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练习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练习题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练习题1. 什么是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相对连续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和变化。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2. 为什么需要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措施的过程。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来促进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活质量等。
3. 列举几个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
- 经济发展目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 社会发展目标:改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提升居民福利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
- 环境发展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4. 解释什么是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细化和具体化的规划。
它是对区域发展规划的进一步细分和落实,旨在实现区域内各项发展目标的有效实施。
5.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协调性原则:保持区域内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相互冲突。
-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公平性原则:将资源和利益合理分配,避免产生明显的区域差距和社会不公。
-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分析和专业知识,以数据为依据,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 参与性原则: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促进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6. 请解释什么是给排水规划。
给排水规划是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对城市供水、排水、水处理等方面的规划。
给排水规划旨在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排水,确保城市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7. 解释什么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是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对交通网络、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的规划。
2019高考一轮复习: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3.【解析】 第 2 题,由材料“……山有小口……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可知,桃花源应在山中,土地平旷说明位于山间盆地。第 3 题,桃花源与外界联系很少,比较封闭,环境幽静,这与其特殊的 地理位置有关。 【答案】 2.C 3.A
(2015· 江苏卷)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 土楼景观图。读图,完成第 4 题。
三、区域发展阶段 1.衡量标志 (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 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 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 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体的发展阶段 水平低, 人均国内 工业化、 城市化加 经济发展 生产总值少 速推进 传统农业占有较 大比重, 以资源型 第二产业比重迅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工业和劳动密集 速上升, 型加工制造业为 加速发展 主体 对外开放程 低 逐渐提高 度
【解析】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 6 月之前;6 月至 8 月阿拉伯海盛 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 6 月至 8 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 所以选 B。 【答案】 B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 2~3 题。 2.“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3.“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 水平高,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高 第三产业发展超 过第二产业, 以资 金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工业为主 大幅度增强
2020年新湘教版地理高考复习练习: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九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时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课时冲关嵩歟模披塚兵・强奇应疔盍髓(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P八、、区域的基本含义1、2、3、5、6、7、8、9、10、11、13区域的发展阶段3、4、12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 •哈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
据此回答1〜2题:①阿拉聊咖一冰屋②东南亚一水屋③■」匕非一堡式建筑④」匕欧一木屋1. 图示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 ①半陷地下一地热丰富,地温高B. ②房屋高架一风暴海啸多发C. ③墙厚窗小一炎热干燥,光照强D. ④顶尖坡陡一森林资源丰富2. 关于②传统民居建筑所在地自然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亚寒带针叶林广布B.冬暖夏凉C.多旱涝灾害D. 河流稀少解析:1.C 2.C 第1题,①阿拉斯加一冰屋,半陷地下,是利用冰雪防风保暖,与地热无关;②东南亚一水屋,房屋高架,是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架高防湿防虫;③北非一碉堡式建筑,墙厚窗小,是因当地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窗小防风沙减少室外热空气进入,故C 正确;④北欧一木屋,顶尖坡陡,是因为当地降水多,尖屋顶利于雨水排泄。
第2题,②东南亚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易发旱涝灾害,故C正确。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读图,回答3〜4题:瘵锲时期黄七口顶十地利用图阴清时期渕土賞底土地利用幣3.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A. 草地减少一过度开垦B. 耕地增加一草地退化C. 荒漠扩大一水土流失D. 森林减少一矿山开米4.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 通航能力下降A. 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3.A 4.C 第3题,图中显示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说明过度开垦导致草地面积减少。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2018·衡水模拟)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
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捕鱼业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虽经历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十分丰饶。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鱼群消失,延续了数百年的纽芬兰捕鱼业彻底衰落。
下图为纽芬兰渔场位置图,读图完成1、2题。
1。
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历经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丰饶的主要原因是()①传统捕捞规模小②因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特别丰富③渔民捕鱼避开了产卵的季节④渔民进行人工养鱼A。
①②B。
①③C。
②③ D.③④2.纽芬兰渔场的衰落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生物多样性增多B.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物质富集,水体富营养化C.加拿大人口迁移规模扩大D.加速了加拿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材料可知,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20世纪中期之前和20世纪90年代后纽芬兰渔场的自然条件没有改变,20世纪中期渔业资源富饶,而20世纪90年代后鱼群消失,②错;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并不需要渔民进行人工养鱼,④错;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捕捞的规模小,且人们注意遵循自然规律,避开鱼产卵的季节,使鱼类可以不断更新和延续,①③正确。
(完整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23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江西南昌一模)读“1978~2004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完成第1~2题。
1.福建省与四川省相比较,矿产资源不足,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地理位置优越C.工业起步晚D.劳动力资源丰富2.辽宁省与江西省相比较,资源更丰富,但GDP平均增速慢的原因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B.传统产业产品增长速度慢C.技术水平低D.第三产业落后答案:1.B 2.B解析:第1题,福建与四川相比,福建位于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速度较快,所以B项正确。
四川人口比福建多,所以福建的劳动力和市场并不是突出的优势,因此A、D两项错误;工业起步晚不是经济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C项错误。
第2题,辽宁省为我国的传统重工业区,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产品增长速度慢,导致GDP平均增速慢,因此B项正确。
辽宁工业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突出,且辽宁省技术水平比江西高,所以A、C两项错误;辽宁省GDP的增长主要受工业的影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小,因此D项错误。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4.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答案:3.B 4.C解析:由图中所给的纬度可以推知,①②③在秦岭—淮河线以北,④⑤⑥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
再结合经度判断,①为鄂尔多斯高原,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④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大部,⑤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丘陵,⑥主体为武夷山地区。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
结构日趋复杂,发展
发 展 特 点
了机械、化学、汽车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 、纺织等部门;第二
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占较大比重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形成“芝加哥—匹兹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 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 长活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 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
01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
一定的地域空间。
02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 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如通过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图中a是干旱区;b是半干旱区;c是 半湿润区;d是湿润区。
1
概念:三
次产业及
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
。 3
差异表现:三次产
业占国内(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三
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
构成等。
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 件、经济发 展水平、资 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 质等。
地
传统农业( 发展水平 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较大
区 工业(加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 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 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 有旱地。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的位置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的人文 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 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和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两个 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 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②气候差异的形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名校模拟:专题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必修Ⅲ解析版
读“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由阶段1→阶段2→阶段3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2.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A.外围空间范围在扩大B.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D.区域经济发展在阶段3最低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4.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5.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
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土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D.便于运输解析:梯田的最初建立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A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6~7题。
6.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9.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2022湘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9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进展阶段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区域的基本含义学问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区域的主要特征(1)含义通常指肯定的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2.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类型及特征类型乡村地域城镇地域范围大小生产活动农业非农业二者关系是城镇地域进展的基础和依托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经济要素农业交通运输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进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养等。
(3)差异表现①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4)时空差异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
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1)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2)从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湖、土壤、生物、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并着重对区域的突出特征(如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和区域进展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的分析。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考向1区域特征分析(2022·江苏高考)《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1~2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B.浇灌系统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1.C 2.A[第1题,由材料中“山有小口”“初极狭”“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等描述可知,该处地形应为中部低四周高的山间盆地。
最新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时作业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2017·江西省九江一中月考)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
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2.该地可能位于( A )A.河南 B.黑龙江C.新疆 D.福建第1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选A。
第2题,“地坑院”应建在降水较少,土壤直立性好的地区,故应该位于黄土高原上,选A。
(2017·安徽省四校联考)图a和图b是基于遥感反映的中国耕地多年平均复种指数(1999~2013年)的空间分布图。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实行一年一熟的种植制度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B )A.2.88% B.44%C.56% D.0.13%4.东北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其复种指数较低,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C ) A.土壤条件 B.地形条件C.热量条件 D.水源条件第3题,从复种指数来看,一年一熟的种植制度复种指数应该≤100%,故我国实行一年一熟种植制度的耕地比例大约为44%。
第4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无霜期短,气候生长期短,故其复种指数低。
(2018·江西质检)下图为我国不同行业国民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敏感性排序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A.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B.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C.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零售业D.金融业、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6.当我国南方降雨量显著增加,可能使北方以运煤为主的港口输煤量减少,这是由于( B ) A.南方企业普遍有大量煤炭储备B.南方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煤炭需求减少C.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上升D.进口煤炭增加,影响港口煤炭输出第5题,农业受天气影响最大,对气象条件敏感性最强,选A。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1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含解析)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23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江西南昌一模)读“1978~2004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完成第1~2题。
1.福建省与四川省相比较,矿产资源不足,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最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地理位置优越C.工业起步晚D.劳动力资源丰富2.辽宁省与江西省相比较,资源更丰富,但GDP平均增速慢的原因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B.传统产业产品增长速度慢C.技术水平低D.第三产业落后答案:1.B 2.B解析:第1题,福建与四川相比,福建位于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速度较快,所以B项正确。
四川人口比福建多,所以福建的劳动力和市场并不是突出的优势,因此A、D两项错误;工业起步晚不是经济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C项错误。
第2题,辽宁省为我国的传统重工业区,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减慢,产品增长速度慢,导致GDP平均增速慢,因此B项正确。
辽宁工业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突出,且辽宁省技术水平比江西高,所以A、C两项错误;辽宁省GDP的增长主要受工业的影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小,因此D项错误。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4.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答案:3.B 4.C解析:由图中所给的纬度可以推知,①②③在秦岭—淮河线以北,④⑤⑥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
再结合经度判断,①为鄂尔多斯高原,②是黄土高原,③是华北平原,④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大部,⑤为长江中下游及江南丘陵,⑥主体为武夷山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1区域的基本含义与区域发展阶段
9.1区域的基本含义与区域发展阶段(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
据此回答1~2题。
1.该阴影是哪两种干、湿区的过渡地带( )①湿润②半湿润③半干旱④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该阴影地带是我国( )①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②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2.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图中阴影部分在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是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第2题,阴影部分以北的黄河沿岸属外流区,②错误;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③错误。
答案 1.B2.D(2010·上海)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回答3~4题。
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4.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低平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3~4.解析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利于人类居住,人口分布稀疏。
第4题,巴西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丰富多彩,排除②;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地表落差大,地形崎岖,一般人口密度小,排除④。
答案 3.B4.D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B.河流径流量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6.下列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5~6.解析第5题,干湿地区是按照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来划分的,故C项正确。
一轮复习课件: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 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很少 很少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0-
方法技巧图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及突出特点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1-
学以致用 1(2013 福建文综,37)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9-
(2)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 入手。 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特点、 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②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 、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 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一
二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2-
材料二:M、N 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 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 年 5 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 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 答案:冬冷夏热 ,气温年较差大 ;年降水量少 ,气候干旱 ;大陆性强。 (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 ;位于冲积扇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有
第九章
第1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5-
一 二
三 四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特征 界线有虚有实 内部相对一致,区域间 差异明显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表现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 区域的基本依据。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有的区域 界线是模糊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 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湘教版必修3(湖南专用)
(2010·山东烟台高三统考)甲、乙、丙代表三省 区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图中a、b、 c分别为三次产业的产值。据图回答3~4题。
3.三个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B ) A.江苏 陕西 西藏 B.西藏 江苏 陕西 C.陕西 江苏 西藏 D.陕西 西藏 江苏
【解析】 本题读图时注意两点:一是观测三省区三次产 业的比重关系;二是注意图中三省区坐标上的 数值不相同。很显然,三省区中,江苏经济总 量最大,陕西次之,西藏最少。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5题,由材料知,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充 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开发初期, 最适合发展高耗能工业。 第6题,由发展模式图知,煤炭有发电、焦化、化 工等多种模式,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 度和深度,延长了产业链,同时煤矸石、煤泥等固 体废弃物和废气被回收利用,对废水进行处理,既 减少了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环境保 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维过程】 第(1)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发 展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需求量越 来越大,石油需要进口;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 加;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农业人口比 例不断降低;随着科技进步,单位面积粮食产 量不断提高。故答案为D
【思维过程】 第(2)题,主要考查上海城市经济的发 展。上海港区布局沿黄浦江向沿长江口 发展;钢铁工业由分散到集中;城市用 地规模扩大,郊区农业用地面积变小; 由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 重由低到高。故答案为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检测试题湘教版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一、选择题福建土楼(下图所示)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屋顶外缘距墙体较远,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
据此回答1~2题。
1.土楼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屋顶外缘距墙体较远,墙体厚实,反映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A.气候湿热B.河网密布C.地势低平D.地质稳定2.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的优势主要有( )①增加实用面积②减小地震危害③抵御敌人入侵④利于御寒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第1题,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是为了排水;屋顶外缘距墙体较远是为了避免雨水侵蚀墙角;墙体厚实是为了隔热,反映了当地气候湿热的特点。
故选A。
第2题,相对于方形土楼,圆形土楼首尾相连,实用面积大;方形土楼多死角,不利于防御敌人入侵,圆形土楼无死角,利于防御敌人入侵。
故选A。
答案:1.A 2.A(2019·赣州十四校联考)我国按区域经济状况,可分为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
下表为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情况(单位:万人)。
读表回答3~4题。
A.我国棉花的主产区B.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C.水能丰富的地区D.西电东送的输出地4.形成区际人口流动主流方向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且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B.东部地区人口比中、西部地区稀疏C.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D.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劳动力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该年相互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少的两个地区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其共同的特征根据提供的选项内容只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第4题,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方向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人口流入东部地区,原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答案:3.B 4.A(2019·安徽十校联盟段考)下图为世界两著名岛屿分布简图。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一讲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课件
ppt精选
23
4.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 是(A )
A.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B.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C.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解析】乙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主要的环 境问题是荒漠化;丙地为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 是水土流失;丁地为渤海,最大的环境问题为水污 染,A对。
ppt精选
1
(2014浙江)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 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 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 表,完成(1)~(2)题。
人均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人口对水资 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 地压力指
数
全 国 1.00
52.57
1.00
正处在工业化阶段,工业带和城市群形成,第二、三
产业比重都迅速上升,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
展状态。
(3)由于早期工业的发展,使环境污染加重,同
时由于经济发展,地价上涨,又加上区域发展处于转
型阶段,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导致人口大量外
迁。
(4)目前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兴
【解析】区域可以按单一指标和多种指标划分。 如题,客家方言区按语言划分,华北平原按地形划 分;东北地区和浦东新区是按当地相同或相似的自然 和人文环境划分的。来自ppt精选20
2.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 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黑、 吉、辽同被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是(C )
生产、居民、城市等人文要素特征;
第四步,对比不同区域各要素差异,提出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热点考向预测]考向一区域产业结构(2015 •成都二诊)下面是环渤海三省二市2010年产业结构表(下表)。
据表回答1〜2题。
1.导致北京与其他四省(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城市职能B.交通运输条件C.劳动力素质D.矿产资源条件解析:选A。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第三产业必然发达,故城市职能决定其产业结构不同于其他省市。
2 •该地区的第二产业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其主导因素是()A. 水陆交通便利B.矿产资源丰富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D.技术力量雄厚解析:选B。
环渤海区域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所以第二产业主要以钢铁和石油工业为主。
考向二区域发展阶段(2015 •山西考前质测)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3〜4题。
3 •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A. 交通B.政策C.人才D.市场解析:选C。
图中M是高精加工工业、N是知识密集产业,而知识密集产业的关键要素是人才。
4 .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A. 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B. 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C. 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D. 工业产值占GDP勺比重不断攀升解析:选B。
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不断出现新型的工业类型,同时原有的工业类型依然会存在,只是在产业中的比重会有所降低,则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
图中显示不同的经济时代都倚重资源条件,只是资源类型有所差异。
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会有所降低。
5. (2015 •山东德州二模)读“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图”和“美国东北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渝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中,与北部产业发展带相比,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分布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2)成渝经济开发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都具有发展工业优势,试分析共同的区位条件。
解析:(1)结合图例可看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城市都沿长江分布。
(2)两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大的河流流经而水源丰富、水运便利;两地都是人口稠密地区而市场广阔。
答案:(1)沿(长)江分布;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便利的水运;广阔的市场。
[课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第1题。
1 .该流域新垦区()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解析:选C。
从图中看出,新垦区的边界与行政区的划分并不一致,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并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
(2014 •湖北八校二模)下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回答2〜4题。
2 .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B. 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C. 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D. 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解析:选A。
结合图例可得出答案。
该地以草地为主,水土流失不严重,但也会有水土流失现象;荒漠草原区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易出现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草甸草原区过度开垦也会出现荒漠化现象。
3 .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A. 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B. 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C. 河流众多,含沙量小D. 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解析:选C。
以草原景观为主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河流数量不会很多,故C选项不可信。
4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A. 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B. 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C. 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D. 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解析:选B。
草原区降水较少,过度开垦易出现荒漠化问题,故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不宜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种植业。
(2015 •山西朔州模拟)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5〜6题。
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 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6 .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 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解析:该题考查读图能力。
由图可知,该地区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成为目前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
说明该地区10多年来, 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产业结构逐渐转型并得到优化。
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并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略有上升,但增幅小。
反映出10多年来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
答案:5.D 6.D(2015 •临沂质检)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回答7〜8题。
7 •有关图中从阶段I到阶段川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图中从I到川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
8.从阶段川到阶段W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选D。
从川到W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及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2015 •湖南联考)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
读下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土壤、水源B.光热、降水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解析:选B。
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看出,甲是西欧地区,乙是中亚地区。
西欧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光照和热量条件不足。
中亚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10. 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B. 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C. 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D. 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解析:选D。
甲地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冬季气温在0 C以上,地形较为平坦,河流流量稳定,没有凌汛现象。
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水位、流量受气温影响较大,季节变化明显。
11. (2014 •东北三校二模)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截止到2011 年11 月,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低碳城市,已经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读下图“中国低碳城市分布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低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有差别B. 均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C. 所在地区能源矿产十分丰富D. 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解析:选A。
图中规划建设的低碳城市覆盖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各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发展条件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故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也有差别。
二、综合题12. (2015 •河南新乡、许昌三模)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年〜2006年)材料三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比较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
(2)依据材料二,比较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解析:(1)湖南与广东交界处有南岭,故湖南南高北低、广东北高南低。
(2)由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可看出经济发展速度,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看出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由第二产业比重数据可看出工业化程度,由第二、三产业比重可看出三类产业结构层次。
(3)湖南有资源优势,广东有资金、技术优势。
答案:(1)湖南省总体上南高北低,广东省总体上北高南低。
(2)与湖南省相比,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工业化程度高;城市化水平高;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或答:与广东省相比,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化水平低;三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可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
广东为湖南提供资金、技术;湖南可承接广东部分产业的转移。
共同培育品牌,共同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国内外市场。
13. (2015 •北京海淀区期末测试)读图甲、图乙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省全境及浙、粤、赣三省部分地区,其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目前台资企业占福建外资企业总数的21%投资总额达86.05亿美元。
材料二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石雕等轻型加工业为主。
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
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有利的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一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读图乙,简述泉州市晋江径流量大、季节变化显著的自然原因。
(4)结合材料二分析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首先落实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再考虑茶树的种植要求,水热条件较好,地形应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最好是酸性的土壤等,然后再观察图中福建的这几个方面,便不难得出结论。
第(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