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_梅竹言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竹言志》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方法与过程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欣赏——评述——练习。
情感与态度目标:
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难点: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3、竹叶的浓淡变化。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学具: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竹竿、竹枝若干。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上节内容,板书“竹”然后进行象形设计,引入本课主题,激发情趣。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部分?(竹竿、竹节、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二、精讲点拨:
1、竹竿:
A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竹竿特点,谈一谈其生长特点。
B粉笔单色演示其画法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生:越往上越长)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教师边讲边演示,同时注意毛笔水分的控制及用笔(侧锋用笔画较粗的竹竿,出现墨色变化)
2、竹枝:
A学生观察老师带来的竹枝的特点,谈一谈其生长特点。
教师演示粉笔单色画法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3、竹叶:
A教师演示粉笔单色画法和组合规律。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的结构及动态。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出你心中的竹子。
三、作业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出出现的问题,并示范。
四、作业展评: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不足。
五、作业与课堂评价
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如果这节课能够留给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的话,目的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髓,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六、教学回顾与反思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一直保持着热情的学习态度,由于我们北方没有竹子,所以我带来生活中的竹竿和竹枝给学生直观感受,锻炼其观察能力,同时采用双线教学,采用粉笔演示和毛笔演示同时进行,增加了对比,从多角度比较形成水墨和单色的区分认知,便于学生以后办板报的应用,开拓其视野,在学习绘画时部分同学有些落后,但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作业,用笔的技巧上还有些欠功夫,水墨的控制个别同学掌握不好,但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课后的练习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用笔,用墨以及控制水分缺乏整体的认知,对于程式化的学习重要性缺乏认识。学生是在间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但是中国画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所以学生只是对其了解,对于基本功薄弱,这也是普遍问
题所在,所以重点了解、体会,慢慢掌握,提高其对中国画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十分重要。
效果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能让学生了解竹子的内在美,掌握竹子的生长规律,掌握竹子的各部分画法及组合规律,了解中国画竹子程式化画法,体验用笔,用墨及水分的控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自然生情。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表现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教材分析
书法用线是中国画表现方式的基本特征,所以本节课画竹和上节课画梅花许多相似之处,结合竹石图理解分解部分如何组合成完整的画面。这一部分直接从技法教学开始,分竹竿,竹节、竹枝、竹叶具体介绍画法。竹竿分节但比翼连灌,竹叶画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不仅理解叶片的组合方式,并且能够感受到笔意情趣,了解中国画的竹子的程式化画法。
评测练习
学会欣赏墨竹作品,体会其中表达的意境,学习传统程式画法,画一副墨竹图。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一直保持着热情的学习态度,由于我们北方没有竹子,所以我带来生活中的竹竿和竹枝给学生直观感受,锻炼其观察能力,同时采用双线教学,实物-观察-
讨论-认知-粉笔-毛笔-比较--练习的双线形式。采用粉笔演示和毛笔演示同时进行,增加了对比,从多角度比较形成水墨和单色的区分认知,便于学生以后办板报的应用,开拓其视野,在学习绘画时部分同学有些落后,但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作业,用笔的技巧上还有些欠功夫,水墨的控制个别同学掌握不好,但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课后的练习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本节课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学习掌握中国画竹子的画法,设计中采用观察,观看、实践,在操作中粉笔、毛笔演示示范。有些忙乱。在后期评价展示中仓促,需改进提高。示范过程中放慢节奏。
课标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通过画梅,画竹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学习中,了解中国画的以物寄情,托物言志表现方法,体会传统水墨的表现情趣,尝试有意图的运用中国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