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案)小学科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题第一单元目标测试题一、我会填空: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和(温度)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二、我会选择: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D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B.茎C.叶D.种子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 )。

A.根B.茎C.叶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 )。

A.根B.茎C.叶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C )。

A.根B.茎C.叶三、我会判断: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四、能力题: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答: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复习题(含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复习题(含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电路复习题(含答案)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第二章电路选择题1.用一个电路检测器推断电路板下的连接情况,观察到如下结果:根据上图,电路板下的电线不可能的连接是( )。

A. B. C. D.【答案】 B【解析】【解答】如果电路是通路,灯泡会亮,如果是断路,小灯泡就不会亮。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路的连通情况对小灯泡使用的影响。

2.一节干电池上标有“1.5 V”字样,它表示( )。

A. 电池的重量B. 电池的长度C. 电池的电压D. 电池工作的时间【答案】 C【解析】【解答】电池上“1.5V"的字样代表的是电池的电压。

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

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简称伏),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

3.下列现象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 干电池使小灯泡发光B.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 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碎纸片【答案】 C【解析】【解答】A.干电池放电使小灯泡属于电池放电,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利用的是太阳能加热,不符合题意C.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碎纸片属于静电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4.下列提供的材料中,能够组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是( )。

A. 两根导线,一节电池B. 两根导线,两节电池,一个开关C. 一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两根导线,一个开关【答案】 C【解析】【解答】简单电路最少要具备一节电池、两根导线、一个开关和一个小灯泡。

C 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科学试题答案(二)

科学试题答案(二)

小学科学总复习测试题(二)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37分)1、(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物种起源》)。

3、(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对(变异)现象的描述。

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5、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 , 终点是 (凶猛的动物) 。

6、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 ( 能量)。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8、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9、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1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12、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13、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4、火箭升空利用了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

15、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 (1822 〉年被发现的。

16、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

17、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

18、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19、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是(刘洋)。

20、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二、我会连线(10分)张衡遗传学洗衣机电能→磁能瓦特地动仪收音机电能→热能法拉第蒸汽机节能灯电能→声能袁隆平电磁感应电磁炉电能→光能孟德尔杂交水稻电饭锅电能→动能三、我会判断(20分)1、为了健康的成长,我们要经常锻炼身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试卷复习题(附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试卷复习题(附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试卷复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我们收集的数据,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约是( )个月。

A. 1B. 3C. 5【答案】 B【解析】【解答】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大约是3个月。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凤仙花一般是春天播种,夏天开花。

2.凤仙花的花像蝴蝶一样漂亮,轻轻挑开凋谢变干了的凤仙花,看到里面有( )。

A. 果实B. 种子C. 果实与种子【答案】 A【解析】【解答】轻轻挑开凋谢变干了的凤仙花,看到里面有果实,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

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3.结果之后的凤仙花植株( )。

A. 不会长高B. 还会长高【答案】 B【解析】【解答】结果之后的凤仙花植株还会长高,只是生长速度减慢了,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的是凤仙花的生长的特点。

4.如图所示是桃的某一生长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 )。

A. 开花B. 花变成果实C. 果实成熟【答案】 B【解析】【解答】图一是花,图二是果实,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按阶段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5.凤仙花的真叶是( )。

A. 嫩绿色,椭圆形,两头有点凹进去B. 深绿色,两头有点凹进去,边缘是齿轮状C. 深绿色,顶端尖尖的,边缘是齿轮状【答案】 C【解析】【解答】凤仙花的真叶是深绿色,顶端尖尖的,边缘是齿轮状。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的是凤仙花的叶片的特征。

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植物根的作用的是( )。

A.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B. 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C. 为植物的生长制造营养物质【答案】 C【解析】【解答】A、根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不符合题意。

B、根可以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不符合题意。

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复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复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复习题库及标准答案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复习科学知识竞赛,我们特别准备了以下题库及标准答案。

本题库涵盖了竞赛可能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巩固科学知识,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物体是固体?A. 水B. 空气C. 铁[答案] C2. 下列哪个现象是物理变化?A. 木头燃烧B. 铁生锈C. 水冻成冰[答案] C3. 下列哪个动物是哺乳动物?A. 鲨鱼B. 蛇C. 羊[答案] C4. 下列哪个物质是化学元素?A. 水B. 盐C. 铁[答案] C5. 下列哪个现象是化学变化?A. 木头被切割B. 铁生锈C. 糖溶解在水中[答案] B二、填空题1. 水的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 H2O2. 地球绕着_______转。

[答案] 太阳3. 人类的_______有23对染色体。

[答案] 染色体4.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

[答案] 叶绿体5. 1千克等于_______克。

[答案] 1000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细胞。

[答案]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可以进行代谢、生长、繁殖等生命活动。

2. 请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案]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3. 请简要解释一下什么是牛顿第三定律。

[答案] 牛顿第三定律是指,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实验题1.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水的沸腾点。

[答案] 将一定量的水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即为水的沸点。

希望以上题库及标准答案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科学知识,迎接即将到来的科学知识竞赛!。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复习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复习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复习练习题1. 以下是关于植物的问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a. 植物的种子是从哪里来的?1) 地下2) 空气3) 树上4) 动物身上b. 植物的主要部分是什么?1) 根和茎2) 叶和花3) 果实和种子4) 树干和树叶c. 植物通过什么来吸取养分?1) 叶子2) 根3) 花朵4) 果实d. 植物通过什么来进行光合作用?1) 根2) 茎3) 叶子4) 种子2. 以下是关于动物的问题,请写出正确的答案:a. 哺乳动物是通过哪个部位喂养幼崽?答案:乳房b. 蜜蜂主要通过什么食物获取能量?答案:花蜜和花粉c. 鸟类属于哪一种动物?答案:脊椎动物d. 蛇的身体是由多少节脊椎骨组成的?答案:没有脊椎骨3. 以下是关于天气的问题,请选择正确的答案:a. 强烈的旋风是什么天气现象?1) 雾2) 暴风雪3) 龙卷风4) 霾b. 下雨时雨滴是从哪里来的?1) 云2) 太阳3) 海洋4) 风c. 天气预报中显示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1) 温度2) 风力3) 湿度4) 降水量4. 以下是与地理有关的问题,请写出正确的答案:a.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哪个?答案:亚洲b. 最长的河流是哪个?答案:尼罗河c.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答案:珠穆朗玛峰d. 北京是哪个国家的首都?答案:中国以上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复习练习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帮助你巩固知识并取得好成绩!。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实验探究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实验探究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2——实验探究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小红在学习了《电路》单元后,对电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请你和她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请用导线把下面实验材料连接一个完整的可控制的电路,并用箭头在导线上标出电流的路径。

2.在上面右侧方框里画出电路图。

3.小红连接电路后,发现灯泡没有亮,她要用电路检测器寻找电路中的故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电路检测器自检②从故障电路中取出电池③重复检测,并把检测结果记录下来④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测元件两端,看看检测器灯泡是否发光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③②4.关于电路检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电路检测器前要先自检B.电路检测器可以用于家庭电路的检测C.把两个检测头连接在一起,这个电路就会形成短路5.小形还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了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结果如图。

据此可知盒内的接线是()。

;A.B.C.材料:1个小灯泡、1节电池、1根导线,尝试点亮小灯泡。

①②③6.上图三种连接方式中,小灯泡能点亮的是()。

A.①B.②C.③7.上图三种连接方式中,用手触摸电池可能会发烫的是()。

A.①B.②C.③8.关于电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的灯丝B.只要将小灯泡和电池相连接,小灯泡就会发光C.电路发生短路、断路时,小灯泡都不会发光9.电路的研究。

材料清单:导线3根、发光二极管2个(其中1个备用)、纽扣电池1个。

提示:材料清单中,纽扣电池电压为3V,是安全电压,可用手直接操作。

实践任务:发光二极管有两只“脚”A和B,均为连接点(如图)。

请用导线、纽扣电池点亮发光二极管。

(为方便操作,可以把发光二极管的两只“脚”轻轻掰开)(1)拆开纽扣电池包装,观察后发现纽扣电池其中一面有符号“+”,说明平的一面是___________极,向外凸的一面是___________极。

(2)用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发光极管的A点,另一端连接电池正极;B点与负极相连,此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情况是灭。

小学科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太阳系中,地球是第几颗行星?A. 第一颗B. 第二颗C. 第三颗D. 第四颗答案:C2. 光年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A. 时间B. 距离C. 速度D. 质量答案:B3. 植物通过什么部位进行光合作用?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答案:C5.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晶体?A. 食盐B. 糖C. 玻璃D. 冰答案:C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12小时B. 24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B7. 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A. 鳄鱼B. 青蛙C. 蝙蝠D. 蜗牛答案:C8. 以下哪种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氧B. 铁C. 碳D. 氢答案:B9. 植物的种子由哪两部分组成?A. 种皮和胚乳B. 种皮和胚C. 胚乳和胚D. 种皮和子叶答案:B10. 以下哪种现象是化学反应?A. 铁生锈B. 冰融化C. 石头破碎D. 水蒸发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_________层。

答案:散逸层12. 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

答案:根毛区13. 人体骨骼中,最长的骨头是_________。

答案:股骨14.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_________。

答案:地核15.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和_________。

答案:蓝16. 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是_________。

答案:脾脏17. 植物的花开放后,通过_________吸引昆虫帮助传粉。

答案:花的颜色和气味18.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

答案:自西向东19. 人体中,负责呼吸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

答案:肺20. 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反应生成葡萄糖和_________。

答案:氧气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21.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小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2)(附答案)

《小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2)(附答案)

《小学科学教育》复习资料(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作为—个开放的系统、一种文化的过程,科学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关于自然世界的A.经验 B.知识 C.本质 D.方法2.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条件是A.提出问题 B.课堂讨论 C.教师引导 D.问题导向3.对光学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光走直线,并爵发现了反射定律的是A.泰勒斯 B.毕达哥拉斯C,欧几里得 D.阿那克西米尼4.用实验对小孔成像进行了周密研究,并指出小孔成像规律的是我国古代的实验物理学家赵友钦所著的A.《草象新书》 B.《正蒙》 C.《周髀算经》 D.《物种起源》5.最早使科学教育系统化的小学科学课程是A.实物教学”模式B“自然学习”模式c”进步主义”模式 D.“要素主义”模式6.1 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份报告是A.《学会生存》 B.《我们共同的未来》C.《课程与发展》 D.《文化知识》7.“倾向于排除道德或价值思考,是一种固执的程式化、技术化的思维方式”指的是 A.技术理性 B.经济理性C.科学理性 D.现代理性8.将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分为自然现象和生活需要两个类别的是A.《钦定小学堂章程》 B.《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C.《小学课程标准》(自然) D.《小学高年级自然课程标准》9.从课程理念层面看,我国在1960_____1977年闷确立的小学科学课程的主旨理念是 A.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B.爱科学、讲科学和用科学C.获得自然科学常识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0.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心智发展,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处于从属地位的教学方式是 A.启发式教学 B.实物教学C.对话式教学 D.多媒体教学11.美国科学教育中以掌握重要的科学概念为主要目标的科学教学模式是A.自然学习 B.做中学C.小学科学 D.科学—技术—社会12.1950年到l993年,我国先后编写的全国通用小学科学教材的名称是A.《科学》 B.《自然》C.《常识》 D.《物理》13.在科学教学中,下面属于社区资源的是A.科学校本课程 B.音像制品C.活动方案 D.农业基地14.小学科学课堂上,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并能够模拟现象的教学法是A.实验法 B.多媒体辅助教学法C.讲授法 D.观察法15.通过在线作业、练习等给学习者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这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何种工具来使用?A.资源工具 B.个别辅导工具C.探究工具 D.测评工具16.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的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调查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A.SAPA B.TIMSS C.PISA D.TBSL17.小学科学教育成败的关键是A.小学科学教师 B.小学科学教材C.小学科学课程 D.小学科学评价18.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是A.想象力 B.思维力 C.创造力 D.记忆力19.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指的是教师的A.教学风格 B.教学艺术C.教学技能 D.教学知识20.主要解决“发生了什么”的课题属于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C.微观研究 D.描述研究21.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支柱是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A.蛋白质 B.核酸 C.DNA D.膜结构23.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水资源问题 B.军事问题 C.发展问题 D.政治问题24. 能者为师,科技人员参与教育是科技活动的A.内容特征 B.受教育者特征C.教育者特征 D.教育方式特征25.设计科技活动方案的第一步是A.确立科技活动的目标 B.知识背景的研究C.小学生情况的调查 D.活动内容的设计答案:1-5BACAA 6-10BACAB 11-15CBDBD 16-20DABCD 21-25DACC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2、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微生物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5、水中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钓钟虫、变形虫等;6、水滴中的这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7、做酸奶的方法是:1鲜牛奶加白糖煮开几分钟2冷却到35—40℃时加酸奶搅匀3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再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酸奶就做成了;8、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9、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是杆菌、球菌、螺旋菌;10、细菌的特点是体积小、吃食物、繁殖快;11、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12、利用细菌可以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13、危害人类健康的细菌叫做病菌;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14、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有: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15、霉的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棉絮状;颜色有黑色、白色、绿色、黄色等;16、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17、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18、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低温保存、放干燥剂、太阳暴晒、真空包装;19、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等;20、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21、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2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23、草履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24、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5、大多数细胞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26、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27、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28、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29、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2、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3、船在桌面上模拟进出港时,可以看到桅杆和船身同时出现;4、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1用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现象:进港时先看见桅杆,再看见船身;出港时,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结论:地球是球形;5、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6、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7、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搭载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8、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9、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10、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历了猜想—实践—精细观察的过程;12、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1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海洋、岛屿、峡谷等;14、地形地图或地形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它用蓝色表示水,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15、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拍摄;70年代以后,人们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16、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地震、火山、地热等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17、通过地震,科学家们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通过火山爆发,科学家知道地球内部充满了岩浆;通过温泉等地热能,科学家们知道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非常高;18、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钻孔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19、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的秘密;20、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21、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22、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23、1991年,法国火山学家喀夫特夫妇在考察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时不幸遇难;24火山的结构有地下岩浆、火山通道、地表熔岩、熔岩流、火山喷发物;25、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3用酒精灯加热;现象:冒出大量水汽,番茄酱喷出;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26、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27、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1把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断;现象:毛巾会弯曲成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响声,同时手感到震动;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28、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29、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30、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屋子里就应该就地避险;如果在屋子外就应该向空旷安全处疏散;31、当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方法有:躲到桌子或床底下、躲到卫生间等面积小的房间、开门迅速跑到楼下、把书包或衣服顶在头上;32、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33、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34、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这里在很久很久以前是海洋;35、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36、“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层运动、填海造陆等;37、改变地表的人类活动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一、填空题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3、尽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8、很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10、物体在热和和湿润的环境条件下,轻易发霉;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12、细胞有不同的外形、大小和功能;二、判定题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进人体;√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品中都可以找到霉;√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8、电冰箱能保鲜食品,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品不轻易发霉的条件;√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11、未受精的蛋是一个细胞,受过精的蛋同样也是一个细胞;×12、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13、细胞很小,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1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一种方法;√三、选择题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A、乳酸细菌B、结核杆菌C、双球菌2、细菌对人类C;A、有益B、有害C、有益和有害3、“脓”就是死亡的B和病菌等的尸体;A、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4、生物体的朽迈、死亡是由A朽迈、死亡引起的;A、细胞B、细菌C、病毒5、霉有C种颜色;A、1B、2C、多6、生命体大都由A构成;A、细胞B、细菌C、霉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列文虎克细胞弗莱明微生物胡克青霉素五、问答题1、使用显微镜时要留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2、怎样防止食品和物品发霉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爆晒;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碰到病菌进侵时,白细胞并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进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4、请你设计自制的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进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进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结论: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热气片上;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热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热和、湿润的湿馒头轻易发霉;第2单元一、填空题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熟悉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洗、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8、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二、判定题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3、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5、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6、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8、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腐蚀;√9、地震灾难可分为直接灾难和次生灾难;√10、1957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三、选择题1、第一个用实践证实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C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2、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船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A圈;A、14B、15C、163、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B照片;A太阳B地球C月球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A、地壳的运动B、地下的温度太高C、人类的活动5、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B年;A、1967B、1976C、19806、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CA、向大海倾倒垃圾B、乱伐森林C、改造沙漠四、问答题1、请你设计地球的外形模拟实验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2、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外形,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进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3、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答: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留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结论:地下岩层受到巨大的压力,发生褶皱时,岩层内就会蓄存很大很大的能量;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超过岩层的坚固的程度的时候,岩层就会被压断;一旦岩层被压断、发生断裂时,就会施放出特别大的能量,发出巨大的声响,引起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4、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假如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假如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假如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第3单元一、填空题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天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会天生新物质的变化;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定;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往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由于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二、判定题1、加热烛炬和点燃烛炬是同一种变化;×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天生新的物质;√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4、自行车生锈与湿润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5、在尽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7、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10、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三、选择题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A、烛炬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3、紫甘蓝水是C;A、碱性物质B、酸性物质C、指示剂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进B;A、自来水B、橘子汁C、洗发水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A;A、西红柿B、肥皂C、清洁剂四、问答题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什么答:这是由于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2、请你设计烛炬变化的实验;答:材料:烛炬、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烛炬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感燥的烧杯内没有什么;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的;结论:烛炬燃烧后天生一种新的物质;3、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答:材料:紫甘蓝水、碱水、羊毫、白醋、纸花等;步骤:1用羊毫在“花瓣“上抹白醋;2在“叶子“上抹碱水;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第4单元一、填空题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2、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3、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星座;4、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5、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6、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7、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是冬季;8、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9、银河是由许很多多恒星构成的;10、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11、中国第一位进进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12、中国“神船6号”航天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二、判定题1、太阳总是直射地球的赤道;×2、不能用看远镜直接看太阳;√3、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5、世界上第一个进进宇宙空间的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6、北斗七星是小熊星座的一部分;×7、银河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划开整个天空;×8、地球是月球的卫星;×9、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看远镜;√三、选择题1、A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A射电看远镜B光学看远镜C天文看远镜2、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C;A、金星B、土星C、木星3、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是B;A、金星B、土星C、火星4、太阳是一颗A;A、恒星B、行星C、卫星5、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B;A、水星B、金星C、火星6、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C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A、5.9B、6.9C、7.9四、问答题1、请你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答: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展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第5单元一、填空题1、好奇心总是驱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题目,找出答案;2、假设是根据已有经验先对答案做出的猜想;3、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4、实验是制造条件,收集事物变化证据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模拟实验;二是对比实验;5、假设一般用假如……那么……来表达;二、判定题1、一种探究方法能解决所有题目;×2、假设不需要证据来验证,所有的假设都正确的;×3、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4、搜集证据是一个轻易的过程;×5、同一个假设可以被多次验证;√6、做科学实验,要学会控制变量;√三、问答题1、做科学实验时,应留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留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留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留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对比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验、食盐的溶解快慢实验等3、提出一个有着恐龙灭尽原因的假设答:多数科学家以为,恐龙生活的时期地球上天气热和;后来,大约6500万年以前,地球上的天气忽然发生急剧变化,气温变得很低,热血的恐龙承受不了严冷的天气,而它们又不能像其他体积小的冷血动物那样,寻找一个合适的洞被和谐冬眠,所以全被冻死了;也有人以为,可能那时天空中有一颗巨大的流星陨落到地球上,引发了一场熊熊大火,大火使地球骤然升温,恐龙因不能很快排汗以降低体温,所以灭尽了;还有一种观点以为,是哺乳动物偷吃了恐龙的蛋,使得它逐渐灭尽了;还有人以为,恐龙生长后期,出现了一种有毒的植物,恐龙正是吃了这种有毒的植物而灭尽的;4、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实验当中有哪些对比因素答:石子的大小、扔的高度、扔的方向等等;5、从前人们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结合“地球的表面”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答:“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陆地占40%,而陆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适合人居住;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居住生活;6、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假如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假如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假如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7、做科学实验时,应留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留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留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留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8、请你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答: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展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9、做科学实验时,应留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留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留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留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10、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对比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模拟喷气式飞机的实验、食盐的溶解快慢实验等;11、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外形,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进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12、请你设计烛炬变化的实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选择题精选及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选择题精选及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选择题精选及答案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选择题1.植物的根、茎和叶,最先长出来的是( )。

A. 叶B. 茎C. 根【答案】 C【解析】【解答】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的是植物的生长顺序。

2.一般情况下,人体能承受的最高电压为( )。

A.1.5 V B.36 V C.220 VA. 1.5VB. 36VC. 220V【答案】 B【解析】【解答】人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的电压为36V。

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规定的安全电压为36V,超出36V的电压人就会触电。

3.种子发芽时,最先长出的是( )。

A. 胚根B. 子叶C. 胚芽【答案】 A【解析】【解答】种子萌芽时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的根最先发育出来,并且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方向始终朝下。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A. 看一看B. 摸一摸C. 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D. 拓印【答案】 C【解析】【解答】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分析】可以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5.叶的生长的第一阶段是()A. 叶芽B. 小叶片C. 嫩叶D. 枯叶【答案】 A【解析】【解答】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叶芽,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生长阶段,是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也就是叶芽是第一阶段。

6.()是落叶的季节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 C【解析】【解答】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小学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小学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小学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是多久?A. 一天B. 一个月C. 一年D. 十年答案:C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3.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动物?A. 狗B. 猫C. 树D. 鸟答案:C4. 人体的哪个系统负责呼吸?A. 消化系统B. 循环系统C. 呼吸系统D. 神经系统5. 以下哪个现象与月球引力有关?A. 潮汐B. 地震C. 风D. 雨答案:A6. 哪个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钙C. 氧D. 氢答案:A7. 植物的种子是由哪部分发育而来的?A. 根B. 茎C. 花D. 叶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化石燃料?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答案:D9.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可以反射紫外线?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现象,公转产生了______现象。

答案:昼夜交替;四季变化2. 植物通过______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根;叶3. 动物的______系统负责消化食物,______系统负责血液循环。

答案:消化系统;循环系统4. 月球是地球的______,它围绕地球转动。

答案:卫星5.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

答案:水6. 植物的______部分可以保护植物免受干旱和寒冷的影响。

答案:种子7.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答案:天然气8. 人体的______系统负责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答案:神经系统9.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答案:臭氧层10. 植物的______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2023年小学毕业教科版科学精准复习综合练习卷(二)(五上专题)

2023年小学毕业教科版科学精准复习综合练习卷(二)(五上专题)

小学毕业精准复习综合练习卷(二)(五上专题)一、选择题。

(每空2分,共40 分)1.()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

A.灯光B.闪电C.太阳2.电影院应该选择()的布料做窗帘。

A.颜色浅、比较厚B.颜色深、比较薄C.颜色深、比较厚3.科学家利用光的()原理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A.折射B.反射C.散射4.人站在路灯下时会出现影子,这是因为()。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沿直线传播5.潜望镜成像时,光经过了()次反射。

A.1B.2C.36.我国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地处(),那里有冰雪覆盖的山峰。

A.平原B.高原C.丘陵7.地球内部结构类似于鸡蛋,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8.被风刮跑的沙子,在风速减慢时会沉降下来,逐渐形成()。

A.戈壁滩B.沙漠C.平原9.河流在流经()时,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

A.山地B.高原C.平原10.下列自然灾害中,与风有关的是()。

A.沙尘暴B.泥石流C.火山喷发11.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利用日影长度来计时的仪器是()。

A.浑天仪B.圭表C.水钟12.下列因素不会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是()。

A.容器的粗细B.水位的高低C.水的颜色13.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摆绳长度大约是()A.15 厘米B.25 厘米C.60 厘米14.计时工具摆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A.等时性B.重复性C.往返运动15.一个摆1分钟摆了50次,想要它摆60次,我们可以()。

A.增加摆绳长度B.缩短摆绳长度C.减小摆锤质量16.我们平静时每分钟心跳为()。

A.10~30 次B.60~100 次C.100 多次17.下列各项属于人脑结构的是()。

A.大脑B.小脑和脑干C.A和B都是18.能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是()。

A.关节B.肌肉C.骨骼19.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是()。

A.肺的呼吸B.胃的蠕动C.心脏的跳动20.通过反复练习记住乒乓球发球的方法,属于()。

A.动作记忆B.形象记忆C.语言记忆二、判断题。

小学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复习题(二)

小学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复习题(二)

小学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复习题(二)-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小学科学学科基础知识复习题(二)转发评论2011-03-22 09:19五、宇宙一、判断167、()地球上的四季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168、()傍晚,背对太阳方向站立,这时我们的前面是东方,背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面。

169、()太阳,包括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行星、彗星、卫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作太阳系。

170、()地球公转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171、()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约是自转一周时间的30倍。

172、()地球与月球都是不会发光的行星。

173、()我国在春分日时,昼夜是一样长短的。

174、()不管是东半球还是西球,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的。

175、()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176、()在地球任何地方的大树,树叶茂盛的一方一定是南方。

二、选择177、北半球黑夜最短的一天是()。

A、春风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78、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在()。

A、南北回归线之间B、南北极之间C、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D、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17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B、自南向北C、自西向东D、自北向南180、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就形成了()。

A、昼夜现象B、日食现象C、月食现象D、四季现象181、外出时,我们看到树桩上的年轮,可以识别年轮宽的一面为()。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182、月球上的山脉基本上都是()。

A、高原B、环形山C、火山D、丘陵六、环境保护一、判断183、()防止空气污染,就是要多扫地、多洒水、防止尘土飞扬起来。

184、()绿化校园能使校园内的空气新鲜。

185、()生产者会利用阳光和氧气合成自身的营养物质。

186、()古代恐龙因为不能适应地球气温骤降和食物减少等环境变化而绝种了。

187、()生物及周围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相互依存所组成的系统叫做生态系统。

最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二年级科学综合练习题 及参考答案

最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二年级科学综合练习题 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30 分,每空1分) 1 、磁铁能够吸引 和镍。

2 、磁铁指北的磁极叫做 ,用大写字母 表示。

磁铁指南的磁极叫 ,用大写字母 表示。

3、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000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 。

4、人的身体分为 、颈、 、 四个部分。

5、我们察看四周的世界能利用 、 、 、 和 。

6、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人体可分为 、 、 、 四部分。

可用 、 、 、 的方法观察身体,比如用手摸胳膊,可以感觉到 的存在。

7、人体外形是 对称的。

8、指南针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 和 。

9、我们在吃包子感觉到包子馅是甜的,我们用到的 是 觉。

10、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 。

二、选择题。

(共20 分,每小题2 分) 1、以下物体中能够被磁铁吸引的是( )。

A 橡皮 B 回形针 C 塑料小尺 2、以下哪一种方法不可以使铁质小车运动起来?( ) A 用手拉 B 用手推 C 用磁铁吸引 D 用眼睛看 3、不接触回形针,磁铁便可以把回形针吸过来,这说明磁铁( )。

A 能够隔物吸铁B 能够隔空吸铁C 磁力很强 4、条形磁铁有( )个磁极。

A 一B 两C 三 5、磁悬浮列车运用的是磁铁( )的原理?A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B 隔空吸铁C 隔物吸铁 6、吃饭时我们用到的感觉器官正确的一组是( )。

A .味觉和嗅觉 B .听觉和嗅觉 C .听觉和视觉 7、判断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我们能够用( )。

··························密·································封······························线·················A 耳朵B 眼睛C 鼻子 8、盲人摸读盲文利用的是(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解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用手将水面上的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潜水艇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会由于电线受冷收缩,电线就容易被拉断。

4、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强。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比较液体体积轻重的仪器叫比重计。

8、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9、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热传导。

10、一个沉的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在液体中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2.5N_。

11、一个能浮的物体自身的重力是2N,用6N的力把它压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4N。

12、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

(至少三位)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

13、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_长短_和__方向_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17、日晷利用光影计时,水钟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摆钟的出现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18、热的传递方式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

19、我国目前采用的标准时间是北京时间。

教科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综合题(含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综合题(含答案) (2)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含答案)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1.科学探究题。

如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检测一下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根据出现故障的原因,说说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加以解决。

检测有无故障解决的方法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座松了;有;拧紧、连接好导线后连入原电路中;导线内铜丝断了;有;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根新的导线正常后连人原电路中;电池没电了;有;更换新的电池【解析】【解答】对小灯泡不亮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得出:当小灯泡坏了是,电路是有故障的,可以采取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小灯泡正常发光后再连接到原电路中的措施;灯座松了,也会导致电路出现故障,解决的方法是拧紧、连接好导线后连入原电路中;导线内铜丝断了,也会使电路出现故障,解决方法是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根新的导线正常后连人原电路中;电池没电了,也会使电路出现故障,解决方法是更换新的电池。

【分析】根据各种电路的故障,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2.请你调查一下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它们用电的类型分别是什么?【答案】解:不懂电器技术的人,对电器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屋外电线和进户线要架设牢固,以免被风吹断,发生危险。

不要用湿手触碰开关和用电器,以免触电。

【解析】【解答】家庭中,不仅有使用电插座为电源的,而且也有使用电池为电源的,比如有电话机、电视遥控器、计算器等等。

【分析】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3.一个连接着两个小灯泡的电路出故障了,请你推测一下出故障可能的原因。

(至少两点以上)【答案】(1)小灯泡的灯丝断了;(2)电池没电了;(3)导线中间的金属丝断了;(4)电池盒出故障了。

(合理即可)【解析】【解答】电源没电;灯丝断了;导线某个部位断了;灯座接线柱松了等等都是可能出故障的原因。

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2(含答案)

2020春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卷2(含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复习卷一、填空题1.我们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________V的电。

2.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灯泡没有发亮,说明灯泡中没有________通过。

3.我们生活中的电可以分为两大类,发电厂输送来的电是________,干电池的电是________。

4.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5.电路连接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________方法连接的。

6.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2节电池串联起来,电压是________V;并联起来,电压是________V。

7.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________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8.把电池的铜帽和锌壳用电线直接连接起来,就会发生________现象。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________;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________。

10.列举三个能导电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三个不能导电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11.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12.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13.脱毛衣时闪现的电火花是毛衣磨擦产生的电流造成的,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14.小明二次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某样物体的两端,灯泡都没有发光,这物体肯定是绝缘体。

()15.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

()16.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要重复检测一次。

()17.连接的电池越多,灯泡一定越亮。

()18.导体就是金属。

()19.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20.对人体来说,低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试卷含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试卷含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一)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共29题)1、植物的生命过程中要经历()、()、()、()、()的过程。

2、植物从一粒()成长为一株植物,在这株植物上又结出数粒(),循环往复,延续它们的()。

3、记录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方法有()和()。

4、有些植物用()、()、()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大多用()繁殖后代。

5、有些种子太小了,我们要用()来看。

6、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等各不相同。

7、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是()的好季节。

凤仙花播种的季节是()。

8、凤仙花在花盆中的播种方法有4步:①、()。

要挑选那些()的、没有()的种子;②、准备好()和(),把一块()放在花盆的()上,然后放入()的();③、用()在土中按2~3个(),深度约(),每个小坑放()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盖上;④往花盆中()适量的(),使()湿润,将它放在()的地方。

9、除了在花盆中播种凤仙花,我们还可以到校园的()中播种凤仙花。

10、要看到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过程,可以用这个办法:①、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②、把种子放在()和()的中间,也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放置种子;③、往土壤中浇适量的(),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11、种植植物是一项()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和()等多项工作。

除在()的过程中,每天记录()次()的长度外,从()出土开始,每()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观察叶的()和(),并记在()上。

还可以用()、()和()等方式写观察记录。

12、从土壤中连根拔出一棵树是()的,这是因为植物的根有()作用。

13、种子萌发先(),再(),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

14、植物根的作用是:①、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②、将植物()在土壤中。

15、种子播种后,我们先看到了(),后来种子又变成了(),()越长越高,最后开花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鸡蛋的外壳上有一些小孔的作用是空气进出。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有些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叫做不完全花。

4.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5.花岗岩是由石英、云母、长石组成的。

6.在油菜、栗子、蒲公英三种植物中,依靠自身弹射作用散播种子的是油菜;依靠跳动或滚动作用散播种子的是栗子;依靠风力散播种子的是蒲公英。

7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8.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9.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消化。

10.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家庭中各用电器以及各插座之间一般都是并联的。

把电池的铜帽和锌壳用电线直接连接起来,就会发生短路。

11.种子开始发芽时,最先冲破种皮的胚根。

12. 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这样的动物我们称为卵生动物。

13.可以用来点豆腐的矿物是石膏。

14.油菜花是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15.马铃薯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等食物富含脂肪。

16.苍耳、鬼针草、英泰等植物早实长有许多钩或刺,或者像野葡萄多肉好吃,果实的这种结构有利于借助
动物将种子传播到远处。

二、判断题
(×)1.油菜花有一片花瓣掉了,它就是不完全花。

(√)2.完全花一定是两性花。

(×)3.家里的电灯一般都是串联,因为这样开关方便。

(×)4.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我们不能吃含有脂肪的食物。

(√)5.冬天脱下毛衣经常会听到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静电现象。

(×)6.矿物都是以颜色命名的,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色彩。

(×)7.我们可以用湿布擦电器和开关。

(×)8.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就可以吃了。

(√)9.种皮是种子的“铠甲”,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

(√)10.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11.高温加热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所以食物应以生吃为主。

(×)12.颗粒微细,滴稀盐酸冒泡的是石灰岩。

(×)13.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越能说明这种食品档次高,质量好。

(×)14.有电就会产生电流。

(√)15.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
(√)16.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霉菌就是微生物的一种。

(×)17.椰子、蒲公英、柳树都是属于风传播的。

(×)18.只有在山上才可以找到岩石,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岩石的。

(√)19.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否通电之前,两个检测头要先相互接触一下,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20.简单电路中如果使用的导线太短,就会出现短路现象。

三、选择题
1 .在给遥控器换电池的时候,遥控的电池槽内有”+”的地方应该与电池的 ( A )相连。

A.铜帽B,锌 C.铜帽或锌壳 D.以上答案均有误
2 .物体中同时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但物体却不显示带电的原因是( C )。

A.因为静电不是电
B.静电很弱小,人体感觉不到
C.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3. ( D )霉菌生长比较快。

A放在桌上的干面包 B.放在桌上的潮面包 C.放在冰箱里的潮面包 D.放在温度较高处的潮面包
4.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C )。

A. 橡皮
B. 纸片
C. 铜线
D. 木棒
5.将两个小球用棉线拴在一个小木尺上,出现了相互吸引的情况,由此可知,两个小球所带的电荷是(B )。

A. 同种电荷
B. 异种电荷
C. 可能是同种电荷,也可能是异种电荷
6.许多蔬菜含有丰富的(D)。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
7.( A )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8.如果反复将鹅卵石烧热后放入冷水中,使岩石裂开、变小,是为了证明(A )。

A. 冷与热对岩石的影响
B. 摩擦对岩石的影响
C. 植物的根对岩石的影响
9.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粉在(C )。

A. 雌蕊的柱头上
B. 雌蕊的子房里
C. 雄蕊的花药里
10.保留有古代生物遗体的岩石叫( B )。

A.浮石
B.化石C、板岩
11.张叔叔患糖尿病,医生建议他少吃含糖类食品。

他去买饼干应该特别注意(B )。

A. 饼干的名字
B. 饼干的成分
C. 饼干的生产日期
D. 饼干的生产厂家
12.一朵完全花应具备以下几个部分(B )。

A. 萼片、雄蕊、雌蕊
B.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C. 萼片、花瓣、雌蕊
13.一节干电池上标有”1.5 V”字样,它表示( C )。

A.电池的重量
B.电池的长度
C.电池的电压
D.电池工作的时间
14.观察岩石时,应该充分利用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其中最不常用的感觉器官是( C )。

A. 眼睛
B. 耳朵
C. 嘴
15.食物中能调节我们身体机能的营养成分是( C ).
A.蛋白质
B.脂肪和糖类
C.维生素和矿物质
D.蛋白质和脂肪
16.并联电路中,一个灯泡坏了则另一只小灯泡( A )
A.正常发光 B,不会发光 C.会被烧坏
17.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用棉签蘸一点食物,涂在白纸上观察其颜色变化。

B. 在食物中滴几滴白酒,观察其颜色变化。

C. 在食物中滴几滴碘酒,观察其颜色变化。

18.用稀盐酸滴在下列矿物中能冒气泡的是( A )。

A. 石灰岩
B. 石英
C. 方铅矿
D. 赤铁矿
19.观察到一块岩石是黄色的,有很多小孔,手轻轻一摸就有很多颗粒散下来,该岩石可能是(B )。

A.大理岩 B,砂岩 C.花岗岩
20.沙糖桔是桂林颇有盛名的传统特色果品。

下列关于沙糖桔的发育顺序正确的是( B )。

A.开花-受精-传粉-果实成熟
B.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
C.受精-开花-传粉-果实成熟
四、连线题
1.
2.把食物与其富含的主要营养成分连起来。

3.把小灯泡各部分的名称和对应的部位连起来。

蛋白质包心菜
脂肪鸡蛋
糖类馒头
维生素肥肉
4.
6.
5.把植物种子各部分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胚根保护种子
胚芽长成植物的根
子叶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种皮为种子萌发提供养料
7.请将以下观察方法与观察现象连起来。

用肉眼观察软硬程度
用钥匙划颜色、条纹
用放大镜观察颗粒
用手电筒照射反光能力
滴稀盐酸产生气泡
五、实验探究
1.设计一个“温度对面包上霉菌生长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材料:面包两块、水、霉菌、牙签、冰箱、塑料袋、滴管。

相同条件:潮湿程度相同; 不同条件:温度不同。

方法过程:(1)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2)在两块面包上都滴十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扎紧袋口。

(3)将块面包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另-块面包放在窗台上。

观察变化。

(1)实验现象:几天后,____ 窗台上____ 的面包很快长出了霉菌,而____冰箱里____的面包霉菌很少。

(2)实验结论: ____ 温暖的环境更适合霉菌生长________ ________
玻璃泡
灯丝
金属架
连接点1
连接点2
2.如右图所示,小明按照甲、乙两幅图组装电路(用的都是新电池),
发现小灯泡都不发光,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C )。

A.甲图的灯泡有电流通过,乙图的没有。

B.乙图的灯泡有电流通过,甲图的没有。

C.甲、乙两图的灯泡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3.小刚借助电路检测器寻找乙图电路中的故障,正确的顺序是(C )。

①电路检测器自检。

②从故障电路中取出电池。

③重复检测,并把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④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测元件两端,看看检测器灯泡是否发光。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4.老师芾领我们采集了许多不知名的矿物,我们进行了仔细观察。

(1)我们可以从光泽、__透明度__ 、___颜色_ __形状等方面对矿物进行观察。

(2)在吸取稀盐酸等液体试剂时,我们常用的一种仪器叫____ 滴管 ____。

(3) 如果我们要观察矿物的条痕颜色,需要的材料是( C )。

A.小刀
B.手电筒
C.白色无釉瓷板
(4)我捡到的矿物外表是黄色的,条痕颜色是绿黑色的,要判断它是什么矿物,( B )这种颜色更可靠。

A.黄色
B.绿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