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共31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共31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b1c25502020740be1e9bed.png)
2.成熟:南宋朱熹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格”指的—是—“《深二刻程地遗探书究语”录的》 上而无极太极意,思下。而“至格于一物草致、知一”木就、是一通昆过虫对之外 微,亦各有理界。事一物书的不深读,入则细阙致了探一究书,道达理到;认一识 事不穷,则阙事了物一本事质道的理;目一的物。不格,则阙了一 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
— — 摘自《朱子语类》卷十五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2.成熟:南宋朱熹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 常…… ——《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便是世界” 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 材击料力二,在风当吹时旗引动,起一强位烈僧的人说是 旗反动响,并另深一刻位影说响是了风后动世,的陆思九渊过 去想跟体这系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熹。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格”指的—是—“《深二刻程地遗探书究语”录的》 上而无极太极意,思下。而“至格于一物草致、知一”木就、是一通昆过虫对之外 微,亦各有理界。事一物书的不深读,入则细阙致了探一究书,道达理到;认一识 事不穷,则阙事了物一本事质道的理;目一的物。不格,则阙了一 物道理。须着逐一件与它理会过。
— — 摘自《朱子语类》卷十五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2.成熟:南宋朱熹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 常…… ——《朱文公文集》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岂不是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三宋 明理学 (共31张 PPT)【 优秀课 件】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便是世界” 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 材击料力二,在风当吹时旗引动,起一强位烈僧的人说是 旗反动响,并另深一刻位影说响是了风后动世,的陆思九渊过 去想跟体这系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共38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b148b790c69ec3d5bb75ba.png)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6
道教为什么能够对儒学产生冲击呢?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 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11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则天称帝后……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同时广建寺院,普度僧尼,大 兴佛法,佛教迅速发展……。
高宗在封禅泰山后,到曲阜致祭孔子,赠以太师的头衔。武则天天授 元年封孔子为隆道公。玄宗在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完毕,也到曲阜孔子宅 致祭。开元年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令西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府学内, 孔子均南面而坐,颜回、仲弓、冉有、子路、子游等十哲东西侍列,都封 赠公侯。
(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与朱熹(集大成者)
19
二、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有 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
①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
——《“三教”并用的大唐时代:尊儒崇道不抑佛》
12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西游记”里面, 大家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13
一、理学产生背景
1. 儒学困境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 (2)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7c367cc5da50e2524d7f89.png)
探究:你能不能从《西游记》《红 楼梦》中找到“三教合一”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孙悟空却是道教 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遇到 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 萨,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 浩然之气,唐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孙悟空本 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 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
(1)局限: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扼杀人性。 (2)可取: 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 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2.应对态度:批判地继承
知识·梳理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创立:北宋二程
理 的 成熟:南宋朱熹 发
学 展 发展:陆王心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教合一 1、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儒学的发展情 况 2、理学产生的背景(历史因素、现实因素)
探究二: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主 要内容、影响
探究三:对宋明理学的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1、儒学的发展情况:
3、时代: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探究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2、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欣赏诗作 品味其学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宋明理学 (共39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1.3宋明理学 (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f676fbb0242a8956bece488.png)
⑴基本观点
②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如何获取“理” ?
实践
格物:探求外界事物
致知:获得知识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 上加深对理的体验,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最 终贯通明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⑴基本观点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朱熹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 智、信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⑵注解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理学的社“会天政理治存则观人:欲亡,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基本观点: 宇宙观:后面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 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
唯心论),被称为“心学”。 方法论:
“发明本心”,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回归善良的本心。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
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天地之间, 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理气的关系?
“理”是世界的本源。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 以理解为人和万物。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基本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②修养论: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 知”。强调“仁”和“仁者”,强调社会责任感。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如何获取“理” ?
实践
格物:探求外界事物
致知:获得知识
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 上加深对理的体验,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最 终贯通明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⑴基本观点
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朱熹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 智、信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 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⑵注解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理学的社“会天政理治存则观人:欲亡,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①基本观点: 宇宙观:后面
“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 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
唯心论),被称为“心学”。 方法论:
“发明本心”,就是要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回归善良的本心。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
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天地之间, 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理气的关系?
“理”是世界的本源。
“气”,可以理解为物质材料,也可 以理解为人和万物。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基本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知行合一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40194f050876323012127d.png)
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提出了
•一统系治列重思要想道的德选伦理择规和范确与完立善:个人的自
我 统第修传3养入课方并《影法汉。响代它了的绵日本延思、七想百朝大余鲜一及年统东,》以南理亚。学它传
•将儒儒学家思思想想不的仅丰渗入富每与一更个中新国:人骨髓血
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
的第思4维课方《式宋、明价理值观学念》、行为模式至今仍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 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从 裂中魏 ,国晋 使南儒古北家代朝传思到统想隋伦唐理的五道发代德端, 规长 范:期 遭混 到战 极与 大分 破
坏第,1不课利《于孔大子一与统政老治子的》稳定与巩固。在
•理 大中开学华,大一师传们场统重的文忠努化孝力下,基,讲本廉研精耻习儒,神经扬的气义形节理成之的风儒:
学第复2兴课运《动战由国此时产生期。的这百是家一争场鸣容》纳儒、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 “西游记”里面,大家 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 迹?
一、背景:三教合一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二、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 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一、背景:三教合一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一统系治列重思要想道的德选伦理择规和范确与完立善:个人的自
我 统第修传3养入课方并《影法汉。响代它了的绵日本延思、七想百朝大余鲜一及年统东,》以南理亚。学它传
•将儒儒学家思思想想不的仅丰渗入富每与一更个中新国:人骨髓血
液与潜意识中,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
的第思4维课方《式宋、明价理值观学念》、行为模式至今仍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 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从 裂中魏 ,国晋 使南儒古北家代朝传思到统想隋伦唐理的五道发代德端, 规长 范:期 遭混 到战 极与 大分 破
坏第,1不课利《于孔大子一与统政老治子的》稳定与巩固。在
•理 大中开学华,大一师传们场统重的文忠努化孝力下,基,讲本廉研精耻习儒,神经扬的气义形节理成之的风儒:
学第复2兴课运《动战由国此时产生期。的这百是家一争场鸣容》纳儒、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 “西游记”里面,大家 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 迹?
一、背景:三教合一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
红花白藕青荷叶, 三教原来是一家。
二、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道、佛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 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一、背景:三教合一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4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d1d2657f18583d049645974.png)
▪
答案:b
▪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 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 渊曾在此地进行过.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的方法问题
B.穷理
▪ C.理气的关系问题 本内涵问题
D.理的基
▪
答案:b
课堂练习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 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天 泉 证道四句诗》,这四句话概括了下列哪
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一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 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二: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 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三: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四: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 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了
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展演变过 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依然有 所发展;②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的时期;③宋 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④明 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的产生。尤其是对 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精髓、 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 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 阶段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家思想》。
同学们看这些绣花鞋美吗?我看到的只有 蚀骨的疼痛
封建社会“所谓的美”是对妇女的禁锢
鲁迅与《狂人日记》:这吃人的礼教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 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 “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 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1.3《宋明理学》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1.3《宋明理学》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127b5614791711cc791745.png)
——北宋学者
从儒学思想自身来看,它的统治地位为何会受到 佛教、道教的冲击?
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 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是佛、道思想的优势。
一、儒学的困境
1.魏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出现危机
2.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理”是世界的本原
外在 格物致知
理在心中
心即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陆王心学将一切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 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 主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 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宋 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推动儒学走向复兴。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 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一、儒学的困境
“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 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 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
⊙陆王心学
读课本内容归纳陆九渊、王阳明的主张
陆九渊
世 “心”是万物的本原 界 “心”即“理” 观 “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认 穷理不必向心外探求, 识 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 论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 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 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 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 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从儒学思想自身来看,它的统治地位为何会受到 佛教、道教的冲击?
传统儒学充斥伦理说教,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 提供解释和安慰,而这正是佛、道思想的优势。
一、儒学的困境
1.魏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出现危机
2.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
唐高祖李渊为了自高门第,和老子认本家。唐太宗自称“朕之本系, 起自柱下”,以老子为始祖……。
“理”是世界的本原
外在 格物致知
理在心中
心即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陆王心学对程朱理学的新发展
陆王心学将一切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 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 主义,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 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宋 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推动儒学走向复兴。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道教以“道”为 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 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
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 拥有众多的信徒。
一、儒学的困境
“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 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 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
⊙陆王心学
读课本内容归纳陆九渊、王阳明的主张
陆九渊
世 “心”是万物的本原 界 “心”即“理” 观 “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认 穷理不必向心外探求, 识 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 论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 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 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 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 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授课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授课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909c0983c4bb4cf7ecd17c.png)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佛道兴盛,三 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北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二、宋明理学含义和主要流派
(一)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 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 “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 “理学”。
1.程朱理学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哲学
(1) 主要观 点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伦理观
(2)影响
• 政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 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 世界: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陆九渊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程朱理 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 世界观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 同 哲学范畴
点 方法论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外在)
代表 儒学的新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
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贞洁牌坊的
是“吃人” 。
背后是血泪
──鲁迅《狂人日记》
恐怖的三寸金莲
人生自古谁无死, 粉身碎骨浑不怕, 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三.理学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0fd2c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f.png)
性这自就足是著,向名之的求“理龙于场事悟物道误”也。”王 理。认,不为存“在成于圣外的部道事德物法”则,王、存原在守仁
于哪里?
内心反省 黄宗羲评价王阳明时说“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21
陆王心学
2.明代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正心诚意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 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 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 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王守仁
28
14
程朱理学
这个贞妇烈女数量的增幅,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 崇的轨迹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程朱理学从在野的 政治学说蜕变成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它的约束对象就 开始发生了错位。——吴钩
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
15
程朱理学
材料一: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试用了9种不同的方法 自杀,在受了98天的折磨后,终于自杀成功。死后,她 被当做了女子道德楷模。于是一个刚订婚就死了丈夫的 19岁少女,她的父母逼迫女儿绝食7天却没有成功。很多 人为失掉一个道德模范感到遗憾。——《五四运动史》
27
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苦读朱熹的书。 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 穷理。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 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王守仁就开始 “格”上自己家的竹子了,就这么没日 没夜的“格”,不吃不喝的“格”,雷 打不动的“格”,每天呆呆的看着这个 有“理”的竹子,终于,王大师被“格” 病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 的话是对的吗?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 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4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2.唐代:韩愈、李翱,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韩愈
反对佛道、提出“道统” 思想
于哪里?
内心反省 黄宗羲评价王阳明时说“忽悟格物致知之旨,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21
陆王心学
2.明代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正心诚意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 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 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 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王守仁
28
14
程朱理学
这个贞妇烈女数量的增幅,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 崇的轨迹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当程朱理学从在野的 政治学说蜕变成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它的约束对象就 开始发生了错位。——吴钩
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
15
程朱理学
材料一:有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试用了9种不同的方法 自杀,在受了98天的折磨后,终于自杀成功。死后,她 被当做了女子道德楷模。于是一个刚订婚就死了丈夫的 19岁少女,她的父母逼迫女儿绝食7天却没有成功。很多 人为失掉一个道德模范感到遗憾。——《五四运动史》
27
王守仁,十八岁时开始苦读朱熹的书。 朱圣人用四个字指出了金光大道:格物 穷理。至于到底怎么格,那就不管你了, 愿意怎么格就怎么格。王守仁就开始 “格”上自己家的竹子了,就这么没日 没夜的“格”,不吃不喝的“格”,雷 打不动的“格”,每天呆呆的看着这个 有“理”的竹子,终于,王大师被“格” 病倒了。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 的话是对的吗?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 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4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2.唐代:韩愈、李翱,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韩愈
反对佛道、提出“道统” 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47张PPT)(优秀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47张PPT)(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df1e66ff00bed5b9f31d85.png)
•主题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 原
“心”是万物的本 原
不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同
点
修养论 强调“格物致知”
(方法论)
(通过外物求“理 ”)
“心即理”“致良 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欲求
?
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峻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①佛教盛行。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 得到统治者支持(汉明帝建白马寺)、主张“神不 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辈子忍受 苦难,下辈子就进入极乐世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 成,尊老子为教主。讲求道法自然,修炼养生,长, 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辨析】程朱理学是很深奥的内容,很难理解。学习 时理解程朱理学的含义,如在理学家看来,“理”是 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永恒存在的普 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 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 在地联系起来。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 远。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 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 作用。
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 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 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3e579b227916888586d76f.png)
步和觉悟。信徒修行悟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 越生死和苦难、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因果报应 轮回来世
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材料二: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 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三次出家,“舍身”同泰寺。
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 要偏离天理 。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1)共同点:
①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封建伦理道德即是“理”。
②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
故事一:《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 生的。” 阳明说:“是天生的,但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尊奉的神仙是对“道”之信仰的人格化体现。道士是 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教徒活动的场所。
修炼丹药 长生不老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 佛教
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尼泊尔)王子乔达摩·悉达
多所创(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摩尼)。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佛”的意思是
“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a2fb47bcd126fff7050b97.png)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3课:宋明理学(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8b95fb3c1ec5da51e2702a.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3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主要线索
春秋 兴起
战国 形成
秦朝 西汉汉武帝 遭到打击 正统
魏晋南北
宋明
危机 高潮----理学
明清 批判
新的儒学体系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目录
一 宋中明央理集学权之的历发史展背景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三三 宋明理学之历史影响
张载 (1020—1077)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 太平。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4)二程理学(北宋)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 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一物须有一 理。” ——《二程遗书》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 宋明理学之历史影响
(2)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不利于自然科学探究,崇尚探究义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清戴震:“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鲁迅
邵雍是“北宋五子”中最喜欢写诗 而且流传作品最多的理学家,也是对后 代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理学诗人。
邵雍 (1011-1077)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3)张载
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认为由 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客观世界的各种 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 成为无形的“太虚”。开创理学中的“气学” 一派,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第 3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主要线索
春秋 兴起
战国 形成
秦朝 西汉汉武帝 遭到打击 正统
魏晋南北
宋明
危机 高潮----理学
明清 批判
新的儒学体系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目录
一 宋中明央理集学权之的历发史展背景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三三 宋明理学之历史影响
张载 (1020—1077)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 太平。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4)二程理学(北宋)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 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一物须有一 理。” ——《二程遗书》
(二)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
三 宋明理学之历史影响
(2)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不利于自然科学探究,崇尚探究义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清戴震:“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
──鲁迅
邵雍是“北宋五子”中最喜欢写诗 而且流传作品最多的理学家,也是对后 代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的理学诗人。
邵雍 (1011-1077)
二 宋明理学之具体流派
(3)张载
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张载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认为由 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客观世界的各种 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 成为无形的“太虚”。开创理学中的“气学” 一派,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4cc14f2f60ddccda38a08f.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 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三、影响
材 消料极一::①用饿三死纲事五小常,维失系节封事建大专。制—统—治(。宋)程颐
材料二:②天束理缚存了则人人们欲的亡思,想人(欲尊胜卑则等天级理观灭念。、重男轻
女、重礼轻法等)。
——(宋)朱熹
材 不人料利死三于于:中③法国上封,的以建犹近理社有代责会怜化其后之。下期者,,,而阻死在碍于下了理之近,罪代其,自谁人然怜人科之不学?胜的…指发…数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二、派别
2、陆王心学
(2)明中期““致王阳”明就”是主张达:到; “良知” 材料一:万事即万本物心之,理不是外人于所吾心固。有物的理善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性理,,就无是物理“矣理。”“心。外无“物致”良“心外无 理”。 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深入认识
故事一:《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 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 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 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三、影响
材 消料极一::①用饿三死纲事五小常,维失系节封事建大专。制—统—治(。宋)程颐
材料二:②天束理缚存了则人人们欲的亡思,想人(欲尊胜卑则等天级理观灭念。、重男轻
女、重礼轻法等)。
——(宋)朱熹
材 不人料利死三于于:中③法国上封,的以建犹近理社有代责会怜化其后之。下期者,,,而阻死在碍于下了理之近,罪代其,自谁人然怜人科之不学?胜的…指发…数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二、派别
2、陆王心学
(2)明中期““致王阳”明就”是主张达:到; “良知” 材料一:万事即万本物心之,理不是外人于所吾心固。有物的理善不外于吾心, 外吾心而求物性理,,就无是物理“矣理。”“心。外无“物致”良“心外无 理”。 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3课 宋明理学(共26张PPT)
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深入认识
故事一:《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 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 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程氏遗书》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河南程氏遗书》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天理与伦理相联系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天理即是三纲五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剔除糟粕,吸取精华 弘扬传统,与时俱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 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朱熹
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 理。
——王阳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佛教禅宗
融合佛、道义融理合,佛使、儒道学义哲理学,化、思辨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陆王心学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得,所谓良知也。”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王阳明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鹅湖之会
1175年,陆九渊和朱熹在江西上饶的 鹅湖寺研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程朱理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明道德之善,非求科学之真。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文公文集》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月印万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程朱理学
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格物致知
格:探究
物:万物
知:理;天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陆王心学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花树,在深山之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
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对你毫无意 义);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对你有意义)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共25 张PPT)
你是谁? 你从哪儿来? 你要去哪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宋明理学(共25 张PPT)
说列课 领
明举标 宋宋:
略
明明 时理 期学
圣 贤
儒的 学代
的
的表 境
发人 展物
界
。,
宋 理明
学
壹 圣贤境界之孕育
后梁 朱温
李存勖 后晋 石敬瑭
鸩杀16岁的唐哀帝 儿子向父献妻,儿媳侍寝 第三子朱友圭杀父,又被第四子朱友贞所杀
讨论:他们会争论什么?你支持哪一方, 为什么?
《过分水岭有感》 朱熹
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叁 圣贤境界之价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道教:超脱修道,羽化升仙
唐朝: 三教并行
儒教: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 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 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重构儒学体系巩固正统(哲学化思辨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贰 圣贤境界之意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程朱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王心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பைடு நூலகம்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陆九渊
王阳明
程朱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程朱理学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人欲”:超出道德规范的贪欲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1194年,朱熹一个月内两次进宫讲学,要求 宋宁宗正心诚意、读经穷理,强调“修齐治 平”,结果,在朝46天被罢官。 1196年,朱熹学问被指为“伪学”,门人为 “逆党”,大弟子死于贬所。 1200年,朱熹病逝,朝廷下令禁止士人送葬。
朱熹
南宋以后官方哲学,维护封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陆王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陆九渊
万物的本原是心。心即理。 发明本心。
王阳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宋明理学(共25张PPT)
为其父义子李嗣源所杀 李嗣源之子李从厚为其义子李从珂所杀
原为李嗣源的女婿,借李从珂手杀李从厚 45岁拜34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做了儿皇帝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 生灵涂炭。
——《邵氏闻见前录》
重建道德规范,匡正社会秩序
魏晋南北朝: 互相吸收
佛教:看破红尘,出家成佛
隋朝: 三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