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dmanMd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

合集下载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解释个体对货币需求的决策。

根据弗里德曼的理论,个体对货币的需求与货币的名义利率、个人收入以及价格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可以写为:
Md = P * L(R,Y)
其中,Md表示对货币的需求,P表示价格水平,R表示名义利率,Y 表示个人收入。

L(R,Y)表示个体对货币需求的函数。

从这个函数中可以看出,个体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个体的货币需求随着价格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为高价格水平意味着同样的购买力需要更多的货币。

其次,个体的货币需求与名义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利率越高,个体对持有货币的成本就越高,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最后,个体的货币需求与个人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收入增加,个体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

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结论。

首先,货币的需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变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次,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例如当利率上升时,个
体对货币的需求减少,可能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变快,进而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

最后,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影响货币需求来实现其影响经济的目标。

总之,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提供了对个体对货币需求的解释和预测,对于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M=P*Q/V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注意的几个问题: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强调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货币必要量,而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没有决定性影响。

这个论断只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适用。

货币必要量公式提供了对货币需求进行理论分析的思路,但直接运用这个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反映的是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即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1. 费雪方程式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P=MV/T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

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d=KpyM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都是通过一定的前提假定和理论模型推导出来的,下面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他们的异同点:前提假设方面:相同点: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前提假设方面有三个相同点,第一,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第二,无论在时段上还是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第三,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不同点:前提假设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凯恩斯的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的背静下问世的,因此理论侧重于解决那个时代的当务之急—有效需求不足,即大量的生产能力被迫闲置.所以凯恩斯假设在短期分析内,需求上升不会导致价格上升,即商品市场上价格是不变的,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是不变的.然而弗里德曼是从长期分析考虑,他假设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其次,凯恩斯把货币定义在M1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弗里德曼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他认为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同时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所以他把货币定义在M2层面上.货币需求理论模型:相同点: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理论都采纳货币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他们都是通过一定的理论进行逻辑推理推导出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从而推导出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各个因素.不同点:(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开始的,他把货币需求动机分为四类:交易动机,营业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又把交易动机和营业动机统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即Md’=f(Y),而且Y和Md’是正相关的关系.把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统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即Md”=(i),而且i和Md”是负相关的关系.则货币的总需求量Md=Md’+Md”可以表示为:Md=f(Y,i),写成线性关系为Md=aY-bi(a>0,b>0).弗里德曼则是在古典货币数量说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的基础上,运用消费者选择理论进行逻辑推理.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持有货币的收益.因此弗里德曼把货币需求理论函数表述为:Md=f(P, Rb, Re, Rm, gp, w, Y, u), 其中,P为价格指数,它与货币需求量Md是正相关的,Rb为债券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Re为股票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Rm为货币预期收益率,它与货币需求量正相关.gp 为预期物价变动率,与货币需求量负相关.Y为恒久收入,它与货币需求量是正相关的.w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u为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w和u与Md的关系都是不确定的.(2)凯恩斯模型和弗里德曼模型都和剑桥方程式做了比较,其中凯恩斯模型由Md=aY-bi和剑桥方程式Md=kPY可得k=a-bi\y,但是凯恩斯的K和马歇尔的K不同,凯恩斯的K是由a,b,Y,i 共同决定的函数.在弗里德曼模型中经过简化可得k=f(1/Yr, w, Rm, Rb, Re, gp, u),它也是一个变量,这里的K同样和凯恩斯的K是不同的.它比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精密.(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胆的假设,他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的假说,就是说当利率已降至某一不能再降的低水平值的时候,货币需求会变为无穷大,这时候货币需求量的增加与利率无关了.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在古典数量说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基础上的理论创新.(4)弗里德曼理论强调了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同时首先设置了预期物价变动率这一独立变量.确立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地位.(5)凯恩斯理论模型没有明确的把名义量和实际量区分开来,但是弗里德曼模型严格地把它们加以区分.。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 恩斯理论的不同点
首先、凯恩斯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 的选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要 广泛得多。
其次、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 里德曼则把它当作一个随着其它资产预期报酬 率变化而变化的量。
最后、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我们可以得 出一个结论: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是 可以预测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理论
的不同点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和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
个明显不同点
第四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956年,在对货币数量论的一片反对声中, 弗里德曼发表了他的名作——《货币数量 论——一种重新表述》,从而标志着现代 货币数量论的诞生。
所以说、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 的需求就越大;非人力财富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 求就越小 。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第三、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不能简
单地看成一个常数,它会随着其它资产收益的变 动而变动。 第四、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即持有货币的机会 成本。 如股票和债券的收益包括两部分: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想要持有的资产远远 不止生息资产(债券)和货币两种。而是应该 在更广泛的资产范围内进行选择。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首先、财富总量。 弗里德曼认为,利用一般的现期收入指标来
衡量财富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济波动 的影响,必须用持久性收入来作为财富的代表。
持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
第二、只复兴了传统货币数量论两个观点中的一 个,M与YP 之间稳定的,可预测的关系。(另 一观点:M与P之间的比例关系)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函数是极其稳定的”结论
(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因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相对的预期收益率的高低,当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随市场利率同向变化时 ,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相对的预期收益率几乎不变,从而货币需求将相对保持不变,即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无关紧要,或者说货币需求对利率很不敏感。
(2)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里德曼则把货币当作一个会随着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
(3)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由于恒久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相当稳定的。
凯恩斯
(1)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3)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4)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5)货币需求函数Md/P=f(i,Y)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是利率,而货币主义则坚持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是货币供给量。
(2)弗里德曼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由于恒久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由弗里德曼教授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l932年毕业于拉哲斯大学,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7年曾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由于他在“消费的分析和货币的历史与理论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主要著述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选》(1953年)、《消费函数理论》(1957年)、《货币稳定方案》(1959年)、《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A·斯瓦茨合著1963年)、《货币最优数量论文集》(1969年)、“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载《政治经济学杂志bl970年3—4月》和《自由选择》(1979年)等。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文中,着重分析了货币需求问题。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的理论。

它不是产量或货币收入的理论,也不是物价水平的理论。

关于这些变量的任何论述,需要把货币数量论向有关的货币供应条件及其他一些变量的详细说明结合在一起。

”2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可以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货币需求函数:M/P=f(y,w;r m ,r b ,r c ,1/p dp/dt,u) (5.4)这—货币需求函数表明,实际货币需求(M/P)是实际收入〔y〕,由非人力财富获得的那一部分收入或财产收入,与恒久性收入的比例(w),预期的货币名义报酬率(r m),预期的债券名义报酬率(r b),预期的股票名义报酬率(r b),预期的价格变动率1/P,dp/dt和其他的非收入变量(u)的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中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同时又受到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重要影响。

但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有收入、价格、利率、货币流通速度、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财政收支状况其他因素。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①总收入。

总收入与货币市场需求总量呈圆形同方向变动。

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中,货币市场需求存有减少的趋势。

②价格。

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③利率。

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方向的。

④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⑤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影响货币市场需求的结构。

⑥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

对利率的预期同货币呈同方向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⑦财政收支状况。

交大于淡黑结余,对货币市场需求增加;支大于交存有赤字,对货币需求增
加。

⑧其他因素。

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一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国家的政治身形势对货币市场需求的影响等。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 9)
令V = 1 ,代入式(9),则有: k
1 M= PYr V
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MV = PYr
(10)
式(10)简直就是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式( 10)与交易方程式几无二致!不过,弗里德曼“新货 币数量论”的持币率或货币流通速度已不再是数,而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函数。从可以看出、与各变量之间 的相关关系。
1 drb rb dt
1 dPe 1 dre Re = re + Pe dt re dt
1 dP gP = P dt
( 4)
将(4)式代入(3)式,引入货币预期收益率得:
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gP, u) P
1 dP P dt
(13)
根据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只有当 (或写作 gP) 变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时,才会对货币需求量产 1 dP 生显著影响。经验指出,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此, P dt 也可以略去。于是有: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P
(14)
三、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简化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gP) P
(12)
三、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简化
由于财富的构成比例 w 在一定时期内也是比较稳定 的,它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会有显著的变化,所以也 可以从函数中删除。于是有:
Md = f (Yr , Rm , Rb , Re , gP) P
M = aY bi c P
(17)
用对数方法把非线性方程化为线性方程:
M ln = ln a + b ln Yr + c ln i P

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

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

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

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他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因此,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货币的供应方面。

分析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凯恩斯与弗里德曼两者间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对影响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研究上有所不同。

凯恩斯是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开始分析的,可分为四类:(1)交易动机(2)营业动机(3)预防动机(4)投机动机。

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商品,所以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

第一,持有货币的成本。

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直接成本分为两方面:一是预期损失;二是贮藏费用。

间接成本就是机会成本。

由于受收入的影响,人们只能购买一部分商品,所以就存在机会成本。

弗里德曼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的功能
货币主要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债务、投资等。它也可 以作为一种价值储藏,用于在将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应由私人部门决定,而不是由政府控制。他主张实行 “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让货币供应量以固定的比率增长。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的政策手段。弗里德曼主张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保持物价稳定,并认为货币政策应具有透明度和可信度。
货币政策的操作与实践
货币政策的操作
弗里德曼认为,为了实现物价稳定,中央银 行应该根据经济形势和预期通货膨胀率来调 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货币政策实践
在实践中,美国等国家采用了弗里德曼的货 币政策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
济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弗里德曼的政策建议与评价
政策建议
弗里德曼认为,为了实现物价稳定,中央银行应该保 持独立性,避免受到政治干扰,同时应该向公众和市 场提供明确的政策信号和预期引导。
03
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主张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 实现物价稳定,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货 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弗里德曼主张采用单一规则货币政策,即通 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活动,同时认 为应该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设定为一个相 对固定的目标值。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影响
正面影响
弗里德曼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 激经济增长,因为价格上涨会刺激消费 者增加支出和投资,从而促进生产和就 业。
VS
负面影响
然而,过度的通货膨胀会带来一系列负面 影响。首先,它会扭曲价格信号,使消费 者难以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其次,它会 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和个人难以 规划未来。此外,过度的通货膨胀还会导 致社会不稳定,引发社会不满和政治动荡 。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编辑]什么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1、同理,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

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

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

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他认为:Y是实际恒久性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个人财富的比率;rm货币预期收益率;rb固定收益的证券的利率;re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预期物价变动率;u其他的变量函数。

他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不是绝对数量上的稳定,而是与其决定变量间稳定的函数关系。

他认为这种稳定的函数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影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第二,在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与利率,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较低,对收入的弹性较大;第三,货币的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是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效用、收入、机会成本,其货币需求函数式为:其中,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P为实际货币需求,Y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w,u,三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货币需求函数研究的是货币需求量同收入、利率、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而言,货币需求函数包括两个类型的变量: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

但是对于中国,特有的制度因素应该考虑进货币需求函数。

1、规模变量是指那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变量,如收入、财富、产量等。

2、机会成本变量是指人们因持有货币而放弃持有其它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它包括两个组成部份:货币自身的收益率和除货币以外的其它资产的收益率(即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3、制度因素的变化是我国货币需求形成和变动的一个基本因素,固定的制度因素对应着货币需求稳定不变的部份,而制度变迁则会直接导致货币需求的异常变动。

现状在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金融体制改革中,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这对货币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

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德异同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经济学领域的两位重要学者,他们在货币需求理论方面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比较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之处。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经济学著作《通论》中。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商品和服务,并保留一定量的流动性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他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 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体为满足正常交易和商业活动所需而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或总产出)成正比,即国民收入的增加将带动货币需求的增加。

人们持有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交易活动。

2. 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应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未来的需求而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如疾病、失业或不可预见的支出等。

当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时,会倾向于增加持有的货币量,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3. 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个体基于对未来货币价值变动的预期而选择持有或不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价值的变动有一定的预期和判断,如果预期货币贬值,人们会减少持有货币的数量,选择其他投资物或财富储存形式,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经济学著作《货币的数量理论》中。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提出了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 货币与偏好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还受到个体的偏好影响。

他提出了货币与偏好理论,即个体对不同储蓄形式的偏好会影响其对货币的需求量。

当个体偏好持有其他储蓄形式(如债券)时,货币需求会降低,反之亦然。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理论函数
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著名论文《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在文中,弗里德曼将货币需求理论函数表述 如下:
需求理论
式中的符号意义、函数与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如下:
1、Md为名义货币需求,它是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决定的。
2、P为价格指数,为了实现正常消费或经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高,所需货币量就应该越多,二者正相关。
60年代以来发生的持续通货膨胀,不能不对人们关于下一期的价格预测发生影响。价格预期一定有三种情形: 看涨、看跌和不变,前两者都会对人们的支出产生影响,从而对经济发生作用。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说,“大多 数人预期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层次
货币量的层次为,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
与凯恩斯不同,弗里德曼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将货币定义在了广义货币层次上,即业内人士所说的。众 所周知,货币的定义有许多种,譬如,美联储对货币的定义就不下6种。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以利率的流动性偏好为基础的,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弗里德 曼则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即对利率不敏感。
谢谢观看
3. w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按弗里德曼的思路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函数中,与是什么关系?不知道为什么,弗里德曼没有说明。而且,在货币理论 界,对此也无普遍接受的研究结论。
4.Y为“恒久收入”。恒久收入不同于人们经常使用的“统计收入”概念,它是统计收入与“临时收入”的 代数和,换言之,恒久收入的统计量是统计收入的几何加权平均值。弗里德曼为什么用恒久收入替代一般的国民 收入呢?人们的理解是这样的:在长期中,假定一个人的平均收入水平是月薪6000元,他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 为稳定的消费支出习惯,因而决定了货币需求量。

《初级金融》货币需求的概念复习资料(五)

《初级金融》货币需求的概念复习资料(五)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掌握)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的代表
(1)承袭了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结论――非常重视货币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2)接受了剑桥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某些观点,如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把货币看作受利率影响的一种资产。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及其意义(掌握)
Md/P=f(y,w,rm, rb, re,1/p.dp/ dt;u)
Md/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1)y,w代表收入,其中y表示实际的恒久收入,即预期平均长期收入。

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弗里德曼将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在个人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比重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多。

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比率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2)rm, rb, re,和(1/p).(dp/ dt)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统称机会成本变量。

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 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1/p).(dp/ dt),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

若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

因为物价变动率上升的条件下,人们会放弃货币购买商品,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量。

(3)u反映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以及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变量。

[例]2005年单选:
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的y表示(D )。

A.国民收入
B.工资收入
C.名义收入
D.恒久性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crease in spending affects both prices and real ouput in the short run. In the long run, only prices are affected.
•The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New Quantity theorists has accordingly been directed toward marshaling empirical (or econometric)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thesis that the demand for money is stable. • Having (ostensibly) “proved” the foregoing supposition, on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come velocity of money (v) is also stable.
1. 2. income and wealth;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holding wealth in liquid form;
3.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 4. expected changes in the value of money arising from future price level movements; and 5. tastes & preference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issue is this: What is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 causal chain linking Federal Reserve policy initiatives (such as open market operations) to the time path of real sector variables--i.e., GDP, al price level;
•p is the expected change in the price level;and •U is tates and preferences of the wealth-holding agent
Basic points
Friedman argues that the demand for nominal liquid balances by economic agents depends on:
Formally, it is expressed by + - - - + Md = f(YP, , rb, re, p, p; U)
The signs of the partial derivatives are superimposed on the function. For example, the “positive” sign above the YP means that: Md/YP>0. For the uninitiated, this can be read as follows: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the demand for mone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ermanent income
Liquidity Trap
rb
M
M’
As the money supply expands in this range, v falls
0
L or Md
If v fluctuates wildly, then there is no determin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and nominal GDP—hence the importance or “proving” that there is no liquidity trap
Definitions
•Md is the demand for nominal money balances (M2 assets); •YP is permanent income; • is the ratio of nonhuman to human wealth; •rb is the rate of return on bonds; •re is the rate of return on equities;
Increase in the Money supply
Change in M causes divergence between “actual” and “desired” nominal balances
Agents draw down money balances to “desired” level by purchasing financial assets but also new goods and services—this is a “portfolio adjustment” process.
1Milton
Friedma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A Restatement,” in Studies in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6
Friedman’s demand for money (Md) function1
Friedmans’ Md function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new and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Quantity theory (also called “Monetarism,” and the “New Classcial economics, Part I).
Friedman’s Md as 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empirical study
•Friedman claims the demand for nominal money balances is a “stable”function of the variables delineated abo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