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主要的社会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d9f8141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5.png)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既是指物质生活的丰富,也是指精神生活的不断提升。
植根于当下的中国现实,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变革,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善,如今人民已经从短缺经济时代对物质需求的高度依赖转向了对精神领域的需求和提高上。
这也就意味着现代社会中精神文化作为国家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是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换言之,物质需求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而精神文化决定了我们能不能走得更远。
培养每个人高尚的理想信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对单纯感官上娱乐的一种摒弃。
个人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受益者,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既来自于社会现实发展现状,也来自于主体自身的解读。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相对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讲的。
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境遇而言,社会发展呈现出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生产不充分的客观状况,这种境遇和状况是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国社会矛盾发生的内在根源。
一方面,我国社会整体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升,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富足;另一方面,人们对高品质、高智能、高领域的追求得不到满足。
从短期来看,我们在某些领域的成果稳居世界第一,但也有些领域远远落后,造成了严重的供求失衡。
从长期来看,人们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被更新和超越,而供给端无法持续有效地为需求端提供保障,导致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存在一个长期性。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几个领域。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高,但其它领域的发展无法快速跟上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联动效应,导致一定程度上人们只注重金钱、利益。
社会要保持平衡性,首先要实现这五个领域的动态平衡,这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
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理解
![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81d35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9.png)
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以前的社会阶级矛盾为主导,到现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对这一变化应有深刻的理解。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待。
第一个阶段是从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之间的矛盾。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体现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以及人民的幸福与外来侵略势力的斗争。
正是在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胜利。
第二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进程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社会矛盾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逐渐凸显,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贫富差距的加大、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等。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核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现之间的差距。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就业、医疗、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一些地区和人群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存在着贫困、失业、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与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对于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矛盾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和进步。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既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加大对发展滞后地区和人群的支持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2ce1c3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8.png)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分析:2017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名词解释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67de0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4.png)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名词解释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当前中国社会中最为突出、最为关键的矛盾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需求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在过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更加关注生态环境、良好的医疗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存在,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反映,也是当前社会问题和矛盾的集中体现。
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创新能力,提高质量效益。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此外,还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并且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加人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机会。
总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名词解释,指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各个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41582166783e0912a2162a76.png)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
一、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大体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新旧制度、新旧体制的矛盾。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有的人利用双(多)轨制投机钻营——既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又同时继续享受计划经济的权益,因而大发不义之财。
既得利益集团(群体)与深化改革的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前者极力反对不利于己的深化改革。
权(力)与法(律)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为官者应是“权为民所用”,依法行使权力。
但现实生活里却常常出现权大于法、有法不依、以权谋私的现象,权力尚未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
贫富悬殊的矛盾。
由于分配制度有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低,以致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垄断与经贸自由的矛盾。
政出多门、壁垒森严、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造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与成本的矛盾。
改革是要成本的。
如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职工“下岗、分流、增效”的方针政策,但对职工的安置费、社保费、医保费以及经济补偿等费用巨大,成本由企业背负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力不从心。
不少已转制的企业对原来国企职工的经济补偿至今仍拖欠着,拖欠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
如此这般,就会潜伏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依托,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亟需民主政治的支撑和保护。
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和谐统一,社会才能够飞速进步。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beaa522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7.png)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于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仟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具体体现。
1.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3.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4.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5.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6.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7.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f95c35a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6.png)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以下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
①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③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当前我国主要矛盾是什么
![当前我国主要矛盾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74772c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3.png)
当前我国主要矛盾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
1956年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79年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1年党的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之后、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沿用了这个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做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逻辑起点,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升华。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矛盾的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和提高。
今天的中国,不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但发展当中依然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
矛盾的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民生活需要也同样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而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
如此矛盾两方面对立统一,社会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必然演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新要求,还必须看到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中蕴含的“不变”,那就是在报告中强调的,“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970879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7.png)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自新中国创立以来,我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进入新时代,我国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主要矛盾。
新时代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着眼于根本上消除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一个是财富和权力的矛盾。
即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的极端不平等,尤其是权力的滥用和贪污腐败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一个是增长和质量的矛盾。
我国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但是结构性改革深度不足,技术创新缓慢而落后,经济结构仍处于低端无力的窘境,妨碍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再一个是城乡发展的矛盾。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程度大大提升,但是乡村深度落后,无力跟上城市发展步伐,乡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未能实现从实质性走向现代性,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最后一个是生态环境矛盾。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日趋加剧,全球变暖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威胁着我们美好的生存环境。
要消除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国情,深入思考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权力和利益的集中分散,反对腐败,严厉打击枉法和失察行为,建立健全以德治国的体制;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改革体制和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最后,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环保体系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从长远看,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有通过根本性的改革,以及解决贫富差距、增长质量、城乡发展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在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总之,切实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仅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关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正是中国梦的离不开实现,也是中国梦的离不开成功的重要保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1dc36c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6.png)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为进一步把握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
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量”的不足问题,新时代则向我们提出了发展“质”的提高问题。
1.如何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科学判断有利于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已进入世界前列,过去出现的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与人们需要的不一致,生产与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已经得到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从不高到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大幅增强。
要继续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四大问题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四大问题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d740e97cfd0a79563d1e724f.png)
四大问题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社会或者城镇化,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时间是公元2010年,当今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社会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历史上的“摸着石头过河”,当今这些问题已经积累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矛盾一:当今城镇化的困境与矛盾以及未来城镇化的道路问题。
当今中国城镇化的表现是,1.3亿流动人口想进城而无法进城,因为供他们选择的机会太少,限制条件太多:一是城镇的高房价;二是城镇的户口、公共资源太稀缺;三是农村集体土地放不下;城乡两栖人口陷入了两难境地。
不仅如此,中国未来每年还将有1300万人向城镇流动,城镇的压力会更大,城镇各方面显现出来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不解决,中国的社会就很难再前进,或者是会把中国带到崩溃的边缘。
矛盾二:建设用地扩大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目前中国建设用地的扩大确实非常明显,每个城镇的规划面积都在成倍的增加,这势必会造成耕地的减少,耕地减少就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供给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国家管理的混乱。
如何破解是摆在全体中国人以及中国政府工作日程中的大事。
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十八亿亩耕地的总体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矛盾三: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和使用粗放的矛盾。
城镇建设用地紧张,一方面是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一方面是与农村集体用地闲置和使用粗放的矛盾。
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土地利用的两大问题。
据统计:中国的城镇人口中有40%以上在农村有宅基地,甚至有的在农村还有承包地。
更别说目前栖息在中国城乡之间的1.3亿流动人口。
这更加剧了农村建设用地的闲置和使用粗放。
如何破解也成为全中国人以及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解决不了就会影响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矛盾四:中国的新农村建设。
中国在农村地区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但却遇到了启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没有资金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就无法展开,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和我们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和我们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https://img.taocdn.com/s3/m/01f2543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3.png)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和我们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中国当前的社会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向现代化的过渡时期,处于脱离初级阶段的酝酿加速期,处于初级阶段的质量提升期,处于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跨越期。
我的答案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这个“新时代”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何理解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行政权力被少数人滥用与民生利益之间的矛盾。
世界主要矛盾?要矛盾:1、帝国主义列强和被侵略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2、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二、帝国主义间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了(矛盾的实质)争夺霸权和世界的重新划分。
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三、主要矛盾列强国家1、英德矛盾(最主要的矛盾):是世界范围争夺海外殖民地;2、法德矛盾: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3.俄罗斯与奥地利的矛盾:巴尔干半岛的霸权之争。
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788661e6edb6f1aff001fc3.png)
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有人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里力之间的矛盾”,但是,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中国社会物质文化财富有了巨量增长,然而,不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却仍未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并非如此。
基于此,有人提出该矛盾应为“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但仅仅通过增加公共品显然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公共品的短缺低效只是主要矛盾的表现之一,却不是根本所在。
笔者认为,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社会财富分配和再分配方面的矛盾。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经明确表述了这样一个思想,即未来社会,将会以劳动时间作为计量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按劳分配思想。
但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辛勤工作的劳动人民工资微薄,甚至往往那些夙兴夜寐的人所得到的财富远远小于某些占据大量资本的人,尽管他们很勤劳,肯干,能吃苦,却仍旧要遭受不体面的命运。
这显然有悖于按劳分配的思想。
张培花认为中国社会处于“国富民穷”的状态之中。
所谓“国富”即国企因为政府政策的倾向,具有强大的控制力,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资本和资源,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财富分配机制向政府倾斜严重,国家财政能力巨大;同时政府拥有土地、矿产、国有企业资产等具有巨大增值能力的资源,税收更是政府巨大的经济来源。
“民穷”则是指,私人领域居民的财富迅速向占人口比例较小的富人集中,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拥有的财富量则严重偏低;财政支出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支出的比例比发达国家低了近三十个百分点。
郑功成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分配领域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人的收入都很低,财富在向少数人、向政府、向城市、向发达地区集中。
二是贫富差距过大,行业差距过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太大,城乡差距太的、地区差距太大。
三是分配秩序不规范,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存在一个“灰色地带”甚至“黑色地带”,这种严重失范的现象会损害财富的合理分配。
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8387f70722192e4436f660.png)
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万罡华2013年4月27日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的政治意向,也引起民众的强烈共鸣。
但是,在实现中国梦的途中,有很多的社会矛盾,只有提出矛盾,一个个解决矛盾,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众多,本文只做简要概述,抛砖引玉,归纳几个重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让大家评判。
1、未获得改革红利的大多数民众与官僚资本利益集团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目前来讲是很高的,国民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
可惜,全国的人均收入,在国际上排在第几呢?有资料显示,排在第120多位。
如果剔除高收入者,广大的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排名也许是世界倒数第几了。
这就很明显暴露出一个问题,改革三十几年了,广大民众的实际收入非但没有随着GDP增长而增长,反而降低了。
因此可以肯定,广大平民百姓并没有获得实际的改革红利。
党政官员在经济利益第一链条上就因受贿,获得了一定比例的暗收入。
土地出让,市政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商人不行贿,绝对拿不到项目。
大多数公开招投标活动都存在暗箱操作行为。
而且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规避了法律。
这批受益官员,其富裕程度无法估量。
大到什么级别的官员,下到村干部,凡掌握实权的,极少数意志坚强顶得住的干部很少或者不获利之外,其他的几乎无一幸免。
而那些极少数意志坚定的清廉、有良知的官员,往往会被看成另类,或不入圈子而不被重用甚至排挤掉。
这个官僚体系已经形成巨大的网络,并形成一个阶级。
这些贪官,一方面高高在上,自命不凡,压榨平民,不放过任何捞钱机会,用钱去行贿上级,以图获得更高的官位,或者购置房产,或通过子女亲属兴办企业,或挥霍显摆,或者移居国外;另一方面,阳奉阴违对抗中央,互为勾结,狼狈为奸。
平民百姓对这股势力,对这个阶层的官员已经恨之入骨,随时都会有爆发对抗的群体事件可能。
还有就是一些官员后代以及亲属们,利用其社会资源,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甚至有很多的民办投资项目,官员们也要打招呼,写条子,以其在其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理解
![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f5b307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5.png)
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中最为突出、主要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影响。
一、经济领域的变化在近现代中国,经济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淖中。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中国经济受到西方列强的掠夺,无力抵抗外来压迫,国家弱小,社会动荡。
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国逐渐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20世纪初,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又一次变化。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中国经济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再次发生了变化,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也面临着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诸多挑战。
二、政治领域的变化近现代中国政治的变化密切关联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在封建社会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对中国人民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则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和财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国人民的矛盾。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自由,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辛亥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0509a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a.png)
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引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和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然而,这种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限制污染物排放和保护环境,例如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法规等。
然而,这些努力还不够,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
同时,政府还需要鼓励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增加投入,并制定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二、城乡发展的矛盾中国的城乡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公平的矛盾。
在城市,人们享受着更好的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资源,而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
这种城乡发展的差距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问题的加剧。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推动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更加合理和公平的城市发展政策,增加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以确保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等的待遇。
三、收入分配的矛盾中国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的严重矛盾。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积聚。
同时,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公正感。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制定更加公平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
政府应该在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增加低收入人群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减少收入差距。
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8912e1d4d8d15abe234ee8.png)
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分析万罡华2013年4月27日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的政治意向,也引起民众的强烈共鸣。
但是,在实现中国梦的途中,有很多的社会矛盾,只有提出矛盾,一个个解决矛盾,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众多,本文只做简要概述,抛砖引玉,归纳几个重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让大家评判。
1、未获得改革红利的大多数民众与官僚资本利益集团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目前来讲是很高的,国民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
可惜,全国的人均收入,在国际上排在第几呢?有资料显示,排在第120多位。
如果剔除高收入者,广大的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排名也许是世界倒数第几了。
这就很明显暴露出一个问题,改革三十几年了,广大民众的实际收入非但没有随着GDP增长而增长,反而降低了。
因此可以肯定,广大平民百姓并没有获得实际的改革红利。
党政官员在经济利益第一链条上就因受贿,获得了一定比例的暗收入。
土地出让,市政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商人不行贿,绝对拿不到项目。
大多数公开招投标活动都存在暗箱操作行为。
而且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规避了法律。
这批受益官员,其富裕程度无法估量。
大到什么级别的官员,下到村干部,凡掌握实权的,极少数意志坚强顶得住的干部很少或者不获利之外,其他的几乎无一幸免。
而那些极少数意志坚定的清廉、有良知的官员,往往会被看成另类,或不入圈子而不被重用甚至排挤掉。
这个官僚体系已经形成巨大的网络,并形成一个阶级。
这些贪官,一方面高高在上,自命不凡,压榨平民,不放过任何捞钱机会,用钱去行贿上级,以图获得更高的官位,或者购置房产,或通过子女亲属兴办企业,或挥霍显摆,或者移居国外;另一方面,阳奉阴违对抗中央,互为勾结,狼狈为奸。
平民百姓对这股势力,对这个阶层的官员已经恨之入骨,随时都会有爆发对抗的群体事件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前主要的社会矛盾——官民矛盾
什么阶级斗争,什么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并没有真正的意义。
有意义只是一种矛盾,那就是延绵中国千年不绝的官与民的矛盾。
庞大的官僚集团与芸芸众生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主导着中国的历史。
案例1
河南省安阳市原劳动局局长、党组书记孙秀奇因犯贪污罪、受贿罪,今天被滑县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对其受贿、贪污的赃款259200元予以追缴,上交国库。
另据纪检部门查明,孙秀奇还长期包养情妇。
1994年12月至2001年4月,他婚外与一社会无业女青年先后在安阳、郑州、林州等地长期姘居,并于1999年2月在郑州生下一男孩,2000年12月又在安阳生下一女孩。
经公安部门DNA鉴定,这两个孩子均属孙秀奇的亲子。
孙秀奇案在进入司法程序期间,有关部门已分别开除其党籍和公职。
中共安阳市委曾就孙秀奇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向全市发出通报,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经得起权力、金钱、女色的考验,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蚀。
案例2
李某某,现年42岁,大专学历,多年前就在郑州烟草
系统工作,为一位领导开车。
后来被提拔为郑州市烟草局机关服务中心司机班班长,负责单位内车辆维修以及更换车上装具。
据知情人透露,李某案发,源于一次“偶然”。
2011年,侦查部门在调查另外一宗腐败案时,审计牵出了郑州市一家汽车修理厂,发现了烟草局车辆的非正常维修款。
侦查部门深挖之下,李某罪行败露。
2011年10月24日,李某被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人员控制。
在反贪局,李某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侦查人员统计,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仅李某贪污的款项就多达100余万元,同时,还受贿9万余元。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一审结案,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5年半。
案例3某超市工作人员金某、某旅店工作人员刘某到某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办理食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业务。
在申办超市营业执照过程中,申办人刘某对工商业务不太熟悉,李某在受理中对申办人爱理不理,很不耐烦。
之后,由于刘某在登记书上填写项目不全,李某爆出了“你填的什么东西”、“不要把公务员当成受气包”等不当言论,引起当事人的争辩和反感。
事情发生后,市工商局和开发区分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成专班,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在明确事实及相关责任的基础上,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对当事人李某作出严肃
处理:写出书面检讨,并向当事人赔礼道歉;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待岗一个月并扣除当月绩效奖金;调离窗口单位;在全市工商系统予以通报批评。
案例4
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