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燃烧的实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知识拓展”为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知燃烧的普遍性,引出燃烧的条件;其次,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实质和条件;最后,结合灭火方法,让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燃烧与灭火的实质讲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深入讲解了燃烧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燃烧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灭火方法的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危险性,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野炊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现象和条件。
3.设计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2.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实质是什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
(三)小组合作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1.学生对燃烧现象充满好奇,但对其本质和原理理解不深,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燃烧的奥秘。
2.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灭火设备,但对其种类、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灭火技能。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设想:通过模拟火场情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模拟灭火操作,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火情并做出决策。
3.燃烧和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教学难点,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想: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和项目,如家庭火灾预防计划、火场逃生路线设计等,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
4.针对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火灾预防和环保意识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特性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燃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的关系。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验中归纳出燃烧的必要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设想:通过设计系列实验,如不同物质的点燃实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等,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入理解燃烧的本质。
2.灭火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是另一个教学重点,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灭火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灭火原理,并能够根据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直观性强、趣味性高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燃烧现象,并分析它们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要求:描述清晰,分析合理,体现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2.设计一个家庭火灾预防方案,包括火灾报警、灭火器材选择与使用、逃生路线规划等。
要求:方案具体、可行,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灭火?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灭火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
3.请同学们计算以下燃烧反应的热量变化,并解释其意义。
反应1:C2H5OH + 3O2 → 2CO2 + 3H2O
反应2:CH4 + 2O2 → CO2 + 2H2O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解释热值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4.分析以下案例,说明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案例一:火力发电厂的煤炭燃烧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具体,体现绿色化学观念。
5.请同学们针对以下情景,讨论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情景一: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

火焰和扑灭(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火焰和扑灭(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火焰和扑灭(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火焰的形成和扑灭的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火焰的形成- 讲解火焰的组成:氧气、燃料和热量三要素。

- 展示不同燃料的火焰特点:蜡烛、酒精、天然气等。

- 进行实验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点燃蜡烛,如封闭、高处等。

2. 火的扑灭原理- 讲解火的扑灭需要的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热量。

- 展示不同扑灭方法的效果: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等。

- 进行实验观察:使用不同扑灭方法扑灭蜡烛火焰。

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火焰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燃料的火焰特点,并与火焰组成的三要素联系起来。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火焰的形成和扑灭原理。

5. 实践:学生自行探究不同扑灭方法的效果,并总结哪种方法更有效。

6. 归纳: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火和扑灭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1. 视频展示:通过引入有趣的视频段落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实验观察:通过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评估1. 实验记录: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记录情况。

2. 讨论参与: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3. 总结能力:评估学生对火焰形成与扑灭原理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教学资源1. 视频素材:准备一个有趣的火焰相关视频。

2. 实验材料:蜡烛、酒精、天然气等不同燃料,封闭等实验材料。

参考资料。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概念,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2.了解不同类型的燃烧,如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的特点及区别。
3.学会使用灭火器,掌适的灭火器材。
4.通过实验观察燃烧和灭火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燃烧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和灭火呢?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以及灭火的原理。
1.燃烧条件:我将阐述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即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
3.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灭火原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5.案例分析:分析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一)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特别是不同类型的燃烧特点及区别。
2.灭火原理及灭火器的种类、适用场景和操作方法。
3.学生对火灾危害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增强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点的理解。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

设计,讨论交流。
思考过程更具系统
【板书】
性。
实验方案、探究的条件
【倾听】
【结论】这三个条件对于 燃烧的确缺一不可
增强学生发散思考和 收敛思考能力,应用 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回答】可燃物、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方式 【回答】开放性回答
【回答】(开放性)所选 的方案及选择依据 【活动】绘制思维导图
究燃烧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把多条件、开放性探究分成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渐由“单一方
案探究单一条件”的设计转变“多方案探究同一条件”,最后达到“同一方案内探究多个条
件”的层次。通过研究,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继而引入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发散思
维和收敛思维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体会燃烧条件的研究在生活中的意义。
绘制思维导图训练思 维严谨性和逻辑性。
作业
【作业】完善思维导图
【记录】
课堂延伸,提升反思 和完善的意识。
3
板书设计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2)
可燃物
燃烧
氧气 (或空气)
教学设计创新之处
温度达到 着火点
本课题教材设计是由燃烧的应用历史及现状引入,根据我校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等
实际情况,我结合学生探究活动对教学加以改进,运用开放性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
火实验
【提问】燃烧定义
【回答】燃烧定义
【提问】分析钻木取火的燃 可燃物:木头
烧条件
支持燃烧的物质:空气中
【板书】
的氧气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方式:摩
氧气(或空气)
擦生热
温度
设计意图 介绍人类认识燃烧的 历史,模拟真实场景, 激发学习兴趣
2
科学探究 拓展应用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事物的双面性教学重点: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教学难点: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和自救常识的掌握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我们上节课讲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那么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投影】图片,并讲述: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但是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所以,我们不但要善于利用火来进行生产,还要学会如何防止发生火灾。

小组讨论回答: 主要有两方面:利和弊。

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

【转折】一旦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下面我们来一个灭火竞赛。

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

供选用的仪器用品: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

你甚至可以尝试不用上述物品,只要能灭火就算成功。

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

3分钟后到讲台上演示并回答。

其他同学观察并倾听,提出异议并改正。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锻炼表达能力;养成既敢于表达自己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

【讲述】当然,这些灭火方法只能扑灭一般的火灾,自学131页并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校领导,你会给学校的哪些地方配发哪种灭火器?为什么?【提问】小火我们可以扑灭,如果火势太大我们如何自救,如何逃生?对,火警没来之前呢?【投影】相信下面的这个实验会给你一些启示。

【火灾模拟实验】: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

请猜想哪支先灭?如果我们把实验中的烧杯看作是着了火的房间,这个实验就成了火灾模拟实验,实验的结果对我们在火灾中自救有何启示呢?【投影】我们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避免吸入有害的烟尘,然后匍匐前进。

《_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2

《_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2

《_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2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课题,内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为:灭火的材料的应用以及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这些内容实用性很强,能有效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

本课题所学化学知识能有效应用到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2.通过对不同灭火材料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3.初步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新闻、录像视频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安全教育,认识生活中的化学;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关怀,以及对生命的珍爱。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灭火防火安全知识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灭火材料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演示、新闻穿插、现实案例分析,分小组收集材料汇报。

【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观察教师的录像视频:昆山粉尘爆炸新闻。

思考:由上述的事例和新闻你能总结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学生总结: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发生爆炸。

教师归纳性视频展示:模拟火灾现场教师设问:思源学校每个学期给同学们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消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你接触过哪些灭火材料?它们的灭火原理分别是什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学生汇报活动三:(具体见第三小组汇报PPT文件)(1)水灭火的原理是既能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也能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原理,不仅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另外液态的二氧化碳能吸收热量,形成气态二氧化碳而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3)沙子和土:1.把沙子放到火焰上,隔绝了燃烧的氧气。

因此达到了灭火效果!适用范围:扑灭一些小型火灾。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版]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在活动和探究中,能够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的危害,培养安全用火的意识,掌握简单的灭火技能和逃生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展示一组燃烧的用途和危害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活动:“同学们,燃烧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为了更好地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避免火灾的危害,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

”学生活动:听并思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学好本节知识的决心和信心。

二、活动探究(1)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们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回答并总结燃烧的定义。

教师活动: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活动: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然后同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学生汇报探究的过程,得出燃烧的条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反思与评价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实验7―1,并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并分析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深地体会燃烧的三个条件;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四、活动探究(2)教师活动: 请利用桌面上所提供的用品,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点燃的蜡烛,看谁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使用的仪器:蜡烛、玻璃杯、剪刀、湿布;药品:食醋、碳酸钠粉末。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实验。

教师活动: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你能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归纳出灭火的原理、方法,以及灭火――破坏燃烧的条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2、知道被困火场逃生自救措施;3、了解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4、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了解遇到火情、被困火场的处理自救措施;⑵了解爆炸的产生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教学难点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实验7-2实验用品:开口的塑料油桶、小塑料瓶、橡胶管、棉球、镊子、酒精灯、酒精、面粉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回顾:⑴什么是燃烧?⑵燃烧要需要哪些条件?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常见的灭火措施又有哪些?2、引入展示火情处理和火场逃生的卡通图片,播放加油站爆炸视频;我们遇到了火情该如何做?被困火场又该如何逃生自救?爆炸是怎样产生的?生产中如何注意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二)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2、知道被困火场逃生自救措施;3、了解爆炸的产生和爆炸极限;4、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三)质疑探究1、探究活动一⑴讨论:在生活中,若遇到发生火灾,我们应该做哪些事?⑵引导学生讨论并播放相关视频。

⑶根据讨论和视频归纳遇到火情时的处理措施:发生火险时,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①如果火势很小,可根据起火原因,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火扑灭;②如果火势很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拔打火警电话“119”。

⑷讨论:如果我们被困火场,又应该如何逃生自救?⑸引导学生讨论并动画展示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

⑹根据讨论和动画展示内容归纳火场逃生的措施:被困火区时,要冷静采取自救措施:①如果火势很大,可根据楼层的高低,或到窗口呼救,或结绳自救;②如果火势不大,不要开门窗,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不能乘坐电梯。

2、探究活动二⑴学生阅读P132-133实验7-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⑵播放爆炸视频及慢镜头,观察爆炸产生的过程。

燃烧和防火(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燃烧和防火(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燃烧和防火(第2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目标- 了解燃烧和防火的基本概念- 掌握火灾预防和扑灭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教学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要素2. 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3. 不同类型的燃料和其燃烧特点4. 防火的基本方法和措施5. 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6. 灭火器的分类和使用指南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引入燃烧和防火的话题,鼓励学生分享有关火灾的经历或故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 介绍燃烧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过程。

2. 解释燃烧的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并以具体案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燃料和其燃烧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燃料的特点和危险性。

步骤三:方法讲解1. 讲解防火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包括常见的火灾预防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2. 介绍灭火器材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讲解各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步骤。

3. 分类介绍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指南,指导学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器。

步骤四: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火灾预防和扑灭的实际应用场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防火建议和灭火方案。

步骤五:总结- 对今天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燃烧和防火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 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和应用题,测试学生对燃烧和防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 观察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 《化学科学教学参考书(高中版)》- 燃烧和防火相关教学资料。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教案

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教案

课时计划授课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题目课题3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附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成果展示:1、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2、二氧化碳能灭火三、创情激趣: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

四、合作探究[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交流]第一小组,我们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

我们点燃了两只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只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只蜡烛熄灭了。

第一小组:降低温度。

第三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

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而熄灭。

第四小组:我们和第三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

第五小组:我们组选取了两只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只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只蜡烛首先熄灭了。

第五小组:我们主要是从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

同学们好复习提问:[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点燃一支蜡烛在罐内,鼓入大量空气,但不加盖会不会爆炸?
【小结】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
急速燃烧
积聚大量的热量
指导阅读教材P128的内容
【追问】1.有这个实验还说明了什么?
【小结】1.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二、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
【提问】燃烧的剧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
自学归纳
【引言】可燃物的在一定空间的急剧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常识
【指导阅读】P129资料
【投影】展示图标
总结提高
【提问】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何关系
【巩固练习】讨论交流
阅读P128内容并思考问题
讨论进行猜想与假设
1.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与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关
3.与可燃物的性质
对照燃烧条件设计对比实
验验证猜想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
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
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
炸有关的图标
口答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及归纳能力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
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
的热情,培养他们设
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并善于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
的安全知识,对学生
进行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