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急诊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研究
一、立项依据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针刺伤(needlestick injuries.NSIs)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针刺伤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更危险的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据统计数据显示,英、日、澳大利亚国家的护士在过去1年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的发生率为
10-46%[2-4]。即使在高度发达的美国,针刺伤仍是64%的护士所关注的重大问题[5],我国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且与前几年相比,针刺伤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6-7]。国来自、、、4项较大样本的回顾性调查显示[8-11],我国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在 80.6%~92.3%。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参与处理医院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也是众多病菌的集散地,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常常在患者诊断尚未清楚时即展开处理与抢救,一旦发生职业伤害,危害极大[12]。目前,针刺伤已成为急诊护士面临的一种最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章玉兰等[13] 2011年研究结果显示,急诊室是护士发生锐器伤的重点科室,急诊护士工作紧、抢救任务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医疗锐器的环节多,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急诊护士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注射、输液,而在我国滥用注射较为常见,尤是静脉注射[14],静脉输液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达 92.26%[15]。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6],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2.5-3.3瓶的水平。近
期敬华[17]的研究显示急诊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达到了100%,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010年11月,美国护士学会(ANA)强调护理人员的针刺伤防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18] 。2000年我国在普遍性预防的基础上制定了“标准预防”,强调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患者。医疗机构“双重安全”问题备受关注,2009年卫生部颁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进一步强调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的重要性[19]。2011年发布了《卫生部医管司关于开展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些都显示了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重视患者安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急诊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因为急诊护理人员具有传染病易感者和感染源的双重身份,做好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但保护了护理人员,更保护了广大患者。因此明确针刺伤危险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干预,对针刺伤的预防至关重要。
2、目前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护理人员通过锐器伤途径感染HIV被证实以来,国外学者就
开始了锐器伤的研究[20]。目前,国外不仅进行了大样本调查[21-22],部分国家还建立了血源性暴露相关网络系统,如EPINet[23]、NHSN[24]、NaSH[25]以进行持续、动态地监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很多探讨。我国关于锐器伤的专题研究始于2001年[ 8、11、26]。红珍等[27]对2001-2012年我国护理人员锐器伤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文献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占89.5%,危险因素分析和干预研究仅占1.0%,护理人员锐器伤危害受到广泛关注,但锐器伤防护现状仍不容乐观。锐器伤的研究大多针对护理群体进行,而关注急诊方面的文献相对有限,研究方法以经验和体会为主,调查研究以统计描述为主,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
二、研究容
调查海安县急诊护士针刺伤现状;分析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三、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类型
非实验性描述性研究
2、研究对象
海安县工龄大于1年的急诊、输液室注册护士。排除休假、外出学习、哺乳、生病、调离急诊护理工作等时间超过1个月的护士。
3、研究工具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急诊护士针刺伤调查问卷》,包括8个部分:(1)人口社会学资料:如年龄、性别、婚姻状态、职称、护龄、急诊工作时间、文化程度、聘用方式;(2)针刺伤发生情况:该部分参照《针头刺伤与锐器损伤统一报告表(Needlestick and Sharp-Object Injury: Report, SOI)》[28]和《协和医院医疗锐器伤登记表》[29]设计,包括过去一年针刺伤的次数、部位、损伤器械、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刺伤环节、程度、是否被污染针头刺伤,是否汇报等;(3)针刺伤相关知识:针刺伤预防知识、针刺伤的高危环节、锐器使用及处理知识、针刺伤危害、针刺伤预防措施、针刺伤补救措施,根据掌握程度分四个等级(按1~4分计算),等级越高,知识掌握越好;(4)针刺伤预防态度:容包括针刺伤危险性认知、针刺伤预防效能认知、自我效能评估,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同意(5分);(5)针刺伤预防行为:如操作废弃用物的处置、是否戴手套、复帽技术、是否用分离针头等,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将“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赋予分值1~5分,总体得分越高,说明个体防护行为越好。
4、问卷的制定
通过文献回顾,对国外有关的研究进行容分析、总结并归纳,确立测量要素,形成初步问卷。进行专家咨询,修改问卷条目,进行预调查,再次对条目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测试问卷
5、伦理考量
(1)遵循自愿原则:做到知情同意,研究对象在参与研究前被告知研究的目的和容,允许其有权拒绝参加研究或中途可以随时退出研究,而且研究对象获得相关知识的权利不会受到损害。
(2)遵循原则:向研究对象承诺其个人信息绝对,收集资料不涉及隐私问
题,所有研究结果只做研究之用。
(3)遵循受益原则:护士在交回问卷后,研究者会对其错误的针刺伤相关知识及不安全的防护行为进行反馈。
6、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人口学资料和针刺伤发生的具体情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探讨针刺伤预防的影响因素。
7、技术路线:
查阅文献、拟定初步问卷
↓
专家咨询
↓
问卷条目修订
↓
预调查
↓
问卷条目再次修订,形成正式问卷
↓
选择研究对象,正式调查
↓
数据收集,统计分析
三、研究条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1、研究条件
三级乙等医院性教学医院,教学科研处有鼓励开展科研的专项经费及政策支持,在时间、人员、设备上予以保证、协调,加之本院与本县多所二级以上医院有互助关系,在与研究对象的沟通与计划制定落实上更具有一致性和可行性。
2、可能存在的问题
因针对县级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有可能出现样本量不足的现象。
四、预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