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T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_2一、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应急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能所在,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各国政府都在开展着应急管理工作,只是一直以来没有做出应急管理这一提法。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1”事件、非典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印度洋地震海啸等。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重大危机应对工作势在必行。
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发生以后,国务院专门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相继于2006年各省、(市)县也按照要求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但值得思考的是,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到位。
应急管理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最基本就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管理能力。
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居安思危,从我做起,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健全机构、配强队伍,提高从事应急管理的本领。
干工作必须从抓健全机构、配强队伍入手,那就要明确领导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真正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根据上级精神,县乡两级均能够及时调整充实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机构,但普遍没能配齐配强专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尤其是有的乡镇、部门根本没有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行业企业稳定,促进烟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行业及企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依靠广大干部职工,以保障国家、企业及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行业、企业方方面面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组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措施办法,建设突发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单位主导、部门协调、员工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构筑烟草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强工程。
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立足长远,多措并举,从以下五方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程序。
尽快构建覆盖企业各个方面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
加强预案编制质量,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要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明确各专项预案的操作规程,制订操作手册。
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预案修订、备案、评审、升级与更新制度。
建立局(公司)、科室、基层部门三级预案库,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各县级单位是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涉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其有关部门是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机构,应依各自职责负责好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经验作法和创新举措
有关“应急管理经验”的做法和创新举措
应急管理经验作法和创新举措是一个广泛的话题,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应急管理都有其特殊性。
有关“应急管理经验”的做法和创新举措如下:
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
责任人,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2.建立应急管理组织: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组织,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应急预案、
组织应急演练、协调应急资源等。
3.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对应急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
技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应急信息,确保相关部
门和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5.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
的及时到位和有效使用。
6.创新科技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准
确性,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
7.加强合作与联动: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与联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形
成应急管理合力。
8.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对应急管理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
进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共五篇)
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共五篇)第一篇: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建议一:要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坚持科学监管,积极探索创新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制和机制。
一是加快市政府和基层应急管理相关机构及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步伐,加大对基层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督查力度,加快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各旗县区和部门协同配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二是根据应急预案工作和当前形势发展需要,依法科学制定应急工作流程,实现应急工作流程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探索和研究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跨部门的综合演练和联合演练机制,注重应急救援的实战操作,提高应急救援工作能力和效能。
建议二:加大财政投入,增强应急实力,提高应对水平。
市政府和旗县区政府应将应急费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开设专户,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加大投入。
一是用于组建应急机构、指挥体系、应急队伍、应急预案编修等工作;二是用于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应急培训,购置应急设备和装备,建立综合信息网络和指挥平台系统;三是用于储备有关物资,组织应急演习演练,提高应对能力,确保应急队伍“用时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建议三:实行统筹规划,打破“条、块”分割格局,整合应急资源。
按照市、旗县区两级,分别规划重大、较大和一般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指挥体系、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信息网络建设的标准,统筹调配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应急力量,提高基层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层次和效益。
建议四:加强专业化应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市政府及旗县区政府应急管理机构要配备精干的应急管理工作力量,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能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队伍和事故救援队伍,提高我市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议五:建立评价体系,加强督查督办,强化工作落实。
建立健全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督查与评估机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推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克服和控制危机的能力,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应急管理措施
应急管理措施应急管理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或灾害,采取预防、减轻和应对措施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
在现代社会中,应急管理措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应急预防、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方面探讨应急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基础,也是应急管理措施的第一步。
在制定应急计划之前,需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预警机制,以提前获取相关信息并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二、应急预防应急预防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减轻损失和降低风险。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相关责任和权益。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早发现和预警突发事件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抗灾能力。
三、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有序地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和减轻灾害损失。
应急响应的关键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指挥体系。
这包括建立紧急指挥中心、制定指挥流程和明确应急小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需要建立资源调配机制,保证应急物资和救援力量的及时调配和投入。
四、恢复重建当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恢复重建工作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做好灾后评估工作,及时了解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第二,要制定有效的恢复计划,包括恢复基础设施、重建房屋以及恢复经济等工作。
第三,还需要及时启动心理援助工作,帮助灾区民众尽快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总结:应急管理措施是现代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应急管理中,准备工作是基础,应急预防是减轻损失的关键,应急响应是迅速应对的保证,恢复重建是重塑生活的希望。
通过实施科学的应急管理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措施与经验总结
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措施与经验总结一、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城市应急管理中,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关键的一步。
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应急预案、组织机构设置、物资设备保障、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是城市应急管理的基础。
应急预案应涵盖各类灾害和应急事件的应对措施,对应急资源的调配、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在发生灾害或应急事件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应对工作。
2. 组织机构的设置在应急管理体系中,明确各级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非常重要。
应当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确保信息畅通、指挥有力。
同时,在人员配备上要根据不同应急事件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人员,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运行。
3. 物资设备的保障城市应急管理离不开各类物资设备的保障。
在备灾备荒方面,应建立起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有足够的物资供应。
另外,各类紧急救援设备和装备的配置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应急事件的需求。
4. 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应急工作的效果和成效取决于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应急演练的质量。
因此,城市应急管理应该注重人员培训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加强应急技能的培养。
此外,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增强应急工作的实战水平。
二、加强应急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应急管理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应急信息化建设。
1.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是实现应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应急指挥中心应配备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和专业的指挥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应急事件的全面监控和指挥调度,提高应急工作的整体效率。
2. 建立应急信息平台应急信息平台是城市应急管理的核心平台,应包含多维度、多层级的信息,涵盖灾害发生前、中、后各个阶段的信息。
平台应能快速搜集和更新灾害信息、应急资源信息以及灾后重建信息等,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 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城市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因此,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非常重要。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提要]政府应急管理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解决危机事件的关键所在,也是在新时期“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本文从政府应急管理在体系、技术与社会团体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社会团体力量;国际合作一、政府应急管理概念界定(一)概念界定。
从灾害深重的20世纪跨入21世纪,应对公共危机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重大的突发事件面前,每个人都有责任去降低损失,包括公民、政府及其他社会团体。
政府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在应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义不容辞,也是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支力量。
政府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
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应急管理是一个由不同阶段和各种应对措施组成的管理过程,是政府的一种特殊的管理形态,更是在现在突发性事件下对政府能力的极大考验。
(二)意义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伴随的体制改革引发的矛盾必不可少,如何处理好各种矛盾,以及可能面对的突发性事件,是对政府能力的严峻考验。
从国际上来看,恐怖袭击、资源的争夺、跨国性的重大疫情的传播等不时出现。
在国内、国际的双重背景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内来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上来看,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健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于跨国性的重大疫情及时解决以及我国应急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应急管理现状由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起步较晚加之在某些方面技术水平不足,我国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不尽完善。
下面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技术、社会团体力量、国际合作四个层面加以分析。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页眉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措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全面履行行政职能,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应急体系,全面加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防范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覆盖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以及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编制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抓紧编制出台我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类应急资源,统一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本部页脚 ..页眉 .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要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编制、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推进镇处(街道)村(社区)学校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
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逐级监督”原则,制订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做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构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应抓好5个重点
构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应抓好5个重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以提高全社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健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预防体系、综合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等为主要内容,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特色鲜明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使全社会预防各类风险和危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水平显着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一些重要原则: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民生第一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作为构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加强风险防范,完善预测预警机制,提高中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始终坚持统一领导、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协同应对,完善上下贯通、左右配合、综合协调、区域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体制机制;四是始终坚持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民主应急,以法制规范中国应急管理行为,以科技引领支撑应急管理工作,以民主确保中国应急管理thldl公开公正公平;五是始终坚持以加强中国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基层、广泛动员,发挥各方面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提高全社会防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
这“五个始终坚持”,既是我们近些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进一步构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构建中国应急管理体系,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第一,全方位推进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要以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各级应急管理体制,强化综合协调,完善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形成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要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实现对各种风险和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创新应急管理工作必须打好“四场硬仗”
创新应急管理工作必须打好“四场硬仗”
2024年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为把创新应急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必须打好“四场硬仗”。
一是要深入开展应急调控精准化。
要继续加大应急管理政策治理力度,提高应急管理调控的精准化程度,加强应急管理计划编制要求,完善应急
调控措施,把落实责任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应急调控运行机制。
要把应急管理责任有效压实下去,将应急调控运行机制完善起来,将应急管理纳入常态化管理,进一步
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和权限体系,确保经过架设的监督机制运行有序。
三是要加强紧急事件管理机制建设。
要在自治区、市和重点乡镇、村
组出台完善的紧急事件管理办法和流程,建立健全发现、报送、审查、核查、预警等措施,确保紧急事件处置既规范又有效,及时发现紧急事件,
严格把关。
四是要突出联防接力机制建设。
要切实做好城乡联动联防联控,确保
各级政府联防机制运行有效,实施社会救护体系建设,推动各级社会组织
和各行业协会、学会组织加强联防接力,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力量
协同,形成完善的联防机制。
切实提高创新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打好“四场硬仗”。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对应急管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对应急管理的建议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2019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大局,积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有效地减少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突发事件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在县有关部门、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推动下,我县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应对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已经形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众多领域已进入突发事件频发的高风险时期,应急管理工作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我们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强化应急管理意识。
为此,就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我县应急突发事件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建立了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但不可否认,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各级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副县长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开展全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切实做到“认识、组织、人员”三到位。
通过加强协调、整合资源,设立了交通、水利、卫生、民政、治安等多个专项应急管理工作组,逐步形成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和高效运转机制。
全县12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应急办与党政办合署办公,分管副职具体抓,设3-5名专职人员负责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全县194个行政村都设立了信息员,为实现“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除、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初步安排
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初步安排应急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它旨在通过预防、减轻和消除灾害事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的安全和个人财产。
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应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要考虑因素。
一、思路1.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应急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合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提前预见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制定合理预案,应对潜在威胁。
3.提高研究和技术支持能力:加强应急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智慧化水平,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4.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各级应急管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理。
二、重点工作初步安排1.加强预防和减灾工作:(1)加强自然灾害防控: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和预防工作,完善城市防洪、防汛设施,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处理。
(2)加强事故灾害防范: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应急救援能力:(1)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建立多层级、多领域、多部门、多层次的应急救援体系,形成部队、警察、消防等多种救援力量的有机组合。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保障:加大对应急物资的储备力度,确保储备物资的数量、质量和供应能力,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3.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1)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完善全国、地方应急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管理职责和权限,提高应急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2)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包括预案制定、应急演练、信息共享等制度,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4.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应对系统,及时了解社会舆情动态,做到提前预警、快速响应。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对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2018年4月16日,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正式对外履行职责,全国大应急的改革序幕从此拉开。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各类矛盾和突发事件相对较多。
面对危机多发、频发的挑战,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局工作,不断提升应对危机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
一、以特性为基础,找准应急管理的突破点基层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心,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应急管理的基础。
作为参与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弄清楚应急管理的特点,相对于平时管理而言,应急管理有以下特点:(一)紧迫性紧迫性就体现在一个急上,如果不急就不是应急管理,造成紧迫性的原因有两个:1.时效性。
任何管理活动都有时效性,但应急管理的时效性更为明显和突出,在应急管理中超过时限的活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求应急管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体现出时间上的急。
2.严重性。
这里的严重性不是指已经发生的破坏严重性,而是指如果应急工作做不好的话,后果严重,将会带来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二)复杂性1.不确定性。
应急管理的不确定性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现实的不确定性,一种是未来的不确定性。
2.多样性。
环境和承载体都具有多样性,多样性要求应急管理既要遵循应急管理的一般规律,同时要考虑情况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事件、环境和承载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三)临时性临时性是应急管理区别于平时管理的又一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应急管理生来具有的特点,应急管理的临时性体现在组织机构的临时性、人员职责的临时性、协调合作的临时性。
二、以体系为载体,找准应急管理的着力点(一)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抓机构建设,按照“有职能、有机构、有人员”的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二是抓责任落实,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明确日常办事机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政府突出抓组织、抓协调,主管部门重点抓贯彻、抓落实,基层着力抓动员、抓配合,形成上下协调,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3 抓 资 源整 合 0 引言 应 急 管理 涉 及 到 社 会 各 方 面 的 资 源。 需 要 积 极 整 合 各 方面 资 源 应 急 管理 是 地 方政 府 的 重要 职 能 之 一 。自 2 0 0 3年 “ 典 ” 始 , 非 开 和 力量 , 加快建立纵向和横 向的协 同配合体 系 , 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 中国各级政府 才逐步具备应急管理 的意识和措施。 从国家层面来看 ,
一
已经制定《 突发事件 应对法》 颁布了国家《 ,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事件提供 坚强有 力的保障。强化机构职能的整合。以突发事件为中 心,t j- "涉及事前、 事发 、 事中、 事后 管理的各项工作职 能有机整合 , 明 案》 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已经有序开展。 , 但是从地方政府层 面来看 , 应 急 管 理 工作 只 能说 是 才 起步 , 开 头 , 其 是在 地 级 市 和 县 这 ~ 级地 确各级应急管理机构 的职责 ,落实工作责任 ,实现预防与处置相结 才 尤 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 的综合管理模式 , 提高应急管理 工 方政府 , 应急管理工作大多还处于应付 阶段。有鉴于此 , 本文作者认 合、
抓 能 力 提 升 、 资 源 整 合 、 知 识 普 及 等 四大 项 关键 举 措 , 应 急 管理 的 “ 抓 抓 从 ~
案三制 ”基础数据库 、 急信息报送、 、 应 预测预警、 险防范 、 风 应对处置、 以及应 积累经验 , 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力增 强处置力量 的联动性 , 着 健全部 急 管理 机 构 、 伍 、 资 的整 合 和 应 急 知 识 的 普 及 等 多 方面 , 队 物 阐述 了地 方 政 府 门、 区与军 队之 间的协调机 制 , 地 统一 调配力量 , 高响应速度 , 提 做 在 应 急 管 理 方 面 的 主 要工 作 对 策 。 到联 动 有 力 、 协调 一 致 。 关 键 词 : 方 政府 应 急 管 理 关 键 举 措 地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应急管理工作是保障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工作,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
1. 加强应急预防和准备: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提前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员工和公众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意识。
2. 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3. 加强社会化救援力量: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培养更多的专业救援人员,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服务。
4. 加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效果。
5. 提高公众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和损失。
6.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享应急管理信息,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
7. 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事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管理方案和措施。
总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灾害和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情况下针对人员、财产、设备等方面的损失进行预测、预防、减灾、救援、恢复等工作,以达到保护人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财产损失的目的。
面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洪水、恐怖袭击等,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应急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减灾、救援、恢复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一、预防预防是应急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预防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事故的发生。
首先应该从加强安全教育着手,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危险的存在及其带来的后果。
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安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框架。
再者,要加强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研究,掌握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
最后,应注意安全设施的完善和维护,及时消除各种隐患。
二、减灾预防工作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因此要在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
减灾的重点在于受灾范围的缩小和灾害程度的降低。
减灾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危险源较为明显的场所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灭火装置等防火设施,以减少火灾蔓延的范围。
二是在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地区,加强防灾堤坝的建设,以减少灾害的范围和程度。
三是进行应急演练,增强减灾能力与应变能力。
四是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交通运输通道的准备预案,以加强救灾准备工作的准备。
三、救援当事故发生时,要及时进行救援,增加事故伤员的生存和生命的几率。
事故救援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救援计划进行,精心准备,确保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救援。
救援人员在赶赴现场前一定要做好防护和准备工作,避免接触到危险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及自身安全的问题。
同时,在事故救援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并贯彻执行。
在救援过程中要注重伤员的心理抚慰,并确保救援过程中不会引发新的事故或危机。
四、恢复当事故发生后,要尽快进行恢复,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恢复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及时将事故情况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计划制定和调度救援。
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
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内部和外部条件支配,出现一个或几个对整个事件和应对工作起到决定性影响的要素,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处置的重要环节。
如何有效开展应急管理篇1一、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关键要建立健全预警系统预警是公共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
因为,预警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及时警示,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伤害与财产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就凸显重要,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
首先,要确定风险来源,列举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现象或表象;其次,要分析应急事件,包括应急事件发生的频率、应急事件的影响力、应急事件管理的难度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第三,要确定应急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和社会对应急事件的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核心要健全决策机制应急管理工作是新形势下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决策机制,是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水平的核心环节,是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依托,是科学、准确、及时处置应急事项和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措施。
因此,要通过各项制度性改革或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危机决策机制,以提高决策系统的`整合能力,强化应急决策信息、智囊及训练机构建设,加强有关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组织体系建设。
在风险来临之际,快速反应,科学应对,规范处置,全方位构筑危机决策系统及其组织架构,从而提高应急决策能力和效率。
三、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中心要规范信息传播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十分必要。
既体现政府对公众知情权和切身利益的尊重,又为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打下舆论基础。
不断改进应急信息发布机制,本着以人为本、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原则传播信息,是政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非常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应急管理工作措施一、抓紧抓好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及完善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的重要先决条件。
当前,应急预案的制定。
要抓紧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搞好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修,推动各县(市、区)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开展,尽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集科学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应急预案体系。
(一)加快完成市级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
年月日前。
仔细完成总体应急预案的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对总体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按照省、市应急治理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组织、指导、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完成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编修工作;催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对比省里部门应急预案,完成市级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
(二)加紧编制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切实抓好重点单位和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
市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市内招商引资企业、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大中专院校编制应急预案。
年月日前完成,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三)推进县(市、区)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市应急办在做好市级预案制定工作的并且。
年月底前完成预案的编制工作。
二、注重搞好应急预案公布及宣传工作搞好应急预案的公布与宣传工作,遵循“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政务公开”原则。
加强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为应急预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制造良好环境。
(一)严格按程序发布各项应急预案。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经过后。
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各部门应急预案以部门文件印发,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市政府适时将全市总体预案的制定事情、要紧内容等,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
(二)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
环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
政府强化应急治理工作的思路及措施;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应急治理和预案编制方面所做的工作;宣传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要紧内容以及处置程序等。
并且,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依照各自的专业特性,编写预案简本和操作手册。
(三)抓好典型案例的宣传工作。
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点:1、应急预案根据发生和可能要发生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
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2、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
所谓“纵”,就是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国家到省到市、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都要制订应急预案,不可断层,预案的层级越低,各项规定就要越明确、越具体,避免出现“上下一般粗”现象,防止照搬照套。
3、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组织指挥机构,发挥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
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专家队伍。
4、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
5、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法制。
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把整个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纳入法制和制度的轨道,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建立健全预案,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要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扩展资料: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指导方针。
预防在应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应急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最理想的境界是少发生不发生突发事件,不得已发生了那就要有力有序有效地加以处置。
做到平时重预防,事发少损失,坚持和贯彻好这个方针是十分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地方政府开展应急管理T作的几个关键举措
应急管理是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
从我国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工作才开了头、起了步。
今后要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加强基础工作,切实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能力。
本文根据江苏省南通市的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抓基础夯实、抓能力提升、抓资源整合、抓知识普及等四大项关键举措,从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基础数据库、应急信息报送、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对处置、以及应急管理机构、队伍、物资的整合和应急知识的普及等多方面,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对策。
标签: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关键举措
0引言
应急管理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自2003年“非典”开始,中国各级政府才逐步具备应急管理的意识和措施。
从国家层面来看,已经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已经有序开展。
但是从地方政府层面来看,应急管理工作只能说是才起步,才开头,尤其是在地级市和县这一级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大多还处于应付阶段。
有鉴于此,本文作者认为,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针对应急管理自身特点,抓住关键环节,尽快完善体系和机构,尽快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尽快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1抓基础夯实
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实工作、打牢基础:一是抓好“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法律制度)。
“一案三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总则。
应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操作性、提高协调度,加快建立多层次、全覆盖、衔接配套、针对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体系,真正做到应对有策、临危不乱。
按照“立足现实、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快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
认真制定应急工作规范,不断完善预警、Ⅱ自应、善后、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配套措施,严格按章办事,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抓好“一网六库”。
加快应急管理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步伐,把触角逐步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向全市覆盖。
加快建设预案法规库、救援队伍库、专家数据库、物资数据库、风险隐患数据库、典型案例库等6个数据库,做到信息分门别类、全面具体、不留死角,为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提供科学翔实的资料。
三是抓好“信息研判”。
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对各类信息的
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苗头和动向,确保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事态控制在初始阶段。
及时汇总信息、反映动态、研判形势,为应急指挥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严格落实信息报告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要素、畅通渠道,确保信息报送真实、快速、准确。
2抓能力提升
应急处置的能力状况,直接关系到应对突发事件的成效。
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大力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坚持预防与应急、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
加强对危险源、危险因素和危险区域的排查登记,健全风险动态监管机制,严格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制,确保风险隐患处于可控状态,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公共事件的发生。
加强基础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充分考虑雨雪、冰冻、高温、台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及时调整电网、交通、通信、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标准,不断增强抵御重大灾害能力。
提升预测预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监测设施设备技术水平,扩大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网络覆盖面,健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情报信息收集制度,不断提高应急预警的准确度、时效性,逐步实现综合预警。
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着力推进处置流程的制度化,制定完善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图,规范处置力量调度方式,确保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开展工作。
着力提升应对措施的科学性,通过实战演练、案例分析、结果评估等形式,把握规律,积累经验,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着力增强处置力量的联动性,健全部门、地区与军队之间的协调机制,统一调配力量,提高响应速度,做到联动有力、协调一致。
3抓资源整合
应急管理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资源。
需要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快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体系,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强化机构职能的整合。
以突发事件为中心,将涉及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管理的各项工作职能有机整合,明确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实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集成度、实效性。
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按照“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络和各专业系统网络,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上下级政府间、同级主要部门问的互联互通。
强化应急物资的整合。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全市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整合实物储备资源,加快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建设,确保应急之需。
强化储备物资管理,健全应急物资数据库,推进社会储备和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安全可靠的物资保障。
强化应急队伍的整合。
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大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兼职队伍的整合力度,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救援能力,努力健全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力量,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水上搜救、医疗救护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4抓知识普及
加大培训力度。
全面开展对各级行政领导、应急管理人员、处置救援队等各类人员的培训,丰富培训方式,改进培训手段,不断提高行政领导的决策指挥能力、应急管理人员的协调管理能力、处置队伍的抢险救援能力。
加大教育力度。
把公共防灾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开设不同课程,普及防灾避险、互救自救等应急知识。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各种新闻媒体,广泛介绍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推进应急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巩固和发展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总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地方政府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应把应急管理体系融入公共治理的首要议程,从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诱因入手,将风险隐患的防范治理和各项应对准备工作贯穿于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应急管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转变: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给予应急管理工作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尽快改善公共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宾厄姆美国地方政府的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苗兴壮,超越无常:突发事件应急静态系统建构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赵林根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