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含答案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班别姓名序号评分一、具体内容(一)燃烧热1.概念2.注意事项3.表示意义4.有关燃烧热的计算(二)能源1.能源2.能源的分类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4.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二、过关作业(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2.(双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B.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D.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4.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6.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航天梦。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最新)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2)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6)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1)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7)第一章单元测试 (21)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6)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26)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0)第1课时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第2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第三节化学平衡 (37)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38)第2课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2)第3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4)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6)第5课时勒夏特列原理的迁移运用 (49)第6课时等效平衡 (55)第7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58)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4)第二章单元测试 (67)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73)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73)第1课时弱电解质及电离 (73)第2课时一元酸的比较及多元酸的电离特点 (76)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79)第1课时水的电离 (79)第2课时溶液中的PH及其应用 (81)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 (85)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二) (87)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89)第1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 (89)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水解的运用 (92)第3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95)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1)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101)第2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5)第三章单元检测 (108)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114)第一节原电池 (114)第二节化学电源 (122)第三节电解池 (128)第1课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128)第2课时电解原理的运用 (134)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38)第四章单元检测 (14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学习目标】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导学案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第三章学案及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问 题 3:在 温 度 、压 强 一 定 的 条 件 下 ,自 发 反 应 总 是 向 ΔG=ΔH TΔS<0的 方 向 进 行 ,直 到 达 平 衡 状 态 ,这 种 判 据 叫 复 合 判 据 (自 由 能 判 据)。
复合判据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关系
ΔG=ΔH-TΔS<0 反 应 能 自 发 进 行 ΔG=ΔH-TΔS>0 反 应 不 能 自 发 进 行 使用复合判据应注意:
以 ,如 人 手 中 拿 着 的 一 个 球 ,它 有 下 落 的 自 发 性 ,但 要 让 球 落 下 ,
则 须 具 备“松 开 手”这 一 条 件 才 可 以 。
探 究 点 二 问 题 1:焓 判 据 是 指 体 系 总 是 趋 向 从 高 能 状 态 转 化 为 低 能 状 态(这 时 体 系 往 往 会 对 外 做 功 或 释 放 能 量 ),该 判 据 又 称 能 量
065
据平 衡 常 数 的 关 系 式 可 得(2-x)×(1-x)=x×x,解 得 x=2/3, 则 平 衡 后 CO2 的 转 化 率 为 33% ,H2 的 转 化 率 为 67% 。 〔归 纳 总 结〕 计 算 平 衡 常 数 和 平 衡 转 化 率 时 要 注 意 的 问 题 :(1)根 据 方 程 式 列 三 行 式 进 行 计 算 ;(2)物 质 的 变 化 量 (c、n)之 比 等 于 化 学方 程 式 中 物 质 前 的 化 学 计 量 数 之 比 ;(3)计 算 K 时 用 浓 度 而 不 是物质的量。
Ⅲ .在 一 定 温 度 下 ,当 一 个 可 逆 反 应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时 ,生 成 物 浓 度 幂 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
反 应 的 化 学 平 衡 常 数 (简 称 平 衡 常 数 );只 与 温 度 有 关 ;当 Q=K 时 ,反 应 恰 好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当 Q<K 时 ,反 应 没 有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此 时 反 应 向 正 反 应(向 右)方 向 进 行 ,当 Q>K 时 ,反 应 没 有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此 时 反 应 向 逆 反 应(向 左)方 向 进 行
化学鲁科版选修4学案:第2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Word版含解析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本章充分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前,体系中的相关物质的量一直存在着趋向于达到平衡的变化过程,即使是达到平衡状态后,体系中的物质相互之间仍然存在着各种变化。
例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g)和O2(g),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SO3(g),该反应过程中SO2(g)、O2(g)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而SO3(g)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这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观念”;而反应达到平衡后,SO2(g)、O2(g)、SO3(g)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但反应仍在进行,这体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平衡思想”。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本质,即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化学平衡。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通过分析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理清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规律构建模型,建立分析解决各种相关问题的思维框架,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析 (2018·广东六校联考)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通过反应2NO(g)+Cl 2(g)2ClNO(g)获得。
(1)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时会生成亚硝酰氯,涉及以下反应: ①2NO 2(g)+NaCl(s)NaNO 3(s)+ClNO(g) K 1 ②4NO 2(g)+2NaCl(s)2NaNO 3(s)+2NO(g)+Cl 2(g) K 2 ③2NO(g)+Cl 2(g)2ClNO(g) K 3则K 3= (用K 1和K 2表示)。
(2)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亚硝酰氯的结构为Cl —N===O):则反应2NO(g)+Cl 2(g)2ClNO(g)的ΔH = kJ·mol -1(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目标导航]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学会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S的范围S<0.01g 0.01 g<S<1 g 1__g<S<10__g S>10 g2.溶解平衡状态在肯定温度下,固体溶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该状态下,固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液中溶质分子结晶的速率达到相等,但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
3.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肯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的溶解平衡表示为AgCl(s)溶解沉淀Ag+(aq)+Cl-(aq)。
(2)特征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打算因素。
(2)外因以AgCl(s)Ag+(aq)+Cl-(aq)ΔH>0为例外界条件移动方向平衡后c(Ag+)平衡后c(Cl-)K sp上升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释正向减小减小不变加入少量AgNO3逆向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 逆向减小增大不变通入H2S 正向减小增大不变【合作探究】1.依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化学平衡原理的生疏,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否真正进行到底?答案不能进行到底。
从溶解度来看,所谓难溶是指溶解度小于0.01 g,并非溶解度为0;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从而使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从物质类别、变化过程角度分析沉淀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何区分?答案(1)从物质类别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来看,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焓变 反应热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目标导航]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缘由。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能量转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二、焓变反应热1.焓与焓变2.反应热肯定温度下,化学反应所释放或吸取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争辩证明,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与焓变相同。
(1)反应热的单位和焓变一样,为kJ/mol或kJ·mol-1;(2)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3)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3.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反应热焓变含义化学反应中吸取或放出的热量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二者的相ΔH是化学反应在恒定压强下(即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且不与外界进行互联系电能、光能等其他能量的转化时的反应热,即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ΔH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①活泼金属与H2O或酸的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②酸碱中和反应,如2KOH+H2SO4===K2SO4+2H2O;③燃烧反应,如2CO+O2=====点燃2CO2;④多数化合反应,如Na2O+H2O===2NaOH,CaO+H2O===Ca(OH)2;⑤铝热反应,如2Al+Fe2O3=====高温Al2O3+2Fe。
(2)常见的吸热反应有: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高温CaO+CO2↑;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③C+H2O(g)=====高温CO+H2;④CO2+C=====高温2CO。
【合作探究】1.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是否与反应条件有关?答案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是否加热等条件无直接关系。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第2课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目标导航] 1.通过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初步学习化学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加深对中和热概念的理解。
2.熟知中和热测定的原理,试验仪器、药品,试验过程与操作。
3.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缘由,并能实行适当的措施削减试验误差。
一、中和反应和中和热1.中和反应(1)定义: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是酸电离产生的H+与碱电离产生的OH-结合成H2O。
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2)实例:将0.01 mol·L-1硫酸与0.02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2.中和热(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__mol__H2O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留意:①酸、碱溶液必需为稀溶液。
②计量标准必需是生成1__mol水。
(3)对于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中和热基本上是相等的,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合作探究】1.定义中的“稀溶液”是指小于或等于1 mol·L-1的酸碱溶液,为什么浓度不能过大?答案由于溶液浓度过大,混合时会产生溶解热效应而影响中和热的测定。
2.12Ba(OH)2(aq)+12H2SO4(aq)===12BaSO4(s)+H2O(l)ΔH1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2NH3·H2O(aq)+HCl(aq)===NH4Cl(aq)+H2O(l)ΔH3ΔH1、ΔH2、ΔH3的数值均不等于57.3 kJ·mol-1,为什么?答案57.3 kJ的热量是指强酸、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有弱酸或弱碱参与的中和反应,试验测出的中和热的数值要低于57.3 kJ,由于弱电解质反应时会连续电离,电离要吸热;在Ba(OH)2和H2SO4反应中,除生成H2O外,还生成了BaSO4,这部分反应热应不计在中和热内。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目标导航]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把握盖斯定律,通过盖斯定律的运用,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争辩中的重要作用。
3.学会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一、盖斯定律1.内容不论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填“相同”或“不同”)。
2.特点(1)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2)反应热总值肯定,如下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ΔH1+ΔH2=ΔH3+ΔH4+ΔH5。
(3)能量守恒:能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削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意义由于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简洁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此时假如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4.解题实例ΔH1=ΔH+ΔH2ΔH=ΔH1-ΔH2=-393.5 kJ·mol-1+283.0 kJ·mol-1=-110.5 kJ·mol-1。
(2)“方程式加合”法②变形为CO2(g)===CO(g)+12O2(g)ΔH=+283.0 kJ·mol-1和①相加得C(s)+O2(g)+CO2(g)===CO2(g)+CO(g)+12O2(g)ΔH=-110.5 kJ·mol-1即C(s)+12O2(g)===CO(g)ΔH=-110.5 kJ·mol-1。
二、反应热的计算1.主要依据热化学方程式、键能、盖斯定律及燃烧热等数据。
2.主要方法(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的确定值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求反应热,如a A+b B===c C+d DΔHa b c d|ΔH|n(A) n(B) n(C) n(D) |Q|则n(A)a=n(B)b=n(C)c=n(D)d=|Q||ΔH|。
(2)依据盖斯定律: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同时反应热也作相应的转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3.4.2 沉淀反应的应用 学案
第2课时沉淀反应的应用学习目标1. 了解沉淀反应的应用。
2. 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知识点1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自主学习1.沉淀的生成(1)沉淀生成的应用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的方法①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Fe3+转变为沉淀而除去。
反应如下:。
②加沉淀剂法: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等沉淀,也是分离、除去杂质常用的方法。
反应如下:Cu2++S2-===CuS↓,Cu2++H2S===CuS↓+2H+;Hg2++S2-===HgS↓,Hg2++H2S===HgS↓+2H+。
③同离子效应法:增大溶解平衡中离子浓度,使平衡向的方向移动。
2.沉淀的溶解(1)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使沉淀溶解。
(2)溶解沉淀的试剂类型①主要类型:用强酸溶解。
例如:溶解CaCO3、FeS、Cu(OH)2等难溶电解质。
②用某些盐溶液溶解。
例如:Mg(OH)2沉淀可溶于NH4Cl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沉淀溶液中的Ba2+,加入的Na2SO4溶液浓度越大沉淀效果越好。
()(2)可以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
()(3)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2+,先加入双氧水,再加入MgO即可。
()(4)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5)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2.要使工业废水中的Pb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A.硫化物B.硫酸盐C.碳酸盐D.以上沉淀剂均可重点解读1.选用合适的沉淀剂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②希望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的越完全越好,因此沉淀剂要过量。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设计、教案 、学案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了解放热反应的自发性和某些吸热反应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理解熵的概念。
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于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
2.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自发过程不需任何条件就能发生(2)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属于自发过程(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属于非自发过程(4)从高能转变为低能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5)日常生活中,气温升高时冰雪自动融化属于自发过程(2)√(3)×该过程属于自发过程(4)×不一定,如4NO2+O2===2N2O5反应放热,其不是自发过程(5)√2.自发反应一定能发生反应,而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发生反应吗?说明理由。
答案:不一定。
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是指该反应过程是否有自发进行的倾向,而这个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则不能确定。
例如,碳的燃烧是一个自发反应,但需要借助外界条件“点燃”反应才能发生。
1.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A.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室温下水结成冰C.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D.煤气的燃烧解析:选B。
自然界中水由高处向低处流、煤气的燃烧、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室温下冰的融化都是自发过程,其逆向都是非自发的。
2.下列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的是()A.NaOH与HCl反应B.CO与O2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C.消石灰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D.SO3与H2O反应解析:选C。
题中四个反应都可自发进行,但A、B、D三项中的反应都为放热反应,只有C项是吸热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全)
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选修4课后答】『必修1部分答案』第一章 (2)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3)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4)第二章 (7)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7)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7)第三节化学平衡 (8)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9)第三章 (9)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9)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0)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11)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14)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4)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4)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 (14)第一章习题 (15)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5)物质的分类 (15)离子反应 (16)氧化还原反应 (17)金属及其化合物 (18)金属的化学性质 (18)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8)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9)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补充习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优化课堂】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学案:3.3.2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2.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重点) 3.掌握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问题。
(重难点)一、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1.向CH3COONa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水解平衡如何移动?当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时,平衡如何移动?【提示】CH3COO-+H2O CH3COOH+OH-,加入盐酸时,c(OH-)减小,平衡向右移动;加入氢氧化钠时c(OH-)增大,平衡向左移动。
2.Na2CO3溶液加水稀释时c(OH-)减小,c(H+)也变小吗?【提示】c(OH-)浓度减小,c(H+)增大。
二、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能力。
2.配制FeCl3溶液时,可加入少量盐酸可抑制其水解。
3.铝盐、铁盐可用作净水剂。
4.利用水解反应来获得纳米材料(氢氧化物可变为氧化物)。
5.用方程式表示以TiCl4为原料制备TiO2的原理TiCl4+(x+2)H2O(过量)TiO2·x H2O+4HCl,TiO2·x H2O焙烧,TiO2+x H2O。
6.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利用了水解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HCO-3 ===Al(OH)3↓+3CO2↑。
3.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溶解在盐酸中而不是直接溶解在水中,为什么?【提示】用盐酸可抑制Fe3+的水解,防止生成Fe(OH)3沉淀。
4.明矾为什么能够净化水?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的原因。
【提示】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明矾电离出的Al3+能发生水解反应:Al3++3HO 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吸附水中的悬浮2物并沉降,故明矾能够净水。
1.易误诊断(1)加水稀释,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加热时促进了CH3COO-的水解,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班别姓名序号评分一、具体内容(一)燃烧热 1. 概念 2. 注意事项 3. 表示意义 4.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二)能源 1. 能源 2. 能源的分类 3. 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4. 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二、过关作业(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后面的
答题表中)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2.(双项)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 电能是二级能源 B. 水力是二级能源[ C. 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 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稀溶液中,1 mol酸和1 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
中和热 B.在101 kPa时,1 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D.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已知:①1 mo 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
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 = 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183 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
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183 kJ/mol 5. 下列关于
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
Δ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X k b 1 . c o m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 kJ/mol C.需
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6.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航天梦。
航天飞船可用肼(N2H4)和过氧化氢(H2O2)为动力源。
已知1 g液态肼
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 kJ的热量。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肼作还原剂 B.液态肼的燃烧热为-20.05 kJ/mol C.该动力源的突出优点之一是反应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D.肼和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
2H2O2(l)===N2(g)+4H2O(g) ΔH=-641.6 kJ/mol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 = CO2(g)+3H2(g);-1
②CH3OH(g)+1/2O2(g) = CO2(g)+2H2(g);-192.9 k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 = CO2(g)+2H2(g)的ΔH>-192.9 kJ•mol-1 8.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能正确表示甲醇燃烧热的是: A. B. C. D. 9.已知:CH3CH2CH2CH3(g)+6.5O2(g) 4CO2(g)+5H2O(l);-2878 kJ (CH3)2CHCH3(g)+6.5O2(g) 4CO2(g)
+5H2O(l);-2869 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数值能表示可燃烧热的是A.H2(g) + Cl2(g) = 2HCl(g) ΔH =-184.6kJ/mol B.CH4(g) + 2O2(g) = CO2(g) + 2H2O(g) ΔH =-802.3kJ/mol C.2H2(g) + O2(g) = 2H2O(l) ΔH =-571.6kJ/mol D.CO(g) + 1/2O2(g) = CO2(g) ΔH =-283kJ/mol 11. 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又知:H2O (l ) == H2O (g)△H = +44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2H6 (g)+O2 (g) == B2O3 (g)+H2O (g) △H = -677.7 kJ•mol-1 B. B2H6 (g)+3O2 (g) == B2O3(s)+3H2O (g) △H = -2165 kJ•mol-1 C. B2H6 (g)+3O2 (g) == B2O3(s)+3H2O (g) △H = -2033 kJ•mol-1 D. B2H6 (g)+3O2 (g) == B2O3(s)+3H2O(l)△H = -2033 kJ•mol-1 12. 已知(1)H2O(g) == H2O(l) ΔH1=-Q1 kJ•mol-1 (2)CH3OH(g) == CH3OH(l) △H2=-Q2 kJ•mol-1 (3)2CH3OH(g) +3O2(g) == 2CO2(g)
+4H2O(g) △H3=-Q3 kJ•mol-1(Q1、Q2、Q3均大于0)若要使32g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A. Q1+Q2+Q3 B. 0.5 Q3+ Q2-2Q1 C. 0.5 Q3-Q2+2Q1 D. 0.5(Q1+Q2+Q3)13. 25℃、1.01×105 Pa,下列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表示乙炔的燃烧热(单位:kJ/mol)( ) A.2C2H2(g)+5O2(g)===4CO2(g)+2H2O(g) ΔH=a kJ•mol-1 B.C2H2(g)+52O2(g)===2CO2(g)+H2O(l) ΔH
=b kJ•mol-1 C.C2H2(g)+32O2(g)===2CO(g)+H2O(g) ΔH=c kJ•mol-1 D.C2H2(g)+32O2(g)===2CO(g)+H2O(l) ΔH=d kJ•mol -1 1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③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 ④2H2(g)+
O2(g)===2H2O(l) ΔH=-571.6 kJ/mol 则H2的燃烧热为( ) w w w .x k b 1.c o m A.241.8 kJ/mol B.483.6 kJ/mol C.285.8 kJ/mol D.571.6 kJ/mol 15.已知3.0 g乙烷在常温下完全燃烧放
出的热量为155.98 kJ,则下列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C2H6(g)+7O2(g)===4CO2(g)+6H2O(l) ΔH=-2 119.6 kJ/mol B.C2H6(g)+52O2(g)===2CO(g)+3H2O(l) ΔH=-1 559.8 kJ/mol C.C2H6(g)+72O2(g)===2CO2(g)+3H2O(g) ΔH=-1 559.8 kJ/mol D.C2H6(g)+72O2(g)===2CO2(g)+3H2O(l) ΔH=-1 559.8 kJ/mol 16.(1)在101 kPa时,4.0 g硫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放出27 kJ的热量,硫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若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氢气
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C C C B B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C B C D
16. (1) -216 kJ/mol S(s)+O2(g)===SO2(g) ΔH=-216
kJ/mol (2)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285.8 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