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合集下载

12.2熔化与凝固 导学案

12.2熔化与凝固 导学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学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一)物态变化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状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如图所示,是观察固体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分别取适量的海波和蜡(碎块)放入试管中,将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_________。

进行实验:待温度上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1分钟要读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海波或蜡的状态;记在下面的表中。

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数据:分析和论证:描点画图象:(画在课本83页)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1.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当温度上升到℃时,开始熔化。

3.2熔化和凝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3.2熔化和凝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物理导学案标题 3.2 熔化和凝固课时2教具导学案、多媒体教法讲授、问答、讨论课型新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区分物质的三种状态,知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一、物态变化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水的常见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由于的变化,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冰化成水。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水结成冰。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试管、搅拌器、棉线、、、。

(3)实验步骤:①按图示自下而上组装器材。

②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观察海波(石蜡)状态的变化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③待海波或石蜡的温度升至40℃时,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实验表格:拓展:1、熔化图像及信息:①海波:AB段:B点:BC段:C点:CD段:②石蜡:石蜡熔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整个过程热温度。

2、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要按顺序组装。

(“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该实验的加热方法叫做,它的好处:。

将海波碾成粉末状,目的:。

搅拌器的作用:石棉网的作用:(3)酒精灯使用: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4)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药品要适量,其中“适量”指:试管不接触也不接触;试管中装有药品的部分在水中;试管中的药品量刚好将温度计玻璃泡。

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波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2 54海波状态石蜡温度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石蜡状态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导学案:3.2 熔化和凝固【学生版】

导学案:3.2 熔化和凝固【学生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体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了解熔化和凝固。

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区别。

4.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1.海波熔化实验。

2. 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习难点】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大多数物质有、、三种状态。

随着的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

2.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热(吸/放)。

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时要热(吸/放)。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类固态物质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态变化【想一想】水有几种状态?固态的是、液态的是、气态的是(写生活中的名称)。

水结冰时,是从 态变为 态;冰熔化为水时,是从 态变为 态;杯中的水慢慢减少,是水变为水蒸气,即从 变为 。

可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做一做】把一支蜡烛点燃,竖直固定在桌子上,观察到火焰下方蜡的状态是液态;把蜡烛油滴在桌子上,蜡烛油又凝固成了固态。

实验表明,蜡烛可以在 态与 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探究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举出生活中熔化、凝固的实例。

熔化的实例:冰化成水、点燃的蜡烛熔化、雪糕熔化等。

凝固的实例:水结冰、蜡烛油凝固、食品放入冰柜中冷冻等。

【想一想】我们经常看到冰熔化成水、蜡烛点燃熔化为液态的现象,那么冰的熔化和蜡烛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进行设计实验。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过程;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3. 理解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导学内容:1. 熔化- 定义: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 过程:在物质受热作用下,其分子或原子振动加剧,使固态结构逐渐破坏,形成液态。

- 特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过程:在物质冷却作用下,其分子或原子减缓振动,使液态结构逐渐重建,形成固态。

- 特点:凝固过程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熔化和凝固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现象。

比如冰块融化成水、蜡烛熔化、雪花凝固成冰等。

- 工业生产中,熔化和凝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金属工艺、玻璃加工、塑料制品生产等都离不开这两个过程。

导学步骤:1.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一些常见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引发学生对这两个现象的兴趣。

2. 让学生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引导他们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展示一些案例给学生参考。

4. 开展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全面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过程和特点,掌握这两个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相关现象。

同时,学生应该在课后对熔化和凝固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

2. 掌握影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因素。

3. 能够解释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导学内容: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是指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液体的过程,凝固则是指液体物质受冷变成固体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基本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的过程1. 熔化:当一个物质受到足够的热能时,其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物质的结构由有序转变为无序,因此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时间/min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班级 姓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自主学习:1、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假设与猜想 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设计并进行实验: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 定的温度下 ,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 )。

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 (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 ,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

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在熔化前温度 ,熔化中温度 ,熔化后温度继续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 ,熔化中温度 ,熔化后温度 。

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 有什么相同点? 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熔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熔点问题4: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凝固点。

物理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物理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导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5、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导航: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态变化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凝固;3、总结实验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知道:(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2)石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4、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常见的如:。

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

5、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晶体 (“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

6、细心观察课本55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和56页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要知道图像对应的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7、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 __________。

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太阳将积雪熔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的流着蜡烛油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 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3、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6、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7、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A.凝固点较低B.凝固点较高C.沸点较低D.沸点较高8、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11、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12、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课后作业:基础训练P39-P43课后反思:。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3.2 熔化和凝固【我的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固态与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温度和时间的图像。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不同。

(4)了解熔点和凝固点。

-------------------------------------------------课前预习案------------------------------------------------ 【我的预习任务】1、在家中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总结并记录下来【我的疑惑】----------------------------------------------课中探究案-------------------------------------------------- 【我的任务】(一)熔化和凝固熔化:凝固:(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并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温度和时间的图像提出问题:固体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研究___________熔化过程。

参照大屏幕选择组装器材。

待温度升至400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物质完全熔化后再记录几次。

同时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

分析与论证: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起来,就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我们还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交流与合作:(三)熔点和凝固点【活动二】独立阅读教材55页,完成下表晶体非晶体概念举例有无熔点有无凝固点【练习】看图判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是否有熔点或凝固点——————————————————————————————温度℃/分(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活动四】阅读书上P57页对应内容,了解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一、课前预习学案1、什么是溶化?什么是凝固?2、你能各举一个溶化和凝固的例子吗?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什么地方?4、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二、合作探究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 熔化和凝固举例巩固(1)师介绍长江源头是谷拉丹冬雪山的冰雪熔化形成的等事例(2)学生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投影: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对水的熔点与凝固点的科学探究. 难点: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 导学过程活动一:请同学们自学教材9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相互转化的。

(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

像冰化成水那样,物质从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熔化。

像水结成冰那样,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凝固 活动二:自学教材9页熔点部分,回答下列问题:熔点和凝固点1、 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

晶体 凝固点(选填 有 或 没有),非晶体 凝固点。

熔化需要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凝固需要 。

合作探究一:一、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1.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固体状在试管中,然后把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而不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水浴法,其优点是: .(2)组装器材是应根据 的高度确定 的位置,最后确定 位置.(选填“酒精灯”、“铁圈”或“温度计”) 温度计插入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3.分析数据,找出规律.请同学们将记录下的数据绘制成图像.观察图像发现: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熔化过程中,____(要、不要)不断对它加热. 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熔化过程中,____(要、不要)不断对它加热. 二、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对比 1、晶体熔化与凝固图像 以海波为例温度/℃ 时间tA —D 表示海波熔化图象:AB 段表示吸热,温 度上升,处于 ;BC 段表示熔化过 程,吸热,温度 ,处于 态,时间是3min,熔点是 ; CD 段表示吸热,温度上升,处于 态. D —G 表示海波凝固图象:DE 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 液 态;EF 段表示凝固过程,放热,温度 ,处于固液共存态;FG 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固态. 2.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以松香为例学生查看课本13页晶体熔点表,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1)海波的熔点为48℃,当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可能有哪些? (2)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交流与合作](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加以对比。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请帮我解决一个问题上: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负30 r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负52.3 C,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有同学说对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引出课题)【自主预习案】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__________ 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课堂探究案】一、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2、猜想和假设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实验中注意的事项:(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二、预习探学、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一)熔化和凝固1.活动: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蜡烛油滴在纸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

2.总结:物质的态和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熔化:物质从___ 态变为____ 态的现象。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物质从___ 态变为____ 态的现象。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活动2.4 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1)阅读课本P39,了解“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实验方案,讨论下列问题:①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过程中是采用什么来加热的?为什么没有用酒精灯加热?②在“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实验过程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有什么好处?2.利用本节预习题中的表格和图像,你发现冰与烛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冰熔化(是图像中段)时,温度,需要(吸/放)热;烛蜡熔化时,温度,需要(吸/放)热。

总结:①固体熔化需要(吸/放)热。

但温度(不一定/一定)升高。

晶体:有___________的固体叫晶体。

如:海波、冰、食盐、水晶、各种金属等。

②固体非晶体:没有__________ 的固体叫非晶体。

如: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③晶体熔化需要(吸/放)热,但温度;非晶体熔化需要(吸/放)热,但温度。

3.的温度叫熔点。

阅读课本上“一些晶体的熔点”,记住冰的熔点,并讨论下列问题:①哪种晶体的熔点高?熔点是多少?为什么照明用的白炽灯要选钨丝作为灯丝的材料?②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为什么?③水银、酒精、水在室温下都是液态,在-500C时呈固态的是______ _。

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2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中心任务: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设问导读一物态变化1、常见的物质有几种状态?2、什么是物态变化?设问导读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的定义是什么?凝固的定义是什么?2、你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熔化和凝固的例子?3、我们重点研究一下熔化过程。

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我们以冰熔化为例,你觉得冰熔化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的物质所对应的条件是否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冰的熔化。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合理的猜想。

3.设计实验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参照图3.2-1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

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要什么器材?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根据曾经学过的设计表格,请在下列表格中设计一个完整的表格。

5、分析与论证图3.2-2和图3.2-3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数值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6、实验结论: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别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7、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组装实验装置应该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

(2)、研究固体熔化实验中,为了使固体物质均匀受热,温度上升较慢,便于实验记录和观察,常常采用水浴加热。

(3)、烧杯放在上加热,能使烧杯受热均匀。

(4)、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固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 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区分熔化和凝固现象。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并通过图象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2)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三、知识讲解(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春天冰雪消融,蜡烛受热变成蜡液等都是熔化现象。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冬天河水结冰,钢水浇铸成钢锭等都是凝固现象。

(二)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

2、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沥青等。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三)熔化和凝固的图象1、晶体的熔化图象晶体熔化图象的特点是: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这表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晶体的凝固图象晶体凝固图象的特点与熔化图象相反,也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都是一条倾斜的曲线,表明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变化。

(四)熔化和凝固的条件1、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四、实验探究(一)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海波、石蜡、水、钟表。

2、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

(2)将装有海波和石蜡的小烧杯分别放在大烧杯的水中,缓慢加热。

(3)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点;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引言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我们可以吃到口感丰富的冰淇淋,还可以穿上柔软的羊毛衣?这一切都与熔化和凝固现象息息相关。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熔化和凝固的奥秘,一起来探索吧!二、研究内容1. 熔化与凝固的定义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则相反,是指物质由液态转为固态的过程,释放热量。

2.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熔化和凝固的发生受到温度的影响,通常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称为熔凝点。

当温度达到物质的熔凝点时,熔化或凝固就会发生。

3. 熔化和凝固的影响因素影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外界温度、压强、物质纯度等。

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温度越高熔点越低,温度越低凝固点越高。

4.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烹饪食物、制作工艺品等都离不开这两种现象。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物质的性质。

三、探究活动1. 实验观察准备一小块冰,观察当冰受到热源作用时的变化。

记录冰熔化的时间和所需的能量。

2. 温度测量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油脂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测量其熔凝点。

3. 问题探讨讨论为什么在夏天我们吃的冰淇淋会快速融化?这与熔化和凝固有什么关系?四、知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条件、影响因素及应用。

同时,我们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了对熔化和凝固现象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思考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两个例子。

2. 搜索一些关于熔化和凝固现象的有趣实例,并分享给同学们。

六、课堂反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物质的状态变化,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希望这一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执教者——何宾春教学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2.知道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3.探究熔化规律、反推凝固规律4.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5.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象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6.对熔化规律和凝固规律能简单应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引入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2.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分别是态、态和气态。

3.蜡是态,烛“泪”是态,它们之间可以转化吗?二、进行新课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预习,说出物理探究实验的七个主要要素:分析图象,得出熔化规律(从吸热还是放热及温度变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熔化要热;海波(晶体)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石蜡(非晶体)固定的熔化温度。

(填“吸”、“放”、“有”或“没有”)4、根据熔化图象反推凝固图象,分析得出凝固规律:凝固要热;晶体确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非晶体确定的凝固温度;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5、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的晶体熔点是不是一样?(2)为什么用钨丝做电灯的灯丝?(3)固态水银和固态酒精谁的熔点高?—40℃的水银是什么态?-38℃的水银呢?(4)为什么我国北方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酒精熔点比水银熔点高)三、练习巩固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是。

2.判断: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3.蜡“流泪”是一种现象,它要热。

4.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和水的温度一起升高;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和水的温度都不变。

四、小结请你简要说出本课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教材57页第3题。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E




学习难点
1、描绘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2、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
导与学设计
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师导设计意图




导语: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引入新课。出示固态海波和蜡,问:它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是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引入新课。
第22课时
课题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课型
新授课
导学教师
导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的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形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交流讨论结果:


D




填填:1、常见的物质状态有、、。
2、熔化是物质从变成,熔化过程要。
3、凝固是物质从变成,凝固过程要。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它是区别的依据。
选选:5、在冷却食物时用0℃的冰比用0℃的水好,这是因为:()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
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
3、熔点:,非晶体确定的熔点。
4、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是:
5、看4.2-5怎样理解凝固点?
6、讨论交流想想议议:

1.2熔化和凝固_导学案

1.2熔化和凝固_导学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备课人:左建鲸课型:新授课课时:共2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能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5、了解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及应用。

二、学习过程:(一)、认知准备1、物质的三态为、和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性质制成的.3、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的是。

人的正常体温是,读作。

—18℃读作。

4、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5、体温计是用来测人体温度的,它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6、温度计测出的值为正值时,如何读数?测出的值为负值时,如何读数?(二)、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例如:(组内举几个熔化的例子)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组内举几个凝固的例子)(三)、海波(蜂蜡)的熔化实验(重点实验)1、认识装置及器材:(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解将器材的名称填入右图的方框中)2、实验用到的特殊方法:,采用此方法的目的是。

实验装置中石棉网的的作用是。

3、实验步骤: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时,开始记录。

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海波完全熔化再记录4、5次,最后停止加热。

4、描绘图像:用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在右面的坐标系中将对应的点描出来,最后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

我们描绘出的图像就是海波的熔化图像5、分析数据和图像(重点)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并结合你所作出的图像分析,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及规律。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熔化前: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__________;熔化中:当温度上升到________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海波虽然还在继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_________;熔化后:给海波液体加热,温度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自主学习:一.问题引入:
1.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
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三种状态,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其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
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
3.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
溶剂中的过程.
二、认识晶体(看课本95页完成下题)
(1)你认识的晶体有、、、。

非晶体有、、、。

三.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特点:
1、铜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铜和玻璃分别属于和
猜想:晶体和非晶体可能有(相同或不同)的熔化规律。

2.设计进行实验研究冰块(或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1、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2、照图5-2-5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横杆、铁夹)、、试管、碎冰。

(2)组装实验装置时,试管用铁夹固定,位置尽可能低;根据试管的高度、温度计的长度固定。

(3)将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冰的状态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2min后停止。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状态
(4)如图1所示,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标出记录的各个时刻的温度值,然后用平滑
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得到冰的熔化图象。

3.实验表明,冰熔化时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烛蜡熔化时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4.图2中 A为晶体B为非晶体的熔
化图像
总结:
问题1:晶体在时的温
度叫做。

晶体熔点(选
填有或没有),非晶体熔点
问题2: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
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
在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非晶体凝固点。

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我们可以根据它来鉴定物质。

问题3: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需要。

图2 图1
【课堂展示】
1.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
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
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2.如图右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放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并解释为什么?
A.试管内冰块不会熔化
B.试管内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保持0℃
D.烧杯内水温高于0℃
3.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错误原因。

物质名称固态水

金铜钢钨固态氢固态氦
熔点
(℃)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
(1
(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无法使用;(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4. 为了研究熔化、凝固现象,小明给某种物质加热,然后再让该物质在空气中冷却,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下表列出了他的记录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74 76 78 79 80 80 80 80 81 82 84 …

时间(min)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温度(℃)86 83 81 80 80 80 80 79 78 76 74 …


(2)
5.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
猜想:
含盐越多凝固点越 (高/低); 设计进行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箱门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
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聚:①在杯中装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加质量 的盐;
②将烧杯置于 ;
③观察温度计,记录 的温度.
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
归纳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6.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7.在下图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
8.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9.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 ℃,我正在 (填“熔化”或“凝固”).;
10.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利用了 .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利用了
11.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
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一年的收获.怎么办?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
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橘子保住了.请你说
说农场主这样做的物理原理.
含盐量 5% 10% 15%
凝固点/℃ -1 -3 -6
12.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分)0 2 4 6 8 1
1
2
1
4
1
6
1
8
2
2
2
温度(℃)6
4 6
8
7
2
7
6
8
8
8
8
8
4
8
8
9
2
9
6
(1)此物质一定属于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开始加热8分钟时,物质处于态;
(3)在右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5.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
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
一定升高.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5)根据表中所列
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
熔点/℃-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40℃时不能使用.
8.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