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之肌张力评定技术讲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伸展性检查:检查肢体双侧肌肉的伸展度, 检查时将一侧与另一侧比较,如果患侧肢体伸 展与健侧相同部位伸展相比出现过伸展,提示 肌张力下降。反之,提示肌张力升高。(检查
时注意用力适当,不要造成损伤。)
腕关节的伸展
肘关节的伸展
手腕靠近肩
(7)功能评定: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 坐或站立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进行评定。
曲铅管的感觉类似。)
3.肌张力迟缓
肌张力表现为降低和缺乏、被动运动时的阻力 消失、牵张反射衰减、肢体处于关节频繁的过 度伸展而易于移位等现象。 肌张力迟缓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影响小脑或椎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 暂时性肌张力迟缓,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 段; ②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③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所谓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肌肉牵伸速度的增加,痉挛 肌的阻力也增高。)
痉挛特殊表现有以下几种:
(1)巴彬斯基反射:为痉挛性张力过强的特征性伴随表 现。
(2)折刀样反射(折刀现象):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 初始产生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 成痉挛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象。
(3)阵挛:在持续牵伸痉挛肌时可发生,特点为以固定 频率发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见于踝部。
康复评定之肌张力 评定技术
第三章 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第三节 肌张力评定技术
一、肌张力概述 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 概述
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 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 和正常生活的基础。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 统和外周神经损伤的重要特征。
肌张力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 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屈肢体时 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二)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的影响:不良的姿势和肢体放置位置可 使肌张力增高。
2.精神因素的影响: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及不良 的心理状态都可以使肌张力增高。
3.并发症的影响:有感染、便秘、疼痛、关节 挛缩等并发症时,肌张力可增高。
4.神经状态的影响:中枢抑制系统和中枢易化 系统失衡,可使肌张力发生变化。
5.其他:如局部肢体受压、骨折等外伤或疾病、 烟碱等药物、气温剧烈变化、受试者对运动的 主观控制作用均可导致肌张力发生变化。
二、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1.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于上
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致。 痉挛定义: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 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 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4)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去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 缩,躯干和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去皮质强直表 现为持续的收缩,躯干和下肢处于伸展姿势,上肢处 于屈曲姿势。
2.僵硬
僵硬定义:僵硬也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 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 均增加的现象。 僵硬常见表现有以两种 : (1)齿轮样僵硬:是一种对被动运动的反应, 特征是运动时有阻力和无阻力反复交替地出现 而产生均匀的顿挫感。(多见于帕金森病患者) (2)铅管样僵硬:是一种持续的僵硬。(它与弯
(一)肌张力的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肌
张力可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 张力。 静止性肌张力—在肢体静息状态下,如正常情况下坐、 站时维持正常姿势。 姿势性肌张力—在人体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如能 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运动性肌张力—指肢体在运动或完某一动作时,所表 现出的一定的弹性和柔顺性。
0 肌张力降低 无肌张力增高 无肌张力增高 无踝阵挛
1 肌张力正常
轻度增高,被 肢体受刺激时 踝阵挛持续 动活动时有 出现轻度 1~4秒 一过性停顿 肌张力增 高
2 稍高,肢体活 增高较明显, 偶有肌痉挛, 持续5~9秒
动未受限
活动未受限 <1次/h
3 肌张力高,活 增高明显,被 经常痉挛,>1 持续10~14秒
(4)摆动检查: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 肌交互快速收缩,快速摆动,观察其摆动振幅 的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肌张 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手的摆动
上肢的摆 动
下肢的摆动
(5)肌肉僵硬的检查:头的下落试验。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去掉枕头,检查者手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头部,另一手放置在下方。支撑头部的手突 然撤走,头部落下。正常者落下速度快,检查 者下方的手有冲击的感觉。僵硬时落下缓慢, 手的冲击感减轻,重度僵硬时头不能落下。
2.异常肌张力分类:
根据受试者肌张力与正常肌张力水平的比较,可 分为三种情况。
(1)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被动屈伸其肢体时阻力减弱或消失。
(2)肌张力增高(僵硬、痉挛):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 水平。被动屈伸其肢体时阻力增加。
(3)肌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 交替出现。
动受限
动活动困难 次/h
4 肌肉僵硬,被 肢体僵硬,被 频繁痉挛, 动活动困难 动活动不能 >10次/h 或不能
持续15秒
肌张力评定时,多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 受试者处于舒适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分别 对双侧上下肢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
(自1964年Ashworth原始痉挛5级分级法建立以来, 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评定痉挛的严重程度。但是 Ashworth原始痉挛5级分级法易出现集束效应,即大 部分患者集中在低、中级评分水平,因此,存在一定 缺陷。1987年Bohannan和Smith将Ashworth分级 法进行了改良,在1级和2级之间添加了一个中间等级, 以降低处于中间级别附近的集束效应。同时,考虑阻 力出现的角度,并要求被动运动的速度控制在1s内通 过全关节活动范围。其评定标准见书上表3-9 )
2.异常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1)痉挛的徒手检查:手法检查是根据关节被 动运动时所感受的阻力来进行分级评估的。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神经科分级法、 Ashworth分级法、Penn分级法和Clonus分 级法等。 (见书上表3-8)
肌张力的分级评价
分级 神经科分级 Ashworth分级 Penn分级
Clonus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