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5
【答案】(1)细胞 细胞 染色 制片 没有巴氏小 体(或可看到闪烁荧光的Y小体) (2)分子(基因) 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或DNA分子杂·交) SRY基因 (3) 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互换, 即产生带有SRY基因的X染色体 (4)①X 隐 ②常 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 染色体结构变异 ③虽然6 个体由1号个体继承了X连锁的隐性患病基因,但6号 个体却由2号个体得到携带着正常显性基因的X染色 体 (只要叙述合理均可) ④XBXb XBXB或XBXb 0
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
和
。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
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
的突变导
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
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 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 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答案】D
2.(2012年海南高考)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
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
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 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 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 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 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 合理的是 ( )
男性。
水平检查,其 →
,则为
(2)材料二中更为科学鉴别男性的方法为 检查,该技术的原理是 技术的关键是制备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
水平
,该 的
探针。
(3)方法二更为科学,因为它还可检测出XX染色体的男 性。在自然状态下XX染色体的男性产生的原因可能 是
高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得酶得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就是由于“含M基因”得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
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3株,叶片绿色有363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填1、2或1和2)解释、
2.变异原因的探究 (1)变异的原因及分析 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可在其自交后代或与其他个 体的杂交后代中再次出现(即能遗传)。 ②仅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自交后代或 杂交后代。 (2)判断变异原因的方法 ①自交或杂交获得子代,子代自交或子代之间杂交,用这种 方法确定变异的原因。如果子代自交或杂交的后代出现变异 性状,则变异性状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反之,变异 性状的出现仅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②将变异个体和正常个体培养在相同的条件下,两者没有出 现明显变异,则原来的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 F1 中选择表现型为
抗___性__非__糯___性____的个体自交,F2 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
是_3_/_1_6______。
(3)采用自交法鉴定 F2 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
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非__抗___糯__性___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
高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所有生物
产生了原基因得等位基因
减Ⅰ得四分体和后期
填 充 关只产生新基因型, 键不产生新基因
缺失、易位、倒位、重复
点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物种多样性
【思维辨析】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然而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你了解吗?
生物变异小知识:
育种:
1.两个或多个性状类型:两个或多个性状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首先要实现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再选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品种,这可以从不同的水平上加以分析:
a.个体水平上: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基因的重组。
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b.细胞水平上: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从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
组。
c.分子水平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另一生物体内,从而实现基因重组。
进化:
①物种的形成主要为渐变式。
②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
③染色体结构变化是形成新物种的另一种方式,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个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步的生殖隔离,以后经过进一步演化形成新的物种。
提醒您:为了防止生物变异,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的问题,只有知道原因这样才能避免变异发生,然而环境是导致变异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保护环境。
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和生态破坏小知识可继续收藏本网站查询。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繁衍和演化过程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变异是指微生物种群中的基因和基因组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微生物进化的基础,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机制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一、微生物的遗传变异机制1. 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和不可逆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基因重组则是指基因间的DNA 重组,可以通过基因重排、基因转座和DNA互换等方式发生。
这些突变和重组事件是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机制。
2. 水平基因转移:水平基因转移是指微生物之间的DNA交换,这种交换可以发生在不同物种和不同亚群之间。
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微生物可以获得新的基因和基因组片段,从而增加遗传多样性。
二、微生物的遗传进化1. 选择压力与适应性进化:选择压力是指外界环境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适应性较高的个体会更容易幸存和繁衍。
这种适应性进化使得微生物群体在进化过程中慢慢适应并优化其生存策略。
2. 快速复制与漂变:许多微生物具有非常短的生命周期和高速的繁殖能力,这使得它们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变异。
这种快速复制和大规模变异的能力称为漂变,为微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塑性。
三、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1. 耐药性的产生:微生物遗传变异是引起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微生物遗传变异使得一部分微生物获得了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这导致了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下降,对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2. 病原性的演化:微生物的遗传变异还可以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演化和新的疾病的出现。
例如,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使得它能够绕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新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出现,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挑战。
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1. 生态位的占据: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使得微生物群体在不同的生态位中占据不同的地位。
专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03 生物变异的进化意义
生物变异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通过 适者生存的原则,将适应环境的变异 个体选择出来,使得物种得以延续和 优化。
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异个 体在生存、繁殖和遗传方面具有优势, 能够将有益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从 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生物变异的物种形成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目 录
• 生物变异的概念与类型 • 生物变异的产生机制 • 生物变异的进化意义 • 生物变异的实例与案例 • 生物变异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生物变异的概念与类型
基因突变
定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 通常是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或外 部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等引起的。
,导致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的产生机制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 复、倒位、易位等,这些变异可能是 由于DNA序列的错误配对、重组或 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所致。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染色体倍性变异 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数目 变异可能是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分离异常所致。
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DNA 聚合酶的错误或DNA模板的损
伤,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化学诱变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如碱基类似物、 诱变剂等,能够影响DNA的复制 和转录过程,导致基因突变。
物理诱变因素
如紫外线、X射线、中子等物理 因素,能够直接损伤DNA分子 ,导致基因突变。
生物诱变因素
某些病毒或细菌等生物因素, 能够影响DNA复制和修复过程
常功能。
唐氏综合征
03
由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导致智力低下、生长
第7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栏目
步步高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21/53
考点64
核心概念突破——基因突变
典例引领 2.(2011·上海卷,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重要作用,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 B.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 因 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 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也可以突变为A基因;基
碱基对 替换 缺失 DNA分子中发生___的__、增添和__,从而引起基因 内因 原 结构的改变 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外因 某些诱变因素:____、____和生物因素等 普遍性 ⑴___: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随机性 ⑵___: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低频性 特点 ⑶___:突变频率很低 不定向性 ⑷____: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多害少利性 ⑸_____: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
发生时间
意义
DNA复制时,如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新基因 ①___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 的原始材料
第21课时 基因突变和基因化
11/53
[判一判] 1.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 2.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 3.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 ×)
提示 突变一般是有害的。 4.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 ( ×)
提示 不同基因突变率有差异,但都是低频性。 5.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 ) 6.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下,基因突变不会自行发生( ×) 7.细胞分裂的中期一定不发生基因突变 (×)
提示 细胞核中不发生,但叶绿体、线粒体中可以发生。
生态学第5章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哈代-魏伯格定律 哈代 魏伯格定律(Hardy魏伯格定律 Weinberg frequencies) • 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 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 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 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 这种状态被称为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设二倍体个体的染色体某一座位有二对等 位基因,记为A1和A2;假如种群基因库中 有50%A1和50%A2,那么其基因型频率将 是25%A1A1,50%A1A2和25%A2A2。如果 没有其他别的过程干扰基因平衡,则随机 交配将保持这个基因型频率在世世代代中 不变。
•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上的差异或区别 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上的不同 自然选择过程的基础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具有同样的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那 么就没有自然选择,这样的基因型之间,可以称为选择 中性。 • 因此,自然选择只能出现在具有不同存活和生育能力的、 因此,自然选择只能出现在具有不同存活和生育能力的、 遗传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之间。 遗传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之间。
• 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 剧下降,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 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这个过 剧下降 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 这个过 程叫遗传瓶颈 程叫遗传瓶颈 • 遗传变异和特定基因在新种中的呈现将完全依赖这少数几个 移植者的基因型,从而产生 从而产生建设者种群 移植者的基因型 从而产生建设者种群 • 由于移植种群和母种群有不同的选择压力 使建设者种群与母 由于移植种群和母种群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设者种群与母 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奠基者效应 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 奠基者效应) 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 奠基者效应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三课时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杆菌质粒中含有抗青霉素基因。把某种生物放入带有 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若有抗性,说明导入成功;若无 抗性,说明导入失败。
(8)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
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例 如检验抗虫棉的抗虫性,可让棉铃虫食用棉花的叶片, 食用后棉铃虫中毒死亡,则说明抗虫基因在棉株中得到 了表达。
突变后有 方法复 利个体少, 杂,成活 工作量大 率低
多倍体发育 方法复 延迟,结实 率低 杂,成功 率低
杂交水
稻
太空育
种
花粉的
组织培 养
三倍体无子 抗虫棉
西瓜的培育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思维误区规避
1.杂交育种选育的是F2,原因是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选育 后是否连续自交取决于所选优良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2.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具有优良性状且能稳
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CUCUAA”,则Tn比t多编码 个氨
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 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 ,若②不能在含抗
种子或
幼苗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三课时
使位于不 可以提 同个体的 高变异
明显缩 短育种
个体较大, 定向改变 提高产量 物种,克服 和营养成 远
优良性状 频率,加 年限
集中于
速育种
分含量
缘杂交不
亲和的障 碍
生物进化和种群遗传变异
生物进化和种群遗传变异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物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从娇艳的花朵到参天的大树,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生物进化和种群遗传变异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生物进化。
简单来说,生物进化就是生物种群在世代延续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随机的,而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发生的。
自然选择就像是一位严格的考官,它会根据生物个体的特征和生存能力来决定哪些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哪些个体则会被淘汰。
比如,在一个充满天敌的环境中,那些行动敏捷、善于隐藏的动物更有可能存活下来,而那些行动迟缓、容易暴露的动物则可能成为天敌的盘中餐。
久而久之,这种生存压力会促使整个种群朝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那么,种群遗传变异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遗传变异是指生物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者染色体变异等原因引起的。
基因突变就像是基因的“小错误”,虽然大多数时候这些错误是有害的,但偶尔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基因重组则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父母双方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基因组合,增加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染色体变异则是染色体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也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
种群遗传变异对于生物进化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种群没有遗传变异,那么所有个体的基因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没有差别。
在面对环境变化时,整个种群很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而灭绝。
而有了遗传变异,种群中就会存在一些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当环境发生变化时,那些具有适应新环境性状的个体就有机会生存下来,并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
比如说,在一个草原上,原本气候湿润,草食动物主要以鲜嫩的青草为食。
但是由于气候逐渐变得干旱,青草变得稀少,而一些能够食用较为粗糙植物的个体就具有了生存优势。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四课时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⑤全部基因
。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⑥全部
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⑦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⑧突变。
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 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强调
机理,着重研究生物个体
进化 相同点
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
化的基本单位
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典例1
(2012年广州评估)根据达尔文自然
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述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其 补充、完善的是 ( )
不可生育后代),那么就为不同物种。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②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仅有地理隔离不 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③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a.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度大大加快,从而加快了生物的进化;形成臭氧层,臭氧 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陆地上紫外线的入射量,使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 生物
第七单元 第四课时
水生生物得以登陆。
②真核细胞的出现:出现了核膜及各种细胞器,形成丰
富的生物膜系统;出现有丝分裂,进而出现减数分裂,又 形成有性生殖,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变异类型;细胞分化: 真核细胞才有细胞分化现象,才能形成多细胞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
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
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
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才能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育种是人工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和选择过程。
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育种者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这种人为的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传播,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抗病、抗旱、产量高的农作物,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进化是生物在长时间尺度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形式到复杂的动植物,都是进化的产物。
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种因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得以生存下来,而另一些则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命演化的核心过程。
它们共同塑造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对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也为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
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
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
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5章 生物种及其变异和进化
样方法图片:植物调查的样方法2 草 原鸟类调查的环志法
23
种群的空间结构
• 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或布局 内分布型: –类型:随机的、均匀的、成群的 类型:随机的、均匀的、 类型 –原因:资源、繁殖体、行为 原因:资源、繁殖体、 原因 • 内分布型的检验:方差/平均数比法 内分布型的检验:方差/ • 样方大小对格局的影响 • 建筑学结构、植物与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差异 建筑学结构、
第 周, 第 次课, 授 课方 式:
2008 年 3 月 日
第 章 本章的基本内容
本章教学的基本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参考资料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1 种群的概念
在自然界, 在自然界,没有一个生物 个体能够长期单独存在, 个体能够长期单独存在,它 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依 或多或少、 赖别的生物而存在, 赖别的生物而存在,也就是 形成种群。 形成种群。
•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 大小:个体数量或生物量、能量 大小:个体数量或生物量、 – 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或生物 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 量、能量 – 构件生物的密度统计:个体数和构件数 构件生物的密度统计:
• 种群的数量统计 • 种群的空间结构
种群数量统计
• 种群边界问题 • 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 密度的估计方法 – 总数量调查法:在某一面积的同种个体数目。 总数量调查法:在某一面积的同种个体数目。 – 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部个体,以其平均值推广来估 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算全部个体, 计种群整体。样方需要有代表性并随机取样。 计种群整体。样方需要有代表性并随机取样。 – 标记重捕法:对移动位置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捕获一部 标记重捕法:对移动位置的动物,在调查样地上, 分个体进行标志,经一定期限进行重捕。 分个体进行标志,经一定期限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 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的假定, 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样地中被 调查的动物总数。 调查的动物总数。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生物地理学证据
分布在不同地区 的生物群体表现 出明显的地理隔 离和区域性特征
某些地区的生物 分布与该地区的 地理环境密切相 关,如高山、沙 漠等
生物的地理分布 和进化模式可以 通过物种起源、 扩散和灭绝等过 程来解释
生物地理学证据 是支持生物进化 理论的重要依据 之一
比较解剖学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比较不同生 物的解剖结构,发现许多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可以证明生物之间存 在共同的祖先。
对人类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了解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信息。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科学解释,挑战了宗教和神话的传 统观念。
人类作为生物进化的产物,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选择,也影响了人类的遗传特征和文化 演变。
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生 物的关系。
主要内容: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 遗传变异不断适应环境,逐渐进 化为更高级的物种
对现代生物学的影响:奠定了现 代生物学的基础,对人类对生物 世界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综合进化论
起源:20世纪中叶,综合了遗传学、 古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知 识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意义:解释了生 物多样性的起源和进化历程,为生 物进化研究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
变异的原因
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或受到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序列 发生变化
基因重组: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两个个体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 基因型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变化,导致基因表达异常
表观遗传变异:基因表达的改变,但基因序列本身未发生变化,与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有关
专题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 一 次 复 制 A┅ T 第 二 A┅BU 次 复 制
A┅ T
G┅BU
(5-Br尿嘧啶是核酸的代谢产物,它有两种互变的 异构体,一种结构象胸腺嘧啶,另一种结构则象胞嘧 啶。)
第 三 次 复 制
G┅ C A┅BU
2.类型:
碱基替换: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增添或缺失:移码突变(1或2碱基缺失或插入) 或密码子缺失或插入(3个碱基同时) ⑵基因突变发生在: A.DNA→RNA的过程中 B.DNA→DNA的过程中 C.RNA→蛋白质的过程 D.RNA→携带氨基酸的过程 (
六、进化论
进化论的奠基者
1.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基础 动力 结果 内因
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 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 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2.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有性生殖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和规律
⑴原始生命 自养原核生物 ⑵水生 原始原核生物(异养厌氧) 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 (变温) 陆生、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恒温)
真核生物出现的意义:结构和功能更复杂;为有性 生殖(能产生更大变异)奠定了基础。
5.遗传平衡
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 一代 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 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P代表一对等位基因中A的基因频率, p+q=1 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 p2 aa的基因型频率= q2 Aa的基因型频率= 2pq
p2+2pq+q2=1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配子的比率 亲代的基因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子选择 (gamete selection) : 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发生 在配子上,称为配子选择。 亲属选择 (kin selection): 如果个体的行为有利于其亲 属的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的提高,并且亲属个体具有 某些相同的基因,则可出现亲属选择。亲属选择对种 群的社会结构有重要影响。 群体选择 (group selection): 一个物种种群如果可以分 割为彼此多少不相连续的小群,自然选择可在小群间 发生,称为群体选择。 性选择 (sexual selection): 动物在繁殖期经常为获得交 配权而通过某些表型性状或行为进行竞争,如雄鸟、 雄鱼具有美丽的色彩,雄鹿有发达的角等。在个体间 竞争配偶中,由于优势雄性能获得交配机会,从而使 这些特征在后代中不断强化发展。
遗传漂变的强度决定于种群大小,种群越大,遗 传漂变越弱;种群越小,遗传漂变越强。 种群大小的倒数,通常用作遗传漂变强度的指标 。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两种进化动力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两种进化动力。 选择系数 (s) = 1 – 相对适合度(w)。 漂变强度:种群大小的倒数(1/N )。
两种进化动力的比较
异域性物种形成
大范围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即使相遇 已经不能 相互配育
扩展 分布区
独自 进化
形成2个 物种
30
2. 邻域性物种形成:新种形成在相邻种群。 分布区很广的物种,边缘地区环境不同引起 次群分化、独立,虽然没有隔离屏障,也能成 为基因流动的障碍,经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生 殖隔离的新种。
异域性物种形成
如果种群大小为1000,相对适合度为 1.000,0.9999,0.9999,其进化动力主要为? 如果种群大小为1000,相对适合度为 1.000,0.9900,0.9800,其进化动力主要为?
进化动力学说
(1)中性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由突变和遗传漂变引起的, 不包括自然选择。强调,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在选择上, 往往是中性的,与其所取代的另一等位基因既不有益, 也不有害,因此在分子进化中,自然选择几乎不起作用。 (2)筛选选择说:遗传变异是突变、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 的综合作用。认为多数突变是有害或中性的,有益的很 少,自然选择使有害的突变减少或消失,允许其它的存 在。 (3)平衡选择说:认为遗传变异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同域性物种形成
无地理隔离 但生态位产生差异
生殖隔离
即使相遇 已经不能 相互配育
虽有基因交流的可能 但生境食物等习性阻止了交流 生境选择差异 食物选择差异 宿主选择差异 独自 进化 形成2个 物种
34
植物的物种形成特点:
植物不同于动物,固着生活。具有无性生 殖、易形成多倍体、杂交能育性高等特点。 更易形成新物种。
二、物种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一) 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种群内存在的所有基因组和等位基因叫做基因库。 种群内每个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叫基因型频率。 在种群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例,即为基因频率。
哈代-魏伯格定律(Hardy-Weinberg frequencies)
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 其它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 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 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第五章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种群是分布在特定区域、由彼此能交 配产生的有生育能力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变异(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是种 群进化(基因库变化)的两个动力。新 物种的形成是种群进化的质的飞跃。
一、生物种的概念
Mayr(1982):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 单元(与其它单元生殖上隔离),它在自 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空间)
异域物种形成
邻域物种形成
同域物种形成
28
1. 异域性物种形成:与原来种由于地理隔离而 进化形成新种,为异域性物种形成 。 (1)通过大范围的地理分割,两个种群各自演 化,形成生殖隔离机制。 (2)通过种群中少数个体从原始种群中分离出 去,到达他地并经地理隔离和独立演化而成新 种。
(二)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
渐变群 地理亚种
适合度
适合度(fitness) :以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生殖力 乘以存活率算出。 如果以W表示适合度,m表示基因型个体生育 力, l表示基因型个体存活率,则W = ml。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遗传漂变 :在大种群中,遗传结构相对稳定 。在小种群中,遗传结构更容易发生偶然 的变化,基因频率会出现随机增减的现象 ,我们称其为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
处于分布区边缘的小种群因建立者效应产生差异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即使相遇 已经不能 相互配育
扩展 分布区
独自 进化
形成2个 物种
32
3. 同域性物种形成:新种从原来种群分布区内 出现。 在母种群分布区内部,由于生态位的分离, 逐渐建立若干子群,子群间由于逐步建立的生 殖隔离,形成基因库的分离而形成新种。
物种的特点:
生物种是由内聚因素(生殖、遗传、生态、 行为、相互识别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 的集合。 物种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 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集合。 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生物学种基本特征
形态学特征 同一物种必须具有相对稳定的、 一致的形态学特征。 地理学特征 物种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空 间内,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 遗传学特征 每一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 表现为同种的个体之间可以配育,不同种之间 不能配育或虽可偶然杂交但杂交的子代不具繁 殖能力。
三、物种形成 (一) 物种形成及其过程
地理物种形成学说(geographical theory of speciation) 1)地理隔离: 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种群隔离开,阻碍 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
2)独立进化: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 而分别独立进化。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 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间也不再发生基 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
岛屿物种:岛屿由于与大陆隔离,往往易于形 成适应于当地的特有种。 Galapagos群岛,14种达尔文雀。
适应辐射
共同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分化为各种类型适应多种生活方式
如: 分别在 生境、 食性、 取食方式、 取食时间、 取食空间、 取食大小 …… 多方面 产生差异
鸟类的适应辐射
鸟类的 适应辐 射
自然选择强度的指标是选择系数(s),决定于 种群适合度的差异程度(相对适合度,w)。 s=wmax-wmin 。 相对适合度是个体适合度与最高适合度的比值。 w11=W11/Wmax; w12=W12/Wmax; w22=W22/Wmax。
种群进化动力
粗放比较方法是:如果选择强度(s)大于遗 传漂变强度(d=1/Nt)10倍以上,则遗传漂 变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反之亦然。
建立者效应:在新建同类群的时候,由于 抽样引起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
(四)表型的自然选择类型
1.稳定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特征分布 中间的个体有利,“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 选择属于稳定型的。如出生体重。 2.定向选择:当选择对一侧的“极端”个体有利 时,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这可能是基 因型变化最快的一类。大部分人工选择。 3.分裂选择:当选择对两侧的“极端”个体有利 时,“中间”个体被淘汰,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隐 性 基 因 频 率预测值来自观察值01
2
3
4
5 6 世代
7
8
9
10
果蝇试验种群的进化。 隐形致死基因随时代而逐渐减少
新基因通过突变进入种群的基因库,基 因因遗传漂变而从基因库中丢失,自然选 择使得变异从种群中保留或丢失,迁入和 迁出使得基因在种群间相互交流。
(三)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
遗传瓶颈:由于小样本效应而引起的基 因频率变化同样会在种群大小经历一 次锐减后再恢复时出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