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2

合集下载

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

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

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词,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展开教学呢?以下是店铺精心准备的优秀语文课堂《雨霖铃》教学实录,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柳永、婉约词派的特征。

2.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感悟诗词,结合创作背景,运用想象和讨论法,领悟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的意境、离别之情,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教学重点1.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名句的鉴赏方法2.学会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上一节的《望海潮》中,柳永带我们一起领略了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富庶繁华,那这一节,让我们继续随着柳永去感受他那凄美的离愁,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35页,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人、写作背景、词牌简介师:学习新课文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在上一节《望海潮》中呢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柳永,那现在就来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这首词就是描写了作者离开汴京时和他心爱的歌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

师: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长于书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师:同学们知道“雨霖铃”这一词牌的由来吗?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就给大家说说。

也写作“雨淋铃”,词牌名。

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贵妃。

后唐玄宗入蜀,霖雨连日,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后来,人们使用这支曲子来表达离愁别恨,“雨霖铃”也就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雨霖铃教师课堂实录(8篇)

雨霖铃教师课堂实录(8篇)

雨霖铃教师课堂实录(8篇)[重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悟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这也是难点)(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五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积极思维,热忱参加,并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根底上,我将组织学生背诵此时,音乐再次响起,学生借助幻灯片(或导学案)中给出的不完整诗句试着背诵全文篇二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肯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力量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简介篇三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常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由于擅长词曲,他还经常替歌伎们填词作曲。

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听了他的名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以后,他就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到五十多岁才改名柳永,并考取进士。

他曾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们集资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词比拟缠绵婉约,《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非常压抑,无可奈何地离开京都,但想到从今不能再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苦痛。

《雨霖铃》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落四海的感伤,基调非常消沉。

课后作业篇四教是为了到达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教师应当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到达“不需要教”的目的这节课,我将给学生布置一道赏析作业(导学案)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展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重点与难点:篇五把握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教学方法:篇六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争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教学过程设计(说过程,说亮点篇七首先(一)导入课文,营造气氛播放《送别》FLASH并诵读导入语,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气氛之中,为后面朗读作铺垫我设计的导入语如下: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布满了别离的苦痛。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实录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实录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实录一、介绍柳永生平,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柳永的一生仕途坎坷。

他两次进京赶考,均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厌弃了官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词的创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柳永的作品以言情为特色,语言柔婉,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一年秋天,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值傍晚,黄叶飘零,寒蝉低吟,骤雨初停,一对情深意长的朋友在长亭送别。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生1读词。

师:有请同桌来评点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没有读出词的感情来,声音太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

生3:我觉得他读得不够好,没有把悲的味道读出来。

师:哦。

我们读一首词不是看谁读得轻谁读得重,而是看谁更好地读出了词的感情。

为什么要读得悲?先看,这首词主要抒发了哪一种思想感情?生(想了一想后)回答:离别之情。

师:这首词直接指明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句话?生(找了一找)齐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因为这句话直接道破了全词的主题,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生齐答:词眼。

(师板书清秋节伤离别词眼。

)师:既然这首词抒发的是离别之情,那么读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呢?生:悲切……三、学生再读师:知道了词的感情基调,下面请同学们用悲切低缓的语调来读词,尽可能读出词的感情来。

可以读给同桌听,讨论商量怎样才能把这首词读好。

下面开始读。

全班学生读词。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词。

生4读词。

师:请同桌来评点他的朗读。

生5:读得很有情感,把悲的感情读出来了。

他的声音很好听。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

生6:我觉得他读这首词的时候一直是比较低的一个语调。

我觉得如果读得有一点点起伏,会更好。

其它,节奏方面还可以。

师(小结):我们的同学具有一双聪耳,非常灵敏的耳朵,评得不错。

读词不但要正确把握词的感情基调,还要读出词的起伏感,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变化的,我们要学习用轻重缓急的语音语调把感情读出来,也就是说读出词的起伏感。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4、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 应用
除了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之外,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应用中也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采用杜威的教育理念来改革自己的教育模 式。例如,有的学校开始推行“生活化教育”,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 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还有的教育机构开始注重学生的兴趣和 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诗歌的开头就以“别情依依”来表达离别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杨 柳依依”、“雨雪霏霏”等自然景象,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哀愁相结合,形 成了诗歌独特的氛围和情感。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的手法,是李煜诗歌 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寸心万绪”来形容离别的痛苦和烦恼,用“若 重阳”来表达相思的煎熬和等待。这些诗句虽然简洁明了,但却深刻地表达了离 别的痛苦和相思的煎熬。
师:“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词人为 什么要用“去去”两字来形容男子远离故乡的情景?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内容
首先,这首诗歌的标题《写尽缠绵与柔情行行重行行》就暗示了诗歌的主题 和情感。行行重行行的反复表述,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和难舍难分,而“写尽缠绵 与柔情”则点明了诗歌所描绘的爱情的深情和缠绵。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 课堂教学实录
01 一、导入
目录
02
(背景音乐《雨霖 铃》)
03 二、作家、作品简介
04 三、内容研讨
05 参考内容
一、导入
(背景音乐《雨霖铃》)
师:有一首词,古人谓之“雨霖铃”,宋人称之为“雨霖铃慢”,说的是离 别。有谁能吟出这首词?(生沉默)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柳永的《雨霖铃》, 去体会别离的伤感。

《雨霖铃》公开课教学实录

《雨霖铃》公开课教学实录

和不舍。同时,他还通过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等诗句表达了对离别 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六、文化内涵
《雨霖铃》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 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多情自古伤离别”表达了对人世间感情的 深刻认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 审美情趣;“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
七、结语
《雨霖铃》作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还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柳永的生平 和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特点, 包括词牌、韵律、风格等。
2、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朗诵《雨霖铃》,让学生感受其韵律和情感表达, 从而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雨霖铃》中的意 象之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4、个人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雨霖铃》的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 互相交流中拓展思路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奉旨填词:一次偶然的机会,为宋仁宗所作的《醉蓬莱》得到圣赏。仁宗一高 兴,就让他到睦州(今浙江建德)去当团练使——地方军事长官。入京为官是 柳永的梦想。于是柳永毫不珍惜这从天而降的机会。只写了一首诗做别留都 (南京)
的师友就离开了繁华留都南京——挥师北上去了。当时师友对他一片埋怨之 声——你这一去睦州那是什么地方啊?简直是蛮荒之地啊!而柳永却回答得非 常决绝:我生来就是做官的命!入仕却做不了大官——那怕什么?睦州再偏远 再落后那也是官场啊!
5、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雨霖铃》的朗诵音频和相关图片资料,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词的魅力。

柳永雨霖铃 教学实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

柳永雨霖铃 教学实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

《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雨霖铃》教学实录》摘要:(李白)学生活动学生(起立回答以下,学生活动3(学生声其他学生默)柳永教师刚才这位学得很,听初步感知词情感基调();学生活动6(听、评)(学生要能评出忧伤、哀怨、惆怅、依依不舍等即可予以肯定【教学目标】通《雨霖铃》这首词使学生初步掌握古诗词鉴赏方法学会词学会品味词境从而提高赏古诗词能力【学习目标】、感知词声韵特;、品味词象境【教学设想】课宋词鉴赏课教材编排课十分重学鉴赏能力培养而诗词鉴赏相关要明确要学生能品味诗词境美和声韵美基教材这要课将教学重放感知词声韵美和品味词境美上声韵美是宋词显著特课拟从把握词韵脚、节奏、乐句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诵感知词声韵特境是合景与情而言从境出发是鉴赏宋词有效途径由学生前两单元学习已初步了了象概念所以课拟从象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想和想象探究、品味词境【教与学主要方法】无论是词声韵美还是境美都要学生用心地品味才能感受到因而课学习方法侧重学生品上让学生听、说、、写等活动深入地品味词声韵美和境美、诵法拟采用、齐、、配乐等多种朗方式学生反复朗感知词声韵美和境美、想像法学生通想象深入领会词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从而品味词境美3、拨法教师适拨引导学生领会词声韵和境【教具准备】课件组【课安排】课【教学程】学生活动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学生活动学生(起立回答以下)写是离别学生(借班上课所以只用数代替学生以下)我觉得是送别吧学生活动3(学生声其他学生默)柳永教师刚才这位学得很这音耆(q)卿(学生默)、感知词声韵特;、品味词象境(学生笔记)学生可以参考单元提示理声韵和境知识学生活动齐整体感知词声韵特(教师)更那堪那ǎ不【教与学师生动程】、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孔子说不言《诗》无以言现我们就两首熟悉唐诗思考下两首诗主题(课件)我起头渭城朝雨学生活动齐渭城朝雨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这两首诗表现主题是什么呢?回答要送别、离别等教师引导这两首诗写是朋友别朋友别是古诗词常见表现主题今天我们学习首词这首词表现是恋人离别这就是柳永千古绝唱《雨霖铃》二、简介作者教师引导我们先了有关柳永学常识(课件)请位学声地朗遍学生活动3(学生声其他学生默)柳永耆卿初名三变他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进士他是北宋专力写词作者也是量创作慢词作者他词音律谐婉通俗浅近深受人们喜爱词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评这位学得很三、简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教师引导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目标是(课件)⑴ 感知词声韵特;⑵ 品味词象境、什么是声韵?什么是境?拨词声韵是指词韵脚、节奏、乐句、平仄等音乐手段;境简而言就是景与情融合而成境界四、朗整体感知、初整体感知词声韵特教师引导我们起这首词学生活动齐整体感知词声韵特学生活动5再力品味词声韵特学生活动6(听、评)学生有哀伤、幽怨情感学生很凄凉学生3老师出了种依依不舍缠绵情感了但是我觉得还不是很浓教师(向学生3)你是说依依不舍情感还不够浓是吗?学生3是教师很!我们已感受到这首词浓烈依依不舍情感了缠绵感情是音乐我们也配乐遍如何?(播放音乐)请出离别忧伤惆怅感情学生活动7学生词句其他学生思考学生有寒蝉、长亭、骤雨等寒蝉特征是凄切长亭特征是晚、骤雨特征是初歇(有学生窃窃私语)学生3我认寒蝉特征是叫声凄切长亭特征是傍晚分离别场所骤雨特征是初歇刚停下教师那什么要强调这初歇呢?学生3雨停就不得不上路了呀!(师生笑)评得很不词定要词韵律和节奏怎样划分这首词韵律和节奏呢?请看课件(课件)、再细心品味词声韵特教师引导请根据这首词韵律和节奏再这首词学生活动5再力品味词声韵特评我感到刚才学们朗已到了词韵律和节奏有抑扬顿挫感觉了;不我还是觉得我们学朗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感情少了词所表达恋人离别忧伤惆怅情感下面我请听我遍我情感上把握3、听初步感知词情感基调();学生活动6(听、评)(学生要能评出忧伤、哀怨、惆怅、依依不舍等即可予以肯定)、配乐进步领会词情感(播放音乐)教师引导评得很有水平我们也配乐遍如何?请出离别忧伤惆怅感情学生活动配乐力出离别忧伤惆怅感情五、品味象境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反复朗初步感知了这首词感情基调那么这首词离别情是怎样步步表现出呢?让我们细心品味词句领会词情感、词句赏析⑴ 寒蝉三句(课件)教师引导我们先请位学词前三句请其他学出这三句富有特征然景物象学生活动7思考讨论这三句有哪些象?这些象有哪些特征?回答要寒蝉、长亭、骤雨等寒指明季节又给人凄凉感它叫声凄切离别奠定了基调长亭是离别场所傍晚明骤雨刚停兰舟催发营造了种依依不舍氛围学生活动8学生凄凉学生基调十分悲痛教师悲痛恰当吗?学生是悲凉十分悲凉学生活动9写学生用3分钟左右进行面表述教师巡视并别指导学生活动0交流学生()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处说起(教师插话不错不错;还有吗?)学生无声胜有声!(师生起鼓掌)学生活动口头描述学生走了程又程满眼望尽是暮霭残照烟波茫茫无边无际楚地正是我将漂泊地方!(教师插话掌声!掌声!还有更吗?)学生走吧走吧!千里相见无期楚地广阔可哪里是我栖身地方?想到这里我泪眼朦胧再也分不清烟波暮蔼了!(师生齐鼓掌)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学生离别使令人愁借酒消愁不觉沉醉因而是酒醒而不是睡醒学生活动3思考并讨论学生这不简单下不是说了杨柳岸晓风残月了吗?学生活动8思考讨论这些象营造了怎样离别氛围?学生讨论明确(参考)营造了凄凉悲苦离别氛围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⑵ 执手二句(课件)教师引导我们看这两句这两句叙述了人怎样离别程?请系上下词句容用己语言把这程纸上描述出学生活动9写(学生用3分钟左右进行面表述教师巡视并别指导)学生活动0交流(位学把己描述容给听其他学作简要评可补充例如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不知从何处说起)提出思考这是怎样离别情景呢?回答要依依不舍(或难分难舍等)⑶ 念二句(课件)教师引导两人手拉着手泪眼对着泪眼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处说起词人刻心想什么呢?请充分运用想象用口头语言说说这两句词描绘了怎样画面?浸蕴了怎样感情?学生活动口头描述(学生充分运用想像头脑再现词句描绘情景并口头进行描述如位学描述得不够充分可以让别学作补充)⑷ 今宵二句(课件)教师引导想到前程是楚天茫茫千里烟波暮蔼沉沉词人设臣明朝酒醒是多么凄凉情景啊!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什么是酒醒而不是睡醒?学生活动3思考并讨论酒醒何处这何处二词人有没有具体指出是何处?讨论并明确离别使令人愁借酒消愁不觉沉醉而醒却不知身处何处见到只是江南处处可见杨柳晓风残月图学生3不对杨柳岸晓风残月并没有具体指出哪里这只不是江南常见情景罢了(很多学生头)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学生国人总是喜欢把完整看成完美象征比如圆月象征团圆而残月相对而言就是离别了学生花月圆是良辰美景残月给人多少缺憾多少心伤(教师插话说得!那晓风呢?)晓风恐怕是有凉吧?又是深秋季节学生3清秋早晨风给人阵阵凉让人倍感凄凉冷落这也是借景抒情(学生都头表示认可)学生活动5引申思考讨论学生这我知道柳乃挽留留谐音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习俗表示挽留(教师插话说得!能举例吗?)能比如客舍青青柳色新学生5还有垂柳万条丝春织别离(教师插话这是唐朝戴叔伦诗句知识面很宽呀!)学生6碧玉妆成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教师插话这不是写离别)学生活动6默全词总结全词容和结构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什么词人醒见到月是残月风是晓风?拨启发讨论花月圆是良辰美景残月给人多少缺憾多少心伤清秋早晨风给人阵阵凉让人倍感凄凉冷落学生活动5引申思考并讨论杨柳这象古诗词与离别有什么关系?拨启发讨论柳乃挽留留谐音然而杨柳依依又怎能留得住往日幸福甜蜜?结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组象抓住了离别人冷落孤清情感特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别孤独寂寞心境景与情交融起、品味境⑴ 结我们回顾下全词容全词从离别前氛围入手营造了凄凉悲苦离别氛围然通对离别情景描述叙述了离别难分难舍程;词下片词人通想象设想了孤清寂寞别景象全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板离别前凄凉悲苦离别氛围离别难舍难分离别程离别孤清冷落别情景学生活动7看课件思考并提问学生状是什么思?教师状是处是描写思对这两段话能理吗?学生能学生按夏敬观观柳永词造句不事雕琢像不太吻合这首词特我觉得这首还是有雕琢痕迹比如执手相看泪眼这句学生3我倒觉得这句很口语化没有雕琢痕迹教师说得很学生活动8学生这句话很理通这几位词评评述我对《雨霖铃》境有了更加深入理学生活动9口头描述学生、我写可不定啊!(师生笑)深秋傍晚场雨刚刚停歇我跟你坐这长亭里已整整下午了可我还是有千言万语没有说完这候讨厌船夫又催我上路了想到千山万水与你相思两地无法相见我哪还有什么心思喝这饯行酒!啊现我还与你手拉着手泪眼看着泪眼可明天酒醒呢?恐怕只有轮残月缕凉风与我作伴了这以年里切对我说是多么淡然寡味!什么良辰美景什么灯红酒绿⑵ 名评教师引导其实柳永词不仅是《雨霖铃》情景交融真切动人他部分词都有特请看词评对柳词评① 冯煦、夏敬观等词评对柳词评述(课件)耆卿词(能)状难状景达难达情而皆出以然是北宋巨手──冯煦《宋元六十词例言》耆卿词善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写景无不工造句不事雕琢而叙事多平铺直叙──夏敬观《手评乐集》学生活动7(理思考这些评述不懂处提出询问)再引柳词合境优美要吗?我们看著名词评王国维先生对境表述② 王国维对境表述(课件)王国维说何以谓境?曰写情则必沁人心脾写景则人耳目述事则如口出是也──《宋元戏曲史》学生活动8(理思考并与课容结合起探讨)⑶ 境描述教师引导下面请学们参照王国维先生对境表述用己语言描述《雨霖铃》这首词境(课件──组合)学生活动9口头描述(学生理了词容和情感运用想手段将我情感融入到词境加入己情感体验描述别离情感可以有己理己亲身历也可以有己发挥有新应给予充分鼓励)教师示说得挺不错我己也写了段描述这首词境现我把它出以供学们参考都门外长亭旁清秋冷落离别难不忍听舟子声声催秋风阵阵凉寒蝉凄切断人肠千言万语化作泪水淌不忍看千里夕阳暮蔼锁楚江;望前程路茫茫兰舟叶四方飘荡不忍想今宵与你别明朝何方?杨柳江岸处处是物是人非倍凄凉晓风残月我相伴良辰美景无人赏忍不住声叹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别身孤单前途两茫茫对我说都已不复存!没有你日子我生活将没有滋味!(师生鼓掌)学生(略)学生活动0背诵绝部分学生能够流畅背诵学生活动学生两首词主题有异前者表现是恋人离别情感者表现是夫妻重逢和离别思绪学生这首象有纤云飞星银汉金风玉露等学生3这首词境上缠绵、诚挚而又旷达而《雨霖铃》境显得缠绵而执着学生鼓掌3、尝试背诵教师引导这首词境哀婉真切动人请学们起尝试背诵这首词背诵深入领会词境学生活动0背诵(别学生背诵不熟练可以看下课)六、扩展训练教师引导(课件回到学习目标)通课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词声韵美和境美不知学们掌握情况如何下面我们起学习课上另首词《鹊桥仙》(课件)朗《鹊桥仙》词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请出这首词韵脚并尝试划分词朗节奏、比较《雨霖铃》词说说两首词主题有何异3、这首词有哪些特征鲜明象?说说这首词境特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七、课外作业、有感情地朗课69至7页诗词这些诗词声韵、体会《江城子》、《声声慢》等词境八、课堂结教师结词声韵谐婉境优美是我国抒情学高形式让我们今多词多品味词境美增强美感悟力吧!下课!【教反思】长期以古诗词教学直是学语教学难很多教师都知道诗词教学离不开也离不开讲但是如何如何讲呢?让学生反复地上几遍教师再把诗词境分析下让学生记录下这种诗词教学方法显然是枯燥无味应该说古诗词教学与讲与现代作品教学与讲是不甚至与古代散作品教学与讲也相甚远我己也有这样教学体会首古诗歌也已成诵了讲也把该讲容讲透了但从学生课反馈看他们也只是把这首古诗歌当作普通作品学习任完成并没有真正地品味到它韵它美它千年哙炙人口奥妙所更没有从这首古诗歌出发爱古诗词这民族学瑰宝因而我总觉得这种古诗词教学方法是不成功教学实践摸我认识到古诗词教学难不与讲而品也就是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主体己品古诗词韵己品味古诗词美这样以品心让和讲品成我古诗词教学摸主要方向我上《雨霖铃》这课较地体现了我这领域摸成设计这堂课我首先把学生学放教学设计位所有、讲、练都是围绕着学生学而展开而这种学又主要体现品上全课主要设计成三板块板块反复品味词韵从而获得整体感知;二板块细致深入地感知词句通对词象玩味品词动人境;三板块由《雨霖铃》这首词拓展到古诗词鉴赏方法上引导学生由这学会许多提高课外诗词兴趣和能力整设计学生活动是课堂学习心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听、说、、写等训练语能力活动有合理恰当安排并且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课是马鞍山市高二新教材培训活动设计省示高马鞍山二上了次示公开课又作马鞍山六教学开放周公开课重上了次这堂课从设计上看突出优是学生有量活动空学生通反复诵能较充分地品味古诗词蕴较深入地理词象境能起到举反三效因而课堂教学取得了定成功从两次教学实践看我感觉到这堂课教与学设计图得到了较成功体现师生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重学(二)学生还是普通学(六)学生都普遍感到学到了不少东西听课专和老师也给了很高评价我己从这两次上课实践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对课堂学习主体有了深切认识以往也常听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样理论己论、发言也常这么说但都只是鹦鹉学舌而通这堂课教学使我很切实地感受到只有学生主学习成课堂真正主体他们学习潜能才能调动起另收获就是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尤其是面对不层次学生我锻炼了灵活处理课堂学习容应变能力比如说学生通面描绘词境这教学环节上二学生都能够把己品味到词境美用优美语言生动地表达出课堂进程十分流畅;而六学生虽然心有许多感触却不到恰当语言表达位学生提出要用说替代写我临调整了教学进程给了他充分口头表达起到了很课堂效我也深深地感到课堂教学是门没有止境艺术今工作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以使己课堂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

_《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_《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

的金牌。其实大家都具备夺金的 的诗句,虽然那句写的是乡愁而
生:全词以“离情”为线,贯穿
实力,我也是。下面请大家听听我 这句表现的是情愁。“暮霭沉沉” 全篇,不管写时间和空间,都紧紧
的声音。
写出了黄昏的凄迷感, “沉沉”与 围绕它。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
(播放教师朗诵录音,学生鼓 上面的“去去”都是叠字,读起来 天”,后点出“傍晚”,再 想 到“ 今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复习课絮絮 的课堂教学了。
步。其实,讲透知识点并没有错,
标题概全章。熟读成诵记心上,修
(点评:能让学生在这么多听 理回顾,又可启发学生思考。长
养感悟为鉴赏。
课教师的注视下唱出自己的个性 期坚持,对学生的成长定有 好
(点评:在学生自由赏析之 曲调,说明教师调动能力很强。) 处。)
后,老师及时加以总结,学生印象
师:强调一个“悟”字 , “ 悟 ”
求所欣赏的句子不能重复,所以 五: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中心 者“ ,吾心也”,用心感悟、体悟、领
对自己喜欢的句子一定要抢先下 感情?是用怎样的方法表现这种 悟、品悟,此乃诗歌鉴赏之要义。
手啊。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准备。 感情的?)
下面我们总结一个诗词鉴赏歌,
(学生分组认真讨论。)
天,咱们就自己作主来学习一篇 进《雨霖铃》,走近柳永。我们可以 题— — —
千古佳作《雨霖铃》。
通过注释获得相关的知识。我这
(多 媒 体 投 影 , 开 放 性 问 题
(点评:教师笑容和蔼,学生 里再给大家作个补充。请前排的 二: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诵词?)
配合积极,开场很轻松,课堂气氛 一位同学朗读。
作的时候应结合词作中突出的表 之时,就更甚于平常。
传情,从而使情景和谐统一。

《雨霖铃》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雨霖铃》教学实录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来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

二.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

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

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

那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齐读(第一次朗读,感情投入不够,学生大多读得直白,缺少感染力,这将和后面学生能比较有感情地朗诵本词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大家不要以为我们只能通过逐字逐句的推敲分析才能深刻地体会得到一篇文学作品的精妙之处。

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是否真正地把握了一篇文学作品。

我觉得大家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个频率在跳动,我是否被感动了。

如果你感动了,你又不妨用声音把它表达出来。

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我们不防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个时候,你将会惊喜地发现,你获得了一种另辟蹊径的愉悦和享受。

基于这种考虑,我想这样来确定我们这堂课的主题:声请并茂地品读《雨霖铃》。

下面,我就想来试一下,我想用我的声音来诠释我所理解的《雨霖铃》。

可是我又不知道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今天,我带来了三段音乐,请同学们帮我选择一个和《雨霖铃》的意境相匹配的配乐。

教师范读。

(在教师范读的感染下,学生初步体味到本词的意境,教师见学生听得颇有感触,趁机提出让他们利用他们此时此刻对本词的感悟来朗诵本词)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个读。

四、诵读不是比谁的肺壮气长,不是看谁更适合练狮吼功。

诵读有一定的艺术性要求。

我们应当以一种和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情绪相协调的感情来掌控和润饰好我们的声音。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2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2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2师:这是本周百度金曲榜前十名,这些都听过吧(展现ppt课件)生笑,纷纷议论师:我个人偏爱《传奇》,它简直是天籁之音在几百年前的宋元时代,有一首歌是铁定能入选十大金曲这首歌确实是——《雨霖铃》它的作者是谁啊?(生大声应,柳永)对啦,柳永可谓那个时代的super star(生会心笑),有超级多的粉丝他估量堪比现在的方文山、周杰伦,因为当时有句话叫“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然而啊,有才的人一样是比较狂傲的师:他另有一首专门有名的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终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说:我考不上进士有什么关系?只要我有才,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确实是一个没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发的小牢骚,没想到这首词却让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差不多考中,谁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单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同时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既然皇帝亲自把他除名了,柳永也就再没方法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了,因此他只好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古人和今人不同,能够有专门多成功途径,古人无非确实是读书进仕古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生接下半句)《论语》有句话被后世奉为处世准则:“学而优则仕”,如此才能进入统治阶层范畴柳永的内心是痛楚的,但这不阻碍他在民间有庞大阻碍,他是第一个走向民间的专业词人柳永词作当中,歌妓生活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有专门多都反映了柳永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一千年前的汴河岸边,一个落魄的才子文人,一个多情的天际歌女,一起演绎了一曲关于离别的绝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师:第一我们全班齐读一遍《雨霖铃》(生开始朗读,平淡,无感情色彩)师:听完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看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来倾听闻名朗诵家曹灿朗读的《雨霖铃》(生深深沉醉,被曹灿的深情朗读打动)师: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感叹,议论……师:大伙儿觉得自己朗读时少了什么东西呢?生异口同声:感情师:有自知之明,那接下来我们当一回才子佳人,再来朗读这一曲绝唱,记住,要带感情生笑,投入朗读,成效明显师:好多了,有进步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确实是朗诵通过诵读体会它的语言、意境师:上节课让大伙儿去预习了,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生:我觉得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师:什么缘故是这句呢,说说理由生:我觉得专门美,把作者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师:看起来也有道理,请坐那个地点明显要明白什么叫词眼?词眼是词中最精炼传神、最能概括词的主旨的一句话我觉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管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并不能专门好地概括词的主旨,大伙儿同意吗?谁有不同意见?生:我觉得是“多情自古伤离别”师:理由?生:这一句包含了伤离惜别的感情在里面概括了这首词的主旨师:专门好,下半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是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平常,将悲伤又推进一层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这首千古情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了哪些景物?谁来说说生:长亭,骤雨师:还有吗?生:寒蝉师:嗯,专门好那么这几个自然事物确实是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了它们在诗词传统中有了固定了的寓意比如长亭,那个意象是表示离别的地点,如李白的《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的《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师:首句描写的景物长亭、骤雨、寒蝉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生:差不多上专门凄凉的景物师:从整首词看,这些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生:渲染悲凉的气氛师:专门好大伙儿能不能想象一下那个场景,秋雨潇潇,柳永和心上人依依惜别,这真是一幅唯美的秋雨黄昏送别图啊师:看这一句“都门帐饮无绪,流连处兰舟催发”那个句子是否有矛盾之处?生:“流连”与“催发”师:专门好,这对矛盾起到什么作用呢?生:表达离别之情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想说的?生:表现词人深深的爱恋师:专门好设宴帐中,本欲多“流连”片刻,怎奈“兰舟催发”,如此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表达了诗人难分难舍的心情师:接下来看这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一直含蓄,纵使内心千言万语也可不能轻易表达《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现在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千言,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能够说专门典型离别在即,词人思绪万千,然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那个地点面有哪三种景物?生:烟波、暮霭、楚天师:好,再想想这三个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什么联系?(提示:“烟波”是千里,“暮霭”沉沉,“楚天”开阔)生:词人的愁专门多,低沉,专门宽广师:有点意思了,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词人的愁绵长,浓重,无边无际师:专门好,那个地点明显是借景抒情,借三个景物来写愁的绵长、浓重与无边无际那个句子依旧个过渡句,“念”是什么意思呢?几个学生回答说是“想”的意思师:对了,“念”是想的意思也确实是说这是虚景,但却是实写师: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离别难,用了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手法(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下阕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自古”说明了什么呢?愁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写愁比较有名的诗句有屈原《九歌》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煜《乌夜啼》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味道在心头”(PPT展现)看完这几个句子,能不明白得“自古”说明了什么问题吗?生:古代文人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情绪师:对,也确实是说离愁是古代文人的共同感受和普遍的情感师:那什么缘故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担离别之苦?同学们印象中写秋的诗句有哪些呢?生:自古逢秋悲寂寥师:对,还有吗?(其他同学补充“秋风秋雨愁煞人”、“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师:大伙儿刚刚说了专门多关于秋的诗句秋天是个分手的季节(生笑),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接下来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个句子中有几个意象呢?生:三个,杨柳、晓风、残月师:对了词人在这儿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亮的画面师:这三个意象都有如何样的象征意义呢?我们先来看几个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写柳的,柳象征什么呢?(生回答离别)对,柳和留是谐音的,因此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传统师:那酒呢?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是什么的象征呀?(生齐答愁)酒是愁的象征,那酒醒确实是愁醒啊师:鲁迅伯伯说了,人一辈子最痛楚的情况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赵本山叔叔说了,人一辈子最痛楚的情况莫过于人活着,钱没了而我们的柳永哥哥却说,人一辈子最痛楚的情况莫过于,酒醒了,可友爱的你到底在哪里啊生:大笑师:下阕是虚写,写的是词人想念苦以情带景,情形交融(板书)师:有人说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这节课我们一起领会了落魄才子柳永哀怨缠绵的千古离歌因此,这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期望大伙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畅游于诗词世界而忘归下课!。

雨霖铃公开课实录及导学案

雨霖铃公开课实录及导学案

《雨霖铃》公开课实录(附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

2.反复吟咏,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 准确把握作者笔下的离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背诵、改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flash《长亭送别》渲染气氛。

千百年来,别离之情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相关的诗词曲赋也不胜枚举。

(Ppt展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学生齐读)正如大家所吟咏的那样,“黯然销魂”的是离愁,“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离愁,“断人肠”的是离愁,“催人老”的也是离愁。

今天我就共同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一起去感受柳永笔下的离愁别绪。

(板书题目作者)(反馈课前预习小组完成情况)二、作家作品简介: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

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鉴赏全词1、齐读《雨霖铃》把握字音、节奏、语调(指导诵读)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2、学生自由诵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2分钟)3、学生课堂展示(教师点评)4、学生齐读。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课程分析】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词从风格上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提及婉约派,当首推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

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结束唐诗单元的学习、鉴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

要鉴赏词的艺术魅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词的发展脉络,掌握诗与词的联系与区别,把握词的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入鉴赏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教两个文科班,学生的思维活跃,感悟能力强,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

因此只要老师创设出浓郁的鉴赏氛围,搭设好层层深入学习的台阶,学生就能够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每个人的风采,做学习的主人。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老师的诱导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和研究中掌握知识,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诗歌鉴赏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考查两方面的内容:1、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于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诵读、感悟、理解、分析,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形成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既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需要。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雨霖铃【教学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别离之情诗词中历写不衰的主题,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今天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板书)二、展示目标三、作者简介投影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板书:雨霖铃柳永)四、诵读指导:1、生读2、听录音,注意停顿、情感3、生读五、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并请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这首词。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歇。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凝望,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对着凄冷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雨霖铃》教学实录(通用15篇)

《雨霖铃》教学实录(通用15篇)

《雨霖铃》教学实录(通用15篇)《雨霖铃》教学实录篇1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同学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育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尝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美丽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对杭州西湖的喜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课时支配:一课时学法指导:结合学问链接相关学问,反复诵读,品尝鉴赏诗歌,完成“A、B类”部分。

C类问题可能不好解答,但也要认真思索,写出自己的思索结果,以备课上争论。

学问链接:介绍词的有关学问(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唱歌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许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4)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进展有肯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出名。

(5)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访问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访问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唱歌以使孙何知道,其次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雨霖铃》柳永教学实录

《雨霖铃》柳永教学实录

《雨霖铃》柳永教学实录《雨霖铃》柳永教学实录【课程分析】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词从风格上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提及婉约派,当首推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

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结束唐诗单元的学习、鉴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

要鉴赏词的艺术魅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词的发展脉络,掌握诗与词的联系与区别,把握词的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入鉴赏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教两个文科班,学生的思维活跃,感悟能力强,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

因此只要老师创设出浓郁的鉴赏氛围,搭设好层层深入学习的台阶,学生就能够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每个人的风采,做学习的主人。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老师的诱导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和研究中掌握知识,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诗歌鉴赏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考查两方面的内容:1、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于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诵读、感悟、理解、分析,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形成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既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需要。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媒体设计】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展示本课的教学流程、知识及方法规律的总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本节课的容量,力求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公开课课堂实录2
导读:师:这是本周百度金曲榜前十名,这些都听过吧(展示ppt课件)
生笑,纷纷议论
师:我个人偏爱《传奇》,它简直是天籁之音在几百年前的宋元时代,有一首歌是铁定能入选十大金曲这首歌就是——《雨霖铃》它的作者是谁啊?(生大声应,柳永)对啦,柳永可谓那个时代的superstar(生会心笑),有超级多的粉丝他估计堪比现在的方文山、周杰伦,因为当时有句话叫“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但是啊,有才的人一般是比较狂傲的
师:他另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我考不上进士有什么关系?只要我有才,一样会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来是柳永科举失意后发的小牢骚,没想到这首词却让宋仁宗看到了柳永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考中,谁知宋仁宗一看中榜名单中有柳永的名字,就把他给除名了,并且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在他的试卷上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既然皇帝亲自把他除名了,柳永也就再没办法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了,所以他只好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古人和今人不同,可以有很多成功途径,古人无非就是读书进仕古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生接下半句)《论语》有句话被后世奉为处世准则:“学而优则仕”,这样才能进入统治阶层范畴柳永的内心是痛苦的,但这不影响他在民间有巨大影响,他是第一个走向民间的专业词人柳永词作当中,歌妓生活是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反映了柳永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一千年前的汴河岸边,一个落魄的才子文人,一个多情的天涯歌女,一起演绎了一曲关于离别的绝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
师:首先我们全班齐读一遍《雨霖铃》
(生开始朗读,平淡,无感情色彩)
师:听完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似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来聆听著名朗诵家曹灿朗读的《雨霖铃》(生深深陶醉,被曹灿的深情朗读打动)
师:听完之后,有什么感觉?
生:感叹,议论……
师:大家觉得自己朗读时少了什么东西呢?
生异口同声:感情
师:有自知之明,那接下来我们当一回才子佳人,再来朗读这一曲绝唱,记住,要带感情
生笑,投入朗读,效果明显
师:好多了,有进步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诵通过诵
读体会它的语言、意境
师:上节课让大家去预习了,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为什么是这句呢,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很美,把作者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似乎也有道理,请坐这里显然要知道什么叫词眼?词眼是词中最精炼传神、最能概括词的主旨的一句话我觉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虽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并不能很好地概括词的主旨,大家同意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师:理由?
生:这一句包含了伤离惜别的感情在里面概括了这首词的主旨师:很好,下半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是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又推进一层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千古情诗“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写了哪些景物?谁来说说
生:长亭,骤雨
师:还有吗?
生:寒蝉
师:嗯,很好那么这几个自然事物就是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了它们在诗词传统中有了固定了的寓意比如长亭,这个意象是表示离别的地
点,如李白的《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的《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师:首句描写的景物长亭、骤雨、寒蝉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生:都是很凄凉的景物
师:从整首词看,这些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生:渲染悲凉的气氛
师:很好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秋雨潇潇,柳永和心上人依依惜别,这真是一幅唯美的秋雨黄昏送别图啊
师:看这一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个句子是否有矛盾之处?
生:“留恋”与“催发”
师:很好,这对矛盾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表达离别之情
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想说的?
生:表现词人深深的眷恋
师:很好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表达了诗人难分难舍的心情
师:接下来看这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向来含蓄,纵使内心千言万语也不会轻易表达《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
千言,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可以说非常典型离别在即,词人思绪万千,但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面有哪三种景物?
生:烟波、暮霭、楚天
师:好,再想想这三个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什么联系?(提示:“烟波”是千里,“暮霭”沉沉,“楚天”开阔)
生:词人的愁很多,低沉,很宽广
师:有点意思了,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词人的愁绵长,浓重,无边无际
师:非常好,这里显然是借景抒情,借三个景物来写愁的绵长、浓重与无边无际这个句子还是个过渡句,“念”是什么意思呢?
几个学生回答说是“想”的意思
师:对了,“念”是想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虚景,但却是实写
师: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离别难,用了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手法(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下阕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自古”说明了什么呢?愁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写愁比较有名的诗句有屈原《九歌》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煜《乌夜啼》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PT展示)看完这几个句子,
能不理解“自古”说明了什么问题吗?
生:古代文人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情绪
师:对,也就是说离愁是古代文人的共同感受和普遍的情感
师:那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同学们印象中写秋的诗句有哪些呢?
生:自古逢秋悲寂寥
师:对,还有吗?(其他同学补充“秋风秋雨愁煞人”、“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
师:大家刚刚说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秋天是个分手的季节(生笑),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接下来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句子中有几个意象呢?
生:三个,杨柳、晓风、残月
师:对了词人在这儿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师:这三个意象都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我们先来看几个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写柳的,柳象征什么呢?(生回答离别)对,柳和留是谐音的,所以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传统师:那酒呢?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是什么的象征呀?(生齐答愁)酒是愁的象征,那酒醒就是愁醒啊
师:鲁迅伯伯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
赵本山叔叔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活着,钱没了
而我们的柳永哥哥却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酒醒了,可亲爱的你到底在哪里啊
生:大笑
师:下阕是虚写,写的是词人思念苦以情带景,情景交融(板书)师:有人说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落魄才子柳永哀怨缠绵的千古离歌当然,这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畅游于诗词世界而忘归
下课!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