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内容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内容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一、前言根据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岀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而且又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机制。
15与企业通过契约形式完成交易不同,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苣从而达成交易。
企业有时可以依靠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配置资源, 将原木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
而选择用市场方式还是企业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关键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大小。
企业通过内化的市场交易来减少交易费用。
随着企业的扩大,管理费用随之扩大,当两者相抵时,企业停止增长。
企业规模的极限限左了单个企业规模的有限性。
因此,面对市场需求的复杂多变,单个企业无能为力,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许多单个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这样就在一泄程度上减少了交易费用,而且协同的管理费用相对于单个企业的管理费用为低。
这样参与联盟的个业都能获得较同行业同类个业自主生产更大的利润,因此,个业愿意参与协同工作,服从核心企业的任务分配与调控,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创意产业演化过程中,企业与个业之间是一种动态的联盟,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行为动机。
为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创意产业内的成员企业加强彼此合作,优化白身所在的协同绩效,往往会通过签订有效的契约来激励彼此之间达成更为密切的合作,避免成员企业的投机行为,节省交易成本。
运用交易成木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创意产业的演化。
创意产业演化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亨的基础之上的。
二、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内容(-)微观视角的定义1.科斯对交易成本的定义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科斯首次提岀了交易成本概念。
科斯说,“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组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的成本”。
这里所说的市场运行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
然而,尽管科斯一直认为《企业的性质》一文对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明确地将交易成本概念引入经济分析",但是在这篇文章里,他没有给交易成本下一个明确的左义。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S引言新制度经济学发轫于罗纳德·科斯的两篇宏文,《企业的性质》(1937),《社会成本问题》(1960)。
前者成为后来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开端。
后者将外部性问题引入新古典经济学,并开创了产权经济学,与企业理论相结合后又有了企业的所有权治理结构理论。
而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个与这一系列理论联系不甚密切的是制度变迁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斯·托马斯。
本文拟就新制度经济学的早期经典文献做一梳理。
试图厘清新制度经济学早期关注的问题的探索过程及其脉络。
、交易费用与交易成本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最核心、最具原创性的概念就是交易费用。
通过它,新制度经济学将经济学从完美的经典物理的世界带回了有摩擦力的现实世界。
新制度经济学的各个分支,不论是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理论,产权理论,还是宪政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都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
这一概念如此重要,但到目前为止,交易费用仍没有统一的定义,每个经济学家根据他研究的主题,以便于说明问题,采取了各不相同的定义。
科斯的在《企业的性质》(1937)中首先提出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他指的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成本,也即发现价格的成本,具体包括谈判费用和签约费用。
肯尼思·阿罗(1969)给交易成本下的定义是“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巴泽尔则认为是“产权换手的成本”。
张五常在《企业的契约性质》(1983)中对科斯的交易费用做了极大地拓展,他认为发现价格的成本包括了信息费用,考核费用,谈判费用和签约费用,而且交易成本并不等于发现价格的成本,除此之外,他将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也纳入了交易成本范畴。
在文章的结尾处,张五常这样写道:“沿着科斯的思路贯穿着这些转变,我强调了发现价格的费用,包括信息费用、考核费用和谈判费用。
但这些费用发生变化时,不同的契约就产生了。
我并不主张价格决定就是关系到契约或组织形式的所有选择的那种唯一的交易费用。
企业并购理论文献综述
企业并购理论文献综述作者:赵欣来源:《商场现代化》2021年第07期摘要: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壮大的一种途径,受到了各行业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企业实现并购实践活动的关键因素,首先从并购的动因理论、支付方式类型到并购带来的绩效成果三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其次,综合比较了国内和国外学者们的研究不同之处。
最后,综合评价了目前各国学者们关于企业并购的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并购动因;支付方式;并购绩效一、引言从1920年以来,西方国家前后有超过五次规模较大的并购热浪。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渐渐成熟和完善,国内企业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并购改善公司治理和绩效。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并购行列,并购数目出现明显的上升增长趋势。
然而,也出现了一些盲目并购的行为,比如有些公司并购动机不明确,或者并购结果没有达到初始预期,其中更不乏有企业因此而付出了数额很大的隐形成本。
一方面,此类失策案例是因为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的时间短和缺乏经验导致的。
另一方面,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购理论尚有不足,理论体系不太完整,无法为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合并过程的角度回顾并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并购动因的研究1.并购动因理论对于公司并购内部和外部动机的传统理论,主要包括有协同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
首先,协同理论是指并购活动发生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生产运作协同和经营管理协同。
1986年学者Jensen指出,若与被并购公司的经理人相比,并购方的经理人具有更高的计划、组织水平和更高的领导执行能力,那么就会产生“管理协同”效应。
其次,交易费用理论是科斯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正常外部交易,通过并购活动从而转化为一个整体内部的行为,以达到减少交易成本的目的。
实际上,企业纵向并购的形成原因可由交易成本理论更好地说明。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国内外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战略目标,通过购买或兼并其他企业的资产、股权或业务来实现的行为。
企业并购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变量。
本文将对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进行综述。
1.经济效益理论经济效益理论是企业并购决策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合并和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壁垒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性,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回报。
2.战略目标理论战略目标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源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
企业在制定并购策略时,通常会考虑到自身现有资源能力与目标市场的差距,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获取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并加快实现战略目标的进程。
企业并购的战略目标包括国际化、多元化、垂直一体化等。
3.经验学习理论经验学习理论认为,企业并购行为受到企业经验积累的影响。
企业通过一系列并购行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并购决策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企业在并购决策中会参考过去的并购经验,评估风险和机会,并选择最合适的并购战略和实施方式。
4.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信息获取成本、谈判成本、合同监管成本、交易执行成本等。
通过并购可以消除市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5.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行为主要受到市场势力的影响。
市场势力包括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市场结构等因素。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地位,改变市场结构,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6.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并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避免错失市场机会。
企业在制定并购决策时会考虑自身发展的机会成本,即如果不进行并购,可能会错失的机会。
企业理论的进展:交易成本
企业理论的进展:交易成本/自生能力的视角皮建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33)容提要:企业的围和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约束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本文在交易成本/自生能力的视角下评述了企业理论的最新进展。
交易成本经济学是企业理论的思想框架,是企业理论的前期工作;财产权利理论抓住了物质资产所有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投资阻塞或套牢问题;关键资源理论抓住了关键资源控制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进入权分配问题;采购契约理论抓住了规定不完全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事后适应问题;自生能力理论抓住了要素禀赋结构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生产成本最小化问题。
约束条件的改变是企业演变的重要压力,而把国的“默会知识”和国外的“编码知识”结合起来则是企业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与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是两套不同的方法,探讨这两套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本文综述的主旨。
沿着文献综述的路径前进,本文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和生产成本最小化都是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交易成本最小化是一阶条件,生产成本最小化是二阶条件。
关键词:企业理论企业边界交易成本自生能力企业理论的进展情况(尤其是基本框架和主要方向),是研究企业理论时必须了解和把握的“编码知识”(codified knowledge)。
只有在当代经济学前沿(包括思想和模型两个方面)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才有可能防止学术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与志俊和丁利(2002)的不完全契约视角以及其静(2002)的契约视角不同,本文主要是沿着交易成本/自生能力思想这条“主干道”往前走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一笔带过甚至完全忽视了一些在思想方面和模型方面与交易成本/自生能力框架相关度不是很大的经典文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企业理论的文献非常多,任何一个初涉此领域的人都有可能“锁入”(lock in)某个分支上的“小胡同”,从而不能看到企业理论这座“大迷宫”的整体面貌和思想脉络,进而很难把研究局部问题和研究整体问题结合起来。
交易成本文献综述
交易成本文献综述一、交易成本的含义1937年,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他认为,企业的存在是由于“使用价格机制是有代价的”,这一代价就是交易成本。
在1960 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明确使用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他指出,“为了执行一项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和谁交易、告诉人们自己愿意交易以及交易条件是什么,要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订契约、实施监督以保证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等等。
这些工作通常是要花费成本的"。
在科斯看来,交易成本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至少包括以下三个项目:(1)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
价格是不确定的,要将其转化为已知,进行市场交易的当事人必须付出代价.(2)谈判和签约的成本。
因为交易人之间常会发生纠纷、冲突,这就需要讨价还价,签订和履行合约。
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3)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或成本).例如签订长期契约时面临的更大不确定性,在以后解决交易细节问题时需要花费的成本。
在科斯之后,众多学者对交易成本的概念进行了自己的理解。
肯尼斯•阿罗最先使用“交易成本"这一术语,他将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它包括信息成本和排他性成本;设计公共政策并执行的成本。
奥利佛•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
他认为交易成本就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威廉姆森将合同方法作为分析交易最基本的方法,把交易成本划分为合同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成本和签订合同之后的“事后”交易成本。
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起草、谈判和维护一项协议的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包括: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倘若为了纠正事后的偏离而做出双边努力,由此而引起讨价还价成本;伴随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带来的成本;确保各种承诺得以实施的保证成本。
同时威廉姆森还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他特别强调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三种因素。
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一个文献综述
【 要】传 统 贸 易理 论 所讨 论 的 形成 比较 优 势 的 成 本 ,主要 为 生 产 成 本 。但 是 ,在 现 实国 际 贸 易活 动 中 , 交 易 摘 成 本 在 塑造 一 国 比较 优 势 时也 发 挥 着 重要 作 用 。通 过 回顾 国际 贸 易 中的 交 易 成本 及 其 与 生产 成 本 和 贸 易成 本 的 关 系、 国 际 贸 易 中 的 交 易成 本 的影 响 因 素及 其 度 量 、 引入 交 易 成本 分析 的 国 际 贸 易 变化 之 相 关 文献 ,指 出 :现 有 文 献 未 严格 区 分 “ 易成 本 ” 和 “交 易成本 ” 贸 ,迄 今 为 止 新 制度 经 济 学 中对 交 易 成本 的测 度 与 贸 易理 论 中基 于
21 0 0年 7月 第3 2卷 第 7期
当 代 经 济 管 理
C0 N TEM PO R Y ECO N O M Y & M AN AGEM EN T AR
J . 1 u1 20 0
VO . 2 NO. I 3 7
国际贸易 中的交易成本 : 一个文献综述
杨青龙
一
、
引 言
现实 中 的 国际 贸 易活 动 往 往 受 到机 会 主义 行
贸 易 中 的 交 易 成 本 逐 步 为 人 们 所 重 视 。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认 为 , 交 易 的 本 质 乃 产 权 的 交 易 ,而 “ 权 产
为 倾 向的 干扰 ,国际贸 易 中的交 易成 本 是重 要 的 。 比如 ,在宏 观 层 面 ,美 国一 方 面宣 扬 自由 贸易 政 策 ,力 方面在 保护主 国在 贸 图在 全球 义大 易政 全 金 旗 策 球 范 围 内推 融 危 机袭 来 ,对 其诸 多 上 “ 尔反 出 行 时 产 尔 贸 易 自 由化 ,美 国又举 业 实 施 贸易 ” 的做 法表 ,但 另 一 起 了 贸 易 保 护 。美 明在 国际
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与交易成本思想关于经济学说的历史回顾与理论述评
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与交易成本思想关于经济学说的历史回顾与理论述评一、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社会财富创造的学科,经历了从古典到新古典,再到新制度经济学的漫长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经济学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观点,试图解释经济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
直到20世纪30年代,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的《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两篇论文的发表,才真正开启了经济学研究的新篇章。
科斯的这两篇论文不仅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更是为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企业的性质》一文通过引入“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深入剖析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规模扩张的界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而《社会成本问题》则进一步探讨了交易成本与产权安排、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为法经济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对科斯的两篇代表作进行历史回顾与理论述评,通过梳理和分析科斯的理论观点及其在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交易成本思想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回顾科斯的经济学说,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交易成本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产权安排对于经济效率的影响,从而为当前的经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性质、社会成本问题与交易成本思想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理论不仅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回顾科斯教授的两篇代表作《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深入探讨其对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
科斯教授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深入分析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规模。
这一理论不仅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也为企业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而《社会成本问题》则进一步探讨了交易成本为零时合约行为的特点,以及产权界定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700字》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内文献综述 (1)(二)国外文献综述 (2)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3)(一)公司治理的概念 (3)(二)公司治理理论的分类 (3)(三)基于新古典资源配置观的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4)(四)20世纪末新兴的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5)参考文献: (6)(一)国内文献综述1、公司治理的内涵。
李粮(2020)认为首先应当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这两个概念明确区分开来。
对于公司治理而言,他认为公司治理关注的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策略该如何制定,且如何确保该经营策略的合理性。
内部控制则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在经营活动中贯彻该策略[1]。
任丽英(2019)对各个学者对公司治理所作的定义进行研究,她认为公司治理就是指公司的所有者为解决其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而从各个方面对公司全局的运作与经营所做的一种体系化、常态化的安排。
它既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也包括外部治理的安排[2]。
赵烜一(2017)将公司治理简要概括为一种为公司进行的各项活动提供运行方案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的管理系统。
它的重要内容包括:所有者的权利、管理者的职责以及公司各项活动的公开性[3]。
安彬彬(2010)认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多个要素的分配方法,而公司治理的存在意义便是依托于这种分配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配置权、责、利[4]。
2、古典管家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
周金泉和何文晋(2014)指出在古典管家理论的框架下面,毫无疑问,企业是不存在代理问题的,因为公司本身已经处在一个完全信息的市场中,自然,这种假设里公司治理也没有任何意义,不再成为公司所需要的控制经营的工具[5]。
张雅(2021)认为委托代理理论的意图在于降低代理人与企业所有者因双方可能的利益不一致以及彼此间信息的不同步而带来的“代理成本”。
基于此,他认为应当从改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建立“心灵契约”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6]。
【管理学论文】代理成本问题文献综述
代理成本问题文献综述一、理论文献综述提要(一)代理成本理论的起源现代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Coase,1937)按研究的重点不同,企业理论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
前者侧重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后者着眼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
其中代理理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代理成本理论;另一类是委托——代理理论,基本上完全以正规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更加形式化和抽象。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重点研究企业内部结构的激励问题(监督成本),他们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并认为企业就是一种典型的团队生产。
它有三个形成条件:①有n≥个具有共同目标愿望的队员;②所有成员协作生产,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③团队生产结果具有不可分性,即每个成员的个人贡献无法精确地进行分解和测算。
因而也不可能精确地按照每个人的真实贡献去支付报酬。
偷懒和搭便车行为由此产生,为了减少偷懒和搭便车,就需专门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同时要激励其积极工作,就应使其有占有剩余权益和修改合约条款的权利。
Jensen-Meckling(1976)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并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的决定因素。
他们指出现代企业里通常存在着两种冲突,一种是外部股东和管理者(内部股东)之间的冲突,一种是债权人和股东(外部股东和内部股东)之间的冲突。
伴随着这两种冲突的是相应的外部股权的代理成本和负债的代理成本。
他们认为,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这样一个事实。
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①当管理者尽力工作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仅获得一部分利润;②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
由此管理人员有追求额外消费的不积极工作的动机,使得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两者之差被称之为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具体包括:①订约成本;②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成本;③确保代理人作出最优决策或保持委托人由于遭受次优决策的后果而得到补偿的保证成本;④不能完全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关于罗纳德·科斯的企业理论文献综述
关 于 罗纳 德 ・ 科 斯 的企 业 理 论 文 献综 述
李茂 林 陈知夏
摘 要 :2 0世 纪 7 0年代 以来 ,企业经济学逐渐成为 当代微 观经济学一个非常 活跃 而又卓有成效 的前沿研究领 域,并 已在一 定程 度上 改 变了经济学家对现实的经济 系统如何运行 的看法 。而罗纳德 ・ 科斯在这一领域的开创 性贡献令人 印象深刻 ,科斯 的著述 不多,但 毫不影 响他在各领域的突 出贡献。本文尝试 对科斯 关于企业理论 的重要文献做综述分析 ,并从 “ 企 业的性质”提 出问题的 背景探讨 至后 续争论的 发展线索。 关键词 :罗纳德 ・ 科斯企业理论 ;争论 与发展
一
、前Leabharlann 畜 企业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是现代经济学 的重要进展 之一。企业理论 主 要解释 了企业产生的原因和企业组 织的相关经济学意义 。现代企业理论 的发展大致可 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新古典 厂商理论 ,主要探 讨 了企业如何在既定技术条件 下和外部环 境下实 现利润最大 化的 问题 ; 第二阶段是新制度经 济学 的企业 理论 ,以科 斯 为代表 的新 制度 经济学 家 ,用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的存在 和边界 ,从 市场 和企业 关系的角度探 讨 了企业 的本质和规模 ;第三阶段是企业 理论 的最新 发展阶段 ,即后 现 代企业的激励 、约束机制等为主要 扩充内容 的扩展研究 。 科 斯 作 为 新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代 表 人 物 ,创 造性 地 提 出 了 一 些 新 的概 念 与 方 法 ,对 现 代 企 业 理 论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突 出 的 贡 献 。 对 科 斯 的 理 论 研 究 ,对 了解和把握科斯经济思想的内涵和方法论 的实质 ,加深对新制 度 经济理论 的理解 以及提高对真实经济世界的认 知能力都 有着非 常重要 的 作用 。 二 、科 斯 的 企 业 理 论 综 述 科斯产权理论 的形成 ,可 以大致分 为两个 阶段。第~ 阶段是 3 O年 代对正统微观经济学进行的批判 ,指出市场机制运行中存 在摩擦 即存 在 交 易 费 用 。减 少 的关 键 是 产 权 制 度 和 企 业 组 织 形 式 的 创 新 。在 分 析企 业 的起源 、性质和生产纵 向一体化的过程巾 ,科斯 首次将 交易费用概念 引 入 经 济 分 析 ,奠 定 了现 代 交 易 费 用 和 产 权 理 论 的 基 础 。 科斯认为传统的基础微观经济学理论是不完整的 ,因为它 只包括 生 产 和运 输 费 用 ,而 忽 视 了为 制 订 和 执 行 合 同 以 及 经 营 管 理 组 织 方 面所 花 的费用 ,即 “ 交易费用” 。科斯利用 “ 交易费用 ” 的概 念对企业 的存 在 和行为进行 了分析 。企业通过使市场 交易 “ 内部化 ” ,如 使市场上 的劳 动力受雇 于某个 企业 等,从 而节约 了交 易费用 。这就 是说 ,在 科斯 看 来 ,交易 费用 的节约是企业产生和存在的唯一动力。对于企业 的规模 问 题 ,科斯也用交易费用 的概念来解释。他认为随着企业规模 的扩大 ,交 易管理 费用也将不断增大 。最后到某一点靠 “ 内部化”所节省 的费用被 管理 费用 的增 长额所抵消时 ,企业的规模便不能再扩大 。因此 ,交易费 用是决定企业规模 的主要 因素 。 第二 阶段 主要是 5 O年代至 6 0年代 中期 。科斯进 一步论述 了产权 的 经济作用 ,指 出产权 的经济功能在于克服外部性 ,降低社会成 本 ,从而 在 制度上保证资源配置 的有效性 。后来把科斯的产权思想概括 为著名的 “ 科斯定理 ” 。 科斯 指出,企业不是市场 的唯一替代形式 ,政府对经济生 活的直接 管制是另一种替代方法 。“ 政府不是建 立一套有 关各种可 通过市 场交易 进 行调整 的权利 的法律制度 ,而是强制性地规定人们必须做什 么或不得 做 什么” , 因而 , “ 政府是一个超级企业 ” 。有 时 ,它 能 以 比企 业 更 低 的 成本替代某些 市场交 易活动 。当然 ,政 府行政 机制本身并 非不要 成本 , 实 际 中有 时它 的成 本 反 而 很 大 。 三、 科 斯 企 业 理 论 的 争 论 与 发 展 科斯 的企业 理论 ,首次提 出了交易费用 的概念 ,并且认 为这是唯一 重 要的因素,从 而系统 的回答 了企业 的本质 ,即企业是市 场和价格机制 的替代物 ,企业 的规模 和便捷 ,即 “ 一个企业扩大的一笔额外 的内部交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
交易费用理论综述作者:沈满洪张兵兵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摘要] 交易费用概念由科斯创立并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
交易费用的内涵有交易分工说、交易合约说、交易维度说、制度成本论、交易行为说等典型观点。
交易费用的构成主要包括搜寻信息、达成合同、签订合同、监督合同履行和违约后寻求赔偿的费用。
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交易费用测度结果表明,降低交易费用是一个重大的经济研究课题。
因而,交易费用理论在国家理论、产业理论和企业理论中均得到广泛运用。
交易费用的测度、交易费用理论对转型国家的解释以及用交易费用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均有可能获得创新性成果。
[关键词] 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研究展望A Review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Shen Manhong Zhang Bingbing(College of Economic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Abstract: The concept of transaction cost introduced by Ronald Coase has become the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t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analysis of general economic theory, but also has strong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e practical economic phenomenon,in the transition countries in particular.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TCT)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economics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review on TCT will contribute to its further development.The ideas of ″transaction″ by Aristotle and Commons,and ″transaction incurred costs″ by Gounod and Marx are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concept of ″transaction cost.″ The proposal term of ″transaction cost″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neoclassical econ omics that treats the enterprise asa ″black box.″ Today,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is widely used to expla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behaviors and it attracts increasing attentions in both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policymaking.Various broad defini tions of the phrase ″transaction cost″ are used in literature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m as transaction division, transaction contract, transaction dimension, institutional cost and transaction behavior. A comparison and summary of these viewpoints outlines an overall picture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enhanc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CT. Transaction costs consist of five major components: searching cost, negotiating cost, contracting cost, monitoring cost and enforcement cost. In addition, we distinguish the concept ofthe ″transaction cost″ from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circulation cost.″The measurement of transaction cost is critical at the empirical level. Arguably, there is no consistent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exact value. For most macro analysis, transaction cost is overestimated and this bias shows increasing trend over time. The assessment for transaction cost at a microlevel mainly focuses on some specific sectors/firms. The evaluation on public sector is relatively rare. However, most studies exhibit 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in total costs, which call for the importance to cut the transaction cost.TC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theory, industry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firms. Also it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se theories. As the core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CT is expected to yield innovative outcome in multidisciplines, such as the technique development of the measurement of transaction cost, the application of TCT on transition countries, the policy implication and guidance for Chinas reform and so on.In a word, the development of TCT is worthwhile and requires further indepth inputs.Key words: transaction cost;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prospect交易费用概念的提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种挑战,它为分析经济理论及经济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新零售模式下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企业销售策略——交易成本理论视角
售模式下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ꎮ
二、文献综述
( 一) 交易成本理论研究回顾
在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交易费用为零的基础上ꎬ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者科斯最早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思想ꎬ解决了人如何进行
资源配置的问题和企业的最大规模问题ꎬ他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
刘洋、李琪和殷猛以 SOR 理论为基础ꎬ提出构建网络购物节
氛围会促使消费者产生冲动购物行为ꎮ 陈小建、沈栩蔚则认为网
络品牌会对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ꎬ有利于形成网络
品牌忠诚ꎮ 马雪静基于 O2O 模式ꎬ探讨了线上优惠券对消费者行
为的影响ꎬ并研究了线下距离对优惠门槛与优惠金额影响的调节
作用ꎮ 才凌惠、张启尧则研究了跨境电商购物平台外部线索对消
来的困扰ꎬ而给消费者带来极佳的购物体验ꎬ能够满足消费者对
娱乐和社交的需求ꎮ 根据这一交易行为复杂的特性ꎬ我们可以将新
零售模式下交易成本概括为从消费者具有购买意愿到成功完成交
易这一过程中ꎬ消费者所付出的各种成本的总和ꎬ包括时间成本、学
习交流成本、货币成本、搜索信息成本、物流成本及风险成本等ꎮ
( 三) 影响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因素研究
是由于企业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低于直接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的交易成本ꎬ并且提出ꎬ当一个企业扩张到企业内再组织任何一项
交易所引起的组织成本等于其他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时ꎬ或
是等于市场机制组织这项交易成本时ꎬ企业达到了规模的边界ꎮ
由此ꎬ他创造性的提出交易成本就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
明显的成本ꎬ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ꎮ 继科斯之后ꎬ阿罗是第
可能抛开交易成本ꎬ新零售模式下的交易行为也不例外ꎮ 与以往
《企业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企业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对于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开始得较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20世纪50年代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n H. Miller(1958)提出了经典MM理论,在完美市场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没有关联。
基于经典的MM理论,各学者通过放松完美市场的一些假设条件,又形成了有税的MM理论、权衡理论、融资偏好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等一系列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
Modigliani和Miller在1963年提出了有税的MM理论,即在考虑税收的情况下,由于负债的抵税作用,企业价值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增加。
然而,有税的MM理论没有考虑到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增加,基于此,Robicheck和Myers(1966)又提出了破产成本理论,即企业价值会随着负债的增加而降低。
Kraus和Litzenberer(1973)在有税的MM理论和破产成本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权衡理论,负债比率的提高既会带来税盾效应,也会增加破产成本,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的负债比率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
随着不对称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的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进入了新资本结构理论的阶段。
Majluf和Myers (1984)将MM理论中的假设条件进一步放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考虑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
Jesen和Meckling(1976)则认为信息不对称会产生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这两者随负债比率变化的方向是反向的,因此企业能够找到一个最优的负债比率权衡这两种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不少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上述理论。
Dimitris Margaritis和Maria Psillaki(2009)以法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杠杆率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同时不同行业和不同的集中度的公司代理成本不同、公司价值不同,股权更集中的家族企业的绩效优于非家族企业。
《企业运营资源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企业运营资源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现状对运营资源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
我国会计自1993年引入国际管理后,企业融资已发展成为我国的金融概念。
FuGen(1995),管理中央组成部分权利和结构性债务,提出债务清单,哪种类型的关系,流动性与一般观察中的相应资金来源有关,以及,为了获得最佳融资,根据指示,制定了坚实的资金管理和管理准则。
莲藕研究在我国首次开启了对植物资源管理的研究。
2000年杨雄生在《现金是基本的在》中的意思其实是,钱的意思和刘良标所表达的新的经济意义一样,钱就是钱。
如果有一个绝对值,即货币将或将与B)改变资本流动和关系的精益流,使企业能够动态分析和控制结构、流程和关系上的现金流。
在实践中,lius、huanqing和zhou chang(2001)考察了公司盈利能力与资产管理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这种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股本和资产的利润率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资产管理战略密切相关,同时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策略以平庸为主,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变化平缓。
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包括缺乏对行业特定因素的考虑,以及公司的管理策略影响盈利能力。
建议将经营性融资的重点转向销售控制,并提出“将经营性资源的集中管理向有需要的跨境企业转移”他——谁把钱变成了营销中的钱,从钱变成了钱,钱变成了服务中的钱,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变成了钱,钱就像“血液”,流淌在“公司”的各处。
根据PCP,公司流动性流动的发展最好是根据其资本管理进行评估,从而评估其对相关流动资产和负债的管理。
Ronquette、roe和hua认为,由于可预测性和不一致的现金流,有必要购买较低的净运营成本。
它遇到了一种新的管理资本,其目的是将投资管理为运营资本,并将其投资于业务投资基金和资产交易的成本覆盖范围。
这是资产管理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
而对我国上市公司样本的分析是基于商业周期与商业资本交易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发现这个周期对商业价值有显著的负影响。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精选范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共2篇)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技术经济班设计(论文)题目: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指导教师:200 年 4 月 21 日目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论文题目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6进度安排文献综述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1.1资本运营的涵义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1.3.1概念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1.3.4并购方式1.4研究课题的意义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参考文献1论文题目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
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
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
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
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
《资产通用性、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范文
《资产通用性、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篇一摘要本文以资产通用性、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资产通用性如何影响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
本文旨在为企业在优化资产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率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资产通用性、交易成本以及企业经营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资产通用性指的是资产在不同企业或不同用途间的可替代性和适用性,它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关系,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资产通用性高的企业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交易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销售、购买等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包括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等。
而企业经营效率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运营能力等方面。
资产通用性的提高,可以减少企业在寻找合适资产和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通用性强的资产更易于在不同企业或不同用途间转移和利用,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营效率。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根据前人研究及理论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资产通用性与交易成本呈负相关关系,即资产通用性越高,交易成本越低。
假设二:交易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企业财务报表、市场数据等,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样本选取上,我们选择了多家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实证结果:1. 资产通用性与交易成本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产通用性与交易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企业连续并购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600字》
企业连续并购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关于企业并购的相关文献研究,西方国家距今已有着多年历史,并取得了较为全面且具体的研究成果,也随之产生了相对完善的企业并购融资体系。
它包括不同的金融并购融资中介机构、金融工具和管理体系。
在并购融资理论方面,西方还形成了丰富完备的并购融资理论,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1983年,Schipper 和Thompson第一次提出了连续并购的概念,Schipper 和Thompson将其定意思为“企业在三年期间内发生三次及三次机上的并购交易”。
在此之后,也有国外研究学者将连续并购分类为短时间内的连续并购与长时间内的连续并购。
前者指的是企业在3-5年内发生不少于5次的并购交易,后者指的是企业每年发生1-2次的并购交易。
Doukas和Petmezas(2007)以及Billett和Qian(2008)发现证据表明,过分自信的高管倾向于进行连续收购,因为他们认为,与“理性”高管相比,这样的连续投资决策最符合股东的利益。
由于过度自信的高管认为他们比别人具有更强的能力。
这种认知偏差激励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力和从事复杂的任务进行下注,例如连续收购。
过度自信会促使高管人员在企业并购管理中将会明显低估并购风险,高估并购产生的协同作用,因此过度自行的高管可以很乐观并且倾向于快速收购和频繁地定位收购目标。
Croci 和Petmezas(2009)以美国1990年至2002年发生连续并购的591个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连续并购的四种潜在动机,即管理层过度自信,卓越收购管理技能,管理者帝国构建动机以及收购是否包含单一计划。
研究发现,成功的收购后续也往往伴随着成功的收购。
这种表现的持久性表明,出色的管理技能可能是进行连续收购的重要原因。
过度自信不会驱使胜利者的连续并购,管理者帝国构建动机也不会驱使连续并购,连续并购也不是并购公司整个收购计划的结果,只有管理层卓越的收购管理技能促使了公司连续并购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交易成本理论的文献综述姓名:***学号:************学院:管理科学学院课程:企业理论指导老师:***日期:2014年5月25摘要:人类的成长来源于对宇宙的思索,之所以发展,也离不开探索。
而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单元,在当今世界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企业的存在也并非是偶然的,从企业理论的角度来讲,由于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因此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这一思想,最早源自于1937年科斯发表在《经济学》上的《企业的性质》,作为交易成本理论的开山鼻祖,科斯从市场交易成本的角度向我们详细的解释了企业存在之原因,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将其表述为“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交易所执行一笔交易所花费的成本”。
关键词: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科斯,交易成本测量一、关于交易成本内涵的研究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正如生产活动存在着生产成本,交易活动也必然存在着交易成本。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周内经济组织的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
通过这一定义,交易成本被看做是一系列的制度成本,如:信息成本、契约的成本、谈判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等。
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来的,并且它的这一理论为新古典经济学原有的零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做了修正和改进,使得经济学理论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以交易成本为零作为前提假设条件的,这一假设确实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但同时它本身也存在着问题,例如:它无法解释市场中为什么存在不同的交易形式,物物交换和借贷于货币的交换,拍卖形式以及双边讨价还价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又比如:既然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中进行合作最有效的形式,为什么还会有企业存在?再比如:在企业中进行分工合作的人,为什么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进行合作?而科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旨在修正和补充新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中对于交易成本假设这一不够完善的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上述三个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看做是市场中最小的单位,并且被看做是一种生产函数(前提是交易成本为零)。
然而在科斯看来:一次交易是在企业内转移还是市场转移,仅仅是交易形式的不同,但是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来说不同形式的交易成本是不一样的,通过研究发现,市场中的交易其实是要耗费大量交易成本的,相反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内交易成本是很低的,也就是说,企业的存在实质上降低了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继承了科斯有关交易成本的观点,他也认为企业的出现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但同时他认为企业的存在与资产的专用性有关。
资产专用型指的是一项投资被用于某些特定的交易、主要包括场地的专用性、物质资产的专用性等类型。
威廉姆森认为:当交易一方投入专用性资产,就有可能被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所利用,因为专用性资产的退出将导致其全部或部分价值的损失。
因此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可能导致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得交易契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困难;当用市场交易的方式处理专用性投资关系的成本过高时,企业一体化将更加合理。
他认为,企业组织是市场交易内部化的结果。
张五常进一步提出了企业的出现是用要素市场代替产品市场的观点。
他认为:企业的出现并不是厂商制度代替价格制度,而是一种市场取代另一种市场,其实质是一种合同类型取代另一种合同类型。
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自己组织生产,也可以将要素的使用权转让给代理人以获得收入,代理人就是企业。
市场交易的是商品,而企业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其交易对象是生产要素。
因此,用企业交易代替市场交易的原因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二、产生交易成本的原因及其类型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来源于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造成交易困难所致。
威廉姆森指出了六项交易成本的来源:①有限理性,指进行交易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因素的限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
②投机主义:指参与交易的双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的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增加而降低经济效益。
③不确定性与复杂性,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交易双方均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纳入契约当中,使得交易过程中增加了不少订立契约时的议价成本,并使得交易困难程度上升。
④少数交易,某些交易过程过于专属性,或因为异质性信息与资源无法流通,使得交易对象减少及造成市场被少数人把持,即造成市场运作失灵。
⑤信息不对称,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利行为产生的机会主义,交易双方往往握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使得市场的先占者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而获益,并形成少数交易。
⑥气氛,指交易双方若互不信任,同时又处于对立立场无法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交易关系,将使得交易过程过于重视形式,使得交易成本增加。
不同的交易往往涉及不同的交易成本,总体而言交易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②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
③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④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⑤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⑥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要付出的事后成本。
三、交易成本的测量在交易成本能否被计量这个问题上,目前仍旧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对交易成本所产生的费用的概念没有统一,对交易费用的内涵与外延理解有较大分歧;由于生产与交易的费用是被联合执行的因此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单独计算变得复杂;如果交易成本变得非常高,许多交易也许不会发生;交易成本费用在很大程度上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加大了量化的难度;但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会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交易费用进行间接地计量。
交易费用的计量大体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
宏观的测量方法,即是对一国或地区整体交易成本进行计量。
其代表人物是瓦里斯和诺思1986年提出的交易费用的计量方法。
微观的测量方法,即是在微观的企业层面上对交易费用的大小进行测量。
微观测量方法的代表人物是EIRIK和RUDOIF,他们讲交易费用分为市场型、政治型和管理型交易费用。
此外还有STOLL和WHALEY用差价加上佣金的计量方法来测算交易费用,他们发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费用占到了市场价值的2%,而在小型证券交易所该比例达到9%。
以及COLLINS和FABOZZI提出的利用公式测算的方法,其公式如下:交易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佣金+手续费+收费;变动成本=执行成本+机会成本;执行成本=市场影响成本+市场时机选择成本;机会成本=预期收益—实际收益—执行成本—固定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DAVID和JOSEPH、CHARLES通过建立一个证券模型提出的新的测量方法,他们认为交易成本不仅包括佣金和差价,而且还包括预期价格的影响和机会成本。
假定边际交易的事后收益可以观测得到,那么边际交易者所面临的所有成本就都是交易成本。
他们只需每日证券收益的时间序列数据,就能求得任何一个公司的有效交易费用。
最后还有POISLI、WALLIS和NORTH的研究方法界定和测量1934——1998年间美国商业银行业的交易费用,她把商业银行业的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所有的利息支出,另一个是非利息支出。
综上所述,对于交易成本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交易成本理论不仅补充和完善了新古典经济学,而且促进了经济学的前进。
交易成本的研究者们的研究材料也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但值得一提的是,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研究并未获得一致认同,例如:对于交易成本的测量等。
因此,企业交易成本理论函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1)/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3&recid=&filename=JSGZ200910036&dbname=CJFD0910&dbcode=CJFQ&pr=&urlid=&yx=&v=MTM1ODR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ZZdVJwRnlua1c3 dk5MejdNZExHNEh0ak5yNDlHWW9SOGVYMUw=《西方企业理论综述》作者:罗丽娟2009.10.152)QueryID=0&CurRec=16&recid=&filename=HBDX200601022&dbname=CJFD0608&dbcode=CJFQ&pr=&urlid=&yx=&v=MDAwNDFyQ1VSTDZmWXVScEZ5bm xVNy9JTFMvUGRyRzRIdGZNcm85SFpv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 UY=《企业契约理论综述》作者:李娜、周晓唯2006.2.283)/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6&recid=&filename=2005040352.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 =&yx=&v=MTI4NTk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w2Zll1UnB GeW5sVmIvTFYxMjdHN084SHRMSnJaRWJQSVI=《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作者:刘洋2004.10.104)/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8&recid=&filename=SHNG201323106&dbname=CJFDLAST2014&dbcode=CJFQ&pr=&u rlid=&yx=&v=MTk2Mjk5TE9ySTVGWW9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 xRnJDVVJMNmZZdVJwRnlubFc3ckJOaVhGYWJHNEg=《对交易成本理论思考》作者:张彦利201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