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总结]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二、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
中药炮制学蜜炙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甘草
• 【处方用名】甘草 粉甘草 炙甘草 蜜 甘草
• 【来源】为豆科植物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 甘草G. inflata Bat. 或 光果甘草G.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 根,晒干。
退肿。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感, 气虚水肿,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 蜜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多 用于脾肺气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久 泻脱肛、便血崩漏。
【炮制研究】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炮制方法】
• 1.甘草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 透,切厚片,筛去碎屑。
• 2.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 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 每00kg甘草片,用炼蜜25kg。
【炮制作用】
•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 • 甘草生品甘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 1.黄芪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 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 2.蜜黄芪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 淋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被吸尽, 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蜜炙法
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的炼蜜共同拌炒的⽅法称为蜜炙法。
《本草纲⽬》记载:“蜂蜜,其⼊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痛也。
⽣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平和,故能解毒。
柔⽽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腹肌⾁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与⽢草同功。
”辅料选择与⽤量 蜜炙的液体辅料是经过加热炼制的蜂蜜,即通常所称的炼蜜或熟蜜。
⽣蜜性凉,可清热滑肠,⽤于肠燥便秘,炼蜜性温,具补中、润燥、⽌痛、解毒、矫味作⽤。
⽤炼蜜炮制润肺⽌咳和补中益⽓的药物。
炼蜜的⽤量视药物的性质⽽定。
⼀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蜜量宜⼤,通常⽤量为每100公⽄药物,⽤炼蜜25公⽄。
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重的药物⽤蜜量宜⼩,如每100公⽄药物,百部⽚蜜炙⽤炼蜜12.5公⽄,百合⽤炼蜜5公⽄,栝楼、桂枝⽤炼蜜15公⽄,⿇黄、枇把叶、⾦樱⼦⽤炼蜜20公⽄。
操作⽅法 1.先拌蜜后炒 先取⼀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炒⾄颜⾊加深,基本不粘⼿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般药物都⽤此法炮制。
2.先炒药后加蜜 先将药物置锅内,⽤⽂⽕炒⾄颜⾊加深时,加⼊⼀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不粘⼿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
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
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
如百合、槐⾓等。
注意事项 1.炼蜜时,⽕⼒不宜过⼤,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2.炼蜜不可过⽼,含⽔量在10%~13%为宜。
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
3.炼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稀释,约为蜜量的1/3~1/2,以蜜液能与药物拌匀,⼜⽆剩余的蜜液为宜。
加⽔可使蜜液粘稠度降低,易与药物拌匀,易于吸收。
⽔少则润不均匀,⽔多则不易炒⼲,易发霉变质。
4.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时,使蜜液逐渐渗⼊到饮⽚内部。
5.炒炙时,⽕⼒宜⼩,因为常时间闷润,使药材质地变软,炒制时⽕⼒⼤,易致外焦内软。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炙法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中药炮制中的炙法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对药材药效的影响,掌握炙法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炙法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
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三、实验材料1. 药材:厚朴、黄连、生姜、醋、盐等。
2. 仪器:炒锅、筛子、剪刀、电子秤等。
四、实验方法1. 厚朴炙法(1)取厚朴丝,加入一定量的姜汁拌匀,闷润。
(2)将拌匀的厚朴丝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凉。
(3)筛去碎屑,得到姜厚朴。
2. 黄连炙法(1)取黄连,加入一定量的姜汁拌匀,闷润。
(2)将拌匀的黄连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取出晾凉。
(3)筛去碎屑,得到姜黄连。
3. 醋炙法(1)取甘遂,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
(2)将拌匀的甘遂放入炒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微干,取出晾干。
(3)筛去碎屑,得到醋甘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厚朴炙法实验结果显示,姜厚朴相较于生厚朴,色泽加深,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炮制后的姜厚朴对咽喉的刺激性减小,且宽中和胃的作用增强。
2. 黄连炙法实验结果显示,姜黄连相较于生黄连,其苦寒之性得到缓和,对脾胃的刺激性减小,止呕作用增强。
3. 醋炙法实验结果显示,醋甘遂相较于生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作用减弱,毒性降低,对人体的副作用减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炙法对厚朴、黄连、甘遂等药材进行炮制,结果表明炙法能够改变药材的药性,降低毒性,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
炙法在中药炮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炙法过程中,应根据药材的种类和辅料的不同,掌握好炒制的时间和火力。
2. 炙法过程中,辅料应充分渗入药材内部,确保炮制效果。
3. 筛去碎屑,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火灾和烫伤。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炙法均用液体辅料,盐、生姜等需制成盐水和姜汁方可应用。
要求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其加热温度比炒法低,多用文火,炒制时间较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各类炙法的目的(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知母、黄柏等。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得需要与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得不同要求,所采取得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得方法,现代一般就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得其她炮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得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得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得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得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就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得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
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得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得限度。
9、泛油:泛油就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得现象。
10、变色:变色就是指饮片得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就是指某些含结晶水得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得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就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得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得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就是采用两种以上得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得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得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就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得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得。
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就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得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与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与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得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得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得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
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蜜炙细辛是传统中医药中的一种常用炮制方法,用以提升细辛的药效和疗效。
细辛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具有温肺、开窍、祛风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塞、感冒等疾病。
蜜炙细辛是将细辛与蜂蜜一起炮制,通过独特的工艺方法,使细辛的药性更加温和,具有更好的药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
蜜炙细辛的炮制方法首先需要准备好细辛和蜂蜜。
细辛是从细辛根茎中提取的中草药材,通常需要将其干燥和切碎。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甜味物质,具有很好的保湿和润肺的功效。
在炮制蜜炙细辛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蜂蜜,确保其纯度和质量。
然后将细辛根茎切碎,加入蜂蜜中,混合均匀。
接下来,将混合物放置在低温的环境中,例如冰箱或地下室,进行静置。
在静置的过程中,细辛的药性会逐渐被蜂蜜所吸收,同时蜂蜜的滋养成分也会渗透到细辛中。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的时间,具体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来决定。
一般来说,炮制时间越长,细辛的药效越温和、疗效越好。
在整个炮制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混合物的状态,确保其保持湿润和均匀。
如果发现蜜炙细辛过程中出现干燥或结块的情况,可以适量添加少量蜂蜜,保持混合物的湿度和稳定性。
当细辛完全被蜂蜜所吸收后,即可完成蜜炙细辛的炮制过程。
此时,可以将混合物放置在密封容器中保存,以便后续使用。
蜜炙细辛具有温肺、开窍、祛风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鼻塞、感冒等疾病。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将蜜炙细辛直接服用,也可以将其加入到汤剂、茶水或药膳中,增加药效。
此外,蜜炙细辛还可以用于外用,例如制作细辛膏、细辛贴膏等,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肌肉疼痛等症状。
使用时,可以将蜜炙细辛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有助于舒缓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
总之,蜜炙细辛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可以提升细辛的药效和疗效,增强药物的温和性。
通过将细辛与蜂蜜混合炮制,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并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蜜炙细辛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正确使用和剂量控制,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学蜜炙1
• (一)主要目的 • 1.协同作用,使药效增强 百部、款冬花、紫 菀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黄芪、 甘草、党参等药物蜜炙后能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 2.缓和药性 麻黄蜜炙后能缓和辛散作用,并 可增强宣肺平喘的功效。 • 3.矫味和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蜜炙不仅能增强其 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炮制研究】
• • • 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甲苷、磷脂类成分及氨基酸等。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芪炮制后黄芪甲苷含量均比生品含量低;蜜炙黄芪较 生黄芪磷脂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增高,其他磷脂组 分则有所下降;黄芪各炮制品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 脯氨酸等17种以上的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炒 黄芪>酒黄芪>盐黄芪>米黄芪>蜜黄芪>麸黄芪,其中 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生黄芪>盐黄芪>酒黄芪>米 黄芪>炒黄芪>麸黄芪>蜜黄芪。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 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 补脾益气的药物。
• • 蜜炙法中所选用的蜜需先加热炼过,其药性由凉转温。 炼蜜方法:将蜂蜜置锅内,加入适量水加热煮沸,除去 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将 过滤后的蜜再倾入锅内,用文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防 止外溢;当加热至116℃~118℃,锅内出现均匀一致,有 光泽的气泡(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手指分开尚 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10%~ 13%为宜。 • 炼蜜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蒸发 水分,增强粘性。大量生产可用蒸汽夹层锅,减压蒸发浓 缩锅进行炼制。炼蜜的程度分为嫩蜜、炼蜜、老蜜三种。
• (三)注意事项 • 1. 蜜炙药物所用的炼蜜不宜过老,即用手拈之甚粘手,能拉出白丝 的老蜜不能用,否则粘性太强,不易与药物拌匀。 • 2. 蜜的用量应视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 蜜量宜大;而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 • 3. 若蜂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并要严格控制水量(约炼 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若加 水量过多,则药物过湿,不易炒干,成品容易发霉。 • 4. 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 5. 蜜炙时,火力一定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 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 6. 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以免吸潮发粘或发 酵变质。
中药炮制技术之蜜炙法—麻黄护理课件
上述过程中的所 有控制信号(如控制 PC加1)都是由硬连 线来控制的(硬件控 制),这种随机逻辑 (硬连线逻辑)体系结构 中,用布尔逻辑函数 来表示控制单元的输 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PC加1 控制信号
寄存器读、写等 其它控制信号
Hale Waihona Puke 控制器的基本功能(课本P66):
控制器基本功能:根据指 令译码结果和当前状态决定在 什么时间、根据什么条件、发 出什么命令、做什么操作: ➢生成时序控制信号 ➢生成指令执行所需的控制信号 ➢响应各种中断或异常事件请求
时序控制部件
时序控制部件:脉冲源+分频逻辑,用以产生各种系统所需的、
满足时序要求的控制信号。
数据类型
1、确认某种特殊类型的数据是否应该得到硬件支持。 数值型数据:无符号整数、带符号整数、浮点数 非数值数据:字符串
2、确认字长(对数据长度的限制)。 截断(truncation)或溢出(overflow)
操作数的数目
二元操作(binary operation)是一种基本操作类型,通常 包含三个操作数地址:两个源操作数和一个目的(结果)操作 数。 每一个操作数可以定位在存储器或寄存器中。
微码控制器的设计
微码控制器的体系结构
时序部件
在微码结构中,控制 指令预处理 单元的输入和输出之间
的关系被视为一个存储 系统。
① 工作原理
微程序控制,又称 存储控制。 ② 组成
微码控制器+微代码
微码(微指令)举例
控制信号 PC+1 M读 MUX Reg写
微码(微指令) 1
01
1
其它 ……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学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2.炮炙:炮炙古代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现代一般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的其他炮制方法;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4.反制:药性相对立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称为从制;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的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的限度;9.泛油:泛油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10.变色:变色是指饮片的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11.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的;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和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的一类炮制方法;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中药材称为净药材;17.分档:为了便于炮制,把药物按大小、粗细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分档;18.挑选:挑选是用手挑拣去混在药材中的杂质、霉败品;或区分不同药用部位;或将药材分档的方法;19.筛选:筛选是根据药材和杂质的体积大小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或罗,以除去杂质或进行分档的方法;20.风选:风选是利用药材与杂质的轻重不同,借助风力,将药材与杂质分开的方法;21.水选:水选是用多量清水洗涤或浸漂药材,以除去杂质的方法;22.芦:芦又称芦头,一般指药材残留的根头、根茎、残茎、叶基等非药用的部位;23.心:心一般指根类药物的木质部或种子类药物的胚芽;24.拌衣:拌衣是指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粘附于药物表面上,从而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的方法;25.败片: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符合切制规格和片型标准的饮片,统称为败片;26.吸潮回润:吸潮回润是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席子的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达到合适切制程度的方法;27.个货:个货是指需单个或2~4个一起切制的药材;在中药行业中,对于未被切制的完整中药材,不论何种形状,也习称个货;28.把货:把货是指需要理成一把一束切制的药材;29.伤水:伤水是指药材吸水过多,成分流失的现象;30.看水头:看水头是指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吸水量是否合适,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31.下色:下色是指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32.淋法:淋法水中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的方法;33.泡法:泡法是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34.润法:润法是指保持润湿的外部环境,使已浸湿药材的外部水分,徐徐渗入内部,使其柔软适宜切制的方法;35.洗法:洗法是用清水洗涤药材的方法,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较短,又称抢水洗;36.火力: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37.火候: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38.清炒法:清炒法是指药物不加辅料的炒法;39.炒黄:炒黄是将净药物置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色泽加深,或鼓起爆裂,并透出香气的方法;40.炒焦:炒焦是将净药材置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色泽加深,并透出焦香气味的方法;41.炒炭:炒炭是将净药材置温度适宜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存性”的方法;42.黑色存性:内部存性是指炒炭品应外部呈黑色,内部存性;即炭药的表面应呈焦黑色、黑褐色或焦褐色;内部断面或粉末应部分炭化,而不应完全炭化甚至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类炭药仍可清晰辨别原药材的形状;43.加辅料炒法:加辅料炒法是将净药材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44.麸炒:麸炒是将净药材用麦麸熏炒的方法;45.米炒:米炒是将净药材与米同炒的方法;46.土炒:土炒是将净药材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47.砂烫:砂烫是将净药材与受热均匀的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48.滑石粉烫:滑石粉烫是将净药材与受热均匀的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49.炙法: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法;50.酒炙法:酒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酒拌炒的方法;51.醋炙法:醋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醋拌炒的方法;52.盐炙法:盐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食盐水溶液拌炒的方法;53.姜炙法:姜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54.蜜炙法:蜜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55.油炙法:油炙法是将净药物加入定量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56.煅法:煅法是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中或置于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57.明煅法:明煅法是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中或装入适宜的耐火容器内不隔绝空气进行煅烧的方法;58.煅淬法:煅淬法是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淬液中骤然冷却,使之酥松的方法;59.扣锅煅法: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60.煅炭存性:煅炭存性是指将药物密闭煅至全部炭化,不灰化;61.蒸法:蒸法是将净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程度的方法;62.炖法:炖法是将净药物加辅料置于密闭容器内隔水蒸制的方法;63.煮法:煮法是将净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共煮的方法;64.燀法:燀法是将净药物置多量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除去或分离种皮的方法;65.上水:上水是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66.圆汽:圆汽是指蒸制药物时,水蒸气从容器内大量溢出的现象;67.复制法:复制法是将净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的程度,反复炮制的方法;68.发酵法:发酵法是净药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69.发芽法:发芽法是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萌发幼芽的方法;70.去油制霜法:将药物种仁碾成泥状,经过适当加热,压榨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称为去油制霜法;71.渗析制霜法:药物通过物料渗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称为渗析制霜法;72.升华制霜法:药物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的方法,称为升华制霜法;73.干馏法:干馏法是将药物置于适宜容器内,以火烤灼,使其产生汁液的方法;74.烘焙法:烘焙法是将净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75.提净法:提净法是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重结晶处理,使之进一步纯净的方法;76.水飞法:水飞法是将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成细粉后,利用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的特点,而分离、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简述蜜炙法的操作方法和炮制目的。
简述蜜炙法的操作方法和炮制目的。
蜜炙法是一种中医药炮制方法,也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通过独特的蜜炙工艺,能够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改
善药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蜜炙法主要应用于华南地区的传
统中药材炮制中,是一种独特的炮制技术。
蜜炙法的操作方法:
1.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有些药材需要提前泡水或清洗干净。
2.熔化蜜糖,一般采用低温加热的方式,直到其变成金黄色的糊
状物。
3.将药材放入蜜糖中,搅拌均匀,使每个药材都能够均匀地吸收
蜜糖。
4.不断地搅拌,直到药材表面呈现出一层金黄色的糖色,这就是
蜜炙完成的信号。
5.将药材取出,晾干即可。
蜜炙法的炮制目的:
1.增强药性。
蜜糖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能够使药材中的有效
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从而增强药性。
2.改善口感。
通过蜜炙的工艺,能够使中药材的口感更加香甜可口,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3.提高药材的质量。
采用蜜炙法炮制的药材,有着更加均匀的炮
制效果,能够提高药材的质量。
4.减少副作用。
通过蜜炙法炮制,可以将药性中的毒性成分减少,从而减轻患者服用药物的副作用。
总之,蜜炙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至今依然广泛使用。
通过这种特殊的工艺处理,能够使中药材的药性更加明显,口感更佳,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中药炮制的炙法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区别
• • • • • • • • •
四、炙法的分类 酒炙法 醋炙法 盐炙法 姜炙法 蜜炙法 油炙法 炙法常用的辅料及用量 酒炙法:黄酒10~20% 醋炙法:米醋20~30% 盐炙法:盐2% 姜炙法:生姜10%(干姜用生姜的1/3) 蜜炙法:炼蜜25% 油炙法:羊脂油20%
(一)黄连
•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 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n C.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 Coptis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分别习称“味连”、 雅连”、“云连”。
• [炮制品种及方法] • 1.黄连:除杂→润透→切薄片→干燥。用时 捣碎(多用)。 • 注意:宜抢水洗,否则有效成分流失,以慢 火烘干 为宜,不宜阴干(小檗碱等易溶于水)。 • 2.酒黄连——酒炙法 • 黄连片+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 →文火炒干→片面色泽加深→取出→晾凉。 (酒12.5%)
• 4.酒炙目的 •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协同增效, 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 3)矫臭矫味
• 5.酒炙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 1)先拌酒后炒药(多用) • 药物+酒(拌匀闷润 酒吸尽)预热炒 制容器(文火)炒干或色加深,出锅放凉。 • 2)先炒药后加酒(少用) • 药物置制容器预热炒(文火)一定程 度(喷定量酒)炒干出锅放凉表面颜色改变有 腥气逸出。
• 3.姜黄连——姜炙法 • 黄连片+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 →文火炒干→片面呈棕黄色→取出→晾凉。 • (生姜12.5%,或干姜4%) • 4.萸黄连——吴茱萸汁炙 • 吴茱萸汁+黄连片→拌匀→闷润至药液被 吸尽→文火炒干→片面呈暗黄色→取出晾凉。 (吴茱萸10%) • 吴茱萸汁:10%吴茱萸加5倍量的水煎煮。 • 姜黄连、萸黄连又称药汁制。
简述蜜炙法的注意事项。
简述蜜炙法的注意事项。
蜜炙法是一种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将药物与蜂蜜一起加热处理,达到调整药性、增强药效、降低副作用等目的。
在蜜炙法操作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需要关注。
首先,选用的蜂蜜质量至关重要。
蜂蜜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蜜炙药物的质量。
因此,应选择质地纯正、无杂质的蜂蜜,以确保炮制出的药物药效稳定。
其次,掌握好火候是蜜炙法的关键。
火候过大会导致药物烤焦,而火候过小则可能使药物达不到理想的炮制效果。
因此,在蜜炙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火候的大小,适时调整,确保药物炮制均匀。
此外,药物的质地和蜜的用量也需要掌握得当。
不同质地的药物与蜜的比例应有所调整。
一般来说,质地疏松的药物蜜的用量可适当多一些,而质地坚硬的药物蜜的用量则应适当减少。
这样可以确保药物在蜜炙过程中受热均匀,避免出现生熟不均的现象。
另外,蜜炙过程中药物的翻动频率和方式也非常重要。
适时的翻动可以保证药物受热均匀,达到理想的炮制效果。
翻动时应小心操作,避免破坏药物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药物更应如此。
最后,还要注意操作环境的卫生。
蜜炙药物时,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潮湿和尘土飞扬的环境。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药物的质量,也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蜜炙药物的质量和效果,操作时应严格控制火候、药物的翻动、蜜的用量和炮制的时间等因素。
同时,还要注意操作环境的卫生和蜂蜜的品质选择。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一、蜜的特征与作用蜜有黄白之分。
北方的蜜水分少,较浓稠;南方的蜜水分多,较稀薄。
夏季蜜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呈半固体状,伴有淡黄色鱼卵状颗粒,或如炼猪油状。
气芳香,味甜。
蜜除了营养丰富,能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外,还有镇咳、缓下、润燥、解毒、矫味等作用。
二、蜜的分类1.春蜜较多是洋槐、油菜、桃花、紫云英等花蜜,色淡黄白,黏度大,气清香,味甜,质量较好。
2.伏蜜较多是枣花、葵花、瓜类等花蜜,色多淡黄或深黄至琥珀色,黏稠度大,细腻,气清香,味甜,质量较次。
3.秋蜜较多是棉花、荞麦花等花蜜,呈琥珀色至暗棕色,气微臭,味稍酸,质量差。
三、炼蜜的种类1.嫩蜜:将生蜜加热到105~115℃,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取出用3~4号筛网滤过即得,其目的是去其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便于存放。
2.中蜜:将蜜加热至116~119℃,含水量约10%~13%,淡黄色,有黏性。
3.老蜜:将蜜加热到119~122℃,含水量在4%以下,红棕色,黏性强。
四、蜜炙的方法1.药蜜同时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拌入药物待蜜液吸透,置热锅中不断炒至深黄色,以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医。
学教。
育。
网。
搜集]2.先下蜜后投药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置锅中,待蜜液烧沸后投入药物拌炒均匀,炒至液干呈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3.先下药后入蜜液拌炒炙法:将药物投入锅中炒热后,放入适量开水稀释的炼蜜液拌炒,炒至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所炙药的药性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分别采用。
五、蜜炙药物的作用蜜炙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差异,这与药物性能和所含的成分不同有关,如甘草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补气和中的作用;黄芪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温肺润燥的作用;麻黄蜜炙(药100kg,炼蜜20kg)后,减弱了发汗之力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和表症已解而喘咳未愈的患者;百部蜜炙(药100kg,炼蜜13kg)后药性变缓和,并增强了温肺润燥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的患者;款冬花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一方面可以破坏其分解甙类的酶,增强甙类之稳定性,有利于药效保存,另一方面可增加甙元的溶解度,帮助促进吸收,同时还能增强其润肺镇咳的作用。
蜜炙黄芪的炮制方法
蜜炙黄芪的炮制方法
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作为健脾养胃、活血化瘀、润肺止咳等功效的上佳佳品,黄芪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其中,蜜炙黄芪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黄芪,不仅有温补脾胃,安神镇定,润燥止咳等功效,而且口感香甜,甘苦芪,细腻滑,令人回味无穷。
蜜炙黄芪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将新鲜的黄芪洗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至芪膏出,放入砂糖、枸杞子熬煮至开花,再加入冰糖,充分熬煮,然后放入油炸,最后即可食用。
蜜炙黄芪在制作过程中有几项要求,包括:新鲜的黄芪,用大火下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煮至芪膏出;然后用小火加入砂糖、枸杞子熬煮至开花,再加入冰糖,充分熬煮;最后要油炸,即可食用。
这种蜜炙黄芪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但制作后的蜜炙黄芪口感香甜,甘苦芪,即使是长期病患者也可以放心食用。
另外因为黄芪性温,所以蜜炙黄芪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保健调养的不二之选。
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将黄芪放入沸水中熬煮,再加入砂糖、枸杞子,加入冰糖,充分熬煮而成。
不论是以上哪种方法,制作后的蜜炙黄芪口感都是非常香甜醇香,后味悠长,令人意犹未尽。
总之,蜜炙黄芪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但口感香甜,甘苦相融,而且价格比较实惠,是值得消费者高度推
荐的保健食品。
中药炮制技术之蜜炙法—麻黄
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高或 过低的温度影响蜜炙麻黄的品 质。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蜜炙麻黄的品质,如 发现受潮、霉变或虫蛀等现象 ,应及时处理。
05
蜜炙法的优缺点与展 望
蜜炙法的优点
增强药效
蜜炙法能够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功效,使其 更加适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等症状。
增强药物粘合力
蜜炙后的麻黄更易于粘附在其他药物或食品 上,提高药物的利用度和稳定性。
蜜炙麻黄可以增强麻黄的利尿作用,使其在排尿方面的疗效更加显著。
蜜炙麻黄还可以增强麻黄的抗炎作用,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蜜炙麻黄的适用症状与临床应用
适用症状
蜜炙麻黄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水浮肿等症状,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症有较好的治 疗效果。
临床应用
蜜炙麻黄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与桂枝、甘草等配伍可治疗感冒咳嗽;与石膏、杏仁等配伍可治疗肺热咳喘 ;与车前子、泽泻等配伍可治疗风水浮肿等。同时,蜜炙麻黄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为患者提供了更 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02
蜜炙法对麻黄的药理 作用
麻黄的生药性能与作用
麻黄生药性能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 膀胱经,具有散风寒、宣肺气、 散痰饮等功效。
麻黄的作用
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病 症,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利尿消肿等作用。
蜜炙对麻黄药效的影响
蜜炙麻黄可以增强麻黄的止咳平喘作用,同时能够缓和麻黄的烈性,使其药性变得 温和。
中药炮制技术之蜜 炙法—麻黄contents Nhomakorabea目录
• 蜜炙法简介 • 蜜炙法对麻黄的药理作用 • 蜜炙麻黄的炮制方法 • 蜜炙麻黄的品质评估与存储 • 蜜炙法的优缺点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的蜜炙法
一、蜜的特征与作用
蜜有黄白之分。
北方的蜜水分少,较浓稠;南方的蜜水分多,较稀薄。
夏季蜜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呈半固体状,伴有淡黄色鱼卵状颗粒,或如炼猪油状。
气芳香,味甜。
蜜除了营养丰富,能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外,还有镇咳、缓下、润燥、解毒、矫味等作用。
二、蜜的分类
1.春蜜较多是洋槐、油菜、桃花、紫云英等花蜜,色淡黄白,黏度大,气清香,味甜,质量较好。
2.伏蜜较多是枣花、葵花、瓜类等花蜜,色多淡黄或深黄至琥珀色,黏稠度大,细腻,气清香,味甜,质量较次。
3.秋蜜较多是棉花、荞麦花等花蜜,呈琥珀色至暗棕色,气微臭,味稍酸,质量差。
三、炼蜜的种类
1.嫩蜜:将生蜜加热到105~115℃,含水量在20%以上,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取出用3~4号筛网滤过即得,其目的是去其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便于存放。
2.中蜜:将蜜加热至116~119℃,含水量约10%~13%,淡黄色,有黏性。
3.老蜜:将蜜加热到119~122℃,含水量在4%以下,红棕色,黏性强。
四、蜜炙的方法
1.药蜜同时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拌入药物待蜜液吸透,置热锅中不断炒至深黄色,以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医。
学教。
育。
网。
搜集]
2.先下蜜后投药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置锅中,待蜜液烧沸后投入药物拌炒均匀,炒至液干呈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3.先下药后入蜜液拌炒炙法:将药物投入锅中炒热后,放入适量开水稀释的炼蜜液拌炒,炒至深黄色而疏松不粘手为度,取出摊晾。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所炙药的药性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分别采用。
五、蜜炙药物的作用
蜜炙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差异,这与药物性能和所含的成分不同有关,如甘草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补气和中的作用;黄芪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可增强温肺润燥的作用;麻黄蜜炙(药100kg,炼蜜20kg)后,减弱了发汗之力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和表症已解而喘咳未愈
的患者;百部蜜炙(药100kg,炼蜜13kg)后药性变缓和,并增强了温肺润燥的作用,多用于肺燥咳嗽的患者;款冬花蜜炙(药100kg,炼蜜25kg)后,一方面可以破坏其分解甙类的酶,增强甙类之稳定性,有利于药效保存,另一方面可增加甙元的溶解度,帮助促进吸收,同时还能增强其润肺镇咳的作用。
六、蜜炙注意事项
1.炼蜜一般指的是嫩蜜,加水量一般是蜜的1/3或1/2,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季节,可灵活掌握。
2.炙药前应核准药与蜜的数量比例,炙炒时先应用中火炒至药物浅黄色后再用文火炒炙,如出现蜜粘锅而糊焦时应马上将焦糊的蜜用净布擦干净,以保证炙药的质量。
3.蜜炙的药物应装瓷缸中盖严,置低温干燥之处防潮,并注意防止发霉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