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移动环境下组网方案
UMTS高速铁路专网移动性策略和参数配置方案
高铁专网移动性策略 和参数配置方案1. 专网移动性策略高铁覆盖采用专网覆盖,采用专用频点(也可以采用室内分布频点)进行覆盖。
图1 专网频点的组网策略图1图2 专网频点的组网策略图2专网与公网配合整体策略: 公网频点为f1,专网频点为f2。
在车站配置f1、f2两个,如图1所示,其中f2小区为车站的室内分布小区;或只配置f1一个频点,如图2所示。
如果配置两个频点(图1),则车站用户在公网和专网间随机驻留;同时两个频点相互配置邻区(图2),允许用户在两个频点之间的重选和切换。
在站台规划过渡区域。
在这些过渡区域内,控制公网f1的覆盖,并通过重选和切换参数设置引导f1和f2频点的上用户驻留或切换到f3频点上。
过渡区也可以规划在铁路站台或火车开出的一小段铁路上,但需要控制过渡区的范围,避免过渡区泄露到铁路站台过渡区铁路专网联通公网车站 铁路站台过渡区 铁路专网联通公网站外或铁路外的区域,防止非火车用户受到过渡区的影响。
铁路沿线的专网小区(f2频点)配置f1的单向邻区,允许专网用户向公网重选和异频硬切换,但不允许公网用户向专网重选和异频硬切换。
之所以这样配置,是为了避免公网用户误驻留在专网上无法重选或切换到公网而掉话。
但需要对专网小区配置较低的异频重选和切换门限,同时专网在火车上提供良好的覆盖,保证火车上的的用户不会重选或切换到公网。
将来当公网F1频点不能满足容量需求,需要采用第三个频点进行扩容时,目前建议采用的移动性策略还是适用的,这时需要合理的控制好专网、公网的覆盖,减少彼此间的干扰,满足用户服务质量的需求。
在话务密集的城镇区域,配置单向邻区;在话务稀少的农村区域,如果客户提出需要使用铁路专网兼顾覆盖铁路沿线区域,可以配置双向邻区,按照普通的参数配置。
专网到公网的异频切换、重选策略不变。
在一些覆盖较弱的区域,如果无法保证火车上的用户不切换或重选到公网,可以不配置邻区。
2.参数配置建议2.1. 高速模式在NodeB打开高速移动模型,并设置速度等级。
高速移动环境下组网方案
高速移动环境下组网方案张传福1李梦迪2王刚1(1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100070)(2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将会越来越多。
如何解决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网络覆盖是运营商非常重视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高速移动环境的特征,需要解决的问题。
详述了网络规划和组网方案,包括组网方式、天馈选型、站点选择、LAC和RAC规划。
关键词 高速移动环境多普勒效应BBU RRU实现良好的高速环境(高速公路和铁路)覆盖,一直是全球通信业界的一大挑战。
高速铁路的速度更高,目前,全球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德国的ICE、法国的TGV、西班牙的AVE和日本的新干线,最高运营时速约在200350km/h之间。
而作为第一家采用磁悬浮技术建造的商用高速列车,上海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431km/h。
根据未来高铁的发展趋势和欧洲同类国家的运营状况,高铁覆盖方案应该能满足350km/h以上,最快达到450km/h的高速行驶要求。
同时新型全封闭车厢对手机信号的衰耗在24dB之上。
表1为我国高铁列车基本信息材料。
1高速移动环境的特征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覆盖目标是公路和铁路沿线的线性狭长地带和车站所在区域,既要面状覆盖又要链状覆盖。
容量一般不是制约因素,最大限度的延伸覆盖才是主要目标。
高速移动环境覆盖具有以下特征。
(1)沿线地形复杂、无线电传播环境恶劣;(2)列车、机动车的快速移动,信号传播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3)列车穿透损耗大:列车车身由金属包裹,屏蔽效应明显;(4)话务量存在突发:对于高速公路,用户密度低,用户相对分散;对于高速铁路,用户分布在车厢内,沿线一般情况下话务量需求接近零,列车经过时话务量剧增。
导致忙时话务量和闲时话务量差距明显,呈现明显的波动趋势;另外,枢纽地区用户密度高,区间用户密度低;(5)线状覆盖:铁路线一般呈线状分布,因此铁路沿线的基站也呈线状分布,多普勒效应明显;R5565中空铝合金车体表1CRH列车基本信息表-74-C H200k m/h20k m/h0420.2m(6)多普勒效应对基站的影响:当终端在运动中通信,特别是高速情况下,终端和基站都有直视信号,接收端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影响通信质量。
部队快速组网方案
部队快速组网方案1. 简介在现代战争中,信息化作战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部队快速组网方案为军队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活、安全的网络通信手段,从而实现指挥、控制和信息传递的高效性。
本文将介绍部队快速组网方案的基本原理、架构和实施过程。
2. 方案原理部队快速组网方案基于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原理:•移动网络技术: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如4G、5G等,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支持部队在各种环境下进行快速组网。
•网状网络技术:采用网状网络的结构,实现灵活的节点互联方式,增强了网络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网络优先级管理:通过设置网络流量优先级,保证指挥、控制和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可靠性。
•信息安全技术:采用加密技术和认证机制,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3. 系统架构部队快速组网方案的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部队快速组网方案系统架构图]•前端部署:部署在各个部队单位的前端设备,包括便携式通信设备、车载通信设备等,用于与后端服务器进行通信。
•后端服务器:部署在指挥中心或后勤保障区域的服务器,用于存储和管理网络通信数据,提供指挥、控制和信息传递的服务。
•网络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无线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用于实现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网络管理平台: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对部队快速组网方案的设备、网络和用户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4. 实施过程部队快速组网方案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网络规划:根据部队的组织结构和作战需求,制定网络规划方案,确定网络节点的布局和设备配置。
•设备采购:根据网络规划方案,采购所需的通信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和服务器等。
•设备部署:将通信设备、网络传输设备和服务器等部署在各个部队单位,并进行网络连接和配置。
•系统测试:对部队快速组网方案进行系统测试,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运维管理:建立运维管理机制,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及时排除故障和更新系统。
高速铁路专网覆盖解决方案
高速铁路专网覆盖解决方案完善的铁路GSM网络覆盖不仅能给用户提供便利的通信服务,创造更优质的网络价值,而且是以后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铺设和扩容提供坚实基础;不但能为中国移动业务的发展带来商机,也能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方案通过使用BBU+RRU这种组网方式,针对对不同区域类型,不同覆盖场景的解决方案论述,可为高速铁路的覆盖达到最优的效果,同时也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BBU;RRU;小区规划;切换规划;小区分层本方案将铁路列车考虑为一个话务流动用户群,为其提供一条服务质量良好的专用覆盖通道,用户群从车站出发,直至抵达目的站,用户都附着在专网覆盖区内,发生的话务/数据流也都为专用通道吸收。
用户抵站后,离开专用通道,切换至车站或周边小区。
1.覆盖策略一般高铁沿线环境较为复杂,网络覆盖难度很大。
对于不同的道路环境需要采用相应的覆盖策略。
(1)平原、高原路段的覆盖:覆盖站沿铁路两侧均匀交错分布,选择地势较高处,俯瞰铁路。
(2)丘陵、山地、峡谷路段的覆盖:对于部分较深的峡谷地段,测试信号较差的地段,必须在峡谷两侧最高处、转弯处建设站点。
(3)隧道路段的覆盖:针对不同的隧道制定不同的覆盖方法:隧道长度小于500m的使用高增益天线进行覆盖;长度大于500m的结合漏缆分布系统进行覆盖。
(4)高架桥梁路段的覆盖:桥梁的覆盖须保证天线高度合理,天线的高度应该高出桥梁平面25米,与铁道垂直距离保持在50米左右。
(5)站台路段的覆盖:对于大型火车站候车室与站台通道均有室内分布系统,因此专网与公网的切换只需做室内分布与专网的切换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专网的CRO设置值高于室内分布的CRO,因为火车在站内停留时间较短,如没及时切换到专网中,火车开动后势必会发生掉话现象。
2.BBU+RRU组网解决方案从整条铁路状况来分析,在铁路沿线新建基站的难度较高,投资较大,我们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高铁以BBU+RRU 为主要覆盖手段。
高速移动场景下Femto覆盖解决方案
成 为 3 无 线 网络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本 文 在 对 高 速 移 动 场 景 下 网 络 覆 盖 问 题 进 行 研 究 和 分 析 的 G
③ 高速的移动使得用户经过一个小区的时间往往很短,
信令、 业务时延对用户在无线网络中的移动性能影响很大。
上 海 市 科 委 重 点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o15 50 0 1 N . 1 0 4 2 0 1
④ 高速移动场景下的车体通常具有较大的穿透损
耗, 对于 T . D A常用频段 , DS M C 高速列车车厢穿透损耗通
基 础 上 。 出 了一 种 采 用 家 庭 基 站 技 术 进 行 高 速 移 动 场 景 覆 盖 的 解 决 方 案 。该 方 案 可 以 改 善 或 解 决 提 高 速 铁 路 场 景下 移 动 覆 盖 中 移 动 性 管 理 、 网络 容 量 受 限 及 车 厢 穿 透 损 耗 等 问 题 , 效 提 升 高 速 移 动 有
⑥ 高速移动场景下,终端用户数据业务的潜在需求
较 大。
难满足高速移动场景下终端用户的业务需求。
2 高速移动场景覆盖难点 . 3
高速移动场景下无线网络覆盖必然需要结合上述特 点进行规划和设计 ,最大程度地保证终端用户的业务需 求, 提升用户体验
22 高速移动通信场景业务需求 . 随着国内 T .C M DS D A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扩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场景下终端用户的业务体验。 关键词 家 庭 基 站 ; 速 移 动 ; 盖 高 覆
高速移动环境下TD-SCDMA系统组网方案研究
况下 ,高速移 动才 会对智能天线的赋性效果 产生影 响。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 , 目前高速铁路 环境下 , D- 在 T S D C MA系统智能天 线波束赋形增益效果不会 出现明显
的变化。
2 3移动速率提高对功率控制和 同步的影响 .
功率控制是为 了克服 “ 远近效应 ” 而采取 的一项 措 施, 其基本 目的是 降低 小区 间干扰和减 少UE的功率 消
用智能天线为 T - C MA带来一些优 点。 D SD 智能天线波束成 型的结果等效于增大天线的增益 ;
智能天线波束成 型后 , 只有来 自主瓣、 背瓣 以及较
大旁瓣方向的其他信号 才可能形成干扰 ,因此使用智能
天线 可以减 少小区 内及小 区间的干扰 。 目前业界采用智能天线算法包括波束搜索法 ( O ) G B
维普资讯
高速移动环境下 T - G MA系统组 网方案研究 D SD
赵旭凇 濮伟心 王星
( 国移 动 通 信 集 团设 计 院有 限 公 司 北京 10 8 ) 中 0 0 0
摘 要 本文针对TD S D — C MAN络高速移动环境 下的组 网问题 , I 分析 了高速移动对系统性能可能产生的各类影响 , 包括 多普勒频移 对解调性能影响 、智能天线赋形、功率控制和同步 、网络切换 、重选及车体穿透损耗的影 响 ;结合频偏校正算法 ,给 出了满足覆盖 质量和切换要求的基站布局原则 , 并对专 网和大 网两种组 网方式 进行 了分析比较 。 关键词 T S D D- C MA 高速移动 高速铁路 频偏 基站布局 组 网
频移 对其影 响更严 重。
2 0 m/ 0 k h,部分区段时速将达到 2 0 m/ 。列车提速 5k h
对移动通信网络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地区 G M 网络 S 出现 了铁路 覆盖区域掉话率 上升及话音 质量 下降等现 象。 而对正在建设的TD S D — C MA网络 , 规范定义的最 高支持速度为 10 m/ 2 k h,因此 T — C MA 网络是否 D S D 支持时速高于10 m的移 动环境还存在疑问。 k 2 本文针对 T S D D— C MA网络高速移 动环境 下的组网问题进行分
4g组网方案
4G组网方案1. 引言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技术,为移动通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4G组网方案中,通过使用多个基站和先进的无线技术,可以实现高速、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满足现代社会对移动通信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4G组网方案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以及应用场景。
2. 4G组网原理4G组网是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的无线网络组网。
LTE技术是一种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将频谱划分成多个小信道,并使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高速、高容量、高可靠性的通信。
4G组网包括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基站和终端设备。
基站负责发送和接收数据,而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接收和发送数据。
3. 技术要点3.1 OFDM技术OFDM技术是4G组网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将频谱划分成多个小信道,每个小信道都被调制成低速率的子载波。
通过将数据分散到多个子载波上,并在接收端重新组合,实现了高速的数据传输。
3.2 MIMO技术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以增加系统容量和改善信号质量。
MIMO技术可以通过在发送端使用多个天线发送多个独立的数据流,并在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接收,并将多个数据流进行组合,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3.3 频谱分配在4G组网中,频谱分配是关键问题之一。
频谱是有限资源,需要合理分配给不同的运营商和应用。
4G组网使用了动态频谱共享技术,可以根据网络负载和需求进行实时的频谱分配和管理,使得不同运营商和应用可以共享频谱资源。
3.4 网络优化4G组网中,网络优化是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
网络优化包括调整信道参数、改进覆盖面和容量,以及优化无线接入和后台网络等。
通过网络优化,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容量和覆盖范围,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4. 4G组网应用场景4.1 移动通信4G组网在移动通信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5g组网方案
5G组网方案1. 引言5G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大连接密度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更快、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在5G网络中,组网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5G组网方案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法。
2. 5G组网的基本原理5G组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基站之间的协同工作来实现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在传统的4G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是通过集中式的网络控制节点进行调度的,而在5G网络中,基站之间进行前后协作,每个基站都可以独立处理数据传输。
这种分布式的架构使得5G网络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和抗干扰能力。
5G组网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Massive MIMO技术Massive MIMO(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是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通过同时使用大量的天线和高级的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了更高的信号传输效率和容量。
在Massive MIMO技术中,基站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每个天线都可以独立进行发射和接收。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覆盖范围。
2.2 Beamforming技术Beamforming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整天线阵列的参数来改变信号传输方向的技术。
在5G网络中,基站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和信道状态来选择最佳的传输方向,从而提高信号的强度和质量。
通过Beamforming技术,可以实现空间复用和干扰抑制,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量。
2.3 协议栈优化在5G网络中,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延迟,需要对协议栈进行优化。
协议栈的优化主要包括:引入新的协议,如NR(New Radio)协议;减少控制面的复杂性,提高传输效率;优化网络控制算法,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协议栈的优化,可以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3. 5G组网的具体实施方法5G组网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基站布局基站布局是5G组网中的重要环节。
lte 组网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lte 组网方案# LTE 组网方案## 1. 引言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为满足用户对高速、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在LTE网络中,组网方案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决定了网络的覆盖范围、容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LTE网络的组网方案,包括网络架构、频段分配和基站部署等内容。
## 2. 网络架构LTE网络采用了分布式的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 2.1 基站(eNodeB)基站,也称为eNodeB,是LTE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它负责无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以及用户终端的接入管理和数据传输。
基站之间通过X2接口进行连接,形成一个覆盖区域,提供无线信号覆盖和数据传输服务。
### 2.2 核心网(EPC)核心网,也称为Evolved Packet Core(EPC),负责处理用户数据和控制平面的功能。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件:-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负责用户移动管理、信令传输和安全控制等功能。
- Serving Gateway(SGW):负责数据传输和路由转发。
- 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负责连接LTE网络和外部网络。
### 2.3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是使用LTE网络的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等。
用户终端通过基站进行接入,并与核心网建立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通信。
## 3. 频段分配LTE网络的频段分配是指将无线频谱分配给不同的运营商和LTE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服务提供商的需求。
LTE网络支持多个频段,并根据不同地区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
### 3.1 FDD频段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是一种频分双工技术,用于将上行和下行传输分为不同的频段。
4g组网方案
4g组网方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4G网络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建设4G网络时,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高效且可靠的4G组网方案,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的扩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4G网络的组网方案,并讨论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方案概述4G组网方案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采用基站与终端之间的空中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该方案依托于现有的4G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通过部署多个LTE基站和相应的核心网设备,实现对终端设备的无缝覆盖和高速数据传输。
二、方案优势1. 高速数据传输:4G网络具备高带宽和低时延的特点,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实时视频流的需求。
2. 宽广覆盖范围:由于4G网络的频段设计和信号传输优化,其覆盖范围比较广泛,能够在城市、乡村和偏远地区实现快速的网络覆盖。
3. 多用户接入:4G网络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同时接入,并具备较高的用户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能够满足用户群体在高密度场景下的同时连接需求。
4. 高度可扩展性:4G组网方案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容量扩展或覆盖范围改善,在网络负荷较大时能够灵活调整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三、应用场景1. 城市智能交通:4G组网方案可应用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通过连接交通设施和车辆,实现实时交通信息的收集和传输,提供智能导航和交通管理服务。
2. 工业物联网:4G组网方案可用于工业物联网中,将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连接到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 农业现代化:4G组网方案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通过连接农田的传感器、灌溉设备和农机,实现精准农业的管理和监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医疗健康:4G组网方案在医疗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可用于远程医疗服务、慢性病管理等方面,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监护。
四、总结4G组网方案基于LTE技术,具备高速数据传输、宽广覆盖范围、多用户接入和高度可扩展性等优势。
高速场景下TD—LTE组网方式优化研究
高速场景下TD—LTE组网方式优化研究作者:刘毅蔡鹏孙春彬来源:《移动通信》2013年第17期【摘要】移动无线网络在高速场景下会产生多普勒频移,对通信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多普勒效应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新的LTE组网方式,主要从参数研究、覆盖研究、组网研究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通过方位角预检、俯仰角渐进优化等手段提升高速移动场景下TD-LTE网络的性能。
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明显提升终端用户的业务体验。
【关键词】TD-LTE 高速场景多普勒频移下载速率1 引言高速场景下,多普勒效应明显,由此引起的选择性衰弱及频率漂移对通信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研究这种场景下的组网方式,以及最大程度地降低多普勒效应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是个难题。
本文通过创新LTE组网方式,有效降低了无线信号穿透车体或树林等障碍物时产生的穿透损耗及阴影衰落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实际测试证明,该覆盖方案大幅提高了网络速率,减少了网络延时,证明了TD-LTE在高速公路上覆盖的可行性,为用户带来了全新业务体验。
2 高速移动场景难点分析高速公路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场景,其LTE组网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跟普通场景相比,高速移动场景下的移动网络覆盖存在难点,其中主要包括:(1)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是由终端和基站之间相对运动造成的,高速场景下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多普勒频移导致UE接收信号和eNodeB发送信号之间存在一个频率偏差,频率偏差会导致UE接收数据符号出现相位旋转,进而影响到数据解调的准确性。
由于相位校准算法的相位补偿能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多普勒频偏的影响,必然对通信链路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2)移动性管理高速公路等高速移动场景与普通场景相比,在每个小区覆盖范围内停留的时间非常短,由于链路质量的恶化,终端用户的小区驻留、接入、重选和切换等通信过程所需的测量和信令交互的时间会更长,而采用常规的宏蜂窝小区覆盖主要考虑的是中低速场景,时延较大的重选、切换和接入等流程很可能无法在单个基站站点覆盖范围内全部完成;同时频繁的切换还会导致用户体验变差,切换掉话的可能性变大。
2024年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创新方案
2024年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创新方案一、引言移动通信基站作为现代通信网络的关键节点,起着连接用户和网络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大规模用户的通信需求,同时减少基站的建设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需要提出创新的建设方案。
本文将探讨2024年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创新方案。
二、智能化基站建设方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智能化应用到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中,可以提高基站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基站的能耗和维护成本。
1.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引入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基站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算法,可以实时监测基站的工作状态、故障信息和维修需求,从而提前预警和快速处理问题,减少基站的停机时间,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基站能源的智能管理。
通过对基站的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降低基站的运行成本。
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能源调度和优先级分配,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基站建设中的应用。
三、绿色基站建设方案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基站建设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趋势。
采用低碳、环保的建设方案,可以减少基站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太阳能基站系统在基站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建设太阳能基站系统。
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基站运行所需的电力。
太阳能基站系统具有独立发电能力,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基站的能耗和运营成本。
2.节能设备使用在基站建设中采用节能设备,降低能耗。
例如,采用能效更高的设备替代传统设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此外,还可以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优化基站的建筑结构和设备布局,减少能量的传输和损耗,提高基站的能源利用效率。
四、智能组网方案为了满足用户对高速和稳定通信的需求,需要提出创新的组网方案,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容量和覆盖范围。
浅谈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浅谈高铁场景 4G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摘要】:当前,我国乘坐高铁出行的人越来越多,高铁4G无线网络覆盖成为了各大电信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高速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组网部署策略和覆盖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一、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挑战高铁场景通信覆盖的特点是速度快、穿透损耗大、切换频繁,在车厢内使用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主要表现有:1、高铁列车运行速度高。
列车高速的运动,必然会带来接收端接收信号频率的变化,即产生多普勒效应,且这种效应是瞬时变的,高速引起接收机的解调性能下降,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2、穿透车体导致网络信号损耗大。
高铁列车采用全封闭车厢体结构,这导致信号在车内穿透损耗较大,从而导致掉线率、切换成功率、连接成功率等 KPI (关键绩效)指标发生变化,网络性能下降。
3、网络切换频繁。
由于单站覆盖范围有限,在列车高速移动之下,穿越单站覆盖所需时间是很短的,必然在短时间内频繁穿越多个小区。
终端移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穿越覆盖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切换处理最小时延,从而引起切换失败,产生掉线,影响了网络整体性能。
二、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组网部署策略1、组网策略。
高铁场景4G网络覆盖,可以考虑采用同频组网,也可以考虑使用异频组网。
(1)同频组网。
同频组网采用和大网宏站相同的频点、参数覆盖,不单独设置。
该组网需要兼顾高铁沿线及附近区域的网络覆盖和业务需求;(2)异频组网。
这是高铁覆盖目前普遍采用的组网方案,该组网是针对高铁场景使用单独的频点覆盖,配合独立参数配置以保证高铁场景的网络质量。
对比同频组网,异频组网采用单独位置设区,无需考虑高铁站点与周边站点间的频率干扰,避免覆盖和容量的降低,降低了因位置区更新导致的寻呼失败等异常情况。
通常下,一般高铁沿线场景可选用F或D频段双通道设备+高增益窄波束天线进行背靠背组网。
特殊场景则采用泄漏电缆方式覆盖,每个物理点安装一台RRU(射频拉远单元),以功分方式实现不同方向信号,多RRU进行小区合并实现覆盖。
高速公路通信网组网方案
高速公路通信网组网方案清晨,阳光洒在我的书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高速公路通信网组网方案。
思绪如泉涌,我决定用意识流的方式来完成这篇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速公路已成为连接我国各大城市的重要纽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捷。
然而,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通信问题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通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我们提出了这个高速公路通信网组网方案。
二、目标与需求1.实现高速公路沿线通信信号的全覆盖,确保通信质量。
2.提高通信网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3.优化通信网络结构,降低运营成本。
4.为高速公路沿线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通信服务。
三、方案设计1.网络架构(1)采用光纤通信作为主线,实现高速公路沿线通信信号的全覆盖。
(2)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基站,采用无线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3)在沿线重要节点设置汇聚节点,实现有线与无线的无缝对接。
2.技术选型(1)光纤通信:采用单模光纤,传输速率达到10Gbps,满足高速公路通信需求。
(2)无线通信:采用4G/5G技术,提供高速无线接入服务。
(3)汇聚节点:采用高性能路由器,实现有线与无线的无缝对接。
3.设备配置(1)光纤通信设备:包括光纤收发器、光纤终端盒、光纤跳线等。
(2)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站、天线、无线接入控制器等。
(3)汇聚节点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四、实施方案1.前期准备(1)对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地貌进行详细调查,了解通信需求。
(2)与相关部门沟通,获取相关政策支持。
(3)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施工阶段(1)按照设计方案,沿线布设光纤通信线路。
(2)在沿线重要节点设置基站,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3)在沿线汇聚节点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实现有线与无线的无缝对接。
3.调试与验收(1)完成施工后,对通信网络进行调试,确保通信质量。
(2)邀请专家对通信网络进行验收,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高速铁路场景TD-LTE组网的关键问题探讨
农村场景类似 ,重点 以解 决覆盖为 目标 。影响 T D. L T E系统 勒频移效应 、上下信道相 关性减弱 以及频繁切换和 重选 困难
等 问题 。
( 1 ) 多普勒 频移 : 终端在移 动 中会 产生 多普勒频 移 , 由
于基站 发射和 接收 频率不 一致 ,使得解 调性 能下 降。移动
面都有 比较高的要求 ,实现 高速移动场景的 良好覆盖对 T D.
E在高速铁路场景
工 程 设 计 中一 些 关 键 问题 进 行 浅要 的探 讨 。
公网之 间分离, 最大程度 上满 足高速铁路和周边区域 的覆盖
要 求 。专 网组 网除了在车站和 列车停 留区域与大 网允许切
组网的方式适合用于高速铁路覆盖 , 多R R U可用于扩大覆盖 范围, 超级小区技术可 以缓解终端驻留小区时间过短问题 , 保 证终端随机接入流程在单个小区内完成 ,减少频繁切换 引起
的掉话。
关性变弱, 随着速度的提 高其 赋形增益也会下降 。
( 3 ) 频繁切换和重选 不及 时: 终端 高速移动导致终端穿越 切换区的时问变 短。当终端穿越切换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处理
速 度越快 , 多普勒 频移也越 大 , 基站信号接 收性能 恶化越厉
害。
2 . 3超级 小 区技术
在满足 网络容量的前提 下, 加 大基站 的覆盖范围, 减少频 繁 切换 。B B U + R R U 组 网方 式 将 相 邻 多个 站 址 的 R R U 通过
光纤串联, 配 置 为 一个 小 区 , 接入一个 B B U 处理 。 B B U + R R U
换外 , 沿 线 采 用 链 形 邻 区 设 计 ,不 与 大 网 发 生 切 换 。可 以很
高速环境下5G_覆盖恶化应对策略研究
31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一、引言近几年,随着全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以及高铁、磁悬浮等一些高速交通工具的应用,高效率出行已成为今天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
但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5G 覆盖质量会出现恶化,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终端高速移动时多普勒频偏大,影响终端接入,严重时会导致语音掉话或数据掉坑;②与2G、4G 频段相比,5G 工作频段较高,站址间距进一步缩短,高速移动环境下终端切换更为频繁且切换时间短,切换成功率不高,导致信令负荷加重、掉话和数据业务用户感知的网络性能下降;③覆盖高速干线(高铁或磁悬浮)的专用小区和周边小区存在同频干扰,导致信号产生相对相位差,影响SINR 值和终端业务速率。
目前,随着高铁不断提速,运营时速达350公里/小时,磁悬浮时速达431公里/小时,加之5G 工作频段高、频率资源紧张,导致上述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通过三种技术手段来克服上述难题,并基于此对组网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不同周边环境给出组网方案建议,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实现高速环境下的5G 良好覆盖,提升用户5G 体验,这对于巩固我国5G 网络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克服高速移动环境下5G 覆盖恶化的方法(一)5G 上行频谱估计校正,下行预纠偏技术可应对多普勒频移1.多普勒频移的产生根据多普勒原理,高速移动的车体内接收机产生频移的值主要与几个因素相关:车辆行驶方向(即接收机移动方向)、信号传播方向的角度、车辆行驶速度(即接收机移动速度)以及载波频率。
多普勒频移公式如下所示:高速环境下5G覆盖恶化应对策略研究其中,f 而言,上下行频率相同,目前国内5G 主用的室外载波频率一般是2.6GHz 或3.5GHz;θ是角度,是接收机信号和接收机移动方向夹角;v 是车辆行驶速度;c 是波速,(即3×108m/s);接收机在高铁场景通信时频移产生如图1所示,接收到多普勒频移后的频率为f x ;终端接近5G 移动通信基站时,f x 为f +f y ,终端离开5G 移动通信基站时,f x 为f -f y。
中国移动4.9G_及高频段组网规划研究
13中国移动4.9G 及高频段组网规划研究一、概述频谱资源一直是网络发展的基础。
5G 频谱可以分为FR1区和FR2区两个子区域,5G 频谱中第一个子区域的频段范围为450MHz 到6GHz,所以叫它Sub6G。
5G 频谱中第二个子区域的频段范围大为从24GHz 到52GHz,此两个区域频谱波长均为毫米级别的,所以又叫它们毫米波频段。
其中,在对频谱资源分析及利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Sub6G 频段自身的绕射能力强等特点,资源最具有发展潜能,是5G 网络发展的主要频段资源。
但是,在将来人们生活服务中真正能够实现体验到极致的宽带业务与服务,实现5G 网络的峰值速率,还必须需要提供连续的大的带宽的频谱资源来作支撑,毫米波的频段也将真正成为一个连续的大的带宽的频谱资源真正的提供者。
高频的覆盖特性及路径损耗特性要求较高,所以针对毫米波的网络规划设计需要更加精细化。
本文主要对Sub6G 的4.9GHz 频段以及毫米波频段进行分析。
二、4.9GHz 性能分析目前中国移动将4.9GHz频段主要应用于热点区域、高流量区域,作为容量上的补充使用。
相比于2.6GHz 频段, 4.9GHz 频段虽然频段较高,路径损耗较大,但是对于业务丰富的5G 网络来说,4.9GHz 频段用于5G 网络垂直行业专项业务覆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采用4.9GHz 频段专网覆盖大大避免了5G 网络的同频干扰,并且4.9GHz 频段在大带宽业务能力上更具有优势。
(一)4.9GHz 组网规划分析针对5G 高容量场景中,可以规划4.9GHz 网络用于高容量场景的热点覆盖和盲点覆盖。
也可以与2.6GHz 频段网络协同覆盖,用以解决更大带宽、高可靠。
低时延的网络需求。
在5G 网络行业应该方面,由于4.9GHz 频段在网无线环境中,频谱资源独立,干净,所以在行业规划应用过程中,4.9GHz 频段网络主要适用于要求干摘要:5G 网络商用建设已基本步入建设正轨,由于当前5G 网络技术特点的重大不同变化以及将来人们普遍对通信网络需求频率的显著提高,5G 网络将承载起的已经不仅单单的是传统通话传输和高速上网服务的传输功能,它将也必将承担负着实现人们普遍对发展移动无线宽带互联网(MBB)增值业务以实现全球万物信息互联之美好愿景的向往,而大带宽的使用才能满足人们对不同业务的更好体验。
高速铁路环境下LTE组网技术研究
种快捷 、 方便、 舒适 的出行方 式在 很大程度 上 己逐步替代 传
统 的出行方式 ,越来越 多的人选择乘坐 高铁 出行 。随着各类
移动智 能终端 的普及 , 对于高铁上 的移动用户而 言, 基于公务
处理 、 电子 邮件 、 消遣娱 乐等 因素, 对 于无线 网络 的需求更为 迫切 。移动用户 期望在高铁旅 途中拥有一个快速、稳定的移
关键词 : 高速 移动; 多普勒频移 ; 穿透损耗 ; R R U共 小区
中图分类号 : T N9 2 9 . 5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1 3 l ( 2 0 1 4 ) 0 1 — 0 2 5 0 . 0 2 环境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 给 出组 网建议 。
2 0 1 4年第 1期
( 总第 1 3 3期)
信 息 通 信
I NF0RMA TI ON & COM M UN I C ATI ONS
2 O1 4
( S u m .N o 1 3 3 )
高速铁路环境
研 究
( 1 . 中国电信股份有 限公 司山东分公 司, 山东 济南 2 5 0 0 0 0 ; 2 . 江苏省 邮电规 划设计 院有限责任公 司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0 0 )
导作为传输媒介 的材料传输性能稳定 ,能够实现点对多 点的
传输模式结构 。 ( 2 ) 智能化。传统通信 行业所采 用的系统 比较单一化 , 控 制程度 比较复杂 , 加大 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 , 所 以智能化 方 向的发展 ,对该应用程序 的改变会起到一 定的辅助作用 。减
1 . 4 光 纤有 线传 输
耗。
+ 一” — + 一“ + ” + 一 — ■ 一一 + 一 — — ’ 一-+ 一+ ”— 卜”+ 一 + 一 — ・ + 一” + ” + 一 + n + ” + ” + ” + 一 十 ” + ・ ・ + 一 + 一 + ・ ・ + ” + ・ ・ + 一+ 一 + ” + ” + 一 + 一 + ” + - ・ + 一 十 一 + “ + ” +
高速场景下TD—LTE组网方式优化研究
【 摘
要】 移 动 无线 网络在 高速 场 景 下会产 生 多普 勒频 移 ,对通 信 质量 造成 较大 的 影响 。为 最大 程度地 降低 多普勒 效应 对 网 络 性 能的 影 响 ,提 出 了新 的L T E 组 网方 式 ,主要 从参 数 研究 、覆 盖 研究 、组 网研 究 等三 个层 面进 行分 析 ,通 过方
高 速 场 景下 T D— L T E 组 网方 式 优化 研 究
刘毅 ,蔡鹏 ,孙春彬
( 1 . 中国移 动通信集 团山 东有限公 司,山 东 济南 2 5 0 0 0 1 ;
2 . 中国移动 通信 集团山 东有限公 司青 岛分公 司,山 东 青 岛 2 6 6 0 0 0)
从L TE 系 统设 计 角 度而 言 ,可 以忽 略 该频 偏 的影 响 , 意 即可 以应对 1 2 0 k m/ h H  ̄ , 速 的高速移 动环 境 。
3 . 2组 网模式 仓 U 新
L T E网络 的性 能 主 要 受 到 资 源 调  ̄ eS I NR角度 考虑 组 网模式 ,体现 在 以 下两个 方面 : ( i )异频组 网获 得更 高S I NR 中 国移 动TD— L TE 4 G网络 D频 段 目前共 有5 0 M。
大 频偏 大约 为2 9 0 Hz ,即使两 倍频偏 也 不超 过6 0 0 Hz ,
高 速 公路 等 高 速移 动 场 景 与普 通 场 景相 比 ,在每
个 小 区覆 盖 范 围 内停 留 的时 间 非常 短 , 由于链 路 质量 的恶化 ,终 端 用 户 的小 区驻 留 、接 入 、重 选和 切 换 等
中图分类号 :T N9 2 9 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 - 1 0 1 0 ( 2 0 1 3 ) - 1 7 — 0 0 4 9 — 0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移动环境下组网方案张传福1 李梦迪2 王刚1(1 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2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100876)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将会越来越多。
如何解决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网络覆盖是运营商非常重视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高速移动环境的特征,需要解决的问题。
详述了网络规划和组网方案,包括组网方式、天馈选型、站点选择、LAC和RAC规划。
关键词 高速移动环境 多普勒效应 BBU RRU实现良好的高速环境(高速公路和铁路)覆盖,一直是全球通信业界的一大挑战。
高速铁路的速度更高,目前,全球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德国的ICE、法国的TGV、西班牙的AVE和日本的新干线,最高运营时速约在200〜350km/h之间。
而作为第一家采用磁悬浮技术建造的商用高速列车,上海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到431km/h。
根据未来高铁的发展趋势和欧洲同类国家的运营状况,高铁覆盖方案应该能满足350km/h以上,最快达到450km/h的高速行驶要求。
同时新型全封闭车厢对手机信号的衰耗在24dB之上。
表1为我国高铁列车基本信息材料。
1 高速移动环境的特征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覆盖目标是公路和铁路沿线的线性狭长地带和车站所在区域,既要面状覆盖又要链状覆盖。
容量一般不是制约因素,最大限度的延伸覆盖才是主要目标。
高速移动环境覆盖具有以下特征。
(1)沿线地形复杂、无线电传播环境恶劣;(2)列车、机动车的快速移动,信号传播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3)列车穿透损耗大:列车车身由金属包裹,屏蔽效应明显;(4)话务量存在突发:对于高速公路,用户密度低,用户相对分散;对于高速铁路,用户分布在车厢内,沿线一般情况下话务量需求接近零,列车经过时话务量剧增。
导致忙时话务量和闲时话务量差距明显,呈现明显的波动趋势;另外,枢纽地区用户密度高,区间用户密度低;(5)线状覆盖:铁路线一般呈线状分布,因此铁路沿线的基站也呈线状分布,多普勒效应明显;列车类型运营速度最高速度载客人数列车长度列车材质CRH1200km/h250km/h670213.5m不锈钢CRH2200km/h250km/h610201.3m中空铝合金车体CRH3330km/h380km/h暂无200.0m暂无CRH5200km/h250km/h604205.2m中空铝合金车体表1 CRH列车基本信息表- 74 -(6)多普勒效应对基站的影响:当终端在运动中通信,特别是高速情况下,终端和基站都有直视信号,接收端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影响通信质量。
对于WCDMA,多普勒频移偏恶化了相关性检测性能。
快速移动使得快衰落的时间相关性变短,影响了快速功控的增益。
在80km/h 速度以上,快速功控对网络质量甚至起到了负面作用。
快速移动对平滑切换和重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高速移动环境覆盖所带来的挑战高速运动中正常通信遇到的挑战有3个:穿透损耗、多普勒效应和快速切换。
速度越快,影响越大,解决难度也越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越高。
切换区域的设计对切换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切换区域过小就会因为无法满足切换时延的要求而导致切换失败。
2.1 穿透损耗高速列车采用密闭式厢体设计,增大了车体损耗。
一般情况下高速列车的穿透损耗约20〜30dB。
2.2 多普勒效应高速覆盖场景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大的效应是多普勒效应。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高速场景下,这种效应尤其明显,多普勒效应所引起的附加频移称为多普勒频移,可用下式表示:其中:θ为终端移动方向和信号传播方向的角度;v是终端运动速度;C为电磁波传播速度;f为载波频率,对于WCDMA,大约为2GHz。
在载波频率f、移动速度v固定的情况下,多普勒频移随着cosθ的变化而改变有关。
另外,由于UE 根据接收到基站的信号频率校准发射频率,因此对于Node B而言将产生两倍的多普勒频移,因此进一步表示fd 为:在用户移动过程中,多普勒频移随着用户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图1为系统通信时的频移产生示意图。
图1 多普勒频移示意图多普勒效应主要导致中心频率的偏移,当频率偏移过大时,会导致解调符号产生较大相位偏差使得信道估计不准确,以及出现基站与移动台的频率同步问题。
2.3 高速对切换的影响在高速场景下对UE切换的性能会有较大的影响。
为保证用户无缝移动性及QoS,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保证用户通过切换区域的时间一定要大于切换的处理时间,否则切换流程无法完成,会造成用户的QoS下降甚至掉话。
假设切换区大小不变,速度越高终端穿越切换区的时间越小。
因此,当终端移动速度足够快,以至于穿越切换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处理软切换的最小时延时,软切换流程将无法完成,进而导致掉话。
3 规划与组网方案3.1 组网方式针对高速移动场景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目前通常有两种组网形式:专网方式和大网方式。
专网组网即以专用网络覆盖所要解决的高速沿线,专用网络与大网相对独立,除了在停车站台,候车厅等旅客上下车和列车停留地方作为缓冲区与大网相互允许切换外,沿线禁止与大网发生切换。
除缓冲区外,沿线覆盖组成一个带状覆盖区,覆盖车体经过的区域。
大网组网方式不单独考虑高速场景的覆盖,与其它场景合为一体统一由室外宏蜂窝提供覆盖。
实际上两种思路在基础覆盖上的思路是相通的,其覆盖设计标准基本相同,两者都要求形成简洁清晰f d =×v×cosθ fCf d =2·f·v2·tC·v2·t2+d2- 75 -的主覆盖信号序列,其主要差别在于建设优化的方式以及对外围影响的控制方法上。
二者的相同点:两者都基于高速列车的特点提出了覆盖深度的要求,信号场强要求基本相同;考虑到覆盖效果建议两个方案的基站站址距离铁路300m之内且从基站可以目视到铁轨,考虑到铁路沿线安全问题,铁塔类型的宏站与铁路垂直距离需大于50m。
由于对信号泄漏要求更严格,因此专网方案中的基站站址要求基本符合上述要求,而大网方案中少量基站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二者具有以下不同点。
对于覆盖区域,专网方式只覆盖高速铁路带状区域,铁路附近其它区域覆盖由大网解决;大网方式对高速铁路和铁路附近区域均需覆盖;对于信号场强要求,专网要求信号只覆盖铁路,不覆盖周边区域。
要求对信号有很好的控制,尽量避免对外围区域的泄漏;大网方式对铁路覆盖和周边大网统一规划,不存在信号泄漏问题;对于业务量需求,专网方式只需满足列车上用户的需求,业务量需求较低;大网方式需满足列车上用户及铁路周边区域用户的需求,业务量需求较高;对于频率配置,由于3G系统为自干扰系统,专网方式覆盖站点和外部大网基站需按照异频方式配置,建议使用专用频率;大网方式和周边大网统一进行频率配置,不需要专用频率;对于邻区设置,专网方式只在车站区域设立专网与大网的出入口,铁路覆盖内部小区不设大网邻区,不与大网进行小区重选和切换,所有切换和重选只在内部进行;大网方式中覆盖铁路的小区虽在网络优化时尽量减少与外网邻区关系,但一般还保留与大网的主要相邻关系;对于网络优化,专网方式后期的网络优化相对简单,只需要考虑缓冲区内与大网之间的优化;大网方式后期的优化较困难,特别是在缓冲区或高速线经过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时,如何兼顾高速移动用户和低速移动用户是优化的难点。
采用大网方式的优点是投资小,工程周期短,见效快;缺点是大网覆盖的基站难以提供良好的高速铁路沿线覆盖;高速移动场景的无线参数设置需与常规不同,大网难以同时兼顾高速移动场景和周边普通场景的参数设置需求;高速铁路和周边区域的规划优化需求不同,两者互相牵制,造成规划及优化难度加大;维护成本高。
采用专网的优点是通过专网覆盖,能最大程度上满足高速场景的覆盖要求;通过物理设备及参数配置,保证了专网与大网的分离。
在网络扩容、重新规划中,可根据专网与大网各自需求,分别独立规划,不需同时兼顾,避免了互相牵制,降低了优化和规划难度;专网系统可为高速移动场景配置特别的无线参数取值及算法,不会造成对大网的影响;维护成本低。
缺点是需为高速铁路覆盖增设新的设备,投资大,工程周期较长,初期规划难度加大。
根据两种组网方式的优缺点,在组网规划中可综合考虑高速环境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容量需求、现网站址资源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地采用以上一种或两种方式的组合。
若高速环境沿线或周边区域的容量需求较大,今后有较大的扩容可能性,例如在城区范围内运营的高速铁路,可采用专网方式,这主要是由于网络扩容、优化调整的频度会比较高,避免相互影响;对于400km/h以上的超高速场景,也建议专网覆盖,使覆盖小区尽可能归属于同一个RNC和LA/ RA,以避免超高速移动环境下跨RNC或MSC的切换失败、位置更新失败。
对于目前容量需求不高、长期扩容需求不大的场景且原有站址的建设主要为满足高速移动线路覆盖,若通过网络规划仿真和实地测试证实原有站址已可满足高速移动线路覆盖,可采用大网方式。
高速环境采用专网方式时主要有对已有宏基站进行改造、新建宏基站和新建直放站3种方式。
3.2 天馈选型高速环境属于狭长地形的线覆盖场景,要求天线- 76 -覆盖范围尽可能远。
因此天馈选型建议如下。
天线安装的相对高度相对较高,一般天线挂高为40〜60m;使用窄波瓣的高增益天线,获得较好的无线覆盖,例如对于WCDMA,选用增益20〜22dBi的天线;优选33°水平波瓣角;如基站离铁路较远,可选用65°水平波瓣角的天线,垂直波瓣角选用5°或以上;因高速铁路覆盖的站点挂高较高,基站距离铁路较近,要求天线具备零点填充功能,以保证基站下的覆盖;天线的主瓣沿高速线路方向形成覆盖;一般不使用下倾或只采用小角度下倾;采用STSR站型时,扇区天线的前后抑制比要求可适当放宽,以保证扇区之间有足够的重叠覆盖范围;若采用多小区合并站型,因同一小区的多个扇区之间不存在信号干扰,天线的前后抑制比要求可进一步放宽;馈线长度超过50m时,要求使用塔放改善上行覆盖性能;若采用RRU直接安装在天线下的方式,无需使用塔放;可采用S1/1实现扇区覆盖;也可通过BBU+RRU 的方式使同一个站点的不同天线,甚至不同发射点的天线隶属于相同的小区,在保证覆盖的同时,减少越区切换/重选次数;距离较长的高速铁路隧道首选泄漏电缆进行覆盖。
3.3 站点选择站高要求:为满足覆盖要求,扩大单站覆盖范围,可选择较高的天线高度;为避免站点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越区覆盖,应兼顾周边基站,尽量与周边基站的天线高度相差不大;天线高度应高于目标覆盖区,保证基站天线与目标覆盖区之间可视。
站距要求:高速铁路覆盖的基站分布必须保证各小区覆盖范围间有足够的重叠区,以保证小区重选和切换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