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本土资源设计高中历史作业

合集下载

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

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

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作者:张文海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3期摘; ; 要: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对历史教学资源的补充。

不仅可以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补充历史内涵,还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历史体验,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更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手段,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 ; 高中历史教学; ; 有机结合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开展,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历史教学的需要。

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知识的传输,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

乡土历史资源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还丰富了历史教学资源,为完善历史教学素材提供了可能。

一、乡土历史资源的概念及意义乡土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区域及附近的自然历史资源,涵盖历史遗迹、山川河流、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等。

乡土历史资源是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乡土资源,以人文资源为基础。

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资源涵盖博物馆、图书馆、教学设备及历史遗址、历史遗迹等物质资源,涵盖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人力资源。

既有物质形态,又有精神形态。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资源的素材十分广泛,乡土历史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源形式,拓宽了历史教学的文化内涵[1](154)。

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要将爱国主义贯穿高中历史教学具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因此,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果仅仅依靠教材的讲解,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需要在歷史教学过程中加入乡土历史资源,增加学生的历史感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144)。

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史料论证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历史发散思维,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关历史实践活动。

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运用

高智勇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新教材在编排与设计上彰显了“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三大特色。

而乡土历史资源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和延伸,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视野,还能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挖掘乡土资源,让历史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一、利用乡土历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乡土历史作为历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以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应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扬乡土历史的人文底蕴。

例如:廊坊地区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融合的发源地,黄帝时代炎黄联盟战胜蚩尤部落的战争催生了中华各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龙和风作为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图腾,就是在这时出现的。

从北宋年间开始,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相继进入廊坊境域,形成汉文化同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同游牧文化的第二次大融合。

文化方面,以说唱为特色的北京琴书、西河大鼓、京东大鼓、京韵大鼓、快板书等均兴于廊坊一带,后传人京城。

廊坊为京城贡献了李少春、郝寿臣、白云鹏、谷文月、骆玉笙、白玉霜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

无疑,廊坊的历史与文化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家乡的认同感。

二、利用乡土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近代的中国遇三千年所未有之巨变,列强入侵,百年耻辱洗练着我们的民族。

面对民族危机,中华有志之士振臂直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师在讲解“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一单元时,重点是要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而在反抗外国侵略取得辉煌胜利的诸多事件中,发生在廊坊地区的莫过于“廊坊大捷”。

1900年6月18日,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攻,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从廊坊败回。

中途又遭义和团和清军董福祥部袭击,联军1000多人被包围,激战两个多小时,联军死7人,伤57人。

利用乡土资源创新历史作业设计案例

利用乡土资源创新历史作业设计案例

利用乡土资源创新历史作业设计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这个地方啊,是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小县城。

可是呢,以前历史作业总是从课本到课本,学生们都觉得历史离自己远得很,没啥兴趣。

所以啊,我就琢磨着得利用咱乡土的资源,让历史作业变得有意思起来。

二、作业设计案例。

1. “探寻家乡的古建筑历史”作业。

作业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作业内容: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让他们选一个家乡的古建筑,像咱县城里的那个老钟楼或者古庙宇之类的。

然后呢,他们得去实地走访。

比如说去钟楼吧,先看看钟楼的外观,它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是那种传统的飞檐斗拱式的,还是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

接着呢,和住在附近的老人们聊聊,问问这钟楼啥时候建的,以前有啥作用。

最后呢,回来写一篇小报告,要包括钟楼的建筑特色、历史变迁,还有从它身上能反映出咱家乡的哪些历史情况。

学生成果示例:有个学生选了古庙宇。

他在报告里写得可有意思了。

他说那庙宇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斗拱上的雕刻特别精美,有龙凤的图案。

他从一位九十岁的老爷爷那儿打听到,这庙宇以前是周围几个村子的人共同集资修建的,以前香火很旺,每年还有盛大的庙会。

从这个庙会的传统啊,他发现咱家乡以前的商业就很发达,周围村子的人会在庙会上交换各种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这就反映出咱家乡很久之前就有活跃的民间贸易了。

2. “家乡历史名人传记创作”作业。

作业目标:深入挖掘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叙事和文学创作能力。

作业内容:我让学生先去查找咱家乡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咱这儿以前出过一个很有名的诗人。

然后呢,学生们要去搜集这个诗人的生平事迹,不仅要从书上找,还要去当地的文化馆或者家族谱牒里找。

找到资料后,就像写小说一样创作这个诗人的传记。

要把诗人的成长环境、他的诗作创作背景都写进去。

学生成果示例:有个学生写那个诗人的传记写得特别棒。

他详细地描述了诗人小时候在咱家乡的田园风光里成长,家乡的山水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

2014-01课改探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面对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我们历史教师应该从激趣———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动情———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践行———运用乡土文化资源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三方面整合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一、激趣———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历史,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更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得以优化。

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生长和生活的地区紧密相关的,但又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历史现实,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历史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1.备课过程中在备课过程中,积极收集与本地有关的历史故事、地名典故和风俗习惯等。

历史教学中,结合所授课程的内容,或依事牵连,或依人联想,或在导入新课环节,或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适当穿插讲授一些家乡的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风土人情,在课堂上巧妙地引申拓展,既可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时,结合郡县制,可介绍本地的历史沿革,针对宗法制,就与学生探究本地姓氏中几个“大宗”的来历;在教学古代中国的经济时,结合本地的一些地名比如“横溪”“田市”“皤滩”等的来历,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同时向学生介绍本地的一些重要历史遗迹、历史名胜,要求学生课余进行参观和考察,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对有关故乡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及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厚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调动起来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活跃,课堂教育效果也因此得到显著提高。

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途径探究

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途径探究

d V3d3 H9
!g h6i'()
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成为近年来教学一大亮点。

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乡土资源体现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知识利用与史料理解能力,从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就乡土历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相关运用途径进行探究。

随着新时代教学思想的更新与升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乡土历史资源已经成为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但我国高中历史文化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始终存在教育偏差,导致有些教师忽视乡土历史资源的教育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分析原因,加强乡土历史资源的利用,完善、创新高中历史教学途径。

一、立足教材,以乡土历史资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高中历史教材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强化学生民族情感的重要依据。

为提高学生历史感知能力,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作为教学依据,从乡土历史资源中找到相对应的模块,将两者有机结合,在实践探索中加强学生历史体验。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可以让学生关注乡土文化和建筑资源,组织学生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感受抗日战争中我国先辈不畏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配合多媒体图文、视频资料,明确史实,深刻体会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二、设计专题,注重乡土历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乡土历史资源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如历史建筑、文化遗迹、名人轶事、地域3

·。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摘要:为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需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探索将乡土文化资源整合运用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趣味和魅力,逐渐走进深度学习领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乡土文化是在历史不断变革下衍生而来的资源,对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其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实现理想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乡土文化资源;整合运用引言: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将其以多元形式融入到历史课堂中,逐渐成为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对于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

为进一步发挥乡土文化资源教学价值,教师还需更加深度解读乡土文化资源优势及特点,从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历史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探索两者整合运用的有效思路和科学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多给予学生实践参与的机会,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带领学生走进历史学科深处。

一、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与乡土文化资源整合运用中,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首要目标,在此前提下挖掘学生潜力,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让学生爱上历史这门学科,对中外历史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强化历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上也能够立足当下,明确历史赋予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一)备课环节为保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整合运用效果,教师一定要强化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力度,提高对备课环节的重视程度,通过高效备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教师在课件中可巧妙穿插一些家乡历史沿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风土人情、古老传说等内容,在课堂上将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灵活拓展延伸,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作者:李彩霞来源:《甘肃教育》2019年第22期【关键词】历史教学;本土文化资源;学习兴趣;校本教材【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49—0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顺利实现历史教学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根本目的。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编者关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宏观历史,对各地、各民族本土历史的关注颇少。

如何将本土文化资源纳入到历史教学中去,落实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张掖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有着独特的地貌特征,可让学生带着对家乡历史了解的任务和使命去探寻张掖本土历史,发现搜集资料、整理史料、剖析史实。

具体包括“三分钟我讲家乡史”“张掖名称由来”“霍去病在河西”“张掖丹霞地貌”“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等内容;历史社团活动“探寻家乡历史在行动”,去张掖博物馆看图片展,聆听专家讲座,考察张掖黑河水域生态历史等;以及校本课程开发“走在历史中的张掖”“舌尖上的张掖”“民俗文化张掖”等系列内容,让学生初步考察黑水國遗址,探寻大佛寺奥秘,了解钟鼓楼来历和马蹄寺文化等,形成对张掖历史沿革的初步认识。

学生在考察搜集这些家乡历史文化资料的过程中,不断甄别、辩论、整理,会收获丰硕成果,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又实现了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能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强化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乡土情怀。

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全程参与,师生互动性强,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人和事,认识家乡的风俗和文化,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有益的补充。

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

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

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

乡土历史资源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还丰富了历史教学资源,为完善历史教学素材提供了可能。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历史资源;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引言乡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乡土历史文化,这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从乡土历史文化中来,在乡土文化中能得到印证,因此,乡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根本。

在乡土文化中,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传承着世世代代古老的先行者开拓创新后经过历史更迭遗留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高中历史,应该让学生从乡土文化中探寻历史精髓。

一、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意义(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常走神,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个步调上,通过引用乡土文化资源,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历史氛围并产生更多的观点及意见,使学生更能够独立完成思考。

通过历史资源的应用往往能够使课堂互动更加有效。

(二)对课堂教学进行弥补高中历史教材所涵盖的知识内容较多,而历史课程设置较少,传统教学对学生进行灌输历史课本内容而极少进行历史素材延伸,因此,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而通过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能够针对某一知识点与当地历史相结合进行延伸讲解,使教学内容能够有更大的话题性,通过不同层次的历史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并积极思考,能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乡土历史资源和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机制(一)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的历史学习思路在历史课本中的课本编排思路来看,历史课本一般通过年份和时间脉络来展开历史探讨,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个时间脉络。

学生从课本上熟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方面,教师可以把同一时间维度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可以再穿插当地的当时地方历史,让学生通过想象当时当地人们所做的一些事情来反映当时中国历史的一些大事件的折射,对于世界历史亦是如此,这就是乡土文化资源下新的历史学习思路的构建。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乡土资源的结合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乡土资源的结合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乡土资源的结合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乡土资源结合的意义所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故乡开始的。

”“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这种情感的养成,不是单靠简单空洞的说教就能实现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具体而生动的不可缺少的显有特殊作用的好素材。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也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社会各界都比较重视乡土教育,认识到在学生阶段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应该广泛开展乡土教学,让学生们从小就知乡爱乡。

乡土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好处。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与乡土资源结合的一般方式、方法在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开发乡土史教学资源,我们认为搜集整理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和走近非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一般的途径。

凡是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历史课程提供乡土教育内容的资源都可以划入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范畴。

历史教科书当然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等也都属于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九江县先后发掘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遗址10处,汉、晋古城址3处,特别是沙河街磨盘敦、大王岭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江西省从西周至战国这段历史的缺环。

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江县籍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陶靖节祠、陶靖节墓,岳母姚太夫人墓,岳飞夫人李氏墓,新合神墩遗址,赛城湖古浔阳城址,吴氏民居,张家河遗址群,曹洼沟摩崖石刻,聂荣臻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参加“八一”起义出发地马回岭老火车站。

开放较早的狮子洞和涌泉洞,都是年代悠久的大溶洞,洞内钟乳石,岩溶结晶五光十色,千姿百态。

如何布置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及评价方案

如何布置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及评价方案

如何布置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及评价方案介绍这份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如何布置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及评价方案的相关信息。

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应当有助于学生的研究和理解历史知识,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同时,评价方案应能准确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

布置设计方案在布置高中历史作业的设计方案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目标明确:作业的目标应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能达到课程要求。

2. 多样性:作业设计应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报告、研究项目、讨论稿等,以提供多样化的研究体验和锻炼机会。

3. 结合现实:作业设计应融入当下的社会背景和实际问题,以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并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

4. 鼓励创新:作业设计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独立研究,以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评价方案高中历史作业的评价方案应能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标准明确:评价标准应事先明确,并向学生解释清楚,以确保评价公正和一致性。

2. 多样性: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如答案分析、口头陈述、小组讨论等,以增加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 细化评估:评估内容可以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发展。

4. 提供反馈:在评价结束后,及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改进和进一步提升。

结论通过合理设计和评价方案,布置高中历史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目标的导向。

同时,在评价作业时,应确保评价标准公平、一致,并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

浅谈高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浅谈高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浅谈高中历史作业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一、有效设计历史作业1.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历史作业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设计。

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历史作业,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历史作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注重启发式思维历史作业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记忆和死记硬背,而应该注重启发式思维的培养。

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历史作业题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在历史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3.多样化的形式历史作业的形式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而应该多种多样,比如口头报告、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

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4.增强实践性历史作业应该注重实践性,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设计一些历史考察任务、历史实验任务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增强他们的历史学习体验。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实施历史作业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作业,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历史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作业的参与度。

2.及时指导和反馈在学生完成历史作业后,教师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通过及时指导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历史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提高历史作业的完成质量。

3.培养合作精神历史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注重作业成果的展示在实施历史作业时,需要注重作业成果的展示。

可以通过学生口头报告、作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将历史作业的成果展示出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摘要:众所周知,乡土资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教育层面,乡土资源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辅助历史教学。

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搜集和利用各种资源,只有科学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发挥资源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乡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师在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要保证乡土资源的科学、完整、真实性。

本文主要站在高中历史教师的角度阐释在历史教学中使用乡土资源的重要作用、原则和措施,希望能够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乡土资源;高中历史;历史教学;高中生;使用措施引言: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主要围绕国家历史大事、民族发展路线,对不同地区的乡土历史介绍并不多。

其实,很多乡土历史或者文化也是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

乡土资源是国家、民族历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乡土资源的利用能够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一)加深高中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开发乡土资源,能够让高中生认识和了解关于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从而激发高中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家乡的历史也是国家历史中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间接激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1]。

(二)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当前,历史教材篇幅有限,因此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比较典型,以国家和民族大事为主,对乡土资源或者文化涉及较少。

历史教师加强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让高中生接触到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完善高中生知识体系。

(三)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来说,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会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比如让高中生参与到乡土资源网络信息搜集、资料整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得到训练,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够显著提升。

二、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差异性原则历史教师在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辅助历史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差异、历史基础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帮助不同层次高中生全面了解家庭历史及文化[2]。

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探索篇誗时代教育本土红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燕茹(莒县实验高级中学,山东日照)红色资源是进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这些红色资源正是学生了解中共党史,进行红色教育的优秀素材。

山东莒县作为沂蒙革命老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革命遗址、遗迹,红色革命人物、抗战历史纪念馆等众多党史素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红色资源素材不仅契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还符合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

如何让这些本土红色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一、本土红色人物运用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涌现出许多为祖国、为革命奉献的红色人物。

莒县本地红色人物众多,有王尽美、孙京成、刘震东等。

案例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可以以人物导入。

人物导入。

(王尽美图片)教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涌现了一批批少年(时间轴呈现照片)。

有一位少年是山东莒县人,“尽善尽美唯解放”是这位历史人物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的“初心”。

大家知道照片里的人物是谁吗?学生:王尽美。

教师补充:这位历史人物是莒县人的骄傲,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被发展为外埠会员。

王尽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作为代表参加中共一大会议。

今天,咱们就一起重温那段无数少年为真理、民主、革命而无私献身的光荣岁月,去探究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整合运用发布时间:2023-02-03T05:39:00.94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8期第9月作者:杨庆[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历史教师不仅要立足课本内容,还要兼顾时代性、杨庆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家口市第四中学 075000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历史教师不仅要立足课本内容,还要兼顾时代性、现实性与实际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联系。

要知道,历史科目是一门综合性十分强的学科,因此,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把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教学相互结合到一起,毕竟,乡土文化不管是对一个人的行为还是地方习俗都是有影响的,通过与历史课程融会贯通,能够令学生对历史更感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乡土文化资源;整合运用;探究新课标的改革与推进,给高中各个学科都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高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求,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课本内容,还需要历史教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手段以及教材上做出很大的改变。

首先,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与观点,在课程准备初期需要兼顾开放性与综合性,可以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互结合,这既让学生更深切地体味历史文化,也令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教学。

此外,历史教材的内容不应该是刻板的、枯燥的,应该是有乐趣以及科学性的,要知道,地方性文化在教学资源整体占比不容小觑,正是如此,这部分资源不管是开发还是利用,都应该受到一定的关注。

同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们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将历史课堂日常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相互结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 高中历史教学与乡土文化整合的必要性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教学相互结合,可以更好地丰富历史课本内容与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方面的知识以及我国的一些历史现象[1]。

要知道,乡土文化包括了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名人传记以及传统技艺与古树名木等多个方面。

乡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特定区域长期积累发酵所形成的文化,同时,也是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总和,带着十分浓厚的地方“颜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乡土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乡土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乡土资源作者:包顺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4年第01期乡土资源,即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语言文化等。

乡土资源是历史教学资源中最鲜活、最具说服力的教学资源,是历史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

在新教育视角下,着力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合理引入乡土课程资源,对构建高质量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立足高中历史课程,从分辨乡土课程资源、合理使用乡土课程资源两个层面,论述了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传承与发扬乡土优秀历史文化提供帮助。

对历史课程而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只是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记录和描述,但由于空间及时间的隔阂,学生无法透过书本内容对历史事件有真实感悟,故梳理不出历史事件发展脉络,难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教育因素。

而将乡土课程资源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是让学生真实体验历史事件发生过程,这种方式往往更具说服力。

当学生对自己家乡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有清晰认知时,就会有较深爱国情愫。

因此,对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层次探究是极其必要的。

一、以高中历史课程为依据,分辨乡土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运用乡土课程资源,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从中理清历史事件发展脉络,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例如,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蕴含了丰富的乡土资源,如甲骨文证实了文献资料中关于商朝时期的历史记载;大量的西周青铜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不同乡土资源,向学生介绍其作用。

以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甲骨文、青铜铭文等为依托,以图片、视频、影视资源为媒介,着重向学生介绍。

在以乡土课程资源聚焦历史重点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纵向延伸,横向拓宽,引导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历史发展,使学生对中华文明发展有深度认知。

高中历史乡土资源的应用

高中历史乡土资源的应用

高中历史乡土资源的应用一、运用乡土资源,构建成功的教学氛围成功的教学氛围,是指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从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是,它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扬州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历史名人曾到此,或题诗或访友或安居,留下诸多诗作,如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就可以应用于讲解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中“唐朝的夜市”这一知识点;再如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讲解相关知识点时加以应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扬州相关的历史资源进行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然,除了诗作,扬州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一专题时,我曾经尝试组织了“爱我扬州”演讲比赛,要求学生必须讲一个与扬州有关的历史典故或名人事迹,并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讲完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然后教师进行总评。

有的学生准备充分,讲得非常好,讲述了“扬一益二”的来历“,唐代时的扬州,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非常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地区闻名,而且是当时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与成都一起并称为扬一益二。

”还有的学生介绍了维扬菜系,说得非常精彩。

在评价的时候,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积极挖掘身边的历史资源,以推动他们提高对家乡的认识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进行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历史环境,让学生融入进来。

在学习必修一专题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时,我根据扬州的历史营造了一个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表演,比如扬州市江都区的昌松有两个共产党员史昌勋、卞松山曾在本地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最后英勇牺牲,这个地名也是由此而来,可以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再借助学生对此事的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些台词,编个小短剧展示给大家看。

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作者:温文婕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36期摘要:乡土历史是中国历史的分支,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根本。

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古迹等,都能够体现历史的乡土资源,而这些资源都应该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情感的生动教材。

同时,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密不可分,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已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在乡土资源教育潜能的挖掘和运用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乡土资源;高中历史;有效利用;作用对于大部分师生以及家长来说,历史的学习是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侧重于考试,而忽视了乡土历史的教学,这将导致学生学习历史不够全面,同时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失去了历史教学的实际目的。

所以,教师应该重视乡土历史的教学,合理地运用乡土资源。

一、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进行知识的输出,并没有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部分学生因自身对历史有极大的兴趣能够自主学习外,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学习,因此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身边的乡土历史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乡土历史的内容,是以学生生活、成长为载体的,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学生能够认真地学习和对待。

每个人对于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而学生对此却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乡土文化的有关知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探究欲。

例如,在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时,学生对于远古居民生活的环境,感觉非常陌生和遥远,通过材料叙述也难以进行想象。

为了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庆阳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结合本土资源设计高中历史作业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已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形式,作为教学基本环节的作业,如何设计得充满活力、情感体验化、自主探究、开放灵活,达到作业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把作业设计与本土资源有机结合,试图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拉近历史课与学生的距离。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作业本土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已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形式,作为教学基本环节的作业,如何设计得充满活力、情感体验化、自主探究、开放灵活,达到作业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就显得非常重要。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它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一、激发兴趣型——快乐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

”因此富有挑战性的历史作业,首先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时,我设计了如下作业:“王贵是东汉时期今皖北地区一个农民,下面是他一天的生活:早上起来,王贵穿上他的棉布衣,吃过早饭
后,肩上驮着曲辕犁,牵上他的牛到田里干活。

因为农活比较多,中午他的儿子给他送来了午饭,去年收成不好,午饭以甘薯为主。

下午王贵犁完地后,用耧车播下玉米种子,因为手脚麻利,因此在太阳落山前就已干完。

”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四处错误。

这种形式的作业既使学生掌握了易混淆的知识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人文素养型——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因此历史作业的目标不能仅仅界定于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人文性,应在巩固知识、训练能力、体验情感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

例如,在学完《抗日战争》后,可以设计如下富有情感体验的作业: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也驻于此。

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通过参观皖西博物馆、烈士陵园、走访抗日老兵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请发表你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让学生的作业体现人文性,就是让作业更富人情味,让学习洋溢生命气息,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其成为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三、合作探究型——团队协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注意作业的合作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团结协作的乐趣,体验到团结高尚的情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应根据教
学实际,或分组合作探究、或举行辩论赛、或开展一些模拟历史活动,编演历史课本剧、或进行实践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学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个组,要求他们根据六安的实际情况,用各种方式展现六安三十年来的变化。

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分工合作、实地调查、寻访长者、翻阅资料、上网查询……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深入了解了革命老区六安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强烈的热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归纳和整理材料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四、开放灵活型——学以致用
泰戈尔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开放性、灵活性的作业内容。

作业涉及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历史教材,还可以涉及日常生活、最新史学动态及其他学科内容。

如在学完《国共十年对峙》后,结合现在的红色旅游热,可以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作业:以“红色六安、绿色生活”为主题,为某旅行社设计一个集音乐、宣传语、画面于一体的广告。

学生一个个都成了才华横溢的广告策划人,在设计中不仅培养了创新能力,还深刻理解了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我爱我家乡”的自豪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五、网络技术型——创新实践
在信息时代,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电脑的普及,现代
教育技术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有效辅助手段。

因此教师在历史作业的设计上,要注重作业手段的先进性。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布置网络作业;还可以利用e-mail、qq、bbs和短信的快速便捷,与学生即时交流;甚至可以利用动态网页进行考试,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例如,在学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后,分四组让学生分别设计20世纪2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
年代初期和21世纪初的婚礼。

这样学生必然要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寻访亲身经历者、了解民风民俗、上网查询资料等多种途径完成这样的探究活动。

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交融,进一步提高了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无定法”,在历史作业改革的实践中,不论哪一种类型的作业都会给学生“多样的学习,多样的风采;不一样的作业,不一样的精彩”的幸福体验。

以上五种类型的作业只是我在作业设计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在教学工作中,还会发掘更多能够展现学生魅力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精心设计作业,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必定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心智、发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
[2]《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