会模糊。

可见,声音的清晰与舌的活动状态密切相关。

3、演讲的语言要流畅演讲是一种口语表达艺术,它不仅要求声音清晰、准确,而且要求演讲者的语言流畅自然,婉转甜美,以充分显示严谨的逻辑力量和语言魅力。

语言流杨度训练重在加强语言实践,多读、多讲。

“读”,就是多读演讲名篇,包括默读、朗读、快读。

“讲”,就是只要条件允许,就不要放过机会,理清思路,不停地讲下去,甚至参加辩论,以提高话语的流畅度。

4、注意语气的交错性在演讲过程中,语气要随着演讲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有时在表示某种感情基调的同时,又出现其他的感情色彩,于是就有了语气的交错和重叠。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整篇的基调是愤怒、激越的,但其中也渗透着对李公朴先生及其家属的强烈的爱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因此,在进行语气训练时,要注意到这种语气的交错,分清主次,处理好重叠和过渡,使语气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三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二、选一选:(1)B (2)B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略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P26-27)
一、填一填:(1)量、36 (2)一份一份、溶解 (3)加清水
二、辨一辨:(1)√(2)×
三、实验探究参考答案:食盐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分析说明:在一定的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水中,分多次加入食盐并搅拌,会发现加入食盐到一定量时,食盐固体就不能继续溶解了,说明水不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敲击
锣面轻微振动,摸上去麻麻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敲打
鼓面上下振动
钢尺
拨动、敲击
上下振动
橡皮筋
拨动、弹
来回振动
桌子
敲击
桌面上水杯里的水晃动

流动、滴落
水面出现波纹
3.声音的变化(P35-36)
一、选一选:(1) A (2) A (3) A
二、实验探究参考答案:声音的变化规律:从低到高。
理由:金属条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金属条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P28-29)
一、填一填:(1)湿抹布、沙土 (2)灯帽、嘴
二、辨一辨:(1)×(2)√(3)×
三、选一选:(1)A (2)C
四、实验探究参考答案:
各部分名称:(按顺序)蒸发皿、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灯帽
(按顺序)外焰、内焰、焰心、灯芯、酒精
使用酒精灯是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盖两次。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而声音的高低则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与音调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频率是如何影响音调的变化的。

一、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频率。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振动完成的次数,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越高,声音的振动次数就越多,听起来就越高调。

相反,频率越低,声音的振动次数就越少,听起来就越低调。

二、声音的频率范围人耳可以感知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kHz之间。

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

不同生物对声音的感知范围也存在差异,例如狗可以听到更高频率的声音,而鲸鱼可以听到更低频率的声音。

三、频率对音调的影响频率的变化直接决定了音调的变化。

当频率增加时,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当频率减小时,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这是因为高频率意味着振动更频繁,声波的周期更短,所以听起来就更高调。

反之,低频率意味着振动较少,声波的周期较长,所以听起来就更低调。

四、声音的频率与音乐音乐是由不同频率和音调的声音组成的,通过这些声音的组合和变化,创造出美妙的音乐作品。

音乐中的音符对应着特定的频率和音调,通过演奏和歌唱来表达出来。

音乐的旋律和和声是通过频率和音调的变化来创造的。

五、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高频率的声音常常被用于报警器和手机铃声等警示性的场合,因为高频率的声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而低频率的声音则常常被用于电影院和音响设备中,因为低频率的声音给人一种震撼感。

六、音调的变化对语言交流的影响音调在语言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对音调的使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则。

音调的变化可以改变词语的意思,从而影响沟通和理解。

一些语言中,同一个词在不同音调下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这对于学习和掌握这些语言来说是一个挑战。

七、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变化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3声音的变化》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3声音的变化》教案

新2024秋季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音高和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决定的。

2.学生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音高和音量变化的原因。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筋等,来展示声音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音高和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决定的。

•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振动频率和幅度对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音叉(不同频率)、橡皮筋(不同长度)、吉他弦(可调节松紧)、水槽(装有不同量的水)、小鼓、鼓槌、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演示不同频率的音叉和橡皮筋的振动,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变化。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音高和音量变化的原因。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和想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拓展。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播放不同高低和强弱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不同?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2.新课学习•(1)音高和音量的概念•讲解音高和音量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如高音调的笛子和低音调的钢琴)。

•提问:你们知道音高和音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探究音高的变化•演示实验:使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并比较声音的高低。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音叉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橡皮筋或吉他弦进行实验,探究音高变化的原因。

•小组内讨论并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并解答疑问。

•(3)探究音量的变化•演示实验:使用同一音叉,轻轻敲击和用力敲击,让学生比较声音的强弱。

3-3声音的传播

3-3声音的传播

。 ˉ ˉ
(A)物体迅速的振动时,我们一定可以听到声音
(B)在真空中讲话,其声音听起来比空气中更响亮。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分子随波前进。 (D)月球如果爆炸,地球上的人一定听不到爆炸声。
5.有关声速的叙述,下列何者错误?答:

(A)声速比光速慢。 ˉ ˉ ˉ ˉ ˉ ˉ ˉ ˉ
(B)相同气温时,雨天传声比晴天快。 ˉ ˉ
13.有关声波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答:

(A)声波必须依靠介质才能传播。 ˉ ˉ ˉ ˉ
(B)使劲打鼓,响度增加,声速也变快了。 ˉ
(C)女人的音调高,故谈话时声速较快。 ˉ ˉ
(D)空气的温度高低,不影响声速。
14.有关声波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答: ˉ ˉ

(A)声波传播需靠介质,且介质随着声波一直往 前传播。 ˉ ˉ ˉ ˉ ˉ ˉ ˉ ˉ ˉ ˉ ˉ
在加热过的烧瓶上浇水时,须缓慢且 不可直接浇在烧瓶底部,以免烧瓶因 冷却不均匀而破裂,造成危险。
示范实验:声音的传播


再一次摇动烧瓶,留意烧瓶内铃铛 发出的声音与步骤1时有何不同。 如右图,将冷却后 的烧瓶倒立置入装 水的水槽中,然后 拔除长尾夹,观察 烧瓶内有什么变化?
示范实验结果1/3

在上述示范实验中,当烧瓶内有 足够空气时,摇动烧瓶,即可听 到铃铛因摇动而发出的声音。
(C)钢铁传声较水快。 ˉ ˉ ˉ ˉ ˉ ˉ ˉ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6.声波需 定。 来传递;声速由介质的 及 决
7.声音只传递 不传递 波动。 8.当远处发生爆炸时? 答:
,是属于一种 。 ˉ ˉ
(A)先感觉到地面振动。 ˉ ˉ ˉ ˉ ˉ ˉ
(B)先听到爆炸声。 ˉ ˉ ˉ ˉ ˉ ˉ ˉ ˉ

2017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2017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

小小气象员
天气 晴 阴 多云 大雨 雾 雪 现象
天气 符号
小小气象员
范例:天气日历
一 天











活动:今天的天气日历
室外观察天气5分钟,做好记录,完成作业本。
活动提示: 1、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 2、如何区别多云和阴天? 3、贴上多种不同的天气符号。
挑战活动一:
周气象员
探究
室内外温度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时间:
年月日
测量点 教室里 走廊上 阳光下 大树旁
气温℃
1、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 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2、测量室外温度。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 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
教室里
想一想
阳光下
走廊上
室内外温 度的比较
日历。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
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观察天气在每
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 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温度计的使用 玻璃管 刻度 液面
液泡
温度计的使用
注意:
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2、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在测量环境内2-3 分钟。 3、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挑战活动一:
月气象员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月气温变化条形统计图
练习
•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 日历。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 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观察天气在每 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声音复习思维导图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1单元声音复习思维导图
描述声音特征:强、弱;高、低;悦耳、刺耳
2.声音是怎样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产生的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声 音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变化与应用
向鼓面上放泡沫球的目的是? 为了更清楚地视察鼓面振动
声音的 产生
--思维导图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 声音的 音 传播
3.声音是 怎样传播 的
产生
声 声音的 音 传播
怎样传播 的
耳的结构 模拟耳郭
4.我们是 怎样听到声音的Fra bibliotek模拟鼓膜


结耳耳鼓 小 耳
听 觉大
构郭道膜 骨 蜗 神 脑
产经
声音的变化与应用 听觉形成
收传产
气球皮上放细沙(小纸屑)的目的是? 作 集 递 生
为了更清楚地视察“鼓膜”振动
用声声振 音波动
传 递 振 动
生 声 音 信 号
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设计 制作 测试
--单元结构
声音的产生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 音
声音的传播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的变化 与应用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声音 的产生
1.听听声 音
--思维导图
按产生来源分类: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 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4.我们是 怎样听到
声音的
声音的变化与应用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通常固体 传播声音的速度最快、效果最好;气体最慢、 效果最差。
声音是以波的情势向四周传播的。 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一)倾听周围的声音1、打开课堂门,细致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甚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甚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应交流:无论在甚么时候,甚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类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进修进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甚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教师演示实验2:选择个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甚么不同吗?4、小组交流会商: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举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举行归类)?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筹办的不同材料按讲义图中所示,举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但愿能帮助到您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指导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指导

传递振动到内耳 传递声波到中耳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噪声是一类 引起人烦躁、或 音量过强而危害 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 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 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伸出长度不变,振动幅度改变,音量改变。
伸出长度改变,振动幅度不变,什么改变? 尺子伸得桌面越长,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主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我的猜想: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高。
实验方法:将尺子伸出桌面8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2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6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20cm,拨动尺子。 把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听听声音
按照声音的来源分类:
序号
1 2 3 4 5 6 7
声音名称 给声音分类(打√表示)
鸟叫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车发动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鼓掌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流水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鸡叫声 √○自然界声音 ○人活动时声音
实验记录: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
我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
长度(厘米)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化顺序
8cm 12cm 16cm
高 较高 较低
快 较快 较慢
尺子伸出 桌面越长, 振动越慢, 音高越低。

“声的利用”教学案例及设计3篇

“声的利用”教学案例及设计3篇

“声的利用”教学案例及设计“声的利用”教学案例及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的利用,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或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声音的利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音频设备、实验设备、相关实物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有趣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带给他们一种愉悦感。

然后,展示一些使用声音进行沟通、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电话、广播、电视等。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被利用的。

Step 2:声音的产生(10分钟)通过实验或展示,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体振动方式的影响音调的高低。

Step 3:声音的传播(15分钟)通过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并解释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方式及特点。

Step 4:声音的利用(15分钟)通过展示、讲解声音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用,如音乐制作、电影配乐、声波测距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实际应用,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有趣的声音实验或应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Step 5:小组讨论及展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利用声音解决问题或进行应用的方案,如设计一种能够将声音传达到遥远地方的装置,或者利用声音测量水深等。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给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

Step 6: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声音的利用和应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和应用。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声音利用的思考题或相关实验,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或思考总结,并提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必要的实验。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声音实验,如探究不同声源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2. 将声音的利用与环保、科技、艺术等领域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利用和现象。

对外汉语教学:(拼音)第三声的变调

对外汉语教学:(拼音)第三声的变调

tiger
island
torch
水管 舞蹈 小狗 洗脸
shuǐ guǎn wǔ dǎo xiǎo gǒu
water pipe
dancing
puppy
你好
nǐ hǎo
how are you
jiǔ diǎn
nine o’clock
xǐ liǎn
wash face
编辑版pppt
2
• 三个第三声音节相连时的变调:
wǎngběi zǒu
head norhward
编辑版pppt
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编辑版pppt
5
2. 三声变调只出现在发音的时候,书写的时候,仍然应该写成三声。
饼干 bǐng gān
cookie
旅游 lǚ yóu
tour
卡车
海边
kǎ chē
truck
hǎi biān
seaside
嘴唇 考 试
zuǐ chún kǎo shì
lips
test
马路
mǎ lù
编辑r版opapdpt
草莓 cǎo méi
跑马/场 总统/府 胆小/鬼 pǎomǎ chǎng zǒngtǒng fǔ
horse-racing course
presidential palace
dǎnxiǎo guǐ
coward
展览/馆 洗澡/水 往北/走
zhǎnlǎn guǎn
xǐ zǎo shuǐ
exhibition hall
bathing water
第三声变调 Third-tone Sandhi

小学三至六年级科学实验目录(终极版)

小学三至六年级科学实验目录(终极版)

观察
4、 蚯蚓
观察蚯蚓的身体运动和反应
放大镜,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记录纸。

观察
5、 蚂蚁
观察蚂蚁
面包,白糖,死掉的昆虫,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观察
6、金鱼
观察金鱼
金鱼,玻璃缸、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观察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
2、哪种材料硬
比较硬度
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电路检测器、榔头。
食物中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脂肪的辨别、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

实验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生、熟马铃薯、肉类,黄豆、黄瓜、苹果等果蔬类,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实验
5、面包发霉了
霉菌的培养、霉菌生活条件
放大镜,载玻片,显微镜;发霉的面包,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黄豆等。

实验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身体的结构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

观察
2、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关节和肌肉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哑铃或砖块等。

观察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跳动与呼吸器官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实验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食品,记录单,镊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课后反思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 声音的变化课后反思

声音的变化教学反思声音的变化课后反思声音的改变教学反思篇一《声音的改变》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到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改变的根底上,更详细为学生们供应视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时机。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相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确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快慢确定的,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的内容支配比拟清楚,一个是对音量的探究,一个是对音高的探究并且围围着3个试验进展:尺子音量的探究;水杯音高的推测和结果;橡皮筋的音高试验。

试验一:视察比拟声音强弱的改变。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来拨动钢尺,让学生听听尺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尺子的振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将听到的声音和视察到的尺子振动的幅度描述出来。

在反复的视察和描述中,学生将声音的强弱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的概念。

试验二、试验三的探究活动,都是为视察比拟声音凹凸的改变而设计的。

通过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让孩子们将试验现象和预料进展比拟,初步感知声音的凹凸改变,在这里孩子们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只能停留在外表现象,发觉杯里的水越少,发出的声音越高;杯里的水越多,发出的声音越低。

但振动的快慢是学生不能感受到的。

在第三个试验中,我指导学生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描述声音凹凸的改变;视察松紧不同的橡皮筋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并同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初步建立物体振动得速度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的概念。

最终总结延长,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用声音的改变来解读生活中的信息,同时用学过的学问,利用身边的物品缔造奇妙音乐。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声音,生活中到处有科学,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探究科学的奥妙。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自我感觉整体比拟完整和流畅,思路也较清楚,能够较好完本钱课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声音的强弱,以及振动的幅度
2020/5/30
振动幅度
2020/5/30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变化
实验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描述听到的声音的强弱变化
轻轻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小 声音弱(小)
实验
用力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强 (大)
发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 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3.用同样的力气敲击大小不同的二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要(高 )
二、连线。 拨动拉的较紧的橡皮筋 拨动拉的较松的橡皮筋 用力敲锣 轻轻敲罗 鼓皮振动的快 鼓皮振动的慢
听到的声音高 听到的声音低
听到的声音弱 听到的声音强

8细
7
6
5
34

12



三、根据右上面图中所提供的从“1”到“8”的顺序,用“高~低”或“低~ 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按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变化的规律是:
音高的单位:赫兹(Hz)
2020/5/30
一、填空。
3、声音的变化
小学科学
1.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由发音物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同步训练
决定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
2.音量是由(发音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 )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 )越小,声音就越小。音量的单位:( 分贝(dB) )。
杯号 预测
1
2
3
满杯水 大半杯水 半杯水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4 少半杯水
2020/5/30
拨动像皮筋
2020/5/30
绷紧 放松
振动快
2020/5/30
振动慢
2020/5/30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2020/5/30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分贝(dB)
2020/5/30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用铅笔或小木棒敲击杯口,预测他们发 出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学会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
1
2
3
4
2020/5/30
观察比较水杯声音高低变化
( 低~高 )。理由:“1”号琴弦最粗,振动频率最慢,声音最低;
“8”号琴弦最细,振动频率最快,声音最高。
“1”到“8”的琴弦由粗到细,振动频率由慢到快,声音也会由低到高变
课外2完02成0/5小/30学科学同步训练P23.
六里坪镇小学朱辉文
2020/5/30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轻轻拨动尺子 2、用力拨动尺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