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科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合集三篇)

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合集三篇)

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合集三篇)诊所,又名诊疗所、医疗所、卫生所、医疗室。

第四十条医疗机构的名称由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依次组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1 第一章个体诊所药品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个体诊所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治理,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用药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辖区内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个体诊所。

第三条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辖区内个体诊所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县(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个体诊所药品、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储存、分配、使用和管理。

第二章人员与培训第五条个体诊所的负责人及其有关人员应认识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把握药品基本知识。

第六条个体诊所从事药品管理、处方审核、分配的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或由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及通过劳动部门技能鉴定、符合规定的药学人员担任。

第七条个体诊所负责人应负责涉药人员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的继承教育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第八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精神病、传染病或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第三章进货与验收第九条个体诊所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采购药品,禁止从其他渠道采购药品。

对首营企业应审核其合法资格,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索取供货单位加盖原印章的合法证照复印件。

第十条购进药品应逐批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

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必须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日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

中西医管理制度

中西医管理制度

中西医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规范中西医结合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

二、机构管理1.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照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2.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从事诊疗活动,禁止非法行医。

3.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三、人员管理1.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2.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执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不得聘用未经注册的医务人员。

4.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医患纠纷。

四、诊疗管理1.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开展诊疗活动,不得随意扩大诊疗范围。

2.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手术室等场所的清洁卫生。

3.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病例管理和病历资料制度,确保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5.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五、监督检查1.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结果。

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并依法处理。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如有未尽事宜,由卫生行政部门解释并制定补充规定。

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制度

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设立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制定和实施本单位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制度和措施;(3)组织开展中西医结合卫生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4)监督、检查和评估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质量;(5)处理患者投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三、制度内容1. 医疗机构应当依法设立中西医结合科室,配备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资质的医务人员。

2. 医务人员应当具备中西医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水平。

3. 中西医结合诊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优势互补,协同发展;(2)辨证施治,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化治疗;(3)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合理。

4. 中西医结合诊疗应当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诊疗制度,明确诊疗流程和责任;(2)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熟练运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3)患者同意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5. 中西医结合诊疗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2)遵循诊疗规范,确保医疗安全;(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6.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监督管理1. 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中西医结合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监督和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中西结合医院管理制度

中西结合医院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和就诊患者。

第三条本医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中西医结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二、组织机构第四条本医院设立中西医结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制度,协调解决中西医结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本医院设立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等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本制度。

三、医疗服务第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遵守医疗法规和诊疗规范,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

第七条本医院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第八条本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优势。

第九条本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四、医疗安全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安全规定,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第十一条本医院设立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医疗安全工作。

第十二条本医院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五、医疗费用管理第十三条本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收费标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第十四条本医院设立医疗保险科,负责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解释和实施。

第十五条本医院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确保医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六、医院文化建设第十六条本医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中医药文化,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第十七条本医院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七、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本医院中西医结合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西医诊所的规定和法规

中西医诊所的规定和法规

中西医诊所的规定和法规一、引言为了规范中西医诊所的运营,保障患者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和法规。

本文档旨在梳理这些规定和法规,为中西医诊所的运营提供参考。

二、诊所设立与执业1. 诊所设立- 资质要求:诊所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 场地要求:诊所应具备独立的诊疗场所,建筑面积不小于120平方米。

- 设备要求:诊所应配备与其诊疗科目相适应的设备、设施。

2. 执业许可- 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诊所负责人资格证明、场地使用权证明、设备清单等。

- 审批流程: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三、诊疗行为规范1. 诊断与治疗- 诊断:诊所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检查、诊断。

- 治疗:诊所应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2. 处方管理- 处方权:医师应具有处方权,开具处方时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

- 处方审核: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审核,确保用药安全。

3. 医疗文书- 病历记录:医师应详细记录患者病历,包括诊断、治疗过程等。

- 医学证明:诊所应提供正规的医学证明,以满足患者需求。

四、药品管理- 药品采购:诊所应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采购药品。

- 药品储存:诊所应按照药品储存要求,妥善保管药品。

- 药品使用: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药品。

五、消毒与感染控制- 消毒管理:诊所应制定消毒管理制度,确保诊疗环境清洁、卫生。

- 感染控制:诊所应加强感染控制工作,预防交叉感染。

六、患者权益保障- 隐私保护:诊所应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 知情同意:诊所应告知患者诊疗过程、风险及费用等信息,取得患者同意。

七、违规处理- 违规行为:包括无证执业、超范围执业、虚假宣传等。

- 处理措施: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依法对违规诊所进行处罚,严重者吊销执业许可证。

八、结语遵循相关规定和法规,是中西医诊所合法、合规运营的基础。

诊所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中医行业的医疗法规与政策

中医行业的医疗法规与政策

中医行业的医疗法规与政策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医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不断面临各种挑战和变革。

为了规范中医行业的发展,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医疗法规与政策,以确保中医的科学发展和合法经营。

本文将对中医行业的医疗法规与政策进行介绍。

一、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我国中医行业的基本法律,旨在加强对中医药事业的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

该法规定了中医药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支持政策,对中医药的临床实践、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保护。

二、医疗机构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法》对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

该法规定了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立条件、管理要求、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内容,确保中医医疗机构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该法还对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诊疗的规范进行了明确,保障了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三、中医药管理条例《中医药管理条例》对中医药行业的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

该条例包括中医药的生产、流通、经营、科研、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保证中医药行业的安全有效、有序发展。

条例中明确了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生产流通管理、中医药临床实践的规范等要求,以提升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品质和形象。

四、中医师执业管理办法《中医师执业管理办法》是对中医师执业地位和管理进行具体规定的法规。

该办法明确了中医师的执业资格条件、注册和考核要求,规范了中医师执业行为和职业道德要求。

此外,办法还对中医师执业期限和继续教育进行了明确,保证中医师的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

五、医保政策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对中医医疗的支付政策进行了规定。

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中医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患者可以享受中医医疗的医保待遇。

这一政策措施促进了中医医疗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患者的就医选择性和医疗保障水平。

总之,中医行业的医疗法规与政策对于推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规范中医行业的经营和保障患者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西医科门诊规章制度范本

中西医科门诊规章制度范本

一、总则1. 为规范中西医科门诊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门诊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门诊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确保门诊工作有序、高效、安全地进行。

二、门诊工作职责1. 科主任负责全面领导门诊工作,制定门诊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门诊工作正常运行。

2. 主治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康复指导,严格执行诊疗规范,提高医疗质量。

3. 住院医师在主治医师指导下,协助进行诊疗工作,负责患者病情观察、病历书写、医嘱执行等。

4. 护士负责患者护理、治疗、药品管理、消毒隔离等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5. 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各自岗位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三、门诊诊疗规范1. 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答问题,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检查,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力求正确诊断。

2. 严格执行中西医药结合诊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坚持因病施治,合理、安全、科学地用药,规范书写病历、处方,各项记录完整。

4.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5. 加强与患者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措施,尊重患者意愿。

四、门诊管理1. 建立健全各种登记、资料,妥善保存,认真填写卡片,字迹清楚,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2.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3. 加强医疗设备、器械的维护与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4. 定期对门诊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医疗安全与纠纷处理1. 加强医疗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2. 患者投诉处理:设立投诉电话、意见箱,及时处理患者投诉,确保患者合法权益。

3. 医疗纠纷处理:按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公正、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六、附则1. 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规章制度由中西医科负责解释。

3. 门诊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中西医结合诊所诊所规章制度范本

中西医结合诊所诊所规章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诊所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诊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诊所所有员工、实习生及临时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诊所的日常运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促进诊所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四条诊所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水平,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规范。

第五条诊所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六条诊所工作人员应自觉维护诊所形象,尊重患者,礼貌待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第七条诊所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旷工。

第八条诊所工作人员应保守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第九条诊所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质量责任,加强医疗质量监督。

第十条诊所应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药品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

第十一条诊所应按照诊疗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诊疗活动,确保诊疗过程安全、有效。

第十二条诊所应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风险。

第十三条诊所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第四章设备与药品管理第十四条诊所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性能优良的诊疗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五条诊所应按照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药品采购、储存、配送和使用。

第十六条诊所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第五章诊疗科目与业务开展第十七条诊所应按照批准的诊疗科目开展业务,不得擅自开展未批准的业务。

第十八条诊所应加强中医、西医相结合的诊疗技术研究,提高诊疗效果。

第十九条诊所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素养。

第六章信息化建设第二十条诊所应建立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病历信息化管理。

第二十一条诊所应与所在地诊所信息化监管平台对接,及时上传诊疗信息。

第七章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第二十二条诊所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定期检查消防、电力、设备等安全设施。

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大全

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大全

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大全《中西医结合诊所规章制度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西医结合诊所的管理,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依法经营,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第三条中西医结合诊所的管理应当以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为中心,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保障患者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第四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的权益。

第五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综合医疗服务水平。

第六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七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配备合格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职业道德。

第八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建立医务人员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医疗纪律,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信息安全。

第三章诊疗管理第十一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标准,确保诊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十二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建立健全患者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真实、完整和保密。

第十三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严格执行诊疗安全制度,确保患者的诊疗过程安全可控。

第十四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提升服务水平。

第四章设施设备管理第十五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和设备,确保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加强设施设备的巡检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

第五章管理监督第十八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九条中西医结合诊所应当加强对患者的信息保护,防止患者信息泄露。

中西医医院管理制度

中西医医院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中西医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医院设立中西医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中西医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设立中西医结合科,负责中西医结合医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设立中医科,负责中医医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设立西医科,负责西医医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医疗技术管理1.中西医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批准医院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

2.中西医结合科负责中西医结合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

3.中医科负责中医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

4.西医科负责西医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

四、医疗质量管理1.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制,各级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安全。

3.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4.对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进行调查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五、医疗安全管理1.医院设立医疗安全委员会,负责医疗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严格执行医疗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3.加强医疗设备、药品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

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六、医疗资源配置1.医院根据医疗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2.加强医疗设备、药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管理。

3.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七、人员管理1.医院实行全员聘任制,明确各级医务人员职责。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3.严格执行劳动纪律,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4.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奖优罚劣。

八、其他1.医院定期对中西医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2.医院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3.医院积极配合社会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4.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以上为中西医医院管理制度,请全体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诊所工作制度范文六篇

中西医结合诊所工作制度范文六篇

中西医结合诊所工作制度范文六篇第一篇: 中西医结合诊所工作制度(一)门诊工作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卫生法律法规,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依法执业。

2.严格遵守医疗护理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医疗事故发生。

3.将本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本悬挂于醒目位置,执业地点、执业范围、负责人等登记项目发生变化,提前申请变更。

4.按照核准的诊疗项目执业,完成卫生行政部门指令性工作任务,主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

5.认真、规范、准确地书写门诊病历,填写门诊日志。

6.对病员认真检查,合理治疗,科学用药。

对疑难病人2次门诊不能确诊者,及时转上级医院。

对急、危重病员,给予优先接诊,积极进行抢救治疗。

7.认真开展诊所内部设备、设施消毒工作,依法处置医疗废物、废水,保证医疗安全。

8.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诊治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医务人员工作时衣帽穿戴整洁,佩戴胸卡。

保持诊所环境清洁。

9.依据国家有关价格政策,制定合理的各项业务收费标准并公示,收款后出具正规合法的票据。

10.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二)病历书写制度1.对就诊病人书写门诊病历,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病历书写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纠错规范。

2.病历书写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以蓝黑墨水、碳素墨水或黑色签字笔签写。

3.病历由亲自参与诊断、治疗的具有合法资质的医务人员签名。

无资质人员不得签名。

4.门诊手册封面内容应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或住址、药物过敏史等项目。

5.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等检查资料应及时归入门诊病历。

6.对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依法签署知情同意书。

7.急诊病人经过紧急检查处理稳定后即刻书写病历,急诊病历书写就诊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8.急诊留观患者应记录留观记录,重点记录观察期间病情变化和诊疗措施,记录简明扼要,并注明患者去向。

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制度

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员工、科室及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二、组织架构与管理职责第四条本院设立中西医结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全面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人事科、后勤保障科等部门。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办公室:负责医院日常行政、后勤保障、信息化等工作。

2. 医务科:负责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技术等工作。

3. 护理部:负责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技术等工作。

4. 财务科:负责医院财务收支、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工作。

5. 人事科: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福利等工作。

6. 后勤保障科:负责医院设施设备维护、物资采购、后勤服务等工作。

三、医疗质量管理第六条医疗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规定和标准。

2.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医疗质量意识。

3. 实施医疗质量考核,奖优罚劣,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第七条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 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

5. 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医疗质量。

四、护理质量管理第八条护理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护理质量管理的规定和标准。

2.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意识。

3. 实施护理质量考核,奖优罚劣,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第九条护理质量管理措施:1. 制定并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定期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护理质量。

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岗位制度及说明书

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岗位制度及说明书

一、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必修坚守岗位、衣帽整洁,保持诊室清洁卫生, 维护良好候诊秩序,加强健康教育。

2、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3、认真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热情对待每例患者,做到诊断细心,诊治精心,有问必答,态度温和。

4、正规书写病历、处方,字迹清晰,登记正确,资料完整.5、加强业务学习 ,努力提高技术素质,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单位的业务威望.6、严格执行公费医疗制度,杜绝慷慨、奇方、人情方。

7、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和各项规定,坚决杜绝有损单位、病人利益的不良行为。

8、严格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及书写办法,中西药品分别开写处方.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10、加强优质服务,杜绝医疗缺陷。

11、坚持卫生打扫制度,保持科室整洁、卫生。

二、中西医结合科规章制度一、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二、患者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

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 要签全名。

四、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者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 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五、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六、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 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七、积极宏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设专科门诊方便群众就医。

八、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

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九、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晰,并在处方上注明。

十、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

中西医结合门诊规章制度范本

中西医结合门诊规章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西医结合门诊的诊疗活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门诊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第三条本门诊遵循“以人为本、中西医结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二、诊疗规范第四条门诊医生应具备中西医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诊疗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第五条门诊医生应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查体,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第六条门诊医生应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结合西医诊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第七条门诊医生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第八条门诊医生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诊疗流程第九条患者就诊时,应主动出示相关证件,如实告知病史。

第十条门诊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协助医生完成问诊、查体等工作。

第十一条门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检查、检验单,患者完成相关检查、检验后,门诊医生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门诊医生根据治疗方案,开具处方,患者凭处方到药房取药。

第十三条门诊医生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医疗安全第十四条门诊医生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五条门诊护士应做好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第十六条门诊医生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第十七条门诊医生应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意愿,维护患者权益。

五、其他第十八条门诊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十九条门诊工作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不得收受患者及其家属的财物。

第二十条本制度由门诊负责人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六、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如有修改,由门诊负责人组织修订,并重新发布。

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西医结合科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中西医结合科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中西医结合科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1.中医法:中医法是我国中医事业的基本法律,于2024年施行。

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在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科的基础上开展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推广应用以及医学辅助科学等工作。

”该法确立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地位,保障了中西医结合科的发展。

2.医师法:医师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基本法律,对医师的执业资格和行为进行了规定。

其中第三条规定:“医师在符合执业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开展中医医疗活动。

”这意味着具备中医资格的医师可以在中西医结合科中开展工作。

3.《国家中医药管理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对中医药事业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规范。

其中第十五条规定:“中医医疗机构应当标明中医、中西医结合或者中医专科门诊的名称。

”这增强了对中西医结合科的认可和支持。

4.《中西医结合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05年由卫生部颁布,规定了中西医结合科的具体管理要求。

办法明确了中西医结合科的设置条件、临床工作要求、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中西医结合科的发展和运行。

5.中西医结合科评审标准:为了推动中西医结合科的建设和规范化发展,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分别制定评审标准,对中西医结合科进行评审和认定。

评审标准包括科室设置、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中西医结合科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中西医结合科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支持和规范。

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中西医结合科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保障了患者的权益和医疗质量。

同时,它们也对中西医结合科的人员培养、科室管理、医疗资格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促进了其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

相信在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引导下,中西医结合科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政策与法规解读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政策与法规解读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政策与法规解读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为了规范和保护中医药的发展和运用,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中医药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主要政策和法规进行解读。

一、中医药发展规划《国家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是中国政府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的重要文件。

该规划旨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等方面,为中医药行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指导。

二、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医药领域最重要的法律。

该法律明确了中医药的定义和范围,规定了中医药的保护措施,并明确了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培训与资质要求。

该法律的实施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合法发展,保护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中医药行业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具有关键作用。

《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了药品的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此外,对于中药饮片、中药材等特殊药品,还有《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等专门的管理规定。

四、临床实践与技术规范中医药行业的临床实践和技术规范对于中医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中医诊疗规范》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文件规范了中医药的临床操作要求、诊断和治疗标准。

这些规范的制定,不仅保证了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中医药的整体水平和形象。

五、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推广与应用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

《中医传统医学国际合作与交流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中医药在国际上推广的目标与路径,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六、中医药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传统特色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中西医结合诊所医疗规章制度范本

中西医结合诊所医疗规章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诊所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诊所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诊所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诊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遵循中西医相结合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四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条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考核,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第六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第七条对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第八条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规范病历书写,确保病历完整、准确、及时。

第九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三章医疗安全管理第十条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检查。

第十一条加强药品、器械管理,确保药品、器械质量。

第十二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加强医务人员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医疗安全防范能力。

第十四条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医疗纠纷。

第四章医疗服务规范第十五条建立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患者投诉。

第十六条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

第十七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满意。

第十八条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

第五章医务人员管理第十九条严格执行医师、护士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

第二十条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第二十一条建立医务人员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第二十二条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规章制度由本诊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规章制度的修改、废止,须由本诊所管理层讨论决定,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中医医结合科规章制度

中医医结合科规章制度

中医医结合科规章制度一、总则中医医结合科是中医医学与西医医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整合中西医学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为规范中医医结合科的临床实践、教学科研,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临床实践规定1. 临床工作原则:中医医结合科遵循"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看做整体,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的原则。

2. 临床诊疗流程:患者就诊后,首先由中医医生按中医诊疗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然后辅以西医检查和药物治疗。

中西医医生应互相交流、共同制定治疗计划。

3. 病历管理:患者病历应详细记录中西医诊断和治疗过程,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案等内容。

病历应保密存档,便于医疗质量评估和病例分析。

4. 质量控制:医院应定期组织中医医结合科的医生进行临床技术培训和讨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严禁医生违规操作、滥用药品等行为。

三、教学科研规定1. 教学目标:中医医结合科教学旨在培养具备中医、西医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医生,能够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知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

2. 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科研、临床实践,培养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应由中医医生和西医医生共同指导。

3. 科研方向:中医医结合科的科研应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

鼓励跨学科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

四、患者权益保护1. 诚信经营:中医医结合科医院应遵守医德,坚持以患者利益为重,不得强迫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不得隐瞒治疗风险,不得进行不必要的治疗。

2. 信息公开:医院应向患者公开医生资质、收费标准、医疗设备、药品来源等信息,接受患者监督和投诉。

3. 隐私保护:医院应严格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信息,不得泄露患者病历资料和诊疗过程。

五、监督管理1. 内部监督:中医医结合科医院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医生的临床行为、药品使用情况、医疗质量等进行监督,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中西医诊所规定的法规

中西医诊所规定的法规

中西医诊所规定的法规一、总则第一条本规定旨在规范中西医诊所的运营管理,保障患者权益,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西医诊所,包括中医诊所、西医诊所以及中西医结合诊所。

第三条中西医诊所的运营管理应遵循合法、合规、诚信、公正的原则。

二、诊所设立与许可第四条设立中西医诊所,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规章制度等。

第五条诊所设立者应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诊所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诊所章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明等。

第六条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材料后的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的,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七条诊所变更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等,应向原许可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三、诊疗活动与管理第八条中西医诊所应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得超范围执业。

第九条诊所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第十条诊所应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规,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储存、使用、回收等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诊所应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四、人员与培训第十二条诊所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十三条诊所应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四条诊所应鼓励和支持从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

五、收费与保险第十五条诊所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向患者公示。

第十六条诊所应参加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为患者提供医疗保险服务。

六、患者权益保障第十七条诊所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诊所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化解患者纠纷。

第十九条诊所应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安全。

七、法律责任第二十条违反本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2011年版)前言自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医院管理和业务发展等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为了系统总结两批共22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工作经验,提炼规律性、规范性做法,指导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好地开展医院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3‟52号)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编制分为资料收集、素材整理、实地调研、分类编写、修改完善、专家论证等几个阶段,历经2年多的时间。

期间,广泛听取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指南》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核心要素进行归纳提炼,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科室设臵、专科建设、临床研究、药事管理、护理、文化建设、预防保健等九个方面提出了体现中西医结合医院自身工作特点的要求,力求突出《指南》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中西医结合医院。

由于中西医结合在概念内涵、学科发展方向、医院运行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因此希望各地结合《指南》,加强实践,不断探索,总结经验。

我局将在各地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指南》,逐步提高我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管理水平。

第一部分医院管理中西医结合医院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吸收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特长,突出中西医结合特点,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加强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建设,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医疗质量和管理绩效,促进中西医结合医院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人力资源配臵方案,落实岗位聘任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和专业结构合理,中西医结合人员应达到规定的比例。

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30%。

根据医院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备医院领导班子人员。

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其余成员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培训率达到100%。

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其余成员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培训率达到100%。

临床科室负责人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60%,其余临床科室负责人接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培训率达100%。

临床科室医师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逐步提高中西医结合人员比例;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低于40%;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

医院学术委员会中,中西医结合专家比例应达到2/3以上,委员会指导、审核和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

本《指南》中中西医结合人员特指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执业资格。

2.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临床类别医师,同时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历或学位;或系统学习中医(西学中班)一年以上并取得结业证书;或入选地市级以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并结业。

4.中医类别医师,同时具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或临床专业的学历或学位。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突出中西医结合内涵建设,有保障措施并组织实施。

建立符合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流程,根据本院的特点不断完善、深入贯彻执行。

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制定年度综合目标,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体现中西医结合特点,建立以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服务能力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有教学任务的医院可设臵中西医结合临床教研室,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

有条件的医院设臵研究所(室)等机构,建立专职或兼职的研究人员队伍,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

三、建立中西医结合医院质量管理体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加大指导、培训和监督力度,探索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技术准入和应用,完善中西医结合诊疗、护理技术规范,落实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的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院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四、制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规划,推动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保证人员和经费的必要投入。

逐步建立完善中西医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并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提供信息支撑。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逐步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

五、探索形成中西医结合医院核心价值观,创造中医、西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谐发展、共同提高的中西医结合学术环境和人际氛围。

建立体现中西医结合内涵的院徽、院旗、院歌、院训等文化标识,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以开放、创新、包容、和谐等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服务。

通过院刊、网站等多种文化载体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对中西医结合的认知。

六、运用卫生经济学等分析和评价方法,科学评价管理绩效,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体现中西医结合综合优势。

第二部分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是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的重要保证。

中西医结合医院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各类人员中西医结合知识与技能培训。

一、西医学习中医临床类别医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中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鼓励参加有关部门和单位举办的一年以上的系统学习。

鼓励临床类别医师参加中医、中西医结合学历(学位)教育。

(一)全脱产学习班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学习中医理论课程两年以上,完成不少于10—14门的中医必修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850课时;临床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工作日。

办学资质达到要求,即中医理论课程必须由中医药类普通高校教学部门及其教师承担;临床实习必须由具备中医药类普通高校教学实习资质的教学医院承担。

西医学习中医全脱产学习班需省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

(二)半脱产学习班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在职半脱产系统学习中医理论课程一年,完成10—14门中医必修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750课时;临床实习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工作日。

中医理论课程必须由中医药类普通高校教学部门及其教师承担;临床实习必须由具备中医药类普通高校教学实习资质的教学医院承担。

(三)业余学习班在职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中医理论课程一年,不少于8门中医必修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550课时;临床实习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工作日。

中医理论课程应当由中医药类普通高校教学部门及其教师承担;临床实习医院的资质不限,临床带教必须由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资质的医师承担。

二、师承培养培养继承和保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流派特色和技能的中西医结合医师。

建立名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室,以名医带徒的模式,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研读中医(中西医结合)经典著作、撰写读书笔记,跟随名医临诊、分析病案、总结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三、专项人才培养积极选送人才参加国家、地方、医院立项或举办的专项人才培养项目或培训班。

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省(市)级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经验继承班”等。

四、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培养按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五、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人员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团体举办的现代医学进展讲座、技能培训、学术交流等,到国内外相关医疗机构或专业研究机构研修本专业(学科)新技术、新知识,定期组织专家举办现代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

六、保障激励机制根据国家、地方相关规定要求,医院制定相关专业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配臵、梯队建设方案,建立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激励、考核制度,建立中西医结合人员的专业技术档案并组织实施。

建立中西医结合学科学术带头人(含后备学科学术带头人)选拔、使用机制。

医院岗位聘任、工作绩效考核、分配制度要有利于激励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医院年度职工在职教育经费中60%经费用于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经费支出。

第三部分临床科室设臵与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临床科室设臵,应以中西医结合科室为主,同时设立针灸、推拿等中医(民族医)特色科室。

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临床科室应具备符合要求的人员结构、诊疗技术及服务能力,占医院临床科室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其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一、基本要求规范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命名。

临床科室名称应不含“中西医结合”、“西医”字样,也可参考中医医院科室名称规范。

采用疾病名称或症候名称作为专科(或专病)名称时,应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命名。

三级医院临床科室不少于12个(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针灸科、麻醉科、预防保健科等);二级医院临床科室不少于6个。

建立科室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科室建设发展规划、人员岗位职责、人才培养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科研/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分配制度等。

建立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包括三级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并备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诊疗操作规范、科室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以及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二、人员结构科室负责人原则上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当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当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临床科室医师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0%,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个别以手术为主的临床科室比例可适当降低。

病房护士长应接受过系统中医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能够指导护士开展辨病辨证施护和运用中、西医护理技术。

三、诊疗技术制订病种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建立、实施、评估和改进流程。

技术应用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定期考核、评估。

对于科室长期应用、疗效显著的中西医结合技术及时进行总结完善,并加以推广。

开展中医临床路径应用推广工作。

制定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探索中西医结合新技术、新方法。

总结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诊疗技术向基层推广。

挖掘整理总结本科室及本地区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临床经验,提炼具有规律和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内容,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