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凉州词》教学设计5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5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

基础知识:区别字:琵()琴()葡()战()琶()瑟()萄()站()教学过程:一、解题:凉州词:乐府旧题。

作者王翰,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直言谏诤,被贬为道州司马,现存诗篇不多,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作业: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4.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

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

(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2)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凉州词》一、教学内容《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本课主要学习三首《凉州词》。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风光,感受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凉州词》。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边塞风光。

(3)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2)运用资料搜集、分享等方式,了解边塞文化。

(3)开展小组合作,探讨诗词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培养爱国情怀。

(2)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诗词大意的理解。

2. 体会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3. 感受边塞诗的意境美。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资料搜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凉州词》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边塞风光。

(2)简介作者王之涣及边塞诗的背景。

2. 朗读诗词(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理解诗意(1)学生自主探究,分享诗词大意。

(2)教师点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画面。

4. 感悟诗情(1)讨论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2)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六、板书设计凉州词1. 作者:王之涣2. 诗词大意3. 边塞风光4. 豪情壮志5. 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凉州词》。

2. 搜集其他边塞诗,体会其意境美。

3.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边塞将士豪情壮志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分享,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凉州词》的诗意,感受到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诗词意境的挖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于边塞诗的特点认识不足。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
-创作一首以边塞为题材的短诗,不少于四句,体现边塞的特色。
2.口头作业: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诗词背诵,要求熟练掌握《凉州词》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边塞文化,了解边塞诗人的生平事迹,激发孩子对边塞文化的兴趣。
3.实践作业:
-观察生活中与边塞相关的元素,如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用画笔或相机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分享。
3.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边塞元素,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和故事讲述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凉州词》的情境。
1.多媒体展示:利用课件展示边塞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边塞的壮美。同时,播放一首具有边塞特色的歌曲,让学生在听觉上体验边塞的韵味。
2.诗词解析:逐句解析《凉州词》的诗意,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
3.背诵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背诵方法,如分句背诵、反复朗读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词意境、生字词等方面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2.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学习《凉州词》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边塞诗词的魅力。
3.价值观引导:强调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21古诗三首 《凉州词》(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凉州词》(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此诗描绘了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凉州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诗歌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王之涣及其作品《凉州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齐读《凉州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品味诗歌的韵味。

6. 背诵:学生齐背《凉州词》,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凉州词》。

2. 模仿《凉州词》的风格,创作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

3. 搜集其他边塞诗人作品,比较其与《凉州词》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凉州词》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凉州词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

播放录音,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

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凉州词》 教学设计

《凉州词》 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凉州词》教学设计《凉州词》教学设计(通用12篇)《凉州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之涣的生平。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 通过展示王之涣的图片或讲述他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王之涣的兴趣。

-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 分钟):
- 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及作品。

- 解释《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 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凉州词》的诗意,理解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3. 课堂互动(10 分钟):
-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凉州词》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王之涣的生平、《凉州词》的诗意和主题。

-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凉州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王之涣的生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限制,对一些诗句的解读可能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诗句分析和讨论。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2《凉州词》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凉州词》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古代诗歌,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学生可能对古代诗歌的体裁和表达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诗歌的体裁和表达方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3.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凉州词》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凉州词》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词语,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写一首思乡的诗,你会写些什么?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王之涣《凉州词》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3)分析《凉州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3)分析《凉州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把握《凉州词》中的意象群。

(2)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凉州词》的教学内容,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诗词解析、历史背景资料等。

(3)设计教学活动,准备课堂提问。

3.2 学生准备:(1)预习《凉州词》,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查阅相关资料,对《凉州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初步了解。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以图片、音乐等形式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凉州词》的创作背景。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对《凉州词》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进行交流。

4.3 课堂讲解(1)讲解《凉州词》的意象群,分析诗中的景、物、人。

(2)讲解诗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旨。

4.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凉州词》的艺术特色。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成果进行分享,互相学习。

4.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3)选择一首王之涣的其他诗作进行学习,了解其诗歌风格。

《凉州词》教学设计定稿教案

《凉州词》教学设计定稿教案

《凉州词》教学设计定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凉州词》。

能够分析并欣赏王之涣的诗词风格。

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凉州词》的意境和主题。

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古代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讲解《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情境。

2. 诗词内容解析:分析《凉州词》的诗意、意象和情感。

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用词特点。

3. 诗词鉴赏与欣赏: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凉州词》的诗意和主题的理解。

王之涣的诗词风格和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凉州词》的学习。

2. 诗词背景介绍:讲解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讲解《凉州词》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情境。

3. 诗词内容解析:分析《凉州词》的诗意、意象和情感。

讲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用词特点。

4. 诗词鉴赏与欣赏: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5. 总结与反思:总结《凉州词》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凉州词》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王之涣的诗词风格和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4. 学生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5.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凉州词》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内容解析和修辞手法等。

四年级凉州词王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四年级凉州词王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四年级凉州词王翰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二、读题、解题1、生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

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三、初读古诗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四、理解诗意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读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③查工具书④结合注释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凉州词》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读懂《凉州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和审美价值。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凉州词》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学生理解和把握古文中的意蕴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凉州词》。

2.多媒体设备。

3.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呈现凉州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教学内容做铺垫。

2. 学习课文(15分钟)老师领读《凉州词》,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并解释生僻词语。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凉州词》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分析讨论(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欣赏赏析(2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凉州词》,品味其中的意境和语言之美,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审美。

6.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凉州词》,并写一份感想和解读,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读懂《凉州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学生在欣赏中是否能领会古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教学设计,我发现学生对古诗《凉州词》的兴趣大增,他们表现出了对古诗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但也发现有些学生仍会对古文中的生僻词语产生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注重对词语的解释和情感的引导,希望能让每个学生都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价值。

以上是本次《凉州词》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朓对您有所帮助。

《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凉州词》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凉州词》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出古诗所展现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边塞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有关边塞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边塞的情境。

提问学生对边塞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凉州词》。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着重强调他在边塞诗创作方面的成就。

讲述《凉州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和诗人的心境下产生的。

(三)朗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遇到疑难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3、教师对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汹涌奔腾,仿佛一直流淌到白云之间的壮观景象。

“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城堡,“万仞山”形容山之高,突出了戍边环境的孤寂和荒凉。

(五)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2、让学生结合诗句和背景,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深入剖析诗人既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丽,又抒发了戍边战士思乡之情的复杂情感。

(六)想象画面1、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在脑海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

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

王之涣《凉州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王之涣《凉州词》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凉州词》,使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王之涣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介绍:对凉州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2.诗歌赏析与解读:通过师生共同研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句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文学鉴赏与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能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对凉州的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凉州的图片和介绍凉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凉州的兴趣,导入课文内容。

2.学习诗歌:研读《凉州词》,了解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指导学生读懂每个句子的意思,分析词句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3.分析诗歌:针对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对诗歌表达有何作用?4.创作活动:-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搜集一些和凉州相关的词汇和情感词语。

-创作示范:老师给学生展示一篇以凉州为题材的诗歌范文,解读其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所学的知识,创作一首关于凉州的诗歌。

5.分享与展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自己的诗歌,并分享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诗歌创作等。

2.诗歌创作评价: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包括表达情感的准确性、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3.学生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解读诗句,评测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5.教学反思:总结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对《凉州词》的理解情况,思考教学改进的方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凉州词》教学设计4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4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诗后注解,自学古诗,了解大意。

2、抓住重点字词,启发学生联想,读懂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西域沙漠,人烟稀少,战争频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

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以此为曲,以边塞的生活见闻为词,写下了一首首豪迈大气的边塞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2、齐读课题。

二、分环节教学,确定学习古诗的标准。

1、读古诗,正字音(确定读的标准:节奏分明)(1)、自由读古诗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2)、生试读,师相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更正字音,读准节奏;(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男女分读,全班齐读;2、说古诗,明诗意(确立理解古诗的标准:结合注释,适当想象)(1)请学生分句解释诗句意思,师相机引导;(2)同桌互说整首诗意思;(3)请一位学生当堂展示,并总结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

(借助注释,适当想象)3、抓诗眼,悟诗情(确定明悟诗情的标准:抓诗眼,品悟诗情)(1)品味“酒美”a、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第一行诗写的是庆功宴上热闹欢乐的气氛,那么这种气氛是通过诗中的哪一个词写出来的?b、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酒美?c、酒在我们中国的诗歌文化里,是一种重要的意象,就是助情物,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宣泄的出口,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酒在不同的环境里,分别代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d、对于戍边的战士来说,美酒意味着什么?(大胜之后的庆贺,以酒助兴。

越是美酒越是说明将士们的心情非常高兴,越是高兴就更该喝更好的酒)(2)品味“催”a、多好的美酒啊,战士们喝到了吗?那是因为一个字:催。

从这个字里,你能联想到什么?(战争开始了,胡人犯边,劫掠百姓)b、是啊,一个催字,写出了边疆战事的无常。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第1篇】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昨天,我们已经学过了一首新的边塞诗——《出塞》,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诗人王昌龄赴西域所作,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请同学来一起来有感情,并且有节奏地朗读《出塞》。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王翰的一首边塞诗——《凉州词》,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来读一读,并想一想《凉州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二、解诗题,知作者1.【解诗题】请同学们联系诗文和注释,想一想《凉州词》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教师提示:《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2.【知作者】人王翰和王昌龄一样,是唐朝时期闪写边塞诗的诗人,关于作者王翰,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三、明诗意、悟诗境1.请同学边读边思考,读准字音试着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划分的节奏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在旁边提示。

3.【明诗意】请同学们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学习提示:在概括诗意的时候,可以将注释带入诗中思考,书中注释如下:【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谈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

【沙场】战场。

例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句,思考一下,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时,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

三、赏析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
5.撰写一篇《凉州词》学习感悟,不少于300字。
-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诗词意境、修辞手法的理解和体会。
-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作业在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让学生谈谈对边塞诗的认识和感受。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同时播放古筝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边塞的壮美。
3.导入新课: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凉州词》,并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五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凉州词》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所属文学时期,认识到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并正确书写诗词中的生字、生词,如“烽火”、“诸侯”等,理解诗词中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3.理解并背诵《凉州词》全诗,能准确地表达诗词的意象、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凉州词》这一边塞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边塞风光及边塞诗的背景知识相对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2.感悟分享:邀请学生谈谈学习《凉州词》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简析:《凉州词》这首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母亲河”的第三篇课文,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还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设想:根据课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我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训练:背诵古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背诵一些你所积累的古诗词吧。

学生自由背古诗。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一位诗人,他对黄河情有独钟,留下来的诗篇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他就是盛唐著名诗人...(生:王之涣)......{板书},大家回忆一下《登鹳雀楼》,齐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之涣的另外一首诗...(生:《凉州词》)......{板书}2、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吗?(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课件> (指名读作者简介)。

3、师: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1)......<课件> 出示唐代地图。

师: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

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

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师:想读读这位人称“小官员,大诗人“的作品吗?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

师: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

2、......<课件>:出示古诗。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指名读。

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尝试着读出诗中的感觉,读出诗中的味道来,那才是我们读好诗的更高境界,大家齐读。

3、齐读。

三、感悟诗意师: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让我们先来看前面两句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1、读一读: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

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齐读第一句2、师:大家想看看黄河吗?......<课件> 播放黄河课件。

3、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生: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汹涌磅礴......4、说一说(描写黄河的诗):师: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吗?课件(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在古代,“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2)、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4)、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大诗人李白的年纪比王之涣要小13岁,我想,他一定是学了王之涣的这首诗,才有这样的想象吧。

)5、读一读:师:为了读出这句诗的气势,我们最好能够站起来读,愿意的,请站起来!好,让我们鼓足气势,齐声朗读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二)、一片孤城万仞山师: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

诗人将目光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课件>师:我们先来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好吗?1、释“仞”:仞是什么意思?板书:仞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课件> :中国地图〖标明凉州、黄河、玉门关〗,这些地方在我国荒凉的西北地区。

)师:想了解玉门关吗?......<课件>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

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

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3、落实之一:孤(1)师:再读读该句,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孤单单的一座城。

师:(仅仅只是城孤单单吗?哪里可以看出戍边战士的心情?)(2)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课件>师: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师: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4、落实之二:片师: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5、回读该两句。

师: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

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

师:如此冷清和寂寞的地方,自然愁绪满腹,相思满怀。

何以解忧?唯有羌笛――)师:请读下两句诗。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师:这两句诗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

1、解词。

▲羌笛:笛。

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

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

▲何须:有什么必要。

意即没有必要。

度:越过2、怨杨柳,怨什么意思?埋怨。

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3、为什么没有必要(不要去)埋怨杨柳不发芽呢?――大家一起去理解一下“春风不度玉门关”:原因是:春风不到,这里就没有春天,杨柳自然不会发芽。

4、为什么战士们如此盼望杨柳发芽,春天的到来呢?(春天早点到来,跟战士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久处荒凉之地,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杨柳发芽了,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回家的希望又增加了。

5、师:回家真的有希望吗?......<课件>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师: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懂吗?“还者十无二、三”是什么意思?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生:埋怨朝廷。

师:埋怨朝廷有用吗?生:没用。

师:所以战士们埋怨杨柳是怎样一种情感?无可奈何!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大家齐读后两句因此,“春风”的另一种意思即是:得到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6、感受征戍之苦。

师:士兵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处境。

在唐代边塞诗中,有许多描写战争的,老师也搜集了一小部分,咱们来看看:......<课件>可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王昌龄《塞下曲》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大家再一起齐读后两句。

7、感悟“杨柳”的另一种含义。

如果诗歌仅止于此,就没有多大特色。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还有它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一语双关。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其实,杨柳在这里又有另外一层意思。

你想知道吗?战士吹奏的是古代《折杨柳》曲子。

课件: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常用谐音来寓意。

“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

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

“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

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凉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

大家齐读后两句诗。

8、整体读古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凉的羌笛声,无穷的痛苦。

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的这篇诗作反映了征人的思乡之愁,一起齐读全诗。

(三)、两地话亲情。

师:羌笛发出的凄凉之音,让常年守卫边疆的战士怆然泪下。

也许他上有老母,下有妻儿,远方还有情同手足的朋友,他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

三、结课升华――拥抱和平。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

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