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发现的历史过程,能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3)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
领悟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定律的理解。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让学生明了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玩具小汽车、拉水的小汽车、水、木块、障碍物、两个相同的纸杯、细线、沙土。
四、【教学过程】(一)、牛顿第一定律1、学生观察两个现象:现象1:用水平的推力推一个木箱,木箱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停止运动。
现象2:用锤子敲击钢钉,钢钉向下运动。
停止敲击,钢钉不再向下运动。
学生交流: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学生展示:师: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人对力与运动分别进行了自己的研究。
2、师播放视频: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人的研究。
生了解科学家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过程。
3、实验探究: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情况(1)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生猜想:(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小组合作学习)组代表展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逐步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并推测当小车与水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状况。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的非凡勇气,不断地追求真理。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理想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等教?学?活?动(一)引入教师活动:指出在力学中只研究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研究运动合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动力学。
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用途。
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1678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动力学奠基之作。
牛顿运动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进入新课1、引出错误观点——历史的回顾教师活动:马路上有一辆车,发动机坏了,这么让它运动起来?(播放课件)教师设问:车运动起来后,如果不施加力的作用,车会怎么样?继续设问:车会不会立刻停下来?教师引导:施加了力车运动起来,停止施力,车要停止;于是可得结论,要让车运动起来,就必须施加力给车,换言之: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我所推理出的这一观点正确吗?课件展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让学生感受到力确实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同学们意见不一教师引导:人类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道路中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请问在认识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有那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学生活动:回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活动:幻灯片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教师设疑:?他们各自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8-69内容,并思考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他们各自的观点和所运用的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共同总结,得出这几位科学家各自的观点和运用的科学方法。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作者整理了7篇牛顿一定律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牛顿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一定律的理解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对牛顿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理想实验[教学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了物体的一些运动规律,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一个物体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同的运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一、据生活现象思考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分组探讨一下运动和力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并试着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是不是有力物体就能运动,没力物体就静止。
给物体一初速度,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滑动,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的运动方向跟力的方向一样吗?以抛粉笔为例3、物体的运动仅由力决定吗?抛粉笔为例4、物体什么情况下做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以抛粉笔为例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什么情况下加速?什么情况下减速?以抛粉笔为例。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通用8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通用8篇)牛顿第肯定律教学设计篇1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当让学生亲历思索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主动主动地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实力、特性的发展,乃至完备人格的形成。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建性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让自主教学探究模式很好的得到实施,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1.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2.学生未知的但经老师启发引导后能理解的也可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独自完成教学要求;3.学生未知的经老师提示后理解也困难的才是须要通过老师主导来完成的。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老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了解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学问点,哪些是未知的学问点,哪些是能启发后驾驭的,哪些是学生自己无法理解的,然后找寻探究点→再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设计详细探究过程。
下面以《牛顿第肯定律》的教学为例来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详细应用。
一、教材分析这节教材首先对人类相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四位科学家探讨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
然后讲解并描述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这是初、中学学问相连接的一节课程。
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肯定律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缘由还是变更运动的缘由”这一问题相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化与思维实力培育为主要目标。
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人类相识“运动和力”的关系探讨、思索、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探讨中常用的志向试验方法。
第一节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案优秀8篇
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教案优秀8篇牛顿第一定律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
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
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最后指出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1.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
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
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
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
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
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
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牛顿第一定律篇一(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l_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会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一些典型实例。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凶,和利用结论分析实例。
难点利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具小钢球、磁铁(条形)教学方法讲授活动讨论教学过程投影: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思考与讨论1.苹果未熟透前为什么不会从树上下落?2.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3.是什么原因导致苹果下落的?教师归纳苹果未熟透前,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
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而导致苹果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树对苹果的拉力没有了,苹果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即苹果原来的平衡状态破坏了,物体就沿着另一个力的方向运动起来了。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思考与讨论1.小孩用细绳拉住氢气球,一旦脱手,气球将升空。
你能说明气球升空的原因?小孩用细绳拉住氢气球时,氢气球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但一旦脱手,氢气球失去了手的拉力,平衡就会破坏,此时氢气球就会升空。
2.水平道路上行驶的汽车(1)若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车将怎样运动?(2)若此时驾驶员关闭了发动机,则汽车又将怎样运动?为什么?最后汽车的运动状态怎样?(3)如果要使停止着的汽车重新启动,则驾驶员应怎样做?此时,汽车受力平衡吗?(1)当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时,汽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驾驶员关闭发动机,汽车失去了发动机的牵引力,则汽车会在阻力作用下逐渐减速,最后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3)要汽车重新起动,驾驶员应起动发动机(汽车受力不平衡),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汽车由静止运动起来。
实验或投影:磁铁的吸引力使钢珠改变运动方向(如图2—3—1)备注想一想从上述实例和实验中,你能总结出一条什么样的结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在______作用下发生的。
最新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最新4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一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教学要点分析】1.本节教材重点是围绕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议题的辨论。
人类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学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同样也要克服日常经验所带来的错误认识。
若一开始就讲方法,介绍历史回顾,指出亚里士多德错误,虽节省时间,但对消除学生由直觉产生的类似错误不利。
所以,教学一开始应先安排两个实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思考,有足够时间去澄清错误认识,切实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学习伽利略理想实验时,宜采用思维点拨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惯性是重要概念,想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正确理解是困难的。
应该在今后教学中,结合相关材料,有针对性地一一纠正。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平台、气垫导轨滑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实例讨论引入》下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㈠用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止。
(教师一边演示,也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焦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例1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小车原先静止,手推小车施了推力,迫使小车改变了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手离开了小车,推力撤去,但小车在摩擦阻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是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
㈡让足球在兰球场上、足球草地上以同样初速前进,在哪种场地上滚得更远?为什么?如果地面绝对光滑,足球又当怎样?通过例2讨论应该使学生明确:摩擦阻力越小,足球滚得越远,滚的时间越长。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8.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3.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在编写时,将“运动和力的关系”安排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且“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新课的引入在本节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上,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惯性现象的认识和解释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环节,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表述。
【学情分析】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简单的认识,但学生的认识是经验知识,大部分是错误的,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力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另一原因。
【学法引导】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的欲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
牛顿第一定律比较抽象,与生活经验又不尽相符,学生只有多动手、多体验、多观察、多实验,打破原有的定式思维,才能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课堂上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想象总结出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时,多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整体设计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所以本节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知识。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精品多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行合理的推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含义。
2、做好演示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力,同学们能不能举这样几个例子:①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的例子。
②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的例子。
③物体运动方向改变的例子。
由上面的例子可见:物体受力后,改变了物体的什么?(运动状态)那物体不受外力呢?同学们猜一猜,运动状态会怎样呢?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会不会自己运动起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会不会自己停下来?(学生讨论猜想)同学们猜想的是否正确呢?我们下面就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Ⅰ、演示实验:1、介绍实验装置:带斜面的长木板、小车、毛巾、棉布。
2、实验过程:⑴在木板上铺一块毛巾,让小车从斜面上最高的一点,从静止开始滑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在毛巾面上的运动情况。
(请学生描述小车在毛巾面上的运动情况)问:小车为什么运动地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讲述:由于阻力,小车由运动变为了静止。
(小车停住后,在其尾部位置插一小旗。
)问:能让小车运动得远一些吗?(减小阻力,用棉布)⑵将木板上的毛巾换为棉布,仍让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就可以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是的速度相同,这样就可以保证了其他条件都不变,而只是减小了阻力。
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在棉布表面的运动情况。
现象:小车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但运动距离比上次远。
(小车停住后,在其尾部位置插一小旗)问:小车运动距离为什么比上次远?(受到的阻力比上次小)问:能让小车运动的更远些吗?(把阻力减小,用木板)⑶撤去棉布,使用木板面。
重复上面的实验。
3、(课件模拟以上三个实验,同时由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和学生一起分析:条件: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有静止开始滑下(到达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用气垫道轨演示f→0的情况,然后让学生猜想如果不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Ⅱ、实验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运动物体将速度不变的运动下去,即匀速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10篇)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优秀10篇)《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中心内容,更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本节在第二节实验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它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
此定律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材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重点、难点在确定本节的重点、难点时我认为不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更应注重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该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故重点是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难点是通过简单应用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及数学表达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因果关系;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出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定律的探索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从认识到实验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加以运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四、教法与学法教无成法,但教要得法,高一学生创造力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推理能力较弱,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归纳规律能力不强。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虽简单完美,记住也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联系,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我们偏远地区的城步苗乡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牛顿第必须律所讲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的基础问题。
这节课学好了,学生建立了对运动和力关系的正确认识,就不容易从日常经验出发产生同历史前人产生过的相同的错误,也为学习动力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2.教材特点:①牛顿第必须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梦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梦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梦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明白梦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教材的重点、难点①重点:运用实验手段探索力和运动的本质关系,着重培养学生探索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本事。
②难点:如何用科学的观点来代替部分学生头脑中对运动和力关系的错误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伽利略的梦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明白梦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必须律的资料及意义.3.明白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经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必须律的理解.3.理解梦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一样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提高的不竭动力.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设计经过实验引入力和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用力去推,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一段时间后撤掉该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又如何进一步提出问题:思考“运动必须需要力来维持吗”.经过学生的讨论,进行适时引导:相同条件下空中飞行的足球比地滚球运动的距离要长很多,地滚球为什么运动一会儿就停止呢学生有的能回答出受阻力。
【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实用】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的知识。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针对教材,提出本节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况、推理)(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4、教学重点及依据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作为重点理由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急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5、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利于运动的关系。
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精选17篇)《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惯性的概念知道二力平衡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的惯性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3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学生活动:(1)体验图11.5—4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3)观看教学VCD通过观察图11.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3、二力平衡学生探究:按照图11.5—9进行探究实验,做好记录引导学生从记录中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四)布置作业1、书本第39页第1、2、3题2、完成同步练习《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21.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5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5篇)牛顿第肯定律教案(5篇)牛顿第肯定律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2.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牛顿第肯定律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本节教材的处理时特意把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直接放在课前预习栏目中,让同学课前先去预习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同学自主学习,把生成的疑问带到课堂上。
课堂内主要通过同学的展现、质疑、点评等互动环节解决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预习及课内探究部分(片段取自导学案)设计如下:一、课前预习1.牛顿第肯定律:一切物体在作用时,它们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包括速度始终等于零的状态和状态。
2.说明:(1)牛顿第肯定律是在大量阅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出来的。
(2)牛顿第肯定律是一种的规律。
二、课内探究活动一观看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
试验1: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下来,到达底部的水平长木板上,观看现象。
现象:(1)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速度会。
缘由: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由于小车受到的作用。
现象:(2)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速度会。
缘由: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由于小车受到的作用。
拓展:(3)同一小车在不同高度处由静止状态开头从斜面上运动下来时,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是否一样?(4)同一小车在相同高度处分别由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开头从斜面上运动下来时,在水平木板上运动距离是否一样?思索与争论:结合(3)(4)谈谈,要使小车刚进入水平木板上时有一个相同的初速度,我们应当怎样设计试验?活动二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跟什么因素有关?请你用手边的试验器材,设计一套试验方案来验证“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试验器材】一个斜面、一块棉布、一条毛巾、一辆小车。
(演示)【学法指导】应用掌握变量法,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发生变化,需要记录哪些信息?各小组设计试验方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是质体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对于惯性定律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惯性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发现和解决惯性定律存在的问题,掌握惯性定律的适用规律,培养学
习物理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1)引入
在教学开始时,老师需要利用课堂时间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简要的
介绍,让学生了解惯性定律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惯性定律。
(2)互动
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将物体放置于斜面上,并探究与斜
面倾角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何不同。
(3)阐述
通过讲解惯性定律的概念、内容和适用范围,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
该定律。
(4)联系
利用综合运动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惯性定律。
(5)总结
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再次回顾、总结和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
握情况,从而能够深化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
本教学设计本着‘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等授课方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
用互动兴趣等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团队协作精神。
四、评价与反思
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进行课堂评价等方式,通过测试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理解程度。
并及时反思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教学效
果的优化。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通用15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通用15篇)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这一章的知识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只在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据物体所受的力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造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针对教材,提出本节教材的(2)、教学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3)课后思考:阅读科学漫步(4):惯性参考系不仅巩固基本知识,也可以使有能力的学生发挥能动性,激发学习探究的兴趣,鼓励收集资料,开拓学生视野。
使之带着问题离开课堂(5)、板书设计略(6)、教学预测:本节课是按照新课程理念下的一节科学探究课,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规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为师生互动不足达不到教学效果,要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合理的调节。
本节课非常注重知识点的归纳与升华,在其教学的关键点上设计有几个有梯度的问题,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知道惯性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现象解释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教学用具:斜面、木板、小车、棉布、毛巾、象棋、直尺、惯性小球装置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收集与教材P44图12.5-1中内容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看书12.5-2内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光靠思辨不能回答,同学们可以自己探究,通过实验来求证.二、进行新课(一)牛顿第一定律1.历史回顾:对亚里斯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疑问。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9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9篇)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五节。
本节内容以日常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得出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并进一步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个伟人来强化这种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
同时对“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的教学时,不要使学生对亚里士多德产生片面的认识。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材处理师生活动情景导入结合本地实际,让学生回忆骑自行车滑行的情景,给学生留下“物体受力运动,不受力停止运动”的印象。
利用多媒体展示“火车进站”“自由摆动的秋千”“地上滚动的足球”视频,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止运动呢?请同学们说出你的观点并从生活中找到其他实例来支持这个观点。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描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基本内容。
2.学生能够解释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模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共同探索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2.惯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如何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刻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块、细绳、弹簧秤、砝码等。
2.多媒体教学资源: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视频、动画等。
3.教学课件:包含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个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视频片段或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引导:你们认为物体会在无外力作用下一直保持运动状态吗?为什么?探究学习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介绍: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并解释惯性的概念。
2.实验探究:通过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规律。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巩固练习1.教师提供一系列习题,让学生巩固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课堂小结1.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惯性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寻找一个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生活实例,并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新课总结:
当堂检测
运动物体:小车
[演示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的运动。
斜面:制造运动速度可控的运动物体
毛巾、棉布、木板:制造小车运动时阻力的不同
观察小车运动的远近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刚才大家看到的一幕就是这个原因
教师强调:这个实验是伽利略做的,也称伽利略理想实
验,伽利略首创实验推理的方式。
伽利略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
持”的结论。
牛顿总结:
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
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
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
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
_________。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最正确的关系:
思考:如何制造运动的物体?
如何改变小车受力大小?
仔细观察演示实验2
交流讨论
(1)整个实验过程应控制哪些
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需要
发生变化?
(2)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
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分析引
起变化的原因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
(3))进一步进行推理:如果
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
阻力)下车将会。
学生总结本节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