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11讲 教材基础实验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考点一教材基础实验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考点一教材基础实验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实验过程
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答案:B
5.(2019·抚顺市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 生的O2来自于反应物H2O
B.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是DNA
C.桑格和尼克森在他人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提示: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进行水浴加热。 5.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 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6.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 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提示:小肠细胞自身也会有RNA,因此不能鉴别是 否被RNA病毒感染。 7.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 上的难题。(×)
实验名称 实验选材 实验方法
备注
渗透法、 脂质溶剂或蛋 细胞膜成分 人成熟的
离心法、 白酶处理膜, 及鉴定 红细胞
酶解法等 分析成分
光合作用的
实验前进行饥
天竺葵叶 遮光法
发现(需光
饿处理
和O2)的产 生
同位素标 用18O分别标记 小球藻
记法 H2O和CO2
DNA是
S型细菌中存在能使R型 两种肺炎 体内转
1.某科研人员利用小球藻在水分、光照、温度等 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光照一段时间后,在绿藻合成的有机物中能否检测
到18O?理由是什么。
提示:能
18O2经有氧呼吸产生的H
18 2
O,用于有氧呼
吸产生C18O2,C18O2用于光合作用可产生含18O的有机物。
2.常见的黄体雄蝴蝶与一些罕见的白体雌蝴蝶(一 般是某个基因发生突变产生)杂交,F1全为黄体。F1互相 交配,F2所有雄蝴蝶都是黄体,而雌蝴蝶中一半为白 体,一半为黄体。 假如不小心将几只亲本黄体雄蝴蝶 与F1雄蝴蝶混在一起,你用什么办法将它们区分?

【高中生物】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0.(必修3 P25思考与讨论1)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血糖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得到补充:(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2)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3)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1.(必修3 P26模型建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 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12.(必修3 P27模型建构)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体内血糖水平将会上升,多余的 血糖将会从尿中排出,出现糖尿病。13.(必修3 P32资料分析)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 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涉及多 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14.(必修3 P33基础题2)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 和抗利尿激素)。排尿不只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随排尿过程还排出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有害物质如尿素等。15.(必 修3 P33拓展题1)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 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所以激素 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不如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16.(必修3 P36资料分析2)HIV浓度升高,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 T细胞数目减少,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 8.血Na+过低,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血Na恢复但不会持续升高。 分级和反馈调节
• 9.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体液——神经调节
机体脱水,总体表现为体液容量明显减少,机体失水。导致机体脱水的原因有很 多种。按照脱水时失水和失Na的比例,可以将脱水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 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多于失Na,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低渗性脱 水表现为失Na多于失水,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等渗性脱水表现为失水同时伴 有失Na,且两者丢失的比例相同或大体相同,一般不会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

高三生物二轮特训:《教材基础实验》同步训练及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特训:《教材基础实验》同步训练及答案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第1讲教材基础实验直击考纲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时,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液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而使用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2011·福建,26Ⅱ②改编和2013·山东,4B)(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2013·上海,13)(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2008·上海,16C)( ×)(4)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2011·山东,6C)(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2009·广东,5B)( ×)(6)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 g/mL 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2010·江苏,19①)(×)(7)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用龙胆紫染液染色,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2011·福建,26Ⅱ④改编)( ×)(8)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D)( √) 2.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实验的叙述(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2010·四川,2A)( ×)(2)若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2013·江苏,23AC)( ×)(3)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2013·重庆,3C)( ×)(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2010·福建,3BD)( ×)(5)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2010·福建,3C)( √)(6)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2009·福建,1B)( ×)(7)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2010·江苏,19④)(×)(8)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可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B)( ×) 3.判断下列有关鉴定类实验的叙述(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2011·新课标全国,6B)( ×)(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2011·新课标全国,6C)( ×)(3)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2010·四川,2D)( ×)(4)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2009·江苏,21A)( ×)(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2010·四川,2B和2013·广东,6A改编)( ×)(6)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2013·重庆卷,3D)( √) 4.判断下列有关模拟调查类实验的叙述(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2024届高三大二轮生物学 (新教材)

专题十一 种群与群落-2024届高三大二轮生物学 (新教材)

基于大概念下的专题突破微专题1种群及其动态1.(2023·广东卷)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

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

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解析:C气温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原本就会在秋季死亡,降温使它们死亡前没有产生后代,导致出生率下降,所以C合理。

2.(2022·全国甲卷)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A.甲、丙、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D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时间变化,甲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乙曲线呈“S”形,丙曲线下降,在池塘中投放一批鱼苗后,由于一段时间内鱼没有进行繁殖,而且一部分鱼苗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故种群数量下降,如曲线丙;存活的个体重量增加,如曲线乙,种群总重量先增加后由于部分个体死亡而减少,如曲线甲。

(1)(2022·辽宁卷)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

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

其中欧亚蔊菜入侵人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

(×)(2)(2022·山东卷)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

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

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

其中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

(×)(3)(经典高考题,节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实验专题

10.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细菌+酚红培养基
红色
生物+刚果红培养基 12.DNA DNA+二苯胺试剂 沸水浴加热 蓝色
透明圈
幻 灯 片
实验方法类考查
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和观察细胞结构等实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中,需先将NaOH与CuSO4混合后再加入到组织 样液中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五、实验分析
(一)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目的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性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 对照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保证实验结果是自变量造成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保证实验结果可信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五、实验分析
(二)实验目的分析 ——利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容结构和功能的变 化;繁殖快 7.大肠杆菌(细菌、真菌)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容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殖快 8.梨、苹果等颜色鉴定反应材料
富含XX,且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二、实验中的一材多用——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 含有紫色大液泡, 便于观察
2.洋葱根尖 材料易得,能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
3.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一般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
4.玉米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雌雄同株异花, 省去人工去雄的麻烦
实验分析类考查
一、课本出现的各种材料——选材依据
5.果蝇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繁殖快,易饲养 6.T2噬菌体(病毒)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0实验与探究考点1教材基础实验教案

通用版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0实验与探究考点1教材基础实验教案

教材基础实验1.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1.某科研人员利用小球藻在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光照一段时间后,在绿藻合成的有机物中能否检测到18O? 理由是什么?提示:能。

18O2经有氧呼吸产生的H182O,用于有氧呼吸产生C18O2,C18O2用于光合作用可产生含18O的有机物。

2.果蝇正常身和毛身为一对相对性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某同学选取正常身果蝇与毛身果蝇进行正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

该杂交实验一定能判断其显隐性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不一定。

当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后代的表现型为正常身和毛身,无法判断显隐性。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保温,现进行酶活力的实验测定,尝试写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

(可用必要的文字和箭头表示)提示: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反应物的剩余量。

1.(2017·全国卷Ⅰ)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B[双缩脲试剂的作用原理是Cu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因为氨基酸中没有肽键,故不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也就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氨基酸的含量。

]2.(2016·全国卷Ⅲ)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①③采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其中①是为两组植物分别提供H182O和CO2、H2O和C18O2,检测产生氧气的标记情况,③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②采用的是诱变技术,④采用的是混合染色技术。

2011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实验专题

2011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实验专题

补习中心第二轮专题复习(实验部分)一、实验基础知识1、完整实验包含的基本内容(1)实验课题:研究或实验的内容(2)实验原理:即完成该实验所应用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3)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或者做了该实验后,要解决什么问题?(4)材料用具:包括实验材料、仪器或试剂等(5)实验步骤:涉及到实验设计思想体现,器材、药品的使用,实验设计原则的遵循(6)观察和收集实验数据:(7)分析与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作出合理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类型(按实验目的划分)(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在实验前已经知道了相关的实验原理,并对实验现象已经形成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比较确定的假说,再通过具体实验来验证相应的生物学现象或事实的实验方法。

由于实验者在实验前大都掌握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因此,对实验结果和预期往往是惟一的。

(2)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探究者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通过控制实验变量来探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性以及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依据实验现象推测出结论的实验方法。

由于探究者在实验前提出的假说往往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也是不确定的,仅仅把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考虑在内,再由各种现象推测出最可能的实验结论,当然事实上最后的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结论只有一种。

(3)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可参考后面的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3、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⑴变量类型①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生物学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既可以是事物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是事物的本身,还可以是事物的某种状态,如光照强度、温度、时间、溶液浓度等,都可以成为某一实验的变量。

反应变量(因变量)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它们的确定是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前提。

②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亦称控制变量)是指除实验变量外,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教材基础类实验教师用书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教材基础类实验教师用书

第11单元教材基础类试验1.教材试验的“同材异用”(1)盐酸试验名称盐酸浓度盐酸的作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的盐酸变更过氧化氢的pH,供应酸性环境视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别开来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更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的盐酸模拟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①在鉴定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存在时,0.1 g/mL的NaOH溶液作为双缩脲试剂的成分之一,为该试验供应碱性环境。

②在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存在时,0.1 g/mL的NaOH溶液作为斐林试剂的成分之一。

③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试验中,用NaOH溶液汲取装置中的CO2,以保证装置中没有CO2存在。

④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pH)时,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的NaOH溶液来调整pH。

⑤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中,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来汲取空气中的CO2。

(3)归纳洋葱在试验中的“一材多用”取材部位试验名称取材缘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表皮细胞含紫色大液泡,便于视察运用高倍显微镜视察几种细胞细胞较大,外表皮细胞有大液泡,内表皮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DNA,且材料易得根视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材料易得,且分生区细胞分裂实力强,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视察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更(4)酒精2.生物学试验中用到的染色剂归纳其他试剂(或材料)的种类及作用(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更。

(2)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导染色体加倍。

(3)植物生长调整剂(NAA、2,4-D、IPA、IBA、生根粉等):促进插条生根→探究生长素类调整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3.试验操作流程模板(1)视察类试验操作流程模板(2)鉴定类试验的操作流程模板(3)探究类试验操作流程模板(4)调查类试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4.试验条件的限制方法(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实验与探究—— 教材基础实验与经典实验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实验与探究—— 教材基础实验与经典实验
溶解蛋白质,析出DNA
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冲洗卡诺氏液
显微观察类实验
1.在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 ( )2.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 )3.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甲紫溶液染色。 (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使细胞保持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 )5.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 )6.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2022·湖南)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8对,细胞周期约12小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拍摄照片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为分裂后期细胞,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 B.b为分裂中期细胞,含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32个 C.根据图中中期细胞数的比例,可计算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中期时长 D.根尖培养过程中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分裂间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
A
(2021 ·辽宁)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A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

2024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实验与探究》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实验与探究》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实验与探究》基础测试卷(含答案)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B.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C.物理模型的制作首先要考虑是否美观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2.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细菌死亡与否C.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比用过氧化氢酶更好D.观察不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时间越长的观察到染色体的机会一定越大3.某同学用实验方法比较H2O2酶与Fe3+的催化效率,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带火星的卫生香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检测B. 各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C. 控制各试管反应过程中的温度相同D. 肝液煮沸后使用以排除微生物干扰4.生物实验中常用实验试剂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Ⅲ染液可用50%的酒精去除B.可用卡诺氏液固定低温处理后洋葱根尖细胞的形态C.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细胞核呈红色D.线粒体在健那绿染液中能维持活性数小时5.以有关生物组织为实验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肉细胞中具有多个绿色的叶绿体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原生质层清晰可见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可观察到多个蓝绿色的线粒体D.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6.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或原因分析的对应,正确的是( )7.下列关于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对实验植物进行饥饿处理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C.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D.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一组置于光下,一组置于黑暗中8.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2 生物科学发展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与技术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突破:11-2 生物科学发展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与技术

1.(2022·浙江1月选考,13)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 蓝色(2个5 cm、2个8 cm)和4个红色(2个5 cm,2个8 cm)的橡皮泥条,再结 合细铁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2个5 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将4个8 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取样器取样法
2.聚焦“同位素标记法” (1)方法解释: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 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会改变,因此科学家常借 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化学反应的历程,即通过追踪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 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典例分析 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CH2O)+C5。 ②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原理为在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 期加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根据胸腺嘧啶被利用的情况,可以确定 DNA合成期的起始点和持续时间。还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蚕豆根尖细 胞并做放射性自显影,以了解分裂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关 情况。
2.(2020·江苏,20)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在生物科 学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卡尔文(M.Calvin)等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 B.赫尔希(A.D.Hershey)等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梅塞尔森(M.Meselson)等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选项
√A
B
实验内容 分离细胞器 噬菌体侵染细菌
离心方法
离心目的
差速离心法
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专题强化练-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第一篇 主题四 专题(十一) 专题强化练-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学(新教材)

专题强化练1.(2023·景德镇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池塘中所有的浮游植物构成一个种群B.不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是相互的C.就个体而言,黑鱼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D.鳙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所处营养级相同答案 B解析池塘中所有的浮游植物不是一个物种,故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故不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是相互的,B正确;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是针对营养级而言的,就个体而言,黑鱼体内贮存的能量不一定最少,C错误;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是有机碎屑,属于分解者,不在营养级中,鳙鱼捕食浮游动物,两者所处的营养级不同,D错误。

2.(202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月考)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中遗漏了一个箭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按照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藻类的能量一定有10%~20%被乙同化B.在不变动各生物营养级的前提下,补充的箭头可以添加在甲、丁之间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D.图中甲和乙属于同一个种群,而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答案 B解析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一般在10%~20%,第一营养级除藻类外还有水草,第二营养级含有甲、乙,故按照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藻类的能量不一定有10%~20%被乙同化,A错误;甲、乙、丙为3种鱼,在不变动各生物营养级的前提下,补充的箭头可以添加在甲、丁之间,B正确;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而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不对应丁,C错误;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图中甲和乙属于第二营养级,但据题干信息可知,两者为不同生物,故不是同一种群;丁虽在不同食物链中属于不同营养级,但是同一物种,可能是同一种群,D错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11PCR技术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11PCR技术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热点11 PCR技术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有关PCR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PCR反应所需要的引物是RNAB.PCR反应所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C。

PCR反应所需要的酶在60℃会变性D.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进行【解析】选D。

PCR反应需要的引物是DNA,反应所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PCR所需要的酶是耐高温的,在60℃条件下不会变性。

2。

有关PCR技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个核苷酸B.在用PCR技术扩增DNA时,DNA的复制过程与细胞内DNA的复制类似C。

PCR反应只需一定的缓冲液和DNA模板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D.PCR一般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分为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解析】选C。

PCR反应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DNA分子)、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酶(DNA 聚合酶)、引物(DNA片段)和一定的缓冲液等.3.利用PCR技术扩增某DNA片段得到下图所示产物,则该产物至少经过几次循环才能产生(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60A.1次B.2次C.3次D.4次【解析】选B。

PCR技术中,第一次循环产生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具有引物.第二次循环产生四个DNA分子,其中两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具有引物,另两个DNA分子两条链都具有引物。

4。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条件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条件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条件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261( )A。

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

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

最新人教版高三生物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共3课时PPT课件(共279页)

最新人教版高三生物总复习第十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共3课时PPT课件(共279页)
。 (2)图中发酵瓶中葡萄汁的量是否恰当?为什么? 【提示】 不恰当,因为葡萄汁的量不能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而且不 能将排气口淹没。
(3)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时,无论是利用糖源还是酒精,甲都需要打开,
请说明原因。
【提示】 醋酸菌是需氧菌,在生活过程中始终需要氧气,如果氧气中 断则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 (4)果酒搁置时间过久为什么会有酸味? 【提示】 醋酸菌在缺乏糖源时,可以将酒精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
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要保证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
的正常进行,除了满足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外,还必须注意酒精发酵不 需要通入氧气、醋酸发酵需要连续不断通入氧气。
(2)根据发酵罐1中微生物形态、数量可以判断哪种类型是优势菌种,最
简单的方法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显微计数法可能
醋酸菌,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条件是30~35 ℃、一直 需氧。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 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 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
形成单个菌落。
(1)发酵罐1中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发酵罐2中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在结
【答案】 C
2. (2018·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过关考试) 下
面是某同学自己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1) 发酵罐 1 和发酵罐 2 中的微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 ________ ,要保证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正常进行,除了满足适宜
的温度、pH等条件外,还必须注意_______________。
• •
【特别提醒】 果酒、果醋制作的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冲洗,并除去枝梗,以防葡萄汁流失及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教材基础实验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教材基础实验

考点1教材基础实验1.显微观察类实验(1)操作流程模板(2)归纳总结①观察线粒体、叶绿体实验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一定用活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用活或死的细胞;其余考纲中规定的观察类实验用死细胞。

②解离≠水解,前者用盐酸和酒精等量混合,处理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散开,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涉及到;后者用盐酸处理,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DNA 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在观察DNA、RNA分布实验中涉及到。

两者在染色前都需要用水漂洗或冲洗,避免影响染色。

③不需染色直接观察的实验:观察叶绿体实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④观察减数分裂用蝗虫的固定装片,不需制片。

⑤显微观察类实验要先制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

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脂肪的鉴定);压片法(把材料压成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⑥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性实验中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⑦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取材部位实验名称取材原因叶鳞片叶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外表皮细胞含紫色大液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多样性细胞较大,外表皮细胞有大液泡,内表皮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观察DNA和RNA在内表皮细胞近于无色细胞中的分布管状叶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色素含量多根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材料易得,且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染色体数目少,易于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材料易得,且低温(4 ℃)下根尖也能分裂生长,诱导染色体变异率较高2.鉴定提取类实验(1)操作流程模板(2)归纳总结①在显色实验(如物质检测)中,材料最好不带颜色或颜色较浅或实验时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②物质鉴定实验中,一般不设置对照实验,若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基础实验·不含例题(一)课件(1)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生物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基础实验·不含例题(一)课件(1)

实验类型考点
客观性质 题型
• 实验方法(技术) • 实验材料 • 实验原理 • 实验过程
主观性质 题型
• 实验设计原则 • 实验设计 • 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 • 实验结果与结论 •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类型考点
客观性质 题型
• 实验方法(技术) • 实验材料 • 实验原理 • 实验过程
《考纲》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 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 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 用。
(12)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 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 脂块的速率。( × )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装片制作的流程与观察植物 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同。( √ )
(14)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 取的措施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2018全国Ⅲ卷,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 成的是( )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14.(2019·河南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叙述,错误
2.科学发展史 (18)“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特定物质分子与基因结合确定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二者采用了相似的核心技术。(√ ) (19)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 构,提出生物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 ) (20)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来自水还是来自 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教材基础实验[考试要求]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b/b)。

2.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b/b)。

3.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b/b)。

4.观察叶绿体(b/b)。

5.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b/b)。

6.探究酶的专一性(c/c)。

7.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c)。

8.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b)。

9.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c)。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b)。

11.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b/b)。

12.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b/b)。

13.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b/b)。

14.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b)。

15.探究DNA的复制过程(c/c)。

16.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影响(c/c)。

17.模拟尿糖的检测(/b)。

1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19.调查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b)。

1.(2018·浙江4月选考)某同学进行了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丙是蒸馏水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的名称只能用根数量表示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可变因素C.由图中可知甲组的2,4-D浓度高于乙组D.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长解析可用根数量或根长度衡量因变量;2,4-D具两重性,甲组的2,4-D 浓度高于或低于乙组;据图,达到A点的生根效果,甲组处理时间比乙组短。

答案 B2.(2017·浙江4月选考)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解析B中应先纵切后进行染色,冲洗后观察其颜色变化。

答案 B3.(2016·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B.检测指标是颜色的变化C.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37 ℃是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解析实验结果说明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所以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的结论。

答案 C4.(2015·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化合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反应后呈橙黄色B.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加热后呈红黄色C.向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热后溶液呈紫色D.用苏丹Ⅲ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观察到油滴呈蓝色解析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反应后呈蓝色;向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振荡混匀,再加入B液混匀后呈紫色,且不需要加热;用苏丹Ⅲ染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观察到油滴呈橙黄色。

答案 B5.(2018·浙江4月选考)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或分析与讨论。

(1)在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兔红细胞时,见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以避免__________,减少误差。

(2)①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同学进行切除甲状腺对小鼠体长影响的实验,观测到切除甲状腺的幼年组小鼠体长增加明显低于未切除组,其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抗血清。

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在你的实验思路中,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的实验设计。

(1)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这样是为了避免重复计数。

(2)①给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症状得以恢复。

所以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②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况时,胰高血糖素增多,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肝糖元分解加强、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如脂肪分解加速。

(3)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下降。

(4)小鼠血清中含抗体,想要升高某种抗体浓度,则需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因为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强,多次刺激后血清中的特定抗体会维持较高水平。

答案(1)重复计数(2)①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②低血糖肝糖元(糖元)分解加强、脂肪分解加速(3)切除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导致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下降(4)①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因第二次或更多次注射相同抗原,会使小鼠产生更多的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②两次注射相同抗原引起的抗体浓度变化示意图1.正误判断(1)还原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即呈现红黄色。

(×)(2)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3)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4)探究“光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则光强度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5)从低倍镜观察转换到高倍镜观察,需要调细准焦螺旋、缩小光圈。

(×)(6)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KI—I2检测实验结果。

(×)(7)可利用青蛙进行“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生物发育”的探究实验。

(×)(8)可利用标志重捕法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2.填表析法实验方法细胞器的分离①__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②__________________孟德尔定律的发现③__________________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④__________________DNA复制方式的探究⑤__________________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⑥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⑦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数量的计数⑧__________________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⑨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的分离⑩__________________提示①差速离心法②纸层析法③“假设—演绎”法④同位素标记法⑤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⑥模型构建法⑦标志重捕法⑧血细胞计数板法、比浊计法⑨光电比色法⑩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考点1围绕显微镜观察类实验考查观察提问的能力1.在“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油脂的鉴定”三个实验中,共同点是()A.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须保持活性B.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C.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D.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解析“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油脂的鉴定”不需要活细胞;叶绿体中含有色素,不需要染色;“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油脂的鉴定”都是死细胞,故提高温度对实验结果基本没有影响。

答案 D2.(2018·杭州重点中学期中)观察黑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应选用黑藻的成熟叶片,叶绿体的含量较多B.将黑藻的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C.在高倍镜下可看到,黑藻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叶绿体D.黑藻叶肉细胞的液泡无色,若用于质壁分离实验不利于观察解析应选用幼嫩的小叶;膜属于亚显微结构;黑藻叶肉细胞含有绿色的叶绿体,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答案 B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考点2物质鉴定与提取类实验3.(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列关于物质鉴定的实验活动中,有关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检测实验中,换上高倍物镜后,调粗准焦螺旋,观察被染色的颗粒B.检测蛋白质时将双缩脲试剂A和试剂B同时加入,摇匀,观察颜色变化C.油脂鉴定中50%乙醇溶液的作用是洗去多余的染料D.还原糖的检测中,不需加热也能观察到红黄色沉淀的出现解析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调细准焦螺旋;检测蛋白质时应依次加入双缩脲试剂A、试剂B;加热条件下,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答案 C4.关于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菠菜绿叶可被用作色素提取的材料,在使用前用清水浸泡清洗提取效果会更好B.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类胡萝卜素被破坏C.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色素易溶解于层析液D.用某一叶黄素缺失突变体水稻叶片进行实验,分离色素时(从上往下)第2条色带缺失解析用清水浸泡会降低提取液中色素的含量,影响实验结果;CaCO3能够中和酸性物质,保护叶绿素以免被酸破坏;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从上往下第2条色带是叶黄素,叶黄素缺失突变体水稻叶片缺乏叶黄素。

答案 D(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2)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及原理①50%的酒精:油脂检测实验中洗去切片上的多余苏丹Ⅲ染液(溶解苏丹Ⅲ)。

②70%的酒精:微生物培养和分离实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用于消毒(使蛋白质变性)。

③95%的酒精:提取光合色素(溶解光合色素);探究制作果汁的最佳条件实验中使果胶析出(果胶不溶于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