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分析化学第六章--配位滴定法[精编文档]
![分析化学第六章--配位滴定法[精编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4d081a4ba0d4a7302763a96.png)
(指示剂的僵化)
4) In本身性质稳定,便于储藏使用
三、指示剂的封闭、僵化现象及消除方法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化学计量点时不见指 示剂变色
产生原因:
干扰离子: 变颜色
KNIn
>
KNY
→指示剂无法改
消除方法:加入掩蔽剂
例如:滴定Ca2+和Mg2+时加入三乙醇胺掩蔽 Fe3+,Al3+以消除其对EBT的封闭
K MY
MY
lg KM' Y lg KMY lg M lg Y
三、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
lg cKM' Y 6
KMY '
MY M Y'
[M
[MY ]
][Y ]Y
(
H
)
K MY
Y (H )
lg c lg KMY lg Y (H ) 6
示意图
主反应:
M
+
Y
副反应:
L
OH - H +
N
ML
MOH HY
NY
ML2
M(OH)2? H2Y
MY
H+
OH -
MHY
M(OH)Y
MLn
M(OH)n H6Y
辅助配 位效应
羟基配 酸效应 位效应
不利于主反应进行
干扰离 子效应
混合配位效应
利于主反应进行
注:副反应的发生会影响主反应发生的程度 副反应的发生程度以副反应系数加以描述
EDTA(Y)
EBT
2d
Mg
Mg-EBT (Mg)
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计算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αY(H)。
若此时EDTA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为·L-1,则[Y4-]为多少pH=5时,锌和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假设Zn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
pH=5时,能否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2+假设Mg2+和EDTA的浓度皆为10-2 mol·L-1,在pH=6时,镁与EDTA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少(不考虑羟基配位等副反应)并说明在此pH条件下能否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Mg2+。
如不能滴定,求其允许的最小pH。
试求以EDTA滴定浓度各为mol·L-1的Fe3+和Fe2+溶液时所允许的最小pH。
计算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Cu2+离子溶液时的适宜酸度范围。
称取0.1005g纯CaCO3溶解后,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
吸取25mL,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试计算:(1)EDTA溶液的浓度;(2)每毫升EDTA溶液相当于多少克ZnO和Fe2O3。
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锌(ZnCl2)的含量。
称取0.2500g试样,溶于水后,稀释至250mL,吸取,在pH=5~6时,用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用去。
试计算试样中含ZnCl2的质量分数。
称取1.032g氧化铝试样,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吸取,加入T Al2O3=mL的EDTA标准溶液,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Zn(OAc)2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至红紫色终点,消耗Zn(OAc)2标准溶液。
已知1mL Zn(OAc)2溶液相当于EDTA溶液。
求试样中Al2O3的质量分数。
用mol·L-1 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中钙和镁的含量,取水样,以铬黑T为指示剂,在pH=10时滴定,消耗EDTA 。
分析化学 配位滴定(2)

10
2+
20.00ml 0.0100mol/L
8
pH=12.0
pCa 6
4
2
0 0 5 10 15 V /ml 20 25 30
(二)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 1. 条件稳定常数: 条件稳定常数: 浓度一定时, 浓度一定时, K´MY 越大,突 ´ 越大, 跃范围越大。 跃范围越大。
当浓度一定时, 值越大, 当浓度一定时 , K'MY 值越大 , 突跃也愈 大 。 如 待 测 离 子 浓 度 cM=10-2mol/L, 当 K'MY<108时,突跃已很小。 突跃已很小。
酸效应曲线
由αY ( H ) 值所对应的酸度,为最高允许酸度(即最低的pH 值)。
最低允许酸度(最高 值 最低允许酸度(最高pH值)
滴定时若酸度过低,金属离子将发生水解形 成M(OH)n 沉淀,影响配位滴定的进行。刚开始 出现沉淀的酸度为最低允许酸度(最高pH值), 可由氢氧化物的溶度积求出:
n −
4. 计量点后(由过量Y和平衡关系式计算 2+浓度) 计量点后(由过量 和平衡关系式计算Ca 浓度) 和平衡关系式计算 设加入EDTA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20.02mL(滴定百分率为 滴定百分率为100.1%) 设加入 标准溶液
20.00 CaY ] = 0.01000 × ≈ 5.0 × 10−3 mol L−1 [ 20.00 + 20.02
6 配位滴定法

逐级形成配位物 M+ nL = M n Stepwise complex formation L
稳定常数 离解常数
累积稳定常数
K−1 = 1 K1
β1 = K1
K1 =
[ML] [M][L]
……
ML
i -1
K −n = 1 K1
β1 = K1
+ L = ML
i
Ki =
……
ML
n -1
6.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一、 EDTA的性质 的性质 二、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分析化学 2007-2008
6 配位滴定法
6.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一、 EDTA的性质 的性质
1. 酸性:EDTA(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酸性: , 乙二胺四乙酸)为四元酸 为四元酸, 乙二胺四乙酸 为四元酸,用H4Y表示 表示
配合物的稳定性受两方面的影响: 配合物的稳定性受两方面的影响:金属离子自 身性质和外界条件。 身性质和外界条件。 需要引入: 需要引入:条件稳定常数
分析化学 2007-2008
6 配位滴定法
6.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MLn型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 ML] M+L ML 一 稳 常 K1 = 级 定 数 [ M][ L] [ ML2 ] 二 稳 常 K2 = 级 定 数 ML + L ML2 [ ML][ L] MLn-1 + L M Ln
[Ca(EDAT)]2-的结构
分析化学 2007-2008
6 配位滴定法
第6章配位滴定法新

2019/10/29
王园朝
14
Y(H )
[Y `] [Y ]
[Y ] [HY ] [H2Y ] [H3Y ] [H4Y ] [H5Y ] [H6Y ] [Y ]
1 [HY ] [H2Y ] [H3Y ] [H4Y ] [H5Y ] [H6Y ] [Y ] [Y ] [Y ] [Y ] [Y ] [Y ]
作业:
P198:12、13、15、17、19、20、22、23、25、26 29、30、34、35、36
2019/10/29
王园朝
2
络合滴定—滴定误差
10pM 10pM
Et
K
' MY
cMsp
K
' MY
化学计量点pM pM pMep pMsp 终点pM
lg
c
K
' MY
6
络合滴定选择性
1 ka6
,
累积质子化常数
1H
K1H
1 ka6
H2Y
K
H 2
[
[H2Y ] HY ][H
]
1 ka5
,
H 2
K1H
K
H 2
1 ka6ka5
H2Y + H+
……
K1H Ka6
H3Y
K3H
[H3Y ] [H2Y ][H ]
1 ka4
,
3H
K1H
K
H 2
K3H
1/ ka6ka5ka4
2019/10/29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6章配位滴定法

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以EDTA为滴定剂,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可能形成MHY络合物B.在碱度较高的溶液中,可能形成MOHY络合物C.不论形成MHY或MOHY均有利于滴定反应D.不论形成MHY或MOHY均不有利滴定反应2. 配位滴定中,关于EDTA的副反应系数αY(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αY(H)随酸度的减小而增大B. αY(H)随pH值增大而增大C. αY(H)随酸度增大而增大D. αY(H)与pH值的变化无关3. 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A. 与金属离子种类有关B. 降低C. 不变D. 升高4.以EDTA滴定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已经在滴定终点时∆pM'=±0.2,K'MY=109.0,若要求误差TE≤0.1%,则被测离子M的最低原始浓度是多少?A. 0.010 mol⋅L-1B. 0.020 mol⋅L-1C. 0.0010 mol⋅L-1D. 0.0020 mol⋅L-15. 当M与N离子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其中的M离子,若C M=0.1C N,要准确滴定M(E≤0.1%,∆pM'=0.3)则要求△lgK(lgK MY-lgK NY)值至少大于()A. 6B. 5C. 7D. 46.当金属离子M、N共存时,欲以EDTA测定其中的M,若c M=10c N,E≤0.5%,∆pM'=±0.3,则要求∆lgK为多少:A. 5B. 6C. 4D. 77. 用EDTA滴定Bi3+时,可用于掩蔽Fe3+的掩蔽剂是()A. 三乙醇胺B. KCNC. 草酸D. 抗坏血酸8. 已知K CuY>K ZnY>K MgY。
EDTA的浓度采用锌作基准物标定。
若配制EDTA溶液中蒸馏水中含有少量Cu2+,并用该EDTA溶液在pH = 10的介质中滴定Mg2+,测定的结果将会()A. 不变B. 变大C. 变小D. 不确定9.采用滴定法测定Al3+的含量时,欲在pH=5.5条件下以某一金属离子的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此金属离子标准溶液最好选用()A. Ca2+B. Zn2+C. Ag+D. Al3+10.Fe3+、Al3+、Mg2+和Ca2+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Mg2+、Ca2+的含量时,为了消除Fe3+和Al3+(含量较高)的干扰,一般采用()A. 沉淀分离法B. 控制酸度法C. 络合掩蔽法D. 溶剂萃取法11.在pH=10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Ca2+、Ma2+总量时,Al3+、Fe3+等的存在会使得指示剂失效,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A. 僵化B. 封闭C. 变质D. 变性12.已知某金属指示剂(HR)的pKa=3.5,其共轭酸型体为紫红色,其共轭碱型体为亮黄色。
第6章 配位滴定法

效应 效应 配位效应
EDTA 副反应
混合配 位效应
不利于主反应进行
利于主反应进行
提出问题: 用什么来表示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呢?
为了表示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定量
表示副反应进行的程度,引入副反应系数α
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式:
=未参加主反 该应 组组 分分 的的 平各 衡型 浓体 度的总浓度=XX
6.3.1副反应系数(α)
[Y ] [N1Y ] [N2Y ] [NnY ] [Y ]
Y Y (H ) Y (N1) Y (N2 ) Y (Nn ) n
当n=1时:
Y Y (H ) Y (N) 1 (二)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αM
1.辅助配位效应 由于其他配位剂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
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2.αM(L)
i
[MLi ] cM
[M]
i [M ] [ L]i (1 i[L]i )
i [ L]i
(1 i[L]i )
铜氨络合物各种型体的分布
1.0
0.8
Cu2+
Cu(NH3)42+
分布系数
分 布 0.6
Cu(NH3)22+
分 数
0.4 Cu(NH3)2+
Cu(NH3)32+
0.2
0.0
654321 lgK1-4 4.1 3.5 2.9 2.1
4.金属离子M的总的副反应系数
A若存在n种配位副反应: αM
M
M M
M(L1
)
M(L2
)
M(Ln
)
(n
1)
B若存在2种配位副反应:
练习:
M
M M
M(L1
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第一节 概 述配位滴定法是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常用的配位滴定是EDTA 滴定。
EDTA 全称为乙二胺四乙酸,常用H 4Y 表示,其结构式为H O OCCH 2 CH 2CO O HN -CH 2- CH 2-NH O OCCH 2 CH 2CO O HEDTA 与金属离子能形成螯合物,配位比为1:1。
第二节 基本原理一、配位平衡1. 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金属离子与EDTA 的反应通式为:M + Y = MY K MY = ]][[][Y M MY …… 稳定常数金属与EDTA 配合物的lg K 稳值见表6-1。
金属离子与其他配位剂L 的逐级反应:M + L = ML k 1 = ]][[][L M ML …… 第一级稳定常数ML + L = ML 2 k 2 = ]][[][2L ML ML …… 第二级稳定常数┊ML n -1 + L =ML n k n = ]][[][1L ML ML n n - …… 第n 级稳定常数将逐级稳定常数依次相乘,得各级累积稳定常数ββ1 = k 1 = ]][[][L M ML β2 = k 1⋅ k 2 = 22]][[][L M ML …… βn = k 1⋅ k 2 …… k n =n n L M ML ]][[][ [ML n ] = βn [M] [L]n2. 副反应系数 主反应 M + Y = MYL OH H N H OHML NY M(OH)YML 2 M(OH)2 H 2Y副反应 ┊ ┊ ┊ML n M(OH)n H 6Y配位效应 酸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1) 配位剂Y 的副反应系数α Y(1) 酸效应系数α Y(H)在水溶液中,EDTA 有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和Y 4-等七种存在型体,真正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是Y 4-离子。
设[Y]为Y 4-的浓度,[Y ']为未与M 配位的EDTA 各种存在型体的总浓度:α Y(H) = [Y '] / [Y]= ][][][][][][][][4265432234-++----++++++Y Y H Y H Y H Y H Y H HY Y= 3456445635626][][][][1K K K K H K K K H K K H K H ++++++++ 1234566234565][][K K K K K K H K K K K K H ++++α Y(H)为配位剂与H +的副反应系数,由于α Y(H)是 [H +]的函数,故又称为酸效应系数。
分析化学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 配位滴定法: 又称络合滴定法
以生成配位化合物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 滴定条件:
定量、完全、迅速、且有指示终点的方法
➢ 配位剂种类:
无机配位剂:形成分级络合物,简单、不稳定 有机配位剂:形成低络合比的螯合物,复杂而稳定 ➢ 常用有机氨羧配位剂 ——乙二胺四乙酸
乙二胺四乙酸:EDTA
➢ 结论:pH, [H] Y(H), [Y4] 副反应越严 pH Y( H) ; pH12Y(H) 1,配合物
练习
例:计算pH5时,EDTA的酸效应系数及对数值,若 此时EDTA各种型体总浓度为0.02mol/L,求[Y4 -]
解:
Y(H )1111 0 0 5 .3 04 1 1 0 1.3 0 0 1 4 60 .2
✓ 注:[Y’] ——EDTA 与 N 配合物平衡浓度 和参与配位的Y4-平衡浓度之和
[Y] ——参与配位反应的Y4-的平衡浓度
➢ 结论: Y(N) ,[Y]副反应越严重
3. Y的总副反应系数[同时考虑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
Y[[Y Y ']][H 6Y2][H 5Y[ Y ] 4 ][Y4][N]Y
p H 1 1 lg Z ( 0 H n ) 5 .4 , Z ( O n ) H 2 .5 1 50
Z n Z(N n3 )H Z(O n) H 1 5 .6 150
(三)配合物MY的副反应系数
MHY
KMHY MY H
M(OH)Y KM(OH)Y MYOH
M Y (H ) M M Y Y ' M Y M Y M H Y 1 K M H YH
四、指示剂的封闭、僵化现象及消除方法
❖ 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化学计量点时不见指示剂变色
分析化学第6章 配位滴定法

ML型配合物稳定常数
M+Y
K不稳
离解常数
MY KMY=
[MY] [M][Y]
MY的稳定常数
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M L ML1 OH M(OH) + H
+
Y N NY H
+
MY
OH
-
HY
MHY
M(OH)Y
ML2
M(OH)2
H2Y
MLn
M(OH)n
H6Y
配位效应 水解效应
酸效应
共存离子效应 酸式配合物 碱式配合物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
M+L
K1
ML
溶液中未与EDTA配位的M
CM=[M]+[ML]+ ... +[MLn] = [M](1+β 1[L]+...+β n[L]n)
M ( L)
CM 2 n 1 1 L 2 L n L M
金属离子水解效应
' K CaY
SP CCa ' K CaY
1 1 SP ' pCa ( pCCa lg K CaY ) ( lg 5.0 10 3 lg1010.24 ) 6.27 2 2
在配位滴定中,计算计量点时pM值的一般 公式为 1 SP ' pM Sp ( pCM lg K MY ) 2 有副反应时,
结论
大多数无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逐级 生成简单配位化合物,不能用于配 位滴定
氨羧配位剂
氨基二乙酸
N
螯合剂
CH2COOH CH2COOH
O C O .. -
氨氮 .
羧氧
分析化学教案第六章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5-1概述一、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例:AgNO3标液滴定CN-:Ag++ 2CN-⇌[Ag(CN)2]- , K=1.0⨯1021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多加一滴AgNO3溶液,Ag+就与[Ag(CN)2]-反应生成白色的Ag[Ag(CN)2]-沉淀,以指示终点的到达。
终点反应为:[Ag(CN)2]-+ Ag+⇌Ag[Ag(CN)2]-配合物的稳定性以配合物稳定常数K稳表示。
配位反应在分析化学中应用非常广泛,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配合物。
二. 配合物的分类(一)无机配位剂(一般无机配位剂很少用于滴定分析)原因:⑴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不够稳定;⑵存在逐级配位现象,化学计量关系不稳定。
M + n L == ML n (L只有一个配位原子)与多元酸相似,无机配合物通常是逐级形成的(分步),一般稳定性不高。
例:配合离子Cu(NH3)42+的形成过程Cu + NH3== Cu(NH3)2+k1 = 1.4⨯104Cu(NH3)2++ NH3== Cu(NH3)22+k2 = 3.1⨯103Cu(NH3)22++ NH3== Cu(NH3)32+k3 = 7.8⨯102Cu(NH3)32++ NH3== Cu(NH3)42+k4 = 1.4⨯102(1)分步稳定常数:k,1/k = k离,n ——分步离解常数(2)累计稳定常数:β第一级累积稳定常数β1 = k1第二级累积稳定常数β2= k1k2┇┇第n级累积稳定常数β4 = k1 k2…k n(3)总稳定常数K:K= βn(二)有机配位剂(用于配位滴定的通常是有机配位剂,而有机配位剂中最常用的又是氨羧配位剂)氨羧配位剂指:含有—N(CH2COO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离子配合。
目前已研究的有几十种,重要的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氨三乙酸(NTA)、乙二胺四丙酸(EDTP)等。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全

目录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6.2 配位平衡 ➢6.3 配位滴定法 ➢6.4 配位滴定曲线 ➢6.5 金属指示剂 ➢6.6 提高滴定选择性方法 ➢6.7 应用实例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6.1.1 配合物的定义 ➢6.1.2 配合物的组成 ➢6.1.3 配合物的命名
[ Cu(NH3)4][PtCl4] 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
✓某些宜混的酸根依配位原子的不同分别命名为
➢
-ONO 亚硝酸根 -NO2 硝基
➢
-SCN 硫氰酸根 -NCS 异硫氰酸根
➢
-CO 羰基
-OH 羟基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小结
➢6.1.1 配合物的定义 ➢6.1.2 配合物的组成 ➢6.1.3 配合物的命名
32
3
3
d1
[Ag(NH )]+(aq) Ag +(aq) + NH (aq)
K
3
3
d2
总解离反应:
[Ag(NH ) ]+(aq) Ag +(aq) + 2NH (aq)
K
32
3
d
总解离常数(不稳定常数):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K K
=
{c (Ag
+)}{
c (NH
)} 2 3
d
d1 d2 {c ( Ag(NH 3 ) 2+)}
配体名称列在中心元素之前,配体数目用倍数词头 二、三、四等数字表示(配体数为 一时省略),不同配 体名称之间以“•”分开,在最后一个配体名称之后缀以 “合”字。形成体的氧化值用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氧 化值为 0 时省略)。
第6章配位滴定法

H
6
Y2 H H
H
H
5Y
H
H
4
YH H
H
3
Y H H
H
2
Y
2 H HY H
3 H Y4 H
EDTA的-pH分布图
1.0 0.8 0.6 0.4 0.2 0.0
0246
8 10 12 14 pH
Ca-EDTA螯合物的立体构型
O
C
H2C N
O
H2 C
CH2
H2C OC O
Cu2 cCu2 0
CuNH 3 2 Cu2 NH 3 1 c Cu2 1
CuNH
3
2 2
Cu2 NH 3 2 2 c Cu2 2
CuNH
3
2 3
Cu2 NH 3 3 3 c Cu2 3
CuNH
3
2 4
Cu2 NH 3 4 4 c Cu2 4
铜氨络合物的分布系数(1)
K MY
MY M Y
lg K'MY lg KMY lg MY lg M lg Y lg KMY lg M lg Y
仅Y有副反应: lg KMY' lg KMY lg Y 仅M有副反应: lg KM'Y lg KMY lg M
例:计算Zn标定Y时在pH4.0、8.0和12.0时的
1 101.27 102.61 104.01 105.06
105.10
lgZn lg Zn NH3 Zn OH 1 lg 105.10 105.4 1 5.6
6-2 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3)
条件稳定常数
K
' MY
MY '
M' Y'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 MY ] [ M ][Y ]
碱金属离子: 碱土金属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 高价金属离子:
lgKMY﹤3 lgKMY 8~11 lgKMY 15~19 lgKMY﹥20
EDTA螯合物的模型
有色EDTA螯合物
螯合物 CoY2颜色 紫红 螯合物 颜色
CrY-
深紫
Fe(OH)Y2- 褐 (pH≈6) FeY黄 紫红 蓝绿
[Y'] α Y(H) [Y] [Y]+[HY]+[H 2 Y]+[H3 Y]+ +[H 6 Y] 1 [Y]
[ Y′]表示络合反应达平衡时 ,未与M络合的 EDTA的总浓度 可见:在副反应中Y型体的分布系数δY与酸 效应系数αY(H)成倒数关系。
第四级累积稳定常数:β4=K1×K2×K3×K4
一级累积稳定常数
ML 1 K1 M L
2 K1 K2
二级累积稳定常数
M L 2
M Ln
ML
2
总累积稳定常数
n K1 K2 K n
ML
n
可知
β K
θ n
θ 总
OH
“NN”型
乙二胺 - Cu2+
H2 N H2C
Cu
三乙撑四胺 - Cu2+
H2 N
CH2 CH2
H2 N
H2 N CH2
Cu
H2C H2C NH H2C NH CH2
H2C N H2 N H2
CH2
lgK1=10.6, lgK2=9.0 lgK总=19.6
lgK=20.6
3.“NO”型
4.“SS”型
《 配位滴定法》课件

2
添加指示剂
根据滴定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将其添加到待测样品中。
3
滴定过程
缓慢滴加滴定剂到待测样品中,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直到达到滴定终点。
4
计算结果
根据滴定剂的浓度以及滴定过程中消耗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配位物的浓度或相关参 数。
实验结果及分析
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观察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 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并记录所消耗的滴定剂体 积。
2 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
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pH值等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3 确性。
参考文献
1. 何昊, 张二华, 张家瑞. 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 Gary D. Christian, Kevin A. Schug, and David H. O’ Hair. Analytical Chem istry[M]. John
2 评估配位物的稳定
性
通过滴定过程中反应的 终点变化,我们可以评 估配位物的稳定性,并 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 反应特性。
3 研究化学反应的动
力学
通过配位滴定法测定配 位物与滴定剂反应的速 率,我们可以探索不同 反应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动力学过程。
实验原理
滴定剂与配位物的反应
滴定剂会与待测样品中的配位 物发生反应,滴定剂的浓度可 以通过滴定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来确定。
《配位滴定法》PPT课件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们将详细介绍《配位滴定法》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参考文献。希望能够清晰明 了地向大家展示这一实验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实验目的
1 确定配位物的化学
(完整版)5.第六章(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6—1 填充题1. EDTA 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为( ),用符号( )表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 二钠盐,分子式为( ),其水溶液pH 为( ),可通过公式( )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
2. 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 总是以( )等( )型体存在,其中以(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 )时EDTA 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
3. K /MY 称( ),它表示一定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
4. 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金属离子的( )和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 )。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K /MY 值越( ),突跃也越( );在条件常数K /MY 一定时,( )越大,突跃也越( )。
5. K MY 是( )时的稳定常数,而K /MY 是考虑( )时的稳定常数。
6. EDTA 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 /MY 随溶液的酸度而改变。
酸度愈小,K /MY 愈( ),配合物愈( ),滴定的pM 突跃就愈( )。
7. 配位滴定法的特征是在等量点附近溶液的( )发生突变。
8. 若金属指示剂的K /MIn > K /MY ,则用EDTA 滴定时就不能从MIn 中夺取( ),这种现象称为( )。
9. 当1g c M ·K /MY 一1g c N ·K /NY >5 时 (M 为被测金属离子,N 为干扰离子),若控制( ),可以使共存的离子不干扰对M 离子的测定。
l0. 配位滴定中为使不出现指示剂僵化现象,应保证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的配合 物有足够的( )。
11.配位滴定法测定水中镁含量时,少量Fe 3+ 的存在对指示剂有封闭作用,此时应该加入( )掩蔽之。
12.EDTA 由于结构上具有( )和( ),所以它是多基配位体。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28
若有P个配位剂与金属离子发生副反应:
M
M(L ) M(L ) (1 - P)
1 2
29
例:计算pH=11,[NH3]=0.1mol/L时的Zn值。
查表得: Zn(NH3)42+的lg1~lg 4 = 2.27、4.61、7.01、9.06 pH=11时,lgZn(OH) = 5.4
Ka,3=1.0 ×10-2=10-2.0 Ka,4=2.14×10-3=10-2.67
H2Y2HY3-
H++HY3H++Y4-
Ka,5=6.92×10-7=10-6.16
Ka,6=5.50×10-11=10-10.26
EDTA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H6Y2+, H5Y+, H4Y, H3Y-, H2Y2-, HY3-, Y4
• 1/ KMY为配合物的不稳定常数(离解常数)。
碱土金属离子。
9
某些金属离子与EDTA的形成常数
lgK
Na+ 1.7
lgK
lgK
14.3 15.4 16.1 16.5 16.5 18.0 18.8
lgK
Hg2+ Th4+ Fe3+ Bi3+ ZrO2+ 21.8 23.2 25.1 27.9 29.9
32
溶液碱度较高时:
MY + OH MOHY
[MOHY] KMOHY [MY][H]
[MY' ] [MY] [MOHY] MY(H) [MY] [MY]
1 KMOHY [OH ]
33
(三) 条件稳定常数 KMY
配位滴定法

―NN‖螯合物
2+
Fe2+
+
3
N
N
N
N Fe
3
1,10-邻二氮菲与亚铁离子
“NO”螯合物
EDTA
HOOCH2C
-OOCH C 2
CH2COONH+-CH2-CH2-NH+ CH2COOH
乙二胺四乙酸 (H4Y)
Ethylene Diamine Tetra 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H2Y· 2O) 2H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又称配位滴定法
以生成配位化合物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滴定条件:
定量、完全、迅速、且有指示终点
配位剂种类:
无机配位剂:形成分级络合物,简单、不稳定 有机配位剂:形成低络合比的螯合物,复杂而稳定 常用有机氨羧配位剂 ——乙二胺四乙酸
配合物的定义 实验现象: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首先 得到难溶物,继续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 到透明的深宝石蓝色的溶液。蓝色物质为复 杂离子[Cu(NH3)4]2+ ,蒸发该溶液析出深 蓝色晶体,其化学组成为: [Cu(NH3)4]SO4.H2O。由于这类化合物的 组成比较复杂,要给它下一个严密的定义是 很困难的。在配位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 根据这类化合物区别于简单化合物的一些特 点,曾从不同角度下过一些不同的定义。
pH > 12, Y(H) = 1
[Y] = [Y’]
lgY(H) 对其它络合剂(L),类似有:
EDTA的酸效应系数曲线(lgαY(H)~pH图 )
24 20 16 12 8 4 0 0 2 4 6 8 10 12
LgY(H)
p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离子有色→配合物颜色 更深
§3 配位平衡
1.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 酸效应:由于H+引起的配位剂Y的副反应,影 响主反应进行程度的现象。
螯合物的配位反应的特点: 1.很少有分级配位现象 2.稳定常数大 3.稳定性高
乙二氨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EDTA)配位剂最为重要
无副反应时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2 EDTA及其配位特性
一、EDTA结构与性质
EDTA是一种白色粉未状结晶,微溶于 水,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易溶于碱及氨
6
或 lg
K
' MY
8
例: 在pH=4.0时,用 2.0×10-2mol/L EDTA溶液滴定同浓度的Zn2+溶液,问能 否准确滴定?
解 pH=4.0时 lgαY(H)=8.44, CZn=2.0 ×10-2mol/L
lgK’ZnY= lgKZnY- lgαY(H)=16.50-8.44 =8.06>8
lg CZnSP K’ZnY= lg CZnSP + lgK’ZnY =-1.24+8.06=6.82>6 能准确滴定
五、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最低pH(即最高酸度)的计算:(由酸效应 系数计算) 金属离子浓度为2.0×10-2mol/L只有酸效应而 没有副反应,要准确滴定,必须满足条件
lgCMSP·K’MY≥6 lgK’MY= lgKMY- lgαY(H)≥8
2. 返滴定法 返滴定法:
①被测金属离子+准确过量的EDTA ②过量的EDTA再用另一种金属离子的标准溶 液滴定
③根据两种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量,可以计算 被滴定金属离子含量。
例如 EDTA配位滴定Al3+。
3. 置换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分为两种类型
(1)置换出金属离子
例如 ,Ag+ 与EDTA的配合物不稳定(lgKAgY=7.3), 不能用EDTA直接滴定,可用以下置换反应:
酸效应影响程度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衡量, EDTA的酸效应系数用符号aY(H)表示。
aY(H)=[Y’]/[Y]
式中[Y]表示能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游离的Y4-浓 度,[Y’]表示未与[M]配位的EDTA各种型体的 总浓度。 EDTA的酸效应系数可查表10-3得到
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
①配位效应与配位效应系数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由于其它配位剂引起 的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影响主反应进行的程 度的现象。
配位效应系数αM(L)的大小反应了配位效应对 主反应影响程度
aM(L)=[M’]/[M]
§3 配位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
配位滴定中,被测金属离子M与Y的配 位反应为主反应,但M,Y及配合物MY常发 生副反应,影响主反应的进行,当有副反应 时,配位反应的稳定常数称条件稳定常数K’MY
lg
K
' MY
lg KMY
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为滴定 终点。
滴定前 Mg2+ + EBT
Mg-EBT(酒红色)
终点 Mg-EBT(酒红色) + Y 色)
MgY + EBT(纯蓝
3.钙、镁离子含量的分别测定
样品中加入PH为10的氨性缓冲溶液,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a2+,Mg2+ 总量,然后另取部分试液,加入NaOH溶液至 P钙H指>示12剂,为这指时示M剂g2,+用沉E淀DT为AM标g准(O溶H液)2被滴掩定蔽Ca,以2+ 含量,从Ca2+, Mg2+总量中减去Ca2+的量,可 以求得Mg2+的含量。
3
4 1038 2.0 102
1011.9
pOH=11.9, pH=2.1
即滴定Fe3+的最低酸度为pH=2.1,适宜酸 度范围为pH=1.2~2.1
a.酸度:符合最高酸度
待测溶液的PH值
和最低酸度
b.有利于Y4-离子的电离
c.符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滴定过程中的酸度调节:如滴定Mg2+
Mg2+ + H2Y2- ≒MgY2- + 2H +
§4 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一、配位滴定曲线: PM’-V曲线 横坐标:滴定液EDTA的加入量 纵坐标:金属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二、影响pM突跃区间大小的因素 1.条件稳定常数:lgK’MY↑ 突跃范围↑ 2.金属离子的浓度:浓度↑ 突跃范围↑
四、配位滴定准确性判断
TE% 0.10%
lg CM
K
' MY
解: 求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即为求滴 定的最低PH值和最高PH值。 lgαY(H) = lgKFeY-8=25.1-8=17.1 查表当lgαY(H) = 17.1时pH =1.2。
又当[Fe3+][OH-]3=KSPFe(OH)3时, Fe3+开始 水解析出沉淀,此时
[OH ] 3
KSPFe(OH )3 [Fe3 ]
反应过程中不断释放H +,故需加缓冲溶液,维 持PH值在允许范围内.
§5 金属指示剂
金属指示剂:配位滴定中用于指示终点的指 示剂为金属离子指示剂,简称金属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作为金属指示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及消除
1. 封闭现象 (1) 概念 :即lgK’MIn稳> lgK’MY稳 (2) 产生原因:一是MIn较MY稳定,过量Y难以 置换出In;二是MIn的颜色变化不可逆引起 (3) 消除方法:由被滴金属离子本身引起的,可 以采用返滴定法避免;由于其它金属离子引起 的,需设法使这些金属离子不发生作用(掩蔽或 分离) 见表6-5 常用的掩蔽剂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概述 EDTA及其配位特性 配位平衡 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金属指示剂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配位滴定方式 配位滴定的应用
§1 概述
配位滴定: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 析方法(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配合物根据配体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简 单配合物和螯合物
§7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
间接法配制:即先用EDTA二钠盐配成近似浓 度,再用标准物标定。
标准物质:
CaCO3,MgSO4·7H2O,ZnO,ZnSO4·7H2O , 纯 锌、纯铜、等,因Zn纯度高、稳定,ZnY与 Zn2+均无色,既可在pH5-6时以二甲酚橙为指 示剂,也可在pH9-10用铬黑T为指示剂进行 滴定,终点都有很敏锐 ,因此多用Zn标 定 EDTA。并按下式计算EDTA浓度
常用指示剂
1 铬黑T指示剂
铬黑T是黑褐色粉末,在水溶液中,
H2In-离子存在下列平衡:
H2In pKa26.3HIn2 pKa311.55In3
紫红
纯蓝
橙
在pH<6的溶液中,主要以H2In-存在,显紫 红色;pH>12,主要以In3-存在,显橙色; pH8—11呈纯蓝。
铬黑T与金属离子配位呈酒红色,因此在pH<6 与>12颜色变化不明显,不宜用作指示剂; pH8—11为最适宜范围。
C (EDTA )
重量 ( Zn ) 分子量 (Zn)
1000
V (EDTA )(ml )
§8配位滴定方式
一、配位滴定方式及应用 1. 直接滴定法 2. 返滴定法 3. 置换滴定法 4. 间接滴定法
1. 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将试样处理成溶液后直接用 EDTA标准溶液滴定。
条件:lgK’稳≥8且 速度快 有合适的指示剂 无封闭现象
剂游离出来,溶液从红色变为蓝色,即达滴定 终点。
滴定前 Ca2+ + In
CaIn(红色)
滴定终点 CaIn(红色) + Y CaY 调至10,加三乙醇胺和 NPba22+S等(或干K扰C离N)子分,别以掩铬蔽黑FeT3+作,A指l3+示和剂Cu,2+用, ZEnD2+T, A标
lgM
lgY (H )
例: 计算pH=2.0时和pH=5.0时,Zn2+和EDTA配 位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 解: pH=2.0时,查表10-3可得lgαY(H) =13.79
lgK’ZnY= lgKZnY-lg αY(H) =16.50-13.79=2.71
pH=5.0时,lgαY(H) =6.45 lgK’ZnY= lgKZnY-lg αY(H) =16.50-6.45=10.05
AlY + 6FY + Zn2+
AlF63- + Y ZnY
§9配位滴定的应用
1.血清钙的测定
血清样品用NaOH溶液调pH至12~13,加入钙
指示剂,血清中的部分钙离子形成红色配合物, 然后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EDTA与钙离子
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达计量点时,滴加的 EDTA夺取钙指示剂配合物中的Ca2+,使钙指示
2Ag+ +[Ni(CN)4]2- ( 过量)
2[Ag(CN)2]- + Ni2+
再在PH=10的氨性溶液中,以紫脲酸胺为指示 剂,用EDTA滴定置换出的Ni2+
(2)置换出EDTA
例如 在Cu2+, Zn2+存在下测Al3+。样品中加过量 的EDTA并加热,生成稳定的CuY, ZnY和 AlY配 合物;pH调至5~6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过量 的EDTA用Zn2+标准溶液滴定;加入NH4F,F-夺 取AlY中的Al3+,生成AlF63-,而释放出Al3+等物 质的量的EDTA,再用Zn2+标准溶液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