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2版)凌永成 电子课件
模块10 汽车电控动力转向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课件
![模块10 汽车电控动力转向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56010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f.png)
图10-4阀部的等效液压回路
阀灵敏度控制式EPS系统的阀部等效液压回路如图10-4所示。当车辆停止 时,电磁阀完全关闭,如果此时向右转动转向盘,则高灵敏度低速专用小孔 1R及2R在较小的转向力矩作用下即可关闭,节流作用越小,获得的转向助力 也越大。
256B的RAM、4KB的ROM、8b字长的单片微机(微处理器)。
图10-11 电动式EPS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基本组成
2.电动式EPS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操纵转向盘时,转矩传感器根据输入转向力矩的大小产生相应的电压 信号,转矩传感器信号经过A/D转换器被输入到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 器根据这些信号和车速计算出最优化的助力转矩。ECU把已经计算出来的参 数值作为电流命令值送到D/A转换器并转换为模拟量,再将其输入到电流控 制电路;电流控制电路把来自微处理器的电流命令值同电动机电流的实际值 进行比较,产生一个差值信号,该差值信号被送到驱动电路,该电路可驱动 动力装置并向电动机提供控制电流,即当转矩传感器和转角传感器的信号经 A/D转换器处理后,微处理器就在其内存中寻找与该信号相匹配的电动机电 流值,然后将此值输送给D/A转换器进行数字模拟转换,处理后的模拟信号 再送给限流器,由限流器来决定电动机驱动电路电流值的大小,由驱动电路 电流值的大小调整电动机转向辅助力矩的大小,电动机的力矩经离合器和减 速增扭机构后,加在汽车的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一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 作用力。
图10-7永磁式直流电动机 1-电磁离合器;2-涡轮;3-斜齿轮
图10-8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3)电磁离合器 电动式EPS系统通常采用单片干式电磁离合器,其原理如图10-9所示。 (4)减速机构。 电动式EPS系统的减速机构与电动机相连,起减速增扭作用。蜗轮蜗杆减速 系统一般应用在转向轴助力式EPS系统上。 图10-10所示蜗轮蜗杆机构中,蜗杆5与电动机3的输出轴相连,通过蜗轮6 和蜗杆的啮合传动将电动机的转矩作用到转向轴1上,以实现转向助力。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文档全文免费预览](https://img.taocdn.com/s3/m/a7a04d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5.png)
图。
上一页 下一页
图7-5 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装置 (爱丹娜轿车)
返回
第一节 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
· 3 阀灵敏度可变控制式 · 这是根据车速操纵电磁阀 , 直接改变动力转向控制阀的油压
装配性好 。
下一页
第二节 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
· 一 、 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 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基本上是由扭矩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 控 制 元 件 、 电 动 机 和 减 速 机 组 成 的 , 见 图77--1100所所示示。。
· 在操纵转向盘时 , 扭矩传感器根据输入力的大小产生相应的 电压信号 , 由此检测出操纵力的大小 , 同时根据车速传感器 产生的脉冲信号又可测出车速 , 再控制电动机的电流 , 形成 适当的转向助力 。
· ( 1) 转向枢轴 ( 2) 4WS转换器
上一页 下一页
图7- 16 2WS车高速转向的车辆动态
返回
图7- 18 转向角比例控制4WS系统图
返回
第三节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
· 2 控制逻辑
· 图77--2211所所示示为为EECCUU控控制制流流程程框框图图。。通通过过转转向向角角传传感感器器、、车车
· 1 以极低速行驶时的控制 · 2 高速直行时的控制 · 3 中高速转向时的控制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
· 三 、 控制机构
· 目前在汽车上采用的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的控制机构可 分为流量控制式 、反力控制式和阀灵敏度可变控制式 。
· 1 流量控制式 · 这是一种通过车速传感器调节动力转向装置供应的压力油液,
汽车动力转向与电控四轮转向
![汽车动力转向与电控四轮转向](https://img.taocdn.com/s3/m/2dadf387ec3a87c24028c4a6.png)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直线行驶的汽车转向是下列两运动的合成运动:汽车 质心绕转向中心的公转和汽车绕质心的自转。如图 所示为2WS汽车中高速转向时车辆的运动状态:前 轮转向时,前轮产生侧偏角α,并产生旋转向心力使 车体开始自转,当车体出现自转时,后轮产生侧偏 角β,和旋转向心力,车速越高,离心力越大,所以 必须给前轮更大的侧偏角,使它产生更大的旋转向 心力,与此同时,后轮也产生与此相应的侧偏角, 车体的自转趋势更加严重。也就是说,车速越高, 转向时容易引起车辆的旋转和侧滑。向 时 车 辆 的 运 动 状 态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理想的高速转向运动状态是尽可能使车体 的倾向和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后轮产生 足够的旋转向心力。在4WS汽车通过对后 轮同向转向操纵,使后轮也产生侧偏角, 使它与前轮的旋转向心力相平衡,从而抑 制自转运动,得到车体方向和车辆前进方 向一致的稳定转向状态。
电控助力的分类
1.电子控制电动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 2.电子控制电动式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式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二 电子控制电动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统
• 与传统的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的助力的不 同点在于用ECU根据车速和转向角的变化 控制电动液压泵
四轮转向的目的
• 高速转向时使后轮与前轮具有相同的转向 角度使车道变更容易,保持转弯力平衡 • 低速转向时使后轮与前轮转向角相反降低 低速转弯的半径。 • 提高高速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
• 我们一般驾驶的汽车都是两轮转向汽车, 在中、高速做圆周行驶时,车身后部会甩 出一点,车身以稍稍横着一点的姿态做曲 线运动,增加了驾驶者的判断与操作的困 难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中 高 速 转 向 时 2WS 2WS 4WS 和 同 向 转 向 操 纵 比 较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5178ba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c.png)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版本号:020232026课程英文名称:AutomotiveElectronicsand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40讲课:32实验:8上机: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理论性兼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生学习汽车维修工程、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机构和应用,适应社会和行业的要求,为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和汽车整车设计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工程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汽车现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结构原理和简单的检测方法及手段,培养电路分析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关系,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共性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
2、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不同机构和类型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方式,了解部分典型结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传统点火系统和现代电子点火系统中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掌握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典型防抱死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掌握简单的制动效能的计算。
5、掌握汽车驱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了解汽车驱动系统与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相比较各自的特点。
6、掌握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器、电子控制机构的结构、作用和特点,可以进行简单的性能分析。
7、了解汽车空调、安全气囊、导航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及辅助系统的使用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2版凌永成电子PPT学习课件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2版凌永成电子PPT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e3f31e0c22590103029dc5.png)
2.5.5发动机断油控制 超速断油与减速断油控制
1.超速断油控制
图2-78 超速断油控制曲线
图2-79 减速断油控制曲线
2.减速断油控制
减速断油控制的三个条件: ①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表示节气门关闭; ②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③发动机转速高于燃油停供转速,燃油停供转速值由ECU根据发动机温度、负荷等参数确定。
2.分组喷射控制
分
组
喷
射
控
(a)控制电路
制
电
路
与
正
时
的
关
系
(b)正时关系
3.顺序喷射控制
(a)控制电路
(b)气缸判别信号
(c)曲轴转速与转角信号
(d)正时关系
图2-74 顺序喷射控制电路与正时的关系
2.5.3发动机起动时喷油量的控制 图2-75 发动机起动时喷油量控制
2.5.4发动机起动后喷油量的控制 发动机起动后喷油量控制
1)压电式爆燃传感器 压电式爆燃传感器主要由套筒、压电元件、惯性配重、塑料壳体和接线插座等组成。
(a)实物照片 图2-81 压电式爆燃传感器
(b)结构
1—套筒底座;2—绝缘垫圈;3—压电元件;4—惯性配重; 5—塑料壳体;6—固定螺栓;7—接线插座;8—电极
不同转速时爆燃传感器输出波形
传感器输出信号与曲轴转角的对应关系
在这种点火系统的分电器中,有的除保留了传统的机械式配电结构外,不再有传统的分电器中的断电器、 离心式和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调节器。在有些车型的分电器中可装有曲轴位置传感器(Ne信号)和凸轮轴位置 传感器(G信号)。
丰田Camry的3S、5S发动机、红旗CA7220E型轿车都采用了该配电方式。
绪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2版)凌永成电子
![绪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2版)凌永成电子](https://img.taocdn.com/s3/m/6705fad7b0717fd5370cdc77.png)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电子装置成为汽车设计 中必不可少的装置。
①动力控制方面。
在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的基础上,增加了变速器控
制功能,拓展为动力传动控制系统(Powertrain Control
Module,PCM);
②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方面。 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的基础上,增加了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系统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ASR)控制的功能;
在车载网络中,各控制装置独立运行,完成各自的控制 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通信线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 实现信息共享。
出现了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控制器局域网(CAN)为特 征的、多学科综合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这一阶段的突出 特点。其代表性技术有智能传感器、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车载网络系统等。
图1-7 输出回路
1.3.3执行器
执行器根据ECU输出的控制信号执行某项控制功能,常 用执行器见表1-3。
表1-3 常用执行器
名称 电动机
控制阀
继电器 电磁铁
直流电动机 伺服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 2/2开关阀 3/3开关阀 比例压力阀 比例流量阀
比例 开关
驱动能源 电能 电能 电能 液压/气动 液压/气动 液压/气动 液压/气动 电能 电能 电能
汽车内部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方面、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防盗报警系统和车载防撞雷达等电子装置,都得到了进一步 的开发和应用。
以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为 代表的数据总线(Data Bus)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 CAN总线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车载网络。
教学课件:第七章-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教学课件:第七章-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37d24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d.png)
• 引言 •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 四轮转向系统 •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的比较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课程介绍
01
介绍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 统在汽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 用。
02
简要概述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 向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 趋势。
课程目标
掌握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 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工作 方式。
理解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 系统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能够分析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 转向系统的优缺点,并针对不 同车型进行合理匹配和选型。
02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动机辅助转向的车辆动态控制系统,通过电子控制 单元(ECU)对转向助力进行精确控制。
通过实时调整前后轮的转向角,减少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颠簸 ,提高乘坐舒适性。
四轮转向系统的优点与局限性
• 增强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四轮转向系统能够更快地响应驾驶员的操控指令,提高车辆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降低事故 风险。
四轮转向系统的优点与局限性
成本较高
四轮转向系统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 较高,因此通常只应用于高端豪华车 型。
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驾驶员指令 ,主动调整前后轮的转向角,以 实现最优的操控性能。
被动四轮转向系统
仅在特定情况下(如高速行驶或 紧急变道)才调整前后轮的转向 角,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四轮转向系统的优点与局限性
提高操控性能
通过协调前后轮的转向角,提高车辆 在高速行驶和低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 性。
提升行驶平顺性
按照控制方式分类
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第2版)课件:新能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第2版)课件:新能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a7b4a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2.png)
四、EPS系统的优缺点
1.EPS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与其他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突出的优点表现在: 1)更加节省能源和环保。因为EPS没有液压器件,所以可算得上是标准 的“按需供能型”系统,即在转向的情况下系统才工作,而汽车停止时或者 直线运行时完全不消耗任何能量,这样一来耗能就会相对较少。因此与液压 动力系统进行比较,可以节约能源80%到90%。而在不转向时,EPS燃油消耗 会降低2.5%;在使用转向系统时,则会减少5.5%。另外又因为在-40℃的低 温的状况下,EPS也可以较好地工作,而传统的液压系统只有液压油预热后 才可以工作,由于EPS没有起动时的预热过程,所以节省了许多能量。EPS也 不存在液态油的泄漏问题,从而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符合了环保 的设计理念。 2)助力效果相对更好。EPS可根据汽车运行的不同工况,通过优化设计 助力特性曲线,获得准确的助力,助力效果十分理想。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 阻尼系数减小因为路面的干扰对转向系统产生的影响,保障车辆低速行驶时 的轻便性,提高汽车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汽车的转向性能。
六、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工作原理
转向器选择齿轮齿条式,转向盘转矩通过扭矩传感器来测得。当没有转向动作时,助力 电机不工作;当驾驶员有转向操作时,扭矩传感器发出一个电压信号,电子控制单元(ECU) 根据电压信号值推算得到转向盘转矩的大小及方向,同时,车速传感器将检测到的当前车速 传递到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子控制单元(ECU)先根据车速选择与之对应的助力特性曲 线,再根据转向盘转矩进行运算处理,得到目标助力转矩的大小以及方向,再经过一系列计 算确定助力电机的旋转方向和驱动电流的大小,助力电机根据得到的驱动电流提供相应的助 力转矩,减速增扭后作用到转向轴上,为转向系统提供与工况相适应的助力。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2版 第6章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
![新能源汽车技术 第2版 第6章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a2723f0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c.png)
整车控制器通过采集加速踏板信号、 制动踏板信号及其他部件信号, 做出相应判断, 控制下层各部件控制器的动作, 通 过 CAN 总线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 调度、 分析和运算, 针对车型的不同配置进行相应的能量管理实现整车驱动控制、 能量优化控制、 制动回馈控制和网络管理等 功能。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具体执 行的任务包括:
1. CAN 总线结构 CAN 总线采用双线串行通信方式, 通过 CAN 总线、 传感器、 控制器和执行器将串行数据 线连接起来。 CAN 控制器对于 控制单元处理器传送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至 CAN 收发器, 同 时接收 CAN 收发器的数据传送至控制单元处理器; 所有数据 通过 CAN 收发器连接至数据传输 线上。 为减少干扰, 数据传输线多采用双绞线、 同轴电缆或光纤, 分为 CAN-H 和 CAN-L。 其 电压值为镜像关系, 数据通过线轴上的差分电压进行传送。 总线末端接有抑制反射的负载电 阻, 阻值一般为 120Ω, 作 用是阻止数据在传输至终端反射回来时产生反射波而破坏数据。 其 拓扑结构如图 6-3 所示。
汽车动力转向与电控四轮转向ppt课件
![汽车动力转向与电控四轮转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78da7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f.png)
前 轮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车速低于35km/h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失效保护机构
油压异常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后转向 控制传 感器异
常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的倾向和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后轮产生 足够的旋转向心力。在4WS汽车通过对后 轮同向转向操纵,使后轮也产生侧偏角, 使它与前轮的旋转向心力相平衡,从而抑 制自转运动,得到车体方向和车辆前进方 向一致的稳定转向状态。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理想的高速转向运动状态是尽可能使车体
• 没有液压装置 • 依靠电机实现动力转向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四轮转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最新文档
![四轮转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最新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b38f20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e.png)
四轮转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最新文档四轮转向汽车电子控制技术1.前言随着现代道路交通系统和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转向操纵性能和行驶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
作为改善汽车操纵性能最有效的一种主动底盘控制技术——四轮转向技术。
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汽车上得到应用,并伴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汽车的四轮转向(Four-wheel steering-4WS)是指汽车在转向时.后轮可相对于车身主动转向,使汽车的四个车轮都能起转向作用。
以改善汽车的转向机动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随着对4WS这一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用4WS系统。
按照控制和驱动后轮转向机构的方式不同,4WS系统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电控机械式、电控液压式和电控电动式等几种类型。
本文介绍的是电控电动式4WS系统。
2.电控电动式4WS系统的发展概况从20世纪初,日本政府颁发第1个关于四轮转向的专利证书开始,对于汽车四轮转向技术的研究一直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进行着。
1985年,日本的NISSAN在客车上应用了世界上第1例实用的4WS 系统,开始了现代4W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在技术相对成熟的4WS 汽车中,大多数采用电控液压式4WS系统,主要用于前轮采用液压动力转向的4WS汽车中,这种4WS系统具有工作压力大、工作平稳可靠等优点。
但由于液压动力系统在结构、系统布置、密封性、能耗、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转向过程中存在着响应滞后的固有缺陷,使得电控液压式4WS系统在适应现代4WS汽车的转向灵敏性、准确性方面受到了束缚,不能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稳定性的要求。
1988年3月,日本铃木公司开发出电控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EPS),首次装备在CERVO车上,有效地克服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缺点。
在EPS技术的基础上,电控电动式4WS系统应运而生。
1992年,在日本本田序曲的汽车上采用了电控电动式4WS系统。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4b2691208a1284ac950433f.png)
6.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2)高速直行时的控制 直行时,转向角较小,扭杆产生的变形也很小,回转阀与控
制阀相互连通的接口开度也减小,使回转阀一侧的油压上升。 由于分流阀的作用,此时电磁阀一侧的油量会增加。另外, 伴随着车速的提高,电磁阀线圈内的电流会减小,电磁阀节 流开度也会缩小,使作用在油压反力室的反力油压增加,柱 塞作用到控制阀轴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增加了转向 操纵力,使驾驶员的手感增强,从而可获得良好的转向路感。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6.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3.控制机构 目前在汽车上采用的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的控制机构可
分为流量控制式、反力控制式和阀灵敏度可变控制式(见表61)。其中每一种控制方式都具有一般动力转向装置的功能。 (1)流量控制式 这是一种通过车速传感器调节动力转向装置供应的压力油液, 改变油液的输入、出流量,以控制转向力的方法。优点是, 在原来动力转向功能上再增加压力油液流量控制功能即可, 可以降低价格,简化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当控制器、传感器、开关等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安全保险 装置能够确保与一般动力转向装置或手动转向装置同等的转 向特性。
(2)反力控制式 这是一种利用车速传感器控制反力室油压,改变压力油输入、
输出的增益幅度,以控制转向力的方法。为此,在转向控制 阀中设有反力室。其缺点是价格高,结构复杂。其优点是具 有较大的选择转向力的自由度,而且转向刚性大,驾驶者能 确实感受到路面情况,可以获得稳定的操作手感,所以能按 照车速情况进行最佳的稳定操纵。
课题六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6.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6.2 电子控制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
6.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第 六 章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第 六 章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90d9a395727a5e9856a614d.png)
第六章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此章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对转向系统的要求和动力转向系统分类;掌握传统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了解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的转向特性、转向角比例控制及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状态和控制逻辑。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节概述理论教学:1学时。
第二节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理论教学:2学时。
第三节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理论教学:2学时;电控动力转向的拆检实践技能:4学时。
第四节四轮转向控制系统理论教学:1学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传统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难点: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车的转向特性、转向角比例控制及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状态和控制逻辑。
四、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过程此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对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内容的授课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方法。
五、作业1.液压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2.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车的转向特性4.四轮转向控制系统转向角比例控制及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系统的组成第六章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第一节概述一、对转向系统的要求二、动力转向系统的分类机械转向系统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动力转向系统传统动力转向系统:设计缺陷按控制方式不同电子控制转向系统:EPS三、传统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 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如图7-1所示。
Array⑴转向液压泵⑵转向动力缸⑶转向控制阀2.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结构形式分开式——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三者分开布置半分开式——是将转向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组合制成整体整体式——将转向控制阀、转向动力缸和机械转向器三者组合成一个整体⑵整体式和半分开式按照转向控制阀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滑阀式瓣阀式转阀式3.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⑴整体滑阀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如图7-3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由 一个8位单片机 MC6805及外围 电路组成。电子 控制电动式动力 转向的工作过程 如图6-14所示。
电子控制电动式动力转向的工作过程
2.三菱电动式EPS的工作原理
6种车速下电动机的电流状态
6.5 电控四轮转向系统
6.5.1电控四轮转向系统概述 目前,绝大多数汽车都是以两个前轮作为转向车轮,这 样的转向系统称为两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系统(Two-wheel steering,略 作2WS)。 为了使汽车具有更好的弯道通过性和操纵稳定性,一些 汽车在后桥上也安装了转向系统,前后左右四个车轮均为转 向车轮,这样的转向系统称为四轮转向系统(Four-wheel steering 或all-wheel steering,略作4WS)。 汽车采用四轮转向(4WS)系统的目的是:在汽车低速 行驶时,依靠逆向转向(前、后车轮的转角方向相反)获得 较小的转向半径,改善汽车的操纵性;在汽车以中、高速行 驶时,依靠同向转向(前、后车轮的转角方向相同)减小汽 车的横摆运动,使汽车可以高速变换行进路线,提高转向时 的操纵稳定性。
图6-5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2.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分类
根据动力源的不同,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可分为液压 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式EPS)和电动式电子控制 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EPS)。 液压式EPS在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 控制液体流量的电磁阀、车速传感器和ECU等,ECU根据检 测到的车速信号,控制电磁阀,使转向动力放大倍率实现连 续可调,从而满足汽车在中、低速时的转向助力要求。 电动式EPS是利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源,ECU根据转 向参数和车速等信号,控制电动机转矩的大小和方向。 电动机的转矩由电磁离合器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增加转矩 后,加在汽车的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一个与工况相适应的 转向作用力。
3.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特点 为满足现代汽车对转向系统的要求,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具有以下特点。 ①良好的随动性:即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具有准确的— —对 应关系,同时能保证转向轮可维持在任意转向角位置。
②有高度的转向灵敏度:即转向轮对方向盘具有灵敏的响应。
③良好的稳定性:即具有很好的直线行驶稳定性和转向自动 回正能力。 ④助力效果能随车速变化和转向阻力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低速时,有较大的助力效果,以克服路面的转向阻力;中、 高速时,要有适当的路感,以避免因转向过轻(方向盘“发 飘”)而发生事故。
④当ECU出现异常时,4WS辅助电动机驱动后轮至与前轮同 向转向最大值位置,以避免后轮处于反向运动状态,并终止 转向角比例控制。当后轮处于与前轮同向转向状态时,后轮 的最大转向角很小,且有利于确保高速转向时的方向稳定性。
6.5.3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系统 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是一种能根据检测出的车身横摆角 速度来控制后轮转向量的控制方法。 它与转向角比例控制相比,具有两方面优点:一是它可 以使汽车的车身方向从转向初期开始就与其行进方向保持高 度一致;二是它可以通过检测车身横摆角速度感知车身的自 转运动。 因此,即使有外力(如横向风等)引起车身自转,也能 马上感知到,并可迅速通过对后轮的转向控制来抑制自转运 动。 1.系统组成
2.系统的主要控制功能 1)转向控制方式的选择 当通过2WS选择开关选择2WS方式时,ECU控制4WS 转换器使后轮在任何车速下的转向角为零,这是为习惯于前 轮转向的驾驶人设置的;在4WS方式下,驾驶员还可根据驾 驶习惯和行驶情况通过4WS转换开关进行NORM 工况与 SPORT工况的变换,对后轮转向角比例控制特性进行选择。 2)转向角比例控制 当选定4WS方式时,ECU根据车速信号和转向角比例传 感器信号,计算车速与转向角的实际数值,控制4WS转换器 电动机调节后轮转向角控制比例。 3)安全保障功能
四轮转向系统的应用,在提高汽车转向操纵稳定性的同 时,能显著缩短转弯半径,提高车辆的弯道通过性能。
6.2 汽车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6.2.1动力转向系统 1.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为使汽车操纵轻便及 行驶安全,目前轿车、载 重汽车、客车大多采用液 压转向助力器,构成液压 式动力转向系统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system,略作 HPS)。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沈阳大学
凌永成
配套教材信息
教材名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第2版) 教材主编:凌永成 教材定价:40RMB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版次:2011年7月第2版 国际标准书号(ISBN ): 978-7-301-19225-2 教材所属系列: 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汽车类 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③转向机构应能减小地面传到方向盘上的冲击,并保持适当 的“路感”。
④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转向装置应能减轻或避免对驾驶员的 伤害。 6.1.2转向系统的分类 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 (Mechanical steering system)和动力转向系统(Power steering system)两类。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可以在低速时减轻转向操作力,以提 高转向系统的操纵轻便性;在高速时则可适当加重转向力, 以提高操纵稳定性。
当转向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4WS故障警告灯将点亮, 并在ECU中记忆故障部位,同时,后备系统实施以下控制。
①当4WS转换器主电动机发生故障时,ECU驱动辅助电动机 工作,使后轮以NORM模式与前轮作同向转向运动,并根据 车速进行转向角比例控制。
②当车速传感器发生故障时,ECU取SP1和SP2两个车速传 感器中输出车速信号高的为依据,控制4WS转换器主电动机 仅进行同向转向的转向角比例控制。 ③当转向角比例传感器发生故障时,ECU驱动4WS转换器辅 助电动机使后轮处于与前轮同向转向最大值,并终止转向角 比例控制。如果辅助电动机发生故障,则通过驱动主电动机 完成这一控制。
(b)左转弯行驶时
2.动力转向系统的不足 6.2.2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1.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 (Electronic Control Power Steering,EPS)系 统在低速行驶时可使 转向轻便、灵活;当 汽车在中高速区域转 向时,又能保证提供 最优的动力放大倍率 和稳定的转向手感, 从而提高了高速行驶 的操纵稳定性。
图6-10 电动式EPS的组成 1-方向盘;2-输入轴(转向轴);3-ECU;4-电动机;5-电磁离合器;6-转向齿条; 7-横拉杆;8-转向车轮;9-输出轴;10-扭力杆;11-转矩传感器;12-转向齿轮
2.电动式EPS的工作原理
图6-10 电动式EPS的组成 1-方向盘;2-输入轴(转向轴);3-ECU;4-电动机;5-电磁离合器;6-转向齿条; 7-横拉杆;8-转向车轮;9-输出轴;10-扭力杆;11-转矩传感器;12-转向齿轮
第6章 汽车电控转向系统
教学提示:操作轻便、路感清晰的电控转向系统 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操纵性能。四轮转向系统在 提高车辆的弯道通过性能方面优势明显,应用日 益广泛。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控转向系统和四 轮转向系统。要求学生了解电控转向系统在汽车 上的应用概况,熟悉电控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系 统的基本组成。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3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的油路图 1-油箱;2-溢流阀;3-齿轮油泵;4-进油道量孔;5-单向阀;6-安全阀;7-滑阀;8反作用阀;9-阀体;10-回位弹簧;11-转向螺杆;12-转向螺母;13-纵拉杆;14-转 向垂臂;15-动力缸
(a)右转弯行驶时
图6-4 转向控制阀在转向时改变油路
6.1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6.1.1转向系统的作用与相关要求 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或倒退方向的一系列装置称为 汽车转向系统(Automobile Steering System,图6-1)。
为确保行车安全,对转向系统有如下要求: ①转向系统应工作可靠,操纵轻便。 ②对轻微的路面冲击,转向系统应有自动回正能力。
图6-7 电磁阀结构
图6-8 电磁阀驱动信号
6.3.3流量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电路 动力转向ECU是EPS的核心控制部件。它根据车速传感 器提供的车速信号,通过改变旁通电磁阀驱动信号占空比的 方式调节转向力。
丰田流量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电路图
6.4 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6.4.1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概述 1.电动式EPS的组成
(a)后轮执行结构(4WS转换器)
(b)后轮转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压特性
图6-23 4WS转换器与后轮转向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电压特性
3)转向角比例控制系统 转向角比例控制系统主要由转向ECU、车速传感器、 4WS转换开关、转向角比例传感器和4WS转换器等组成,转 向ECU是控制中心。
转向角比例控制式四轮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6-12 电动机的行星齿轮机构 1-转矩传感器;2-卷轴;3-转矩杆;4-输入轴;5-直流电动机和离合器;6-行星小齿 轮;7-恒星齿轮;8-行星小齿轮;9-齿轮齿条转向机的小齿轮;10-从动齿轮;A-主 动齿轮;B-内齿圈
2)转矩传感器 转矩传感器的功能是将转动方向盘时转矩和转角变为转 向信号,输送给ECU。一般转矩杆的扭转角度设定为4°左 右,这是由于采用行星齿轮机构,使转矩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提高所致。 3)车速传感器
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式4WS系统的组成如6-25所示。
3.电动式EPS的优点
6.4.2三菱轿车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三菱米尼卡(Minica)轿车所用电子控制电动式动力转 向系统主要由ECU、直流电动机和离合器、车速传感器、转 矩传感器和转向机总成等组成。
三菱米尼卡轿车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1.三菱电动式EPS的组成 1)电动机和离合器 系统的ECU根 据车速的快慢来控 制电动机的电流, 车辆在停驶和极低 速状态下电动机电 流最大,助力作用 大。电动机产生的 助力经离合器传动 齿轮减速后,起到 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