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一轮复习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Ⅱ)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 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 中起决定作用。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 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 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 识,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文明史观】 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近现代文明则是工业文明的发展。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 明过渡,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世界由分散、孤立到 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由雏形到最终确立到全球化趋势成 为主流,是经济文明的发展趋势。 工业文明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对市场经济 的探索上都有过失误,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要形式
②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地位)
③农民土地私有制;
四、主要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形成 条件
(原因) ①生产工具因素: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③封建政府扶植:
汉代的犁和犁壁
汉代的耦犁
犁壁
犁评
犁箭 犁铲
唐朝的曲辕犁
(标志着古代耕犁的成熟)
畎亩法:
北方抗旱耕作以蓄墒、保墒为中心。最早出 现的一种抗旱耕作法可能是畎亩法。畎亩法,由 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也 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 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种方式。它的特点 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 。在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 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 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根本原因
井田制 形成原因 ②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 瓦解原因
③各国的税制改革。 ——直接原因 战国时各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 形成: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人所有、土地可以买卖或转让 特点: ①封建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
必修Ⅱ专题一首轮复习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概述
本专题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 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 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 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 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 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 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 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 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 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 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 发展。
西汉赵过推行 的一种适应北方旱 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 田垄隔年代换﹐所 以称作代田法。
翻 车
筒车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 前三世纪,是中 国战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的 一座大型水利工 程,是全世界至 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 程。 2200多年 来,至今仍发挥 巨大效益,
井渠
渠 郑 六辅渠 漕渠 国 白渠 龙首渠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 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 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 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拓展: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商周时期,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 2.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陕西关中地区;
3.魏晋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
4.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5.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五代十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7.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三、土地制度的演变

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井田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为周天子个人所有) 性质: 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②国王分封臣下,受封者不得转让与买卖 ③奴隶庶民集体耕种 ④形同井字
探究: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 反映了什么?
反映:耕作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 中国最早的松土农具:骨耜 和技术进步即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春秋 战国 耕作 制度 水利 灌溉
都江堰
一年一熟
其他
农书
考点一 古代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制度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 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wenku.baidu.com作方式的变化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耜耕”或 “石器锄耕”
出现青铜农具, 但少量使用
距今七八千年前——夏商西周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铁农具 牛耕
耧车
垄作法 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两汉 耦犁、犁壁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江南开发
《氾胜 之书》 《齐民 要术》
曲辕犁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农作物品种交流 广泛(占城稻), “苏湖熟,天下 足”(南宋) 引进玉米、甘薯 《农政 等,经济作物种 全书》 植面积扩大
考情分析
从考查的力度来看,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高 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年年都有。考查形式上,将继 续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也会涉及。考查内容上, 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商帮、“重农抑商”、“闭关 锁国”和资本主义萌芽等将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热点 包括:(1)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 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古代 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成果是备考的重点。(2)民生问题 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 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将会成 为命题的切入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