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情景:如图所示,某物体的质量为m,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求做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
①物体受到的力与加速度什么关系?
②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多大?
④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选择学生的答案,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践水平;经历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水平与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实践与拓展,培养学生灵活迁移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通过阅读资料活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使学生养成了解社会、注重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准确理解动能定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行实验探究和理论论证得出定理,使学生对定理有更深的理解。
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复习引入点题在复习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增加感性理解。
实行新课
提问:那么,到底如何定量的来表示动能呢?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问:那么比例系数为多少呢?如何去确定呢?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堂讲解,课时训练,课后习题及交流讨论分析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行相对应的提升训练。
2.初中时学生已学过了动能的初步知识,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为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做好铺垫。
3.学生主要是在过程分析中存有障碍,如合力做功等求解。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前几节我们学过,当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时候一定对应于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例如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本节来探究寻找动能的表达式.在本章“1.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先猜想一下动能与什么因素相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外力对物体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动能;理解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实行计算;会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理定理或规律,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学会获取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实践与拓展,使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阅读资料活页,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以前所学的思维方法有机结合,突破难点。
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培养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2m时,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讲解:上式具有普遍意义,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二、动能定理
1、表述: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公式:
提问:刚才的推导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并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或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定理是否准确呢?
(1)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合外力做负功,动能减少
(2)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合外力做的总功
课题
新人教版动能定理
教材分析
1.动能定理是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已分别学习过了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所以是本章的重中之重。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所以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提问:动能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它是标量还是矢量?
①动能是标量,且总为正值,由物体的速率和质量决定,与运动方向无关;
提问:动能的单位?
提问:二战时一位飞行员用手抓住了一颗飞行的子弹,这说明了什么?
提问:⑴上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⑵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功,上式是否还成立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①
根据运动学公式: …②
外力F做功: …………③
由①来自百度文库③得:
思考:外力做功引起了什么量的变化?
归纳:外力F所做的功等于“ ”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 ”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小球从斜面上滑下:同一小球,高度越高,小球把木块推得越远;同一高度,质量越大,小球把木块推得越远。
学生回答:力对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学生讨论:找出做功和速度平方变化的定量关系。
学生讨论,求解。
学生讨论找出“ ”这个特定意义的物理量。
深化对前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感受理论探究的过程,在学生求解的过程中要适度巡视,加以指导。
应用学生的解答过程,肯定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和喜悦。
总功的求法
a、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功
b、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
(3)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学生回答: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
学生讨论:动能是标量。
学生回答:动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
学生讨论:子弹相对飞行员的速度很小,相对动能也就很小。
学生回答: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学生讨论:能够成立,此时的W应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学生讨论:采用微元法,将物体的运动分解成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上物体受到恒力且做匀速运动,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
通过问题和实际事例,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理解和横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紧紧扣住探究过程,再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问:什么是物体的动能?
提问:物体的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相关呢?你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做得小球撞击木块的实验。
归纳: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物体的能量就越大,实验中滑块的质量和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说明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
学生回答: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①物体受到的力与加速度什么关系?
②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
③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多大?
④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选择学生的答案,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践水平;经历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水平与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实践与拓展,培养学生灵活迁移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通过阅读资料活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使学生养成了解社会、注重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准确理解动能定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行实验探究和理论论证得出定理,使学生对定理有更深的理解。
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复习引入点题在复习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增加感性理解。
实行新课
提问:那么,到底如何定量的来表示动能呢?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问:那么比例系数为多少呢?如何去确定呢?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堂讲解,课时训练,课后习题及交流讨论分析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实行相对应的提升训练。
2.初中时学生已学过了动能的初步知识,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为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做好铺垫。
3.学生主要是在过程分析中存有障碍,如合力做功等求解。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前几节我们学过,当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时候一定对应于某种能量形式的变化,例如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本节来探究寻找动能的表达式.在本章“1.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先猜想一下动能与什么因素相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外力对物体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动能;理解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实行计算;会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理定理或规律,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学会获取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理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实践与拓展,使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阅读资料活页,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以前所学的思维方法有机结合,突破难点。
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培养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103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2m时,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讲解:上式具有普遍意义,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二、动能定理
1、表述: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公式:
提问:刚才的推导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并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或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定理是否准确呢?
(1)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合外力做负功,动能减少
(2)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合外力做的总功
课题
新人教版动能定理
教材分析
1.动能定理是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已分别学习过了做功和动能的概念。
2.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所以是本章的重中之重。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所以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提问:动能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它是标量还是矢量?
①动能是标量,且总为正值,由物体的速率和质量决定,与运动方向无关;
提问:动能的单位?
提问:二战时一位飞行员用手抓住了一颗飞行的子弹,这说明了什么?
提问:⑴上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⑵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功,上式是否还成立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①
根据运动学公式: …②
外力F做功: …………③
由①来自百度文库③得:
思考:外力做功引起了什么量的变化?
归纳:外力F所做的功等于“ ”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 ”这个量表示物体的动能。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小球从斜面上滑下:同一小球,高度越高,小球把木块推得越远;同一高度,质量越大,小球把木块推得越远。
学生回答:力对初速度为零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学生讨论:找出做功和速度平方变化的定量关系。
学生讨论,求解。
学生讨论找出“ ”这个特定意义的物理量。
深化对前一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感受理论探究的过程,在学生求解的过程中要适度巡视,加以指导。
应用学生的解答过程,肯定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和喜悦。
总功的求法
a、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功
b、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
(3)适用范围: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学生回答: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
学生讨论:动能是标量。
学生回答:动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
学生讨论:子弹相对飞行员的速度很小,相对动能也就很小。
学生回答: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学生讨论:能够成立,此时的W应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学生讨论:采用微元法,将物体的运动分解成很多小段,在每一小段上物体受到恒力且做匀速运动,能够得到同样的结论。
通过问题和实际事例,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理解和横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紧紧扣住探究过程,再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问:什么是物体的动能?
提问:物体的动能大小和哪些因素相关呢?你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做得小球撞击木块的实验。
归纳: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物体的能量就越大,实验中滑块的质量和速度越大,对外做功的本领越大,说明动能和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
学生回答: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