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护理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1.基础护理学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学、基础护理技能、生命科学等。
2.临床护理学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等。
3.专科护理学课程:包括心血管护理学、神经系统护理学、肿瘤护理学等。
4.管理学课程:包括护理管理学、健康管理学、医院管理学等。
5.社会科学课程:包括心理学、伦理学、法律基础等。
二、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社区实践:安排学生到社区进行护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区服务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1.开设科研论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2.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比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开设实践创新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业意识。
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建设标准化的实验室和模拟病房,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2.积极与各大医院和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
3.与护理学会合作,搭建学生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五、师资培养:1.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建立教师评优制度,激励教师积极进取,提高教学质量。
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1.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3.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结语:通过以上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通高职、对口高职)1.【专业名称】护理2.【专业代码】6302013.【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4.【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专科5.【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能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宣教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6.【就业面向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面向职业范围: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养老机构。
主要面向:在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岗位群)工作;在城区(或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社区护理(岗位群)工作;在养老机构从事老年护理、康复保健以及管理工作。
初始就业岗位: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社区护理岗位护士、社区护理岗位管理员、养老机构护理员与管理员。
发展岗位:各护理岗位主管人员和负责人,平均升迁时间为5~10年。
7.【人才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知识目标(1)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基础医学、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卫生保健等基础知识;(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与护理;(3)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4)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5)熟悉一定的人文、社会、护理伦理及相关法律知识。
能力目标(1)具有实施护理常用操作技术、治疗配合及检查配合能力;(2)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观察的能力;(3)具有应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力;(4)具有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5)具有对常用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等用药护理能力;(6)具有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能力;(7)具有病室(病人)的管理能力;(8)具有社区护理能力(社区护理方向);(9)具有重症监护能力(重症监护方向);(10)能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就护理专业相关内容与人沟通与交流(涉外护理方向);(11)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能够识读常用监护仪器的各项指标;(12)具有老年护理和健康指导能力(老年护理方向)。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专业代码:630201)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学制:全日制三年。
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五、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二)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见表1)(三)项目课程体系构成:包括职业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职业综合能力与职业拓展模块课程。
(见表2)(四)各模块课程设置学时比例:(见表3)表3 各模块课程设置学时比例表(五)各模块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见表4)表4 各模块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表(六)专业技术模块课程教学实施要求:(见表5)表5 专业技术(工学结合)模块课程教学实施要求六、教学进程安排表:(见表6)表6 护理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七、各学期周数分配表单位:周八、培养方案编写说明九、培养方案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2.教学评价十、主要模块课程描述(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54学时(二)课程名称:护理导论 32学时(三)课程名称:药物应用与护理 72学时(四)课程名称:基础护理技术 178学时(五)课程名称:健康评估 54学时(六)课程名称:内科护理 108学时(七)课程名称:外科护理(含皮肤病护理) 108学时(八)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 72学时(九)课程名称:儿科护理 72学时(十)课程名称:传染病护理 36学时(十一)课程名称:急救护理 36学时(十二)课程名称:精神护理 16学时(十三)课程名称:五官科护理 36学时(十四)课程名称:社区护理 36学时(十五)课程名称:护理心理 32学时(十六)课程名称:护理沟通与礼仪 32学时。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护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护理专业是一个
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因此,培养方案要合理安排实习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临床环境,提前适应工作需要。
其次,培养方案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外,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
护理专业是一个
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最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因此培养方案要及时更新,紧跟医疗行业的发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
最后,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培
养方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让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专业人
才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合理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护理专业人才,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社会对于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提高我国护理教育的质量,设计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包含丰富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
课程设置方面,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医学基础、生命科学基础、人文社科基础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专业课程涵盖护理学、护理基础、护理技术等,通过系统学习教授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学课程包括临床实习、科研实习、社区实践等,通过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实践教学方面,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教学安排。
通过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参与实际诊疗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科研实习和社区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综合评价体系方面,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综合评价应包括学业水平评价、实践能力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评价主要通过考试、论文等方式进行,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践能力评价主要通过实习、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实际应用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
此外,针对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
同时,还应加强与相关医疗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丰富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综合评价体系。
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培养,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加,提高我国护理教育的质量。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中职生源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泰山护理职业学院目录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 (01)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01)二、招生对象 (01)三、学制 (01)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01)五、就业岗位与资格/等级证书 (02)第二部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04)一、课程体系设计思想 (04)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07)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08)四、课程设置 (11)第三部分运行与实施 (17)一、教学进程安排 (17)二、组织与实施 (20)三、保障与措施 (23)第四部分建设与说明 (28)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护理(二)代码:620201二、招生对象:中职毕业生三、学制:全日制三年四、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面向二级及以上医院等医疗卫生保健行业,培养具有“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和“仁爱关怀”的护理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术技能娴熟、具有专科护理及整体护理综合职业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
(2)掌握基础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具有现代护理理念,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知识。
(4)熟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
(5)熟悉一定的护理伦理学、心理学及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2.能力结构(1)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2)能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收集病人资料,做好护患沟通与健康宣教,分析和诊断一般健康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并进行效果评价。
(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4)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和常见药物反应进行观察和监护,能够按照临床工作过程完成常见疾病的护理。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中职护理人员。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常见疾病的基础和常规护理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能力,能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二、培养内容1.护理理论基础知识:传授护理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原理、护理伦理、护理法规等相关知识。
2.护理技术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等。
3.护理心理学: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能力,包括心理患者的护理、心理处理等。
4.医学基础知识:传授基本的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关知识。
5.专业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学习,培养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包括模拟病房护理操作、真实病房实习等。
三、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进行相关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病例分析与讨论: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培养要求1.理论扎实: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基本的护理处理。
2.技能熟练:学生应熟练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护理操作,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
3.沟通能力强: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4.服务意识强:学生应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能够全面关心和照顾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五、培养评估1.学生学习成绩考核: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护理技能考核:通过模拟病房操作、实际病房实习等方式进行护理技能的考核,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专业名称 (4)二、入学对象 (4)三、基本学制 (4)四、培养目标 (4)五、职业范围 (4)临床护理 (4)护士 (4)护士执业资格 (4)六、人才培养规格 (4)七、毕业条件 (4)八、续接专业 (5)九、课程结构 (5)十、课程设置及要求 (5)(一)公共基础课 (6)(二)专业技能课 (7)十一、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 (8)十二、教学计划表 (8)(一)基本要求 (8)(二)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建议(教学实施性计划) (8)(三)课程学时分配及比例表 (9)十三、专业师资 (10)十四、实训实习环境 (10)(一)校内实训室 (10)(二)实训基地 (10)十五、教学机制 (10)(一)保障制度 (10)(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 (10)十六、教学评价 (11)(一)教学过程评价 (11)(二)教师评价 (11)十七、说明 (11)(一)适用性 (11)(二)编制人员组成 (11)一、专业名称(一)专业信息护理专业(二)专业类别医学类(三)专业代码720201二、入学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三年四、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职业范围序号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1 临床护理护士护士执业资格六、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ATALOGUE 目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评价与反馈•师资队伍0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护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护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护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能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卫生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掌握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素质要求0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热爱护理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02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0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熟悉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的能力。
04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紧急情况的处理。
02课程设置语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01020403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解剖学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为后续护理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生理学学习人体生理功能,理解疾病发生机制。
病理学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疾病护理提供依据。
药理学了解药物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护理学基础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临床护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专业名称:护理专业代码:学制:三年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者二、专业分析1.企业调研情况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 课程组专业教师深入医疗战线行业,与医院行业技术专家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从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专业人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解析、护理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与岗位分析、专业现状与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积极开展了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与分析。
对**的69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共3933名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为:本科占2.65%,大专占45.01%,中专占48.66%,初中及以下占3.68%。
职称结构为:无职称者18.89%,初级68.82%,中级11.05%,高级1.24%。
不难看出,本地区护理人员还是以中专学历、初级职称为主流,其学历职称有待提高。
卫生部对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有文明规定:学历不达标者,不得晋升相应的技术职称。
(1)护理人员数量性不足①全球性缺乏,据统计,全球护理人员缺口达300万以上。
②全国性缺乏,据卫生部统计,至2005年底,我国护士近138.6万人,仅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26%,与WTO的相关标准存在很大差距。
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尚未达到《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的“0.4∶1”的标准。
按照到2015年我国医护比例达到1:1进行预测和规划,我国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每年。
③地区性缺乏,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在调研的75所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足问题。
各医院护士与床位之比均小于0.33∶1。
(2)护理人员结构性短缺《纲要》要求到2010年,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30%,三级医院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 。
对**八县一市的75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地区护士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47.66%;临床护理人员学历结构亟待提高。
(3)人员质量性短缺近年来社区护理、医院专科护理迅速发展。
**将建成一支基本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社区护理队伍,每千人口社区护士人数不少于2人,社区医护比不低于1:2。
可见,大力发展专科与社区护理教育势在必行。
然而传统护理人员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相对较窄,人文素养相对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护理社区化和护理专科化的发展需求。
2.人才需求分析我系组织相关教师共走访了69家用人单位,现有3933名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其对人才需求为2012年610名,2013年644名,2014年718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兄弟省市“援疆兴疆、富民固边”对**发展大力支持,**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地区在**地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高技能实用性人才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全面开展,医生和高技能护理专业人才紧缺,医疗矛盾特别突出,发展护理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级技能型应用性护理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强。
三、专业定位1.就业方向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把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合理、教学内容优化、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面宽,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思想,将培养目标设定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全疆,乃至全国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康复机构、疾病防治机构、老人院等相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和家庭护理等工作。
2.就业岗位目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通常在医疗服务机构的以下工作岗位履行护士职责:病房、门诊、急诊(科)室、监护室、社区护理、医技科室、供应室、中医病房、中医门诊、手术室、产房(助产)、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
在广泛调研,并大力争取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下,结合**乃至**的地域特点,将护理专业岗位分为内科护士、外科护士、妇产科护士、儿科护士、社区护士等岗位。
附表:职业领域及岗位群一览表职业领域及岗位群一览表四、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医院、社区的调研分析,经护理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能利用**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对病人不同民族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具有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服务**少数民族群众,能从事护理行业的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工作,同时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该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包括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应急处理的能力、对常见病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知识、技能结构与态度要求如下:1.知识结构(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2)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3)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4)具备从事本职业内岗位业务的实际工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技能结构(1)能熟练地进行35项基本护理技能操作。
(2)具有一定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技能。
(3)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4)具有对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预防保健服务的技能。
(5)能熟练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
3.态度要求(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2)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法律知识和人际公关能力,具有创业精神及良好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3)具有爱伤观念并能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
(三)应取得的等级和资格证书1.应取得高职英语B级或A级;2.自治区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考试一级证书。
3.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五、课程体系设计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
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
工作任务是依据职业岗位工作程序选取或设计。
1. “工作任务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1)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课程,按照工作领域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方向,以工作任务需要设置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
(2)以职业能力为标准——确定课程标准要以职业能力为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定位相应的知识、技能,设计相应的活动。
(3)根据岗位不同选择合适的载体——组织教学活动要分析不同课程所面对不同的任务,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载体,通过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完成课程目标。
(4)以护士执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强化知识和技能专业教学标准涉及职业岗位标准的内容,要开展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考核,达到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5)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在职业发展方面,将经过初学者—见习护士—实习护士—成熟护士发展的过程(图3)。
专业教学标准要使学生能获得与医院社区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拓宽和加宽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图3 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目标图4 “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图(1)市场调研与专业教学标准论证为了使新专业教学标准更科学更好地为**、**及**的各族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从**、**及**卫生护理服务需求,以及医院社区服务要求及国家护理行业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等信息,为课程体系开发提供充分的依据。
通过对**医院、**医院、**医院、**等医院的调查,确定护理核心岗位为内科护士、外科护士、妇产科护士、儿科护士、社区护士五大岗位。
调研分析每个岗位的职业能力,从而确定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2)聘请护理专家,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重构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分析是课程开发中一项关键性工作,是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
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全面和完整,我们聘请了地区护理各岗位专家及护理部主任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定位。
按照每个岗位的护理工作按五大岗位列出五大岗位技能课和一个公共平台课。
课程结构分析是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的相关性把关联程度比较高的职业能力组成相应课程。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明确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指导课程改革,我们聘请了疆内外不同级别医院护理管理岗位及临床一线护理岗位的12位行业专家和1位课程专家采用“头脑风暴”等方法对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分析,形成了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
每位访谈对象对上述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说明,然后,将访谈结果进行归纳、汇总,结果显示,护理专业主要就业机构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机构中工作岗位有5类、岗位工作任务分析15项(见表)。
表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分析(1)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设计:1)按照**医疗卫生行业岗位需求确定护理职业岗位**地州均为**的地级行政区域,地区级医院设置一般为二级甲等医疗机构,县市级医院设置一般为二级乙等医疗机构,乡镇医院为一级医疗机构。
近几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起来。
根据调研结果来看,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为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从医院和社区护理岗位调研数据分析确定我院护理专业职业岗位为:内科护士、外科护士、妇产科护士、儿科护士、社区护士五大岗位(图1)。
图1:护理专业职业岗位设置2)创新“院校一体,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研结果,通过研究分析,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特点,考虑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自身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三年学制等因素,结合护理行业工作要求,在原有的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E”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托**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各县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区域医院的工作性质和人才需求情况,创新和推进“院校一体,系统设计”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以护理专业公共技术平台为基础,以护理职业岗位(群)实际要求的专业素质为核心,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对职业发展进行方向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