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c42e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f.png)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铁路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高速铁路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地质灾害的防治。
地质灾害对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必须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首先,对于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
这些工作可以提供有关地下地质和构造特征的详细信息,为灾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可以了解地下水位、地层性质、岩性和构造裂缝等信息,为地质灾害防治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提供支持。
其次,在高速铁路建设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保障铁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例如,在山区隧道施工中,常常会面临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崩塌和地下水涌出等。
为了防治这些地质灾害,可以采取措施如地下水排泄、支护结构的设置、预压法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监测地下水位和地面变形等参数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地下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地下水的水位、流速和压力等参数对于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高速铁路建设中,需要进行地下水水文和地下水动力学模拟与分析,以评估地下水的潜在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下水的监测网络的建立和地下水监测的频率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地震也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震对高速铁路的地基土体和桥梁等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容易引发土体液化、地基沉降和桥梁破坏等灾害。
因此,在高速铁路建设中,需要进行地震动力学分析,以评估地震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震设计措施,确保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
最后,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还需要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控。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工程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cfbc7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8.png)
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地质灾害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进行探讨。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基于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的影响范围,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为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地质灾害对高速公路的影响。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地质条件是最为基础的因素之一。
不同地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地域选择合适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此外,还需要考虑天气条件、地下水位、地表水排放、土壤侵蚀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可以准确地反映出高速公路建设中地质灾害风险的大小和潜在威胁。
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也十分重要。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包括预防、减灾和治理三个方面。
预防地质灾害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整个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线路和地质条件,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另外,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对潜在的灾害隐患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当地质灾害不可避免地发生时,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应采取适当的减灾措施。
减灾的关键在于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高速公路的影响。
例如,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增加抗震、抗滑等能力,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沟渠的设计和建设,减少水患对高速公路的影响。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需要及时进行灾害治理。
例如,对于土石流等灾害,可以采取挡土墙、固定网等措施,控制灾害的扩散和蔓延,保护高速公路的安全。
典型铁路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控
![典型铁路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1dd84c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3.png)
典型铁路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控铁路隧道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隧道施工面临着各种地质灾害的威胁。
地质灾害会直接影响隧道的安全、建设工期和成本。
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既要保证工期和质量,也要保障施工安全。
1.水患灾害隧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地下水量大、压力大等问题,导致施工困难,水患灾害也会随之而来。
如何预防和控制水患灾害,是保障隧道建设安全和进度的首要任务。
一般情况下,处理水患灾害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抽水降渗的方式,将隧道周围的地下水收集起来,并利用排水系统将其排出;另一种是进行封闭,利用堵孔材料来封闭渗水点,防止水流和泥石流灌入隧道,使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2.岩层垮塌灾害岩层垮塌是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
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隧道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甚至导致隧道的倒塌等严重后果。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岩层垮塌灾害的发生。
在处理岩层垮塌的灾害时,一般采用挂网和支撑方式来加固岩层,以防止岩石垮塌。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和检验也是有必要的,及时发现并解决岩层垮塌问题。
3.地震灾害地震是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最具危险性的地质灾害,地震波会对隧道的建设安全和承载能力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铁路隧道建设,应该把地震因素考虑进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措施来抵御地震灾害:隧道设计时必须考虑地震因素;隧道的地基必须稳固,选择合适的地基条件最为重要;采用耗能,因那耗能防震支承,将地震的能量消散掉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4.滑坡灾害滑坡是铁路隧道施工中另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严重的滑坡会导致铁路隧道的倒塌和工期的延误,给铁路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滑坡灾害的发生。
在处理滑坡灾害的时候,可以采用挂网、加固和支撑等方式来固定土壤和地层,以防止滑坡发生。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和检验也是必要的。
高速铁路隧道不良地质条件风险防控理论及关键技术
![高速铁路隧道不良地质条件风险防控理论及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9d9f8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9.png)
高速铁路隧道不良地质条件风险防控理论及关键技术发布时间:2021-11-03T02:31:39.795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龙小海[导读] 在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剧烈、施工工艺精湛龙小海渝万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渝中区400010摘要:在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剧烈、施工工艺精湛、风险不可预见等问题。
随着大型山岭隧道的快速发展,其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难以跟上。
此外,由于地下工程施工风险评价不客观、风险管理不科学、风险管理投入不足,隧道塌方(包括大变形)、涌水(涌泥、涌水)等灾害频繁发生。
在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涌水等危险事故不仅造成施工延误、设备损坏、投资增加,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对隧道塌方和涌水的机理以及控制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隧道安全风险评价的理论水平和可靠性,为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不良地质条件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分析引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隧道建设国。
在中西部交通建设中,隧道工程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
隧道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影响范围广、风险大,给隧道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隧道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处于一定程度的分离状态,导致施工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反应,从而增加了施工风险和成本。
测量信息、预报信息、监测测量数据的信息水平不足,导致各种施工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交流、分析和反馈。
因此,隧道信息的全面、高效集成和即时反馈对于隧道建设的高效、安全、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隧道建设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一.铁路隧道不良地质条件概述隧道掘进机(TBM)的选型是隧道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因为这个决定几乎是不可逆转的,一旦机器被放置在地面上,几乎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任何重大的修改和改装都是非常耗时和昂贵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
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安全防控对策
![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安全防控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23f11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7.png)
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安全防控对策发布时间:2021-10-12T08:02:49.56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4期作者:李莉洁[导读] 本文针对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从地表灾害特点李莉洁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摘要:本文针对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从地表灾害特点、超深部地质灾害特点、地质构造活跃程度和极端气候作用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特点,系统性提出了全过程综合防控体系、专项科技攻关及多方共建机制等对策建议,为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山区铁路,地质灾害,安全管理,防控对策一、前言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不断向山区延伸,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高地应力、高地温、高位危岩体、高速远程滑坡、高势能泥石流及多灾种灾害链等系列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1-10],这些极复杂问题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都是前所未见的。
要实现艰险复杂山区铁路的安全建设与灾害防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山区铁路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出发,深入研究系统性防控对策,为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二、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地质灾害特点分析1、地表灾害特点(1)地形地貌高低起伏大中低山丘陵区的铁路沿线地形往往高差较小,一般不超过100米,而山区铁路尤其是艰险复杂山区铁路地形起伏明显,最高可达数千米。
如近年来开工建设的川藏铁路,沿线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沿线地形分布犹如巨型的过山车一般,高差最大的区段局部可达2000多米。
巨大的海拔高差会导致巨大的重力势能、显著的温度及含氧量差异,由此导致建设难度陡增、工程整治措施施工条件极为恶劣,建设过程中易发生高空坠落、缺氧窒息等一系列次生灾害。
(2)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且规模巨大由于显著的地形高差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山区铁路地表灾害的类型多样,具体表现在岩质及土质滑坡、高位高位崩塌落石、冰川及山洪泥石流、多灾种关联灾害链等各类灾害广泛分布,且往往规模巨大,这就导致对其的整治设计和施工监控等措施均极为困难,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滑坡滑动、崩塌落石、泥石流等一系列灾害,直接威胁铁路建设安全进行。
铁路公路与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铁路公路与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fdaf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c.png)
铁路公路与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地质灾害是造成铁路、公路及隧道工程困扰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铁路、公路建设和隧道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探讨铁路公路与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地面沉降、岩溶、地裂缝和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对铁路、公路及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隐患。
滑坡、地面沉降和地裂缝会导致路基和桥梁的破坏,岩溶会引发地下水涌出,对隧道工程构成严重威胁。
泥石流则容易造成路基、桥梁和隧道被冲毁,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
二、地质灾害预测与预警技术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警是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关键。
现代科技手段已经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
例如,通过地面监测仪器,可以不断监测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震情况等数据,进而预测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此外,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精准地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地质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
对于滑坡和地裂缝,可以采用加固与防护结构的方法,如使用锚杆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等,以增强抗震和抗滑能力。
对于地面沉降,应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和土体加固方式进行防治。
对于岩溶问题,在设计隧道时应建立合理的防水、防渗系统,同时采取加固土体、喷浆注浆等措施,防止岩溶水突出引发溃坝事件。
对于泥石流,可以采取河道治理和坝体堵截等方法,减少泥石流对工程的影响。
四、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铁路公路与隧道工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这需要将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构建智能化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实时监测设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预警发布平台。
通过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手段和及时准确的数据处理分析,可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对工程的破坏。
高铁速度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与规避研究
![高铁速度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与规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a56f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a.png)
高铁速度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与规避研究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国范围内的高速铁路网络已经向各个方向扩张。
高铁作为一种高速交通工具,其运行速度远超传统铁路,效率高、运营成本低,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
然而,高铁的高速运行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在高速的行驶过程中,会不会给地球造成损害,又该如何进行规避研究呢?这篇文章将对高铁速度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与规避研究进行详细探讨。
高铁速度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高铁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地质构造的振动效应、对土体的剪切和压实效应、以及高铁沿线湖泊和河流的水动力效应。
首先,高铁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效应,这种振动效应会对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有地震活动历史的地域,高铁的振动效应可能会引发强震或者触发已经存在的地壳运动,从而引发地质灾害。
其次,由于高铁行驶速度较快,轮轨间的接触面积很小,因此会对土体产生较大的剪切和压实效应。
这种效应可能会导致土体中微小缺陷的扩大,从而加速了土体的破坏和松散,甚至引发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第三,对于沿线湖泊和河流,高铁的运行也可能会引发激烈的水动力效应,从而引起河道水位变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对沿线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规避研究针对高铁对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
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高铁路基的设计与建设作为高铁建设的重点,路基的设计与建设是防止地质灾害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细致的地质勘测,全面了解路线沿线的地质情况,确定灾害易发区域并预测潜力灾害点,从而调整高铁路线,减少灾害风险。
在建设阶段,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措施,并采用现代化的建设技术,确保高铁路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高铁桥梁和隧道的建设与路基不同,高铁桥梁和隧道的建设需要通过特殊设备来克服地质灾害风险。
对于隧道工程,必须进行严格的地质勘测,全面了解隧道穿越地层的情况、预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问题,并采用高端的隧道盾构技术来克服巨大的地质风险。
例析铁路地质灾害
![例析铁路地质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d990c73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6.png)
例析铁路地质灾害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铁路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现如今我国已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复杂地区建设成功了几条铁路干线,本文就针对具体的西南地区铁路建设中涉及到的勘察和防治进行如下的分析和论述。
1 西南地区概况我国西南地区涉及到的省份包括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广西、重庆以及一些省份的部分区域,整体面积大约为 2.58×107平方公里。
这一区域的地形非常复杂,绝大多数的地形地貌都是山区构成的,占据整体面积的75%左右,剩余地区是一些丘陵、平原、盆地和大谷地地形。
由于这些地形的限制,使得在这一地区修建铁路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一地区的岩性非常复杂,地层出露问题严重,主要出露的地层包括中生界、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等,其中还广泛存在一些岩浆岩,而且规模十分巨大,时不时会有岩浆喷发的情况发生。
同时,变质岩在这一地区也分布广泛,而且作用类型非常齐全,变质的程度也多种多样。
受到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这一地区经常会出现频繁的板块运动,造成地震灾害频发,而且地震的活动非常强烈具有震级大、地震频繁等特点。
地壳的升降幅度较大,这主要体现在河谷的快速下切,主要包括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受到这些江河的下切作用,该地区的斜坡岩体存在破碎严重的问题,加上该地区降雨量非常丰富,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些都对该地区的铁路施工和运营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 针对地质灾害制定的勘察和防治技术2.1 滑坡的勘察与防治山体滑坡是我国西南山区发生的地质灾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我国先后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过襄渝铁路段的赵家塘滑坡、成昆铁路段的狮子山滑坡、南昆铁路段的八渡滑坡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都加速了我国对于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勘察防治技术。
2.1.1 勘察特色:(1)采用其他方法和工程地质的比拟法进行比对和分析,进而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预测和评价;(2)针对滑坡的发育特点对滑带的土抗剪强度进行选择,同时做好综合分析比对的工作。
高铁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高铁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41ef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4.png)
高铁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背景介绍
本报告旨在对高铁改建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相关风险分析和预防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评估方法
2.1 收集地质数据
为了进行准确的评估,我们收集了工程区域的地质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下水位等信息。
2.2 灾害历史分析
通过研究工程区域的历史地质灾害事件,了解不同类型的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以及可能引发灾害的主要因素。
2.3 现场勘察和实验室分析
对工程区域进行现场勘察,观察地质构造及地质情况,并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更详细的地质参数数据。
2.4 数值模拟和风险评估
基于收集的地质数据和历史灾害事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
工程区域进行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3.评估结果分析
3.1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确定了工程区域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如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并绘制了相应的灾害分布图。
3.2 高风险区域划定
根据评估结果和对工程的影响程度评估,我们划定了高风险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3.3 预防措施建议
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
括地质调查、工程设计、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建议,以确保工程的安
全进行。
4.结论
经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我们确定了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建议。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议严格
遵循预防措施,及时监测和预警,并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
关于铁路路堑边坡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
![关于铁路路堑边坡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a76ab7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4.png)
关于铁路路堑边坡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考摘要:在铁路建设中,路堑边坡区域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为了提高铁路运行安全和稳定性,有必要对路堑边坡区域地质灾害进行防治。
本文介绍了路堑边坡区域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和建议,以保障铁路运营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铁路,路堑边坡,地质灾害,防治一、引言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和更新,对路堑边坡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的需求日益增长。
路堑边坡地质灾害会对铁路运营安全和稳定造成危害,因此防治路堑边坡地质灾害是保障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章将会重点介绍路堑边坡地质灾害常见类型和相关的防治对策。
二、路堑边坡地质灾害类型路堑边坡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岩屑滑坡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对这些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介绍。
(一)滑坡滑坡是指岩石、土壤等物质在山体内受到破坏后,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生塌陷或滑动运动的现象。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它的危害性较大。
滑坡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构造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岩体形成断裂、节理等裂隙,这些裂隙的存在会对岩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2.地形因素的影响沟谷发育、山体坡度较陡、地形曲折等地形因素会加剧岩体结构的脆性,这些地形因素往往是滑坡发生的重要条件。
3.物理气候因素的影响气温变化、降雨、冻融等天气条件都会对岩体稳定性产生影响,较大的气候变化往往是滑坡发生的诱因。
滑坡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严重破坏了铁路基础设施,使列车无法正常运行。
2.滑坡后,随之而来的泥石和水会严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状况。
3.滑坡产生的物质流失会破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影响。
(二)崩塌崩塌是指在山体或路堑边坡上,因受到某种外力作用,导致原有的岩土体产生垮塌、掉落、滑坡、滑动等运动形式的现象。
崩塌在铁路路堑边坡区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危害程度较高。
崩塌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因素的影响崩塌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往往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山体太陡,高差太大,地形曲折等。
浅谈山区铁路沿线崩塌落石地质灾害识别与分析技术
![浅谈山区铁路沿线崩塌落石地质灾害识别与分析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4b4eb1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8.png)
■调.研古思孟浅谈山区铁路沿线崩塌落石地质灾害识别与分析技术西安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李恒摘要:对崩塌落石灾害进行有效防治就需查明落石形成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崩塌落石的易发 区段,了解落石的运动特性并准确预测落石运动的影响范围,为防护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针对该问题,科学技术研究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2020年7月29日前往西成高铁纸坊1号隧道出口,与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奥斯特(OSTS)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山区铁路沿线发生崩塌落石的灾害调查识别新技术进行了现场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观摩了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技术对西成高铁纸坊一号隧道口的地形地 貌展开地质灾害排查,分析并预测了区域范围内的危岩落石分布及潜在风险隐患,为进一步的灾害判识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崩塌落石;激光雷达;无人机;监测;防护/-V-»-<----»—0刖目目前,山区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最为常见的包括崩塌落石、滑坡、泥石流等。
其中,危 岩落石往往处于山体高位,受地形 地貌影响较大,因而具有很大的突发性。
由于崩塌落石灾害规模小、分布广泛、隐蔽性强等特点,其运 动轨迹多变难以预测,发现和识别 也存在诸多困难。
如何有效识别崩 塌落石灾害,精准预测其失稳运动特征以及进行高效可靠防护治理是山区铁路崩塌落石地质灾害亟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
2020年7月,土建研究室与来 自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奥斯特(OSTS)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山区铁路沿线发生崩塌落石的灾害识别、预测与防治进行了座谈交流。
7月29日,刘所长亲自带队,邀请科信部主管人员,我所土建、机械、科管等部门的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了现场调研和观摩。
1国内外研究现状1.1铁路崩塌落石灾害早期识别研究现状传统的崩塌落石灾害调查方法主要还是以人工巡查为主,需调查人员身赴现场,采用抵近调查、测绘、拍照等手段发现崩塌落石灾害,以张拉裂缝、岩体结构面组合关系、空间三维形态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实现危岩体的发现识别,但是此种方法受地形、崩塌落石(危岩体)规模等条件限制,调查人员往往难以企及斜坡高位或受植被覆盖难以发现,采用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高倍望远镜等也都因受视角限制而存在局限性。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cdabe7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6.png)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在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于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多样且复杂,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地震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对施工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还会影响到隧道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因此,在施工前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施工的影响。
其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地质勘探、数值模拟和监测预警等。
现场调查是最直接的评估方法之一,通过对隧道周边地区的地质、水文和地形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初步判断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地质勘探则通过钻探和取样等手段获取更详细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层岩性、倾角等参数,从而为后续的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数值模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通过建立合适的地质模型,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分析,可以预测不同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风险等级。
监测预警则可以利用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及时获取地下水位、震动等监测数据,以便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因素。
例如,高山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较大,需要更加严格的评估和防范措施。
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问题也需要充分考虑,因为地下水位的升高或下降可能导致地层的变形,从而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
此外,地震也是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地震活动可能导致地层的破坏和位移,进而影响到隧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最后,为了有效评估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风险,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与经验。
铁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
![铁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5b26d8284868762caaed5d3.png)
铁路工程 建设 地 质灾 害 危 险性 评 估 的原 则 、内
容 、技术方法 和工作程序 等按文 献 [ ]执 行。对技 1
术要求 中未 明确 的,执 行 国家 和行 业 标 准与 技术 规 程。本文 以一铁路改建项 目为例 ,探讨 了突发性 地质
石炭 系和寒武系为 主。 评估 区属典型 的干旱 、半干旱 区。蒸发量 大 ,降 水量小 。根据地下水补给 、径 流 、排泄特征 ,可分为
灾害崩 塌 、泥石流和缓变地质灾害风蚀沙埋 、湿 陷性
黄土、盐渍土 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的定 性 、半 定量 评价 方 法 ,并 针 对 评 估 结 果 ,提 出 了 相 应 的 治 理
非常重要 。在评估过程 中,只有对 灾害类型、规 模、影 响范围、稳 定性 、危 险性和危 害程度作 出
准确 的评估 ,其 结论才 能成为 以后拟建项 目后续工作 的科 学依据 。文章 以一改建铁路 项 目为例 ,
探讨 了突发性地质 灾害和缓 变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 的定性 、半 定量评价 方法 ,并根据评 估结果 ,
方案 。
中高 山区补给带 、山前倾 斜平 原径 流带 、山前强倾斜
土质平原排泄带 。类型有 :基 岩裂隙水 、碎屑岩类孔 隙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 。
2 突发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铁路改建项 目位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境 内 ,起点 为兰新铁 路红 柳 河站 ( 甘肃 省 与新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 界) ,经哈密 、鄯善 、吐鲁 番 、乌 鲁木 齐 、昌吉 、呼
图2 。路堑开挖后 ,坡面未予 防护 ,现坡面 岩体参差
不齐 。边坡 岩性为二叠系砂页岩 ,砂岩为 中厚层 、页 岩为薄层 的互层 ,节理 间距 0 5~101,为张 开节 . . I T 理 ,节理发育 ,岩层产 状 N 0 W/ 3 S 1 。 5 。 ,边坡 坡 向与
CZ铁路隧道重难点地质问题及减灾防治对策
![CZ铁路隧道重难点地质问题及减灾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90a27d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0.png)
2020年12月第12期(总267)铁道工程学报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Dec2020NO.12(Ser.267)文章编号:1006-2106(2020)12-0089-06CZ铁路隧道重难点地质问题及减灾防治对策王朋槿宋章张广泽徐正宣王彦东(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摘要:研究目的:CZ铁路因其穿越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横断山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不良地质发育,隧道建设规模和技术难度极大;本文基于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气候及环保等因素分析CZ隧道工程特征,研究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沿线隧道重难点工程地质问题对隧道建设的影响,并探讨其减灾防治对策,以期为CZ铁路隧道工程建设服务。
研究结论:(1)CZ铁路隧道建设具有规模大、占比高、长度长、埋深大、地质条件差、工程环保要求高等特征;(2)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工程地质问题如高烈度地震、深大活动构造、高地应力、高温热害、涌水突泥、有害气体等主要影响隧道洞内工程建设,应树立前期减灾选线与后期强化减灾防治措施并举的理念;(3)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的工程地质问题如高位远程崩滑、泥石流、岩屑坡等主要影响隧道进出口段工程,应树立前期防灾减灾选线与后期强化支防护工程和监测并举的理念;(4)弃渣场选址应考虑沿线城镇分布、投资经济性、安全等因素,遵循防灾减灾与生态环保并举的理念,注重弃渣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强化渣体的支挡防护工程;(5)本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滇藏线和西南山区其他铁路公路线隧道工程选线和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CZ铁路;隧道;工程地质问题;内外动力作用;减灾选线;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Important and Difficult Geological Problems of Tunnel and Its Disaster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CZ Railw町WANG Peng,SONG Zhang,ZHANG Guangze,XU Zhengxuan,WANG Yandong(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Chengdu,Sichuan610031,China)Abstract:Research purposes:CZ railway,which crosses the Hengduan Mountains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part of Qinghai一Tibet Plateau,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o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dynamic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developmental unfavorable geology,the construction scale and technical difficulty of tunnel are extremely great.In order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CZ railway tunnel project,based on the following factors such as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formation lithology,geological structure,unfavorable geology,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of CZ railway were analyzed,the influence of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on tunne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dynamic geology were studied,and the countenneasures of disaster reduction and prevention were also discussed.Research conclusions:(1)The construction of CZ railway tunn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ge scale,high proportion,long length,deep burial,poor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hig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2)Under the action of internal dynamic geology,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high intensity*收稿日期:2020-10-15基金项目: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8BX07,P2018G046,P2018G047);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项目(KYY2020018(20-22),KYY2020022(20-22))**作者简介:王朋,1980年岀生,男,高级工程师。
高铁新线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高铁新线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7d45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7.png)
高铁新线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其中高铁新线建设尤为重要。
然而,高铁新线建设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风险,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如何科学地预测、预防和处理这些地质灾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高铁新线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一、高铁新线建设中的地质灾害表现在高铁新线建设中,地质灾害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震:地震是高速铁路建设中最常见也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会导致铁路线路破坏、车站、车辆受损等,给高速铁路带来极大威胁。
2.滑坡:由于高铁新线建设的路基、隧道等工程常常在高山地带或山坡上,因此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滑坡会导致设施破坏,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3.泥石流:高铁新线建设的路段常受暴雨、台风、山洪等自然灾害影响,泥石流则是在这些极端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
二、高铁新线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针对高铁新线建设中面对的各种地质灾害风险,已经有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预测技术:地质灾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空间、规模等对于高铁新线建设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震监测、地下水渗流和滑坡预测等。
2.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高铁新线建设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主要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所处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灾害发生。
主要包括地下水、变形、地震等多方位的监测。
3.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是针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对其进行改善、整治。
主要包括防洪、加强工程设计、构建防护措施等。
4.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由于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而高速铁路运输时间要求高效、快捷,因此对于突发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处置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应急处置、滑坡、泥石流常规应急处置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f54a2d6294dd88d0d26be8.png)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摘要:高速铁路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枢纽。
由于铁路工程长度长,跨区域广,所遇到的地层结构和地质地貌也复杂多变,因此遇到不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大。
要想保证高速铁路的建设质量,降低高速铁路的建设成本,保障建设人员及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确定相关的防治方案和措施。
本文主要以某一段高速铁路为例,讲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高速铁路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主要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为主要依据,在原则、内容、技术方法和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规定。
本文以陕西、甘肃境内的某段铁路作为实例,阐述了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应用。
1、项目概述该高速铁路路段位于陕西、甘肃境内,全长399.2千米。
项目范围内主要有丘陵、沟壑、盆地、高原、平原五大地貌。
由于该项目经过的地区,如秦岭纬向构造带北部边缘、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西翼等都是属于比较地质结构复杂的地区,因此将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定为一级。
该项目所经过的地区构造活动差异较大,岩石种类也很丰富。
再加上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地质和水文特征受天气影响,属于孔隙较大,土质松散的,地下水系较为复杂的地貌。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1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调查发现,该高速铁路工程可能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危险点共有22处之多,其中岩质崩塌占据14处,土质崩塌占据8处。
土质崩塌集中在土质松散,空隙较大的区内兰州至天水段陡立黄土斜坡段,岩质崩塌主要集中在地形陡峻,岩层结构脆弱并且复杂的天水至宝鸡之间。
土质崩塌主要是中型一小型崩塌,而岩质崩塌则比较严重。
虽然也是以中型崩塌为主的,但是由于岩体节理发育,再加上谷坡相对高差较大,陡势明显,在坡脚又发现了古崩塌堆积体。
这不仅仅使得岩层脆弱,极易发生崩塌,更使得二次崩塌的可能性急剧增加。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风险评估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753061e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3.png)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风险评估高速铁路的建设在现代交通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
然而,在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地质风险评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风险评估进行论述。
1. 地质风险评估的定义和意义地质风险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潜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地质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地质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
2. 地质风险评估的方法地质风险评估基本上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潜在风险的大小,是基于专家经验和知识的评估方式。
定量评估则是在定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来量化地质风险。
这两种方法在高速铁路建设中都有其应用的价值,可以互相补充,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影响地质风险的主要因素地质风险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地质构造、降水情况、地下水位、土质特性等。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这些因素对地质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区建设高速铁路,地质风险将明显增加,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和评估,能够更好地掌握地质风险的特征和程度。
4. 地质风险评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由于地质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质风险评估面临着很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需要获取大量的地质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此外,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评估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着数据不完整和不准确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引入遥感技术和地质勘探技术,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5. 地质风险评估的实践案例在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地质风险评估案例。
例如,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建设中,对潜在的地震风险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采取了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0a42a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f.png)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1. 引言高速铁路建设是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地质灾害的存在,对高速铁路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在高速铁路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类型、原因分析、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地质灾害类型高速铁路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地裂缝、泥石流、岩溶、塌陷等。
滑坡是由于土体内部存在过饱和或不稳定粒体导致的坡面失稳而发生的地表破坏现象。
地裂缝是地壳异常应力的释放导致的地表裂缝,对高速铁路建设带来了不稳定性。
泥石流是由大量土石流体流动而引起的沟道型地质灾害,其崩塌物会对铁路路基造成严重破坏。
岩溶是在含有可溶性岩石的地区,由于水的侵蚀使得岩溶地貌形成,对高速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风险。
塌陷是由于地下空洞或人类活动导致的地表坍陷现象,也会对高速铁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3. 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地震、降雨、山体活动等因素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引起的地表振动,地震活跃区的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加强地震防治工作。
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诱因,强降雨会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山体活动包括地震、地面沉降等形式,山体活动不仅会破坏地形,还会威胁到高速铁路的安全。
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高速铁路建设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首先,对高风险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其次,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包括加固路基、安装护坡结构、进行防护林建设等。
在高风险地区,还可以采用地下隧道的方式来规避地质灾害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灾害监测与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防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5. 高速铁路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在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中,存在一些成功的防治地质灾害的案例。
比如,在四川地震区的高速铁路建设中,通过加强抗震设计,采用特殊的地基处理方法,成功减轻了地震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某铁路线路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某铁路线路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1f825d8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f.png)
某铁路线路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某铁路线路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本文主要以某铁路线路基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赋值统计法,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得出该线路路基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
作者:阎瑞敏周志广赵海丰作者单位:阎瑞敏,周志广(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赵海丰(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刊名:科协论坛(下半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P5 关键词:路基地灾评估因子赋值统计法。
高铁线路设计中的地质灾害分析
![高铁线路设计中的地质灾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e9d3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5.png)
高铁线路设计中的地质灾害分析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高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在高铁线路的规划和设计中,地质灾害的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乎线路的安全性,还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安全。
首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而在高铁线路设计中,最常见和关键的地质灾害是滑坡。
滑坡是指由于地表土层极度湿润或失水状况下,产生内部破裂破碎及下滑的现象。
对于高铁线路来说,滑坡可能导致铁路路基的破坏和线路的变形,从而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其次,地质灾害的分析是通过对地质条件和地质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灾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这需要对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历史、水文地质、地貌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例如,通过探究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和岩性特征,可以了解到不同地质层的稳定性,进而评估滑坡发生的潜在风险。
此外,还需要分析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及对线路的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
另外,地质灾害的分析还需要考虑气候和季节的因素。
一些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在雨季和降雨量大的地区更容易发生。
因此,在线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时间。
同时,不同季节下的地表变形也需要考虑在内,以保证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了灾害分析,高铁线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地质调查和地质监测。
地质调查是指对线路所经过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测,以获取关键的地质信息。
而地质监测则是指对线路施工和运营期间地质环境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通过地质调查和监测,可以及时获取地质灾害的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高铁线路设计中的地质灾害分析需要综合考虑地质与工程的因素。
地质因素涉及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潜在风险等,而工程因素则包括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等。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保高铁线路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综上所述,高铁线路设计中的地质灾害分析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26T15:34:01.90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2期作者:李忻璞[导读] 社会经济发展与高速铁路建设相辅相成,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推动高速铁路建设,而高速铁路建设又带动了区域经济水平提升。
铁路建设与其他交通设施不同,铁路交通线路较长,且跨区域比较广,建设高速铁路的时候要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诸如地层结构和地质地貌,所以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同时出现地质灾害的频率也很大。
想要保障高速铁路建设质量,在降低建设铁路成本投入的同时,
还能保障铁路运输效率。
本文针对高速铁路沿线地质
李忻璞
甘肃铁科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与高速铁路建设相辅相成,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推动高速铁路建设,而高速铁路建设又带动了区域经济水平提升。
铁路建设与其他交通设施不同,铁路交通线路较长,且跨区域比较广,建设高速铁路的时候要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诸如地层结构和地质地貌,所以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同时出现地质灾害的频率也很大。
想要保障高速铁路建设质量,在降低建设铁路成本投入的同时,还能保障铁路运输效率。
本文针对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简单研究,探讨地质危险的治理方案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速铁路;地质危害;危险性
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进入到地质灾害高发期。
高速铁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而扩大建设规模,高速铁路所经地区气候类型和地质地形条件各异,再加上较为复杂的地下水系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铁路受到导致灾害威胁严重。
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地质因素很多,本文主要对高速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研究,探寻解决方案。
1.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原因
1.1自然环境恶化,地质环境复杂
我国拥有十分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河流众多造成严重地面侵蚀。
在气候上我国南北跨度大,气候类型多,我国强烈的板块构造活动引发强烈的地壳活动。
最近几年,我国地壳活动频繁,接连发生的地震时最好的证明。
广大山区缺少植被覆盖,岩石裸露在外面加上地质结构复杂。
同时我国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日渐严重,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自然地质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使得地质环境更加脆弱,诱发大量地质灾害。
高速铁路线路绵长,途径的地质和自然环境类型众多,不可避免地会穿过地质环境恶劣的地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剧了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1.2铁路建设工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
建设铁路之前施工人员要进行地质勘探,但是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和工作人员的能力不足,导致地址灾害潜伏其中,或者是在勘测中已经知晓某些地段存在着恶劣的地质环境,但是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或者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在对线路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对高速铁路沿线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铁路建设时采用的方案不合理也会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当前的铁路建设方案很多都跟不上形势,在设计过程中凭借经验开展工作的比重较大,高速铁路缺乏必要的科学性,整个设计工作也缺少合理性。
在高速铁路施工当中,若是采用了不合理的施工方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高速铁路在建设中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协调性,地质环境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修建高速铁路也会对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若是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将会进一步恶化地质环境,恶性循环造成铁路和地质环境都遭到严重破坏。
1.3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破坏地质环境
铁路沿线居民的经济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路沿线的地质环境,如不合理的开挖和耕作,以及修建建筑物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地质灾害,导致泥石流、塌方等各种地质灾害出现。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发现,在我国铁路沿线发生的地质灾害大多数是由于人为活动,这些深刻的教训应该及时总结。
2.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基本对策
2.1及时组织工作人员排查地质灾害
在已经建设完成的高速铁路中,要强化对地质灾害的排查工作。
科学及时发展和新工具的出现,为提高调查排查地质灾害工作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铁路交通部门要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定期制定地质灾害排查计划,对已经发现的地震灾害隐患点针对性排查,对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地点及时调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
2.2建立有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相关企业部门要针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建立一套灾害应急系统,为灾前准备,临时应急,灾后防范提供保障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协同各级政府编制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及时演练,保证满足应对危机的需求。
为了提升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高速铁路沿线稳定性较差且容易发生灾害的地段做好防御工作,相关部门可以编制独立的救灾防灾体系,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准确的预警,以提高抢险救灾人员的救灾及时性,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抵达现常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明确各铁路工作人员的责任,明确应急人员组成和小组结构设计,定期组织铁路工作人员检查铁路沿线地质情况,在汛期来临之前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国土局、水利局、建设部门、交通局等多种部门共同组成,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工作能力高,反应速度快,富有战斗力的应急抢险队伍。
准备好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在高速铁路规划期内,需要全方位的准备应急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如指挥车、对讲机等,除了购置必要的应急设备之外,相应的应急物资也是必须要准备完全的,特别是医疗物资和抢救药品,这些都是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搭建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
信息化水平加深,推动了社会行业的繁荣昌盛。
"互联网+"的提出更是让行业积极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高速铁路可以结合当今时代新技术,建立一个具有信息数据传输、动态信息数据查询和发布网络信息等多种功能与一身的地质灾害管理系统,实现对高速铁路沿线的地质情况监督管理,将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准确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为铁路部门预防地质灾害,提升预防灾害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足以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信息的全面了解,铁路管理部门的社会服务也自然会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出行者可以实时查询地质灾害信息,强化应对意识。
2.4强化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降低灾害风险
人文活动导致铁路沿线出现地质灾害的比重极大,想要大幅度降低地质灾害的威胁,就要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根本,与铁路沿线降灾减灾需求为目标,采取合法合理的措施控制铁路沿线的人文活动频率。
我国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碰撞出新火花,既在铁路沿线受地质灾害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组织全村搬迁,当地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从社会各界筹备资金,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搬迁规划,为顺利搬迁,降低灾害影响提供支持。
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也应该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对人文景区、历史名胜古迹、重大工程在建区等地要按照轻重缓急开展治理工作,若是出现重大问题事故,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结束语
铁路沿线地质灾害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强化对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任重而道远。
铁路管理部门要仔细调查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产生的损失,力保群众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文俊,向喜琼,黄润秋.区域崩塌滑坡的易发性评价--以四川省珙县为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14):31-38.
[2]张有全,宫辉力,李巧刚.基于GIS的北京市延庆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域划分.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17):17-24.
[3]邹翔,崔鹏等.灰色关联度法在泥石流活动性评价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16,(03):36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