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新农村

新农村

日前,萧山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公室组织考察组并多次陪同有关镇村领导干部赴安吉县,实地考察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天荒坪镇余村村、上墅乡东坞村小岭头自然村、大竹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和成效,重点学习他们在村庄整治方面的具体做法。

多次考察后,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村庄清爽、整治、优美的村落环境和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感觉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情况简介安吉县位于浙江西北部,县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0镇7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植被覆盖率75%。

境内空气质量一级,水质常年保持在一、二级水平,是理想的大气、水质、土壤“三净”之地,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村庄环境建设“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从2001年开始,安吉县就以改善环境为目标,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中心村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少花钱,多投工”为主要手段,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改房和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对全县村庄进行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

高家堂村地处安吉县南部的山区,境内有一支发源于仙龙坑的溪水。

全村农户248户,人口826人,土地10500亩,其中水田349亩,山林9729亩。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建秀美山川、促经济发展”的思路,根据“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按照“四个文明”的建设标准,对村庄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整治,努力向着休闲度假生态型新农村方向发展。

余村村地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山脚,素有竹海之称。

全村4.86平方公里,农户307户,人口1035人,竹林6000多亩,耕地300余亩。

近年来,该村以争创全面小康示范村为目标,依托地处天荒坪风景区的优势,借助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确立了“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以村庄规划、旅游开发为抓手,进行大胆实践和创新,使村庄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东坞村小岭头自然村地处天篁湖风景区,全村处于竹山环抱的山坞里,全村共有农户56户,人口205人。

大竹村共有农户72户,人口203人。

美丽乡村 幸福农民——安吉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美丽乡村  幸福农民——安吉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美丽乡村幸福农民——安吉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严端详【摘要】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距上海220公里、杭州60公里,是杭州都市区的西北节点。

县城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2011年城市人均收入27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1。

安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县”,2012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农民人均纯收入;乡村建设;安吉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几何中心;人均收入;居民收入;湖州市【作者】严端详【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8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距上海220公里、杭州60公里,是杭州都市区的西北节点。

县城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6万人,2011年城市人均收入27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5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96:1。

安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县”,2012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安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城市乡村和谐相融,形成了“生态为本、农业为根,产业联动、三化同步,乡村美丽、农民幸福”安吉发展模式。

一、安吉模式的基本内容(一)生态为本、农业为根,建设安吉美丽乡村安吉始终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作为县域发展的根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以绿色生态农业为“生态立县”方略的首要实现载体,推进规模化、园区化和产业化,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打造农村人文景观,提升农村文化内涵,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通过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产业联动、三化同步,打造绿色产业链条安吉始终坚持内生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筑了协调共进的县域经济体系。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安吉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安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探索。

安吉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2003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着重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在此基础上,安吉县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

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

自2003年以来,安吉县通过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面貌。

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66.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2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36.3亿元,年均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3.4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年均增长22.5%,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由5 402元增加到15 836元,年均增长12.69%,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全省1 000多元。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创造收入6 5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农民每年白茶收入2 000多元,因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2 000多元,各占农民收入的13.5%左右。

永嘉模式浙江省永嘉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改革”为主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绿水青山的安吉故事——安吉十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绿水青山的安吉故事——安吉十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绿水青山的安吉故事——安吉十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综述作者:暂无来源:《浙江画报》 2018年第5期编者按:“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浙江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善环境、补齐短板,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15年前在浙江亲自推动,也是他一直牵挂关怀的富民工程——2003年至2018年,浙江省15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3 年6 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这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2005 年8 月15 日,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在随后发表的《之江新语》中,习近平这样阐释:“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安吉也由此倾力建设“美丽乡村”,在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的指导下,经过 3 年发展后,于2008 年正式印发《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开启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全新路径,使村庄美丽起来,让生态产生效益。

美丽经济已成安吉等地的靓丽名片,10 年来,安吉年财政收入从当初的6 亿多元,猛增至60 多亿元。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最是好风景。

中共安吉县委 安吉县人民政府

中共安吉县委     安吉县人民政府

中共安吉县委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年3月7日)三年来,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覆盖面达到75%以上,精品村达到108个,9个乡镇创建全覆盖,美丽乡村上升为全省战略。

2011年,全省、全市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县上下要主动把握“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优势,加快推进中国美丽乡村从全面创建向全面提升转变、从大乡村建设向大景区经营转变,统筹推进“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一体化发展。

今年要全力实施精品提升、经营提速、创建攻坚三大工程,全面开创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经营新局面。

现就2011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实施精品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以大景区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向景区建设转变。

全面启动风情小镇的规划与建设,稳步推进天荒坪、报福、章村、鄣吴、山川等风格各异的风情小镇建设。

全面实施精品区块建设,精心打造环灵峰山核心区和六个精品区块,点线面、立体式、景区化提升,打造乡镇旅游综合体。

加大小集镇特别是老集镇建设与提升力度,重抓环境整治、功能完善和特色营造。

全面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巩固提升工程,按照“三年一提升”的安排,对已创建村有序提升和扩面。

(二)实施经营提速工程,积极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以民富村强为目标,主攻乡村经营。

按照“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的总体框架,进一步确立县为主导、镇(乡)为主体、村为基础的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区域互补、功能互补、资源互补,高效优质推进。

做好“整合升级”和“接小连大”文章,构筑“一环四带六区”经营格局,突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大景区。

(三)实施创建攻坚工程,继续扩大美丽乡村覆盖面。

按照《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的总体部署,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平原土斗区、偏远山区等薄弱区域重点扶持、重点攻坚,确保建设时序和建设质量,进一步扩大创建覆盖面,全县美丽乡村创建覆盖面达到85%以上。

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是坚持生态立县,强力推荐绿色环保发展,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进步。

安吉县是湖州市下辖的一个山区县,三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间凹陷,县域面积1885.71 平方公里,拥有46.61 万人口,地处浙江省西北部,西毗安徽省宁国市、广德县,北邻长兴县,东接德清县、湖州市城区,南连余杭市、临安市,人们常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来形容安吉。

毛竹、白茶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济抓手,安吉是中国著名的竹乡,其中毛竹蓄积量和商品竹都居全国第一;安吉的白茶在中国国际茶博览会上获得过国际名茶金奖,是全国闻名的白茶之乡。

除此之外,安吉的历史文化也十分悠久,随着长期的历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逐渐形成了璀璨而多元的地方文化。

一是移民文化,外来移民较多,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二是生态文化,如:竹文化、茶文化、桑蚕文化等。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其天然原有的优势,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促进了安吉的经济发展。

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都是在尊重乡村原本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发扬当地的资源特色,将其转化为发展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

同时,将这种特色资源发展成一种精神文化,让物质精神同步发展进行,建设有特色的安及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山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动态考察——以浙江省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山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动态考察——以浙江省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山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动态考察———以浙江省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任重(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浙江临安311300)摘要:安吉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促进城乡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化。

通过“中国美丽乡村”这一载体,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在许多深层次问题上给人以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安吉城乡统筹中国美丽乡村安吉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实践者,为城乡居民找到了一条实现“富”与美相结合的新路子。

多年来,安吉始终一脉相承地牢牢把握“生态立县”这个基本战略地位,把生态县创建的重点、难点放在农村,真正实现了生态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统一,通过“中国美丽乡村”这个载体,真正把安吉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了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事业建设的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开拓的若干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鲜活而朴素的经验。

从2000年开始,安吉就结合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全县先后投入数亿元专项资金推动这项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安吉的生态县建设一开始就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起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明确和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安吉相继制定了一整套既切合安吉实际,又紧贴中央、省、市要求的政策措施,及时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安吉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探索了林权、金融和经济合作制度改革,建立了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和农村信用担保公司,顺利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稳步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1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彻底脱贫。

农业特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有序发展,旅游富民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

2008年,成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两者合署办公并建立健全分工负责机制。

下设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作组,每个工作组由一位县领导牵头协调,一个责任部门负责落实。

考察报告: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

考察报告: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

考察报告: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城镇与乡村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

学习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有助于推进我省的美好乡村建设,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今年1月中旬,我中心组织力量,赴安吉县就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报告,供参考。

一、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安吉建县于公元185年。

汉灵帝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赐名“安吉”,寓意“平安吉祥”。

安吉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近75%的土地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常住人口46万。

安吉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县城距上海223公里、杭州65公里,是杭州大都市经济圈重要的西北节点。

上世纪80年代的安吉县,交通条件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被列为浙江省25个贫困县之一。

为了快速发展起来,安吉向浙南、苏南学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上“工业强县”之路。

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安吉当时引进和发展的大多是一些资源消耗型或环境污染型产业,如造纸、化工、印染、建材等。

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GDP的高速增长,安吉很快摘掉了贫困县帽子,步入了小康县行列。

但高强度开采和高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造成了西苕溪水质严重污染,生态多样化锐减;林木、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态恶化。

1998年,国务院发出黄牌警告,安吉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安吉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和反思,认识到安吉的优势是山水,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宝贵的资源。

2000年,安吉县人大作出了《关于实施生态立县——生态经济强县的决议》,“生态立县”正式成为该县的发展战略。

安吉之所以选择“生态立县”之路,是基于挫折之后的深刻反思,认识到必须顺势而为,把生态建设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本。

浙江安吉: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南

浙江安吉: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南

浙江安吉: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指南6月1日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

作为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湖州安吉县在“中国第一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又获得了“美丽乡村”这一全国性金字招牌。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10年来,安吉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说。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

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

走进安吉农村,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山三吃”让安吉人收获了富足。

吃生态农业。

108万亩竹海,每年直接给农民带来11亿元收入。

17万亩白茶园,串起1.58万余种植户、350家茶叶加工企业、3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白茶产业链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次。

吃生态工业。

在安吉,每一根竹子都要“吃干榨净”,竹制品从单一的竹凉席发展到竹地板、竹家具、竹饮料等七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一根竹子的价值从15元提高到了60元。

安吉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2400余家,从业人员近5万。

吃生态旅游。

安吉的茶园竹海、美丽山水,仅2014年就吸引游客12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7.5亿元。

近年来,安吉“农家乐”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都在40%以上。

每逢周末、假日,上海、杭州等地游客蜂拥而至。

每年盛夏,安吉农家乐常常火爆到一铺难求。

设计视角下乡村振兴项目的六个“推手”——以湖州安吉县鲁家村为例

设计视角下乡村振兴项目的六个“推手”——以湖州安吉县鲁家村为例

设计视角下乡村振兴项目的六个“推手”——以湖州安吉县鲁家村为例内容摘要: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安吉县鲁家村乡村振兴实践的研究,得出乡村振兴项目需具备的六个“推手”,从发展前景、政策支持、人才支撑、资金配套、产业融合、市场化运营等方面诠释项目成功要素。

关键词:乡村振兴;发展要素;发展实践;产业调整;一、湖州安吉县鲁家村概况鲁家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2299人,距离杭州市 30 公里,约 1 小时车程。

短短十年,鲁家村从一个村集体资产背负150万元外债,没有资源的“困难”村,成长为村集体资产超2亿,人均收入超过49850元(2021年),先后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组织、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2018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国际旅游名村联盟单位等荣誉,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明星村”。

二、设计视角下的鲁家村乡村振兴项目推手(一)推手一,良好的发展机遇1、鲁家村原始状态鲁家村是浙江省“千万工程”的实践代表。

2011年以前,鲁家村是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像样产业的“四无”村。

2011年,全县农村卫生检查在187个村中被通报倒数第一,产业经济薄弱、环境卫生脏乱,土坯房、简易厕所随处可见,环村的鲁家溪满是垃圾,大片农田山林撂荒,村民背井离乡讨生活;2、鲁家村的发展优势鲁家村距离安吉县城5公里,距离杭州市30公里。

其发展也有一定优势,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纯农业产值占比小,倒逼着原有的生产型农业向服务型农业转型;其次,其背靠着长三角三省一市,总人口约为2.36亿(2021年数据),随着乡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乡村业态逐渐丰富,对乡村旅游的需求逐步在提升。

(二)推手二,紧跟政策导向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给予了鲁家村发展的灵感,搭上政策的快车,鲁家村自此开创了家庭农场集群式的“鲁家模式”,就是一个个的家庭农场因“小地”制宜,充分利用村内的各种低丘缓坡和微景观,把广袤的土地分割成多个小块,建设并招商了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

案例分析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4月上总第427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孟瑶1 赵华1 李明2(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835;2.安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浙江安吉 313300)[摘要]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2003年浙江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安吉县积极探索,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样板。

本文通过对安吉县的实地调研,研究分析了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总结其成功经验,进一步明晰了县域层面推进美丽乡村的思路和方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安吉县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y Beautiful Countrysi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Vitalization——Taking Anji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Meng yao 1, Zhao hua 1,Li ming 2(1.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Beijing, 100835;2.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Bureau of Anji County, Anji, 313300, Zhejiang)Abstract :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re the important tasks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ince 2003, Zhejiang Province launched the pilot project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Anji County has actively explored and achieved a win-win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come a successful model of China's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Anji Coun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The paper further clarifies the methods of promot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at the county level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nji CountyDOI: 10.16116/ki.jskj.2021.07.015总第427期建设科技案例分析1 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建设。

中国美丽乡村 安吉 共19页PPT资料

中国美丽乡村  安吉 共19页PPT资料
汉灵帝赐名“安吉” 取之《诗经》“安且 吉兮”。
经济概况
• 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亿元,五年翻 一番,年均增长12.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 收入分别达到29.1亿元和16.7亿元,总量五年超 两倍,年均增长27%以上,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 前列、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8亿元, 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2.2亿元 ,年均增幅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750元和14152元, 年均分别增长11.2%和12.1%,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 比从2.05:1缩小到1.96:1,城市化率由51%提 高到57%,城乡统筹水平从全省25位上升到18位 。
大安帝国之经济
2019年全县经济发展图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零售
城市化率
0%
11.2%
12.1%
10%
16% 17%
27%
20%
30%
57%
40%
50%
人均收入增长
大安崛起
实现美丽乡村基本做法
做法1
做法2
做法3
做法4
新农村建设成效
(一)
安吉建设的启示
一、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采取一二三产业统 筹发展的模式,统一规划,一起推进,统筹发展。“安吉模式”通过开发 内源改变了农业弱质本性,使农民可以不离开自己的故土,也能做到安 居乐业,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风光中,享受着城市的现代文明,这不能不 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三农”解决方案。
新农村建设自实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成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党的十七届三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初稿)委托单位:松阳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花卉盆景究所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乙级 121121-sy)项目负责:蔡建国所长/博士规划人员:王欣博士、副教授陶一舟风景园林师徐晓民吴玫杨斯杨徐兴根智伟静赵然钱黎君马跃杰硕士二○一一年三月目录一、文本部分第一章项目背景 ......................................................... - 1 -一、项目概况 ....................................................................二、松阳概况 ....................................................................三、上位规划分析 ............................................................第二章现状调研与分析 ......................................................一、生态环境调研与分析二、生态人居调研与分析三、生态经济调研与分析四、生态文化调研与分析五、案例调研与分析六、工作基础及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规划总纲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范围及内容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指导思想 ....................................................................五、规划原则 .............................................................................六、规划年限及分步实施计划..............................................第四章建设思路 ..................................................................一、总体布局 ....................................................................二、分类整治目标 ............................................................三、生态环境规划 ............................................................四、生态人居规划............................................................五、生态经济规划............................................................六、生态文化规划............................................................ 第五章行动计划之一:道路沿线景观整治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 第六章行动计划之二:水体整治与综合利用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 第七章行动计划之三:乡村形象营造及旅游发展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 第八章行动计划之四:乡村农业及产业振兴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 第九章行动计划之五:建筑及乡村环境改造计划一、现状分析....................................................................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 第十章行动计划之六:文化保护及精神文明建设计划一、现状分析 ....................................................................二、目标与策略.........................................................................三、类型与措施.........................................................................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二、图纸部分第一章现状分析1、区位分析 ......................................................................2、“三沿”范围 ..............................................................3、“三沿”主要节点 ......................................................4、节点现状 ......................................................................5、农业产业带现状 ..........................................................第二章总体规划1、农业产业带规划 ..........................................................2、风景林建设规划 ..........................................................3、道路景观规划 ..............................................................4、古村保护 ......................................................................5、河道整治规划 ..............................................................第三章分项规划第一章项目背景一、项目概况在2010年10月,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丽水市推进“三沿”整治创建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文件称:“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形象和城乡品位,改善民生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沿路、沿江、沿景周边地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创建美丽乡村”,并提出了总体目标和整治重点等。

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案例:美丽乡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快速发展后,安吉县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工业污染。

为此,在1998年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安吉县放弃了原有的“工业立县”的思路,转而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关停并转20度家造纸厂、小型化工厂,结合村庄整治,开始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

安吉县通过治理工业污染、改进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拆除违章建筑以及
2008年,安吉县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并以此为指导思想,依托当地的优势自然环境和发展资源,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旅游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在农业方面,注重农产品基地的建设,特色品牌的创立和产业链的延伸;在工业方面,积极建设村级工业功能区,推进工业的集聚化发展,树立以绿色农产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化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在旅游业方面,突出当地资源特色,推出了一批精品山村旅游点,通过村庄整治和环境改善,提升“农家乐”的发展水平。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乡村建设,将“生态立县”的理念贯彻始终,通过“规划在先,项目支撑、合作共建”的方式有条不紊的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建设目的。

安吉县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县。

浙江安吉生态新农村建设详解

浙江安吉生态新农村建设详解

浙江安吉生态新农村建设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安吉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从只注重经济发展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成功打造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旅游的结合体,为我国乡村的发展开创了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一.前言在2012年7月1号,暑假的开始,我们踏上了社会实践之路。

经过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结束,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安吉生态建设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且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自己,锻炼了自己,同时也收获了队友们之间的友谊。

二.正文安吉政府下狠心,关闭大型国有纸厂,提出“生态立县”上世纪80年代,安吉开始走“工业强县”之路,引进和发展了一批造纸、化工、建材、印染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吉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拿到了小康县的牌子。

但是,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使得西苕溪原本清澈的水变成了Ⅴ类甚至劣Ⅴ类,流域生物多样性锐减,林木、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全市有名的“污染大户”,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受到了环境污染“黄牌”警告。

1998年太湖治污“零点行动”时,安吉县政府开了5次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关闭1000多名职工的国有造纸厂。

从表面上看,这是关闭一家了一家企业,但实际上这是县领导群体思想上的大转变:安吉不能再继续依靠破坏环境为支撑换取经济发展。

2002年,安吉提出要“生态立县”。

2003年底,安吉“生态立县”开始具体深化,县委、县政府高度统一,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生态人居名县,即今天安吉人称的“一个战略三张名片”。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安吉获得了可喜的成就。

2006年安吉县被授予首个国家生态县,2007年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唯一的“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

2008年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之一。

坚持从实际出发生态立县造福社会近些年来,在中央、省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安吉县政府从实际出发积极响应“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大胆创新实践,精心打造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强县,实现环境优美和经济发达的双赢。

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全解读

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全解读

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全解读2008-01-17制图焦俊1月15日,安吉县第14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决议》,决定用10年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使之成为继“中国竹乡”、“全国首个生态县”之后的第三张国家级金名片。

十七大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旨在探索一种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的“安吉模式”。

像安吉县这样在县域范围内全面铺开“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现场记录高家堂村回味生态新概念安吉山川乡,既有“山”又有“川”的宁静之乡。

乡里有个高家堂村,因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在全国出了名。

村里的老支书陈水木,这几年来拿奖拿到手软:全国环境优美村、国家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居住健康示范村……大雪过后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以生态著称的高家堂村。

被雪花点缀的竹林,更加翠绿可人。

村民王云仙开了个名叫“云仙阁”的农家乐,大冬天的,生意却出奇的好。

不少杭州人开着私家车来到这里,专门为了品尝美味、欣赏美景。

“客人都说,在杭州看不到这么漂亮的雪景,所以只好跑到我们这里赏雪来了。

”王云仙笑着说。

离开“云仙阁”,走在高家堂宽敞的水泥路上。

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放眼望去,一栋栋色彩淡雅、样式别致的小楼镶嵌在青山绿水当中。

大部分房子的屋顶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其实,不光是农民家里用上了太阳能,连村里所有的路灯,也都是靠太阳能发电的。

“村里还有一种生态屋的样板房。

这个房子的空调用的是水冷却空调,利用村里仙龙湖水库的水形成水循环。

这样的空调能保湿且能防止空调病。

”陈水木介绍。

这不禁让人啧啧赞叹,高家堂的农民,甚至比城里人都懂得环保和节能啊。

陈水木提到的这个水库,颇具魅力。

当年,村民们自己挖掘的这个水库,吸引了前来投资度假村的企业,也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公司员工前来度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怯懦

秧歌队40支
舞龙舞狮队16支
舞狮
舞龙
农民乐队10支
农民书画家220人
竹海内情表演队4支
第三、生态人居名县
打造三张名片
第三、生态人居名县
第三、生态人居名县
实施四大工程
垃圾收集工程 环境提升工程 万里清水河道治理工程 产业提升工程四大工程。
第一、垃圾收集工程
2004年11月县委开始组织对全县的垃圾进行 收集。总的思路是:按照“户集、村收、乡 镇中转、县城集中处置”的要求,进行一条 龙运作。
打造三张名片
生态经济强县 生态文化大县 生态人居名县
第一、生态经济强县
就是要把安吉逐步打造成“2+4”的生态 经济格局。
第一、生态经济强县
1、安吉全县有竹林面积100万亩,毛竹蓄积量 1.5亿株,年产商品竹2700万支。
第一、生态经济强县
2、转椅是安吉做的 一篇无中生有的文 章。五轮转椅市场 销售量实现了“三 分天下有其一”。
农林建筑工程系
浙江省湖州市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
2009年6月25日北戴河
一、基本概况
1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的西北部,距上海220公里,杭
州60公里。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管辖15个乡镇 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5万 人口,其中农业人口 占80%以上。安吉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185年,汉 灵帝赐名“安吉”,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
开展五项改造 就是以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线
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使农村生 产、生活环境有一个明显改善。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成果
到2008年底,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完 成187个行政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和44个行政村 的整治提升,培育了38个市级以上“小康示 范村”(其中省级小康示范村29个),创建 精品村18个、经济强村20个、重点村26个、 特色村6个。农村人口受益率超过83.8%。
第一、生态经济强县
3、白茶是安吉独有 的珍稀特产。白茶 被称为茶中极品。
第一、生态经济强县
4、 安 吉 是 中 国 小 水 电 之 乡
5、生态观光旅游是安 吉做的一件富民工 作。
第一、生态经济强县
打造三张名片
第二、生态文化大县
吴昌硕
诸乐山画
第二、生态文化大县
生态文化特色村30个村
腰鼓队38支
搭建两个平台
第二、文明创建平台 全县15个乡镇都被命名为县级以上文明乡镇,其中,市
级文明乡镇10个,省级文明乡镇2个,国家级文明乡镇1个; 187个行政村中,命名为县级文明村85个,市级文明村42个, 省级文明村4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
2007年4月有7个乡镇命名为县级生态文明乡镇,22个行 政村命名为县级生态文明村。
天荒坪镇垃圾中转站
第一、垃圾收集工程
手段: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一是乡镇建立三支队伍:①老年督查队,②妇女巾帼保洁
队,③青年志愿者队伍。 二是县文明委成立检查考核组:由县文明办、县委办、县政
府办、县环保局、县建设局、县卫生局、县妇联、团县委 等相关部门参加,每月进行一次量化考核。 三是制定考核奖励办法。 四县电视台开设暴光栏。
一、基本概况
2 安吉是首个国家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环 保部“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进示范区”和全国生 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 城、省级文明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长三 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特别奖),被央视命名为生 态影视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户外运动 基地。
的目的。 三沿就是:省道沿线、景区沿线、乡镇沿线。 方法上采取上下联动。 资金上实行以奖代补。
实施四大工程
第三、万里清水河道治理工程。
1、落实治理责任。 Biblioteka 、落实治理经费。 3、落实治理标准。
实施四大工程
第四、产业提升工程。 就是把安吉的主导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
优做强。全县形成四大产业带。
开展五项改造
第一、垃圾收集工程
举措: 一是要做到三抓。“时时抓、天天抓、月月
抓”。 二是要打好三仗。“一是歼灭战、二是游击
战、 三是攻坚战
第一、垃圾收集工程
重 点:抓垃圾的重点区域是五边三园地。 五边是:房边、路边、桥边、水沟边、河道
边。 三园地:竹园地、桑园地、苗圃地。
实施四大工程
第二、环境提升工程 就是全面开展三沿整治,达到环境美化
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阿科曼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第一、生态创建平台
2004年山川乡率先创建成为“全国第一 个环境优美乡”。
2006年县委下发《关于创建生态文明乡 镇、生态文明村的实施意见》。
第一、生态创建平台
到2008年底,全县15个乡镇中,12个乡镇命 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还有三个乡镇命名 为市级生态乡镇;全县187个行政村中,有86 个行政村命名为县级生态村,28个行政村命 名为市级生态村。
安吉生态影视基地
二、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三、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一个战略 2、搭建两个平台 3、打造三张名片 4、实施四大工程 5、开展五项改造
坚持一个战略
就是坚持生态立县的战略,努力做好生 态文章。
搭建两个平台
生态创建平台 文明创建平台
第一、生态创建平台
1、组建机构 2、落实资金 3、下发文件 4、技术支撑和政策扶持。 人工湿地实现了一、二代处理技术向第三 代一体化处理技术转型。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
坚持的是“生态立县” 打造的是三张名片” 孕育的是“五大之乡” 换来的是“三净之地”
主要的体会
规划先行 示范引路 政策扶持 合作共建 长效管理
安吉县新农村面貌
谢谢各位老师 谢谢各位同学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1、
功的路 。20.10.2520.10.25Sunday, October 25, 2020
第一、垃圾收集工程
理念:一是卫生环境,就是投资环境。 二是卫生意识,就是文明意识。
方法:一是建立领导机构。乡镇成立文明委,乡镇党委副书 记任文明委主任,宣传委员任文明委副主任,同时 明确主抓垃圾卫生。
二是建立四级收集网络。“户集、村收、乡镇中转、 县
城集中处置”
安吉县乡镇垃圾中转站26座
上墅乡垃圾中转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