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英国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英国具有她国无可比拟的优越社会与政治条件。

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相对来说就是不强大的。“红白玫瑰战争”、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又大大地削弱了其势力。到克伦威尔征服苏格兰时,大不列颠已实现了政治统一,扫除了国内关税壁垒,建立了国内统一市场。这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与不断完善,使得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可以牢固地掌握政权,而且还可以利用一整套上层建筑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2)“农业革命”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石。

英国的土地占有制度经过延续4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土地立法等,把封建的土地占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与此相伴的就是小农大批破产。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涌入城市谋生,从而为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为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市场。

大农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也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英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石。因为它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日益增多的原料与粮食。

(3)资本原始积累的急剧扩大令她国难以望其项背。

英国的资本积累有许多优势:

其一、殖民掠夺;

其二、奴隶贸易;

其三、国债及消费税;

其四、来自农业的积累;

其五、通过正式的资本市场:银行、证券市场,非正式的或“个人”的资本市场,

企业主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筹措所需资金。

(4)科学技术与人才优势。

16-18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波义尔、胡克等近代科学的先驱。此外,英国政府对科学技术成果采取保护与奖励政策。早在1623年,英国就颁布了专利法。这就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欧洲各地新教徒的避难所,特别就是1685年,法国取消“南特敕令”以后,迫使许多加尔文教徒离开法国,逃到英国。这些外来的新教徒大多就是富有经验的商人、工场主与熟练的手工业者,她们把欧洲大陆的先进技术与大批资金带到英国,对英国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5)新教精神为工业革命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

(6)英国具有异常发达的国内外商品市场。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商品需求量急剧增长,原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落后的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愈益尖锐。以机器生产来代替手工劳动来满足市场需要就成为一种必需的手段。

(7)指导思想:“自由经济理论”与“功利主义”。

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

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与干预。

(8)劳动力因素。

存在大量的无家可归的流动人口,这也就是工业革命所必需的。这些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圈地运动,恰好可以解决劳动力的来源问题。

(9)手工工场的发展。

首先,手工工场细致的劳动分工,使每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这种劳动使工人的劳动获得技术上、操作上的日益完善,也使工人的劳动日益丧失独立性而变成机器的附属物,这样的工人正就是未来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其次,手工工场中的劳动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这就为以后的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最后,手工工场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也就是现代大机器工业的先驱。

(10)发达的交通条件。

(11)国际领先地位

二,工业革命的后果

(一)经济后果

1、空前的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工人严格地被组织在工厂中,成为依附于机器的出卖劳动力的雇拥劳动者。工人同农业的联系被割断了,工人的劳动也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在工业中迅速得到确立。

3、改变了英国经济、地理与人口分布。

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就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经过工业革命,工业重心逐渐向北部推移。兰开夏成了棉织工业的主要中心;苏格兰也出现了以格拉斯哥为中心的新工业区。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也日益发展起来。

4、推动了农业变革,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牧业经济的变革就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就是农业的彻底变革,则就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才最终完成的。

首先,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土地制度的变革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加速进行并最终得以完成。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地主-租地农”式的土地关系确立起来,大农业经营体制占据了统治地位。

第二,工业革命前早已开始的农业技术改革向纵深发展。工业革命不仅为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且为农业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在农业领域得到利用相推广,英国农业生产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

(二)社会后果

1、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已简化为:土地贵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个基本的阶级。

2、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显露,经济危机发生。

4、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5、人们生活方式、观念、习俗等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工业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张友伦、李节传较全面地阐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她们认为,工业革命对于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迅速发展至为重要。

正就是在工业革命最后完成时期,1832年社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了强大地位,从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也使资产阶级民主制前进了一步。

工业革命使国家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阶段的过渡,奠定了大机器生产的雄厚基础。在英国历史上出现了生产发展的真正狂飙时期。不仅使英国最早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与工业化,而且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世界工厂”,独占了世界贸易霸权与殖民霸权。工业革命不仅产出了工业资产阶级,而且产生了工业无产阶级,产生了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革命。

此外,学者们还从不同侧面论述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

(1)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先进工业强国

王民国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不仅就是单纯的机械革命,也就是一场社会革命。它的完成使英国最先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科学技术最先进的工业强国。工业革命的不断推动,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极大地发展了国际贸易;并在大量掠夺殖民地的基础上,垄断世界市场,步入帝国主义阶段。

(2)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近代化

张天认为,社会制度的近代化就是指在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上,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与文化体制。

英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主要分两步走的。第一步就是解决农村问题,即通过圈地运动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确立起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第二步就是解决城市问题,即通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制转变为大机器工业体制。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英国经济体制实现了完全的近代化。

经济体制的资本主义化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随着阶级结构的变化,政治体制向近代化演变。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18世纪君主立宪制的完善,就是英国

政治近代化的开始。工业革命引起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第二次变化: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形成,从而导致了政治近代化高潮的出现。

工业资产阶级借助同工业无产阶级的政治联盟,在1832年改革了议会,夺取了政权;又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行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

(3)工业革命造成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钱乘旦认为,工业革命的结果,可以归结为三个比例的变化,即工农业比例、手工业与大工业比例、城乡比例。其中,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成为工业国就是最深最根本的变化。

这些比例变化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迫贵族地主阶级;大工业挤垮手工业意味着工厂主排挤商人对生产的控制,因而商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厂的兴起与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与壮大。

工业无产阶级就是这一时期人数增长最快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真正成为一个阶层并被推上权势顶峰。

(4)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庄解忧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城市就是工业革命的摇篮,而工业革命又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期间,城市的数量与规模成几倍增加与扩大,城市的地理分布由农业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