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讲义词词类活用创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总结本文总结了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词类活用情况。
实词实词是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语,即具有具体内容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具体的实词活用情况如下:名词名词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人、事、物等具体对象。
名词的活用形式主要包括:1. 单数和复数形式:名词的单数形式一般用于表示单个对象,复数形式用于表示多个对象,复数形式常在名词后加"们"表示复数概念。
2. 谓语修饰:名词可以作为主语或宾语,在句子中可以由谓语动词、形容词等修饰。
动词动词在文言文中表示动作、状态等。
动词的活用形式主要包括:1. 时态变化:动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态表达不同的动作或状态,如过去、现在、未来等。
2. 语态变化:动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态,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3. 方式变化:动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示动作的进行方式,如直接、间接等。
形容词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用于描写人、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形容词的活用形式主要包括:1. 级别变化:形容词可以根据事物的不同特征使用不同级别,如比较级、最高级等。
2. 修饰变化: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通过副词修饰动词。
虚词虚词是表示虚拟意义或具有辅助作用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具体的虚词活用情况如下:介词介词在文言文中用于连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介词的活用形式主要包括:1. 位置变化:介词的位置可以在句首、句中或句末,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变化。
2. 搭配变化:介词通常与特定的动词、名词搭配使用,表示特定的意义。
连词连词在文言文中用于连接词与词、短句与短句之间的关系。
连词的活用形式主要包括:1. 并列关系:连词可以表示两个词、短句之间的并列关系,连接相同语法成分。
2. 转折关系:连词可以表示两个词、短句之间的转折关系,连接相反或对比的语法成分。
助词助词在文言文中用于辅助动词、形容词等进行语法上的变化。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讲讲文言文词类活用这神奇玩意儿,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你看啊,名词活用作动词,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字,本来是军队的意思,嘿,在这儿就变成了驻军,是不是很奇妙?就好像一个名词突然有了动词的本事,一下子变得超级厉害!
还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呢!“素善留侯张良”里的“善”,原本是善良的意思,可在这儿呢,就变成了与……交好,哇,这变化,简直绝了!这就
好比一个温柔的人突然变得很会交际一样。
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也很有意思呀!像“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本来就是跑和败逃,现在却成了逃亡的人、败逃的人,这不就像是一个动作变成了具体的人或事物嘛。
还有“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和“锐”原来是坚固和锐利,现在却成了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多神奇呀!
名词作状语呢,就像给句子披上了一件特别的外衣,让它变得与众不同!“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就是像兄长一样嘛,多形象呀!“蚕食鲸吞”里的“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多生动!
哎呀,文言文词类活用真的是太有趣,太有魅力了!它就像是文字的魔法,能让简单的句子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韵味。
朋友们,好好去感受它的神奇吧,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真的,相信我!我觉得文言文词类活用就像是一座宝藏,我们要不断去挖掘,去发现其中的奇妙之处,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呀!。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二步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分类练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类。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凡是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了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名词用作意动词,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1.动词用作名词当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时,即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使动或为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或为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
1.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
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这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形容词放在宾语前面,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二、文言句式分类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其他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也需要掌握)对于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在断句题中有涉及,更是文言文翻译的重要采分点之一,这就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以便迅速准确翻译句子。
(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文言实词讲解——词类活用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 [zēng] 鱼腹 中。 罾:本为“渔网”,在此指“用网
捕”。 馆:居住 2、是以,令吏人完(指修缮)客所馆。
小结: 【6】(所+名词)名词用在“所”字 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
1、扣弦而歌《赤西进
小结: 【7】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 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2、遂王天下。 王:称王 面:面朝 3、面山而居。 4、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
小结:
【1】 (名词+名词)两个名词相连,既 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且无 谓语,一般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蹄:用蹄子踢 1、驴不胜怒,蹄之。 2、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盒子装 器:器重、重视 3、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8、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 9、吾师道也 (师:学习) 10、天雨墙坏(雨:下雨) 11、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12、道芷阳间行 (取道,名作动)
1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寓舍:居住)
14、邹忌朝服衣冠。 15、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 16、 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桃花源 记》)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花:开花。
小结: 【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 词作谓语中心词,而名词又处于谓语中 心词的位置,此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小结
• 宾语前的名词 • 状语后的名词 • 补语前的名词 • 谓语部分的名词
若无 动词 时, 则活 用为 动词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 并解释之。 1、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前有副词“已” 。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3、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笼:用笼子装 4、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5、日将暮,取儿稿葬 暮:落山 6、凡吏于土者 ,皆往之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后带补语 7、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最新文言文词类活用精讲ppt课件
(镜子——以……为镜子)
•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 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 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一般可 译为"认为"、"以为 "等。
动词的活用
• 1.动词活用为名词。 •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3.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主语把宾语当 作某种事物
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
之 把他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我者 认为我美
意动用法
• 1.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以……为伴侣,以…… 为朋友)
• 2.鱼肉百姓。 (鱼肉 ——以……为鱼肉)
• 3.越国以鄙远。 (边邑——把……当作边邑)
•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五、蜈蚣养殖投入少,收益巨大。
• 正因为看到了这一机会,我们决定以蜈蚣 养殖作为我们的创业项目。
二、武汉丰润兴农生物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
• (1)公司背景: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3、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数词“一”用作动词:统一)
数词的活用
一、数词用作动词: 如:(1)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二、数词用作形容词: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二三其德 (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
三、数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如:庭中通南北为一 (一:一体 )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文言文词类活用精讲
概念: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 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 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 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 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的总结对文言知识中活用现象的总结常见的文言现象有:实词的一词多义,实词的活用现象,及实词的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虚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其中关于词类活用现象的复习,鄙人做了如下的总结,希望同仁给予斧正。
如何复习文言知识中的活用现象呢?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去做,或者不停地去记,我觉得效果都不太好。
我个人认为,最好结合现代汉语的句法功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之后来记忆,可能更便捷,更有效果。
现在,我把我结合句法总结出的一点小规律,列叙如下:(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例如:处于主语的位置:《游褒禅山记》:“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处于宾语的位置: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盟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②《陈涉世家》:“将军身披坚执锐。
”(处于宾语位置)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处于主语位置)(四)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第一,比喻动作行为的状态。
例如:①《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如:《鸿门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例如:卒廷见相如。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第六,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例如:予分当引决。
分:按照。
第七,方位名词,表示动作的趋向或方位。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西:向……1第八,“岁、月、日”表示时局的频率。
月削月割。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讲义)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讲义)闽侯职专语文组程峰清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名词+宾语(名词或代词)]解说:动词后面才可带宾语,而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所以宾语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十分愤怒,用蹄子踢它)③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就想乘便把这次出门的事告诉你)⑵.[副词作状语+名词]解说:状语只能修饰动词,不能修饰名词,所以副词作状语后面的名词往往被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二月草已芽.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③秦师遂东.(秦国军队就向东进发)⑶.[能愿动词+名词]解说:能愿动词(能、可等)不能与名词结合,所以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夫珠玉盒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yì)。
(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饥饿的时候不可以吃,寒冷的时候不可以穿)⑷.[名词+名词]解说: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存在并列、修饰等关系,那么第一个动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左右欲刃.相如。
(秦王左右的人想杀死蔺相如)(“刃”本来是名词“刀刃”,这里用作动词“杀”)②腰.白玉之环。
(挂着白色的玉环)(“腰”本来是名词“腰部”,这里用作动词“挂着”)⑸.[介宾词组+名词]或[名词+介宾词组]解说:介宾词组不能与名词结合,作它的状语或补语,所以介宾词组前面或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②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鹪鹩在密林里筑巢,只不过占一根树枝)⑹.[动词+而+名词]或[名词+而+名词]解说:连词“而”常用来连接动词,很少用来连接名词。
所以如果连词“而”的一端是动词,另一端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例如:①罍.而歌者(拿着酒杯唱歌的人)(“罍”本是名词“酒杯”,这里用作动词“拿着酒杯”)⑺.[所+名词]解说:特殊指示代词“所”不能与名词结合,而可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以“所”后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文言实词活用现象PPT课件
2021/3/12
14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后带上宾语,是主语主观上认 为这个名词后面所带的宾语是这个名 词所表示的事物,而并不一定是事实。
பைடு நூலகம்
A、侣鱼虾而友麋鹿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C、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 流俗之所轻也。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人2皆021得/3/1以2 隶使之。
4
③名词作状语,表示产生某个动作行为所使用的 工具与方式。有的可以译:“用…… ”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E、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F、与樊哙…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G、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021/3/12
16
• 名词 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2021/3/12
17
二、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常用作定语、状语、谓语, 当它处于名词或代词所处的主语或宾 语的位置,这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有以下几种情形:
2021/3/12
18
1、形容词前面有代词、数词、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作定语,而形容词本身作为中心词时, 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2021/3/12
1
• 概念:
• 词类活用
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语临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
词类活用讲义于长江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文言实词的变化规则——词类活用供稿人:于长江2008年10月6日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不是词性兼类,活用是指原属于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按照语言习惯而灵活地用作了乙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
但离开了具体的语境,丧失了特定的条件,这种语法功能立即丧失,语法特点也不复存在了。
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实词里,主要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灵活运用为最多。
二、词类的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如下规律:A.名词后有代词做它的宾语。
如:1、驴不胜怒,蹄之。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买五人之首而函之。
B.名词前有能愿动词助动。
如: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名词前有副词做它的状语。
(受副词修饰,主要是否定副词)如: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2、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D.名词前有介词结构做它的状语或名词后有介词结构做它的补语。
如: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今王鼓乐于此……、4、我欲因之梦吴越。
5、诸越则桃李冬实。
6、沛公军霸上。
7、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E.两个名词并列使用,不是并列、同位、修饰等关系,前面又没有支配的动词时,认定后一个名词是宾语,则前面的名词就活用为动词,认定了前一个动词是主语,则后一个动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活用是指甲类词临时作乙类词,是临时的意义,而兼类词是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词的语法特点。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常在本义上添加上动词的意义。
)如:1、赵王鼓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敬贤礼士。
5、天雨,墙坏。
F.名词用在“所”字后,组成“所字短语”的组成部分。
考点2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讲义)(原卷版)
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讲)一、必备知识[试题特点]《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自2015年起,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此考点,但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从阅读到理解到答题,自始至终都涉及对常见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
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更是与理解实词含义密切相关。
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和浙江卷都有考查实词的释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除此外,上海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设置的是加点字词的直接释义,两小题两分。
《考试大纲》中规定了考生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一定要在牢牢掌握这120个实词的基础上,领悟理解实词含义的一般方法,以求收到闻一知十的奇效。
翻译文言句子往往将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设置为得分点,其中重点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解题指津1]通假字:据音悟义通假字是指本当用甲字,却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句中本该用“早”字,却用音同的“蚤”替代。
还有一种情形,一个汉字(古字)原本有好几个意义,后为了区别不同义项,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苏轼《石钟山记》),“莫”是会意字,从字形结构分析,就是“太阳坠入草丛中”,后来为了区别其他义项,才又造了一个“暮”字专门表示“太阳落山的时刻,即傍晚”这个意思。
因此,这两个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通“性”,其声母、韵母、声调都不相同,这类字在平时就应着重识记。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文言知识二:词类活用
二、形为”意义的
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 “(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 种性质、状态。例如: 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陶渊明《桃花 源记》) 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低劣)(蒲松龄 《促织》) 2、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 或事物。例如: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以……为老
3、形容词用作动词。例如: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 自若也(变小变弱)(贾谊《过秦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司马迁《鸿门宴》) 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出师表》)
4、数词用作动词。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杜牧《阿房宫 赋》)
5、动词的为动用法 等死,死国可乎?( 为……而死 ) (《陈 涉世家》)
3、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例如: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列子·愚公移山》)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用木格)(沈括 《活板》)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外所。例如: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在国 内)(贾谊《过秦论》)
5、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例如: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 向北)(贾谊《过秦论》)
除了上面讲到的以外,词类活用还有其他一些 情况。 1、动词用作名词。例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 入的东西)(柳宗元《捕蛇者说》)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2、形容词用作名词。例如: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司马迁《陈涉世家》)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韩愈 《师说》)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词类活用(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词类活用【编辑】Crazy Urus【日期】2009-12-23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
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带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文言文句子翻译(无答案)-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创新班语文讲义
文言文句子翻译讲义一、考试要求一)考纲解读《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得分点设置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②古今异义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使动、动使动、名作状、名意动、形意动④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⑥固定结构三)文言文翻译的考点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考试中文言译句抓关键点就是抓得分点。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
这些关键点,往往是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我们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二、学习要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三、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四、文言文翻译方法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
如:古之(古代)学者(求学的人)必(一定)有(有)师(老师)。
2、具体方法为“换”、“留”、“删”、“补”、“调”五字诀。
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 PPT精品课件
省 略 句
2.省略谓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 )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
3.省略宾语。
(1)昔者先王以( 之)为东盟主。
(2)与(客)坐谈,问之客曰
4.省略介词。
将军战( 于 )河北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 • • • • • • • • • • • • • • •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渔人甚异之。 异:觉得很奇怪,以……为异,意动用法 王:统治,名词活用为动词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有泉侧出 侧:从侧面,名词活用为状语 目:示眼色,名词活用为动词 ⑦范增数目项王。 水: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活,使动用法 斗:使……争斗,使动用法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2、而其见愈奇。 见:所见到的景象,动词活用为名词 13、乃我困汝。 困:使……处于困境,使动用法 14、头发上指。 上:向上,名词活用为状语 15、吾得兄事之。 兄:像兄弟一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16、手巾掩口啼 巾:(用手巾),名词活用为状语。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 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的句子。
应满足以下三Biblioteka 条件: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 2.要作出判断。 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常用判断句式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者,......也。”
中考文言文活用知识点归纳
中考文言文活用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中考语文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用知识点主要包括词类活用、句式结构、虚词用法等。
以下是中考文言文活用知识点的归纳:词类活用:1. 名词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如“衣”用作“穿”,“食”用作“吃”。
2. 动词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如“行”指“行走的行为”。
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如“美”用作“使...变得美丽”。
4. 数词活用:数词用作动词,如“一”用作“统一”。
句式结构:1. 判断句:以“是”、“非”等词表示判断,如“此乃吾师也”。
2. 被动句:用“被”、“为...所”等词表示被动,如“吾被欺”。
3. 倒装句:主谓倒装或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
4. 省略句:省略主语或谓语,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虚词用法:1. 助词:如“之”、“乎”、“者”等,用于连接或修饰。
2. 副词:如“甚”、“亦”、“乃”等,用于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3. 连词:如“而”、“则”、“且”等,用于连接句子或短语。
4. 介词:如“于”、“以”、“为”等,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实词用法:1.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如“行”可表示“行走”或“行为”。
2. 古今异义:古代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
修辞手法:1. 对仗:词语或句子结构对称,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 排比:句子结构或词语重复,增强语气,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3.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如“何谓大丈夫?”。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内涵。
练习与应用: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提高对文言文活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能够在考试中迅速识别并正确应用。
结束语:掌握文言文活用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不断进步。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课件 新人教版
• ①籍吏民,封府库 吏民, • ②沛公欲王关中 沛公欲王 • ③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先大母婢也, • ④范增数目项王。 范增数目项王。 • ⑤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 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 笑
判断方法
• • • • • • • •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衣,穿着麻布短衣 遂王天下: ②遂王天下: 王,称王 冈峦起伏,草木行列: ③冈峦起伏,草木行列: 行列, 行列,成行成列 ④沛公军霸上 规律一:两个名词相连,不是并列关系, 规律一:两个名词相连,不是并列关系, 又不是修饰关系,而是构成主谓关系 主谓关系、 又不是修饰关系,而是构成主谓关系、动 宾关系或动补关系 关系, 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必然活 用为动词
• • • •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①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左右欲刃相如。 欲刃相如 ②左右欲刃相如。 假舟楫者, 能水也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云青青兮欲雨 ④云青青兮欲雨 规律二: 名词放在“ ”“可”“欲 规律二: 名词放在“能”“可”“欲”等 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 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 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 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 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 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以它便活用为动词。
判别“公式” 判别“公式”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动词 a.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a.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b.用在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b.用在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c.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c.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d.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d.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e. 用在所字后的名词 f.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 f.用在疑问代词后的名词 g.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前一个名词 g.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前一个名词 h. 两个重叠使用的后一个名词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讲义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一、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1.名词作状语训练1.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词,并翻译句子。
(1)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星译文:地大物博的洪州城中英俊的人才像浓雾密布一样到处都是,像流星飞奔一样(为国家的政事而奔波)。
(2)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函译文:用匣子装好封上。
(3)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译文: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4)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译文: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5)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上译文: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日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自己检查反省。
[规律总结] 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如1句的“雾、星”),译时加“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如2句的“函”),译时加“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如3句的“廷”),译时加“在”或“从”;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如4句的“兄”),译时加“像对待……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如5句的“上”),译时加“向”或“对”“到”;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如6句的“日”),译时加“每”或“一……比……”。
2.名词作动词训练2.试标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词。
(1)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王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第二个“师”③君子不齿(《师说》)齿[规律总结] 名词前有副词(“不”“已”“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2)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②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刃③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雨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北固亭怀古》)饭[规律总结] 能愿动词(指“能”“可”“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