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特征分析
城市创新空间的特征及运行机制分析——以苏州高新区科技城为例
一
文 化精 神 ” 。笔 者认 可这 种 观点 , 并从 创新 型 城市 建设 的策 略 工 具角 度 补 充认 为 , 城 市创 新 空 间是创
新 型城 市 的创新 极 , 是创 新 型城 市建设 的重要 抓手 , 有试 点 、 示范、 引 领等 功能 。
1 . 2 构 成 要 素
行机 制 的主要 操 作 者 , 任 务 为制 定一 系列 与城 市创新 空间运行 相 适应 的一 系列
政 策、 法规 ; 苏 州科技 城 的 主要 做 法 为 瞄 准 “ 研 发 创 新 高低 、 人 才 集 聚 高低 、 科
研成 果 转化 高低 ” 三 大 目标 , 通过建设创新载体、 汇 聚创 新 资 源、 优 化 创 新 环 境、 完善 创投服 务等措 施 实现 创新 空 间的健 康运 行 。
作者 简 介 : 杜 向风 ( 1 9 8 4一) , 男, 河 北石 家庄人 , 苏 州科 技 学 院建 筑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
6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学 报 2 0 1 3 Nhomakorabea 1 月
空 间功能 综合 化 、 创新 环境 “ 宜 人” 化 四大 特征 。
2 . 1 . 1 知识 产权 交易 市场 化
第2 2卷 第 1期
2 0 1 3年 1月
河 南 城 建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a l o f He n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Ur ba n Co ns t r u c t i o n
Vo 1 . 2 2 NO. 1
随着 全球经 济 一体化 进程 的加 快 , 知识 经济 的发 展更 加迅 猛 , 知识 产权 逐 渐成 为影 响 国家 和地 区经
东部沿海城市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一
支独 大 现 象 , “ 马太 效应 ” 显 著 。基 于 此 , 分 析 了 苏卅I 市入 境旅 游 区 域 差 异 的 影 响 因 素 , 并 对缩小 苏州市地 区差异 , 促 进 地 区旅 游
业 协调发展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 入境旅游 ; 差异 ; 时空演变 ; 苏 州 市
中图 分 类 号 : F 5 9 0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8 1 4 1 ( 2 0 1 3 ) 0 7 —0 7 6 2 —0 4
Ab s t r a c t: Ta k i n g S uz ho u Ci t y a s a n e x  ̄ p l e, t h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o f s pa c e— t i mp o r l a r e g i o na l d i s pa it r y i n S u z h o u Ci t y i n b o u n d t o u is r m f r o m 2 0 0 0 t o 2 01 1 b y t he me t h o d s o f s t a n d a r d d e v i 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v a r i a t i o n, Th e i l i nd e x a n d t h e i n d e x o f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T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 e a t e d ha t t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n b o u n d t o u is r m i n S u z h o u Ci t y wa s r a p i d, b u t o v e r a l l d i s p a r i t y wa s s t i l l h u g e, he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n b o u n d  ̄u is r m i n S u z h o u Ci t y wa s s t i l l e x t r e me l y i mb a l a n c e d. Ba s e d o n t h e s e,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t h e f a c t o r s a n d di s c us s e d t h e me a s u r e s t o p r o mo t e c o o r d i na t e d d e v e l —
苏州市古城区22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苏州市古城区26 2 例甲型 H N 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
丁 蕾① ,褚 兆洪① , 云鹏② ,顾卫 林③
摘 要 目的 了解 苏 州 市 古城 区 20 0 9年 甲 型 H1 1流 感 病 例 的 流 行 病 学特 征 ,为 甲 型 H1 N N1流 感 预 防控 制 提 供 科 学依 据 。
的 防控 工作 ;流 动 人 口的 流 感 防 控 工 作也 不容 忽视 。
关 键 词 甲型 H1 1流 感 ;流行 病 学特 征 ; 苏 州市 N
【 中图分类号]R 1 [ 5 文献标 识码】B [ 文章编号】10 — 6 X2 1)1 0 7 - 2 0 15 8 ( 1l- 0 0 0 0
在 02 — 9岁年 龄 段 ;从 职 业 构 成 看 ,学 生 发 病 数 明 显 较 多 , 占总 病 例 数 的 3 .% ;甲 型 H1 流 感 流 行 高峰 出现 在 9月初 和 1 41 N1 1 月 中下 旬 :人 口 密集 地 区 发 病 率相 对较 高 。结 论 学生 是 甲型 H1 1流 感 的 危 险人 群 ,应 当注 重 学 校 等 场 所 的 甲型 H1 1流 感 N N
方 法 根 据 国 家 疾 病 监 测 信 息 网络 直 报 系统 的 资 料 .应 用 描 述 性 流 行 病 学 方 法 对 苏 州 市 古城 区 2 0 O 9年 诊 断 的 26例 甲 型 2
H1 流 感 病 例 的 流 行病 学特 征 进 行 描 述 。结 果 N1
古 城 区 甲型 H1 1流 感 病 例 男性 占 5 . ,女 性 占 4 .% ;6 .%的 病 例 集 中 N 1% 8 8 2 46
苏州简介资料
苏州简介苏州,简称“苏”,古称吴,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人间天堂”、“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苏州市是江苏省的地级市,也是中国瓷都、丝都、园林之都、水乡之都,素有“东方文化之都”、“天堂”、“家园”之誉。
苏州千年古城,风景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大约公元前514年,孔子作北游时曾到过此地,晋代已有大都市形成,唐宋时期更是繁荣昌盛。
苏州园林、吴侬软语、绸文化和京剧等传统文化因素深深地熏染着这座城市。
苏州园林是苏州文化的瑰宝,盛名远播,苏州园林被誉为“一园一景,十园十景”,每座园林无一不体现了“山水之精、楼台之秀、园林之美”之精髓。
苏州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苏州市境内有太湖、长江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园林景观,还有京杭大运河遗址等历史建筑,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苏州还是中国的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灿烂的历史文化。
苏州丝绸、苏绣、苏式园林等文化遗产为世人所知,被誉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苏州还是继承和弘扬古代汉乐文化的重要城市之一。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博物馆还集中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苏州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总之,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名城,融合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城市的魅力。
游览苏州,不仅可以领略其独特的园林风光、吴侬软语、丰富的文化遗产,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苏州,让人留连忘返,是一座充满魅力和韵味的城市。
苏州甪直古镇建筑特征分析
苏州甪直古于实地调查,首先从甪直古镇的建筑类型、平面布局和构造特征三个角度出发,详细地分析了甪直 传统建筑的种种特色,最后从审美角度入手,对甪直古镇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甪直;传统建筑;审美
今一直深受甪直人民的喜爱。甪直地区水系发达,所以黏土 资源丰富,拥有烧制青砖的先决条件。甪直地区的传统建筑 中,多数建筑选择青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丰富的黏土资源 方便了房屋的及时修复和改建,因此传统建筑得以大量保存。
(2)青瓦 青瓦的出现时间要比青砖早许多,它与青砖同样是由黏 土烧制。甪直地区使用的青瓦多为小青瓦,通体青灰,外观 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甪直地区降水量充沛,小 青瓦通过便捷有效的排列叠压就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水作用, 同时小青瓦修缮方便,还能够适当地调节室内的温度,可以 说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建筑材料。 (3)天井 天井是广泛存在于甪直传统民居的特殊空间,部分民居 中心空间不足以形成院落,于是居民就将其作为徽州地区最 为普遍存在的天井而改建。天井的主要作用是排水和导水, 所以其下方一般都铺设有青石板,同时在青石板周围挖通用 于排出雨水的明沟。有些居民会在天井中央放置盛水的大缸, 用来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可以做防火、装饰、日常生活使 用,将生活空间装饰得更加丰富多彩。 4. 甪直古镇的审美思考 江南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全国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因而城镇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使得建筑总体格调清淡、 布局精简、造型简洁、色彩淡雅。同时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 响,甪直古镇建筑的面阔与架构都有着严格的控制。各色民 居建筑的布局类型也各不相同,有沿街枕河的合院宅第,有 下店上宅的商业住宅,有精工细作的达官府第,以及普通百 姓的日常住宅,这些都代表着甪直居民对于设计和美学的独 特理解。 三、总结 总而言之,甪直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其自身的文化积淀 就仿佛一座人文宝库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对甪直古镇进行研 究,不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所贡献,还能够为 甪直古镇的旅游业打下基础。同时城镇发展和传统建筑的保 护、修复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相关规划人员需要着眼于大 局,兼顾人文历史和社会进步,加快城市建设脚步的同时丰 富甪直的历史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曹月 . 江南水乡古镇河道空间理景研究 [D]. 华南理工大 学 ,2018. [2] 廖跃春 . 江南古镇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苏州甪 直古镇为例 [J]. 绿色科技 ,2017(19):80-81.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旅游客群来源特征分析
庞大的外来游客可作为我们的主要增量客群
3自. 驾周游边目城的市地选客择源与:空3间H距自离驾的客关系/:1.5H高铁游客群
由于受交通状况、出游时间等诸多因素影
响,自驾车旅游者一般会选择:
单程里程数在500km以内的中短途距离
的目的地。其中,
100—300km,路上花费2-2.5小时的占
三大主要客源地: 江苏、浙江、上海
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
以长三角带动全国市场
旅游目的受众
Part 2 : 苏州游客
Part 3: 3H自驾族/1.5H高铁
Part 6 : 媒体\摄影人员
5 Part 4: 园林/艺、旅游业者
扩散受众
专业目的受众
核心市场受众
旅游目的受众
Part 1 : 苏州当地民众
Part 2 : 苏州游客
Part 3: 3H自驾族/1.5H高铁
到了将近一半。 — 高铁—旅《游自时驾代游来市临场:走势分析》
长三角高铁乘客出行目的
1% 8%
40%
33%
18%
以上数据来自沪杭高铁调查报告
公务出差 探亲访友 度假旅游 上学 其它
距苏州3小时车程城市圈(驾车) 南京、宣城、杭州、绍兴、宁波、 泰州、镇江、扬州、上海、嘉兴、 湖州、无锡、常州、南通。
距苏州1.5小时车程城市圈(驾车) 主要城市:上海、嘉兴、湖州、无 锡、常州、南通。
高铁1.5小时到苏州的城市
以苏州为中心, 长三角城市范围示意图
自驾单程3小时/300KM范围内主要城市自驾一族,以及单程1.5H周边高铁族, 是我们可争取的增量受众!
消费者总结
核心受众
Part 1 : 苏州当地民众
江苏苏州吴中区人的性格特征分析
江苏苏州吴中区人的性格特征分析优点:1.性格比较温和,善良不喜欢与人争斗(苏州属吴语区,苏州人说话软绵绵的,呢喃细语,嗲声嗲气,温和得很。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宁愿与苏州人相骂,也不愿与。
(个别地方人)说话"。
2.举止优雅,不紧不慢,显得很清逸,悠闲,自有一种出俗的书香气息。
(因为自古以来,苏州为历来大官宦,大商贾,大财主聚居之地。
众多这类人在苏州购房置地,老来怡养天年,所以包括其后代定居者,大都修养较好,文化素质比较高,长期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苏州人的这种优越品性)。
因而尽管如此,却无虚荣势利之心。
虽不能说绝对与世无争,却也很能洁身自爱。
3.比较正直,坦诚,平常着重以诚待人,以礼待人。
常以说谎骗人为耻,所以历来民风以淳朴为本。
这样,苏州人讲礼仪是远近闻名的。
4.苏州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始有终,吃苦耐劳,一般来说,事业大小有成。
加上对生活的追求,大都能知足常乐,所以民风祥和,安居乐业,恪守本分。
(在苏州城中还看不大出,外来人员太多了。
若是你去乡镇看看,单看姑苏女之着装打扮,那种头包布巾的形象,在田间劳作的场面,也就可以窥见其一斑)。
5.一般来说,苏州人大都有遇事三思而行的习惯,遇事大都会考虑周详,作好下一步的打算才做。
所以,上当受骗的事不是没有,但比较起来是很少见的。
这就是所谓小心谨慎吧。
尤其是女子,不大肯轻信他人之言,总会反复思量而行。
因而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不善交往。
其实不然,交起知心朋友来,那是友情长在,热诚不减,永远如一的。
6.苏州人好客,诚以待人,言必信,行必果。
但是不会请客吃饭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
不了解这一地方民风的人,会以为苏州人小气。
其实观感错误,忘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高尚品德。
7.苏州人,尤其是女性,温柔,美丽,可爱,清秀,聪颖,悟性极高。
这大概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的水土不无关联吧,所以自古以来有"苏州出美女"之誉。
江苏苏州碳排放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苏州作为我国内地最强地级市,在高能耗、环境负担重的现状下实现低碳转型面临巨大困境。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双碳”目标,苏州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2030年前达到目标。
本文以苏州为研究对象,核算其在2011—2021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采用因素分解法分析苏州碳排放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探讨时间性差异,基于上述制订相关政策。
1 文献综述如今,碳排放已成为国际学者与低碳减排学界的研究热题,影响碳排放的因素研究有分解与分析方法体系和回归分析方法体系两种。
一是分解与分析方法体系。
通过构建碳排放恒等式,采用因素分解法分析影响碳排放的原因。
其中,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是广泛使用的分解法,可在时空双维度展开分析研究,有效对各因素解析。
从空间上来看,我国学者大多聚焦碳排放负载较大、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通过能源消费数据对碳排放驱动因子进行分析。
林晓洁等(2022)利用LMDI对香港地区能源消费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姚永玲(2011)对北京市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孙燕燕(2020)对上海市旅游碳排放效应分解进行研究;杨燕、武戈(2013)基于南京市和苏州市比较分析,研究长三角城市工业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
从时间上来看,孙冬营等(2023)利用LMDI方法探究城市生活用水量变化的驱动效应;纪义虎等(2022)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了沁河流域近20年碳排放增速变化趋势;宋辉等(2019)借助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因素分解法,研究产业节能效应;张鸿武等(2016)从时间维度对工业碳减排技术效应进行研究;韩钰铃、刘益平(2018)基于LMDI探究在时间维度下区域碳排放中各驱动因子的贡献度。
二是回归分析方法。
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系统评估分析对象,其中IPAT和STIRPAT两大模型应用最为广泛。
苏州灰霾特征分析
2 0 1 3 , 3 3 ( 1 ) : 8 3 — 8 8 .1 0 . 3 9 6 9 / 2 0 1 2 j ms . 0 0 6 6
苏 州 灰 霾 特 征 分 析
郑秋 萍 ' 刘红年 唐 丽娟 朱 焱 朱莲芳 蒋维楣
( 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南京 2 1 0 0 9 3;2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福州 3 5 0 0 0 1 ;3苏 州市气象局 , 江苏苏州 2 1 5 1 3 1 )
o f t h e w h o l e y e a r d a y s ;r a i n y a n d b l u e d a y s a c c o u n t e d f o r 3 3 . 2 p e r c e n t a n d 2 1 . 9 p e r c e n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2 F u j i a n I n s t i t u t e f o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 F u z h o u 3 5 0 0 0 1 , C h i n a ; 3 S u z h o u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 , J i a n g s u S u z h o u 2 1 5 1 3 1 , C h i n a )
苏州城市职能(经济)
苏州城市职能的特征(经济为主)改革开放30年来,苏州从一个消费城市转变成为全国闻名的经济大市,从一个以传统轻工业为主地区走向了现代制造业基地,从区域经济相对封闭走向了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从城乡分隔走向了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从温饱不足走向了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小康社会。
苏州的城市职能也随着苏州以及苏南、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本文从三个层面的角度来阐述苏州城市经济在各个区域的职能特征。
1、从长三角经济圈层面看,苏州地区的经济是沪宁杭大都市连绵区中的重要增长地域。
目前从总体看,长江三角洲北翼与上海的联系显著高于南翼,都市连绵区的发育程度也优于南翼。
作为与浦东接轨的第一站,苏州是与上海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上海对其辐射的影响力最大。
苏州中心城市已成为特大城市,在大都市连绵区的作用中也与日俱增。
(1)在沪宁杭城市连绵区中,苏州的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居第二位,人均GDP居第三位;(2)在沪宁杭城市连绵区中,苏州的对外开放度仅次于上海,实际利用外资额位于第二位,为南京、无锡、常州和杭州各市之和;(3)苏州是沪宁杭城市连绵区中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最多的城市,开发区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苏州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最发达的城市之一;(4)苏州经济已进入外向型轨道,目前外资的企业数占总企业数的28.1%,其固定资产占全市固定资产总值的39.8%,从业人员占全市的24.4%,销售收入占全市的38.1%,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37%,利税总额占全市的29.2%,利润总额占全市的28.75%,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4.06%,经济外向度高达60%以上;(5)沪宁杭城市连绵区的龙头在上海,精华在太湖附近。
苏州中心城市是最靠近上海的特大城市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从上海大都市圈层面看,苏州地区是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苏州中心城市是上海大都市圈的副中心,苏州自身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经济强劲增长单元苏州位于距离上海100公里的城市紧密圈内(一般特大城市紧密圈范围不超过100公里),其中心市区距上海只有60公里,而所属的太仓、昆山、吴江、吴县城区均距上海不到50公里,是上海直接影响圈的一部分。
苏州城市介绍
苏州城市介绍
苏州博物馆的艺术展览和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演出。
总的来说,苏州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以其园林风景、历史建筑和水乡特色而 闻名于世。苏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其成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无论是 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貌,苏州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的东部。以下是苏州的城市介绍 :
1. 园林之城:苏州以其独特的园林风景而闻名于世。苏州有许多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留 园、网师园等,这些园林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园艺技巧而享有盛誉。苏州的园林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历史文化: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城内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 如苏州博物馆、虎丘塔、苏州古城墙等。苏州还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重要聚集地,留下了 许多文化名人的足迹。
苏州城市介绍
3. 经济繁荣:苏州是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江苏省的经济引擎。城市的经济 以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服务业为主,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多个 领域。苏州还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和外资引进基地。
4. 水乡特色:苏州位于长江和太湖之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苏州的水乡特色体现在其独 特的运河和水道系统上,如苏州运河和平江路等。这些水道和运河是苏州城市景观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
基于POI数据的苏州市旅游景点分布特征
基于POI数据的苏州市旅游景点分布特征
苏漫;黄梅林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24(47)11
【摘要】旅游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合理的旅游景点分布对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POI数据,以苏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旅游景点的空间格局展开分析。
结果显示,①苏州市旅游景点总体为集聚型发展的“一核多点”的空间结构;②苏州市各区市旅游景点数量占比与最邻近指数最高值皆位于姑苏区;③在苏州市各类型旅游景点分布中,风景名胜类分布与地势走向一致,宗教文化类景点分布面广且较为均衡,游园与广场类与一般景点类、国家级景点类与科教景点类分布特征相似。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苏漫;黄梅林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
【相关文献】
1.基于POI数据的浙江省红色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基于POI数据的洛阳市旅游景点空间分布特征及便利度研究
3.基于POI数据的四川省旅游资源空间
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4.基于POI数据的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5.基于POI数据的湖南省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异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AFC系统的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分析及启示
基于AFC系统的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分析及启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成为现代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
苏州市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其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基于AFC系统,对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进行特征分析,并探讨相关启示。
首先,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表现为高峰时段的拥堵问题。
由于苏州市人口众多,早晚高峰时段客流量大,轨道交通线路容量有限,导致列车拥堵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加密高峰时段的列车班次、增加车辆数量,提高运力。
其次,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表现为不同线路之间的客流分配不均。
一些繁忙线路的客流量较大,而其他线路的客流量较少。
这涉及到线路规划和客流导向的问题。
苏州市可以根据各线路的客流分配特点,合理规划线路,增加或减少车辆数量,以满足不同线路的客流需求。
再次,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的客流差异。
苏州市轨道交通连接了城市核心区和周边地区,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密度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客流差异。
为了使客流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各地区,可以考虑优化线路站点设置,通过引导客流,减轻繁忙站点的拥堵程度,实现客流的均衡分布。
此外,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还表现为特定时间段的客流集中。
例如,上下班高峰时段,以及特定活动、节假日等时间段,客流量会明显增加。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性的客流增加,可以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加密列车班次、提前预警、合理调整线路运行等,确保客流的顺畅运行。
综上所述,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特征分析为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加密高峰时段班次、优化线路站点设置、合理调整线路运行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不同线路、不同地区之间的客流差异,实现客流的均衡分布和顺畅运行。
这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研究结果还可供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优化和发展的参考。
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
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主导产业选择条件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081 殷泽敏1 前言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1]。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产业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苏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这种“苏州经济模式”,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不难发现它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许多潜在危机。
对于这种模式的弊端,需要从产业机构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苏州市产业结构特征2.1 苏州经济发展情况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地带,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苏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经济从农业为主体向制造业为主体的转变,90年代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成为国内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2]。
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29.75万人,其中市区238.21万人;400多万外来暂住人口,总人口突破1000万人。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6,62.0和36.4,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2 苏州产业结构演变情况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过程。
2000年到2008年,苏州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已经由5.9%降至1.6%,第二产业在2005年经历了一个高峰后有所跌落。
第三产业经历了几次波动,2005年降到31.2%后回升,之后持续上升。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符合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苏州产业结构演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GDP总量稳步增长。
苏州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介绍可编辑全文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工程实践(古建老宅)
丁宅王小慧艺术馆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工程实践(古建老宅)
潘祖荫旧居修缮后:文旅探花府花间堂酒店
1. 《苏州老式民居营造探原》 2. 《苏州老式民居建筑图集》
3. 《苏州老式民居保护修缮导则》
图集目录
导则目录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规划研究(地域建筑)
苏州市建筑设计引导研究之一: 近30年苏州古城公共建筑设计中旳地域风格研究
经过对苏州古城区内30数年来建成旳多座地域风格旳公共建筑中旳主要手法进行了系统旳整顿和归纳, 并对设计特点旳变化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利用数据统计、图表分析旳措施研究这些手法旳延续与变迁,将这 30数年旳实践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总结了各阶段旳设计特点。
江南园林 城中园
五楔山水 园中城
东方水城 老苏州
双面刺绣 新天堂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规划研究(城市空间)
苏州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规划
规划从细节上落实总规总设,系统建设公共空间,把握关键区段和节点,强化城市构造, 增强空间 辨认性。改善民生旳环境建设工程,打造“全民受益”旳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建成环境旳经营与维护 从悲观旳“补遗纳漏”整改到主动旳“系统提升” 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软实力。最终形成统筹环境建设各 项工作旳总纲。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工程实践(古建老宅)
潘世恩旧居修缮后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工程实践(古建老宅)
潘世恩旧居——苏州状元博物馆
苏州旳做法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与研究
苏州城市特征分析
刘禹铄
(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 要: 城市一种尺度更加巨大的空间构造,在回顾苏州光辉历史文明的基础上,从城市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苏州的城市
格局。并运用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的分析模式,通过城市特征及其元素对以苏州这座古老与现代并存的意象进行总结。
2008 ( 08) : 34 - 36. [2] 王洁. 渔村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中乡土景观元素的保护及利
用对策 [D]. 浙江理工大学,2012. [3] 韦钰. 南宁城市意象研究 [D]. 广西师范学院,2012. [4] 戈弋. 苏南乡村水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研究 旅 游 文 化 形 象 的 思 考 [J]. 社 会,2001
样的城市面貌给人深刻的意象,可以被看做是主要的边界。 2. 2. 3 区域 如苏州老城区里的旅游景区观前街、苏州园林、东方之门及火
车站; 湖东的月光码头,文化休闲广场,科文中心的小鸟巢等; 苏 州新城主要有苏州乐园,无论是老城还是新城,它们各自鲜明的特 色让人有明显 区 分 感。观 前 街 周 围 居 住 的 居 民 大 多 是 老 苏 州 的 居 民,居住人群的年龄普遍偏大,老苏州城的特色及其鲜明,沿着河 流和街道的骨架有序地分布; 火车站周围及工业园区附近的居住群 体偏年轻有活力,现代化突出,增强了该地区的特性。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意象; 苏州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1602 ( 2019) 04 - 0092 - 01
1 城市的演变及意象 人类文明的产物包含了城市的形成,是综合映现社会的发展水 准和过程。城市的发展必定使居民在出行、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深 刻的影响。苏州城市历史悠久,经历长达 2500 多年的历史进程,因 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从而造就了如今丰硕 的物质文化。改革开放之后,苏州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进度最快的 地域之一,也成为彰显我国新时代城市建设历程的重要宏图。如何 优化现有的城市环境,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诉求[1]。 苏州历史悠久,例如山塘街和平江路; 任何场景都不是孤立 的,它与观察者本身的记忆和周围的因素相互作用。城市发展使城 市的范围、规模都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及其鲜明,无论在社 区、街道、城市和区域无一例外。此外,城市的发展也必定带来住 民的认知模式、人际关系、出行范围等的变动。苏州这座文明古城 积淀了历代人们的集体记忆,现在的城市结构是城市发展进程的见 证,形成了苏州特有的城市文明。 美国的凯文·林奇是最早将知觉图式应用到城市空间研究领域的 学者之一[2]。他的 《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堪称城市意象理论的里 程碑[3]。时至今日,我们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可以便利 地概括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实则,这些 元素的应用更为广泛,它们总是不停的出现在各类的环境意象中。 2 城市特征分析 2. 1 整体格局 苏州是一座历史与现代结合的城市。姑苏古城是由伍子胥设计 的,以古城及护城河作为边界。改革开放后苏州这座城市发生巨大 的变化,古城边界是城池,苏州市区是以四环 - 东、西、南、北环 路为界,一条主干路贯穿姑苏并衔接东西环路。2000 年后,城市变 化发生剧变。城市架起高架桥,在四个环路的高架桥交汇处上下叠 有五层。处于北环高架桥能看得到苏州的北寺塔,也能看到显著的 虎丘塔。苏 州 的 城 市 建 设 以 道 路 和 河 道 居 多, 水 网 密 布, 纵 横 交 错,水系格局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2. 2 城市意象要素 2. 2. 1 道路 姑苏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水系格局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并形成 了其发达的水路交通环境及水陆城门的特性。苏州的城市建设以道路和 水路为主,纵横交错的水路和与之平行的道路形成了 “水路相邻,河路 平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城市道路分街、巷、弄三级: 城中河道 “三横四直一环”与城市防御、格局构成和居民的平日生活息息相通。 2. 2. 2 边界 苏州古城以护城河与城门为界限,园区东环路以东翼侧扩展到昆 山,新区从西环路以西直至太湖,苏州的老城区和新城区的边界过甚突 兀,两边的区域的各自特色都过于鲜明,老城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令人 着迷; 新城区高楼林立,强调现代化,两个地区的衔接处过于突兀,这
2. 2. 4 节点 太湖的水域面积高达 60% ,是苏州占有水域面积最大的湖[4]; 也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之一,顺次重元寺和 “独墅湖”、月亮湾、和 “漕湖” 等,而且已经建立了那些以河湖为核心的商务或生态中心, 这些地方绚丽多彩而又错综复杂,与城市的总体特征以及曲折的道 路空间形成了明确的对比。 2. 2. 5 标志物 虎丘塔是苏州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5]; 现在太多新的标志物,斜塘 老街、新苏州乐园、月光码头等,并以东方之门辨的认率最高。 3 水乡特色的保护 苏州这座城市水路系统发达,全城环水而建,构成了水与人, 人与城及城与水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然而江南水乡的文明传承却 因城市的倍速发展而受到猛烈的撞击,水乡独特的意象也在强速的 淡化。苏州这座城市的自身发展和对水乡的保护并不存在直接的矛 盾,进一步对水乡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在保护水乡环境特色的 问题上,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环境特色与寻找保护传统文化中 相互协调,保持水乡特色。 总结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此文对苏州这一城市的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试图探求历史文化承接、城市进展的互相联系。苏州这座城 市在不断 的 发 展,其 经 济、文 化、政 治、历 史 也 在 不 断 地 交 错 变 化,正是这些过去的形象,作为见证,造就了苏州这座城市水陆城 门的鲜明特色。 参考文献: [1] 费一 鸣,叶 梦. 苏 州 城 市 公 众 意 象 初 探 [J]. 山 西 建 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