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金属方向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性质、分类及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等,并理解其工艺特点及适用范围。

3. 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方法,了解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工艺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加工方法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金属材料检测与评定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尊重工匠精神,认识到金属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制作简单金属制品的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金属工艺学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 金属的性质与分类-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2. 金属加工方法:介绍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加工工艺,涉及教材第二章内容。

- 铸造工艺及其特点- 锻造工艺及其特点- 焊接工艺及其特点- 热处理工艺及其作用3. 金属材料的检测与评定:学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方面的检测方法,涉及教材第三章内容。

-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金相组织观察技术4. 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以下实践项目,涉及教材第四章内容。

初四化学金属课程设计

初四化学金属课程设计

初四化学金属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的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金属的化学反应。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描述金属的基本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说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3.解释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4.能够进行金属活动性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1.运用金属的性质和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2.设计并完成金属化学反应的实验。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1.认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增强对金属材料的关注和认识。

2.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金属的基本性质,包括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和应用,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3.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

4.金属活动性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金属的基本性质、活动性顺序和化学反应,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金属的性质和反应规律,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金属活动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金属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化学教材,提供金属性质、活动性顺序和化学反应的相关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金属材料、金属腐蚀和防护等方面的补充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金属的性质和反应现象。

4.实验设备:准备金属活动性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

金属课程设计意图是什么

金属课程设计意图是什么

金属课程设计意图是什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的分类、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提炼方法和相关技术,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3. 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如氧化、还原反应等,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金属现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途径,探索金属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安全、规范地进行金属实验。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金属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使其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学会尊重事实、严谨治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但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金属的基本概念:介绍金属的分类、性质、用途等,涉及教材第一章金属概述部分。

- 金属的分类及特点- 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2. 金属的提炼方法:讲解金属提炼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涉及教材第二章金属提炼部分。

- 金属提炼的原理及工艺- 我国金属提炼工业的发展3. 金属的化学性质:探讨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等,涉及教材第三章金属化学性质部分。

- 金属的氧化反应- 金属的还原反应4. 金属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分析金属资源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涉及教材第四章金属资源部分。

金属材料工程《综合课程设计I》

金属材料工程《综合课程设计I》

理学院金属材料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一1 实训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

为学生毕业择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 实训地点理学院三坡八栋一楼材料工程实验室101,104,117,118,119,120,122室等。

3 实训时间本课程设计实训时间安排在开课学期考试周前两周进行,由实训班级学习委员协助教师完成分组(具体分组数目和学生名单按实际班级),提前通知各位学生,了解时间地点内容安排及相关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应提前一周以上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时间初定为:周一、周二、周三下午。

请准时。

每次一个大组参加。

4 实训对象金属材料专业各班学生实验分组:分为6个大组,一组10人。

一大组可以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3-4人。

5 指导教师梁建烈、祝金明、尹彩流、蒙洁丽、朱其明、陈玲、蓝奇、崔雪鸿、李光丰6 实训纪律和守则一、学生在实训期间必须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虚心好学,充分展现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良好精神风貌。

要按指定的时间进行实验。

准时进入实验室,不得迟到、早退,各组组长要认真做好实习期的考勤。

1二、每次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基本了解实验内容,目的,实验步骤及机器和仪器的主要原理与使用方法等。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小组长负责管理使用的设备,并组织分工和统一指挥。

四、要爱护实验室的一切设备,非指定使用的机器设备不得乱动,以免发生危险或损坏事故。

五、在实验过程中,如机器或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向实验指导人员报告,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实验结束后,要清理机器、仪器工具。

如有损坏、应及时向实验指导人员报告,听候处理。

七、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安静,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

八、实验完毕后,要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九、实训结束,学生要认真写个人实训总结及自评实习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实训期间的表现等情况写出实训评语和实训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金工2011-2012第二学期教案前两章

金工2011-2012第二学期教案前两章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引入新课】做铝条、铁条的弯折试验 【新课】金属的力学性能 任务一 强度与塑性 一、载荷、变形与应力 1.载荷 概念:金属材料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外力称为载荷。 分类: 按载荷作用性质分: 静载荷:是指大小不变或变化过程缓慢的载荷 。 冲击载荷:在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 交变载荷 :是指大小、方向或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载荷。 2.变形
附记
4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概念:金属材料受到载荷作用而产生的几何形式和尺寸的变化称为变形。 分类: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3.应力 内力: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为保持其不变形,在材料内部作用作与外力 相对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金属材料受拉伸载荷或压缩载荷作用时,其面积上的应力按下式计算: σ=F/S 式中:σ:应力 ,单位:Pa ,1Pa=1N/㎡ 1Mpa=1 *106 N/mm2 F:外力 S:横截面积 二、拉伸试验 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是通过拉伸试验的方法测量的。 拉伸试样:拉伸试样的形状一般有圆形和矩形。 Do:直径 Lo:标距长度 长试样:Lo=10do 短试样:Lo=5do 力——伸长曲线 纵坐标表示力 F,单位 N;横坐标表示伸长量△L,单位为 mm。 单位: N 单位: m2
附记
12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表示原子在晶体中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叫做晶格。 能完整地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晶面和晶向: 2)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秋为晶面。 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一定方向, 称为晶向。 2.金属晶格的类型: 1) 体心立方晶格:它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 顶角上和立方体的中心。如:铬(Cr) 、钒(V) 、钨(W) 、钼(Mo) 及α-Fe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铰链

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 铰链

齐齐哈尔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综合实践说明书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名称:铰链设计专业班级:过控 092学生姓名:刘建超学号: 2009112074指导老师:高玉芳日期: 2011 年12月10日目录摘要 (1)工艺性分析 (1)关键词:模锻、锻造比、锻造工艺、 (2)一、锻件的结构和工艺 (2)1.1锻件的结构特点 (2)1.2锻件的工艺分析 (2)1.3自由锻工序特点 (2)锻造工艺说明书 (2)一、锻造工艺性分析 (2)二、绘制锻件图 (3)三、参数选择 (3)1、工艺参数 (3)2、选取依据 (4)3、数据处理 (4)四、确定坯料质量 (4)(一)坯料质量公式(单位均为kg) (4)(二)钢坯和钢锭的选择 (5)1、钢坯 (5)2、钢锭 (5)五、锻造设备的选取 (5)六、确定工序 (5)七、加热温度及加热时间的确定 (5)1、加热温度 (6)2、根据经验公式确定加热时间 (6)八、锻后热处理 (6)九、机械加工工艺 (6)十、参考文献 (6)十一、总结: (7)摘要在机械工业中,产品由于在质量、效能和可靠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构造特点一般表现为形状复杂、壁薄、刚度低、技术要求高等。

因此,对它的制造与工艺就显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和严格性。

本次设计就是针对铰链的制造与工艺,详细地介绍了该产品的整个加工方案的拟订过程。

工艺设计中依据现有的条件,仍选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进行编制,但又根据零件自身的特点及其结构性能的要求,部分按照非常规的加工路线进行加工,更好的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性能要求,也体现产品的加工特点。

通过对该零件的制造与工艺的研究,可以很好地了解产品的制造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铰链的广泛使用使得现代工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工艺性分析方案Ⅰ:铸造:铸造是将溶化的液态金浇注到具有与零件形状、尺寸适用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

优点:1、可制成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毛坯。

金属力学课程设计

金属力学课程设计

金属力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金属的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断裂等基本概念;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金属力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金属材料的选用、金属结构的强度计算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金属力学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金属的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断裂等基本概念,以及金属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的弹性形变:介绍弹性形变的定义、弹性模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金属的塑性形变:介绍塑性形变的定义、塑性极限和比例极限的概念。

3.金属的断裂:介绍断裂的类型、断裂韧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4.金属的力学性能:介绍强度、韧性、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5.影响金属力学性能的因素:介绍成分、、热处理等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讲解金属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讨论法:学生讨论金属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3.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材料选用和金属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金属力学性能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变形和断裂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我国高校通用教材《金属力学》,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则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直观展示金属力学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实验设备包括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金属力学的理论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金属材料专业课程设计1工作表及任务书

金属材料专业课程设计1工作表及任务书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资料袋冶金工程学院(系、部)2011 2012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专业课程设计1 指导教师孙斌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宋友元专业班级材料学号09495100213 题目孔型设计成绩起止日期2012 年5月21日2012 年6月5 日(金属材料专业课程设计1)设计说明书起止日期:2011 年5 月21日至2012年6 月5日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冶金工程学院(部)2011年12月26日冶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工作计划表专业:金属材料2011--2012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专业课程设计1(型钢孔型设计)学生班级金属材料093/094班学生人数35人/33起止时间15-16周地点冶金楼B209指导教师姓名王生朝孙斌职称副教授副教授目的:《型钢孔型设计》是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孔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孔型设计的基本理论,配合孔型设计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金属在孔型中的变形规律,达到对孔型设计基本能力的训练,使之具备型钢孔型设计的初步能力。

课题内容及要求:1.选择生产设备和制订设计方案2.生产工艺设计3.轧制规程设计和孔型设计4.主要工艺参数和力学参数计算5.绘制孔型图设计要求:1、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对设计中所运用的公式、数据要求注明其参考文献。

2、设计图纸要求图纸整洁、规范、线条流畅、布局合理以及数据齐全。

3、要求有详细的设计说明书,用A4纸打印。

时间及进度安排:二周1.布置设计任务,老师讲解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1天)2.选择生产设备和制订设计方案(1天)3.生产工艺设计(1天)4.轧制规程设计和孔型设计(2天)5.主要工艺参数和力学参数计算(2天)6.绘制孔型图(3天)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以设计成果的质量为主,结合平时的考查进行评定。

平时考查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等几方面。

金属课程设计

金属课程设计

金属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了解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制取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金属的定义和特点;b.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c.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d.了解金属的分类和制取方法;e.掌握金属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a.能运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b.能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c.能列举金属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其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b.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c.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科技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下:1.金属的定义和特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4.金属的分类和制取方法;5.金属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分类、制取方法和应用;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4.实验法:进行金属的物理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金属的性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金属的基本性质、分类、制取方法和应用的相关知识;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金属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金属的性质和应用;4.实验设备:提供金属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体验金属的性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2.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学生对金属基本性质、分类、制取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3.考试:安排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金属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应用题等题型。

金属材料学课程设计

金属材料学课程设计

金属材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特点;2. 学生能够了解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 学生能够掌握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对性能的影响;4. 学生能够了解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适用范围;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金属制品制备方案,并进行初步的性能评估;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对金属材料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撰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材料科学的兴趣;2. 学生能够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3.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金属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4.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金属材料学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金属材料科学素养,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能特点:包括金属晶体结构、纯金属与合金、常见金属材料的性能参数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探讨晶体缺陷、固溶强化、弥散强化等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熔炼、铸造、塑性加工、热处理等制备工艺,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金属材料的性能检测与应用:学习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测试方法,探讨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与环保问题:分析金属材料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等方面的挑战与机遇,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设计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设计

有色金属冶金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对有色金属冶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集体协作意识。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选择一个有色金属材料(如铜、铝、镁等),了解其制备工艺、性能及应用领域。

2.根据所选择的材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3.将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4.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与结论。

三、实验方案设计1. 实验仪器和材料1.热处理炉2.金相显微镜3.扫描电镜4.试样材料:选定铝合金A6061作为试样材料5.实验药品:NaOH、HCl2. 实验方案流程第一步:制备试样将铝合金A6061材料加工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试样。

然后对试样进行调质、冷加工、热处理等工艺处理。

第二步:显微组织分析通过金相显微镜来观察不同工艺处理后铝合金A6061的组织结构,了解其相变规律和材料性能变化。

第三步:扫描电镜分析对不同工艺处理的铝合金A6061试样进行扫描电镜分析,探究其微观结构和晶粒尺寸等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四步:化学腐蚀试验通过化学腐蚀试验,对铝合金A6061的腐蚀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加工工艺相关的腐蚀问题。

3. 预期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加工强度的增大,铝合金A6061的晶粒尺寸逐渐细小2.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铝合金A6061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效果各异3.化学腐蚀作用下,铝合金A6061表面形态存在明显的变化,腐蚀控制效果也与材料的处理工艺有关。

四、实验报告编写1.封面:填写标题、班级、姓名、指导教师等信息。

2.目录:按照章节顺序罗列内容。

3.实验目的:表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5.实验方法:详细阐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6.实验结果与分析:将实验数据和观测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关分析7.实验心得体会: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所体验和感悟,其中需要注重个人理解和总结。

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2012年10月第1版)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2012年10月第1版)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反应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为了巩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给出一系列关于金属反应的陈述,让学生判断其正误,并说明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培养学生分类、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关注金属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了解了金属的一般特性,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可能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对金属腐蚀现象在生活中有直观感受,但对于其防护方法的科学原理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和思考,深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家中或校园内的金属制品,思考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请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一种金属制品的腐蚀防护措施,字数在300字左右。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要求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各小组将实验方案提交给我,我将挑选出优秀的实验方案,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金属材料综合课程设计

金属材料综合课程设计

金属材料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包括金属的性质、分类、制备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描述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区分不同类型的金属材料。

•解释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金属材料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材料选择。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金属的性质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金属材料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对实验和探索的积极态度。

•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大纲进行:1.金属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介绍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讨论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讲解金属的冶炼原理和常用制备方法,介绍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和工艺。

3.金属材料的应用:探讨金属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建筑、交通、电子等。

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介绍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护措施,讨论腐蚀控制技术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金属的性质变化。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金属材料科学教材,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教学PPT和视频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平时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初四化学金属课程设计

初四化学金属课程设计

初四化学金属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的通性与特性,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使学生了解金属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到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运用这一顺序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金属相关实验,如金属活动性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金属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实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本课程针对初四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金属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金属的通性与特性- 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 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酸、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 分析常见金属(如铁、铜、铝等)的特性和应用。

2.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金属在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及原因。

- 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 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金属腐蚀、电池原理等。

3. 金属资源及其利用- 介绍我国金属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了解金属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讲解金属资源的开采、提炼和利用过程,认识金属资源的价值。

- 分析金属资源面临的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探讨解决途径。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但个体差异仍然存在。大部分学生对金属的日常使用有一定了解,但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则较为陌生。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金属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内容:
(1)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引导学生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让学生预测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并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金属化学性质在金属冶炼、金属防护等方面的应用。
2.结合课堂所学,学生需从生活中找到至少三个与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生活实例,并简要描述金属化学性质在这些实例中的应用。例如,铁制品生锈、铝制品在厨房中的应用等。
3.分组进行小研究,每组选择一种金属,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了解该金属的化学性质,并撰写一份简要的报告。报告中应包括金属的基本信息、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性,以及金属化学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5.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金属课程设计摘要

金属课程设计摘要

金属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分类、制备和应用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金属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掌握金属的制备方法,包括冶炼和腐蚀;(3)熟悉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反应性等;(4)知道金属的应用领域,如建筑、电子、交通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金属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金属的简易制备和性能测试;(3)能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金属的最新研究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的基本概念:金属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金属的制备:金属的冶炼方法(如热还原法、电解法等),以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3.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以及金属的晶体结构。

4.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5.金属的应用:金属在建筑、电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6.金属材料的新发展:新型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等。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金属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等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金属的应用领域、环保问题等实际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电子产品等。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金属的简易制备和性能测试,增强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金属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金属材料、金属加工等方面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金属课程设计意图

金属课程设计意图

金属课程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以及金属的加工工艺。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掌握金属的腐蚀类型及防护方法。

c.熟知金属的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

2.技能目标:a.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属的性质和腐蚀原因。

b.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防护方法。

c.能简要分析金属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认识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b.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c.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的基本性质:金属的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如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和化学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等)。

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腐蚀类型(如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等)、腐蚀原因及防护方法(如涂层保护、阴极保护等)。

3.金属的加工工艺: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基本加工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基本性质、腐蚀与防护原理以及加工工艺等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金属腐蚀实验、金属加工实验等,增强学生对金属性质和加工方法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金属腐蚀原因及防护措施、金属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金属材料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金属材料学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金属的性质、腐蚀现象和加工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3. 研究基础: 包括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
的研究工作成绩; 课题研究现有的基础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和拟解决的途径和措施等
五.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4. 研究计划: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心得体会
五.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参考文献必须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 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须用上标标注顺序编 码号(即顺序编码号须置于引用处的右上角)。 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重点考核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态度、设计中的表现; 刻苦钻研精神,独立工作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 设计说明书质量。 综合以上情况,评定学生课程设计成绩。 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四. 金属方向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
采取定期检查、综合考核的方式,从根本上 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最终成绩能很好地反映 学生的真实设计情况。考核分两部分:
五.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设计说明书(报告)是学生对整个设计的综合和提 高过程,课题的设计要求、设计方案确定、各部分内 容的说明、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办法、 对课题的进一步设想及收获体会等,都可以从报告中 体现出来,是反映学生整体水平的重要部分,是对学 生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检查,也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撰写总结报告,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撰写科学论文 能力的锻炼,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金属方向专业课程设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梁文萍
一. 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典型的以基础理论和 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为特点的学科,随着我国 材料产业技术的发展,高等学校培养的金属 材料工程专业人才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 三个结构特征,学生应具有获取知识、运用 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一. 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很好地培养了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力、组织合作能力及文字、口头等表达能 力,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设计的作用。
不同于前面普通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强 的综合性 。
二. 金属方向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
学生首先选定设计题目;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及 数据的归纳整理能力; 要求学生充分表述其研究思路和方案 ; 要求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设计特色或亮点; 把设计重点放在创新与应用上,培养学生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一. 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为毕业设计(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如 何撰写毕业论文,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
《专业课程设计》作为一门大学四年级的课 程,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应用领域的 需求,采用单篇(团队)的形式完成一项课题 的开发和设计工作。
一. 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一. 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 课程之后的一次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专业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 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掌握相关专 业方向的基本设计方法、步骤;提高学生的应用实 践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真、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作风。为以后走向工 作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进一步理 解、巩固并能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的理论和 知识。
因此,专业课程设计的课程设置必须依 附于相关专业理论课程。
一. 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材料专业学生在学完本专业的专业基础 课之后,针对专业培养方向,结合课程内 容选择一个具体题目,由学生进行设计并 完成,以培养学生综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 工程设计和实际动手能力。
一. 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专业课程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课程 和前修课程的基础理论进行的工程设计的尝 试,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 重要手段,它是对前期教学效果检验和评价 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
对课程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尝试 。
一. 本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课程设计是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 性教学环节,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材料生产及 运用联系起来的桥梁。课程设计不但可以帮助 学生巩固、扩展和融会专业的课程内容,而且 通过相应项目设计任务的完成来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创新思维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认真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 说明书(报告)的编写要仔细认真,层次清晰, 说明简练,文理通顺。 正文用宋体、小四,学生应提供设计报告的 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
五.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编写设计说明书 在编写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规范设计说明书编写格式; 配发统一封面,装订成册。
一部分是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内容 要严谨准确,占总成绩的70%;一部分是工作 态度,占总成绩的30%。
对于设计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必须要求在规 定时间重新完成或者不予通过。
四. 金属方向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
课程设计报告的成绩考核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基础 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分析问 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案的新颖性与独特性; 二是设计报告质量,主要看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正确性和规范性等。 教师根据设计报告质量给出该部分的考核成绩。
五.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 正文内容一般为: 1. 绪论(文献综述) :
包括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技术现状分析。
五.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
2. 研究方案: 包括具体的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及可行性分析
三. 学时分配、计划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计集中安排二周。根据设计工作程度 及对学生的要求,计划进度大致安排如下: 1、确定题目、查找资料、制订方案,3天 2、具体设计阶段,4天 3、编制设计说明书,3天
具体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但总时间为二周,必须按时完成。
四. 金属方向课程设计的成绩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