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红楼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红楼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人物的爱情、友情、家族纷争等多重线索展开,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和人性的复杂。
2. 教材特点•精心选编的文本:通过教材精选了《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丰富的文本背景:教材通过注释、文化解读等方式,揭示了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多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掌握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理解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叙事技巧和意象表达。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文本,进行文本分析和批评;•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能够独立进行文学作品鉴赏和文本解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理解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叙事技巧和意象表达。
2. 教学难点•运用文学鉴赏方法,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文学作品鉴赏和文本解读。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第一部分:作者与创作背景(10分钟)介绍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引导学生了解清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曹雪芹的生平和家族背景,为后续对作品的理解铺垫。
2. 第二部分:作品概述与人物形象(20分钟)简要概括《红楼梦》的全书情节,让学生对作品的框架有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介绍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形象来加深对作品的了解。
3. 第三部分:作品主题与文本分析(30分钟)分别介绍作品中的爱情、友情、家族纷争等主题,并对相关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3.10过秦论说课稿
3.10过秦论讲课稿(人教版必修3)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讲课的题目是《过秦论》。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倾听先人的济世忠告,感觉先人的襟抱与睿智,领会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可贵。
阅读智慧的篇章,还能够借鉴先人谈论的艺术,学会清楚有力地表达思想和看法。
阅读时要多思索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实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
同时应该有点怀疑问难的精神,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提升思虑能力和谈论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照依据课程标准,环绕“知识与技术、方法与过程、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定三维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别句式等。
2、理解文章构造层次,研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领会本课叙事时全力铺张渲染,谈论时使用对照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照论证的论证方法。
3、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照、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概非凡,而又深刻。
4、解贾谊对秦王朝快速消亡原由的剖析,认识借古讽今、实行德政的意义(设计依照: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系统尚待完美,对古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所以,教课中要进一步增添文言知识累积,并经过朗诵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赏识古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辩的习惯。
)(三)教课重点难点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累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构造层次及写作企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3、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设计依照:从学生文言知识单薄的现状出发,与高考取文言知识比重比较大相联合,主要为学生阅读其余的文言文打下坚固的基础。
培育能力)二、说学法(一)学情剖析从编者编书的企图来看,重在对文章的剖析鉴赏。
但就我们学生的本质状况,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阻碍,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累积文言词句知识,夯实基础应是首要任务。
人教版必修3语文《劝学》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3语文《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所选篇目的关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劝学》是人教版必修3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优秀篇目,通过讲述孟轲劝学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地面对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本说课稿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文本分析1.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共分为《劝学》、《怀人》、《正学》三个部分。
通过孟轲的对话和劝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努力的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学习。
2. 课文内容梳理(1) 《劝学》本篇故事以孟轲为主角,讲述他受夫子嘉奖后并没有满足,而是更加努力求学的故事。
孟轲认为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通过劝诫家人、义子和弟子,表达了他对学习的坚持和追求。
(2) 《怀人》孟轲怀念已故的学友韩非子,深感学习的珍贵,呼吁大家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辜负韩非子的期望。
(3) 《正学》孟轲对于学习方法的探讨,阐述了学习的时机、方式和目的。
他倡导学习应该抓住合适的时机,摒弃浮躁和功利心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3.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孟轲劝学的故事,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的态度;•理解文中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演绎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分析并归纳作者对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领悟孟轲劝学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运用教材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和意义拓展。
四、教学准备•教材《劝学》的拷贝;•精心筛选的教具:简单的道具、分角色询问问题的卡片、提问所需的演绎素材等;•PPT演示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教师通过引入古代故事、谈论学习的重要性等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2. 阅读与分析(1)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阅读《劝学》。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概述《劝学》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的课文之一,经典的散文作品。
课文以劝学为主题,通过描写晚清学子废寝忘食、勤奋学习的情景,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子应该怀有的豪情壮志。
(二)教材分析《劝学》属于古文阅读的范围,采用了散文的形式。
课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逐步展现了主人公的学习态度与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与评论作者对勤奋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律精神,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课文的字词句义。
2. 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学会运用相关阅读技巧,帮助理解古文。
4. 掌握分析诗文的方法和技巧。
5.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1.学生能正确朗读出课文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
2.学生能够通过古文的阅读,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文言文的写作。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词句意思和上下文的语境。
2.掌握古文阅读技巧,解决生字、疑点和理解问题。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把握主旨思想。
(二)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较为薄弱,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对于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困难。
四、说教学步骤和方法(一)教学步骤1.开篇导入:引入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和认识。
2.课文导读:让学生先读课文,了解大意和重点。
3.词句解读:针对生字和疑点进行解释和讲解。
4.阅读技巧训练:讲解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例题训练。
5.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主旨思想。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通过精选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性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经典与现代作品的结合,旨在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变迁的脉络。
教材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文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指导:教师示范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文本内容。
3. 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拓展延伸:通过相关文学作品的拓展阅读,加深学生对文学体裁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评价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爱的奉献议论中的记叙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爱的奉献议论中的记叙》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表达与交流”部分是一个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学会议论文基本的写作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的能力。
这一板块的第四篇《爱的奉献议论中的记叙》就是一篇培养学生使用事实论据的篇章。
从应用的角度讲,这篇课文属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对同时期正在进行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一种指导;从审美的角度说,这一章节是以“爱的奉献”这一话题为依托,所选文段具有文学性和哲理美,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爱的可贵,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说学情分析此课文面对的学生是有着半年高中经历的高一学生,他们的高中作文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而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仅限于初步的议论文写作指导和练习,所以对于议论文的写作还有一定的困惑,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多大的写作兴趣。
所以教师的引导和细致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三、说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还要求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教师应培养学生把握观点与事实论据之间的关系,着重关注议论的深刻,事实论据强有力的说理,学习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素材,培养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学生的特点设立以下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
能力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爱的可贵,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地位和教材重难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比较学习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把握文体规范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源,它包含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主要分为两大内容,分别是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外阅读教案。
首先是课堂教学教案。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要求的详细规划。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学习文言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
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是课外阅读教案。
这部分主要包括了对每一课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处理。
教师会根据每一课的主题和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课外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交流。
除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外,教案还会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而教学评价则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
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量化和非量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个人作业等,以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的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教案和课外阅读教案的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三册说课
今天我说的教科书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
我说教科书的内容如下:一、教科书的课程价值,二、教科书课程价值的达成度,三、对教科书的加工和改造。
一、教科书的课程价值
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我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1、知识构建功能
阅读部分有六个单元,一二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自《诗经》至宋词的发展,积累诗词名句;三四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现当代散文的艺术特征和主要风格,培养语感;五六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宋明清文言散文的特点,积累文言知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写作与口语交际部分五个单元,能够让学生了解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读诗的方法和山水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培养功能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本册教材的突出功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1500字尊敬的教师,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的教案,目录如下:第一单元鲁迅与现代文学课文导读:1. 《狂人日记》 2. 《孔乙己》词语解释:鲁迅与现代文学诗歌鉴赏:孔融让梨结合实践,要求学生以鲁迅思想为指引,写一篇个人小论文。
第二单元名篇鉴赏课文导读:1. 《遗憾》 2. 《匆匆》词语解释:文意双解、结构分析、常见句式分析文学欣赏:名篇名句实践与探究: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古文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第三单元语言运用与修辞课文导读:1. 《智取威虎山》 2. 《黄帝内经》词语解释:运用实践与探究:以黄帝内经为篇目,分组进行学习,形成不同的学习心得。
第四单元文学细读课文导读:1. 《山海经》 2. 《蝴蝶》词语解释:细读实践与探究:以山海经为样本,准备一次班级展览,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第五单元古诗新和课文导读:1. 《桂花》 2. 《对晚会而不欢的事》词语解释:细读文学欣赏:唐代江南曲实践与探究:以唐代江南曲为样本,进行创作一个母亲节歌曲。
第六单元课外阅读课文导读:1. 《骆驼祥子》 2. 《葫芦娃》词语解释:课外阅读实践与探究:阅读骆驼祥子,进行一场班级阅读报告的展示活动。
第七单元口语运用课文导读:1. 《茶花女》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词语解释:口语运用文学鉴赏:中国经典名著实践与探究:以中国经典名著为样本,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口语表达。
第八单元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课文导读:1. 《宁波古楼》 2. 《古琴》词语解释:文化遗产文学鉴赏:世界文化遗产实践与探究:策划一次班级文化讲座,讲述班级同学自己的家乡文化遗产。
第九单元读懂文本中的音乐课文导读:1. 《沁园春》 2. 《话剧与音乐欣赏》词语解释:音乐欣赏实践与探究:组织班级音乐会,要求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解读和分享。
第十单元语文课的社会化探究课文导读:1. 《国文课什么也教不了我》 2. 《国家语言安徽话》词语解释:社会化探究实践与探究:组织校内辩论,探讨语文课的社会化教学。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3说课稿精编版 3.11《师说》
26、《师说》说课稿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
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
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
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一)关于大纲《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关于考纲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①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教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
“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
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
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关于学情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
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登高》说课稿(说课要素全覆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诗三首》的《登高》,本课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的第三课时,下面开始正式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唐代诗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体会诗人感情。
本诗作为一首优秀的唐代诗歌,学习本诗,不仅能够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学习有如下要求: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基于此,我会重点讲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比较阅读来使学生整体把握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形成传统文化积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学习诗歌要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律诗的独特语言特色,提高体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背诵和对比等方法体会诗人登高而赋情感的几重来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悲秋伤己的情感,领会古代诗歌美感,形成传统文化积淀。
(四)说教学重难点诗歌的学习重点在语言特色,难点在于领悟情感,因此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了解杜甫律诗的风格特点,学习鉴赏律诗的方法,学习诗人抒发感情的多种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登高悲秋的思想感情,体会古代诗歌言志的抒情性意义。
(五)说教材处理对于本课的讲解,我认为还是应当以学生为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地体悟《登高》的语言特色,探究诗人的情感。
二、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对于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和问答法。
我认为这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从而科学高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说学法根据古诗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古代诗歌的能力,本课的学法,拟采用合作探究法和质疑讨论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能力”的重点篇目。
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既要体现阅读教学的本色,又要体现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要符合新课改精神,于是我选择了“王熙凤出场”一节。
二、说学情本节课是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组汇报课,学习者是延安实验中学随机抽调的学生,听课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语文老师。
因此,怎样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这节课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如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2.通过反复阅读与自主讨论的方法,学生能理解人物的形象与刻画方法;3.提高言语阅读审美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曹雪芹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1.本文围绕中心事件所采用的多种介绍人物的方法。
2.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五、说教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通过多角色反复品读王熙凤出场的精彩片段,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品味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并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通过诵读,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品味经典语段,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手段描写人物的手法,掌握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并学以致用;通过在多媒体PPT课件中穿插《红楼梦》影视剧片段、剧照等,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
六、说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面对陌生的学生,我把这堂课定位为“让语文教学回归了阅读的本位,让激情点燃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三
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三在撰写高中语文说课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以下是一篇关于必修三课程的说课稿样本: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和尊重。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的重要文学知识,包括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文学流派、作者背景等;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和写作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和追求,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内容本册书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
我们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教学:1. 第一单元:现代诗歌。
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通过对代表性诗作的学习,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2. 第二单元:现代散文。
学习现代散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通过对经典散文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
通过精选的文言文篇章,学习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4. 第四单元:古代诗歌。
重点学习唐诗宋词等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5. 第五单元:古代散文。
通过对古代散文的学习,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6. 第六单元:小说与戏剧。
学习小说和戏剧的叙事技巧和戏剧冲突的处理,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
7. 第七单元:文学评论。
学习如何撰写文学评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说课稿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3)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一篇《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
为什幺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祝福》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祝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背景《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该课文是唐代文学家杨炯创作的一篇诗歌。
通过描绘杨炯在北方边疆任职期间,看到民众生活艰辛、希望得到祝福的情景,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与祝福。
1.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社会背景、文化传统以及唐代文学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社会的关爱意识。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祝福》课文的创作背景、主题及内涵;•掌握《祝福》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句式等;•理解课文的意义,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注和反思能力。
2.3 情感目标•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与意义;•把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祝福。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唐代社会背景,理解课文的时代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思想与感情。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唐代边防士兵军容整齐的画作,引导学生对唐代的边防戍守、社会风貌等背景有初步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4.2 复述与分析师生共同复述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讨论,分析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及思想内涵。
4.3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通过齐活活动、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4 语言运用与写作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式,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祝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劝学》位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和韩愈的《师说》构成了"求学之道"这一模块.《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的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二,说复习目标1.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提炼重点写作话题;2.课文内容的记忆默写;3.积累惜时名句;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说理方法,灵活运用课文语句,进行片段作文。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1.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提炼重点写作话题2.课文内容的记忆默写;难点1.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2.阅读课外文言语段的能力。
3.灵活运用课文语句,进行片段作文。
教学环节学生复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按环节设计阅读、自测、讨论、训练、反馈等内容)四,说教法、学法1,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2,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六,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以2009年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踮起脚尖》导入(二),简介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书上注释1)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教师和学生补充)新课标: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三) 【精要点拨】【课前知识自测】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同“煣”,用火烤使木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同“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天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更,再;“暴”同“曝” pù,晒干)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注意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9.金就砺则利(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11.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三、文言常用虚词“而”和“焉”的用法归纳1.而: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②蟹六跪而二螯(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③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可不译)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关系,但是,却)⑤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关系,因而)⑦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表承接关系,不译或为“就”)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目的关系,可不译)⑨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通“尔”,你,你的)⑩军惊而坏都舍(通“如”好像,如同)2.焉:①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从这里)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之”,在其中)③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于彼”在此事上)④且焉置土石(兼词,“于何”在哪里)⑤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⑥未知生,焉知死(疑问代词,哪里,怎么)⑦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了,啊,呢)⑧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⑨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词尾,相当于“然”、……样子)四、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通用3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2、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
2、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
高考导航:1、积累文中“相去无几”“一字千里”等常考,纠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错误。
2、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见意象的含义。
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走进文本,认真细致地把握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观点。
2、调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总结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
教学媒介:多媒体、导学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来自广西;我的丈夫姓张,来自云南富源。
”【提问】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PPT展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提问】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1)“树叶”与“木叶”【提问】“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4)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文学作品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古代诗歌;第二单元:现代诗歌;第三单元:散文;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戏剧;第六单元:文言文。
2.课文目录:第一单元:《雨霖铃·寒蝉凄切》、《长恨歌》、《登高》、《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二单元:《再别康桥》、《雨巷》、《致橡树》、《乡愁》;第三单元:《荷塘月色》、《我的叔叔于勒》、《故都的秋》、《我的叔叔于勒》;第四单元:《祝福》、《边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雷雨》;第五单元:《茶馆》(第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幕);第六单元:《劝学》、《师说》、《六国论》、《赤壁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中心思想;(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4)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2)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导入: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4)写作训练:以诗歌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2.第二单元:现代诗歌(1)导入: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4)写作训练:以现代诗歌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3.第三单元:散文(1)导入: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体会散文情感;(4)写作训练:以散文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4.第四单元:小说(1)导入:介绍小说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情节;(4)写作训练:以小说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5.第五单元:戏剧(1)导入:介绍戏剧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分类;(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戏剧内容,分析戏剧情节;(4)写作训练:以戏剧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6.第六单元:文言文(1)导入: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言文内容,分析文言文结构;(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生字词和重点词语学习: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凄切’这个词吗?它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凄切’形容的是一种悲伤而深切的感情,大家可以在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情感呢?”(2)课文内容理解与中心思想概括:教师引导:“请大家阅读《长恨歌》的第一段,然后告诉我,这段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3)文学作品欣赏与文学常识: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苏轼是谁吗?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豪放洒脱,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表现出强烈的个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说课稿1. 前言本说课稿旨在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讲解。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以下内容:-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 适用年级:高中-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材书目:- 必修1:《庐山谣》、《郭象之策》、《捉鸡》等- 必修2:《草房子》、《动机》、《白光》等- 必修3:《春》、《春蚕》、《雨巷》等- 必修4:《月下独酌》、《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3.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掌握每个必修教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意写作能力4. 教学重点本教案着重教学以下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个必修教材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本教案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包括:- 整体导入法- 小组合作研究法- 视听教学法- 讨论与思辨法- 创意写作训练法6. 教学过程第一堂课:《庐山谣》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文展示和音频素材引入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知识讲解:对庐山谣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庐山谣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庐山谣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庐山谣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二堂课:《草房子》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模拟引入《草房子》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知识讲解:对《草房子》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草房子》的逐段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观看相关电影片段或听取相关音频,加深对《草房子》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草房子》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草房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三堂课:《春》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音频素材和图片展示引入《春》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知识讲解:对《春》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春》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加深对《春》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春》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春》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四堂课:《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文展示和音频素材引入《月下独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知识讲解:对《月下独酌》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月下独酌》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观看相关音乐视频或听取相关音频,加深对《月下独酌》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月下独酌》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月下独酌》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7.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全套1.《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的一篇重要的精读课。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
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②《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
〔二〕教学目标我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A、知识教育点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B、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
C、德育渗透点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二、说教法及依据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2、直观展示法: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
3、研究性学习法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
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
第二步:合作探究。
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仿写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
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重视自学指导。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
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四、概说教学程序本课题共设三课时,本说课内容彻重第三课时。
简介第三课时前的内容。
课前预习: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件的“影视欣赏”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前五回内容介绍: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我们与学生一起来欣赏。
二、人物形象赏析可用师生共同讨论及教师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赏析人物。
(一)林黛玉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
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
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
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
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
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回刑夫人话时的语言、动作。
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
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他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④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
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表现她细心,在意。
⑥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
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总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二)贾宝玉提示: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局上,下了相当的功夫。
在第二回就曾介绍了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
方法:学生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1.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
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第10、11两段);林黛玉诉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第11段)。
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2.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第13段)。
角度:林黛玉观察;描写:“心中想着……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分析: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3.《西江月》的两首词,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
角度:作者插入描述4、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14段)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体现。
(三)王熙凤(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分析)提示: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方法:学生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1.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表现她的泼辣,又说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2.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
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
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
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3.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
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
问这问那,关怀备至,善于奉承,随机应变。
4.回王夫人话:充分表现了她果断能干的才能与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这正是她赢得欢心,成为掌权人的原因)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
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
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
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附:板书设计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王熙凤{ 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主要{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人贾宝玉{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物二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封建叛逆者林黛玉{ 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布置作业: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