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塔演示
汉诺塔游戏法则
汉诺塔游戏法则
将3根柱⼦设为A, B, C. 认为它们之间的位置是循环的,即 A - B - C - A ,如图所⽰。
规则:
(1)先⼩后⼤
(2)单左双右(注:单双指的是盘⼦数,单数个盘⼦则⼀直往左移动,双数的盘⼦则⼀直往右移动)(3)按顺序移动,每个移动⼀次,如果不符合规则,就移动两次,还不符合规则,就找到盘1,重新开始例:3个盘⼦,单数,向左⾛。
1,盘1向左移动⼀步,到C柱。
2,盘2向左移动⼀步,不符合游戏规则,移动两步,到B柱。
3,盘3向左移动⼀步,不符合游戏规则,移动两步,不符合游戏规则。
找到最⼩的盘1,向左移动⼀步,移动到B柱。
4,盘2被盘1压住,⽆法移动。
那么盘3向左移动⼀步,到C柱。
5,找到最⼩的盘1,向左移动⼀步,到A柱。
6,盘2向左移动⼀步,不符合游戏规则,移动两步,到C柱。
7,盘3被盘2压住,⽆法移动。
找到最⼩的盘1,向左移动⼀步,到C柱。
游戏完成。
Python程序实现:
def hanoi(n, x, y, z):
if n == 1:
print(x, '-->', y)
else:
hanoi(n-1, x, z, y) #将前n-1个盘⼦从x移动到y上print(x, '-->', z) #将最⼤的盘⼦从x移动到z上
hanoi(n-1, y, x, z) #将y上的n-1个盘⼦从y移动到z上n = int(input('请输⼊汉诺塔的层数:'))
hanoi(n, 'A', 'B', 'C')。
深入浅出学算法021-汉诺塔问题
深入浅出学算法021-汉诺塔问题汉诺塔问题是一个传统的数学问题,也是一个经典的递归问题。
它是基于以下几个规则:1. 有三根柱子,分别是A、B、C,开始时A柱上有n个从小到大叠放的圆盘。
2.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3. 大圆盘不能放在小圆盘上面。
目标是将A柱上的圆盘全部移动到C柱上,可以利用B柱作为辅助。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递归。
下面是求解汉诺塔问题的算法步骤:1. 如果只有一个圆盘,直接从A柱移动到C柱。
2. 如果有n个圆盘,可以将问题分解为三个步骤:- 将n-1个圆盘从A柱移动到B柱,可以借助C柱作为辅助。
- 将最大的圆盘从A柱移动到C柱。
- 将n-1个圆盘从B柱移动到C柱,可以借助A柱作为辅助。
递归地应用这个步骤,就可以解决任意数量的圆盘移动问题。
下面是用Python实现汉诺塔问题的代码:```pythondef hanoi(n, A, B, C):if n == 1:print("Move disk", n, "from", A, "to", C)else:hanoi(n-1, A, C, B)print("Move disk", n, "from", A, "to", C)hanoi(n-1, B, A, C)n = int(input("Enter the number of disks: "))hanoi(n, 'A', 'B', 'C')```以上代码中,`hanoi`函数接受四个参数:n表示圆盘的数量,A、B、C分别表示三根柱子的名称。
函数根据递归算法进行移动,并输出每一步的操作。
运行程序,输入圆盘的数量,即可看到详细的移动步骤。
汉诺塔五层步骤教学
汉诺塔五层步骤教学汉诺塔是一种益智游戏,常用于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由三根柱子和若干个不同大小的圆盘组成,初始时所有圆盘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叠放在柱子一上。
游戏的目标是把所有圆盘从柱子一移动到柱子三,并且在移动过程中遵守以下规则:1.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2. 大圆盘不能放在小圆盘上面。
在这里,我将介绍汉诺塔的五层步骤教学,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游戏。
第一步:将第一个圆盘从柱子一移动到柱子三。
在整个游戏开始时,我们需要首先将最小的圆盘从柱子一移到柱子三。
这是比较简单的一步,只需要将第一个圆盘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即可。
第二步:将第二个圆盘从柱子一移动到柱子二。
接着,我们将第二个圆盘从柱子一移到柱子二。
同样,也是将较小的圆盘从一个柱子移动到另一个柱子,保证大圆盘在下面,小圆盘在上面。
第三步:将第一个圆盘从柱子三移动到柱子二。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第一个圆盘从柱子三移动到柱子二,这一步同样比较简单,只需要移动一个圆盘即可。
第四步:将第三个圆盘从柱子一移动到柱子三。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将第三个圆盘从柱子一移到柱子三,这会稍微有些难度,因为我们需要确保大圆盘没有被放在小圆盘上面。
第五步:将第一个圆盘从柱子二移动到柱子一。
最后一步,我们需要将最小的圆盘从柱子二移到柱子一,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游戏的目标,将所有圆盘都成功移动到了目标位置。
通过以上的五层步骤教学,相信大家对汉诺塔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享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更好地应用这些技巧和方法。
愿大家在游戏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汉诺塔问题的详解课件
03 汉诺塔问题的变 种和扩展
多层汉诺塔问题
01
02
03
定义
多层汉诺塔问题是指将多 层的盘子从一个柱子移动 到另一个柱子,同时满足 汉诺塔问题的规则。
难度
随着盘子层数的增加,解 决问题的难度呈指数级增 长。
子从中间柱子移动到目标柱子。
递归解法的优点是思路简单明了,易于 理解。但是,对于较大的n值,递归解 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容易造成栈溢出
。
分治策略
分治策略是解决汉诺塔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它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分别求解这些子 问题,然后将子问题的解合并起来得到原问题的解。
分治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将汉诺塔问题分解为三个阶段:预处理阶段、递归转移阶段和合并阶 段。预处理阶段将n-1个盘子从起始柱子移动到中间柱子,递归转移阶段将第n个盘子从起 始柱子移动到目标柱子,合并阶段将n-1个盘子从中间柱子移动到目标柱子。
制作汉诺塔问题的动画演示
除了使用Python或数学软件进行可视化演示外,还可以使 用动画制作软件来制作汉诺塔问题的动画演示。这些软件 提供了丰富的动画效果和编辑工具,可以创建生动有趣的 演示。
在动画演示中,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示不同的 柱子和盘子。通过添加音效和文字说明,可以增强演示的 视觉效果和互动性。最终的动画演示可以保存为视频文件 ,并在任何支持视频播放的设备上播放。
使用Python的图形库,如matplotlib或tkinter,可以创建汉诺塔的动态演示。 通过在屏幕上绘制柱子和盘子,并模拟移动过程,可以直观地展示汉诺塔问题的 解决方案。
Python代码可以编写一个函数来模拟移动盘子的过程,并在屏幕上实时更新盘 子的位置。通过递归调用该函数,可以逐步展示移动盘子的步骤,直到所有盘子 被成功移动到目标柱子上。
汉诺塔问题数学解法
汉诺塔问题数学解法汉诺塔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它的解法是基于递归的。
假设有n个圆盘,编号从1到n,初始时都放置在A柱子上,目标是将这些圆盘移动到C柱子上。
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则: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大圆盘不能放在小圆盘上面。
解题步骤如下:1. 如果n=1,则直接将编号为1的圆盘从A柱子移动到C柱子上,移动完毕。
2. 如果n>1,先将n-1个圆盘从A柱子通过C柱子移动到B柱子上。
此时A柱子上只剩下编号为n的圆盘。
3. 将编号为n的圆盘从A柱子移动到C柱子上,移动完毕。
4. 最后将B柱子上的n-1个圆盘通过A柱子移动到C柱子上。
可以看出,将n个圆盘移动到C柱子上的步骤可以分解为以下子问题:1. 将n-1个圆盘从A柱子通过C柱子移动到B柱子上。
2. 将编号为n的圆盘从A柱子移动到C柱子上。
3. 将n-1个圆盘从B柱子通过A柱子移动到C柱子上。
可以使用递归的方法来解决汉诺塔问题。
具体代码如下所示:```def hanoi(n, A, B, C):if n == 1:print("Move disk", n, "from", A, "to", C)else:hanoi(n-1, A, C, B)print("Move disk", n, "from", A, "to", C)hanoi(n-1, B, A, C)n = 3hanoi(n, 'A', 'B', 'C')```输出结果为:```Move disk 1 from A to CMove disk 2 from A to BMove disk 1 from C to BMove disk 3 from A to CMove disk 1 from B to AMove disk 2 from B to CMove disk 1 from A to C```这样,就完成了将3个圆盘从A柱子移动到C柱子的全部步骤。
[数学建模]自选实验题二 汉诺塔游戏的解法演示
汉诺塔游戏的解法演示问题背景汉诺塔是源自印度神话里的玩具。
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从下往上安大小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
上帝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在另一根柱子上。
并且规定,在小圆盘上不能放大圆盘,在三根柱子之间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有预言说,这件事完成时宇宙会在一瞬间闪电式毁灭。
也有人相信婆罗门至今还在一刻不停地搬动着圆盘。
数学模型现在有三根相邻的柱子,标号为A,B,C,A柱子上从下到上按金字塔状叠放着n个不同大小的圆盘,现在把所有盘子一个一个移动到柱子B上,并且每次移动同一根柱子上都不能出现大盘子在小盘子上方,请问至少需要多少次移动,设移动次数为H(n)。
首先我们肯定是把上面n-1个盘子移动到柱子C上,然后把最大的一块放在B上,最后把C上的所有盘子移动到B上,由此我们得出表达式:H(1) = 1H(n) = 2*H(n-1)+1 (n>1)那么我们很快就能得到H(n)的一般式:H(n) = 2^n - 1 (n>0)并且这种方法的确是最少次数的,证明非常简单,可以尝试从2个盘子的移动开始证。
下面利用这种思想,给出一个用Mathematica软件模拟出的解法演示。
解析方法利用Mathematica,程序如下:(*一.输入变量区域*)(*输入圆环总数:如果总数在11以内还是可以很快出结果的*)zongshu = 11;(*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则输入1->2,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3则输入1->3*)weizhi = "1->3";(*二.计算结果区域*)(*下面这三行是赋初值*)a = Table[ii, {ii, zongshu, 1, -1}];arr1 = {a, {}, {}};arr2 = {arr1};(*下面这两个二级嵌套的If语句用来判断最小圆环的移动方向*)If[weizhi == "1->3" || weizhi == "1→3",mowei = 3;If[Mod[zongshu, 2] == 0,fangx = 1,fangx = -1];];If[weizhi == "1->2" || weizhi == "1→2",mowei = 2;If[Mod[zongshu, 2] == 1,fangx = 1,fangx = -1];];For[ii = 1; jj = 1, ii < 2^(zongshu - 1) + 1, ii++,kk = arr1[[jj]][[-1]];arr1[[jj]] = Delete[arr1[[jj]], -1];jj = Mod[jj + fangx + 2, 3] + 1;arr1[[jj]] = Append[arr1[[jj]], kk];arr2 = Append[arr2, arr1];(*下面这两个If语句用来判断移动是否已经完成*)If[mowei == 2 && arr1[[1]] == {} && arr1[[3]] == {}, Break[];];If[mowei == 3 && arr1[[1]] == {} && arr1[[2]] == {}, Break[];];(*下面这一个三级嵌套的If语句判断除了最小圆环以外的圆环的移动方向*)If[arr1[[Mod[jj + 1, 3] + 1]] == {},xuanze = 1,If[arr1[[Mod[jj, 3] + 1]] == {},xuanze = 2,If[arr1[[Mod[jj, 3] + 1]][[-1]] < arr1[[Mod[jj + 1, 3] + 1]][[-1]],xuanze = 1,xuanze = 2;];];];(*下面这一个If语句用来接受上面的判断结果,然后移动圆环,也可以和上面的判断语句合并在一起写*)If[xuanze == 1,kk = arr1[[Mod[jj, 3] + 1]][[-1]];arr1[[Mod[jj, 3] + 1]] = Delete[arr1[[Mod[jj, 3] + 1]], -1];arr1[[Mod[jj + 1, 3] + 1]] = Append[arr1[[Mod[jj + 1, 3] + 1]], kk],kk = arr1[[Mod[jj + 1, 3] + 1]][[-1]];arr1[[Mod[jj + 1, 3] + 1]] = Delete[arr1[[Mod[jj + 1, 3] + 1]], -1];arr1[[Mod[jj, 3] + 1]] = Append[arr1[[Mod[jj, 3] + 1]], kk];];(*下面的arr2用来记录每一步的移动结果*)arr2 = Append[arr2, arr1];];(*下面的arr2是记录的完整的每一步移动结果,但是此处选择了不显示该结果,若要显示该结果,去掉arr2后的分号即可*)arr2;(*三.制作动画区域*)(*下面的tu[0]只是一个空的框架,防止动画过程中比例的变化*)tu[0] = Graphics3D[{Opacity[0], EdgeForm[None],Cuboid[{-zongshu, zongshu, 0}, {zongshu, 7*zongshu, zongshu + 2}]}, Boxed -> False, ViewPoint -> Right];For[zhen = 1; mm = 1, zhen <= Length[arr2], zhen++,For[ii = 1; kk1 = 1, ii <= 3, ii++,For[jj = 1, jj <= Length[arr2[[zhen]][[ii]]], jj++,(*下面的tu[kk1]用来记录每一步的圆环的位置*)tu[kk1] =Cylinder[{{0, 2*ii*zongshu, jj - 1}, {0, 2*ii*zongshu, jj}},arr2[[zhen]][[ii]][[jj]]];kk1++;];];(*下面的tu[zongshu+1]是三个杆*)tu[zongshu + 1] =Table[{Y ellow, Cylinder[{{0, 2*ii*zongshu, 0}, {0, 2*ii*zongshu, zongshu + 1}}, 0.3]}, {ii, 1, 3}];(*下面的zongtu[mm]用来记录整个动画过程*)zongtu[mm] =Graphics3D[Table[tu[kk2], {kk2, 1, zongshu + 1}],V iewPoint -> Right, Boxed -> False,PlotLabel -> Style[StringJoin["第", ToString[mm - 1], "步"], 16, Blue, FontWeight -> Bold, FontFamily -> "宋体"]];mm++;];(*下面的Animate命令为显示整个移动圆环的过程*)Animate[DynamicModule[{}, Show[zongtu[bushu], tu[0]]], {bushu, 1, Length[arr2], 1}, DisplayAllSteps -> True,AnimationRate -> 1,AnimationRepetitions -> 2, AnimationRunning -> False,BaseStyle -> Blue]。
“汉诺塔”器具与小学益智课堂教学
“汉诺塔”器具与小学益智课堂教学“汉诺塔”是一种经典的益智游戏,也是一个常用的小学益智课堂教学工具。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汉诺塔”由三个柱子和若干个不同大小的圆盘组成。
这些圆盘套在柱子上,最大的圆盘在最底下,其他的圆盘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套在上面。
游戏的规则是: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并且只能将较小的圆盘放在较大的圆盘上面。
要求将所有的圆盘从一个柱子上移动到另一个柱子上,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就是游戏的目标。
在小学的益智课堂中,可以利用“汉诺塔”器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和逻辑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汉诺塔”游戏的规则和解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移动圆盘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逐渐发现移动圆盘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汉诺塔”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计算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次才能完成游戏,让学生锻炼数学计算能力;或者可以让学生根据圆盘的大小,设计一个合理的算法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使用“汉诺塔”器具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提前准备好足够数量和大小不同的圆盘,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挑战。
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分享解题思路,以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
“汉诺塔”器具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小学益智教学工具。
通过使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在使用“汉诺塔”器具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青少年编程教案第六十课 汉诺塔(一)
今日任务:今天,我们将以小时候大家都玩儿过的汉诺塔游戏作为原型,用scratch 编程实现它,汉诺塔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A 柱上有N 个圆盘,从下到上分别按由大到小排列,借助中间的B 柱,将A 柱上的圆盘按照一开始的叠放顺序全部移动到C 柱,移动过程中无论各圆盘位于哪根柱上,都必须遵循上小下大的摆放规则。
那么我们接下来分别看看有1、2、3个圆盘时的移动情形,看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些规律出来! 只有一个圆盘时的情形:一步就可以移动过来:只有二个圆盘时的情形:A 柱B 柱C 柱A 柱B 柱C 柱A 柱B 柱C 柱只有三个圆盘时的情形:A 柱B 柱C 柱第二步:A 柱B 柱C 柱第三步:A 柱B 柱C 柱A 柱B 柱C 柱A柱B柱C柱第二步:A柱B柱C柱第三步:A柱B柱C柱第四步:A柱B柱C柱我们似乎可以从这样儿的移动中找到某些规律移动时,盘子其实都遵循着这样儿的规律:无论是移动多少个圆盘,都可以看做是现将A 柱上除最大的圆盘以外的所有圆盘移到B 柱,然后,移动A 柱上最大的圆盘到C 柱,最后再将B 柱上的所有圆盘移动到C 柱上,结束。
比如三个圆盘时:A 柱B 柱C 柱第六步:A 柱B 柱C 柱第六步:A 柱B 柱C 柱核心算法简述:Step1:如果盘子数=1,那么直接执行第2步,否则执行第3步 Step2:盘子从A 柱直接移动到C 柱,执行第6步 Step3:核心算法(可传递参数)执行:A 柱是起点柱,B 柱作为终点柱,C 柱作为中转柱 ①Step4:执行:将盘子从起点柱移动到终点柱 ② Step5:核心算法(可传递参数)执行:B 柱作为起点柱,C柱作为终点柱,A 柱作为中转柱 ③A 柱B 柱C 柱A 柱B 柱C 柱A柱B 柱C 柱A 柱B 柱C 柱本课重难点:(1)通过汉诺塔的操作演示可以理解推导出的递归算法即本程序的核心算法。
(2)能够正确理解本程序的编写思路,今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可以按照本程序所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汉诺塔递归算法及详解
汉诺塔递归算法及详解汉诺塔(Hanoi Tower)是一种数学谜题,由法国数学家Édouard Lucas在19世纪中期提出。
这个谜题由三根柱子和一组圆盘组成,圆盘从上到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放置在柱子上。
问题的目标是将所有圆盘从一个柱子移动到另一个柱子,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并且不能将大的圆盘放在小的圆盘上面。
解决汉诺塔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是使用递归算法。
递归是一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方法,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小的相同问题的子问题来解决。
汉诺塔的递归算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1.将N-1个圆盘从起始柱子移动到中间柱子上,这可以通过将起始柱子作为源柱子,中间柱子作为辅助柱子,目标柱子为空柱子来实现。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递归调用来实现,将起始柱子作为源柱子,中间柱子作为辅助柱子,目标柱子作为空柱子。
2.将第N个圆盘从起始柱子移动到目标柱子上。
3.将N-1个圆盘从中间柱子移动到目标柱子上,这可以通过将中间柱子作为源柱子,目标柱子作为辅助柱子,起始柱子作为空柱子来实现。
这个步骤可以通过递归调用来实现,将中间柱子作为源柱子,目标柱子作为辅助柱子,起始柱子作为空柱子。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使用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pythondef hanoi(n, source, target, auxiliary):if n > 0:#将N-1个圆盘从起始柱子移动到中间柱子hanoi(n-1, source, auxiliary, target)#将第N个圆盘从起始柱子移动到目标柱子print("Move disk", n, "from", source, "to", target)#将N-1个圆盘从中间柱子移动到目标柱子hanoi(n-1, auxiliary, target, source)#测试n=3hanoi(n, 'A', 'C', 'B')```上述代码中,`hanoi(`函数接受四个参数:圆盘的数量n,起始柱子source,目标柱子target和辅助柱子auxiliary。
汉诺塔的玩法
汉诺塔的玩法有三根相邻的柱子,标号为A,B,C,A柱子上从下到上按金字塔状叠放着n个不同大小的圆盘,现在把所有盘子一个一个移动到柱子B上,并且每次移动同一根柱子上都不能出现大盘子在小盘子上方。
拓展内容:汉诺塔一、简介汉诺塔是由三根杆子A,B,C组成的。
A杆上有N个(N>1)穿孔圆盘,盘的尺寸由下到上依次变小。
要求按下列规则将所有圆盘移至C杆: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大盘不能叠在小盘上面。
提示:可将圆盘临时置于B 杆,也可将从A杆移出的圆盘重新移回A杆,但都必须尊循上述两条规则。
问:如何移?最少要移动多少次?汉诺塔是根据一个传说形成的一个问题:有三根杆子A,B,C。
A杆上有N个(N>1)穿孔圆盘,盘的尺寸由下到上依次变小。
要求按下列规则将所有圆盘移至C杆: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大盘不能叠在小盘上面。
提示:可将圆盘临时置于B杆,也可将从A杆移出的圆盘重新移回A 杆,但都必须尊循上述两条规则。
问:如何移?最少要移动多少次?二、公式现在有三根相邻的柱子,标号为A,B,C,A柱子上从下到上按金字塔状叠放着n个不同大小的圆盘,现在把所有盘子一个一个移动到柱子B上,并且每次移动同一根柱子上都不能出现大盘子在小盘子上方,请问至少需要多少次移动,设移动次数为H(n)。
首先我们肯定是把上面n-1个盘子移动到柱子C上,然后把最大的一块放在B上,最后把C上的所有盘子移动到B上,由此我们得出表达式:H⑴=1H(n)=2H(n-1)+1(n>1)那么我们很快就能得到H(n)的一般式:H(n)=2^n-1(n>0)并且这种方法的确是最少次数的,证明非常简单,可以尝试从2个盘子的移动开始证,你可以试试。
进一步加深问题假如现在每种大小的盘子都有两个,并且是相邻的,设盘子个数为2n,问:⑴假如不考虑相同大小盘子的上下要多少次移动,设移动次数为J(n);⑵只要保证到最后B上的相同大小盘子顺序与A上时相同,需要多少次移动,设移动次数为K(n)。
综合实例_汉诺塔
综合实例——汉诺塔问题描述:相传印度教的天神梵天在创造地球这一世界时,建了一座神庙,神庙里竖有三根宝石柱子,柱子由一个铜座支撑。
梵天将64个直径大小不一的金盘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套放在第一根柱子上,形成一座金塔,即所谓的梵天塔(又称汉诺塔)。
天神让庙里的僧侣们将第一根柱子上的64个盘子借助第二根柱子全部移到第三根柱子上,既将整个塔迁移,同时定下3条规则:(1)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2)盘子只能在三根柱子上来回移动,不能放在他处;(3)在移动过程中,三根柱子上的盘子必须始终保持大盘在下,小盘在上。
天神说:“当这64个盘子全部移到第三根柱子上后,世界末日就要到了”。
这就是著名的梵天塔问题。
编程要求:(1)刚开始时,缺省三根针,三层金盘位于第一根针上。
(2)按“开始”菜单演示汉诺塔移动过程,按“结束”菜单结束汉诺塔演示过程。
(3)按“改变层数”菜单显示对话框来修改层数。
(4)在客户区正确显示当前移动图示过程。
(5)在客户区正确显示当前移动总次数、各金盘的移动次数和各针上发生的移动次数。
(6)按“单步演示”菜单打勾来一步一步查看过程。
“单步演示”菜单不打勾时表示是自动演示(每次移动间隔1s)。
“单步演示”菜单每次一次,三根针状态复位。
要点分析:本题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鼠标消息、菜单、定时器。
同时也需要有部分画笔/画刷使用,显示文字等工作,难度适中。
该题的难点在于数据结构和移动算法,涉及到递归和栈的概念,以及在定时器和鼠标消息处理函数中的编写。
(1)递归算法可以看如下函数Hanoi,其中Move函数是真正的移动。
void Hanoi (int n, int p1, int p2, int p3){if (n = = 1)Move (n, p1, p3);else{Hanoi (n – 1, p1, p3, p2);Move (n, p1, p3)Hanoi (n – 1, p2, p1, p3);}}(2)数据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保存几个金盘在移动中的状态,另一方面要保存递归算法每步的结果,这里使用两个类:CHanoi 和CHanoiStack。
汉诺塔五层步骤教学
汉诺塔五层步骤教学汉诺塔是一种经典的数学谜题,也是一种益智游戏。
它的规则简单,但解题过程却富有挑战性。
汉诺塔谜题由三根柱子和一组不同大小的圆盘组成,目标是将所有圆盘从一根柱子上移动到另一根柱子上,且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小的圆盘在较大的圆盘上方。
本文将为您介绍汉诺塔五层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步骤一:设立初始状态在开始解题之前,我们需要设立一个初始状态。
假设有三根柱子,分别标记为A、B和C。
最初,所有的圆盘都放在柱子A上,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由小到大排列。
步骤二:递归分解问题将汉诺塔问题递归地分解成更小的子问题,我们先从五层的汉诺塔开始。
将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柱子C可以分为三个子步骤:1. 将前四个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柱子B。
2. 将最底下的大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柱子C。
3. 将柱子B上的四个圆盘移动到柱子C。
步骤三:解决子问题解决子问题是汉诺塔问题的关键步骤。
通过将问题转化为更小规模的子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相同的步骤解决它们。
在解决五层汉诺塔的步骤二中,我们已经对子问题进行了描述,现在我们来详细介绍如何解决它们。
对于子步骤1,将前四个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柱子B,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独立的汉诺塔问题。
按照相同的步骤,我们可以再次将这个子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前三个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柱子C。
2. 将第四个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柱子B。
3. 将前三个圆盘从柱子C移动到柱子B。
对于子步骤2,将最底下的大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柱子C,这一步骤相对简单。
只需将最大的圆盘从A移动到C即可。
对于子步骤3,将柱子B上的四个圆盘移动到柱子C,我们可以将它看作另一个独立的汉诺塔问题。
按照相同的步骤,我们可以将这个子问题继续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前三个圆盘从柱子B移动到柱子A。
2. 将第四个圆盘从柱子B移动到柱子C。
3. 将前三个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柱子C。
步骤四:整合子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递归分解问题和解决子问题,我们已经得到了子问题的解决方案。
汉诺塔动画演示课件
汉诺塔的规则和玩法
01
02
03
04
05
规则:汉诺塔的规则是 要求将所有的圆盘从起 始柱子移到目标柱子上, 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以 下三个原 则
1.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 盘;
2. 圆盘只能放在比它大 3. 圆盘只能放在空柱子
的圆盘上;
上。
玩法:汉诺塔的玩法是 从起始柱子开始,按照 规则将圆盘逐个移到目 标柱子上。在移动过程 中,需要不断地将圆盘 进行分解和组合,以找 到最优的移动方案。
0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汉诺塔问题可以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基准测试案例,用于评
估和优化算法和模型的性能。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力学与运动学
汉诺塔问题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用来解释和演示力学和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运 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光学与视觉
汉诺塔问题中的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盘子可以用来模拟光线和颜色的传播和反射,可以用来解释和演示 光学和视觉的基本原理。
效地降低时间复杂度,提高求解效率。
优化二:使用遗传算法求解
总结词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可以用于求解组合优化问题。
详细描述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因选择、交叉和变异等过程来寻 找最优解。在汉诺塔问题中,我们可以使用遗传算法来求解。首先,我们定义一个表示汉诺塔问题的染色体,然 后通过模拟选择、交叉和变异等过程来不断优化染色体的适应度,最终得到最优解。
02
汉诺塔动画演示
演示一:移动三个盘子
总结词:通过演示,展示汉诺塔问题最简单的情形,即只 有三个盘子需要移动。
详细描述
1. 起始状态:三个盘子叠在一起,放在第一个柱子上。
图形环境下的汉诺塔演示
图形环境下的汉诺塔演示卫洪春【摘要】经典的汉诺塔问题的求解主要是采用递归算法来实现。
但是在不同的语言开发环境下,其求解过程主要是以控制台模式的字符方式来显示算法的运算结果。
基于控制台模式下移动汉诺塔的运算结果虽然正确,但存在感观上不直观的原因,文中提出了在图形环境中显示移动汉诺塔运算结果的观点,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传统的递归程序设计方法,结合图形环境中相关的绘图知识,使移动汉诺塔的运算过程更形象、更直观,达到了更好的可视化演示效果。
%The methods for solving the classical problem on Hanoi Tower is mainly usedto adopt recursive algorithm at present.However,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its solving process is to display operating results main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 mode in console mode.In console mode, although the operating result of moving Hanoi Tower is correct,it is not intuitive.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view of displaying the operating results in graphical environment , adopt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concepts and traditional recursive programming method, combine related drawing knowledge of graphical environment.It makes the operating process more vivid, more intuitive,and achieves a better visual demonstration effect.【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4(000)015【总页数】4页(P8-10,14)【关键词】汉诺塔;递归;图形;C++【作者】卫洪春【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四川达州 6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汉诺塔(Hanoi)是一个古老而经典的问题,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汉诺塔问题演示课程设计
汉诺塔问题演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2. 学生掌握运用递归思想解决汉诺塔问题的方法;3. 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与数学归纳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汉诺塔问题;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分析汉诺塔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学生在解决汉诺塔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以汉诺塔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掌握递归思想和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解决汉诺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汉诺塔问题背景介绍:- 汉诺塔问题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汉诺塔问题的基本规则;- 汉诺塔问题与数学归纳法的关系。
2. 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原理:- 递归思想及其在汉诺塔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汉诺塔问题解法与数学公式推导。
3. 汉诺塔问题实践操作:- 编写程序解决汉诺塔问题;- 小组合作探讨汉诺塔问题的优化解法;- 分析汉诺塔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解法及规律。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 引言与背景介绍(1课时);2. 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原理(2课时);3. 汉诺塔问题实践操作(2课时);4. 拓展与提高(1课时)。
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汉诺塔问题的解法及其数学原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汉诺塔规则讲解
汉诺塔规则讲解
汉诺塔是计算机学教科书中常用的游戏,用来说明递归的魔力。
该游戏有3个柱子和一组不同大小的圆盘,柱子从圆盘的中心穿过。
游戏开始时,所有圆盘叠放在左侧第一个柱子上,游戏的目标是将所有的圆盘从第一个柱子移动到第三个柱子,同时遵守以下规则:
1.除了被移动时,所有圆盘都必须放在柱子上。
2.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3.圆盘不能放置在比它小的圆盘上面。
汉诺塔移动规则:
有三根杆子A,B,C。
A杆上有N个(N>1)穿孔圆盘,盘的尺寸由下到上依次变小。
要求按下列规则将所有圆盘移至C杆:
1.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2.大盘不能叠在小盘上面。
9.总复习:汉诺塔游戏(教案)人教版数学上册四年级
汉诺塔游戏教材分析《汉诺塔游戏》编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7册,第111页,《总复习》单元里的一个数学思考。
首先我把本课定位为数学游戏课,学生要学会动手操作,按照规则达到游戏目标。
其次是数学思想课,在本课中给学生渗透递归的思想,即在探究中发现三层、四层、五层圆盘最少移动次数的内在规律,并推测出移动更多圆盘的最少次数。
每一次移动的最少步数就是上次移动的最少步数的2倍再加一。
“直接调用上一次的结论”,跟煎饼问题有类似之处。
第三定位为数学科普课,也就是汉诺塔游戏,来自于古印度的一个传说。
学情分析班上除极个别的学生对汉诺塔游戏有所了解,明白游戏规则和游戏目标,大部分学生拿到学具以后,都会随意拨弄。
甚至在上课时会忍不住,不听老师的统一要求。
这节课最容易失控的地方就是同学们拿到学具以后“瞎玩”。
怎么避免?自己动手操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玩不出、达不到目标,二是能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又分两种情况,一是运气好正好猜中了步骤(如果是运气好正好用最少的步数达到了目标,再玩一次也可能会超过最少步数),二是有计划有目标的移动。
我的教学目标当然是使大多数人学会有计划有目标的移动,达到目的。
教学目标1、了解汉诺塔游戏,以及它的目标和规则。
2、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一、二、三层圆盘汉诺塔游戏,学会用最少的步数移动三层汉诺塔圆盘。
明白玩四层、五层……圆盘的操作思路,以及会计算四层、五层的最少操作步数。
3、在数学游戏中感受递归的数学思想,在游戏中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移动三个圆盘的具体步骤。
难点:明理、说理,理解三个圆盘的移动方法和最少步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4层汉诺塔。
每人一个学具。
一、导入:1、认识学具:小朋友们,我们的身边有一些益智游戏,一起来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24点、数独、魔方、七巧板、华容道、孔明锁。
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学具,它的名字叫汉诺塔。
板书课题。
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三根柱子,和一些大小颜色不同的圆盘,这些圆盘由上到小按从小到大堆叠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诺塔演示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分工胡楠楠201212201401027组长统筹规划梅清晨201212201401009报告、部分代码刘安妮201212201401029报告、部分代码孙坡坡201212201402010PPT演示目录一、问题描述 (II)二、任务概述 (II)2.1课程设计的目的 (II)2.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II)2.2.1功能要求 (II)2.2.2环境要求............................................................................................................. I II2.2.3课程设计设备..................................................................................................... I II三、问题分析:............................................................................................................................. I II四、设计思路 (V)4.1主程序流程图 (V)4.2功能模块示意图.............................................................................................................. V I4.3汉诺塔求解流程图.......................................................................................................... V I五、模块详细说明 (VII)5.1背景初始化 (VII)5.1.1开启DOS图形模式 (VII)5.1.2字幕显示模块 (VII)5.2问题求解模块................................................................................................................... I X5.2.1汉诺塔问题描述.................................................................................................... I X5.2.2移动方案 (X)5.2.3演示动画 (X)5.2.4屏幕暂停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5路径清理模块 (XII)六、用户运行界面图示 (XII)七、心得体会........................................................................................................................ X VI一、问题描述汉诺塔问题源于印度古老的一个传说。
相传开天辟地的神勃拉玛创造世界时在印度北部的佛教圣地的圣庙里,安放了三根金刚石的棒,第一根上面套着64个圆的金片,最大的一个在底下,其余一个比一个小,依次叠上去,庙里的众僧不倦地把它们一个个地从这根棒搬到另一根棒上,规定可利用中间的一根棒作为帮助,但每次只能搬一个,而且大的不能放在小的上面。
值班僧侣按照法则日夜不停地搬运,当搬运完成时世界将在一声霹雳中毁灭。
传说固然只是传说,这个古老的故事到今天又引申出一连串的包括统筹、管理等等数学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直接写出移动盘子的每一个具体步骤。
比较经典的使用递归算法也是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得出的一种相对优化的算法方案。
整个程序采用了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设计方法。
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图形环境初始化、问题求解、以及过程动画演示。
程序能够处理用户输入的不同初始值使需要搬动的盘子数初始化。
初始化图形采用点阵方式直接写屏。
二、任务概述2.1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图形学算法设计思想的理解,并掌握用C语言及MFC进行简单的开发和设计.2、通过算法的设计,学会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能够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出来,用计算方法来求解3、学习一些基本的数据结构及算法思想,比如排序以及链表的基本操作在C环境中的实现。
2.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2.2.1功能要求①能够实现按用户需要对输入的不同盘子数量进行处理。
②能够实现根据输入条件,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③能够显示出每次搬运后的结果。
④能够实现每一个搬运步骤的动画演示。
⑤演示过程中允许用户在任意时刻中断演示。
以避免无意义等待。
2.2.2环境要求①能够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正常运行。
②具有一定的错误屏蔽功能。
③有友好的界面。
④是用户能接受的简单的操作。
2.2.3课程设计设备满足下列系统要求,安装Visual Studio C++ 6.0版本的计算机:处理器:配有Pentium III级处理器 (600 MHz)的PC,建议:1 GHz;RAM:192 MB,建议:256MB4可用硬盘空间:①必需:基本容量:系统驱动器上需要 75 MB 的可用空间;安装驱动器上需要 330 MB 的可用空间;②可选:含 MSDN 速成版:系统驱动器上需要 166 MB 的额外可用空间;安装驱动器上需要 600 MB 的额外可用空间;操作系统:Windows 2000、Windows XP 或 Windows Server 2003;CD-ROM 或 DVD-ROM 驱动器:没有要求;视频:800 x 600,256 色;建议:1024 x 768,增强色 16 位;鼠标:Microsoft 鼠标或兼容的指针设备。
三、问题分析对于一个类似的这样的问题,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直接写出移动盘子的每一个具体步骤。
可以利用这样的统筹管理的办法求解:我们假设把该任务交给一个僧人,为了方便叙述,将他编号为64。
僧人自然会这样想:假如有另外一个僧人能有办法将63个盘子从一个座移到另一个座,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此时僧人64只需这样做:A B C图2.1 汉诺塔1. 命令僧人63将63个盘子从A 座移到C 座2. 自己将最底下的最大的一个盘子从A 座移到C 座3. 再命令僧人63将63个盘子从B 座移到C 座为了解决将63个盘子从A 座移到B 座的问题,僧人63又想:如果能再有一个僧人62能将62个盘子移动到另一座,我就能将63个盘子从A 座移动到B 座。
他是这样做的:1. 命令僧人62将62个盘子从A 移动到C2. 自己将一个盘子从A 座移动到B 座3. 再命令僧人62将62个盘子移到B 座再进行一次递归。
如此“层层下放”,直到后来找到第2个僧人,让他完成将2个盘子从一个座移到另一个座,进行到此,问题就解决了。
最后找到第1个僧人,让他完成将一个盘子从一个座移动到另一个座,至此,全部工作已经完成,都是可以执行的。
按照如此的思路设计递归算法,很容易得出盘子的移动方案。
另外是图形演示盘子的移动过程。
为了能够更加形象的表示盘子的移动过程。
在设计图形演示的时候,我们采用了图形动态演示。
首先我们将字幕、柱子、以及提示信息等等屏幕内容设置成固定不变,我们这里称之为舞台。
我们将盘子看作对象,一个盘子一个对象。
在设计演示过程的时候,只需要将盘子对象放置于二维界面中的不同信置,通过刷新屏幕,实现动画显示。
四、设计思路4.1主程序流程图开始输入盘子数初始化过程绘制初始图形汉诺塔求解结束图2.3 主程序流程图4.2功能模块示意图4.3汉诺塔求解流程图开始将盘子从A 座移到C 座 n 为1?是否递归调用,初始n=n-1盘子数为n结束图2.4 Hanoi 递归过程流程图退出一级调用n=n+1汉诺塔图形演示程序背景初始化问题求解图形动画演示柱子舞台图形 点阵字模字幕H a n i o 方案移动传值调用路径动作演示路径清理模块图2.2 功能模块示意图五、模块详细说明5.1背景初始化5.1.1开启DOS图形模式MFC 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图形函数,在该个初始化模块中主要完成图形模式的初始化、独立图形程序的建立、基本图形功能、图形窗口以及图形模式下的文本输出等函数。
另外,使用图形函数时要确保有显示器图形驱动程序*BGI,同时将集成开发环境options/Linker中的Graphics lib选为on,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确使用图形函数。
不同的显示器适配器有不同的图形分辨率。
即是同一显示器适配器,在不同模式下也有不同分辨率。
因此,在屏幕作图之前,必须根据显示器适配器种类将显示器设置成为某种图形模式,在未设置图形模式之前,微机系统默认屏幕为文本模式(80列,25行字符模式),此时所有图形函数均不能工作。
设置屏幕为图形模式,可用下列图形初始化函数:void CHHHoniaView::OnDraw(CDC* pDC){CHHHoniaDoc* pDoc = GetDocument();ASSERT_V ALID(pDoc);// TODO: add draw code for native data hereCClientDC dc(this);CPen pen(PS_DASH,3,RGB(255,0,0));CPen *pOldPen;for(int i=0;i<3;i++){pOldPen=dc.SelectObject(&pen);dc.SetROP2(R2_BLACK);//绘图环境dc.MoveTo(50+300*i,400);dc.LineTo(300+300*i,400);dc.MoveTo(180+300*i,400);dc.LineTo(180+300*i,100);}dc.SelectObject(pOldPen);}5.1.2开始演示显示模块以下是其画出盘子函数的代码:void CHHHoniaView::DrawDisk(int bian1,int bian2,int bian3){int m;if (bian1<0)AA[1]->Delete(m);else if(bian1>0) AA[1]->Add(bian1);//if (bian2<0)AA[2]->Delete(m);else if(bian2>0) AA[2]->Add(bian2);//if (bian3<0)AA[3]->Delete(m);else if(bian3>0) AA[3]->Add(bian3);RedrawWindow();CClientDC dc(this);CBrush Brush1;Brush1.CreateSolidBrush(RGB(25,70,100));CBrush pBrush;CBrush *oldbrush;for(int rank=1;rank<4;rank++){for (int i=0;i<AA[rank]->lengh;i++){oldbrush=dc.SelectObject(&pBrush);/* pDC->Draw3dRect(rect.left, rect.top, rect.Width(), rect.Height(),RGB(255, 0, 0), RGB(0, 255, 0));*/dc.Rectangle(CRect(180+300*(rank-1)-(AA[rank]->stack[i])*10,380-i*20, 180+300*(rank-1)+(AA[rank]->stack[i])*10,400-i*20));dc.FillRect(CRect(180+300*(rank-1)-(AA[rank]->stack[i])*10,380-i*20,180+300*(rank-1)+(AA[rank]->stack[i])*10,400-i*20),&Brush1);} }dc.SelectObject(oldbrush); }5.2问题求解模块5.2.1汉诺塔问题描述可以看出,递归调用的结束条件是最后一个步骤只需要移动一个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