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本遣隋唐使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七—九世纪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的派遣經过及其影響

七—九世纪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的派遣經过及其影響

作者: 王立達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9-14页
主题词: 遣唐使;遣隋使;南北朝;大化革新;封建政权;隋唐;曹魏;公元前;大使;天皇
摘要: <正> 一、隋唐以前的中日交化关系从考古学發现来看,証明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的秦代,我國交化已開始傅入日本。

近年來在日本山陰、北陸等地區曾經發现过許多類似先秦古鐘的日本制造的铜鐸;此外在九州北部,亦曾發现过同特期我國制的铜劍、铜矛等古器物。

到了兩漢三國時代,我国和日本北九州一带的往來更加密切 趦蓾h時代,双方是通过朝鲜半岛而間接接觸的,例如后漢書卷——五倭傳說:“自武帝滅朝鲜,使譯通於漢者,三十許國” 龂鴷r代,曹魏和倭女王國間的正式通使来往,从公元二三八年開始,十年之中就有六次,而其間也大抵是經由朝鲜半岛的。

例如三國志卷三十倭人傳記載:景初二年(二三八)倭女王派遣大夫难升米等赴曹魏時,就是通过帶方太守刘夏的介紹而前往的。

由于双方往来的频繁,当時我國北方社会經济的組織和生産方法就对日本發生了很大的影响。

兩晋南北朝時代,日本在政治經济各方面都較前有了進步。

当時北九州已(?)大和朝廷管辖,開始和我國南方的封建政权建立了直接的往來關系,。

日本简史:跨越了3个世纪的日本遣唐使,为日本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日本简史:跨越了3个世纪的日本遣唐使,为日本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日本简史:跨越了3个世纪的日本遣唐使,为日本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日本简史:跨越了3个世纪的日本遣唐使,为日本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关键词:圣德太子改革、鉴真东渡前因:圣德太子改革圣德太子执政时期,向隋朝派遣了五次使者,其原意是向隋朝学习佛法,促进佛学的交流。

但是这几次使者的派遣给日本远不止佛教的知识,更为日本树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学习的典范。

▲圣德太子(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后果:鉴真东渡公元753年,鉴真终于成功到达了日本,传授佛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佛学和文化的发展。

▲鉴真东渡过程始末一、遣唐使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学子、僧侣告别国家,登上了驶向大唐的航船,他们将大唐先进的知识带到了日本,他们就是“遣唐使”。

遣唐使即“派往唐朝的使节”。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共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规模多在百人以上。

唐朝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科技文化通过这些遣唐使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日本,为日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距离日本派“遣隋使”到中国已经好多年了,现在当权者已经换了,还派不派人呢?▲遣唐使二、大化改新当时执政的舒明天皇左思右想,还是拍了板:“去!”一则要看看新的王朝是否还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习,另一则是要探探海对岸的新的帝国对日本是个什么态度。

但是派谁去呢?这时候犬上三田耜和药师惠日进入了天皇的视线。

这两位也算是和中国打交道的老江湖,隋朝的时候就受到圣德太子的指派,作为“遣隋使”进入中国学习,中国的民情风俗、待人礼节都有一定的了解。

由他们带队,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纰漏。

遣唐使带回来唐朝优秀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日本依照唐朝的模式进行了大化改新。

改革结束的日本虽然一地鸡毛,但是民族自信心却大大提升。

可惜663年白村江一战,唐朝、新罗联军击败日本、百济联军,大唐好好给日本上了一课:做人不要太狂了。

第二年,战战兢兢的日本接待了唐朝的使者郭务悰、刘德高。

被大唐使者明敲暗打的日本人痛定思痛,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跟帝国学习了些皮毛而已。

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自古以来9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文化就有密切的联系9两国人民互相往来9两国文化互相交流9对中日两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0一!大化改新的背景(一)日本国内各阶级矛盾加剧七世纪时9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社会的生产力迅速提高0但是在此时东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9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兴起9朝鲜的新罗崛起9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0日本对朝鲜的几次入侵都失败了9这使日本的大和政权的威信一落千丈9政权发生了动摇0日本在侵略朝鲜失败后9统治阶级加强了对部民的剥削和奴役0统治阶级的奴役和剥削9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9各地起义此起彼伏0在人民起义的冲击下9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9斗争激烈0争夺部民和土地的斗争不断9从而加深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0盘井之乱就是这种矛盾激化的反映0由于中国和朝鲜形势的变化以及人民的反抗斗争9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和政权的统治基础9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了探索改革之路0(二)与唐朝的接触及遗唐使的派遣隋末唐初9日本的一些贵族接受了汉文化9提高了文化水准0因此当他们处于不利的时候9就有可能学习唐朝先进的统治方法9借以摆脱困境9巩固统治0七世纪的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9使唐朝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9并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0那时的日本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9积极谋求向唐朝学习9建立良好的关系9先后派遣了l3批遣唐使到达长安9规模庞大9组织完备0许多的留学生经历了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繁荣9看到了唐朝的先进制度对周边的影响9回国后对日本的部民制度要求改革9学习唐朝的均田制和贾建梅(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l50050)曾桂山趁机里应外合9陈伯川及警卫员被俘9并向守卫奇克的八连猛烈进攻9刘\闫率队顽强抵抗9在激烈战斗中9刘公魁同志身先士座指挥战斗9在猛烈的冲杀中不幸壮烈牺牲0经过一天一夜的顽强抵抗之后9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9闫思聪同志率队突出重围9奇克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0我军逼近逊克县城时9匪首旅长刘光才等离城逃窜9我们顺利进驻县城9结束了挺匪对县城的统治9我人民政府宣告成立0为建立巩固的东北后方根据地9在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9派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洪学志司令员率主力部队特务团到达逊克县9挺匪在我军的严厉围剿下窜往嘉荫\乌拉戈一带9为彻底\干净地消灭这伙土匪9由合江军区李荆甫司令员指挥部队由东向西进剿0洪学志司令员指挥里河地区的部队由西向东围剿0在我军钳型围剿下9敌军大部被我歼灭9只剩几个匪首窜到逊克县松树沟一带0匪首旅长刘光才(外号刘山东)\参谋长张景云(外号张小胡)\团长李亚州随后也被我军擒获0至此这股祸国殃民的挺匪被我军全部消灭0逊克\嘉荫的人民重见了天日9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9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0学术园地!"租庸调制9加强中央集权9实行三省六部制等0著名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和僧冥等都在中国学习几十年9回国后积极的传播中国文化9从而为日本的变革打下了基础0二!大化改新的实行六世纪后半期9日本朝廷针对部民脱籍的现象9开始改变经营的方式9建立了田不和户籍制度9把各家族人丁纳入了国家控制之下0那时9佛教开始从中国传入日本0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9接受佛教就意味着学习唐朝文化9从而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进步0646年9日本孝德天皇即位0他仿造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9并学习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0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9因此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0其内容据日本历史书日本书记所记载l!废除王室和贵族对部民和领地的控制9把全国的土地和部民都作为天皇的土地和部民2"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3#改革中央体制9加强中央集权统治0三!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一)对于日本国内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具有积极意义大化改新是在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9在当时东亚国际形势的影响下9由统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0改革的结果是使部民摆脱了氏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公民0班田制按人口分田9以户来耕作0部民的地位有所提高0实行了土地国有和加强中央集权制9抑制了贵族豪强的氏族特权9进一步克服了氏族陋习9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0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9使土地和部民从日本王室和贵族控制下解放出来9作为国家的土地和公民9由国家分给口分田9使他们对国家负担一定的租税和劳役9这就改变了上述奴隶劳动的支配作用9形成以班田农民的劳动的社会基本形态0所以9大化改新的结果9促使日本部民奴隶制的终结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初步形成0(二)通过大化改新9加强了国力9也促使日本开始从各个方面学习唐朝文化9积极开展文化交流0首先9对于佛教的传播0圣德太子在大化改新后提倡佛教9不惜巨资兴建了许多佛教寺院9如法王寺天王寺法隆寺等壮丽的佛教寺院9从而为日本的佛教和佛教文化以及佛教寺院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9奠定了基础O据日本的文献记载9此后日本的贵族开始信奉佛教9当时日本有佛教寺院千余所0随着佛教在日本的传播9佛教仪式以及其它学术思想在日本也广泛的传播起来0其次9对于中国文化艺术及传统习俗的学习0日本留唐学生空海吉备真备分别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的偏旁部首9创造了日本文字的片假名和平假名0日本当时的都城京都的建筑式样也仿造唐朝的长安城9城内也有朱雀大街和西市东市0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也和唐朝人的习惯相仿0日本曾出土了很多唐朝初年的开元通宝铜钱9我国的西安也发现了日本的银币和同开宝0这都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0日本人的制茶方法也是同唐朝学来的9后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茶道0在风俗方面9如端午节饮菖蒲酒9七月七的乞巧节9重阳节登高等等9都是从唐朝学去的0可见9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9触及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0纵观现今的日本9源自于其博采众长的特点0日本文化虽然受中国文化很大的影响9但日本的文化也是自己去争取自己去探索的0记得在日本一位友人家中的大厅9挂着一幅c海纳百川y的横匾9不难看出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外来文化的民族0总之9在上千年的中日两国友好交流史中9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广泛\最深远的0而对于由它影响又导致的在日本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化改新9又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9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极好例证之一0学术园地!"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作者:贾建梅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刊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2004(1)被引用次数:1次1.葛继勇.GE Ji-yong鉴真弟子法进的东渡活动与《进记》[期刊论文]-唐都学刊2007,23(4)2.梁文清论古代日本对汉文化的移植与大化改新[期刊论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3.吴二林唐文化在日本的渗透[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4.毛铿祖.Mao Kengzu广东丝绸生产、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期刊论文]-广东蚕业2001,35(4)5.张铁珍.贾云刚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6.高留成唐朝时期日本留学僧译经大师灵仙考[期刊论文]-船山学刊2007(3)7.孙玉巧遣唐使制度废止原因试析[期刊论文]-咸宁学院学报2003,23(2)1.刘小湘.胡依琴.肖潇东亚传统体育项目进奥辨析[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 2008(1)本文链接:/Periodical_heiljsz200501026.aspx。

简论日本遣唐使

简论日本遣唐使

作者: 孙宏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页码: 51-54页
主题词: 遣唐使;经济文化交流;留学生;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史;友好往来;中国和日本;天皇;大化革新;日本社会
摘要: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

到了唐代,双方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逐惭达到了高潮,日本陆续不断地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吸收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

一、遣唐使出现的历史背景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遥远的古代起,东亚大陆和日本之间就有往来。

在《汉书·地理志》中“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记载,说明至少在西汉时中国已和日本有交往了。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二、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回答以下三 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①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个问题 归国留学生的推动; ②归国留学生的推动; 设问一: 设问一:大化改新是在什么背景 改革派发动消灭豪族的政变,建立新政权。 ③改革派发动消灭豪族的政变,建立新政权。 下发生的? 下发生的 设问二: 设问二: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 2、大化改新的措施 、 哪些?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 ; 哪些 设问三: 设问三:大化改新的重大历史意 经济: 经济:②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 义是什么? 义是什么 ③设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制 ;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条件 、 ①从地理位置看:中日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从地理位置看:中日同处东亚, 从社会发展看:中国先进, ②从社会发展看:中国先进,具有吸引力 从日本自身看:不畏艰险, ③从日本自身看: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2、内容 、 ①互赠礼品,构成贸易形式 互赠礼品, ②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和生活风俗 3、影响 、 ①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②促进日改新的历史意义 、 大化改新打破了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 大化改新打破了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既然大化改新是仿 效唐制推行的, 效唐制推行的,那么二 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由上表可以看出,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 由上表可以看出, 不仅如此,日本的都城、文字教育、 本,不仅如此,日本的都城、文字教育、服饰等也深 受唐朝影响,以至大化改新后的一个时期, 受唐朝影响,以至大化改新后的一个时期,在日本文 化史上被称为“唐风时代” 化史上被称为“唐风时代”。但日本并未学习中国的 宦官制度,也未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思想, 宦官制度,也未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思想, 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这种态度值得研究和借鉴。 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这种态度值得研究和借鉴。

人教历史七年级遣唐使的影响

人教历史七年级遣唐使的影响

朱 雀 大 街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看图识史
?谁是卧底
我可以用来在大唐 买东西 我是铸造于唐朝后 期的铜钱
暂停半分钟
我外圆内方很可爱
试一试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遣唐使的影响
遣唐使影响
制 度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幵正式开始改革, 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 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
看图识史
建筑
西 市
东 市
你知道假名和汉字有什么关系么?
日汉文对照简表平假名 汉字 来自假名 汉字あぃ ぅ

以 宇

ィ ゥ

伊 宇








遣唐使影响
节 日
服 饰
茶 道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建筑 建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节日、服饰、茶道等
文化 文化 生活 风俗
推荐书籍:
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
推荐网站及视频:
/2015/04/24/VIDA1429839997077997.shtml
纪录片:探索发现《大明宫》

日本律令制都城的变迁和遣隋·唐使

日本律令制都城的变迁和遣隋·唐使

言一行都可以迅速在较高文化阶层中 掀起一个唐风行动, 正表达了 贵族对隋唐高度文明 的渴求之心。在这种形势下, 藤原京所显示的就是早期遣隋唐使对隋唐长安的回忆和刚
进人隋唐文化圈的日 本的急切模仿。
经历 1年而建成的 0 藤原京为何在仅仅使用 1余年后便废弃, 0 而于7 年迁都新京 1 0 平城?日 本学者有认为是与7 年粟田 0 2 真人遣唐使团 所带回的 有关唐长安城的最新资料
日 文化交 唐 流中的 作用。 公元6 年第一次遣隋 0 0 使节团的 来访[, 4 直到8 年最后一 ] 3 8 批
遣唐使,中经2 〕 0 多年, ( 每一次遣隋・ 唐使节的来访, 他们所持归的情报信息, 都给国 家带来新风尚, 使之在新都建设中展现不同的变化。
自 年, 公元5 5 2 百济王将佛教传到日 本后, 佛教就成为日 本政治中密不可分的组成 部分。每一次的 权力争斗几乎都有佛教作为背景。例如苏我氏打倒物部氏, 中大兄皇子 和中臣 镰足夺权于苏我氏, 乃至平安迁都摆脱旧佛教势力等,皆以崇佛排佛方式出现。 学习输人中国 佛教成为日 本此后一直的重要国家大事。 0 年小野妹子一行虽无成员名 6 7 单, 但朝贡目 的清楚写着 “ 开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 故遣朝拜, 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 法。 ”(《 隋书》卷八一东夷传)正是佛法学习带动了日 本对整个隋唐文明的全面吸收, 从68 0 年到以 后历届遣唐使派遣, 其成员除留学生、 学问 僧外, 还有阴阳士、医者、 乐 者、 画工等等各行各业人员, 学习政治思想、 佛教、 文学、 各种技艺等在内的整个隋唐 文明, 其中 佛教的发展变化自 始至终都影响着日 本社会。遣隋・ 唐使成员的陆续归国, 不断给日 本文化输人新鲜血液。如果圣德太子进行的推古改革还很难说与遣隋使有关, 那么到大化革新,已经是在遣隋留学生、 学问僧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完全照搬中国模式 的改革。 日 《 本书纪》推古天皇三十一年 ( 3 6 年)记事中记载:“ 2 秋七月, ……是时, 大唐学问僧惠齐、 惠光及医惠 日、福因等,并从智洗尔等来之。于是,惠日等共奏闻 日: 留于唐国 学者,皆 学以成业, 应唤。且其大唐国, 法式备定之珍国也, 常须达。 ”

日本费力学习唐朝制度,为何唐朝制度在日本只是昙花一现?

日本费力学习唐朝制度,为何唐朝制度在日本只是昙花一现?

日本费力学习唐朝制度,为何唐朝制度在日本只是昙花一现?公元7-8世纪,日本国多次派遣唐使进入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以唐朝为模板建立了所谓的“律令制国家”,将日本带入了真正的文明时代。

这套教科书的说辞为我们带来了日本全方面模仿大唐从而强大发展起来的印象,也让很多人觉着日本才更好传承了唐朝优秀典范。

实际上,日本人虽然在物质文化与艺术层面确实大量传承了唐朝的基因,但是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制度文明,尤其是大化改新后建立起的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其实很快就被日本人所抛弃,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模样。

图/日本来华路线01 唐朝制度好?推古天皇的改革中,圣德太子引进了中国政治理念中的君臣观念,作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他援引中国儒家学说,强调:“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

这种对君主关系的制度化无疑是向当时日本国内强大的氏族豪强势力发难。

其所制定的“冠位12阶”,便是用中国儒家学说的“德、仁、礼、信、义、智”来分别称呼各个位阶,从而营造君臣之间巨大的身份差距。

这种制度很快就在后来苏我氏的等旧氏族贵族的反扑浪潮中被束之高阁。

在随后的大化改新之中,大中兄皇子与中臣镰足以实现唐朝模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为目标继续改革。

他们不仅在上层建筑领域,而且在经济领域也全面模仿唐制,试图建立起能够与新型律令制国家相配套的新型经济基础。

然而,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日本君主想要得到大唐效果都极为困难。

02 无法推行的唐朝模式在《改新之诏》中,大中兄皇子规定模仿中国的均田制,建立班田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地公民制,公民全部登记造册,直属国家,国家按公民人数班授口分田。

公民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每次都登记在册。

很明显,改革目标是彻底打破传统的氏族豪强所占有的私有地、私有民制度,相当于从中国早期“封邦建国”的井田时代直接飞越到隋唐时期的均田系统。

然而,这种形式上的模仿,很快就暴露出严重的不适应,有些措施甚至连形式上的维持都难以继续。

日本遣唐使的影响

日本遣唐使的影响

一、遣唐使概况中日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中日两国交流追溯于西汉时期。

日本航海技术的欠发达以及海上环境的极端性,为遣唐使的路程增加了风险,“有去无回”、沉船现象时有发生,但唐朝仍是中日交流的顶峰时期。

促使日本政府不断地派遣遣唐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东亚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而存在,吸引着东亚各国。

唐朝的疆域辽阔,政治经济高度发达,文化科技繁荣,各民族融洽相处,且热情欢迎各国来唐友好交流;二是日本尚处于奴隶制社会,国内民族矛盾尖锐,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较为落后,日本需要学习唐朝的先进文明,以此来改造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实现日本本国的发展。

日本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不辞艰险,远渡重洋,开启了中日交流的新篇章。

关于遣唐使的次数,有很多学者提出不同意见,目前为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十三次:贞观四年(630年)、永徽四年(653年)、永徽五年(654年)、显庆四年(659年)、麟德二年(665年)、总章二年(669年)、大足元年(701年)、开元四年(716年)、开元二十年(732年)、天宝九年(750年)、大历十年(775年)、贞元十七年(801年)、太和八年(834年)。

遣唐使制度始于7世纪,结束于9世纪,经过了漫长的238年,状况盛大。

遣唐使主要由文臣与好学之士构成,他们作为天皇的文化使者,肩负着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科技并传播回国的使命。

遣唐使在唐的主要活动分为两类:一是觐见皇帝。

因为中国自秦朝以来实行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古代中国国力的强盛,到达中国的遣唐使只有一人可以进京朝见皇帝,其他的人在当地等待。

例如,834年,遣唐使到达中国后,进京的只有大使一人,而其余的类似长岑判官等杂职35人均留在扬州。

留在扬州的遣唐使团成员,或学习中国文化,或准备回国物资,或购买物品带回日本,以最大限度地汲取唐朝文明。

进京的遣唐大使代表日本与皇帝沟通,进行外交活动。

比如,在与皇帝进行交流时,会涉及到派遣到中国的日本学生和僧人的事宜。

中外文化交流史之遣唐使的历史贡献

中外文化交流史之遣唐使的历史贡献

遣唐使的历史贡献下面总结一下遣唐使的历史贡献,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的话,就是引进了中国文化,具体来讲:第一,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改进。

他们是政府派出来的,对于中国唐朝的典章律令,中国的官制,中国的宪法,成文法都要搬回日本去,帮助日本建立国家机制。

第二,吸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在这样文化落差很大的两个国家之间,学习更多的表现为在方方面面,例如对唐朝的文字典籍,文学艺术,佛教等的学习和吸纳,这可以说是文明的全面开花。

这些东西带到日本以后非常切实有效的提升了日本大和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平,比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当然有一些是和佛教的传入有关系,像绘画,雕塑,音乐,甚至舞蹈,这些东西实际上是跟佛教联系在一起的。

当时日本最痴迷的就是要学习汉文,汉诗。

白居易是在日本最受欢迎的一位诗人,为什么白居易的诗会在日本最受欢迎呢?我们知道有唐一代产生了众多的像李白,杜甫,王维这样一些著名的诗人,而白居易的诗在日本最受欢迎,这也是中日比较文学上面经常有人拿来做文章的事情。

简单的说,一方面是白居易活的年龄较长,诗产量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对日本人来说有一个不断接触、接受、追随的过程。

另一方面,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白居易自己写完诗就念给邻居的老婆婆听,看她能不能来欣赏,所以他是一个很贴近底层人民的诗人,不像李白情绪一来了就非常的豪放,写出来的诗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看的懂,也不像杜甫那样特别忧国忧民,和中国当时的政治情景贴的那么近。

白居易晚年是一个信佛,比较讲究生命,讲究转瞬即使,讲究春花秋月,然后感悟生命,而这些审美特征比较符合日本这么一个所谓樱花国度,也是一个从四季的变化感悟人生的变迁等等。

所以在语言,审美情趣上日本人非常喜欢白居易。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围棋,相扑等也都传入了日本,你们不要以为相扑是日本的国粹之一,围棋好像日本更厉害一些,其实这些都是唐朝时期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还有饮茶的习惯,中国的茶也是遣唐使带回日本的。

七下历史第六课

七下历史第六课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也为中 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 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 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 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 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 州出家。他刻苦好学,中年便 成为有学问的和尚。724年, 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 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 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 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 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 量书籍文物。鉴真根据中国唐 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 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是 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遣唐使废止
遣唐使于公元895年废止,其原因 除唐朝政局动荡不安以外,还有经过 二百多年的学习唐代文化,以基本上 完成改革。并在基础上开始萌生俱有 日本特色的国风文化,因此对中国文 化学习的需求已不那么迫切。而且每 次遣唐使耗费巨大,加上路程艰辛, 也令使臣视为畏途。而唐朝赴日贸易 也不断增加,也弥补过去靠遣唐使解 决对唐货的需求。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在6次东渡日本中,前五次都失败了,其中第五 次东渡最为悲壮。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附近, 就遇到巨浪,在一个小岛避风。一个月后再次起航, 又遇大浪。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归途中,鉴 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双目失明。最后一次东 渡不是很顺利。船队起航时一只野鸡落在船头。日 本遣唐使认为不是吉兆,于是船队第二天才起航, 历尽艰险到达日本。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 日本。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讲授佛经,是日本佛 学界的一代宗师。他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 术,修建了招提寺。这座以唐代结构佛殿是世界的 一颗明珠,保存至今。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 的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中日文化交流-不朽的遣唐使

中日文化交流-不朽的遣唐使

不朽的“遣唐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是东亚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技术等深深影响着东亚各国。

日本在唐代,不断地派出遣唐使,以此为桥梁,来吸收、消化先进的唐文明,推动着古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也由此,遣唐使成为古代中日关系中的重要角色。

逍唐使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

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

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

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123)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

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

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

遣唐使团中常有日本画师、乐师以至围棋高手赴唐访师学艺、观摩比赛。

遣唐使增进了唐日间的友谊和了解。

留学生晁衡和当时的大诗人李白、王维、储光仪等很多人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他们常常以诗歌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佳作。

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晁衡在中国已度过了40年。

他抑制不住长期深藏在内心的思乡之情,多次提出回国的要求,最终,唐玄宗答应他作护送第十一次日本遣唐使回国的使节返回日本。

得知晁衡归国的消息,长安的诗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

王维即席写下《送秘书监还日本国》的诗篇。

五十岁的晁衡解下心爱的宝剑,赠给中国诗友,也挥毫赋诗:“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留明主,海外忆慈亲……西望怀思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遣唐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浅论7-9世纪中日“遣唐使”交流

浅论7-9世纪中日“遣唐使”交流

浅论7-9世纪中日“遣唐使”交流摘要:七——九世纪,中日古代关系史上出现了“遣唐使”,遣唐使作为古代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使者,完成了其特殊的历史使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东渐,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其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型,进入了新的文明时代。

关键词:唐朝;日本;“遣唐使”;文化交流日本继遣隋使后,派出遣唐使,并继续与唐朝友好往来,而且其派遣遣唐使的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足以说明了中日之间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已经开始。

日本以遣唐使为桥梁,来吸收、消化先进的唐文明,推动着古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也由此,遣唐使在古代中日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七——九世纪遣唐使概况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624年完成统一后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

唐朝是我国封建文化极为昌盛的时代,为进一步吸取借鉴唐朝先进的封建文化,日本派遣唐使到唐长安,积极修好,友好往来。

(一)遣唐使派遣的次数关于日本遣唐使的派遣次数,国内史学界意见不一。

而日本史学界对遣唐使的次数问题,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即在唐代,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的264年間,日本曾派出十九次遣唐使。

笔者认为有唐一代,日本派遣到中国的遣唐使共有16次,其中包括三次“送唐客使”,一次“迎入唐使”。

另外,日本还曾两次任命遣唐使,一次任命“送唐客使”。

但这三次仅限于任命而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派遣。

如果把没有成行的这三次和前面成行的16次相加,则是19次,也就是大多数人的观点。

(二)遣唐使的来华路线在唐代,日本派遣至唐的使节,主要有北路、南路和南岛路。

北路:从三津浦出发,沿濑户内海西进大津浦、壹岐、对马、朝鲜半岛南岸,沿朝鲜半岛的西海岸北上,从山东半岛的登州登陆,或者从辽东半岛的西端登陆。

之后陆路经莱州、青州、兖州、汴州、洛阳,最后到长安。

南路:从博多出发在平户或五岛列岛暂泊,等待顺风而行,然后横渡东海,在长江口或杭州湾附近登陆,经明州或杭州、苏州、扬州、楚州、汴州、洛阳,最后到达长安。

遣唐使改变日本

遣唐使改变日本

遣唐使改变日本作者:毛剑杰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02期遣使赴唐自日本在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后,一拨拨日本贵族青年前赴后继渡海西去,而唐制、唐律、唐装、唐诗,乃至作为日本假名底本的汉字,则陆续随之东来。

到第9批遣唐使出行时,已形成了唐风臻于极盛顶点的“天平文化”。

于是,这一时期就成了“中日文化交流长河中浪峰上的浪峰”(武安隆《遣唐使》),日后成为李白挚友的阿倍仲麻吕,回国后利用汉字创立片假名的吉备真备(日本奈良时代学者、政治家)和为日本制定《养老律令》的大和长冈等人,都是在这个时代来到了大唐。

此前,日本朝野对于中华文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持一种平视或俯视的态度。

改变始于663年的一场战争,日本试图帮助被唐朝吞灭的百济复国,而在朝鲜白村江口和唐军大战。

当时,日本水兵万余,有一千多艘战船,而大唐水军仅有七千余人,一百七十艘战船。

虽在人、船数量上相差悬殊,但大唐水军船坚器利。

日本遭遇完败后,发现了和中国的距离。

自此以后,日本使者来中国不再要求册封,甚至甘心于等同“蕃国”。

国际太学遣唐使们分三种身份,除学问僧之外,还有十八九岁左右的年轻留学生,他们都是日本中层官员子女,且必须学识、样貌都需要达到才俊的标准,通常要在中国学习二三十年。

另一种则是“请益生”,顾名思义,即本身已有学问功底,再赴唐作一年左右的短期考察,以期学问益加精进。

他们一般年龄较大。

但无论哪种身份,都需在国子监中接受严格而正规的教育。

唐代国子监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各学招生对象不同。

据《唐六典》,进入哪一个学部要看家庭出身背景。

吉备真备就是在四门学中就学。

阿倍仲麻吕却是在太学中学习,这或许与其父亲为日本朝中高官有关。

被唐风改变的日本遣唐使们不仅带回大量的中国文物、书籍和五金百货,也使中国的文学、宗教、典章制度等在日本“生根发芽”,而日本也因此长期处于唐朝主导的东亚体系之中。

出身法律世家的大和长冈,入唐后潜心学习唐律,回国后曾与下道真备共同删定律令二十四条,不仅条例照抄唐朝,连细则和格式都沿袭唐朝。

2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2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3、概况
4、影响
遣隋使和遣唐使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 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对于人口 不足300万的日本,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当大。 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 员、僧侣、留学生和工 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人 才。 遣唐使船
日本留学生
入唐学生学习 时间长,同中国人 相处时间长,不仅 学习文化知识,而 且也深受中国生活 习俗的影响。
二、日本民族的学习(好学与善学)精神。 当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海门的时 候。日本人也遭受了同样的屈辱。所不同的是, 我们进行了抵抗。而抵抗失败后,为了保住自身 的统治,“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在 政治体制上依然采取顽固保守态度。 而日本,则没经过抵抗就打开了国门,认识 到东方已经落伍,必须向西方学习。他们潜心研 究西方列国的经验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明治维新。 没有经过流血牺牲就完成了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 造。二十年后,就超过了依然保守的中国。二次 大战后,他们更是把向美国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 结果从战后的满目疮痍中又崛起了一个经济强国。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思考?
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成为可能的条 件是什么?
1、条件 1)两国同处于东亚,一衣带水。
客观 2)中国比较先进,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条件
3)日本自身的努力(为了达到目的不畏 主观 艰险的精神)。 条件
2、目 的
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 是抱着什么目的来中国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促进自身发展。 的? ①607年第一次派遣隋使; 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②外交使团兼贸易代表团, 互赠礼品 (贸易形式) ③学习文化知识和生活风俗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会 文化发展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1)豪族(中央、地方)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 2)日本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推动 3)改革派建立新政权(最重要) 2、措施: 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 中臣镰足 经济 政治

日本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记载

日本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记载

【内容提要】中世纪的日本,对唐代文物制度多所仿效,两者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

但是,以往唐史界对此似乎注意不够。

本文依据日本史书,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论述了中世纪的日本所受唐朝的重要影响,可供学界参考。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成书的汉文《日本书记》记载,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七月,留学隋唐的学生福因,学问僧惠齐、惠光,药师惠日等回到日本,向天皇奏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这些人又多次建议召回已经学成的留学生、学问僧,让他们在日本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以“大唐国为蓝本来建立…法式备定‟的天皇制国家”。

〔1〕自舒明天皇二年(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至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日本向唐朝先后正式派遣唐史20余次,除3次“送唐客使”、1次“迎入唐使”和2次未能成行外,实际入唐14次。

〔2〕这些遣唐使和随船的留学生、学问们,在唐朝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特别是留学生进入唐朝国子监系统学习唐文化,据送唐客使伊吉博德记载,”所朝诸蕃之中,倭最胜”〔3〕。

大批留学生学成回国,无不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差不多接收过去了,真可谓“全盘唐比”了。

本文以在日本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大化改新”、奈良文化和平安文化为例,略加考察,以见其是如何“全盘唐化”的。

一、重要制度的影响公元645年6月,日本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迫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即位。

中大兄以太子身份摄政,中臣镰足为内大臣,“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进退废置,计从事立”。

〔4〕长期在华留学的高向玄理、学问僧僧旻这时被任命为国博士,充当最高国务顾问。

学问僧灵云、惠云等亦因参预改新而被列为“十师”。

大化二年(646)元旦,孝德天皇颁诏“改新”。

首先是废除皇室和贵族的领地及部民,一律改归国有,变为公地、公民。

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6岁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5〕,女子为其2/3,私奴婢给良民的1/3,死后归公。

遣唐使与古代中日文化交流

遣唐使与古代中日文化交流

兰台世界2012·5月下旬中日友谊,源远流长。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

作为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文化曾对周边各国产生积极影响。

唐朝首都长安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这一时期,以遣唐使为标志,揭开了中日友好交往与经济文化交流的新时代。

一、遣唐使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作用唐朝在当时的亚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时,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开放处于鼎盛时期。

首都长安作为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对当时的各国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日本遣唐使也由此产生。

为借鉴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日本主动多次派出使节赴唐交流和学习,开创了遣唐使发展的新时代。

通过派遣遣唐使和一系列改革,日本强力推行自己的新政,使得整个日本社会向封建社会迅即过渡,并逐步进入了大化革新的时代。

作为中日交往中特有的外交政策,结合日本国内的实际情况,遣唐使制度是一项特殊政治制度。

在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较为落后而且海难事故频发的情形下,由于担着日本天皇朝廷指派的使命,日本遣唐使们不畏惧千险万难,远渡波涛汹涌的海洋来到陌生的中国,学习唐朝先进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制度,并带回到日本加以发扬和光大。

这一制度改变了日本落后的局面。

因为:其一,遣唐使制度为日本培养出大批政治、经济和文化优秀人才;其二,为借鉴唐朝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秩序,日本引入唐朝的中央集权等政治制度;其三,为提升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日本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积极借鉴唐朝的工艺技术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其四,为了极大丰富日本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学习唐朝的宗教文化艺术。

以上这些都对日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遣唐使制度确立的目的与活动在古代,日本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为了改变落后的现状并使自己强大起来,必须学习借鉴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因此日本政府痛下决心向唐朝派遣自己的遣唐使。

为了促进日本国家的文明开化和更好地控制日本国的社会秩序,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础和精神武器,佛教兼集促进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目的。

遣隋使与中日文化交流

遣隋使与中日文化交流

遣隋使与中日文化交流众所周知,唐代是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时期。

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曾给予周围各国以积极的影响,同时它还广泛地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但是,作为唐文化的开创者与奠基者的隋朝,则是这种对外文化交流的起源,这一时期,以遣隋使为标志,揭开了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序幕。

一、遣隋使来华的目的根据中日历史文献记载分析,求佛法和学习隋文化,是遣隋使来华的主要目的;但从客观方面观察,为确保其在朝鲜南部的利益,也是日本人来华的目的之一。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地缘关系也逐渐引入了遣隋使来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学习和输入佛教佛教交流一直是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遣隋使作为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常态化的一个开端,佛教文化的交流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隋书·倭国传》记载了607年小野妹子率遣隋使团来华用意:“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时逐渐传播开来,并与我国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民族宗教之一,成为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周武帝推行极为严厉的废佛政策,毁坏佛寺佛像,强令僧尼还俗,许多僧尼扫地出门。

隋朝建立后,重兴佛教。

隋文帝在开皇十三年,虔诚地在三宝(佛、法、僧)之间忏悔北周废佛之罪;还多次下诏各地兴建寺院、佛塔,招请和剃度僧侣,组织翻译佛经。

据说,隋朝有寺院3985所,僧尼236200人。

①遣隋使小野妹子说:“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这表明当时日本圣德太子为首的执政者们,已经十分了解隋朝的情况。

6世纪后期,日本国内上层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

推古天皇即位初,苏我马子势大。

在此形势下,圣德太子只能谋求建立统一的国家意识形态,抑制豪族权臣以实现天皇主政的中央集权统治。

在此过程中,日本统治者发现由大陆移民传入的佛教,是统一思想的极其有效的工具,于是把佛教提升到政治的高度,用政府的力量大力推行,使之成为国①杨曾文:《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版第53页教。

日本遣唐使制度是怎么回事

日本遣唐使制度是怎么回事

日本遣唐使制度是怎么回事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你知道日本的遣唐使制度是怎么回事吗?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日本遣唐使制度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遣唐使制度指的是日本在公元630年到公元895年向唐朝派遣使团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制度。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看日本的遣唐使制度。

公元630年,当时是唐朝贞观四年,日本舒明天皇向唐朝派遣了第一批遣唐使,使团成员包括正使﹑副使﹑判官﹑录事等,还有大批的师﹑水手以及翻译,画师、乐师、各行工匠等等。

自此之后遣唐使成了日本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之后的两百六十多年中一直被沿用。

遣唐使来到唐朝首都长安,主要学习唐朝的文化,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还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

当时的唐帝国朝廷面对这些外来的学习者也是非常欢迎的,由皇帝亲自接见,宴饮赏赐之后就可以在长安学习了。

日本遣唐使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学习唐帝国的先进文化和制度,然后回国之后自己运用,以此来带动日本国内的改革。

在遣唐使制度实行的两百多年里,日本获益良多,学习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和制度,完成了自己国内的变革。

到了公元895年的时候,由于唐朝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加之日本基本完成了改革,所以遣唐使臣上奏天皇废止了遣唐使制度。

遣唐使制度对于日本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推进了日本国内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也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在这期间,遣唐使的人数也是不断增加的,由最初的两百多人,发展到后来的五百多人,当然他们学习的东西也是不断完善的。

唐朝政府对待遣唐使的态度也是非常友好的,来的时候欢迎,走的视时候欢送,遣唐使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遣唐使制度不是向唐朝朝贡称臣的制度,这和附属国的朝贡是不一样的。

以上就是遣唐使制度的一些简单概况了。

遣唐使制度成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日本社会因为遣唐使学习回去的文化和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然遣唐使对于中国也是有很大好处的,那就是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使得丝绸之路延伸到了日本。

简述遣唐使的历史贡献

简述遣唐使的历史贡献

简述遣唐使的历史贡献
遣唐使是唐朝时期派遣到日本的外交使节,共派出了19批,历时264年。

遣唐使不仅在外交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外交贡献
遣唐使是唐朝对外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遣唐使,唐朝与日本建立了长期的外交关系,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遣唐使还为唐朝开拓了东海贸易,推动了唐朝与东南亚、南亚等地的贸易往来,对唐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文化贡献
遣唐使在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遣唐使带去了大量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果,如佛经、书画、音乐、舞蹈等,对日本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遣唐使也将日本的文化带回唐朝,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科技贡献
遣唐使在科技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遣唐使带去了许多唐朝的科技成果,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对日本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遣唐使也将日本的科技成果带回唐朝,促进了两国科技的
交流和合作。

四、经济贡献
遣唐使在经济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遣唐使带去了大量的贡品和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遣唐使也将日本的商品带回唐朝,促进了两国经济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遣唐使在外交、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唐朝和日本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

遣唐使的历史
贡献不仅体现了唐朝的辉煌,也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提
供了重要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
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简述日本遣隋唐使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课程:古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任课教师:王刚
姓名:孙晓卓
班级: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学号:2015503309
简述日本遣隋唐使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
【摘要】中国隋唐时期,正直日本飞鸟时代,日本国内改革之风盛行,通过圣德太子改革和大化改新,日本渐渐废除之前大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而在此期间,遣隋使和遣唐使的派遣,使日本充分借鉴和吸收中国隋唐时期的先进政治、经济体制,为日本封建时期的国家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指导。

本文试从日本遣隋使和唐朝初期的遣唐使,简述遣隋唐使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圣德太子大化改新遣隋使遣唐使
一、简述遣隋使对日本改革的影响
纵观隋唐时期的中日关系,在隋朝时期,日本圣德太子在政期间,便派遣小野妹子为代表的使节到隋交流并递交国书。

但隋朝时期的中日交流中,佛教文化的交流占据较大比重,这与圣德太子和隋文帝都大力推广佛法有很大关系。

小野妹子608年3月完成使命。

随后, 隋炀帝派遣文林郎裴世清回访日本。

裴世清一行十三人随同小野妹子于608年4月到达日本筑紫, 在日本受到隆重礼遇。

日本派遣的遣隋使发生在日本摄政圣德太子改革1期间,遣隋使的意义由此变得明确:一方面,遣隋使归国后为统治者带回了先进的治国理念和思想,在道德意识层面的受益尤其显著,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另一方
1圣德太子改革:圣德太子改革,指7世纪初日本的改革运动。

圣德太子自593年担任摄政以来,即致力于提高王权的改革。

面,它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尤其是派遣留学生,积极摄取中国文化,为日本日后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二、简述初期遣唐使对日本改革的影响
公元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高宗建立唐王朝之后,首要任务是平定叛乱,镇抚边境。

至唐太宗即位时,唐朝国内政局已经稳定,此时,唐朝开始拓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招抚四方。

在此背景下,日本派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及唐统治者的治国之术。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日本首次派使节遣唐,其中的两位大使犬上三田耜就是最后一次遣隋使节犬上御田锹, 而另一位大使药师惠日曾是第一批到隋朝的留学生,显然, 日本精心派遣熟悉中国的人到唐朝, 了解新王朝的情况;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五月,日本遣唐使第二次来唐,此时,日本国内大化革新如火如荼,而日本此次的遣唐时间持续时间久,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学习和借鉴。

由此可以判断,日本的前两次遣唐使对日本国内的大化革新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日本孝德天皇在公约645年开始大化改新运动2,仿唐建国号“大化”。

而日本在唐朝建立之后的前两次遣唐为日本的此次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意义: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大化改新:又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三、结语
自大化革新以来, 日本社会在不断向上提升, 变化颇大, 班田制全面推行, 中央官制也在不断改革, 佛教已经冲破旧贵族的反对而蓬勃发展,日本的自豪感在加强, 大约在唐武则天时代, 日本改用新的国名, 称作“日本”。

日本进一步的发展, 需要向大陆吸取先进经验作指导。

总之, 要正确认识遣隋唐使对中日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必须把隋唐时期的中日关系看作一个整体, 而不能将隋唐两代截然分开。

遣隋唐使是遗唐使的前奏, 对推动日本社会政治改革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愈义。

2015级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专业
孙晓卓
2015年12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