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说课稿(7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7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7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说课稿(精选篇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

本次说课将从教材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部分来介绍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具有融会贯通的功能,担负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任。

三篇课文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故,自成一言。

《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构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上;《说“木叶”》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谈中国诗》文采飞扬,中外诗例信手拈来,令人视界大开。

整个演讲,钱钟书先生旁征博引、纲举目张、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又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及横扫了西方人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通过本文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了解中外诗歌的异同,掌握比较的方法,对我国诗歌鉴赏的理论高度有所提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从能力与学生生活经验方面来看,其已有了高一一年对阅读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包括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对课外文章的充实等等,这些体验都是对这篇文艺评论性文章学习的一种良好的铺垫。

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会非常吃力。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以他的睿智和渊博,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表现出了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从认知结构、知识的纵深度来看,作者的引用语句的精妙与内涵以及比喻的妙用对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学设计的指南针和风向标。

高中语文说课稿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6篇一、开场白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

二、说教材《鸿门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

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策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今天,“鸿门宴”一语已经成了危险之约的代名词。

学习《鸿门宴》所在的这个单元,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过秦论》中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着重了解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对项羽的悲剧性格的揭示。

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

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

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3.学习创造性阅读。

4.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5.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6.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7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7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7篇)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学习目标是:①重视诵读和背诵;②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③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④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根据单元目标,结合课文内容,本课学习目标可定为: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②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④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⑤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⑥初步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设想】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本课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

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读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期课文学习目标①②的完成。

【教学设计】一、引用典故,解题导入。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注:此成语典故于楚庄王也有记载)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弹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

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炮兽》。

一、说教材《炮兽》是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属于小说。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也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

主要人物有朗德纳克、郭文和西穆尔登。

朗德纳克为解救孩子而自愿落入共和军队手中;郭文不惜把自己送上断头台,放走朗特纳克;西穆尔登在痛苦中开枪自杀。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

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xx叛乱。

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

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

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一人知道。

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

本文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

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

在《炮兽》一文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巧妙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本单元教学目标在于了解和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由三大场景组成,场景中又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以,本文的教学目标是探究场景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场景描写的作用,这也是小说的教学重点,而体悟作者人道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是本文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响应课改号召,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帆船模型,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单元特点与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本册第二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教材主要内容为唐诗宋词。

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感悟、品味、以及评价、鉴赏的能力。

(二)课文特点以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雨霖铃是本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两个教读篇目之一,另外一篇是豪放词代表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雨霖铃则是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

该词以“离情”为线索,描绘了情人之间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我希望通过对这首柳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柳永其人及其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理解,掌握柳词“虚实结合,点染相彰”的艺术手法(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要提高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当然,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本词的教学,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以及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尝试着设计了“诵读感知——讲解品味——评价鉴赏”三位一体的教学流程。

结合授课对象已经是高二学生这一具体学情,再加之柳词本身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再对字词作重点讲解,而是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亲临美的现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仅让他们参与课堂讨论,而且还将把词的下阕交给学生自己来解读,让他们亲自体验“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的乐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这8篇高中语文说课稿是作者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篇一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借助朗读、想象,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1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

说到田园,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样一些词:阡陌交错、竹木扶疏、田舍掩映、鸡犬相闻.田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文人吟诗作画,心驰神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爱国将领、词人辛弃疾(其词可分为: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体物言情的咏春词和__词。

)描绘的乡村图景,领略乡村特有的清丽宁静,走进田园,共同领略田园所特有的美。

谁来读读课题?《清平乐村居》。

(师指名读。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乐要读yue,不读le)是词牌,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词牌)词牌还有很多呢:念奴娇、浣溪纱、虞美人,沁园春也是的,对了,还有苏轼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村居是什么?(乡村人家)。

★关于题目村居———激发学生的想象:村居有什么景致呢?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

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

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还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读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比较,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二)、恬淡走近诗词、走向村居,走进辛弃疾所描绘的乡村图景1.学生试读,检查自学效果。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的语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具有感召力,可以说是集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美文,如果说《荷搪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那么《我的空中楼阁》则是托物言志的典范。

结合教学大纲、本文及学生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1mi\2、诵读赏析,体会文章诗化语言。

3、体会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的美好情怀。

本文是一篇经典美文,语言美(板书)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散文语言的鉴赏当做一个重点。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散文有它特有的语言形式,无非就想寄予一种情感或者揭示一个道理等等。

但这往往是文章深层的东西,需要去挖掘。

本文也一样,它使用了托物言志(板书)的手法,这也是本文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

教学难点就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对独立生活的向往和迷恋之情。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1、诵读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要品位散文的语言美,理解它的内容,体会它的情感诵读是必不可少的。

2、探讨法: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我采用了探讨法,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我谈谈我是如何导入课文的。

通过提问的方式。

2、对于本文的作者作一个简单的介绍3、检查预习。

提出问题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二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这是一首具有自传色彩的现代诗,诗人通过对儿时被寄养在乳母家的回忆,展开了对情似母亲的乳母——大堰河的追忆。

本诗运用反复和排比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回环往复的突显在我们面前,同时也充满了韵律美。

高中语文教学说课稿(精选7篇)

高中语文教学说课稿(精选7篇)

高中语文教学说课稿(精选7篇)高中语文教学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教学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教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苏(人、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

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能力目标:②过程与方法目标: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难点原因:突破途径: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及对策:2、内容的组织安排: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动手动脑)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录音机等其作用是:四、教学程序设计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分钟)l导入……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最新7篇)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最新7篇)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最新7篇)篇一: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囚绿记》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三篇课文都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单元教学要求是通过欣赏精美的写景、品味优美的语言,来赏析文章深刻的意蕴。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将自然界的“绿”与作家内心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描绘了绿的状态也写出了作者自身的处境,颂扬忠贞不屈的气节,抒发了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要学会散文鉴赏的方法,阅读名家名篇,从而步入散文鉴赏的规律之门。

二、说学情和教学目标我们的学生经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与熏陶,可以说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已有所领会。

本文篇幅不长,且文字不深,学生基本能读懂,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还比较表面化,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对文章的象征意义和含蓄而内敛的情感认知,还难以理解。

所以,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文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虽然学生上高一以来,老师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他们还没有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圈点时往往捕捉不到重点词句,批注时也缺少个性表现,语言表述也难以做到准确、完整。

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依据以上的分析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1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

(2)指导学生筛选出关键语句,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来把握语句的重要信息,体会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

(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学会圈点批注,理解语句含义,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含蓄的以一棵常春藤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歌颂中华民族不畏、追求自由光明的忠魂洁魄,寄托了他对祖国自由、光明、复兴的热切期盼。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万能(优秀11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万能(优秀11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高中语文说课稿万能(优秀11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较大的作用呢?作者整理了11篇较新高中语文说课稿万能,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这条基本上通用)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

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2、(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高中语文说课稿6篇(最新)

高中语文说课稿6篇(最新)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6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号。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板书:课题、作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和总结迁移六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_______中语文必修_______第_______单元_______课《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单元是_______单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_______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高中语文说课稿(1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1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15篇)高中语文说课稿1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我是,我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展示的机会,谢谢你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指导.我说课的题目是《花未眠》,我说课的内容分别是说教材,说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二,说教法: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三,说学法: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四,说教学过程:1,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然后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题目.2,简介作者川端康成.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托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继承了大和民族文学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由于受佛教影响较深,故其作品常带有消极悲观情调.荣誉也不能解脱他思想的颓废和空虚,1972年4月16日,他终于口含煤气管自杀,终年73岁.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身边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4,思考作者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现海棠花的美的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然后教师小结:作者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为"静";二为"孤独".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5,出示文中出现的有关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思考对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什么态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章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能够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6,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此时再加以总结,学生就对内容有了更明确的理解.教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阐述了自己对美和审美的三个观点,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7,学生对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迁移拓展就顺理成章了.设计一个迁移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出示一个名家描写自然美的语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幅清幽的山水图,也请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话把它描述出来.8,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的含义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举例引导如:(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为什么说盛放的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种"哀伤"明确:海棠花在夜间是不眠的,然而其盛放的美却无人发现,无人欣赏,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2)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背后有什么隐蒇义明确:①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②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一些美好事物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就能不断发现美.③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有限的感受美的能力接近无限的自然美.9,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是一篇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感谢川端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去寻找,用心地去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那就让我们以这种美好的心态去拥抱我们灿烂的明天吧!高中语文说课稿2一说教材《囚绿记》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三篇课文都是散文中的名篇佳作。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2023最新-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一。

说教材(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

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被选入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

通过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抒发了对荆轲的赞美。

认识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的精神和正义行为。

学好这篇文章,可以感受荆轲这一悲剧英雄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读出新意,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并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 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知识与技能: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断句和翻译的能力。

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依据:课标指出“阅读浅近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能力。

依据: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刻骨铭心在自己的脑海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依据:“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论的要求: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的统一。

”(三)。

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认识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的精神和正义行为依据: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高一语文的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位置和地位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五本书,共有2个单元中外小说单元。

一个必修3的第一单元,一个是必修5的第一单元,共六篇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祝福》是属于前者。

小说是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因此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所以学习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也是有助于学生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为将来的小说阅读打下基础。

鲁迅的《祝福》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精品,当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鲁迅小说中与阿Q、孔乙己三个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

研读好这篇文章,对将来小说的阅读,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说的写作都有深广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的依据根据新课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理清小说的情节。

2、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的特点,并研究形成的原因。

4、总结人物刻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5、体会小说中所描写的中国妇女悲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入认识到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所造任务的方法。

2、对造成祥林嫂悲剧社会根源的认识。

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小说并不陌生,相对的也比较喜欢阅读小说。

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

所以老师要适时采取情况,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学会归纳总结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学法及确定的依据A、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2023最新-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

2023最新-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和处理《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

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本单元的设置意图是在必修2古代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依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够知人论"诗";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所以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诵读。

而要想透过语言表面读懂文字背后深层的意思,那就少不了问题探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诗歌,就要给他们自主鉴赏的机会,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台,因此,我将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优秀10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优秀10篇)高中语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一)教材分析《死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死水》是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

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

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揭露和讽刺了腐朽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

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朽,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

学习《死水》重点要领悟“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祖国的那份深沉的感情,以及《死水》所体现出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并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学目标:1、语文积累:(1)关于闻一多文学常识;(2)熟读,最好能背诵全文。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

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感知《死水》的三美;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领悟诗人对祖国的深沉感情;学习新诗赏析的方法。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问题探究法。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优秀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优秀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优秀5篇】高中语文说课稿篇一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林黛玉进贾府》。

下面,我将从说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小说,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作者曹雪芹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借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的描写,交代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经典人物形象。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篇小说,因而重心在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主题上。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默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概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主要手法。

3、准确解读古典小说的人物个性,培养文学审美能力及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情节结构,了解林黛玉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主要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精选7篇)

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精选7篇)

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精选7篇)说课稿的应用,可以提升教育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写好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氓》是《诗经》中的重要作品。

这是一首叙事诗。

它以一个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恋爱悲剧。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概述诗经的基本知识,熟练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生: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但相对于实验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是弱了些,所以,我拟定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掌握《诗经》基本知识,且在认知性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赋、比、兴手法;第二课时通过认知性诵读、理解性诵读、评价性诵读,感受人物形象,讨论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原因,树立正确人生观。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诵读法、讲解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5篇)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5篇)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5篇)【篇1】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教材分析】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一篇悼念性散文。

全文七个部分,七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第一、二部分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第三、四部分是“记念”的主体,第六、七部分探究这一次请愿运动对于将来的意义。

这是文章的结构框架,透过这结构框架,可以看到文章的内在思路:文章起点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总结“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指出这一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

本节课要讲的是第二、三、四、五部分,即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性格精神品质。

课文第二部分写“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在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意在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两次强调“必要”,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在第三、四、五部分,作者先回忆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其遇难的经过。

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

此外,本文感情忧愤,爱憎鲜明,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掌握了鉴赏现代诗歌的技巧,这对学习本课有帮助作用。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记叙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阅读较复杂的记叙文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学习目标】根据上面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从第二节归纳出本文的两个写作目的。

(2)根据刘和珍的行为、事迹,并结合课文注释、补充资料,概括刘和珍的性格、精神、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各位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

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四、课时:一课时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翌年横亘酝酿尘封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屏幕显示)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

(屏幕显示)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情感目标)(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四)分析与探究(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屏幕显示)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二:《雨巷》一、说教材《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

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美性。

《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学情《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

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赏它,并喜爱上它。

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皆在诵读中完成: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

四、说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

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

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本课,也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了基础。

五、说教学难点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对诗歌的鉴赏没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读要合理,要有依据,必须知人论世。

六、说教法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

诗歌重在朗读,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

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美的诗歌需要美的心境来欣赏,更需要一颗好奇心牵引着去求索。

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

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

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

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

这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动人的旋律吗?再听配乐朗诵,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明确:①、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②、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

(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③、使用排比。

④、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2、再读语言,品情感之美请一位同学朗读,让同学们在与录音朗诵的对比中,思考:该用什么语调去读?明确:幽怨、低沉、伤感、惆怅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哪些地方体现出这种感情呢?请学生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明确: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

这些都是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朗读指导:语速舒缓,注意停顿,带感情的词要要从语气上读出它的感情来。

(三)深入探究1、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并口头描述。

有何物、何人、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又是怎样的?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诗学,其实是诗画不分的,真正的欣赏需要视听嗅味触觉在想象中融为一体。

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品味,并让本来朦胧难以琢磨的诗歌有了切入口。

归纳学生发言,总结诗中的形象。

由此引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绍和拓展。

诗歌是通过客观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来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什么样的景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就得用相应的景象来抒发。

所以诗歌的意象是解读诗人感情的客观景象。

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换意象的方法来把握。

举例:姑娘--少女、雨巷--小路、丁香--荷花或腊梅等、油纸伞--小花伞、梦--雾。

让学生比较两种意象的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负载的情感。

例如:雨巷是悠长、古老、灰暗、迷离、朦胧的,它蕴含着诗人的彷徨、失望、忧愁、等暗淡的情绪,而小路是曲折、遥远、清晰的,它负载着一种思念、飘荡、怀远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诗词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荷花是粉红或洁白的,给人的感觉是清高脱俗,美丽自赏。

再有油纸伞,做工是精细古老的,颜色是古铜色,所以给人的情绪是怀旧,思念,伤感。

而小花伞则是新朝的,现代的,颜色是鲜亮明丽的。

给人的感觉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国古诗中常见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介绍,给同学们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诗句,并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诗歌的意象分析法。

2、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

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呢?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作答。

在熟悉了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后,学生达到了探究作品思想内涵的认知高度。

在这一环节中,还是在诵读中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而不是把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做给了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时,也是对作品本身的尊重,教师也能收获一些意外的观点。

在同学们讨论之后,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再次讨论,品评先前讨论的观点,回味开始时对诗的理解。

这样,学生对这首诗很可能就有了前后不同的两种或多种感受,就有了多重的审美体验,应该说收获甚丰!最后,将“多家之言”展示出来,加以总结。

反复的讨论的目的,不是只要一个结果;要的,是讨论中学生思考与探索的过程。

学生本课学的怎么样,理解的程度有多深,会不会欣赏,懂不懂品诗,在这个环节中都可以检查出来。

(四)结束语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丽的忧伤。

但我们不能为了美而学戴望舒的伤感。

毕竟他有那个时代的情绪背景。

同学们可以课下再深入地了解戴望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