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国 工 程 地 质 学 》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每题2分,共计30分)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A )。
A.剥蚀作用B.岩浆作用C.地质作用D.地壳运动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 D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地核3.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A.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C.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D.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4.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B )。
A.抗拉强度B.抗切强度C.抗剪强度D.抗压强度5.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C.褶皱的根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6.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 C )。
A.不发生变化C.越来越弱B .越来越强D .没法判断7.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 D )。
A.侵蚀、沉积B.堆积、搬运C.侵蚀、搬运D.侵蚀、堆积、9.地下水位的降落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 A )。
A.下降B.上升C.不变D.不能确定10.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C )。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C.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11.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B )。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B.两种移动,三种变形C.一种移动,三种变形D.三种移动,一种变形12.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碎面指的是( B )。
A.原生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B.构造结构面D.节理面13.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 A )。
《工程地质》第二章——构造运动地史概要地质构造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 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 从西北到东南长1900公里 以上,最大宽度306公里, 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红海 北端分叉成二小海湾,西 为苏伊士湾,并通过贯穿 苏伊士地峡的苏伊士运河 与地中海相连;东为亚喀 巴湾。按海底扩张和板块 构造理论,认为红海和亚 丁湾是海洋的雏形。据研 究,红海底部确属海洋性 的硅镁层岩石,在海底轴 部也有如大洋中脊的水平 错断的长裂缝,并被破裂 带连接起来。非洲大陆与 阿拉伯半岛开始分离在2 千万年前的中新世,目前 还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 继续扩张。
指:地壳运动在地层中留下的痕迹或形迹 水平构造 (3) 地质构造 倾斜构造 基本类型 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何鹏摄于,2009年3月26日 Photographer: Trent Larson
(4) 地壳运动的原因 ① 大陆漂移说(德国人 A · Wegener 于1912年提出) 学说提出的诱因—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边缘形态正好可以拼接起来
Measuring Strike and Dip from Outcrop
Image No. 4
With these three images you can see the outcrop from the north, south, and the left image shows it looking west, or straight at the rock. In this image the rock is sloping down and out towards the bottom of the picture. If this orientation isn't clear, place a book against the front of your computer monitor, such that the top of the book is on the monitor and the bottom is about 10cm away from the it, towards your keyboard. Note the hammer in the left picture - and in all subsequent images - it never moves.
《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实施路线探讨

《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实施路线探讨1. 引言1.1 课程思政实施的背景意义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工程地质学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地质科学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辩证唯物的世界观。
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实施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工程地质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实施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学习工程地质学知识,了解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从而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美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些方面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1.2 本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工程地质学的实践应用性很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工程地质问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更能胜任工程地质学的工作。
2. 正文2.1 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分析工程地质学课程的实践性不足。
传统的工程地质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缺乏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工程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工程地质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工程地质学课程的教材和内容更新不及时。
随着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原有的教材和知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更新,以适应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需求。
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创新。
国开作业《工程地质-即学即练》 (42)

题目:1. 工程地质条件即()选项A: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选项B:工程地质问题选项C:地质结构和构造选项D:地形地貌答案: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题目:2.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选项A:岩土的工程特性选项B:地质作用选项C:基础形式选项D:水文地质条件答案:基础形式题目:3. 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是()选项A:强度和温度敏感性选项B:强度和耐久性选项C:变形和耐久性选项D:强度和变形答案:强度和变形题目:4.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的一项是()选项A:区域工程地质选项B: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选项C:结构可靠度选项D: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方法答案:结构可靠度题目:5.下列关于工程地质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选项A:在工程地质学中,对人类工程活动有影响的地质环境常用工程地质条件来描述选项B: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地质问题的学科选项C:工程地质学是一门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选项D: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答案: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题目: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选项A:地壳选项B:地核选项C:地幔选项D:不能确定答案:地壳题目:7.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选项A:风化作用选项B:变质作用选项C:搬运作用选项D:沉积作用答案:变质作用题目: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选项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选项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选项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选项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答案: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题目:9.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选项A:碎屑结构选项B:斑状结构选项C:沉积结构选项D:碎裂结构答案:碎屑结构题目:10.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选项A:刚度选项B:硬度选项C:强度选项D:耐磨性答案:硬度题目:11.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等统称为()选项A:岩浆岩结构选项B:岩浆岩构造选项C:岩浆岩产状选项D:岩浆岩的解理答案:岩浆岩产状题目:12.沉积岩的形成的四个阶段主要包括()选项A: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选项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变质阶段、硬结成岩选项C:风化剥蚀阶段、变质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选项D:变质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答案: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题目:13.根据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和地质条件,可将变质作用分为( )选项A: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选项B:非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沉积作用、静力变质作用选项C:接触变质作用、非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静力变质作用选项D:非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答案: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题目:14.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选项A:吸水率选项B:吸水系数选项C:饱水系数选项D:饱水率答案:吸水率题目:15.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外圈的是()选项A:地壳选项B:地幔选项C:大气圈选项D:地核答案:大气圈题目:1.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广义上地应力是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造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造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造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切当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造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造物。
④ 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造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造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造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造材料。
5.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造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造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 17 世纪以后开始浮现地质环境对建造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 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密切相连 ,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 ,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工程地质学》ppt课件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 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 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06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与技术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1 2 3
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地面调查和测绘,收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为工程选址和设计提供 依据。
不良地质现象调查 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调 查,分析其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和危害程度,为 工程防治提供建议。
地质构造调查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 响,如断层、褶皱等构造对工程稳定水量、孔隙比、 饱和度等概念及其测定方 法。
岩石与土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与土的工程分类
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概 念及其测定方法,岩石的变形特性。
根据物理力学性质对岩石和土进行分 类的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土的应力-应 变关系等概念及其工程意义。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崩塌防治措施
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修建支挡墙或支挡桩等。
泥石流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林业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工程措施,主要是修建拦挡坝,用以控制泥石流 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 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工程地质学》课程笔记

《工程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质作用1.1 地质作用概念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对地球表层(地壳和上覆的岩石圈)进行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导致了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
地质作用的分类如下:- 按能量来源分类: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 按作用性质分类: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1.2 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和地球物质运动产生的力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1. 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运动:地球表层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岩石圈板块,它们在地球软流圈上漂浮、移动,相互之间发生碰撞、俯冲、拉张等作用,形成地震、火山、海沟、山脉等地貌。
- 碰撞边界: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 俯冲边界:如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形成。
- 拉张边界: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断层活动: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形成断层。
断层活动会导致地壳错动,产生地震、地形起伏等地貌。
- 正断层:如美国的大峡谷。
- 逆断层:如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 平移断层:如土耳其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
- 褶皱作用:地壳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折叠,形成褶皱山脉。
- 背斜和向斜:如阿尔卑斯山脉。
2. 岩浆活动- 火山地貌:岩浆在地表喷发形成的火山锥、火山口、熔岩台地等地貌。
- 活火山:如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
- 死火山:如美国的圣海伦斯火山。
- 侵入地貌: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体,如岩床、岩墙、岩脉等。
3. 地震-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波动,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 地震序列:主震、前震、余震等。
- 地震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1.3 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驱动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
1.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冻融、盐类结晶等物理作用下,发生破碎。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每题 2 分,共计 30 分 )1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 A ) 。
A .剥蚀作用B .岩浆作用C. 地质作用 D .地壳运动2 .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 ( D ) 。
A .大气圈B .水圈 C. 生物圈 D .地核3 .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B ) 。
A. 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B .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C. 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D .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4 .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 B ) 。
A .抗拉强度B .抗切强度C. 抗剪强度 D .抗压强度5 .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
A .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B .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 .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6 .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 ( C ) 。
A .不发生变化B .越来越强C. 越来越弱 D .无法判断7 .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 ( D ) 。
A .侵蚀、沉积B .沉积、搬运C. 侵蚀、搬运D .侵蚀、沉积、9 .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 ( A ) 。
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不能确定10 .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 C ) 。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 .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 .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11 .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 B ) 。
A .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 两种移动,三种变形C. 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 .三种移动,一种变形12 .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 ( B ) 。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_石振明 第五章

地下水的广义概念: 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 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的狭义概念: 赋存于饱水带岩石空 隙中的水
(1)毛细水 毛细水指在岩土细小的孔隙和裂隙中,受毛细作用控制的水, 它是岩土中三相界面上毛细力作用的结果。 毛细水对建筑工程的意义主要有: A.产生毛细压力,使砂土(主要是细砂、粉砂)具有一定 的粘聚力(假粘聚力); B.毛细水会影响土中气体的分布与流通,常常会导致产生 封闭气体; C.当地下水位埋深变浅时,由于毛细水上升,可助长地基 土的冰冻现象;使地下室潮湿;危害房屋基础及公路路面,促 使土的沼泽化、盐渍化。
5.1.2 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水相 互作用时岩土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
含水性
给水性 透水性
含水性:容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 (饱和含水量 ) :岩土空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 水量。用容积表示时为:岩土空隙中所能容纳的最大 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与孔隙度、裂隙率或岩 溶率相等。但是,对于具有膨胀性的粘土来说,充水 后体积扩大,容水度可以大于孔隙度。 持水度 (最大分子含水量 ):岩土颗粒的结合水达到最 大数值时的含水量。指受重力作用时岩土仍能保持的 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在重力作用下,岩石空隙 中所保持的主要是结合水。因此.持水度实际上说明 岩石中结合水含量的多少。
第五章 地下水
§ 5.1 地下水概述
杭州地铁施工发生塌陷,17死??失踪坍塌口至少压了50多人,目前生死不明。
(2008-11-15)
杭州地铁施工发生塌陷,10死??失踪坍塌口至少压了50多人,目前生死不明。
(2008-11-15)
5.1.1 地下水及含水层
基本概念
味 道 : 决 定 于 化 学 成 分 。 咸 ( NaCl) 、 甜 ( Ca(OH)2 、 Mg(OH)2)、苦(MgCl2、MgSO4)、清爽可口(CaCO3)。
(2024年)《工程地质学》全册配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岩石和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密度与重度
表示岩石和土体的质量分布特 征,影响工程荷载计算。
2024/3/26
孔隙率与孔隙比
反映岩石和土体的密实程度, 影响工程稳定性和渗透性。
含水量与饱和度
表示岩石和土体中水的含量及 状态,影响工程强度和稳定性 。
压缩性与抗剪强度
反映岩石和土体在受力作用下 的变形和破坏特性,是工程设
工程地质学定义
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关 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
研究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 ,如地基稳定性、边坡稳定性、地下 洞室稳定性等。
4
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工程地质学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 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地质环境问题 的日益突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
现状
目前,工程地质学已经成为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建设领 域的重要基础学科,为保障工程建设 的安全和经济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工程等内容
2024/3/26
实验室或现场试验
获得工程地质设计和施工参数,定量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 题的手段
长期观测
用专门的观测仪器对建筑区不良的地质因素进行长时期的重复测量的 工作
25
工程地质评价原则和方法探讨
区域稳定性评价
场地内岩土体的稳定性,区域环境稳 定性,区域地壳稳定性
生物措施
对于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可以采取 搬迁避让的措施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避让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来保持水土,改善生 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
2024/3/26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工程地质》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更新版)最新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工程地质》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8春期电大把《工程地质》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4次阶段性学习测验(每次20分,共80分)和学习过程表现(20分)阶段性学习测验一题目1选择题01.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A.基础形式题目2选择题02. 概括的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D.区域稳定和地基稳定题目3选择题03. 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B.材料力学题目4选择题04. 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工程地质就是专门研究岩石工程性质的学科题目5选择题05. 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C.29.2%题目6选择题06. 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地壳题目7选择题07. 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D.变质作用题目8选择题08. 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C.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题目9选择题09. 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B.硬度题目10选择题10. 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是()D.岩浆岩题目11选择题11. 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B.碎屑结构题目12选择题12. 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的抗剪断强度称为岩石的()A.抗切强度题目13选择题13. 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A.吸水率题目14选择题14. 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纵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这种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C.泊松比题目15选择题15. 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 )D.差题目16判断题01.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基础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同时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的:1.向学生传授内外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介绍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实际意义,它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工程地质学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前沿。
如何学习该课程。
第二章活断层工程地质研究活断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活断层鉴别及研究方法、活断层区建筑原则。
第三章地震工程地质研究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效应,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地震小区划,建筑抗震原则及措施。
第四章砂土液化工程地质研究砂土液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砂土液化的防护措施。
第五章岩石风化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影响岩石风化因素,风化壳及分带标志和方法,岩石风化防护措施。
本章教与学两方面没有难度,主要问题是实际工作中风化岩分带的标准很难把握,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好配合现场考察进行教学。
第六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概念,斜坡应力分布特征,斜坡变形破坏形式及机理,崩塌形成条件及基本特征滑坡形态要素及分类、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斜坡变形破坏预测预报及防治。
第七章渗透变形工程地质研究渗透变形概念及形式,产生渗透变形的基本条件,渗透变形预测,防治措施。
第八章岩溶工程地质研究溶蚀机理,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岩溶渗漏、塌陷工程地质问题分析,渗漏及塌陷处理措施。
第九章水库诱发地震工程地质研究诱发地震的类型,水诱发机制,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及预测。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 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 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 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查明工程地质条件是基本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是中心任务。
二、工程地质问题:地震,活断层,斜坡,砂土液化,渗透变形,岩溶,地面沉降,诱发地震,地下洞室,岩体风化。
三、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①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地形地貌④水文地质⑤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火山、地震、活断层,外动力地质作用: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渗透变形…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作用:采空塌陷、抽水引起的地面沉降…⑥天然建筑材料四、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定义: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关于工程地质学科的争议!研究对象: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二者矛盾的转化和解决方法。
地质环境:地壳表层和一定深度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第一章地震一、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M=lgA。
A:距震中100公里处标准地震仪在地面所记录的最大振幅(微米)。
二、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
(1)地震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2)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三、发生条件:1介质条件:坚硬岩石。
2结构条件:活断层的一些特定部位: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3构造应力条件: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板块交接部位近期构造运动是最活跃的。
1工程地质绪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工程地质学概论》 李智毅、杨裕云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 版社,1994年。 主要参考书: 《工程地质学》(上册)张咸恭编,地质出版社,1979。 《工程地质学》(下册)张咸恭编,地质出版社,1983。 《工程地质学》 胡广韬、杨文运等编,地质出版社,1984。 《地震工程学》 胡聿贤编,地震出版社,1988。 《专门工程地质学》张咸恭、李智毅等编,地质出版社, 1988。
6.世界奇迹降临海城--1975年海城地震 时间:1975年2月4日19时34分26秒 地点:辽宁海城县(北纬40度39分,东经122度48分) 灾情:震级7.3级,死亡1328人,本次地震被成功的预报 7.唐山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 时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2秒 地点: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 灾情:震级为7.8级,死24.2万人,重伤16万人 8.成都平原的动荡月23日11时03分05秒 地点:四川省松藩县、平武县(前者震中为北纬32度36分,东经104度06 分,后者为北纬32度30分,东经104度18分) 灾情:前后两个地震的震级均为7.2级,造成41人死亡
17.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部地区8月12日发生里氏7.2级地震 18.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7月20日8时0分 (北纬0.0,东经0.0)发生9.0级地震
19.西藏林芝地区发生4.8级地震(2010年7月27日) 20.7月9日5时28分,江门市台山市、阳江市阳东县交界发生M3.1级地震。其中5时 22分、30分、35分先后发生了1.8级、1.8级、2.6级地震各一次。
绪
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科学与地质 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从事人类工程 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 科学。 人类工程活动: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 、地下建筑等 研究对象: 工程建筑与其所在的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 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地质环境包 括地壳表层以及深部的地质条件。
(整理)《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9.

《工程地质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地质工程(Geoengineerig):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以地质体为工程的建筑材料,以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工程。
3)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4)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五、简答1)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什么?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配置提出建议;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提出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⑤根据所选定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施工和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自然历史分析法即为地质学的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是自然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着。
查明各项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发展演化的趋势及结果。
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在自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在进行自热历史分析之后,根据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工程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PPT课件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桌状山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山岭地貌的类型 1、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岭
1)平顶山 2)单面山 3)褶皱山 4)断块山 5) 褶皱断块山
2、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岭 3、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岭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垭口和山坡
(一)垭口
1、构造型垭口是由构造破碎带或软弱岩层经外力剥蚀所形成。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4风化地貌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风化作用的工程意义与评价
(1)风化后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
(2)查看风化程度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残积土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残积土:岩石风化后未 经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 松散碎屑物质。
残积土层剖面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丘陵 <500
<200
闽东沿海丘陵
高原 >600
>200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 原
高平原
平原 低平原
>200 0~海平面 高度
吐鲁番盆地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地貌的成因分类
内力地貌
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水成地貌 面状洗刷地貌、线状冲刷地貌 、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与海洋 地貌等
三、 残积土(Qe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返回
3.残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残积土的物质组成
① 粘性土组成的残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② 粗岩碎屑组成的残积土地基:沉降量较小,危害小。
③ 残积土中开挖基坑:边坡稳定性取决于其组成成分。
《工程地质学》孔宪立 石振明第六章(下)

6.6.2 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 按成因 分类 火山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
震源:地壳内部振动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浅源地震:<70km
震源深度: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300km
6.6.3 地震波及其传播
体波:通过地球本体传播的波 面波:体波经过反射、折射后,沿地面传播的波 体波 纵波(P):压缩波 横波(S〕:剪切波--破坏性最大 瑞利波(R):质点在XZ面上椭圆滚动前进 面波(L) 勒夫波(Q):质点在XY面上曲线前进
(1)地震基本烈度: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 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个地区的平均烈度 (2)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建筑物等级 甲类:特殊要求的后果极为严 重(放射性、毒气、大爆炸) 乙类: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 命线工程(交通、通讯) 丙类: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 丁类:次要的临时性建筑物 抗震设防烈度 特殊抗震、专门研究 基本烈度提高一度 基本烈度 降低一度或不设防
6.6.5 地震效应
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震中距、震源参数、建筑物类型、 结构等因素有关。 振动破坏效应 地面破坏效应 斜坡破坏效应 (一)振动破坏效应 地震 地震波 地面运动 建筑物振动 建筑物破坏
1.静力法 前提: 1)建筑物是刚体,即建筑物的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具 有相同的加速度。 2)建筑物的加速度和地面加速度是相同的 3)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上的惯性力是固定不变的,是有地 面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决定的。 建筑物受到的水平地震力P为:
1.1 地震与地震动
2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程地质学》内容提要:本书是由我国三十多位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共同完成的一部既代表当前学科发展水平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著作。
全书分4部分,共26章。
第一部分论述了岩体、土体、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条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区域地壳稳定性、斜坡稳定性、围岩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等具有普遍性、研究较多的工程地质间题;第三部分进行了水利水电、矿山、铁路、城市与工业、以及海港与近岸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评价,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该类建筑特有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建筑场地的选择等,并对环境工程地质评价做了总体论述;第四部分为各种勘察技术方法,着重于我国创新改进的技术方法,以及引进的新技术、新方法在我国成功应用和取得显著效果的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工程地质研究和工程建设的科技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参考。
目录前言第1章绪论................................................................................................张咸恭(1)1.1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1)1.2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4)1.3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实际意义 (7)1.4 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9)1.5 本书的理论体系与特色 (13)第2章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张倬元(14)2.1 概述 (14)2.2 工程地质条件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15)2.3 中国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21)2.4 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及某些典型组合的特征 (33)第3章岩体工程地质………………………………………………………………许兵王思敬(36)3.1 概述 (36)3.2 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的形成 (37)3.3 岩体结构的研究及起力学模型 (46)3.4 岩体质量评价 (59)第4章土体工程地质……………………………………………………孔德坊李生林唐大雄(63)4.1 基本原理 (63)4.2 土的物理组成 (64)4.3 土的结构 (69)4.4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76)4.5 土的工程地质分类 (81)4.6 中国土的区域分布和特殊土的研究 (85)第5章地应力………………………………………………………………………………孙广忠(97)5.1 地应力的分布规律 (97)5.2 高地应力地区和低地应力地区的地质标志 (99)5.4 地应力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101)第6章水文地质条件.................................................................................李智毅(104)6.1 概述 (104)6.2 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赋存 (105)6.3 地下水类型 (107)6.4 地下水的渗流 (112)6.5 空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 (119)6.6 地下水的水质 (122)第7章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张倬元(124)7.1 概述 (124)7.2 泥石流 (125)7.3 喀斯特及地面塌陷灾害 (139)第8章天然建筑材料.................................................................................林仁惠(152)8.1 天然建材的质量要求 (152)8.2 天然建材的储量计算 (160)8.3 建材开采运输条件的研究 (163)第9章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胡海涛刘传正(166)9.1 概述 (166)9.2 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相关因素 (167)9.3 区域地壳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176)9.4 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分级分区评价 (181)9.5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工作步骤 (183)9.6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185)第10章斜坡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王兰生(186)10.1 概述 (186)10.2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 (188)10.3 斜坡破坏后的运动学 (194)10.4 斜坡稳定性与内外营力的关系 (200)10.5 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系统及对策 (207)第11章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王士天(216)11.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216)11.2 地下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 (216)11.3 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220)11.4 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评价 (225)11.5 维护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的措施与经验 (237)第12章地基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陈志德(239)12.2 松软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241)12.3 松软土地基的压缩和沉降 (246)12.4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257)第13章动力条件下岩土体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王思敬肖树芳陈建平(265)13.1 动荷载下岩土力学特性 (265)13.2 岩体爆破的结构效应 (270)13.3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274)第14章水利水电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张咸恭王肖宜王思敬李美志宋克强(282)14.1 水库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282)14.2 坝址地区工程地质评价 (295)14.3 坝址选择的工程地质研究 (319)第15章矿山地区工程地质评价........................................................................孙广忠(325)15.1 概述 (325)15.2 露天开采中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25)15.3 井工开采中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32)15.4 矿山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36)第16章铁路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蒋爵光李秉生郑象铣(341)16.1 概述 (341)16.2 区域地质背景与线路方案的选择 (342)16.3 不良地质地段的铁路定线及工程处理措施 (348)第17章城市与工业建筑地区工程地质评价.............................................顾宝和魏琅(363)17.1 概述 (363)17.2 由地震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66)17.3 由加载和开挖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70)17.4 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77)17.5 由废弃物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85)第18章海港及近岸建筑区工程地质评价.........................................................孙玉科(391)18.1 海洋工程地质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 (391)18.2 中国海岸与近海海洋环境 (394)18.3 海港工程地质评价 (398)18.4 海港工程地质勘察 (405)第19章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王思敬戴福初(408)19.1 概述 (408)19.2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409)19.3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系统 (413)19.4 城市建设工程地质环境评价实例 (417)第20章工程地质勘察基本问题............................................................张咸恭李智毅(421)20.1 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421)20.2 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422)20.3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法 (424)20.4 中国工程地质勘察的历史沿革 (426)第21章工程地质测绘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张倬元黄鼎成聂德新(429)21.1 概述 (429)21.2 工程地质测绘研究内容、测绘范围、比例尺和精度要求 (430)21.3 遥感图象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434)第22章工程物探与工程地质勘探................................................赵永贵漆富冬李智毅(440)22.1 工程地球物理方法 (440)22.2 工程地质勘探 (458)第23章工程地质测试....................................................................................孙广忠(468)23.1 工程地质测试内容 (469)23.2 工程地质测试原理及设计 (469)23.3 测试方法与技术 (471)23.4 测试结果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473)第24章检测反分析及预测..............................................................................杨志法(477)24.1 检测反分析及预测工作的必要性 (477)24.2 检测原理方法及其实践 (478)24.3 反分析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485)24.4 检测数据分析和工程预测研究 (489)第25章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王兰生黄润秋(491)25.1 工程地质模拟试验 (491)25.2 工程地质数值模拟 (496)第26章工程处理....................................................................................常士骠(506)26.1 概述 (506)26.2 充分发掘天然地基的游势- 深圳上海宾馆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 (506)26.3 深基坑锚拉防护桩杆层位布置设计- 京城大厦基坑护坡桩设计实例 (508)26.4 "双眼镜"工法的提出和实践- 北京地铁西单车站施工方案的选择 (413)26.5 高压劈裂注浆和长管棚法技术的应用- 南岭隧道岩溶突水涌泥地质灾害整治…………………… (516)26.6 滑动边坡整治-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区高边坡稳定治理 (520)26.7 坝基断层处理- 黄河龙羊峡水电站大坝坝基断层处理 (525)参考文献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